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课后练习答案

《囚绿记》课后练习答案
《囚绿记》课后练习答案

《囚绿记》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

B、婆娑sha流连lián急不暇择xiá

C、珍重zhēn猗郁qī毫不犹豫yù

D、蕈xùn菌囚系jì永不屈服y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葱笼淅沥攀缘怜悯

B、莫生脉络纤细繁茂

C、公寓喜悦常春藤诚心诚意

D、猗郁琼浆玉液直接了当简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年华。

B、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C、我不得不变更的计划……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猗郁:

(2)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婆娑:

5.本文以为中心,指出绿是,赞美了绿“”“”的精,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综合园地

6.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2)门虽然是常开着的,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软,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4)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8.《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

A囚绿——恋绿——释绿——念绿

B囚绿——念绿——恋绿——释绿

C恋绿——囚绿——释绿——念绿

D恋绿——念绿——释绿——囚绿

9.陆蠡酷爱绿色,因为“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谈谈你喜欢或厌恶哪种颜色,理由是什么?

2.《囚绿记》课后练习答案:

1.DA中“涸”应读“hé”;B中“娑”应读“suō”;C中“猗”应读“yī”。

2.CA中“葱笼”的“笼”应为“茏”;B中“莫生”的“莫”应为“陌”;D中“简漏”的“漏”应为“陋”。

3.A应是“葱茏的爱和幸福”、“猗郁的年华”

4.略

5.

囚绿生命、希望、慰安和快乐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光明、生命与自由

6.(1)排比(2)比喻(3)反复(4)反问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7.(1)抒情(2)议论(3)描写(4)记叙

8.C

9.示例:我喜欢红色,火红的太阳、鲜艳的花朵,给人以活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划分文章结构。 一、作者信息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二、背景简介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三、解题 “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 四、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散文钞()一椽()潭柘()寺落蕊()橄榄()()普陀()山房檩()廿()四桥着()衣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考试卷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家中,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郁达夫 B.叶绍钧 C.赵树理 D.吴组缃 2.下列人物形象中,属于小说《子夜》的是() A.兰花 B.沙子龙 C.赵伯韬 D.赵玉林 3.下列小说中,深刻地说明了“在黑暗的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的作品是() A.《小城三月》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围城》 D.《伤逝》 4.下列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小说作品是() A.《华威先生》 B.《在其香居茶馆里》 C.《小二黑结婚》 D.《断魂枪》 的是() 5.下列关于小说《荷花淀》的叙述,错误 .. A.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 B.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 C.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D.语言华丽、具有深刻的寓意 6.下列属于诗歌《凤凰涅槃》的主要思想资源之一的是() A.唯物主义 B.泛神论 C.民族主义 D.现实主义 诗歌《死水》的特征的是() 7.下列不属于 ... A.音乐美 B.建筑美 C.悲剧美 D.绘画美 8.下列对诗歌《再别康桥》所抒发的情感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抒发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B.抒发了诗人对林徽因的无限思念之情 C.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 D.表达了诗人强烈地希望在康河的柔波里作一条水草的愿望 9.下列对《断章》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A.情感浓烈 B.格律严整 C.表露直白 D.哲理深邃 10.下列诗歌作品中,采用了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的是()

《囚绿记》学案设计

逍遥镇中导学案模板(中三) 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远艳玲 备课组长:远艳玲 授课人:远艳玲 授?Wra : 14> 09> 17—班级:九(2)姓名:小组: 课题:《囚绿记》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难点) 2、 品读关键句,体会隐含的文意,把握主旨。(重点) 3、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 对光明、对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重点) 【学法指导】: 提醒大家细读课文,注意批注,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 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我积累我受益 、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已读过课文。但是,也许你不曾太留意这张照片。 这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它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 的年轻的生命——陆蠡, 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 涩的微笑。他有什么样的 性情,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 走进《囚绿记》,了解陆蠡,触摸陆蠡沉睡在这篇文字中的心灵。 请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 形:了解结构和选材的特点 神:找到文眼句,领会主旨。 我:因文识人 形、神,自然是学习散文不能回避的。但是通过对形和神的了解把握, 因文识人,走进作者的心灵,也是散文学习的一个重点。 1、作者作品 陆蠡,原名陆圣泉,籍贯,浙江天台,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代 2、为加横线的字注音 涸辙.( ) 淅沥.() 葱茏( 蕈菌( ) 镶嵌( )立细( 表作: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 《囚绿记》。 备注 34岁 猗郁 ( ) 揠苗助长(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学案设计(含答案)

《囚绿记》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导读 1.简介作者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日,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暂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译著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2.解题 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

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3.背景 本文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奇耻大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民族危亡之际那株倔强的常春藤也便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导思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为什么要“囚”绿?(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3.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 4.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5.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囚绿”? 6.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放绿? 7.“绿”象征着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人? 四、导练 [跟踪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 B、婆娑 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 C、珍重zhēn 猗郁qī毫不犹豫yù

《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 组 11月6日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 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 到思想上的升华。 [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陆蠡(li)

(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2)作者简介: 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能够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但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 2、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囚绿由》序 我羡慕两种人。 一种富有旺盛的想象,充沛的热情,敏锐的感觉,率真的天性。他们往往是理想者,预言者,白昼梦者。他们游弋于美丽的幻境中,他们生活在理想之国里。他们有无穷尽的明日和春天。他们是幸福的。 另一种具有冷静的思维,不移的理智,明察的分析,坚强的意志。他们往往是实行者,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人。他们垦辟自己的园地,他们的生活从不离开现实。他们有无止境的乐趣和成就。他们是幸福的。 前者是诗人的性格,后者是科学家的典型。 前者是感情的师傅,后者是理智的主人。 我羡慕这两种性格。 反观我自己? 两者都不接近。 我是感情的奴隶,也是理智的仆役。 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

锦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锦州市2010年初中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5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狡黠.xié怯.懦qiè弄巧成拙.zhuó如释.重负shì B.挑剔.tī束缚.fù循规蹈矩.jǔ令人发.指fà C.糟粕.pò琐屑.xuè生吞活剥.bāo 岿.然不动kuī D.凌侮.wǔ滂.沱pāng 呱.呱坠地guā乘.风破浪chéng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书写有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洋洋大观浮想连翩目不暇接首当其冲 死心塌地张灯结彩相安无事温文而雅 改为;改为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 ..的一项()(2分) A.他们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 ....,甚至忘记了无岁月是怎样流逝的。 B.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 ....而已,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C.在福州很少有人知道她,但在美国,她却是个赫赫有名 ....的才女。 D.玉树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 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 ....给语病,在不改变原意的某础上,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原句的下面。(2分)(1)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 (2)市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组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个别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5.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2分)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①②⑤ D.⑤③④②① 6.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2分) 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 ....;一会儿,;一会 .....,拂过人心 儿,。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春》、《背影》、《囚绿记》等。 C.《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D.《春望》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痛苦和感伤。 8.名著常识填空(1分) 《水浒传》写的是以为首的108位英雄,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贫,造反起义的故事。把大贪官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暗示了“乱自上作”。 9.文言诗文填空(12分) ①,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府上见赠》) ③,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亦壁》)

《囚绿记》学案

《囚绿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全文,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获得审美情感体验的同时,领会“绿”的深层象征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含蓄优美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预习分享: 1.作者简介: 陆蠡: 2.字词积累 陆蠡瞥见移徙猗郁 揠苗助长: 急不暇择 二、重点解析 1.找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其相对应的情感变化? 2.重点剖析中心环节“囚绿”,引导学生探讨“绿”的一般象征含义和深层象

征义。 1)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引导学生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方法:结合文中反映时代背景的有关信息,和作者简介资料等理解写作意图。 3)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情与景联系起来的? 三、练习与实践 请大家寻找一份让你感动的绿色。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片森林。用你的笔

高中语文第3课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2、体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3、学习象征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陆蠡。 当代诗人顾城曾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题目是“囚绿记”,意思是“记叙囚绿的过程”,“囚绿”体现在文章的哪些章节?“绿”在被囚之前和之后又与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以下几个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1、“绿”是指什么?(常春藤) 2、文中哪几段写囚绿?(8-12) 3、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文章开篇就讲述了他因为爱那片绿影而选择了一间并不是很 好的房间) 4、作者最终把绿彻底“囚”牢了吗?(后来把绿释放了,文章的倒数第二段。) 5、离开了绿,作者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怀念,文章的最后一段“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 我的圆窗和绿友”) 我们沿着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历程,可以将文章思路归纳为: 爱绿(1-7)——囚绿(8-12)——释绿(13)——怀绿(14) 可以说每一步都是作者感情的深化,曲折有致地表现了他热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一浪又一浪地把热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三、具体赏析 1、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样喜爱呢?请

同学们快速阅读1~7段,找出表现作者爱绿的关键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主畅谈) 因为在作者眼中“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他“欢喜看草绿”“留恋于这片绿色。”他“天天望着”、“细细观赏”,而且,“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唯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2、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株绿色,让作者如此痴迷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8—12段,“囚绿”这一 部分,找出被囚前后表现绿藤的生长状况的句子并概括出它的特点。 绿囚禁前:生命力旺盛蓬勃无拘无束 囚禁后: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是否有其他的深意呢? 3、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两段,并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写作背景的语句。 (补充介绍背景及作者生平。)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本文写于1938年。1937年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 作者生活在民族衰微、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这篇文章写作时,作者正在“孤岛”上海,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怀念起北平的常春藤,有着怎样的深意呢?或者说他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株蓬勃的、向阳的、固执的常春藤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或主题呢? 蓬勃————希望、生命 绿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托物言志(志)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者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和个人的愿望。这种通过描写物的特征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写作方

高一语文“周周清”试题

高一语文“周周清”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个4分,共3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每个1分,共4分) wěng ( )郁涸zhě ( ) tuí ( )废 yà ( )苗助长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xuān 宣.布渲.染喧.宾夺主 B.chu?辍.学啜.泣气息惙.然 C.bì庇.护毗.邻筚.路蓝缕 D.cuì荟萃.精粹.猝.然去逝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别出心裁暴轸天物金碧辉煌风尘仆仆 B. 含辛如苦矛塞顿开尉然成风弱不禁风 C. 诡计多端金榜题名融会贯通能屈能伸 D. 山青水秀漠不关心墨守成规人才辈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毋庸,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 们不能提供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③任何人的成长都有不可重复性,如何人生的每一阶段,是当今教育不可忽 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A.置疑必需度过 B.置疑必须渡过 C.质疑必需渡过 D.质疑必须度过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 ....,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B.在本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 ....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 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D.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 ....,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 B.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更加坚定了农民的信心和勇 气。 C.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 关键问题。 D.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7.下列问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囚绿记学案 (新版)语文版

2.《囚绿记》导学案 教师寄语:生长、自由是生命原始的本质牲征,禁锢和压制,是对生命的摧毁和毁灭,生命需要放飞。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资料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i)(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2)作者简介: 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2、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囚绿由》序 我羡慕两种人。 一种富有旺盛的想象,充沛的热情,敏锐的感觉,率真的天性。他们往往是理想者,预言者,白昼梦者。他们游弋于美丽的幻境中,他们生活在理想之国里。他们有无穷尽的明日和春天。他们是幸福的。 另一种具有冷静的思维,不移的理智,明察的分析,坚强的意志。他们往往是实行者,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人。他们垦辟自己的园地,他们的生活从不离开现实。他们有无止境的乐趣和成就。他们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 练习题第一套 一、论述 1.试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关系。 2.谈一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举例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花未眠》教学设计(摘录)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李莉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学过也阅读过许多散文,能否给散文分类,举个例子? 板书:叙事散文《背影》 写景散文《荷塘月色》 师: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 (板书)作者:川端康成 …… 二、编写教案(共40分)《发问的精神》 练习题第二套 一、论述题 1.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目标从哪三个维度来设计,这种设计思路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在理念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之。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3.为什么要提倡研究性学习,谈一谈你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试从新课标的角度进行评析这堂课: 杜甫《登高》教学实录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学周卫鸽 【教学课的缘起】: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写秋的古代诗句时,学生举了好多有关秋的诗词名句。从唐代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特别有同学提到了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可以说同学们已不仅仅是从写景体现秋季来回答问题,而是大多从秋所蕴涵的感情色彩角度来展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萌生了上一节《登高》课堂探究讨论课的想法,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诗歌所表现的意图与思想情感,能够既感受到诗歌的形象性,更能领会诗歌思想蕴涵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识,汲取古诗丰富的营养,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奠定基础,提高欣赏品位。 导入: …… 三、编写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二 练习题第三套 一、论述题 1.试分析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2.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 3.什么是语文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法国2001年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法国高中三年级分文、理、经济三科,每科均出三题,考生可以选作一题。 高三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权力都伴随着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高三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囚绿记》导学案教师版.doc

《囚绿记》导学案 编写人:鉀芳授课人:鉀芳授课时间:10月21日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作者对“绿”的深切感受。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3、品味文中语句,仿写文中语句,学习如何抒写真情实感。 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抒情 学习程序学习调控 【自主学习】 1、积累字音字形。课前预习完成《直通高考》中的“课时作业一” 2、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 陆蠡(1908- 1942),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日军进驻上海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于1942年4刀13L1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U木宪兵拘留所,刑审数刀,惨遭杀害,时年34岁。 木文写于抗战爆发一年Z后,当时北京已沦陷,上海已成孤岛,国难当头,使作者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要灼和痛苦,使他发出耍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合作探究】 1、“绿”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爱绿想占有绿 2、“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 感动于绿的蓬勃、向阳和固执。 3、(多元解读主题)面对被囚的绿和囚绿的人,你有什么感悟呢? (1)这常春藤给我以启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口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 (2)我觉得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 要占有。 4、(深入解读主题)穿越历史,走进陆蠡,在“绿”身上你又感悟了什么? 象征手法:向着光明、追求自由、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和民族气节。 【拓展延伸】 1、品味精彩语句,仿写语句 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世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口,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 学生课前H 主预习完成,第五 小组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派代表 S O 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血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

[教案]第三课囚绿记

囚绿记陆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借窗前的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模仿使用。 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语文课更具开放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准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品味关键句——从凝聚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 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绿”的象征意义。 3、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4、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2、研读课文 ⑴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囚绿记学案2

1.下列选项中加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陆蠡(lǐ) 涸(hé)辙揠( yàn )苗助长淅(xī)沥 B.猗( yī)郁抑(yì)郁蕈(xùn )菌婆娑(suō) C.瞥(piē)见茎(jǐng)叶纤(xiān)细脉络(luò) D.移徙(xǐ) 葱茏(lóng) 囚系(jì) 嵌(qiàn)着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3.下列加点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婆娑(suō) 纤细(qiàn) 公寓(yù) 大笔如椽(chuán) B.葱笼(lónɡ) 朝霞(zhāo)奔腾(ténɡ) 遐不掩瑜(xiá) C.淅沥(xīlì) 蹩脚(bié)涟漪(yī) 情不自禁(jìn) D.蕈菌(xùn) 猗郁(yī)绿林(lù) 敝帚自珍(bì) 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瞥见了截移徙急不暇择 B.缘引涸辙缝隙抑郁 C.囚系幽囚剪揖偃苗助长 D.攀援绿洲开释烽烟四逼 阅读《囚绿记》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珍重”词语的深刻含义。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高中语文 囚绿记导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囚绿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领会文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并能将这种手法在写作中加以借鉴、运用。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紧扣文本,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 2、难点: 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知识衔接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浙江天台人。幼时有“神童”之称。抗日烈士,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年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陆蠡曾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1942年4月13日,上海。卢家湾捕房查抄文生社,劫走存书数万册。陆蠡孤身前去据理抗辩,要追回被抢图书,为文生社讨回公道,却当即被戴上手铐。后被押送到江湾日本宪兵司令部,因为“他是共产党”。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陆蠡坚持爱国抗日立场,不屈不挠,被日军刑审数月后残忍杀害。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40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三个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背景介绍: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

囚绿记 教案

囚绿记 陆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内涵。 2、启发引导,深入文本,多元解读。 3、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 结合托物言志,体会“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囚”,这是一个会意字,据形推义,一个人被束缚,是为囚。囚的形象多见于电视剧中那些穿着囚衣,戴着枷锁,坐着囚车......的人。但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囚”的却不是一个人,而是“绿”。 二、新知学习 (一)文本梳理,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尽量用原文作答): 1、“囚”的绿是什么? 2、为何“囚”? 3、怎样“囚”? 4、“囚”后如何? 明确: 1、第四段:圆窗外面的一枝常春藤。 2、第八段: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喜欢、爱直接抒发喜欢之情的句子: ◎第五段:我怀念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第六段: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第七段: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

娑的摆舞。 3、第八段: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4、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绿,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第九段: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第十段: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第十一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的心中生长了。) 齐读以上三句话。 (二)深入研读 ◎思考:最终到底有没有“囚”住这抹绿?阅读9-11段,思考为什么。 明确:没有。“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质疑:怎样理解绿的枯萎?) 分析文本关键语句,从“绿”的变化揣摩“绿”的象征含义。 1、“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 三个“依旧”写出了常春藤对自己被囚之事浑然不觉,依然像往日一样尽情生长,蓬勃旺盛(板书)的生命力,这是常春藤当时的真实状态,作者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真的感受到这种欢喜了吗?还是莫名的感伤?悲壮?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为何会感伤。 常春藤此时的命运已经被逼进绝路,但它却浑然不知地生长,这就好像旁观者明知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是无望的,而我们却依然执着地坚持着,很有点像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但也正是这种无望中的坚守,真正地诠释了生命的顽强。因为有些时候,生命价值的体现不一定在于一个圆满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如田径场上的跑步)。 再接着看这抹被囚的绿,“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也许这时它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却依然不变方向,不改初衷,全部身心都在做着顽强不屈的抗争。直到青苍变成柔绿,变成嫩黄;直到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抗争,直到生命的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陆蠡(lǐ)嵌(qiàn)着孔隙(xì)瞥(piē)见涸(hé)辙移徙(xǐ) 纤(xiān)细揠(yà)苗助长淅沥(xī lì)婆娑(suō)葱茏(lóng)猗(yī)郁蕈菌(xùn jùn)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⑵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⑶婆娑:盘旋(多指舞蹈)⑷葱茏:(草木)青翠茂盛。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3、同义词辨析固执顽固 两个词都可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主要区别:“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可以做动词用,如:固执己见。“顽固”为贬义词,程度比“固执”深:①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如:顽固守旧,顽固不化。②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如:顽固分子。 ③不易制伏或改变,如:这种病很顽固,要根治不容易。“顽固”没有动词用法。本课例句:“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二、整体感知 1、释题《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答:“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2、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在下面的括号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构成全文完整的结构示意图。 (1-4)寻绿(5-7)观绿(8-12)囚绿(13)释绿(14)怀绿 3、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②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③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三、重点分析和解读 1、默读第一部分——寻绿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一句话自成一段,有什么作用?(说明这件事

高中语文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囚绿记》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顽强的个人品质与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难点 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 (一)预习导学案 1.通读文章,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涸辙()镶嵌()婆娑()蕈()菌茎() 葱茏()迁徙()学徒()猗()郁瞥()见 急不暇()择了截()爽直揠()苗助长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互相(或教师)纠正错误字音。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部分流露出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几米说: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我要问:你曾喜欢的那一片浓绿,囚住了,是不是可以算作真的拥有呢? (二)课文研读,品味鉴赏 1.预习检测。 课文中哪一部分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部分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填写下表)

2.重点研读。 速读课文,筛选出描写常春藤(绿)的语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关注下面一些语句,引导学生品读画线的词句: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嫩叶,渐渐变青。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 植物是多固执啊! 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绿的这一切特性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着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自私之爱”。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动,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