七年级科学 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身边的溶液》教学村料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身边的溶液》教学村料

第八章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身边的溶液》教学村料
王沁怡
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对水以外的溶剂可能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溶剂。

而对于常见的溶液,应该能举出较多例子,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前半部分“水以外的溶剂”是对前一课“溶解”的延伸,而后半部分“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和其分类”则是为下节课学习“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2)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酸性和碱性溶液,知道对溶液的科学分类可以按照其酸碱性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2.难点:讨论如何找出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四、教学工具
试管(8支)、试管架、药匙、滴管水、酒精、丙酮、石蜡油、碘、煤油、乙酸
乙酯、玻璃棒(4根)、指甲油、布条(3条)、培养皿(3个)、汽油。

六、教学板书
第八章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1.水以外的溶剂:酒精、丙酮、煤油、乙酸乙酯、汽油。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3.常见溶液的分类:按酸碱性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科学:身边的溶液(溶液、水以外的溶液)PPT课件

七年级科学:身边的溶液(溶液、水以外的溶液)PPT课件

7
三、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
目的
是否与搅拌有关
条相 件同 控 制
水的质量50ml 糖的质量 糖的粗细 水温
不同 搅拌与否
实验2
是否与温度有关
实验3
是否与颗粒大小有关
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
糖的质量
糖的质量
糖的粗细
水温
都用玻璃棒搅拌 都用玻璃棒搅拌

温 糖的粗细
.
8
结论一: 当条件相同时,搅拌可以加快糖的溶解。
溶质+溶剂=溶液
.
4
探究实验: 将汽水倒入杯子里,
你看到了什么?气泡
实验表明: 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
.
6
一、提出问题:
糖在水中溶解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建立假设:
猜测一:
搅拌可能是影响糖溶解快慢的一个因素
猜测二:
水的温度高低可能是影响糖溶解快慢的
一个因素
猜测三 糖颗粒的大小可能是影响食盐
溶解快慢的一个. 因素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溶解 水以外的溶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溶解
思考:
把一勺食盐加入水中,搅拌 后,还能看到食盐吗?把食盐 换成沙粒又怎样呢?
.
2
活动8.1:
在50ML清水中分别加入食盐、硫 酸铜、沙粒和粉笔屑,搅拌1分 钟,这些物质都能溶解吗?
1、可溶的物质:
2、不可溶的物质:
什么叫溶液? 溶质? 溶剂?
碘和指甲油等都不溶于水,但却可 溶于其他溶剂中。
.
16
活动8.3
找出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当衣服上沾有 油渍时,你会 用什么方法清 除这些油渍呢?

身边的溶液

身边的溶液

变量控制
多次重复进行
4、倒入液体的量相等
5、两天后,同时观察各 烧杯内幼苗情况
教材主要实验
实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拓展):
本章中的相关符号
释义:氢离子浓度指数 书写注意事项:p小写,H大写
应用:通常范围0——14
酸性溶液:pH<7
随pH增大, 酸性减弱, 碱性增强
中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核心概念知识
◆酸碱溶液的混合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减弱 趋向中性
碱性减弱
应用
教材主要实验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操作方法: 1、溶液+指示剂——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
2、玻棒蘸取待测溶液于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比色卡
教材主要实验
实验研究酸雨对幼苗成长的影响:
1、相同活力的同种幼苗 2、幼苗数量20棵左右 3、三个烧杯中倒入的液体 分别为蒸馏水、稀硫酸、稀 硝酸 对照组设立
描述酸与金属、 大理石反应
描述酸碱混合后 溶液酸碱性的变 化 设计并实施酸雨 对植物生长影响 的模拟实验 设计影响溶解快 慢的因素 2012年第 10题 2011年第 14题 2011年第 25题
养成安全使用 酸碱溶液的习 惯
2013年第8题
2010年第15 题
知识框架
溶液的形成
溶质 溶解 溶剂 酸碱溶液的分类
历年考试试题分布情况 章节内容框架结构 章节核心概念知识 教材主要实验 相关符号 训练与评价
知识与技能 学习水平 历年考题 学习水平
过程与方法 历年考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水平 历年考题
了解有关溶解的 知识
2010年第9题
2012年第14 题 2013年第7题

身边的溶液一等奖说课稿

身边的溶液一等奖说课稿

身边的溶液一等奖说课稿《身边的溶液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身边的溶液一等奖说课稿一.从教材地位来说本节课是七年级科学主题十身边的溶液复习课,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知道溶液的形成,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安全的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及环保意识。

从长远意义来说,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的深入、掌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

因此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录像、实验等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其在对知识点的回忆过程中,逐步理清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并学会用一些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

二.从教学方法来说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按照情景化→过程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身边的溶液这一主题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所淡忘,因此设计的思路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由橙汁粉溶解实验,直观的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提示、启发让学生归纳溶液的形成。

并通过列举几种常见的溶液,引导学生回顾溶液酸碱性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加强对酸碱指示剂的记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接着通过生活中对溶液的使用,录像,巩固练习等,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溶液的习惯,培养安全的`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及环保意识。

最后通过回顾,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达到知识点梳理的目的,学会对知识点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完成教学中贯彻指导——完善的启发式教学法。

三.学法指导根据七年级学生好表现,但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特点,采用启发指导与学生分析、判断、讲述归纳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实验,尽量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获得亲身体验,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最后将知识转化为终身可享用的财富。

四.从教学过程来说1. 引入课题在复习课导入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橙汁粉溶解现象,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本节课的胜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3 安全使用溶液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安全使用溶液(一)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3 安全使用溶液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安全使用溶液(一)

安全使用溶液(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稀盐酸对金属、大理石的腐蚀性。

2、认识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3、认识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学生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难点】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试管、试管夹及试管架、锌粒、镊子、稀盐酸、木条、酒精灯、镁条、铜片、铁片。

活动二:大理石颗粒、试管、镊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单孔橡皮塞、导管。

活动三:表面皿、白卡片、浓硫酸、安全眼镜、布条、猪肉。

活动四:试管、试管夹、浓氢氧化钠溶液、全羊毛绒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叶片、镊子、三脚架、石棉网。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稀盐酸和金属反应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能够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活动二: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稀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

2、运用所学解释大理石雕刻的腐蚀问题。

活动三: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活动四: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腐蚀性
活动目标:。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2形形色色的溶液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2形形色色的溶液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____不_变(变色红色\变蓝色 \不变色);遇碱性溶液____变_红(变色红色\变蓝色\不变 色)。
石蕊试剂的叫 “石蕊“的地衣植物 中提取的酒精浸出液。
自制酸碱指示剂
大部分科学发现都是一些意外的收获。波义 耳发明酸碱指示剂就是一个例子。
10 碱性
6
酸性
9
碱性
4
酸性
3
酸性
6
酸性
7
中性
2
酸性
12
碱性
按酸性最强到碱性最强的次序,将上述物质进行排序:
_稀__盐_酸___汽_水___醋___苹__果_汁___自_来__水__食__盐_水___牙_膏____肥_皂_水_________ __稀_的__氢_氧_化__钠_溶_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可以利用 酸碱指示剂 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 我们实验室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 1)石蕊试液
紫色
• 2)酚酞试液 无色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 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 石灰水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学习重点 P9
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____变_(红变色红色\变蓝色\不变色); 遇中性溶液____(变红色不变\变色蓝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 _____(变红变色蓝\色变蓝色\不变色)。
学习 重点
pH值的大小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范围在0-14之间, 当pH>7时液体呈碱性,pH越大,液体的碱性越强。 当pH<7时液体呈酸性,pH越小,液体的酸性越强; 当pH=7时液体呈中性。

科学——身边的溶液-教学设计

科学——身边的溶液-教学设计

《身边的溶液》复习青浦区实验中学麻妍劼一、背景及教学任务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身边的溶液》是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主题十)的内容。

这一章包括了“溶液的形成”、“形形色色的溶液”、“安全使用溶液”三大主题板块,“溶液的形成”涉及溶液的组成、溶解等有关知识;“形形色色的溶液”包含酸碱指示剂、酸雨等相关内容;“安全使用溶液”涵盖了酸碱腐蚀等方面知识,其中,“形形色色的溶液”是本章教学重点。

在上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八章的所有内容,本节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梳理结构脉络,提升综合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启发,使学生能在交流、讨论、实验等活动中达到“正确区分溶液的组成,巩固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理解酸雨的相关知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与生活中和溶液有关的问题并作出评价,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身边的溶液》,对本章的大部分知识是有记忆的。

然而,很多学生对酸雨的概念和对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还比较模糊,对诸如溶质、溶剂等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对“控制变量”方法没有深入理解,无法灵活运用。

七年级2班的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也愿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中展开,通过合作方式调动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课中对溶液知识的梳理,初步学会搭建知识框架,理解溶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活动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2、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和“酸雨”重点知识的强化加深,巩固实验技能,提高对问题的辨析能力和逻辑论述能力。

3、通过对溶液相关的综合例题分析交流,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能够对问题形成合理的观点,树立辩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搭建知识框架,建立知识间内在联系2、用酸碱指示剂辨别溶液的酸碱性难点:区分溶质和溶剂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有两个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

身边的溶液

身边的溶液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溶液酸碱性”实验与课堂交流,知道常见的酸碱性溶液,会用酸碱指示剂辨别溶
液的酸碱性,在活动中提高实验技能和对实验的表述能力,感受小组合作带来的快乐。 2、 通过“溶液的形成”课堂交流活动,知道溶液的组成,了解有关溶解的知识,在交流中
提高归纳能力。 3、 通过“生活中溶液”的课堂交流与练习,认识生活中酸碱混合的应用和酸碱溶液的腐蚀,
通过举例分析,使
溶液 2、 课堂交流:区分 2、 出示几种液体,讲台上哪些是溶液? 学 生 会 区 分 溶 液
溶 的组 讲台上的溶液
的组成,提高归纳
液 成 3、 课堂交流:区分 3、 桌上糖水是 溶解在
中? 能力。

溶质和溶剂
溶质和溶剂是什么?碘酒呢?

除了水以外,酒精和汽油也可以作为溶液

溶剂。
1、搅拌、用热水、 1、如果以冰糖为溶质,要你来配置桌上 通过课堂交流,了
(2)你是如何将溶液进行分类的?简述 实验过程。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 4、生活中还有那些物质是酸碱性的?
设计说明 开门见山,激发兴 趣
通过实验,使学生 会用酸碱指示剂 辨别溶液的酸碱 性,增强动手操作 技能。
桌子上的溶液虽透明,但呈现酸碱性,因
为里面有物质。
1、 思考
1、 讲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提高对问题的分
3、课堂交流:酸雨 的防治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3、如果切断酸雨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路径 的某条途径会怎样?从这个角度出发,有 哪些可行的防治措施?
析能力。
安全 使用 溶液
1、大理石、金属
2、氢气和二氧化碳 3、独立完成基本要 求相关练习
1、酸雨有腐蚀性,酸碱溶液也有腐蚀性,

七年级科学 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第一课时

七年级科学 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第一课时

七年级科学第八章身边的溶液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溶解的知识(知道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归纳观看教师演示实验,了解溶解的知识,进行一次简单的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其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溶液的形成和组成.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溶液快慢的因素三、教学准备食盐、硫酸铜、沙粒、粉笔屑、清水、试管、冰糖(块状、粉末状)、酒精灯、玻璃棒、热水。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媒体支持一、导入1.请位同学上台制备一杯食盐水2.请问这杯食盐水中包含哪些物质?3.搅拌后还能看见食盐吗?1.动手制备一杯食盐水2.思考并回答3.观察并回答由学生实验入手,通过一系列问题,自然地引出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PPT引出课题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学习1.总结:食盐已经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食盐溶液。

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所以食盐水中的溶质是什么?而溶解溶质的液体,也就是这里的水,称为溶剂。

2.书写板书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联系实际,通过熟悉的溶液入手,了解溶解、溶液、溶质和溶剂,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源于生活。

PPT展示溶液的概念三、演示实验我们来看看,如果将食盐换成其他物质,结果是否相同?将食盐、硫酸铜、沙粒和粉笔屑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中,搅拌一分钟。

(提问:为何要搅拌?)观察教师的实验,看4种物质是否都能在水中溶解,并在书上记录结果。

(搅拌是为了加快溶解)通过演示实验直观理解溶液的概念PPT展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问题四、学生讨论(实验结论)1、总结:以上物质中可在水中溶解的有:食盐和硫酸铜。

不可在水中溶解的是沙粒和粉笔屑。

所以,并非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其中,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2、在以上两杯溶液中,清大家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另外两杯可以称为溶液吗?(不能,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3.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所以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身边的溶液——苏打水有益身体健康教学设计

身边的溶液——苏打水有益身体健康教学设计
本课题为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学习非常重要,学好溶液这一章,能为后期酸碱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复习运用到之前学习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这一章节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针对身边的几种苏打水进行探究。近年来,苏打水的热度一直非常高,不论是从广告,还是人们的口耳相传,都夸大了苏打水的功效,甚至对其还有一些误解。面对这种与科学事实不符,但是却异常火热的情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理性对待,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总结】
溶质、溶剂。
【提问】
生活中的溶液都有哪些?
请尝试举例。
【讲解】常见溶液、溶剂、溶液命名。
学生活动1
观看广告。
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猜测。
阅读【资料一】得出答案。
【学生实验】
自制苏打水,观察现象(固体溶解情况,温度变化),对比区分苏打水的浓、稀,学生品尝。
对问题进行思考。
自己总结出溶液的特征和定义。
区分溶质、溶剂。
列举生活中的溶液。
填写学案。
举例。
活动意图说明:
观看广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小组团结合作,对溶液的稀、浓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溶液的浓度做铺垫。对比大、小杯里面液体味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了解什么是溶液,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溶液,可能会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不是溶液的液体,比如说牛奶、豆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纠正自己原有的旧认知,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对比,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活动二:检验苏打水的酸碱性
教师活动2
【提问】
如何检验娃哈哈苏打水的碱性?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复习PPT课件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复习PPT课件

③农夫通常用生石灰来减弱土壤的酸性
④被蚂蚁、蜜蜂等昆虫叮咬后可使用碱性肥皂涂抹伤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
8
练一练
6.某校科技小组同学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采集雨 水并测定pH,得到下列数据: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PH 5.0 4.8 4.5
采取哪些措施以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不少于三条)
使用硫含量低的煤、使用清洁能源、在排烟管道内安装过滤器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练一练
8、小王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别将20棵植物幼苗培养于 PH为7、5、3的液体中,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PH 7 5 3
验。 (2)若将(甲)与(乙)进行对照实验,目的是研究 搅拌 对糖溶解快慢的
影响。
(3)在(甲)与(丁)的对照实验中,除水的温度和质量要相同外。还应当
使砂糖与冰糖的质量 相同 。
.
3
想一想
1、科学家对溶液的分类方法与生活中的一般分类方 法并不相同,他们往往按照溶液的酸碱性将溶液分 成 酸性溶液 、 中性溶液 、 碱性溶液 。
2、酸碱指示剂 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
颜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 红 色,
遇中性溶液 不变 色,遇碱性溶液变 蓝 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 不变 色, 遇碱性溶液变 红 色。
.
4
想一想
3、PH表示溶液的 酸碱度 ,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 当 PH>7 时,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 强 。 当 PH<7 时,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 强 。 当 PH=7 时,溶液为中性。

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全章教学设计

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全章教学设计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溶解(dissolving)教学设计: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运用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溶解,得到后的物质是溶液,引出溶剂和溶质,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控制变量,并且要设计好实验步骤,再进行实验,最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区别。

2、知道物质可分为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科学方法和能力:通过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探究,培养学生的制定计划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能独立思考、又能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的猜测精神和想象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食盐、硫酸铜、沙粒、粉笔屑、冰糖块、冰糖屑、水、热水、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胶头滴管。

得论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教学后记:水以外的溶剂和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理解,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加强,有利于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一些除水之外的其他常用溶剂。

2、知道生活中常见溶液的用途。

过程和方法:1、熟练掌握移取溶液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及生活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相信的学习态度。

2、在实验中,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和交流。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试管、药匙、滴管、牙签、布条、胶头滴管、培养皿、酒精、汽油、水、丙酮、石蜡油、煤油、乙酸乙酯、指甲油、碘。

五、教学后记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一、教学设计掌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的是学生学好酸和碱的前提,也是本节以后几节的基础。

要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记住指示剂及与酸碱溶液反应的颜色是较困难的,可教材第8页表格,让学生讨论寻找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颜色变化的规律。

同时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认识生活中的酸碱并自制酸碱指示剂,从而引起学生兴趣。

初一科学教案:身边的溶液复习

初一科学教案:身边的溶液复习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溶液的组成;认识常用的溶剂;2)了解有关溶化的知识;3)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4)会使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了解pH可表示溶液的酸碱性;5)会描述稀酸与金属、大理石的反响;6)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7)认识某些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腐蚀性,能够安全地使用和处理化学药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商量,对本章各知识点有更清楚的认识;2〕通过解决各相关例题,稳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溶液的形成;酸性、碱性溶液的判别方法;描述稀酸与金属、大理石的反响;理解酸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酸、碱溶液的腐蚀性,养成安全使用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

难点:溶液的组成,影响溶化速度的因素;区分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1、溶化:1)溶液的形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可形成溶液。

除了水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液体〔如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影响溶化快慢的因素:溶剂的温度、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化过程是否搅拌都可以影响溶化的速度。

例1:某小组同学方案研究影响冰糖溶化快慢的因素。

〔1〕研究颗粒大小对冰糖溶化快慢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烧杯编号〕与A进行对比;〔2〕研究搅拌与否对冰糖溶化快慢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烧杯编号〕与A进行对比;〔3〕研究温度对冰糖溶化快慢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填烧杯编号〕与A进行对比;〔4〕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还必须把__________________的冰糖放入质量相同的水中。

2、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生活中一般按用途对溶液进行分类,但科学家对溶液的分类方法与生活中的一般分类方法并不相同,它们往往按照溶液的酸碱性将溶液分成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身边的溶液教案

身边的溶液教案

主题十身边的溶液一、学习要点〔一〕主要内容1.溶液的形成了解溶液的组成,认识常用的溶剂,了解有关溶化的知识。

2.生活中的溶液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使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了解pH可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会描述稀酸与金属、大理石的反响,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安全使用溶液认识某些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腐蚀性,养成安全地使用和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

〔二〕问题商量1.溶液的形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可形成溶液。

除了水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液体〔如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剂的温度、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化过程是否搅拌都可以影响溶化的速度。

2.区分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石蕊试纸或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和pH试纸。

石蕊试液是紫色的,它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石蕊试纸有红色、蓝色两种,区分酸性溶液时使用蓝色石蕊试纸,区分碱性溶液时使用红色石蕊试纸,区分中性溶液时两种试纸都需使用。

酚酞试液是无色的,它遇中性溶液、酸性溶液均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常用来区分碱性溶液。

pH试纸依据呈现的颜色比对标准比色卡得知溶液的pH,利用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区分溶液的酸碱性。

pH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pH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pH等于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

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对pH的含义不作要求。

3.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含雨、雪、霜、雹等〕。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因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绝大局部是硫酸和硝酸,它们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可以是当地排放的,也可以是从远处漂来的。

酸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极其严峻,被称为“天空中的死神〞。

它不但使森林枯死,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而且还会腐蚀建筑物及一切暴露于空气中的设施及历史文物古迹等,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危及城市的生态平衡。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3 安全使用溶液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安全使用溶液(一)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3 安全使用溶液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安全使用溶液(一)教案

安全使用溶液(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稀盐酸对金属、某某石的腐蚀性。

2、认识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3、认识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学生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一些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难点】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器材】活动一:试管、试管夹及试管架、锌粒、镊子、稀盐酸、木条、酒精灯、镁条、铜片、铁片。

活动二:某某石颗粒、试管、镊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单孔橡皮塞、导管。

活动三:表面皿、白卡片、浓硫酸、安全眼镜、布条、猪肉。

活动四:试管、试管夹、浓氢氧化钠溶液、全羊毛绒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叶片、镊子、三脚架、石棉网。

四、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活动设计】活动一:稀盐酸和金属反应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能够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3、通过拓展讨论部分,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稀盐酸与某某石的反应。

2、运用所学解释某某石雕刻的腐蚀问题。

活动三: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2、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上的浓硫酸犯罪事件的正确立场态度。

活动四: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腐蚀性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2 形形色色的溶液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教学课件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2 形形色色的溶液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教学课件
Image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十二页。
可以把碱性的石灰 撒在泥土上, 改良(gǎiliáng)土质。
第九页,共十二页。
• 被黄蜂蜇伤后,会感觉疼痛 ,这是因为黄蜂把一些碱性 (jiǎn xìnɡ)溶液留在了伤口上。
• 食用醋呈弱酸性,用它涂抹 (túmǒ)伤口,可以减轻疼痛。
第十页,共十二页。
作业(zuòyè)
• 练习册 P4 第6,8,9-15 ,18小题。 注意:第7,16,17小题(xiǎo tí)先不要做
酸碱溶液(róngyè) 混合后的变化
第一页,共十二页。
回顾(huígù)
科学家按照溶液(róngyè)的酸碱性将溶液(róngyè)分 成:
酸性(suān xìnɡ)溶液(acid)
中性溶液(neutral)
碱性溶液(alkaline)
第二页,共十二页。
注意 点: (zhù yì)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应用(yìngyòng)玻 璃棒蘸取溶液沾到试纸上,而不应该把试 纸浸入溶液,以免污染溶液。
_______无____________红___。
3.在将酚盛酞pH(有f传ēn氢感tài氧)器遇化碱浸性钠入的溶氢液液氧体化的中钠烧溶。杯液启变中动红,磁放力入搅磁拌子器,浸将入烧杯液至体于中磁。力启搅动拌磁器力上搅,拌
器,开始搅拌。 4.等数据稳定下来后,往烧杯中滴入一滴稀盐酸,观察所采集的数据变

第十一页,共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酸碱溶液 混合后的变化。科学家按照溶液的酸碱性(jiǎn xìnɡ)将溶液分成:。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No ______来表示,范围通常在______之间。如果把酸性溶液与碱性(jiǎn xìnɡ)溶液相混合,混

初一科学教案:身边的溶液

初一科学教案:身边的溶液

第8章身边的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有关溶液的知识
✓了解同一物质在不同容积中溶化情况不同
✓认识影响溶化快慢的因素
✓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某些酸溶液和碱溶液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
✓描述稀酸与金属、大理石的反响
✓描述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设计并实施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模拟实验
3.感情、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治酸雨
✓养成安全使用酸碱溶液的习惯和安全地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
8.1 溶化 8.2 使用其他溶剂
8.3 找出去除油渍的最正确溶剂
(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第8章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2、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3、认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掌握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伙伴互助,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2、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器材】活动一:烧杯、水、食盐、玻璃棒、硫酸铜、沙粒、粉笔屑。

活动二: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冰糖块、冰糖屑、水、热水。

活动三:试管、水、酒精、丙酮、石蜡油、碘、煤油、乙酸乙酯、玻璃棒、指甲油。

活动四:布条、食用油、滴管、培养皿、酒精、水、汽油。

四、教学过程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对溶液的科学分类可以按照其酸碱性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

2.认识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指示剂:石蕊和酚酞遇不同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3.懂得要移取少量的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而不能污染待测溶液。

4.学会用石蕊和酚酞判断和区分溶液的酸碱性,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5.了解指示剂发现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激发从生活中发现不同的指示剂。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1.正确记录石蕊和酚酞遇不同酸碱性溶液的颜色变化。

2.实验操作中防止对待测溶液的污染和指示剂滴管的交叉污染。

三、教学准备【器材】活动一: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图片。

活动二: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试管架、小试管6、2试管酸性溶液(稀盐酸)、2试管中性溶液(蒸馏水)、2试管碱性溶液(稀氢氧化钠)。

活动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试管架、小试管3、溶液A(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B(稀氢氧化钠或石灰水)、溶液C(蒸馏水)、学生自带待测溶液2-3种。

【资源】活动三:补充实验报告活动四: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溶解的知识(知道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观看教师演示实验,了解溶解的知识,进行一次简单的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其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溶液的形成和组成.
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溶液快慢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
食盐、硫酸铜、沙粒、粉笔屑、清水、试管、冰糖(块状、粉末状)、酒精灯、玻璃棒、热水。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