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缝线的选择原则及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理想的缝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1.通用性,即能适用于任何外科手术(当然还应顾及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上的差异);2.无菌性;3.无电解性、无毛细作用性、无过敏性及无致癌性;4.如用不锈钢缝线,须无磁性;5.易于操作;6.组织反应轻微,不利于细菌生长;7.打结时不致松开,缝线本身不致磨损或裂开;8.不致在组织内收缩;9.缝合目的达到后,能被吸收而仅引起轻微反应。
然而,由于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选用尽可能接近理想而且具备以下特性的缝线:1.抗张强度均匀,以利使用较细型号的缝线;2.缝线的直径均匀而恒定;3.无菌性;4.柔韧性强,使操作方便、结扎安全;5.不含刺激性物质或杂质,以利组织相容;6.缝合结果可信任。
型号与抗张强度型号表示缝合材料的直径。
外科惯例公认,应选用能使组织安全对合的最细型号缝线,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低限度。
缝线的型号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如3号粗于1号;从 "0"开始,"0"号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亦越低。
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
有关组织的抗张强度是外科医生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
外科医生还应了解,缝线强度渐减和伤口抗张强度渐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入材料所致的异物反应是否影响组织的愈合过程。
一般公认,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的正常组织等强。
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单纤维缝线由单一纤维制成,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
由于这些品性,特别适用于血管外科。
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
但在操作和结扎时必须谨慎从事,因折叠或卷曲都可能给缝线造成缺口或薄弱点,以致断裂。
可吸收性与不可吸收性缝线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
外科缝线
2.1.2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 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 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
胶原是从动物骨骼、筋膜中经浸煮、水解等多道工序提 炼,再经过加捻和交联剂的作用而制成。胶原的抗原性相当 低,具有天然可降解性,并能促进细胞生长。胶原的这些性 质使它能够成功地用来制备医用手术缝合线。
2.1.3肠线: 肠线: 肠线
1.3.3涂层应无毒、无刺激性。 涂层应无毒、无刺激性。 涂层应无毒 一般使用白蜂蜡 1.4染色 染色 染色目的方便手术中识别缝线和人体组织。 染色目的方便手术中识别缝线和人体组织。 染色应无毒、无刺激性。 染色应无毒、无刺激性。
二、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天然和合成性能差异 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 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 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 缝线纤维。 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 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 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 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2.1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主要是动物的胶原蛋白、壳聚糖、海藻酸盐等天然材料。 主要是动物的胶原蛋白、壳聚糖、海藻酸盐等天然材料。
2.1.1羊肠线: 羊肠线: 羊肠线
在所有天然可吸收缝合线中,羊肠线是最传统的一种, 从最早的医学记录开始中已使用了羊肠线,它取自羊肠黏膜 下层的黏膜加工而成。在体内的降解和吸收主要取决于给巨 噬细胞的活动提供蛋白酶的存在。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植 入人体后无不良反应,无毒性,能被人的机体吸收。
2.2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由于天然肠线有抗原性、组织反应较强以及 收速率难测等缺点,人们乃致力于研制人工 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主要有聚乙交酯类缝 合线、聚乳酸类缝合线、聚对二氧杂环已酮 缝合线等,应用范围广泛,从胸腹部伤口缝 合以至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等。
1.1.1 伤口缝合及缝线介绍
1
Training Center
Anatomy Indication Product Service Market Competition Methodology
The history of B. Braun Sutures
1867 The company is divided into Department A (pharmacy) and Department B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Bernhard Braun registers the company in the commercial register under the name "B. Braun“.
1
Training Center
Anatomy Indication Product Service Market Competition Methodology
The history of B. Braun Sutures: 177 years
1839
2009…
From a small family owned company to a multinational group present in more than 50 countries, with more than 38,000 employees worldwide and a 40,000 products range and services for the health care market.
Training Center
一期伤口愈合的3个分期
1.清创期(1-5天) (炎性反应期)
2.肉芽期
纤维母细胞移行,肉芽组织形成(5-14天)
外科缝线和缝合针的质量控制
01
肠线经铬盐溶液处理后称为铬制肠线,可对抗机体内各种酶的消化作用,使吸收时间延长至90天以上。
01
甲壳素、壳聚糖可吸收缝合线: 以甲壳素为原料制作可吸收缝合线始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甲壳素缝合线具有众多独特的优点: 1) 人体耐受性良好; 2) 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促进伤口愈合,疤痕小; 3) 强度和柔韧性适中,表面摩擦系数小,易于缝合和打结; 4) 可进行常规消毒,还可以进行染色、防腐等特殊处理; 5) 植入后吸收均匀,强度衰减速率适中,能满足伤口愈合全 过程对缝合线强度的要求; 6) 原料来源广,加工简便,成本低。壳聚糖手术缝合线在机体内的吸收优于羊肠线;
聚脂纤维
体内抗张强度变化
不明确
逐步水解, 抗张强度逐步减退
无显著变化
吸收情况
不吸收
渐被结缔组织包裹
渐被结缔组织包裹
组织反应
极轻微急性炎症反应
同左
极轻微急性炎症反应
禁忌症
对316不锈钢、铬、镍过敏者
需持久保持抗张力的伤口
未知
适用范围
腹部伤口缝合、疝修补、胸骨对合、肌腱修补
普通外科、心血管外科、眼科神经外科
手感
柔顺性好
手感较硬
丙交脂和乙交脂(Polyglatin 370、460)共聚物的混合剂,加上硬脂酸钙所制成。
以羟基乙酸、或甲壳质对缝合线进行涂层。
聚对二氧环已酮聚合物涂层。
涂层中加入三氯生 成分的Polyglactin910缝线可以产生抑菌区域 。(三氯生添加在个人保健用品中被安全地使用已经超过30年)
2.2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由于天然肠线有抗原性、组织反应较强以及收速率难测等缺点,人们乃致力于研制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主要有聚乙交酯类缝合线、聚乳酸类缝合线、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缝合线等,应用范围广泛,从胸腹部伤口缝合以至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等。
手术缝合线(2016.04.08)
6.吸收性缝线性能可靠
7.避免体内的排异反应、非感染性炎症及其他一些不良影响 8.不锈钢缝线无磁性
9.无菌,使用方便,应用广泛,单根包装,拆开即用
缝合线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
可吸收线
天然可吸收缝线由机体的消化酶进行消化 - 肠线(处理、未处 理),合成可吸收缝线通过水解方式进行降解,引起组织的反 应轻微 -PGA, PGLA 等。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 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 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 线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 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 收过程,甚至不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 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 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 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
( 2 )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 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一般多用于妇 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 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 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90天 内吸收,吸收稳定。如果是生产工艺的原因,有其他不可降解 的化学成分,则吸收不完全。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 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 原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缝合线。具有 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 根据线体粗细一般 8-15 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 个体差异。
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
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李汉军;曹庭加;卢绮萍【摘要】缝合线是手术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材料.医用缝线的新材料和革新设计的不断涌现,对手术进程和效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文中对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分类、用途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选择进行总结与阐述.【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4(027)001【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缝线;普通外科【作者】李汉军;曹庭加;卢绮萍【作者单位】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医用缝线的新材料和革新设计的不断涌现,对手术进程和效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对缝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一、缝线的发展历程依据材料的来源,缝线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天然材质阶段。
人们开始使用线绳和动物的腱膜进行关闭伤口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
东非部落的人们曾使用动物的肌腱结扎血管,古希腊时期的医生曾使用金属丝缝合伤口。
古埃及时代以后,陆续出现了亚麻、马鬃、皮革、棉线及其他植物纤维等缝合材料。
头发也曾被作为缝线。
公元前150年,Galen提出了“肠线”的概念,但真正的经过灭菌处理的以羊或牛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
同时期,丝线问世并作为不可吸收缝线广泛应用。
丝线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外科缝线。
第二阶段为人工合成材质阶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的范围和难度不断增大,外科医生对缝线的张力、操作性和吸收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高,在工业化工等发展的基础上,外科缝线逐渐进入人工合成材质时期,并向着新型聚合体材料的方向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问世了尼龙线(如ETHILON®爱惜良TM)、聚酯线(如MERSILENE®慕丝林TM、ETHIBOND®爱惜邦TM)、聚丙烯线(如PROLENE®普理灵TM)、聚丁酯线(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以及以聚糖乳酸910[如VICRYL® (Polyglactin 910)薇乔TM等]、聚乙醇酸(Dexon)线、聚糖醇酸PGA缝线、聚二氧六环酮[如PDS®II (Polydioxanone)普迪思TM]、聚葡聚糖醇酯(Maxon)线、聚糖己内酰胺[如MONOCRYL®(Poliglecaprone 25)单乔TM等]为主的多种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
外科缝线的发展应用与常见缝合技术
外科缝线的发展应用与常见缝合技术外科缝线的发展应用与常见缝合技术作者:蔺晨高俊义吴文铭文章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4(1)一、缝线的悠久历史缝线作为当前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数千年之前。
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便开始尝试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缝线缝合,包括亚麻线、马鬃、棉线、皮革等。
公元前1800年,亚历山大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根肠线,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它成为了唯一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可吸收材料,但'肠线'这一概念直到公元前150年才被真正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缝线安全性的理解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19世纪末期,经灭菌处理的以牛或羊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开始出现并逐渐应用于手术缝合。
值得一提的是,丝线作为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缝线,问世于公元前1000年并沿用至今,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理想缝线的特性经过几代人的临床实践,外科医师发现缝线的特性会对缝合操作的难易以及伤口愈合的优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缝线的固有特性包括张力、结安全性、毛细指数、弹性、可变形性、可弯度、记忆性、组织反应和摩擦系数等。
理想的缝线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打结时能确保线结安全且无磨损或切割、能对抗组织的收缩、伤口愈合过程中能维持足够的强度、在伤口愈合后可自行吸收、不导致炎症反应、无刺激性及致癌性、易于操作等。
因此,人们还期望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缝线特性,包括降低表面张力、抵抗细菌感染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
事实上,完全符合理想的缝线并不存在,这就要求外科医师要熟知需修补组织的抗张强度和各类缝线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缝线材料及型号。
三、缝线的分类1.单股、多股线和倒刺线根据缝线的编织方法可简单分为单股缝线和多股缝线。
其中,与多股缝线相比,单股缝线穿透组织的阻力小、细菌附着少,但容易断裂,因此要求打结时均衡用力。
此外,由于单股缝线柔韧性差且线结易滑脱,因此术中不得不通过增加打结数量来弥补这一缺陷。
腹部切口的合理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793-04腹部切口的合理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腹部切口选择的位置是否合理、切开与缝合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手术的成败。
由于病灶在腹腔内的位置不同,病变的性质和手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腹部切口的位置和长短也必须因人而异,强调个体化对待,尽可能选择一个适合病人的最理想切口。
1 腹部切口选择的原则一个理想的腹部切口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切口通常在靠近病变的部位,能够直接到达被手术的病灶,而且有足够的长度,可以提供良好的显露和手术野。
通常而论,切口宁可适度而勿太小,不能强求小切口而增加手术难度或发生并发症。
手术范围需要扩大时,切口能向相应一致的方向或其他方向延长,而不至于损伤腹壁的强度。
所做的切口不应对腹壁有较大损伤,特别要避免损伤或切断神经、肌肉和血管。
缝合后腹壁必须牢固,应该保持术后腹壁强度与术前一致。
因此,根据上述基本要求,腹部切口选择的原则可概括为:(1)最容易到达病变所在位置,能够充分显露手术部位。
(2)既便于延长或扩大切口,又能最大限度减少腹壁损伤。
(3)缝合后张力不大,腹壁具有足够强度,愈合牢固。
外科医师应根据不同病人的病变部位、手术范围和解剖关系选择最适当的手术切口,成功的手术往往依赖于一个理想的切口。
为此,术者不仅要做一个正确的切口,而且应该坚持亲自切开与缝合,除非其助手的经验已足够丰富能够胜任。
2 常用腹部切口的类型目前常用的腹部切口有下列几种。
2.1 纵行切口 这种切口常用。
无论在上腹部或下腹部,可取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根据病变所在的不同部位,切口可以选择在左侧或右侧,腹部常用的纵行切口见图1。
2.2 正中切口 正中切口应准确地作在正中线上,在上腹部自剑突尖至脐,在下腹部自脐至耻骨联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外脂肪和腹膜进腹。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指导原则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指导原则1.选择适当的可吸收性缝线材料:可吸收性缝线材料有多种,包括天然材料如动物肠线和合成材料如聚酮、聚酸和聚酯。
选择适当的可吸收性缝线材料应根据手术部位、组织类型和预期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考虑缝线的粗细和结构:不同手术部位和组织类型需要不同粗细和结构的可吸收性缝线。
一般来说,用于皮肤和黏膜缝合的可吸收性缝线通常较细,而用于深层组织缝合的可吸收性缝线通常较粗。
3.注意可吸收性缝线的吸收时间:可吸收性缝线的吸收时间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吸收时间较短的可吸收性缝线适用于需要快速愈合且不需要长期支持的手术,而吸收时间较长的可吸收性缝线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支持的手术。
4.避免过度拉紧缝线:过度拉紧可吸收性缝线可能会导致组织破裂或缺血。
因此,在缝合时应适度拉紧,避免过度张力。
5.注意缝线的层间细节:在多层缝合中,应注意缝线之间的层间细节,确保各层之间的缝线紧密连接和持久支持。
6.考虑结扎和嵌顿技术:结扎和嵌顿技术是固定可吸收性缝线的常用方法。
在选择和使用这些技术时,应根据手术需要和组织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7.注意缝线的耐受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缝线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生物相容性,以避免引起组织反应和不良反应。
8.进行适当的缝线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确保缝线良好愈合的重要环节。
术后应适当清洁和包扎缝线部位,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9.注意并发症的风险和管理:在使用可吸收性缝线时,应注意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结节形成和缝线断裂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总之,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指导原则是在使用可吸收性缝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和使用可吸收性缝线,合理处理缝线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和恢复。
手术缝线的选择原则及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
在外科医生所面临的诸多抉择中,不同手术所需缝线的选择也是关键性问题之一。
当然,外科医生的个人偏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影响愈合的各种患者因素、所涉及组织的特性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都将影响缝线的最终选定。
种类繁多的缝合材料可能使人们在作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
遂简单总结了相关的原则与资料,希望园子的战友们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共同谈下我们的手术中最基本的工具:缝线的使用。
一、外科缝线的选择原则1、伤口达到最大强度时,就不再需要缝线。
因此:▲须用不吸收缝线或时效较长的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愈合缓慢的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 ▲选用可吸收性缝线来缝合愈合较快的组织(如胃、结肠、膀胱等)。
2、组织内存在异物可使污染转变为感染。
因此:▲在缝合污染伤口时,避免使用多纤维缝线;▲改用单纤维缝线或可吸收性缝线。
3、在强调美观的部位,应注意精确而又较长时间地对合组织,避免应用各种刺激物。
因此: ▲使用最细的、无反应的单纤维缝合材料(如尼龙、聚丙烯);▲尽可能同时缝合皮下组织;▲如情况许可,应用无菌皮肤对合胶带。
4、在高浓度类晶体溶液内,任何异物都可能促使沉淀和结石形成。
因此:▲在泌尿道和胆道手术中,应使用可吸收性缝线5、关于缝线型号的选择:▲使用与缝合组织天然强度相匹配的最细缝线;▲如创口在术后有遭受压力突然增高的危险,就应加用减张缝线。
一旦这种危险消除,即可拆除减张缝线。
二、手术缝线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与选择▲胃肠道吻合口漏是胃肠道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可导致局灶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作吻合时缝线不应结扎过紧,因可致吻合口水肿和硬化,或切入组织而引起渗漏。
可选用单层或双层缝合。
单层缝合时,取针距间隔6毫米的间断缝合,可从粘膜下层进针,穿过肌层,穿出浆膜层。
连续缝合应较间断缝合更为紧密,因缝线一旦断裂,整个缝合处都将分离。
许多外科医生习惯用双层缝合法,即在浆膜层再加上一层间断缝合。
可吸收性Vicryl缝线、Monocryl缝线、PDSⅡ缝线、铬化肠线等均可用于双层缝合法中的第二层缝合;也可选用丝线。
改良减张缝线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
改良减张缝线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腹部外科手术中腹壁切口的愈合质量一直是患者及外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减张缝线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对腹部伤口二期愈合尤为重要。
减张缝合就是指伤口缝合时防止两侧皮肤张力太大而采用的,目的就是防止伤口裂开。
标签:腹部外科;切口;缝合在普外科,腹壁切口减张缝合很是常用。
对于营养状况特别差的病人;年老体弱者;近期内二次手术的病人,需要原切口进入者;污染切口;腹壁有缺损,可能影响切口愈合的病人;腹压过高的病人;患糖尿病,伴有咳嗽,排尿困难者等需要减张缝合。
但原有的减张缝合线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容易切割皮肤及皮下组织,张力不足,易造成再次裂开,患者感觉疼痛等。
因此,我科通过外套头皮针胶管改良原有的减张缝合线,有针对性的对腹部二次缝合的病人应用经头皮针胶管改良后的减张缝线进行伤口二次缝合术,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改良后的减张缝线替代传统的钢丝缝线,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例1:患者男,53岁。
于2010年2月2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切口清创缝合术。
因切口内新鲜肉芽组织往外生长,予直接缝合张力过大,难以对合,遂决定分离两侧皮缘,内翻之切缘松解,外翻,以双氧水,盐水,碘伏清洗创口,修整部分皮缘,切除坏死组织,用0.4 cm钢丝外套头皮针导管,于切口上下全层缝合,4号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放置橡胶引流片3片,术毕。
术后腹部敷料干洁,固定,切口愈合可,无红肿。
于2010年3月9日行间断拆线,无异常。
于2010年3月12日拆除余下缝线。
共住院32 d。
例2:患者男,77岁。
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 d于2010年1月4日入院。
于2010年1月14日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右小腿肿物切除术,术后出现活动性出血,遂于当日在气管内全麻下行空肠吻合口切除+肠吻合术,于2010年2月4日拆线,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良好。
预防性内减张缝合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Pigd 67 0, hi n u 26 0 C na
Cr sodn u o:IQ n Em i: p l@ leC or pn iga t rL u ,— alq d e h d q i .l v Z
【 bt c O j t e T t dc p py cc uct eu ni t e i s bb t e A s at r 】 b c v on oue r hl t bu noses n u rwt a o als u e i ir o a is a t o s u h b r eu r
P =0 0 0);n h r a odf rn efricso net n, q ea t n o ta ds b ua e u e tma .3 a d teew sn iee c n iini ci l u fci ff u c tn o sh mao f o f o i o an
Al p t n si w r u s w r t c e l sp o h l ci u c t n o s tn in s t r i s r a l u u e l ai t n t o g o p e e si h d p u r p y a t s b u a e u e s u e w t a o b e s t r e t c o u hb b b f r ls r f h b o n T e w u d d h s e c i fc in,i u fc in o a , u c t n o s h mao eo e c ou e o e a d me . h o n e ic n e,n e t t o l ea t fft s b u a e u e tma q o a d ic s n e n a o c re c e e c mp r d b t e h o p . s l T e i c d n e o cso e n n ii a h r i c u r n e w r o a e ewe n t e g u s Re u t ol r s h n i e c fi iin d — n
手术缝合线
目 录
Contents
1
缝合线发展史
2 外科常用的缝合方法
3
缝合线的分类及科室常用缝合 线种类
4
缝针的种类及其他常见缝合产 品
一、缝合线发展史
第一阶段:延续数千年,取材于天然材料公元前3000年前,用动物 的韧带,毛发及麻绳等进行缝合,也有使用甲壳虫或蚂蚁进行缝合 的,但是感染的几率较大。1800年Galen首先采用丝线结扎血管, Halsted对确立丝线在外科缝线中的地位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认 为应用最广泛的不吸收缝线。1867-1869年,英国外科医师Dr. Listert提出开刀的无菌技术,缝线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铬制 羊肠线是临床第一种可吸收缝线。1940-1950年,玻璃罐装缝线出 现,但是无菌效果不佳;1958年,聚合物缝线出现;
1#
圆针CL-915
0#
圆针CL-884
2-0# 圆针GL-123
3-0# 圆针UL-204
7-0# 圆针6145-01
(美国柯惠泰科迈胜系列)
不可吸收带针缝合线 聚丙烯缝线:
又名滑线(强生普理灵) 4-0# 皮针 W8683 5-0# 圆针 W8556 6-0# 皮针 W8003 张力缝合线(强生爱惜康) 1# 皮针 W2797
经伽玛射线辐照或环氧乙烷灭菌圆形圆形三角形三角形梯形梯形矩形矩形椭圆形椭圆形1414眼科显微外科眼科显微外科1212胃肠胃肠肌腱肌肉肌腱肌肉3838皮肤眼皮肤眼科心肺血管科心肺血管5858泌尿生泌尿生殖道心血殖道心血管盆腔管盆腔眼科前房眼科前房胃肠道肌胃肠道肌腱皮肤腱皮肤锋利刃缝针规缝针规锋利刃锋利刃反向锋利刃反向锋利刃锥形锥形用途用途皮肤肌腱皮肤肌腱韧带韧带筋膜韧带筋膜韧带皮肤腱鞘皮肤腱鞘眼睛眼睛胆道神经腹膜脂胆道神经腹膜脂肪肌肉血管胃肠肪肌肉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道泌尿生殖道易碎组织的易碎组织的钝性分离钝性分离其他特殊的缝合产品
外科缝线
材料
体内抗张 强度变 化 吸收情况 组织反应 禁忌症
健康牛羊胶原
因个体而异
同左
同左 同左 90天以上 同左 同左
Lactide和glycolide共聚物 外涂polyglactin370和硬脂酸钙
2周时保留65% 3周时保留40% 经水解作用50-70天吸收 (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极轻微
蛋白水解酶消化后吸收 术后抗张强度仅能维持7-10天 70天内被完全吸收
外科缝线
信息部 袁卉
第一节、概述
1、外科缝合线一般是植入人体的,属3类无菌医疗器械,但不是植入医疗器械。
目前国内外科缝线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材料: a.丝线:应用广泛,其价格便宜,结实,使用方便,还占 领着大部分手术缝合线市场,但吸收周期超过一年,属于不 可吸收范围。丝线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为美国强生公司和 上海金环。 b.羊肠线:羊肠线为传统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但由于羊 肠线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在京、沪、穗三地已逐渐被取代。 目前生产厂家主要在上海、天津、南通等地区。 c. PGA、PGLA类可吸收缝线:京、沪、穗三地在可吸收 缝合线领域已基本全部采用PGA和PGLA;但由于价格因素, 在西部仅有少数医院采用。
肠线经铬盐溶液处理后称为铬制肠线,可 对抗机体内各种酶的消化作用,使吸收时间 延长至90天以上。
2.1.4甲壳素、壳聚糖可吸收缝合线:
以甲壳素为原料制作可吸收缝合线始于20世纪70年代, 日本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甲壳素缝合线具有众多独特的优点: 1) 人体耐受性良好; 2) 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促进伤口愈合,疤痕小; 3) 强度和柔韧性适中,表面摩擦系数小,易于缝合和打结; 4) 可进行常规消毒,还可以进行染色、防腐等特殊处理; 5) 植入后吸收均匀,强度衰减速率适中,能满足伤口愈合全 过程对缝合线强度的要求; 6) 原料来源广,加工简便,成本低。壳聚糖手术缝合线在机 体内的吸收优于羊肠线;
(外科)关腹技术和缝合材料的选择(下)
关腹技术和缝合材料的选择(下)马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二、腹正中切口(一)腹膜层的缝合缝合方法和材料选择同经腹直肌切口。
(二)白线的缝合腹正中切口是经腹白线入腹,与经腹直肌切口相比层次减少。
腹白线层是腹正中切口张力的最主要承担者,并且腹白线愈合速度慢,所以应选用抗张力强度大、张力维持时间长的缝线。
腹白线层缝合多选用1-0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做单纯间断缝合。
用镊子夹住远侧的白线边缘,进针,近侧边缘用镊子夹起并推向针尖,这样持针器只需钳夹1次;缝线由助手拿住、打3个单结。
张力较大时,应在全部缝线缝好后一起交叉拉紧,逐一打结。
有时为了更好地显露而切除了剑突,缝合时该处应包括切口两侧的腹白线和原来附着于剑突的膈肌残端,达到消灭死腔的目的。
新的进展是将腹膜和白线作为一个层次缝合,称筋膜单层缝合。
无论单层还是分层缝合,愈合后腹膜和白线均融合成一层。
急性腹部伤口裂开大都是筋膜层首先被撕开引起的,该缝合可减少组织撕裂机会,增加牢固程度,缩短手术时间。
筋膜单层缝合一般采用1-0人工合成单股可吸收缝线(普迪思PDSII)连续缝合,尤其是采用1-0普迪思PDSII圈套线连续缝合。
此种缝线不仅是人工合成的单股可吸收缝线,更重要的是它能在组织中提供比一般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强两倍的张力支撑。
该连续缝合方法为:大圆针圈套线离切缘1.0cm进针,同时穿透腹膜与腹白线,穿过圈套线拉紧线襻。
针距控制在1.0cm左右,拉拢时力度要适当。
每一针应确保穿过腹膜与白线前后两面,可用食指探查腹膜缝合处内面,防止腹腔内容物被误缝。
缝至最后1针时可将线袢其中1根剪断,将另1根针线襻缝至对侧后再打结。
通常要求打6个以上单结,剪线时留下线结残端不少于0.5cm。
(三)皮下组织及皮肤的缝合缝合方法和材料选择同经腹直肌切口。
三、肋缘下斜切口肋缘下斜切口经过并向外超越腹直肌的界限,切断的肌肉及筋膜较多,缝合关闭的难度较高,一般应遵循分层缝合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外科医生所面临的诸多抉择中,不同手术所需缝线的选择也是关键性问题之一。
当然,外科医生的个人偏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影响愈合的各种患者因素、所涉及组织的特性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都将影响缝线的最终选定。
种类繁多的缝合材料可能使人们在作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
遂简单总结了相关的原则与资料,希望园子的战友们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共同谈下我们的手术中最基本的工具:缝线的使用。
一、外科缝线的选择原则
1、伤口达到最大强度时,就不再需要缝线。
因此:
▲须用不吸收缝线或时效较长的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愈合缓慢的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选用可吸收性缝线来缝合愈合较快的组织(如胃、结肠、膀胱等)。
2、组织内存在异物可使污染转变为感染。
因此:
▲在缝合污染伤口时,避免使用多纤维缝线;
▲改用单纤维缝线或可吸收性缝线。
3、在强调美观的部位,应注意精确而又较长时间地对合组织,避免应用各种刺激物。
因此:▲使用最细的、无反应的单纤维缝合材料(如尼龙、聚丙烯);
▲尽可能同时缝合皮下组织;
▲如情况许可,应用无菌皮肤对合胶带。
4、在高浓度类晶体溶液内,任何异物都可能促使沉淀和结石形成。
因此:
▲在泌尿道和胆道手术中,应使用可吸收性缝线
5、关于缝线型号的选择:
▲使用与缝合组织天然强度相匹配的最细缝线;
▲如创口在术后有遭受压力突然增高的危险,就应加用减张缝线。
一旦这种危险消除,即可拆除减张缝线。
二、手术缝线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与选择
▲胃肠道
吻合口漏是胃肠道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可导致局灶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作吻合时缝线不应结扎过紧,因可致吻合口水肿和硬化,或切入组织而引起渗漏。
可选用单层或双层缝合。
单层缝合时,取针距间隔6毫米的间断缝合,可从粘膜下层进针,穿过肌层,穿出浆膜层。
连续缝合应较间断缝合更为紧密,因缝线一旦断裂,整个缝合处都将分离。
许多外科医生习惯用双层缝合法,即在浆膜层再加上一层间断缝合。
可吸收性Vicryl缝线、Monocryl缝线、PDSⅡ缝线、铬化肠线等均可用于双层缝合法中的第二层缝合;也可选用丝线。
内翻、外翻或对接缝合技术各有适用范围,但又都存在不足之处。
外科医生必须小心地将缝线穿过最堪依赖的粘膜下层。
即使缝合技术非常完美,有时也难兔会有渗漏发生。
邻近的大网膜常参与使病变局限化的天然防御机制。
▲胃
胃的愈合速度极快。
术后第5天胶原的合成速率达到峰值,术后14一21天时即可获得最大强度。
胃部伤口通常用可吸收性缝线缝合,最常使用的是Vicryl缝线或Prolene缝线。
▲小肠
小肠缝合时,注意事项与胃相同。
近端小肠的内容物,主要是胆汁和胰液,渗漏时可引起严重的化学性(而不是细菌性)腹膜炎。
使用内翻缝合技术时,必须注意将翻入的组织减小到最低程度,以避免发生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
可吸收性缝线通常不致引起永久性肠管狭窄。
不吸收性缝线可用于浆膜层缝合。
小肠愈合速度也极快,术后14天即可达到最大强度。
▲结肠
结肠内由于存在大量的细菌,手术时污染过去一度视作非常棘手的问题。
可吸收性缝线一旦被吸收,就不致给细菌留下迁移的渠道。
与胃肠道其他区域相比,大肠内容物溢漏的后果更为严重,此问题至今仍为众所关注。
乙状结肠的强度虽比盲肠大两倍,但结肠各段的伤口仍以同样的速率获得强度,因此可使用同一型号的缝线。
结肠愈合的速率与胃和小肠相似。
在结肠吻合术后,整个胃肠道显示胶原减少和胶原生成增加等现象;活跃的胶原合成时间持续较长,可超过120天。
可吸收性和不可吸收性缝线均可用于结肠吻合。
将缝线穿过粘膜下层而不穿透粘膜层有助于防止并发症发生。
▲直肠
直肠的愈合速率非常缓慢。
直肠的远端部分位于盆腔腹膜反摺以下,因而不具浆膜层。
作吻合时缝线常需穿过较肥厚的肌肉,故应小心结扎,避免使缝线切人组织。
直肠更宜用单纤维缝线作吻合。
▲胆道胆囊、胆囊管和总胆管
愈合较快。
此等易于形成结晶的器宫内如有缝线等异物存在,就可能促使“结石”形成。
为此,外科医生最好不用多纤维缝线而尽可能选用较细的单纤维可吸收性缝线,使其在胆道内的暴露面积达到最小程度。
▲脾、肝和肾
这些重要器官发生撕裂伤时,应首先检查断面内有无大血管、尤其是动脉的断离,若有,应予以结扎止血;否则可能出现切面血肿或继发性出血。
由于实质性器官主要由功能细胞所组成,作为支撑的结缔组织含量极少,故如果不伴有出血,仅需用较细型号的缝线缝合外层纤维包膜即可;缝线间距不需过密,缝合不宜过深。
如组织难以对合,可用大网膜填塞缺损区,再予适当缝合固定。
这类撕裂伤愈合迅速,通常在7一10天内新生纤维组织即可弥合伤口。
肝切除术时,可以水平贯穿缝合形式对合切缘或切面,大血管应使用Vicryl缝线或丝线进行结扎。
也可用Vicryl网对合或修补创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