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友病诊疗规范(2019年版)

合集下载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体内凝血因子不足或缺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常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关节、肌肉、内脏等部位反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血友病的治疗以替代治疗为主,主要是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近年来,随着血友病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血友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规范血友病的治疗,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制定了《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7年版)》。

该指南详细阐述了血友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

其中,替代治疗是血友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输注凝血因子、抗纤溶药物等。

同时,该指南还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疼痛管理、关节保护、心理支持等。

在输注凝血因子方面,该指南推荐使用基因重组凝血因子或血源性凝血因子。

其中,基因重组凝血因子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血友病治疗的首选。

同时,该指南还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凝血因子水平,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替代治疗外,该指南还强调了预防治疗的重要性。

预防治疗可以减少关节、肌肉等部位的出血,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儿童患者,该指南建议在出生后尽早进行预防治疗。

总之,《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7年版)》为我国血友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血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加强公众对血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遗传病的发生,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血友病: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凝血因子不足或功能障碍,导致关节、肌肉、黏膜等部位自发性出血。

本文将介绍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希望为患者提供更多帮助。

血友病诊断的专家共识1、诊断标准血友病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患者存在家族史,有遗传倾向;2、患者关节、肌肉、黏膜等部位反复出血;3、凝血筛查试验异常,凝血因子活性下降。

儿童血友病罕见病诊疗规范

儿童血友病罕见病诊疗规范

儿童血友病一、诊疗规范(一)概述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可分为血友病A(h emophili A,HA)和血友病B(hemophilia B,HB)两种。

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二)病因和流行病学编码FⅧ和FⅨ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女性常是携带者(46;XX),而男性是患者(46;XY),女性患者极为罕见(通常是由2个FⅧ或者FⅨ基因同时发生缺陷,或者是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所致)。

在FⅧ和FⅨ基因中点突变、缺失、插入和重排/倒位均可见,点突变是最常见的基因缺陷,约在90%的患者中存在。

HA中45%的重型患者为重现性的基因倒位突变;而HB患者中无重现性突变。

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

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

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占15%~20%。

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

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1986—1989年期间在全国24个省的37个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友病的患病率为2.73/100000人口。

(三)临床表现HA和HB的临床表现相似。

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内部脏器出血等。

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成轻型、中间型和重型。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分型临床分型活性水平(IU/dl)出血症状轻型>5~40大手术或外伤可致严重出血,罕见自发性出血中间型1~5小手术/外伤后可有严重出血,偶有自发性出血重型<1肌肉或关节自发性出血(四)辅助检查1721.筛选试验包括进行血小板计数排除血小板异常导致的出血;凝血检查中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均正常。

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654第二十五章儿童保健第一节营养不良【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完成病历。

2. 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史。

3. 相关疾病史(急慢性感染、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等),病情发生发展过程。

4. 合并症及治疗经过。

【检查】1. 入院后1小时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注意皮下脂肪减少部位、程度、水肿、精神状态及心肺功能。

2. 实验室检查: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作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等相关检查,针对原发病作相关检查及心电图、肝脏超声、X 线检查,有条件者可作血游离氨基酸、血清酶、血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诊断】1. 根据临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水肿型、混合型)和程度(轻、中、重)。

2. 尽力找出原发疾病。

3. 寻找可能的合并症。

【治疗原则】1. 迅速纠正严重合并症:如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严重感染等。

2. 及时处理各种原发疾病。

3. 调整饮食,合理喂养。

4. 可选用各种消化酶、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补充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

5. 病情严重、血浆蛋白过低或有严重贫血者,可输全血或血浆。

6. 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或转上级医院。

【疗效标准】1. 治愈:体重增长至相应身高体重标准第三个百分位以上,各项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

2. 好转:体重增长,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各种并发症好转。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张芳蓉)第二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喂养史、疾病史。

3. 抽搐发作状态、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喉鸣及意识障碍、有无发热等诱因。

4. 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

【检查】1. 入院后15分钟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面神经征、腓反射、止血带征。

第二十五章儿童保健6552. 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等电解质及碱性磷酸酶。

(完整版)血友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血友病诊疗指南

血友病诊疗指南概述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可分为血友病A (hemophilia A,HA)和血友病B(hemophilia B,HB)两种。

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病因和流行病学编码FⅧ和FⅨ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女性常是携带者(46;XX),而男性是患者(46;XY),女性患者极为罕见(通常是由2个FⅧ或者FⅨ基因同时发生缺陷,或者是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所致)。

在FⅧ和FⅨ基因中点突变、缺失、插入和重排/倒位均可见,点突变是最常见的基因缺陷,约在90%的患者中存在。

HA中45%的重型患者为重现性的基因倒位突变;而HB患者中无重现性突变。

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

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

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 占15%~20%。

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

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1986—1989年期间在全国24个省的37个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友病的患病率为2.73/100 000人口。

临床表现HA和HB的临床表现相似。

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内部脏器出血等。

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成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表36-1)。

表36-1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分型临床分型因子活性水平出血症状(IU/dl)轻型>5~40 大手术或外伤可致严重出血,罕见自发性出血中间型1~5 小手术/外伤后可有严重出血,偶有自发性出血重型<1 肌肉或关节自发性出血辅助检查1.筛选试验包括进行血小板计数排除血小板异常导致的出血;凝血检查中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均正常。

儿童血友病的预防治疗

儿童血友病的预防治疗
的载体靶 细胞 有肝 细胞 、 骨髓 间质细胞 、 内皮 细胞 和
肠 上皮细胞 等 J 。
8 .王鸿利. 血友病的基因治疗 . 内科理论与实践 , 0 ,( ) 7 - . 2 832 : 8 0 9 1
9 a e .S mu l L,Mu p y,Ka h r e AH. G n h r p o a mo h l . rh te n i e e t e a y f r h e p i a i
h mo h l 2 0 e p i a, 0 5. i
3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 的专家 共识.内科 理论 与实践 ,0 9 4 3 : . 2 0 , ( )
2 6 2 4. 3 -4
4 .王振义等. 血友病.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0 7 20.
5 D vd . Exe d n afl e i o g lt n a tr : wh r o e . a i L t n i g h l- f n c a u ai fc o s i o e e d w sa d tn ?Th o o i s a c r mb ss Re e r h,2 08, 2 s - 8. 0 1 2: 2 S 6 Ro e tT . b r P,S s n C u a L,Ge r e DK ,e 1 r l n e c i i co og ta .P oo g d a t t o f tr v yf a l X a a s mo o rc c u i n r ti . B o d, Ma 01 n me i F f so p oe n lo r 2 0,1 5: 1 25 26 0 7- 0 4. 7 .Th ma ,W i id W ,Ul c ,e .P oo g d i — io h fl eo os W l e f i r hK t 1 a r l n e n v v a - f f l i f co VIa y u i n o l u n Th o Ha mo t 2 08,9 atr I b f so t ab mi . r mb e s, 0 9: 6 9 6 7. 5 .6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年版)

附件 2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 年版)一、概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年发病率约为 4~5/10 万,高于成人患者。

常有 2~4 周前的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部分患儿仅有血小板减少,没有出血症状;部分患儿可有明显的乏力症状;威胁生命的严重出血少见,如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 。

儿童ITP 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80 的病例在诊断后12 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仅约20左右的患儿病程持续 1 年以上。

ITP 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 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

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已成为ITP 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适用范围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儿童原发性ITP。

不包括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和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类疾病。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比较贴切的描述是:在建康儿童身上发生单纯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形态、功能无异常)以及与之有关的临床出血表现。

仅有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出血表现:以皮肤和粘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是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除非有持续或反复活动性出血,否则不伴有贫血表现;没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通常不伴发热等感染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至少 2 次血常规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除确定血小板数量外,需要做血涂片复核血小板数目,检查血小板形态(如大血小板、小血小板或血小板内颗粒情况)、白细胞(数量、形态和包涵体)和红细胞(数目、形态),有助于与其他非ITP 性血小板减少类疾病甄别,如假性血小板减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和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医院儿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操作规范.doc

医院儿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操作规范.doc

XX人民医院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科室: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新生儿颅内出血 (4)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5)感染性疾病: (6)先天性感染 (6)新生儿败血症 (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7)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 (8)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9)小儿出血性疾病: (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 (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12)血友病 (12)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13)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治 (14)慢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17)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18)先天性心脏病 (20)一、室间隔缺损 (20)二、房间隔缺损 (21)三、动脉导管未闭 (21)四、法洛四联症 (22)五、大动脉转位 (23)六、主动脉缩窄 (24)七、肺动脉瓣狹窄 (2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6)儿童期糖尿病 (27)川崎病 (30)心肌炎的诊治 (31)哮喘的诊治 (32)小儿结核的诊断 (34)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术 (34)腰推穿刺 (36)腹腔穿刺 (36)胸膜腔穿刺抽液 (37)胸膜腔穿刺抽气 (37)胸骨穿刺 (38)住院病人诊疗规范1、诊断规范(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

(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

(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

(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

(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

血友病诊疗体系雏形初具

血友病诊疗体系雏形初具

示 ,希 望 大 病 救 助 不 要 再有 那么 多 的 “
约束 , 能让 血 友病 患 者真 正 得 到实 惠 ”
血 友 病 患 者 药 品 供 应 都 存 在 巨大 缺
供 应存在 巨大缺 口
据 悉 ,0 7 08 凝 血 因子 缺乏 20 ~2 0年 曾 一 度 引 起 轩 然 大 波 。 地 血 友 病 患 各
紧 张 。 各 地 仍 不 时有 媒 体 爆 出凝 血 但 因子缺 乏 , 血友 病 患者 “ 命 药 ” 金 难 救 千
买 的情 况 , 血 因子 缺 乏 似 乎 是 一 个 凝 无 法填 满 的坑 。 杨 仁 池 告 诉 记 者 , 国凝 血 因 子 我 缺 乏 将 是 永久 的趋 势 。 表 示 , 治 疗 他 在 上 , 国血 友 病 患 者 凝 血 因子 使 用 量 我 目前 是 最 低 保 障 水 平 , 能 维 持 不 出 仅
全 省 各 地 新 农 合 中被 纳 入 门 特 的 仅 占
2 %。 7
了一 番 , 一 定 程 度 缓 解 了凝 血 因 子 这
昂 贵 的诊 疗 费 用 是 诊 疗 延 迟 和 不
充分的主因。 仁池介绍 , 杨 目前 国 产 凝 血 因子 V I 价 格 是 36 / 0 单位 , II 的 9元 20 进 口药 的价 格 是 1 2 元 / 5 单 位 。 30 20 按
发 生 了假 肿 瘤 , 的 患 者 甚 至 不 得 不 有 进 行 截 肢 手 术 。 另 一 项 回 顾 性 研 究 在
中 ,2 例儿 童 ( .岁 至 1岁 ) 断多 数 49 03 2 诊
被 延 迟 ,2 8 1 .%的患 儿 确 诊 时 已经 有 关 节 畸形 。
对 血友 病患 者进 行健 察室 传 是 血友 病治 疗 中至关 重要 一环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2021/4/12
14
儿童CAP的并发症
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 胸腔积液或脓胸 • 脓气胸 • 肺脓肿 • 支气管胸膜瘘 • 坏死性肺炎 • ARDS • 急性呼吸衰竭
2021/4/12
肺外并发症
• 脓毒症、脓毒性休 克
• 脑膜炎、脑脓肿 • 心包炎、心内膜炎 • 骨髓炎 • 脓毒症性关节炎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以精神萎靡、面色不佳 ➢ 肺部密集湿啰音为突出表现 ➢ 典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
2021/4/12
1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临床征象对病原学的提示—MP和沙眼衣原体
MP肺炎特征
• 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部分患
>5岁~15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化脓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b型、不 定型)、嗜肺军团菌 肺炎衣原体
病毒
流感病毒A型、B型 腺病毒、EB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人禽流感病毒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2021/4/12
儿有喘鸣 • 肺部可出现啰音 • 胸片呈肺间质浸润性 • 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肺门淋
巴结肿大 • 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
7d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 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 可考虑为难治性MP肺炎
沙眼衣原体 肺炎特征
• 患儿常有咳嗽 • 典型者类似百日咳样咳嗽 • 细湿啰音比喘鸣多见 • 胸片有浸润阴影常无发热
• 湿性哕音等体征对于3岁以上儿童,胸部 湿性哕音和管状呼吸音对诊断肺炎有较高 敏感度(75%)和特异度(57%)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简介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CAP为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肺部湿性啰音等表现,并有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片)的异常改变。

本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文化以及卫生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

二、主要病原谱和耐药现状(一)主要病原谱。

1.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乃至学龄前期CAP的常见病原。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

新发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博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

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疱疹类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偶可引起CAP。

2.细菌。

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等;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

其中SP是生后20天至儿童期各年龄段CAP最常见的病原,也是重症肺炎和坏死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

SA多感染婴幼儿,分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MSSA和MRSA均可引起重症肺炎或坏死性肺炎,我国也有儿童社区获得性MRSA (CA-MRSA)肺炎报道,该菌感染病死率较高。

2022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2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2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血友病是一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症)两型。

特征表现为出血倾向,临床可表现为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

血友病程度越严重则发病越早,重型血友病在儿童期起病,而且需要终身治疗。

血友病综合关爱的重要内容是在血友病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指导下、以家庭为中心开展血友病自我管理[1-2]。

血友病家庭治疗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患儿在发生出血后或为预防出血自行或由家长/监护人注射凝血因子(自我注射)以及在家庭内完成血友病护理和康复的总称。

家庭治疗的理念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接受,如欧洲2017年的调查显示:76%~100%的血友病患者(包括成人)采取了家庭治疗;而儿童患者则90%进行家庭治疗[3]。

我国家庭治疗刚刚起步,2007年广州地区的一项调查结果是27.6%[4],2016年北京、成都两所儿童医院的调查显示,仅有44.0%的血友病患儿开展了家庭治疗[5]。

国内家庭治疗面临的挑战包括:年轻父母缺乏对早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年长儿及家长相关知识应用能力不足:无法识别出血的最初征兆、对家庭治疗(自我注射)技术掌握有困难、存在畏惧、缺乏信心;对疼痛、医院和注射器有畏惧心理;家庭其他成员不会主动保证患儿的治疗依从性[6-7]。

但家庭治疗非常重要,可使患儿在出血时立即获得治疗、未出血时会依从规律的预防治疗;家庭治疗能显著减轻急慢性疼痛、减少残疾、减少因出血及其并发症住院、减少旷工或旷课,从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8-9]。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给血友病患儿就诊带来了不便,远程医疗逐步成为新型的血友病治疗模式。

疫情更加需要家庭治疗,而远程医疗的广泛开展也为家庭治疗提供了便利[10-11]。

中国血友病治疗协作组儿科专业组专家在2021年初共同发起并制订了本共识,旨在弥补目前国内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的空白,为推动我国儿童血友病事业助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相关12个病种诊疗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相关12个病种诊疗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相关12个病种诊疗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4.29•【文号】国卫办医函〔2021〕249号•【施行日期】2021.04.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诊断标准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相关12个病种诊疗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2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按照《关于进一步扩大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病种范围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107号)要求,我委组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相关12个病种的诊疗规范制修订工作,形成了相关病种诊疗规范(202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1.附件1儿童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2.附件2儿童髓母细胞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3.附件3儿童颅咽管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4.附件4儿童室管膜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5-1.附件5-1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5-2.附件5-2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6.附件6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7.附件7儿童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8.附件8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9.附件9儿童及青少年神经纤维瘤病诊疗规范(2021年版)10.附件10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诊疗规范(2021年版)11.附件11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疗规范(2021年版)12.附件12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疗规范(2021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1年4月29日。

儿童血友病的治疗

儿童血友病的治疗

( )3 03 5 4 :7 - . 7
4 .郭晔 , 张磊 , 晓凡 , 儿童血 友病 4 9例临床 回顾分 析. 竺 等. 2 中国
实用儿科杂志 ,0 6 2 ( ) 22 5 2 0 ,1 4 :9 29 . 5 .罗桂英 , 周红平 , 钟立群 , .4例血 友病儿 童的临 床观察. 等 8 中国
或携带者。妊 1 ~ 0 8 2 周可在胎儿镜下取脐静脉血, 测定 F C和 F : g Ⅷ: Ⅷ A 。上述方法都存在流产 的危 险( 05 ~1 )需 在妇产科 医生 的指 导与 配合 约 .% % , 下进行。利用流式细胞术 ( A S 测定母体静脉 血 FC) 中的胎儿 特异 性 单克 隆 抗 体 以确定 胎 儿 性 别 , 供 提
总之 , 国是 人 口大 国 , 友 病 患病 人 数 众 多 , 我 血
病人总体致残率高 , 生活质量差 , 提高血友病的诊断 率 , 少血友 病致 残 率 , 减 儿科 医生 义不 容 辞 , 我们 让 共 同奋斗 , 为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贡献 自己的力量。
gn nC ieepol.H e o hl , 99,( ) 434 6 eei hns epe am p ia 19 5 6 :5 _5 . i
1.陆 哗玲 , O 丁秋兰 , 戴菁等 . 血友病携带者与产前基 因诊断. 国输 中
了早 期 , 性产 前 诊 断 的方 法 。上 海 交 通 大学 附 无创 属瑞 金 医院 , 通过对 应用 直接核 苷酸测 序 , 多重荧 光 P R等 方法对 3 血 友 病 A家 系 ,2个 血 友 病 B G 8个 1 家系进 行分析 , 出结论 :8基 因内含 子 2 得 F 2及 1倒 位筛 检 联合 F 8基 因内外 多个 位 点 的 遗传 连 锁 分 析 可 以进行 血友 病 A的携带 者检 出及 产前 诊 断 ; 接 直 核苷 酸测 序可确 定 基 因突变 , 而联合 基 因外多 个 多态 性位 点检测 并 进 行 遗传 连锁 分 析 , 血 友 病 B 是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汇总(6)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汇总(6)

220-6.《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6)99.【丙酸血症】概述丙酸血症(PA)又称丙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或丙酸尿症。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血症。

PA由编码线粒体多聚体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PCC)基因PCCA或PCCB缺陷所致。

PCC缺乏可导致体内丙酰辅酶A转化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异常、丙酸及其相关代谢物异常蓄积,导致有机酸血症,并造成一系列生化异常、神经系统和其他脏器损害症状。

病因和流行病学PA致病基因分别为PCCA和PCCB。

PA总患病率在国外不同人种之间为1/100000~100/100000,我国0.6/100000~0.7/100000。

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氨、脑损伤和心肌病等。

1.新生儿起病型出生时正常,开始哺乳后出现呕吐、嗜睡、肌张力低下、惊厥、呼吸困难、高血氨、酮症、低血糖、酸中毒、扩张性心肌病、胰腺炎等异常,病死率高。

2.迟发型常因发热、饥饿、高蛋白饮食和感染等诱发,表现为婴幼儿期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惊厥、肌张力低下等。

由于丙酸等有机酸蓄积,许多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神经系统发育受到损害,脑电图慢波增多或见癫痫波;一些患者可有骨折,X线见骨质疏松;还常造成骨髓抑制,引起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也可有心脏损害,如心肌病、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心功能减弱等。

肾功能损害较为少见。

辅助检查1.实验室常规检查:2.血氨基酸和酯酰肉碱谱分析甘氨酸水平增高,丙酰肉碱(C3)、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C3/C2)增高。

3.尿有机酸分析3-羟基丙酸和甲基枸橼酸增高高度提示此病。

4.头部MRI/CT可表现为脑萎缩、脑室增宽及基底节区异常信号。

5.基因诊断PCCA或PCCB检出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有确诊意义。

诊断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到1周内出现拒乳、呕吐、嗜睡、肌张力低下、惊厥、呼吸困难、高血氨、酮症、低血糖、酸中毒等异常;婴幼儿不明原因反复呕吐、惊厥、意识障碍,严重的酸中毒、高血氨,伴有特殊的影像学异常及血液系统损害者,特别是有类似/不明原因死亡家族史时,应考虑到本病。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此外,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已成为CAP治疗的难点。

二)耐药现状。

CAP治疗中,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常规选择,但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

目前,我国CAP细菌耐药情况较为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甚至同一医院不同时间的菌群耐药情况差异较大。

目前,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仍较高,但耐药菌株也在逐年增多。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更为复杂,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CAP治疗更加困难。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

CAP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胸痛、食欲不振、乏力等。

婴幼儿常表现为喂养困难、哭闹、呕吐、腹泻等。

重症CAP可有呼吸衰竭、休克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CAP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炎症指标、病原学检测等。

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

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也可协助诊断。

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PCR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CAP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和CT检查。

胸片是CAP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病变。

CT检查可发现CAP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四、治疗一)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水分补充等。

重症CAP患儿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二)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CAP的核心治疗措施。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轻度CAP,可选用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重症CAP或高危因素存在的患儿,应及时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

三)其他治疗。

对于重症CAP患儿,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辅助治疗。

对于支原体肺炎等遗留气道闭塞的患儿,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五、预防一)疫苗预防。

临床诊疗常规

临床诊疗常规

临床诊疗常规目录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7)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 (17)外科大手术后处理常规 (18)上腹部手术 (18)肝硬化门脉高压断流手术 (19)重症胰腺炎 (20)合并肺部感染 (20)合并心功能不全 (21)合并肾功能不全 (21)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23)消化道出血 (23)贲门失弛缓症 (24)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25)急性应激性胃炎 (25)慢性胃炎 (26)消化性溃疡 (27)胃癌 (28)功能性消化不良(FD) (28)急性肠炎 (29)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30)肠结核 (31)克罗恩病(CD) (33)溃疡性结肠炎 (34)肠易激综合征(IBS) (36)急性胰腺炎 (37)红细胞疾病诊疗常规 (40)缺铁性贫血 (40)巨幼细胞性贫血 (42)溶血性贫血 (4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K) (46)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 (49)红细胞酶缺陷疾病 (5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 (52)再生障碍性贫血 (53)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5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9)急性白血病 (6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常规 (70)妊娠期高血压 (70)轻度子痫前期 (71)子痫 (77)HELLP综合症 (81)心血管疾病诊疗常规 (87)充血性心力衰竭 (87)心源性休克 (90)心脏骤停 (9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99)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00)心房扑动 (101)心房颤动 (102)心室扑动与颤动 (104)病窦综合征 (107)房室传导阻滞 (108)室内传导阻滞 (109)预激综合征 (111)间期延期综合征 (112)风湿热 (113)二尖瓣狭窄 (114)二尖瓣关闭不全 (116)主动脉瓣狭窄 (11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20)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21)感染性心内膜炎 (124)病毒性心肌炎 (125)扩张型心肌病 (127)肥厚型心肌病 (129)限制型心肌病 (130)酒精性心肌病 (131)围产期心肌病 (135)克山病 (137)急性心包炎 (139)原发性高血压' (14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43)心绞痛 (144)急性心肌梗塞 (146)缺血性心肌病 (149)微血管性心绞痛 (151)多发性大动脉炎 (153)肾动脉狭窄 (154)心脏神经官能症 (155)贫血必性心脏病 (156)甲亢性心脏病 (157)甲减性心脏病 (158)血脂代谢紊乱 (159)骨科疾病诊疗常规 (162)急救固定 (162)石膏绷带固定 (163)牵引术 (164)小夹板固定术 (165)闭合性骨折 (166)锁骨骨折 (167)肩胛骨骨折 (168)肱骨骨折 (168)尺桡骨骨折 (170)距骨骨折 (177)跖骨骨折 (178)跟骨骨折 (179)颈椎骨折脱位 (180)胸腰椎骨折 (182)骨盆骨折 (183)肩锁关节脱位 (185)肩关节脱位 (186)肘关节脱位 (187)桡骨小头半脱位 (188)髋关节脱位 (188)膝关节脱位 (189)膝关节韧带损伤 (19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92)颈椎病 (193)腰椎间盘突出症 (195)脊柱侧凸(特发性) (197)骨与关节感染 (19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01)骨与关节结核 (204)骨性关节炎 (206)骨瘤 (207)骨软骨瘤 (208)软骨瘤 (209)孤立性骨囊肿 (210)纤维异样增殖症 (211)骨肉瘤 (214)软骨肉瘤 (216)多发性骨髓瘤 (217)尤文氏肉瘤(Ewing肉瘤) (218)骨转移瘤 (219)显微手外科疾病 (221)手部创伤 (221)手部骨折与脱位 (223)清创术 (224)截指术 (225)前臂中下1/3交界平面截肢术 (226)断指再植 (227)断肢再植 (228)肌腱损伤 (230)手部疤痕 (233)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234)拇指再造术 (235)皮瓣移植术 (237)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46)脊髓前角灰质炎(小儿麻痹)后遗症 (247)脑瘫 (249)产科疾病诊疗常规 (251)产科门诊常规 (251)正常分娩处理常规 (254)流产 (265)异位妊娠 (2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70)前置胎盘 (275)胎盘早剥 (276)早产 (277)过期妊娠 (279)多胎妊娠 (281)羊水过少 (282)羊水过多 (283)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284)巨大胎儿 (286)妊娠合并症 (287)妊娠合并心脏病 (287)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91)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292)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 (294)妊娠期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295)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296)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297)妊娠合并贫血 (299)妊娠合并糖尿病 (301)妊娠期糖尿病 (303)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304)产科特异性感染 (305)产力异常 (307)产道异常 (309)胎位异常 (311)子宫破裂 (314)产后出血 (315)胎膜早破 (316)产褥感染 (317)羊水栓塞 (318)会阴切开及缝合术 (320)胎头吸引助产术 (321)产钳助产 (322)外倒转术 (322)毁胎术 (323)新生儿产伤 (333)新生儿呕吐 (336)新生儿惊厥 (337)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339)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 (339)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 (339)新生儿感染 (354)胎盘功能不全综合症 (355)新生儿呼吸暂停 (355)新生儿溶血症 (357)新生儿硬肿症 (358)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症 (36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61)新生儿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362)新生儿惊厥 (363)新生儿破伤风 (364)新生儿湿肺 (366)吸入综合症 (366)新生儿肺炎 (36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369)新生儿败血症 (372)新生儿呕吐 (373)新生儿腹泻 (37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37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378)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 (380)新生儿肺出血 (382)新生儿呼吸衰竭与呼吸管理 (383)新生儿贫血 (387)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389)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390)新生儿黄疸 (392)风疹 (396)幼儿急诊 (397)麻疹 (398)水痘 (399)流行性感冒 (400)流行性腮腺炎 (401)猩红热 (402)巨细胞病毒感染 (403)细菌性痢疾 (404)反复呼吸道感染 (406)小儿热性惊厥 (40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413)支气管哮喘 (414)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 (416)婴幼儿腹泻 (417)急性肾小球肾炎 (418)肾病综合征 (421)过敏性紫癜肾炎 (42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26)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28)病毒性心肌炎 (429)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430)先天性心脏病 (431)窦性心律失常 (433)癫痫 (434)急性阑尾炎 (436)肠套叠 (438)心力衰竭 (441)呼吸衰竭 (442)感染性休克 (442)极低出生体重儿 (443)撤药综合征 (445)先天性梅毒 (446)普通感冒(common cold) (448)中耳炎(otitis media) (449)鼻窦炎(sinusitis) (450)扁桃体咽炎(tonsillopharygitis) (451)急性会厌炎(epiglottitis) (45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viral croup) (452)细菌性气管炎(pseudomembranous croup) (453)气管支气管炎 (454)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455)心包疾病 (458)高血压 (45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61)血友病 (464)溶血尿毒综合征 (466)肾小管酸中毒 (467)急性肾功能衰竭 (469)系统性红斑狼疮 (472)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474)过敏性紫癜 (476)瑞氏综合症(Reye’s syndrome) (477)散发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478)多发性神经根炎(Polyraoliculoneuritis) (479)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ilerosis) (480)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weber syndrome) (481)多发性抽动(Gilles de la Tourethe syndrome) (481)儿童多动综合征 (482)颅内压增高与脑疝(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cerebri hernia) (483)生长激素缺乏症 (483)中枢性尿崩症 (486)性早熟 (488)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489)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 (491)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493)幼儿急疹 (495)脊髓灰质炎 (495)流行性乙型脑炎 (49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 (499)流行性出血热 (500)婴儿肝炎综合征 (502)白喉 (50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06)百日咳 (507)霍乱 (509)急性中毒 (510)小儿心肺复苏 (512)婴儿猝死综合征 (516)泌尿外科诊断治疗技术操作常规 (518)泌尿外科影像学检查 (518)超声显像 (518)X线检查 (518)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 (518)静脉尿路造影(IVU) (519)逆行尿路造影 (522)肾穿刺造影 (523)膀胱造影 (524)尿道造影 (525)肾血管造影 (525)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 (526)肾静脉造影 (526)肾动脉栓塞 (527)肾脏出血肾动脉栓塞术 (527)肾脏恶性肿瘤的动脉栓塞术 (527)泌尿内腔镜应用 (529)膀胱尿道镜 (529)硬性尿道膀胱镜 (530)软性膀胱镜检查 (534)肾盂输尿管镜 (534)硬性输尿管镜 (534)软性输尿管镜 (535)经皮肾镜 (538)实验室检查 (544)尿液检查 (544)尿道分泌物检查 (547)精液检查 (547)前列腺液检查 (548)肿瘤标记物检查 (548)器官移植组织配型 (550)尿动力学 (551)上尿路尿动力学 (551)肾盂恒压灌注试验(CPP试验) (552)利尿性静脉肾盂造影及利尿肾图 (552)尿流率测定 (552)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 (555)尿道测压 (559)肌电图检查 (560)膀胱尿道同步测压 (561)压力流率同步检查 (562)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563)肾脏穿刺造瘘术 (563)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564)睾丸活检术 (566)肾脏穿刺活检术 (566)嵌顿性包茎整复术 (567)尿道扩张术 (568)导尿术 (569)膀胱穿刺造瘘术 (570)泌尿外科临床疾病诊疗常规 (572)肾盂上皮肿瘤 (572)输尿管上皮性肿瘤 (575)膀胱上皮性肿瘤 (578)尿道肿瘤 (584)良性肾肿瘤 (588)肾细胞癌 (590)肾母细胞瘤 (593)其它肾实质肿瘤 (595)睾丸肿瘤 (596)阴茎肿瘤 (598)精囊肿瘤 (600)阴囊肿瘤 (601)精索肿瘤 (602)尿路梗阻 (604)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613)前列腺肿瘤 (616)前列腺炎 (62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634)皮质醇症 (637)肾上腺性征异常症 (640)儿茶酚胺症 (641)尿石症 (650)体外冲击波碎石 (651)肾脏结石 (653)输尿管结石 (656)膀胱结石 (658)膀胱炎 (660)肾盂肾炎 (662)肾皮质化脓性感染 (666)坏死性肾乳头炎 (667)附睾炎 (668)睾丸炎 (669)精囊炎 (670)泌尿男生殖系结核 (671)性传播疾病 (675)泌尿男生殖系滴虫病 (678)泌尿生殖系真菌病 (678)泌尿男生殖系丝虫病 (679)肾脏损伤 (680)输尿管损伤 (682)膀胱损伤 (684)尿道损伤 (686)阴茎损伤 (688)睾丸损伤 (689)阴茎纤维海绵体炎 (690)阴茎异常勃起 (691)鞘膜积液 (693)睾丸扭转 (695)睾丸附件扭转 (696)精索静脉曲张 (696)尿失禁 (697)急迫性尿失禁 (699)真性压力性尿失禁 (701)混合型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 (704)不稳定尿道 (705)充溢性尿失禁 (705)完全性尿道关闭功能不全 (706)尿道狭窄 (707)前尿道狭窄 (708)后尿道狭窄 (710)输尿管瘘 (712)膀胱瘘 (713)尿道瘘 (714)肾脏畸形 (716)输尿管畸形 (720)膀胱畸形 (721)尿道畸形 (722)阴茎畸形 (724)阴囊及内容物畸形 (725)男性不育 (738)男性性功能障碍 (741)输精管结扎术 (746)输精管粘堵术 (748)染色体性别异常 (748)性腺性别异常 (750)表型性别异常 (750)肾血管性高血压 (751)肾功能衰竭 (752)腹膜后纤维化 (754)输尿管炎 (756)腺性膀胱炎 (756)间质性膀胱炎 (758)盆腔脂肪增多症 (760)膀胱异物 (761)膀胱白斑 (762)尿道肉阜 (763)女性尿道综合征 (763)尿道异物 (765)神经系统疾病 (767)多发性神经病 (767)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768)急性脊髓炎 (77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72)脑梗死 (773)脑出血 (776)蛛网膜下腔出血 (779)高血压脑病 (781)病毒性脑炎 (782)化脓性脑膜炎 (784)病毒性脑膜炎 (786)结核性脑膜炎 (787)隐球菌性脑膜炎 (790)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792)多发性硬化 (794)震颤麻痹 (796)肝豆状核变性 (799)小舞蹈病 (801)癫痫 (803)癫痫持续状态 (805)偏头痛 (809)群集性头痛 (810)运动神经元疾病 (813)颅底凹陷症 (815)遗传性共济失调 (817)重症肌无力 (818)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829)髂股动脉急性栓塞 (82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831)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832)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34)胸腔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837)肋骨骨折 (837)血胸 (838)气胸 (839)食管癌 (840)贲门癌 (842)食管癌(含贲门癌)疗效标准 (843)贲门失驰缓症 (846)食管裂孔疝 (847)肺癌 (848)支气管扩张症 (856)慢性脓胸 (857)肺结核病 (859)纵隔肿瘤 (861)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86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865)支气管造影术 (867)胸部CT针吸活检 (868)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869)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869)经胸壁针刺吸肺活检术 (870)环甲膜穿刺术 (871)食管扩张术(SK一90型食管扩张器) (872)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 (873)胸腔镜诊疗常规 (875)电视纵隔镜术 (879)胸腔热疗术 (883)食管功能检查 (884)食管24小时PH监测 (889)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891)头皮损伤 (891)颅骨骨折 (892)脑震荡 (893)脑挫裂伤 (893)脑干损伤 (895)外伤性颅内血肿 (896)开放性颅脑损伤 (897)脑动脉瘤 (898)脑血管畸形 (901)颈内动脉-绵窦动静脉瘘 (903)高血压性脑出血 (904)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908)少枝突细胞瘤 (908)室管膜瘤 (909)髓母细胞瘤 (909)松果体区肿瘤 (909)脑膜瘤 (910)垂体腺瘤 (911)颅咽管瘤 (912)听神经瘤 (914)血管网织细胞瘤 (915)脑转移瘤 (916)小脑幕切迹疝 (917)枕骨大孔疝 (918)脊髓肿瘤 (919)脑积水 (922)脑脓肿 (924)三叉神经痛 (926)内分泌病诊疗常规 (929)垂体瘤 (929)高泌乳素血症及泌乳素瘤 (931)肢端肥大症与巨人症 (934)垂体卒中 (937)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939)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 (942)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944)尿崩症 (946)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94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950)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95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56)粘液性水肿昏迷 (959)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960)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961)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 (96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6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966)皮质醇增多症 (968)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97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973)嗜铬细胞瘤 (976)糖尿病 (98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987)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989)胰岛素瘤 (99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000)肥胖症 (1002)口腔念珠菌病 (1020)呼吸内科诊疗常规 (102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029)肺炎 (1030)肺脓肿 (1035)支气管扩张 (1037)支气管哮喘 (1040)慢性支气管炎 (104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46)呼吸衰竭 (1049)支气管肺癌 (1051)胸腔积液 (1055)肝胆外科诊疗常规 (1059)肝脓肿 (1059)肝脏囊性疾病 (1063)肝结核 (1064)肝脏良性肿瘤 (1066)肝脏恶性肿瘤 (1069)门静脉高压症 (1073)布—加综合征 (1076)肝脾外伤 (1077)胆石症 (1081)急性胆囊炎 (1087)慢性胆囊炎 (1089)胆囊腺肌增生病 (109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09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093)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1094)胆道蛔虫症 (1097)胆道出血 (1098)胆道瘘 (1100)胆道肿瘤 (1101)急性胰腺炎 (1104)慢性胰腺炎 (1108)胰腺外伤 (1112)胰腺脓肿 (1115)胰外瘘 (1116)胰管结石 (1117)胰腺囊肿 (1118)胰腺囊腺瘤 (1120)胰腺癌 (1121)壶腹周围癌 (1124)胰岛素瘤 (1125)胃泌素瘤 (1126)胰高血糖素瘤 (1128)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常规 (1133)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1137)胃脘痛诊疗常规 (1142)皮质醇增多症诊疗常规 (1145)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1147)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1152)急性心肌梗死诊疗常规 (1156)急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1163)急腹症的诊疗常规 (1166)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1167)中风诊疗常规 (1169)鼻咽癌诊疗常规 (1174)霍奇金病 (1176)非霍奇金淋巴瘤 (1179)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治常规 (1184)ARDS诊疗常规 (1188)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 (1192)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1203)艾滋病 (1209)狂犬病 (1211)一氧化碳中毒 (1213)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一.常规处理1.保证足够的氧供,机械通气维持PaCO234~38mmHg,可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2min)以快速降低过高的ICP。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阅读随笔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阅读随笔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编写目的与适用范围 (4)二、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4)2.1 常见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种类 (5)2.2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6)2.3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7)三、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8)3.1 详细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9)3.2 实验室检查 (10)3.3 影像学检查 (12)3.4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13)四、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 (14)4.1 对症治疗 (16)4.2 支持治疗 (17)4.3 化疗与放疗 (19)4.4 干细胞移植 (20)4.5 免疫治疗与生物治疗 (21)五、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23)5.1 病情观察与评估 (24)5.2 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25)5.3 饮食与活动的指导 (27)5.4 健康教育与随访 (28)六、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29)6.1 预防措施 (30)6.2 健康教育内容 (31)七、结语与展望 (32)7.1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33)7.2 对广大读者的建议与期望 (34)一、内容综述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是医学领域中一门专业且重要的分支,涵盖了从疾病的诊断到治疗的全过程。

它不仅涉及对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深入理解,还包含了对其诊断手段、治疗方案、预防措施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全面阐述。

在诊断方面,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强调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情进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这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临床经验,并能够准确把握疾病的特征和规律。

规范的诊断流程也至关重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环节,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诊断线索。

在治疗方面,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由于每个患儿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儿童血友病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概述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呈X 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

临床上主要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症)两型。

临床表现以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常在儿童期起病,反复关节出血导致患儿逐渐出现关节活动障碍而残疾。

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

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占15%~20%。

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

由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1986~1989年期间在全国24个省的37个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友病的患病率为2.73/10万人口。

因此,对血友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

确诊血友病的患儿,通过合理的、正确的预防治疗,可以避免出血以及出血造成的骨关节病及残疾等并发症,能够保护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适用范围经临床症状、家族遗传病史、实验室检测等检查确诊的儿童血友病。

不包括获得性血友病。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血友病患儿可以发生任何部位的出血,但多数出血集中在关节、肌肉;其他部位也可有皮肤、黏膜出血,如瘀斑、鼻衄、口腔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出血,如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

重型患儿出血表现明显,且常在没有明显外伤诱因时自发性出血、而轻型患儿仅表现为外伤或手术后的出血倾向。

由于凝血因子Ⅷ和Ⅸ在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友病患儿的出血常呈现血液缓慢渗出表现,其出血损伤程度与出血量相关,而出血量又与出血持续时间相关,因此,早期判断和及时止血处理非常重要。

如发现患儿有异常的瘀斑增多、粘膜出血、手术或外伤后的过度出血、延迟出血、不寻常的血肿、无确定病因的关节肿痛等,即要考虑出血性疾病的可能,尤其是血友病。

可疑患者需追问家族史,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予以确诊。

(二)实验室检查1.筛选试验:疑为出血性疾病的患儿需做以下筛选试验。

包括:血常规和血涂片(血小板计数和形态),首先排除血小板异常导致的出血;凝血谱[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和/或纤维蛋白原检测]。

单纯APTT延长的患儿需进一步检测凝血因子FⅧ、FⅨ、FXI、FXII活性和vWF:Ag及狼疮抗凝物。

血友病患儿仅有APPT延长,但部分轻型血友病患儿APTT 可在正常范围,如若高度怀疑为血友病,也需进行确诊试验。

2.确诊试验(1)血友病确诊需进一步检测FⅧ、FⅨ活性及vWF:Ag 抗原,需排除血管性血友病(vWD)和获得性血友病。

(2)分类与分型分类:凝血因子FⅧ缺乏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FIX缺乏为血友病B。

分型:根据FⅧ或FⅨ的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A和血友病B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型(见附表1)。

因子活性<1%为重型;活性1%~5%为中型;活性>5%~40%为轻型。

理论上,轻、中、重型血友病患者分布大致各占1/3,而我国统计中以重型患儿居多,考虑其原因与部分轻型患儿未得到诊断有关。

3.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检测到相应FⅧ基因(血友病A)或FⅨ基因(血友病B)突变有助于确诊血友病,同时也有助于进行致病基因携带者的诊断。

(三)鉴别诊断1.获得性血友病:非血友病患儿因为产生抗FⅧ或FⅨ自身特异性抗体,中和了相应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类似血友病,但极少有关节出血表现。

此类患儿往往为年长儿,男女均可发病,既往没有出血病史及家族史,常存在某些诱发因素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大手术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实验室检查凝血结果与血友病相似:APTT延长、FⅧ:C或FⅨ:C减低,但其延长的APTT不能被1:1正常血浆所纠正,通过凝血因子抑制物定量方法可以检测抑制物滴度。

2.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vWD 是发病率最高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发病率0.5%~1.5%),但有出血表现者仅占1%。

遗传模式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出血模式与血友病不同,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

确诊及分型需检测von Willebrand因子(vWF)抗原及活性(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 R:Co)、胶原结合实验、FⅧ结合实验、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试验、vWF蛋白电泳等。

基因诊断也是诊断手段之一。

3.生理性凝血因子缺乏:生后0~6月龄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FⅨ会有一定程度减低,一般为正常水平的20%~30%,但随月龄在6月龄后逐渐升至正常,需注意鉴别。

4.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常见的导致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原因为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但发生如上情况时会发生多种凝血因子缺乏,需鉴别。

(四)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血友病患儿由于在控制和预防出血时会使用到凝血因子,无论预防还是按需治疗,只要应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都有产生凝血因子相关抑制物的可能性,重型血友病A将有25~30%出现,出现时间往往是应用凝血因子的前20~50个暴露日(Exposure day,ED),因此儿童血友病也是发生抑制物的最常见人群。

抑制物的出现导致凝血因子治疗失效,因此需要及时准确诊断,并采用相应的治疗。

1.检测时机:血友病患儿应该在开始接受凝血因子治疗后1~20ED,每5ED检测1次;21~50ED,每10ED检测1次;此后每年至少检测2次,直至150ED。

若出现治疗效果不如既往,首先应该考虑患者产生抑制物的可能,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测定。

此外,患儿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或进行APTT 纠正试验。

2.抑制物筛查实验:采用APTT纠正试验,即正常血浆和患者血浆按1:1混合,即刻及37℃孵育2h后分别测定APTT值,并与正常人和患者本身的APTT进行比较,若不能纠正应考虑可能存在抑制物。

3.抑制物的滴度(以FⅧ为例):确诊抑制物必须测定抑制物滴度。

将病人血浆56℃孵育30分钟,离心取上清,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等量混合,37℃孵育2h,测定残余FⅧ活性。

能使正常血浆FⅧ:C减少50%时,则定义为F Ⅷ抑制物的含量为1个Bethesda单位(BU),此时患者血浆稀释度的倒数即为抑制物滴度,以“BU/ml血浆”表示。

滴度≥0.6BU/ml为抑制物阳性。

抑制物滴度>5BU/ml为高滴度抑制物;抑制物滴度≤5BU/ml为低滴度抑制物。

四、治疗(一)急性出血时的治疗(按需治疗)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仍然是目前血友病最有效的急性出血的止血措施。

原则是早期、足量、足疗程。

替代治疗剂量和疗程应考虑出血部位和出血严重程度。

1.血友病A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Ⅷ制剂或者病毒灭活的血源性FⅧ制剂,无条件者可选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但有输血传播病毒感染风险,儿童血友病应尽量避免使用。

输注1IU/kg体重的FⅧ制剂,可使体内FⅧ:C提高2%,FⅧ在体内的半衰期为8~12h,因此,要使体内F Ⅷ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8~12h输注1次。

2.血友病B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Ⅸ制剂或者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无条件者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等。

输注1IU/kg体重的FⅨ制剂,可使体内F Ⅸ:C提高1%,FⅨ在体内的半衰期为18~24h,因此,要使体内FⅨ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24h输注1次。

严重出血或手术时,可每12h输注1次。

欲达到因子水平和疗程,国内多使用下列治疗水平(见附表2)。

注:凝血因子计算方法:(1)FⅧ首次需要量=(需要达到的FⅧ浓度−病人基础FⅧ浓度)×体重(kg)×0.5;首剂用药后,依情可每8~12小时输注首剂的一半剂量至完全止血。

(2)FⅨ首次需要量=(需要达到的FⅨ浓度−病人基础FⅨ浓度)×体重(kg);首剂用药后,依情可每12~24小时输注首剂的一半剂量至完全止血。

(3)个体的回收率和半衰期差异较大,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检测患者的相应回收率和半衰期,并指导治疗。

(二)辅助治疗1.PRICE原则:制动(Prohibition)、休息(Rest)、冷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PRICE 原则是肌肉和关节出血时在输注凝血因子以提高因子水平基础上的很重要处理措施。

及时使用夹板、模具、拐杖或轮椅制动可使出血的肌肉和关节处于休息体位,使用冰块或冷物湿敷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

建议冰敷每4~6h使用1次,每次5~10min左右(每次不超过5~10min,见WFH有关资料),直至肿胀和疼痛减轻。

2.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轻型血友病A患者出血时可选DDAVP,重型患儿无效。

适用于>2岁的患儿,应用时需要限水,并提前进行预试验。

推荐的剂量为0.3~0.4μg/kg,5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至少30min),每12h1次,可用1~3d。

使用后凝血因子浓度升高>30%或较前上升>3倍为有效。

预试验有效患儿也可使用专供血友病患者使用的DDAVP鼻喷剂来控制轻微出血。

3.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抗纤溶药物有氨甲环酸、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等。

此类药物对口腔、舌、扁桃体、咽喉部出血及拔牙引起的出血有效,但对关节腔、深部肌肉和内脏出血疗效较差,泌尿系统出血时严禁使用。

避免与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用。

使用剂量:6-氨基己酸50~100 mg/(kg·次),每8~12h1次;氨甲环酸10mg/(kg·次),静脉注射或25mg/(kg·次),口服;氨甲苯酸2~6mg/kg,每8h1次。

也可漱口使用,尤其在拔牙和口腔出血时,5%的氨甲环酸溶液10ml含漱2min,每日4次,连用7d。

4.止痛药:根据病情,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弱或强阿片类药物,或应用COX-2类解热镇痛药。

禁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

(三)预防治疗。

预防治疗是指在血友病患者出血发生前有规律地替代治疗,保证血浆中凝血因子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从而减少出血、降低致残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儿童患者应设定年关节出血次数(Annual Joint Bleeding Rate,AJBR)小于3次的目标,以尽量避免关节损伤的发生以及由于关节出血造成不可逆性关节残疾,所以预防治疗是儿童血友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世界血友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预防治疗确定为重型血友病患儿预防出血和关节损伤、从而达到保留正常肌肉骨骼功能之最终治疗目标的标准治疗方法。

1.分级根据预防治疗开始的时机分为初级、次级和三级预防治疗。

(1)初级预防:婴幼儿在确诊后、第2次关节出血前,且患儿年龄<3岁,无明确证据[查体和(或)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关节病变的情况下,即应开始实施预防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