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论

合集下载

黄庭坚书论感悟1000字

黄庭坚书论感悟1000字

黄庭坚书论感悟1000字黄庭坚从小就有志向突破前人成法,开辟新的艺术天地。

在他的诗文题跋、书札中可以发现许多他对书法的主张与见解以及他的学书经验的记载。

本文着重探讨他的书法创作论。

书学古人,这是前人的经验,任何有成就的艺术创作者都不拒绝向古人学习,而且懂得经验与自我情感的完美结合。

黄庭坚力主“师古”,但又注重陶冶工夫的精神。

他强调书法艺术切切不可只追求“形似”。

要通过点画传达出书家的神情意趣。

黄庭坚(1045-1109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

他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为“苏门四学士”。

其诗得法于杜甫,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奉为一代诗宗。

书法善行、草书,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在书艺上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新奇。

反映他在艺术思想方面,一是重人品;二是多读圣贤之书去俗气;三是不践古人,自出新意。

黄庭坚在黔州期间,时岁花甲还在揣摩前人墨迹,颇有心悦。

山谷晚年笔墨老辣、凝练,尤以草胜,自谓“观十年前书,似非我笔墨耳,年衰病侵,百事不进,惟觉书字倍倍增胜”{18}。

黄庭坚的草书经过长时期的修练,终于走到时代的前列,他不无自豪地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

不知与蝌蚪篆同法同意。

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

”{19}观其《诸上座帖》超迈,《李白(忆旧游)诗》奔放,《廉颇蔺相如传》平淡的意境,展示的是萧散淡远之趣,散闲雍容的风度和情操。

山谷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以拓内向外求其意,终于自成一家。

“黄体”独特的书法风格,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他的书学成就近千年来在海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元代元好问评说:“苏黄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宝,百为不多,一不为少。

”{20}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

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21}明、清、近现代书画家沈周、祝允明、李瑞清、吴昌硕、齐白石的书法都深得山谷的神韵。

古代书论之黄庭坚·论书

古代书论之黄庭坚·论书

古代书论之黄庭坚·论书古代书论之黄庭坚·论书2007-3-30 13:20:11《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

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

---《跋兰亭》《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可以学书矣。

—《跋兰亭》余在黔南末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

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

李翘叟出褚遂良临右军书《文赋》,豪劲清润,真天下之奇书也。

---《书右军文赋后》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

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

---《题瘗鹤铭后》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

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

”观予此言,乃知远近。

---《跋法帖》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

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人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

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如左氏,大令似庄周也。

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

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

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跋法帖》余尝评书,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至如右军书,如《涅口经》说“伊字具三眼”也。

此事要须自体会得,不可立论便兴诤也。

---《题绎本法帖》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

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题绎本法帖》钟大理表章致佳,世间盖有数本,肥瘠大小不同,盖后来善临拓本耳。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黄庭坚《山谷论书》黄庭坚的书论和书法实践互生互发、相得益彰。

《山谷论书》论“书”中美学。

1、《东方曼倩画赞》,笔圆净而劲,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长,盖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辈或随时用一人笔法耳。

2、《黄庭经》王氏父子书,皆不可复见,小字残缺者,云是永禅师书,既刓缺,亦难辨真赝。

字差大者,是吴通微书,字形差长,而瘦劲笔圆,胜徐浩书也。

3、《佛遗教经》一卷,不知何世何人书,或曰右军義之书。

黄庭坚曰:“吾常评此书,在楷法中小不及《乐毅论》尔,清劲方重盖度越萧子云数等。

顷见京口断崖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不可名貌。

以此观之,非良右军笔画也。

若《瘗鹤铭》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疑。

在四五间。

4、章草《千字文》集书家定为汉章帝书,缪矣。

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兴嗣取右军帖中所有字,作韵语。

章帝时那得有之?疑只是萧子云之最得意者。

5、欧率更书《化度寺碑》,所谓直木由铁法也,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成也。

6、周、秦古器铬,皆科斗文字,其文章尔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剥华伪,自见至情。

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

7、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

又知蔡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之室也。

8、张长史书《智雍厅壁记》,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

寺僧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

9、《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

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

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

10、柳公权《谢紫丝趿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

11、《道林岳麓寺诗》,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

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复生。

12、智果善学书,合处不减古人,然时有僧气可恨。

羊欣书,举止羞涩。

萧衍老翁亦善评书也。

13、宋儋笔墨精劲,但文词芜秽,不足发其书。

自瞻尝云其人不解此狡狯,书便不足观。

14、王侍中学钟繇绝近,真、行皆妙,如此书乃可临学。

谢太傅墨迹,闻都尉李公照有之,不作姿媚态度,惜不见尔。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1)原文黄庭坚,宋代著名文人,不仅以诗词著称,亦在书法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对书法的见解独到,尤其是他在《论书》一文中的论述,更是被誉为书法理论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黄庭坚在《论书》中的部分原文:“书法者,虽以点画成形,然亦须有魄力以驱使之。

如人坐、如人立、如人行、如人卧,虽其状不同,而精神完具,是为真书。

书者能以一字定其形质,则他字皆然,不可忽也。

”翻译与解读黄庭坚认为,书法虽然是由点画组成的,但这些点画并非随意涂鸦,而是需要有内在的力量和魄力去驾驭。

这种魄力,如同人的坐、立、行、卧,虽然外形各异,但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必须完备。

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真正称之为“真书”。

进一步地,黄庭坚指出,书法家在创作时,如果能先确定一个字的外形和气质,那么其他字也会自然而然地符合这种风格。

这是因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书法家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的投射。

因此,对于书法家来说,每一个字都应该是深思熟虑、精心构思的结果。

黄庭坚的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无论是书法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应该追求内在的精神和气韵,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观。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创作,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2) 黄庭坚,作为宋代的文化巨匠,不仅在诗词上独步一时,他的书法造诣也深受后人赞誉。

他对书法的独到见解,主要体现在其诸多书法论著中,其中《论书》更是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对黄庭坚《论书》中的一段原文进行介绍,并给出相应的翻译与解读。

原文:“夫书,无他奇巧也,而自能变化气质、功业、文章,皆由此出。

故书者,亦犹用兵,钤键万变,在乎一心。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法尽矣。

”翻译与解读:黄庭坚在这段话中指出,书法并无奇特之技,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功业与文章风格。

正如用兵之道,千变万化,皆由一心所控。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通用3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通用3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通用3篇)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宋朝的杰出书法家与文学家。

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斐然,并留下了诸多有关书法的独特见解和心得。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黄庭坚的论书法原文,并进行适当的翻译,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书法观念。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书学贵乎其人,苟非其人,虽工不贵。

盖有工而不韵,犹得免乎俗号,若无韵而工,则是俗工,殊不堪也。

或曰:“以笔力为主则可。

”此亦妄论也。

笔法既正,虽微须发而明;若用笔不正,虽寻丈而势不通。

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者,而后可以语于人。

不然,则是众工之事,虽不妄庸,终不免于俗。

学书须要胸中有馀地,于其心中拓落自得,而后恣肆。

所以行为狷刻之人,终难为良工;盖其胸中不快,故形于笔墨间者,多散缓而不收敛。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

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

书家于提按两字,功有误焉。

翻译黄庭坚的书法观念强调,学习书法不仅是技艺上的精进,更要求人格的提升与道德修养的充实。

他说:“书法艺术的贵贱在于书法家的人格,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这种品格,即便其技艺精湛,其书法作品也不能算作珍品。

因为有时候即便技巧尚佳但缺乏韵味,尚可免于落入俗套,但如果只有韵味而技巧不足,那么只能是庸俗之作,十分不堪。

”他还指出:“有人说,以笔力为主就行了。

这也是错误的看法。

笔法正确,即使笔画细微也能显现其明丽;若用笔不正,即使字写得很大也不会流畅自然。

”黄庭坚继续谈到:“学书法必须在内心持有道义,并将此道德情操结合圣贤哲学来丰富,这样的书法才能显得可贵。

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道德规范,即便其书法技艺不减于钟繇和王羲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庸俗之人罢了。

我曾经说过,士大夫可以在各种事上作为,唯有不能俗。

黄庭坚书论

黄庭坚书论

黃庭堅書論(上)1、《東方曼倩畫贊》,筆圓淨而勁,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長,蓋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輩或隨時用一人筆法耳。

2、《黃庭經》王氏父子書,皆不可複見,小字殘缺者,雲是永禪師書,既刓缺,亦難辨真贗。

字差大者,是吳通微書,字形差長,而瘦勁筆圓,勝徐浩書也。

3、《佛遺教經》一卷,不知何世何人書,或曰右軍義之書。

黃庭堅曰:“吾常評此書,在楷法中小不及《樂毅論》爾,清勁方重蓋度越蕭子雲數等。

頃見京口斷崖中《瘞鶴銘》大字,右軍書,其勝處不可名貌。

以此觀之,非良右軍筆劃也。

若《瘞鶴銘》斷為右軍書,端使人不疑。

在四、五間。

4、章草《千字文》集書家定為漢章帝書,繆矣。

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興嗣取右軍帖中所有字,作韻語。

章帝時那得有之?疑只是蕭子雲之最得意者。

5、歐率更書《化度寺碑》,所謂直木由鐵法也,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成也。

6、周、秦古器鉻,皆科鬥文字,其文章爾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剝華偽,自見至情。

雖戲弄翰墨,不為無補。

7、頃年觀《廟堂碑》摹本,竊怪虞永興名浮於實,及見舊刻,乃知永興得智永筆法為多。

又知蔡君謨真、行簡劄,能入永興之室也。

8、張長史書《智雍廳壁記》,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

寺僧懷素草工瘦,而長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得也。

9、《石鼓文》筆法如圭璋特達,非後人所能贗作。

熟觀此書,可得正書、行草法。

非老夫臆說,蓋王右軍亦雲爾。

10、柳公權《謝紫絲趿鞋帖》,筆勢往來如用鐵絲糾纏,誠得古人用筆意。

11、《道林嶽麓寺詩》,字勢豪逸,真複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

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複生。

12、智果善學書,合處不減古人,然時有僧氣可恨。

羊欣書,舉止羞澀。

蕭衍老翁亦善評書也。

13、宋儋筆墨精勁,但文詞蕪穢,不足發其書。

自瞻嘗雲其人不解此狡獪,書便不足觀。

14、王侍中學鐘繇絕近,真、行皆妙,如此書乃可臨學。

謝太傅墨蹟,聞都尉李公照有之,不作姿媚態度,惜不見爾。

15、郗方回書,初不減王氏父子,誠不浪語。

黄庭坚论书四则注析

黄庭坚论书四则注析

黄庭坚论书四则注析
黄庭坚论书四则注析
黄庭坚,号无一处否,唐宋剑客经常被称作“凌波仙翁”,他出生在一个贵族
家庭,受过教育。

他学习多门,功夫非凡,还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著作。

其中,《黄庭坚论书四则注析》是一部罕见的古书,得到了古今阅读者的一致赞誉。

《黄庭坚论书四则注析》是黄庭坚根据自己研究书籍二十多年的经验所创作的,分为四部分,主要是论述“书的价值”“书的等级”“书的官制”“书的排法”等问题。

第一部分,《书的价值》中指出,书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吸取智慧,更可以开
发精神,推动个人精力。

第二部分,《书的等级》指出,书应根据其含金量来分等级,多阅读对以后的修养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部分,《书的官制》详细介绍了书的编修方式:什么书籍归入到什么分类中,这样可以便于人们阅读和查阅。

第四部分,《书的排法》着重论述了书籍编目的排列,这也是限制书籍阅读熟练程度的重要依据,比如说读者是否应该先掌握一些中性学科,再接触更深层次的学术知识等等。

总之,《黄庭坚论书四则注析》,可以帮助我们摸清书库管理、书籍鉴定和阅
读经验的大体规律,系统地了解书的学问。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1)原文黄庭坚,宋代大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他对书法的理解深邃,曾留下诸多论述。

以下为黄庭坚论书法的部分原文:“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或问不俗之状,老仆日:‘难言也。

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凡书要拙多于巧。

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翻译与解读黄庭坚认为,学习书法不仅是技巧的训练,更是道德修养的体现。

书法家胸中应有道义,并融入圣人的哲学思想,这样的书法才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价值。

如果书法家心中没有崇高的道德标准,即使他们的笔墨技巧与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不相上下,也只不过是庸俗之人。

黄庭坚强调,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在大是大非面前应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异,但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不俗之人。

此外,黄庭坚还认为,书法中的拙比巧更为重要。

近代的年轻人写字过于追求华丽和技巧,就像新嫁的媳妇过分装扮自己,失去了原本的朴素和自然。

真正的书法应该追求拙朴之美,而非过多的装饰和点缀。

总结黄庭坚的书法理论体现了其深厚的道德修养和艺术见解。

他认为,书法不仅是技巧的表现,更是人格的体现。

书法家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追求拙朴之美,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和技巧。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学习和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2) 黄庭坚,这位宋代书法大家的名字,历来在书法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不仅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自成一派,更以其深刻的书法理论见解影响了后世无数书家。

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黄庭坚的书法理论,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以及深入的解读,来感受这位书法巨匠的智慧与魅力。

原文“书者,心之迹也。

黄庭坚《论书》(上)

黄庭坚《论书》(上)

黄庭坚《论书》(上)《论书》是从《山谷文集》摘录的关于书法理论的片段文章。

黄庭坚的书法思想与苏轼主张差不多。

他主张学书不要模仿古人,要表现人的性情等。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即是他的艺术观点。

他讲求书法创作上要进行禅宗功夫的修炼,尤其是对草书的创作,要潜心冥会,先除去俗气,然后上逼魏晋人书法所具有的逸气,达到超俗绝尘的境地。

上篇[原文]《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

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可以学书矣。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

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

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

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

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

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

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

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

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

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

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

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

凡书要拙多于巧。

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两宋)黄庭坚《论书》

(两宋)黄庭坚《论书》

(两宋)黄庭坚《论书》黄庭坚论书[选自《山谷文集》]---------------------------------------------------------------《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

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

---《跋兰亭》《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可以学书矣。

---《跋兰亭》余在黔南末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

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

李翘叟出褚遂良临右军书《文赋》,豪劲清润,真天下之奇书也。

---《书右军文赋后》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

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

---《题瘗鹤铭后》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

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

”观予此言,乃知远近。

---《跋法帖》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

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人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

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如左氏,大令似庄周也。

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

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

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跋法帖》余尝评书,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至如右军书,如《涅口经》说“伊字具三眼”也。

此事要须自体会得,不可立论便兴诤也。

---《题绎本法帖》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

黄庭坚书论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书论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书论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的《书论》原文如下:
尔雅、论语、孟子、左传,黍离散而道乖耳。

射策、春秋、墨子、庄子,狗叫而蚁聪耳。

耳纳、倚马、闻雷、观电,乃知其所指。

九子、朝云、旦彩、暮雨,乃知其所归。

岂皆不及黍耳狗耳,乃及耳之所指乎?
适所归,岂皆不及云雨耳,乃及其所指乎?
若寻常之手,岂皆不及云雨手,乃及其所指乎?
独力之上、专绝之科、诘曲之道,同翅白虹,长尾白乌。

虽有此等,犹不敌猪豚其道也。

以下是《书论》的翻译:
《尔雅》、《论语》、《孟子》、《左传》,它们离了黍米便散失了道理的根基。

《射策》、《春秋》、《墨子》、《庄子》,它们犬吠般杂乱而不能明白事理。

耳灵目擅,能听受并倚仗于马匹,听到雷声和看到闪电,才了解所指的方向。

九子忧国、朝云势渐起、旦彩锐气冲天、暮雨祥和,才明白它们回归的方向。

岂是黍米和狗耳望尘莫及,才能了解所指的方向呢?
追寻来处,难道上述事物不如云雨逊色,只能追随其所指吗?即使是常人的手,难道不如云雨手逊色,只能追随其所指吗?领先众人之上,专精某一领域,刁钻奇妙的学问,如同飞翔的
白虹,拖着长尾的白乌。

尽管如此,依然不及猪豚那般沉迷于自身的欲望。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1)原文黄庭坚,宋代大书法家,其论书法之道,独步一时。

尝言:“书者,心之迹也。

心既不正,书亦不工。

然书之工者,亦非苟然。

盖其志意专一,神情自若,方得神妙。

”又云:“古人论书,必兼论其品。

右军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当为书家第一。

”此言深得书法之精髓,为后世所传颂。

翻译Huang Tingjian, a great calligrapher of the Song Dynasty, excelled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calligraphy. He once said, " Calligraphy is a reflection of one's inner being. When the heart is not pure, neither can thecalligraphy be exquisite. However, the mastery of calligraphy is not achieved trivially. Only when one's will is focused and one's spirit is calm, can the artistry be realized." He also said, "In ancient times, the evaluation of calligraphy wa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assessment of one's character. The calligraphy of Youjun (Wang Xizhi) was like a dragon leaping through the gates of heaven, or a tiger reclining in the palace of the phoenix, hence it deserved to be the foremost among calligraphers." These words encapsulate theessence of calligraphy and are highly praised by future generations.解析黄庭坚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投影。

书为心画:黄庭坚《论书》解读(二)

书为心画:黄庭坚《论书》解读(二)

书为心画:黄庭坚《论书》解读(二)文:高天晨书法不是一种字体的装饰,而是内心的外化表达。

故而“书者,抒也”。

书法是古代文人通过书写而做的一种自我表达。

书写者和作品其实是一体的,不可分开。

只是有形质的区别。

黄庭坚在《论书》中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古时候,书法作品其实是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外化,和这个人是一致的,故而古人以卖字为耻,因为卖字就是卖自己,所以若是古人卖字如唐伯虎者,则的确是到了穷困潦倒的时候。

内在的表达驱动才是关键,由内而外,则由心到腕,由腕到手,由手到笔。

是一个内外相联通的整体的系统。

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是最重要的。

方法意味着方向和最开始初端的积累趋向。

如果方法错了,便如同南辕北辙,越努力走的越偏。

而书法的不同书体,方法也截然不同。

如同楷书等工整字体,则需要明白用笔。

草书却需要有一定悟性才能妙得。

故而黄庭坚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

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

当领悟到了方法,才知道勤奋是必要的。

勤奋一定是在方法之后。

要知道,所谓的勤奋并非为了一个自认的目标不断重复。

而应该是不断去寻找目标。

就如同射箭,并非看射出多少,而是看射中了多少。

射箭人的心态应该是每次都想命中,但因水平有限,方法有碍故而不可一次成型,但是却要每次的心态都奔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去,这样的积累才是功夫,而不是做表象的重复。

所以,严格来说,艺术应该用“炼”而不是用“练”,“炼”字有提取归纳之意,而“练”则是侧重表达表象的重复。

同样的重复,用心不同,结果不同。

很多时候,看起来的勤奋其实却是一种懒惰,即重复一种单一模式不去判断方向。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书法除了表达内在的情感,还会体现一个人的才情和学养,甚至做人的格局视野。

于是黄庭坚说,学习书法是要心有道理。

黄庭坚《论书》解读

黄庭坚《论书》解读

黄庭坚《论书》解读黄庭坚《论书》解读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⑺。

然颠长史、狂僧,皆倚酒而通神入妙⑻。

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知醉时书也⑼。

晁美叔尝背议予书唯有韵耳,至于右军波戈点画,一笔无也⑽。

有附予者传若言于陈留,予笑之曰:“若美叔则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说,乃是孙叔敖邪⑾?”往尝有丘敬和者摹仿右军书,笔意亦润泽,便为绳墨所缚,不得左右⑿。

予尝赠之诗,中有句云:“字身藏颖秀劲清,问谁学之果《兰亭》。

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石崖《颂中兴》。

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⒀。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不知美叔尝闻此论乎?往年定国常谓予书不工⒁。

书工不工,大不足计较事,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也。

盖字中无笔,如禅句中无眼,非深解宗理者,未易及此。

古人有言:“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痴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今人字自不按古体,唯务排叠字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

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⒂,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

然后观人字格,则不患其难矣,异日当成一家之法焉。

[注释](1)戎州:唐宋时州名,约为今天四川宜宾市及宜宾、南溪等地。

差可:差不多,勉强过得去。

(2)宣城诸葛方:宋代宣城诸葛氏为著名制笔世家,诸葛方乃为其家族中的一支。

“散笔”乃诸葛氏的绝技,称为“散卓笔”。

大抵笔毫长一寸半,藏一寸于管中。

(3)张长史折钗股:张旭线条像折钗股一样圆劲而不扭戾。

颜太师屋漏法:颜真卿线条如屋漏痕一样迟重、力透纸背。

锥画沙、印印泥:笔画像锥子在沙地上画行、如印印在泥上一样,笔迹清楚、笔力劲健。

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形容用笔快捷、迅健。

银钩虿尾:比喻书法文采多姿,遒劲有致。

(4)幼安:黄庭坚的弟弟黄幼安,善作草书。

(5)蚊蚋聚散:蚋,昆虫,头小,复眼明显,翅透明,吸食人畜的血液。

关于宋四家的书论

关于宋四家的书论

关于宋四家的书论宋四家指的是中国北宋时期的四位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他们的书法各具特色,代表了北宋书法的高峰。

以下是关于他们书论内容及简介的概述:苏轼:苏轼的书法理论强调“意”的重要性,他认为书法应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个性。

他主张学习古人但不被其所限,要追求自然、率真的书写风格。

苏轼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楷书为主,具有豪放、跌宕起伏的特点。

黄庭坚:黄庭坚的书法理论主张“尚意”,即追求意境的表达。

他认为书法应该表现出自然、流畅的气势,同时也要注重笔法的精湛和结构的严谨。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草书和行书为主,具有纵横奇崛、老辣苍劲的特点。

米芾:米芾的书法理论强调“天真烂漫”,即追求自然、率真的书写风格。

他认为书法应该以古人的法度为基础,但要注重个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

米芾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具有潇洒奔放、变化多端的特点。

他对古代名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临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蔡襄:蔡襄的书法理论注重“法度”,即遵循古人的规范和法则。

他认为书法应该注重笔画的精细和结构的匀称,同时也要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深远。

蔡襄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具有端庄秀丽、严谨工整的特点。

综上所述,宋四家的书论内容丰富多样,各有侧重。

他们在书法创作中注重个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宋四家的书论及其影响。

苏轼:苏轼的书论强调个性与情感的表达,他的书法作品常常体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深沉的情感。

他认为,书法创作应该是一种自由的行为,不应该受到太多束缚。

他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即书法创作应该源于自然,而不是刻意追求法度。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黄庭坚:黄庭坚的书论则更加注重法度和规矩。

他认为,书法创作应该在遵循古人法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他主张学习古人,但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要在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和创新。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黄庭坚《山谷论书》黄庭坚的书论和书法实践互生互发、相得益彰。

《山谷论书》论“书”中美学。

1、《东方曼倩画赞》,笔圆净而劲,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长,盖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辈或随时用一人笔法耳。

2、《黄庭经》王氏父子书,皆不可复见,小字残缺者,云是永禅师书,既刓缺,亦难辨真赝。

字差大者,是吴通微书,字形差长,而瘦劲笔圆,胜徐浩书也。

3、《佛遗教经》一卷,不知何世何人书,或曰右军義之书。

黄庭坚曰:“吾常评此书,在楷法中小不及《乐毅论》尔,清劲方重盖度越萧子云数等。

顷见京口断崖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不可名貌。

以此观之,非良右军笔画也。

若《瘗鹤铭》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疑。

在四五间。

4、章草《千字文》集书家定为汉章帝书,缪矣。

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兴嗣取右军帖中所有字,作韵语。

章帝时那得有之?疑只是萧子云之最得意者。

5、欧率更书《化度寺碑》,所谓直木由铁法也,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成也。

6、周、秦古器铬,皆科斗文字,其文章尔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剥华伪,自见至情。

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

7、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

又知蔡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之室也。

8、张长史书《智雍厅壁记》,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

寺僧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

9、《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

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

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

10、柳公权《谢紫丝趿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

11、《道林岳麓寺诗》,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

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复生。

12、智果善学书,合处不减古人,然时有僧气可恨。

羊欣书,举止羞涩。

萧衍老翁亦善评书也。

13、宋儋笔墨精劲,但文词芜秽,不足发其书。

自瞻尝云其人不解此狡狯,书便不足观。

14、王侍中学钟繇绝近,真、行皆妙,如此书乃可临学。

谢太傅墨迹,闻都尉李公照有之,不作姿媚态度,惜不见尔。

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

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

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原文】《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1)。

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2)可以学书矣。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

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注释】(1)蔽于一曲:蒙蔽于局部。

此语见于《荀子-解蔽第二十一》:“凡人之愚,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一曲”是指一部分,“大理”是指全局性的大道理。

(2)鲁之闭门者:相传鲁国一男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闭门不纳,以绝淫乱。

《诗-小雅-巷伯》毛传云:“鲁有独处室者,邻有嫠妇。

夜暴风雨,室坏,趋而托之。

鲁人闭门曰:“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皆幼,不可纳。

”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人。

居柳下,谥惠。

相传有一次他夜宿郭门,见一女子受冻,便用衣服裹着她,抱着坐了一夜,却未生淫乱之心。

【译文】《兰亭序》虽是行楷书的好范本,但不必一笔一画都作为准则。

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没有过错一样,但小过错不影响他们的圣明,所以能成为圣人。

不善于学习的人,连圣人的过错都学,所以容易固守一隅。

今天学《兰亭序》的人,多是这样。

鲁国那位闭门不纳邻居嫠妇的男子说:“我将用不让妇人进屋的办法,来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精神。

”有了这种认识,就可以学习书法了。

王羲之书法,被认为如同以锥画沙、用印印泥一般。

大概说的是他在行笔时中锋藏锋,意在笔先。

师承王氏的人总是以《兰亭序》开头的“永”字作为楷模,这样容易拘泥于法,形成俗气。

重要的是明白王羲之笔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这两点,这是我们值得师法的。

【原文】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论书法》
黄庭坚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

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⑧木人:木偶人。

译文: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

他很想让自己的名声传遍江西,所以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

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停止,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

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

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黄庭坚《论书》(下)

黄庭坚《论书》(下)

黄庭坚《论书》(下)余在黔南,未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

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

元符二年三月十二日,试宣城诸葛方散笔,觉笔意与黔州时书李太白《白头吟》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后百年如有别书者,乃解余语耳。

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若有心与能者争衡后世不朽,则与书艺工史同功矣。

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然颠长史、狂僧,皆倚酒而通神入妙。

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知醉时书也。

晁美叔尝背议予书唯有韵耳,至于右军波戈点画,一笔无也。

有附予者传若言于陈留,予笑之曰:“若美叔则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说,乃是孙叔敖邪?”往尝有丘敬和者摹仿右军书,笔意亦润泽,便为绳墨所缚,不得左右。

予尝赠之诗,中有句云:“字身藏颖秀劲清,问谁学之果《兰亭》。

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石崖《颂中兴》。

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不知美叔尝闻此论乎?往年定国常谓予书不工。

书工不工,大不足计较事,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也。

盖字中无笔,如禅句中无眼,非深解宗理者,未易及此。

古人有言:“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痴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今人字自不按古体,唯务排叠字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

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

然后观人字格,则不患其难矣,异日当成一家之法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书论
黃庭堅書論,上,
1、《東方曼倩畫贊》,筆圓淨而勁,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長,蓋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輩或隨時用一人筆法耳。

2、《黃庭經》王氏父子書,皆不可複見,小字殘缺者,雲是永禪師書,既刓缺,亦難辨真贗。

字差大者,是吳通微書,字形差長,而瘦勁筆圓,勝徐浩書也。

3、《佛遺教經》一卷,不知何世何人書,或曰右軍義之書。

黃庭堅曰,“吾常評此書,在楷法中小不及《樂毅論》爾,清勁方重蓋度越蕭子雲數等。

頃見京口斷崖中《瘞鶴銘》大字,右軍書,其勝處不可名貌。

以此觀之,非良右軍筆劃也。

若《瘞鶴銘》斷為右軍書,端使人不疑。

在四、五間。

4、章草《千字文》集書家定為漢章帝書,繆矣。

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興嗣取右軍帖中所有字,作韻語。

章帝時那得有之,疑只是蕭子雲之最得意者。

5、歐率更書《化度寺碑》,所謂直木由鐵法也,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
然未能端冕而有德成也。

6、周、秦古器鉻,皆科鬥文字,其文章爾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剝華偽,自見至情。

雖戲弄翰墨,不為無補。

7、頃年觀《廟堂碑》摹本,竊怪虞永興名浮於實,及見舊刻,乃知永興得智永筆法為多。

又知蔡君謨真、行簡劄,能入永興之室也。

8、張長史書《智雍廳壁記》,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

寺僧懷素草工瘦,而長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得也。

9、《石鼓文》筆法如圭璋特達,非後人所能贗作。

熟觀此書,可得正書、行草法。

非老夫臆說,蓋王右軍亦雲爾。

10、柳公權《謝紫絲趿鞋帖》,筆勢往來如用鐵絲糾纏,誠得古人用筆意。

11、《道林嶽麓寺詩》,字勢豪逸,真複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

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複生。

12、智果善學書,合處不減古人,然時有僧氣可恨。

羊欣書,舉止羞澀。

蕭衍老
翁亦善評書也。

13、宋儋筆墨精勁,但文詞蕪穢,不足發其書。

自瞻嘗雲其人不解此狡獪,書便
不足觀。

14、王侍中學鐘繇絕近,真、行皆妙,如此書乃可臨學。

謝太傅墨蹟,聞都尉李
公照有之,不作姿媚態度,惜不見爾。

15、郗方回書,初不減王氏父子,誠不浪語。

16、鐘太傅表章致佳,世間蓋有數本,肥瘠小大不同,蓋後來善臨拓本耳,要自皆有佳處。

兩晉士大夫類能書,右軍父子拔其萃耳。

觀魏、晉間人論事,皆語少而意密,大都猶有古人風澤,略可想見。

論人物要是韻勝,為尤難得。

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仿佛。

17、右軍真、行、章草、槁,無不曲當其妙處,往時書家置論,以為右軍真、行
皆入神品,槁書乃入能品,不知憑何便作此語,正如今日
士大夫論禪師,某優某劣,吾了不解。

古人言,“坐無孔子,焉別顏回”,真知言者。

18、右軍自言見秦篆及漢《石經》正書,書乃大進,故知局促轅下者,不知輪扁
斫輪有不傳之妙。

王氏來,惟顏魯公,楊少師得《蘭亭》用筆意。

19、宋、齊間士人夫翰墨頗工,合處便逼右軍父子,蓋其流風遺俗未遠,師友淵源,與今日俗學不同耳。

王、謝承家學,字畫皆佳,要是其人物不凡,各有風味耳。

觀王濛書,想見其人秀整,幾所謂毫髮無遺恨者。

王荊公嘗自言學濛書。

世間有石刻《南澗樓詩》者,似其苗裔,但不解古人所長,乃爾難到。

20、伯英書小紙,意氣極類章書,精神照人,此翰墨妙絕無品者。

21、張長史《千字》及蘇才翁所補,皆怪逸可喜,自成一家,然號為長史者,實非張公筆墨。

餘中年來,稍悟作草,故知非張公書,後有人到餘悟處,乃當詹耳。

22、顏魯公書雖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軍父子喜法,書家多
多不到此處,故尊尚徐浩、沈傳師爾。

九方皋得千里馬於沙丘,眾相工猶笑之,今之論書者多,多牡而驪者也。

23、觀魯公此帖,奇偉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

回視歐、虞、楮、薛、徐、沈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顏魯公蕭然出於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

蓋自二王后,能臻書法之極者,惟張長史與魯公二人。

其後楊少師頗得仿佛,但少規矩,複不善楷書,然亦自冠絕天下後世矣。

24、觀唐人斷紙餘墨,皆有妙處,故知翰墨之勝,不獨在歐、虞、楮、薛也。

惟恃耳而疑目者,蓋難與共談耳。

25、觀江南李主手改表草,筆力不減劉誠懸,乃知今世石刻曾不得其仿佛。

余嘗見李主與徐鉉書數紙,自論其文章,筆法正如此,但步驟太露,精神不及此數字筆意深穩。

蓋刻意與率爾為之,工拙便相懸也。

26、常山公書如霍去病用兵,所謂顧方略如何耳,不至學孫、吳。

至其得意處,乃如戴花美女,臨鏡笑春,後人亦未易超越耳。

27、《蔡明遠帖》,筆意縱橫,無一點塵埃氣,可使徐浩服膺,沈傳師北面。

28、蔡君謨行書簡劄,甚秀麗可愛,至於作草,自雲得蘇才翁屋漏法,令人不解。

近見陳懶散草書數紙,乃真得才翁筆意。

寒溪草堂待飯不至,饑時書板,殊無筆力。

29、蘇子美似古人筆勁,蔡君謨似古人筆圓,雖得一體,皆自到也。

蔡君謨書如《胡笳十八拍》,雖清氣頓挫,時有閨房態度。

30、範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沈著,極近晉、宋人書。

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稱文正公書與《樂毅論》同法。

余少時得此評,初不謂然,以謂才翁傲睨萬物,眾人皆側目無王法,必見殺也。

而文正待之甚厚,愛其才而忘其短也,故才翁
評書少曲董狐之筆耳。

老年觀此書,乃知用筆實處是其最工,大概文正妙於世故,想其鉤指回腕,皆優入古人法度中。

今士大夫喜書,當不但學其筆法,觀其所以教戒故舊親戚,皆天下長者之占也。

深愛其書,則深昧其義,推而涉世,不為古人志士,君不信也。

31、司馬溫公天下士也,所謂左準繩右規矩,聲為律而身為度者也。

觀其書,猶可想見其風采。

余嘗觀溫公《資治通鑒》草,雖數百卷,顛倒塗抹,訖無一字作草,其行己之度蓋如此。

32、餘嘗論右軍父子翰墨中逸氣,破壞歐、虞、楮、薛及徐浩、沈傳師,幾於掃地。

惟顏尚書、揚少師尚有仿佛。

近來蘇子瞻獨近顏、楊氣骨,如《牡丹帖》甚似《自家寺壁》,百餘年後此論乃行爾。

33、東坡先生嘗自比于顏魯公,以餘考之,絕長補短,兩公皆一代偉人也。

至於行、草、正書,風氣皆略相似。

嘗為余臨《與蔡明遠委曲》、《祭兄濠州刺史及侄季明文》、《論魚軍容坐次書》、《乞脯天氣殊未佳》帖,皆逼真也。

此一卷字形如《東方朔畫贊》,俗子喜妄譏評,故及之。

34、餘嘗論右軍父子以來,筆法超逸絕塵惟顏魯公、楊少師二人。

立論者十餘年,聞者瞠若晚識。

子瞻獨謂為然。

士大夫乃雲,蘇子瞻于黃魯直愛而不知其惡,皆此類。

豈其然乎,比來作字,時時仿佛魯公筆勢,然終不似子瞻暗合孫、吳耳。

35、東坡簡劄,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

今世號能書者數家,雖規摹古人,自有長處,至於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所滑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與也。

36、東坡書,彭城以前猶可偽,至黃州後,掣筆極有力,可望而知真贗也。

37、子由書瘦勁可喜,反覆觀之,當是捉筆甚急而腕著紙,故少雍容耳。

38、錢穆父、蘇子瞻皆病餘草書多俗筆。

蓋余少時學周善部書,初不自寤,以故久不作草,數年來猶覺湔襏塵埃氣來盡。

39、余嘗論近世三家書雲,王著如小僧縛律,李建中如講僧參禪,楊凝式如散僧入聖。

當以右軍父子書為標準,觀予此言,乃知遠近。

40、王中令人物高明,風流弘暢不減謝安石。

筆劄佳處,濃纖剛柔,皆與人意會。

貞觀書評,大似不公。

去逸少不應如許遠也。

41、唐自歐、虞後能備八法者,獨徐會稽與顏太師耳,然會稽多肉,太師多骨。

42、余嘗評題魯公書,體制百變,無不可人。

真、行,草書、隸,皆
得右軍父子筆勢。

43、張長史行草帖,多出於贗作。

人聞張顛,未嘗見其筆墨,遂妄作狂蹶之書,托之長史。

其實張公姿性顛逸,其書字字入法度中也。

44、見顏魯公書,則歐、虞、楮、薛未入右軍之室,見楊少師書,然後知徐、沈有塵埃氣。

雖然,此論不當察察言,蓋能不以已域進退者寡矣。

45、或雲東坡作“戈”,多成病筆,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桔。

此又見其管中窺豹,不識大體。

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

谢谢品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