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的数据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O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O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I ! I 1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能够达到57%左右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近常年水平”的任务目标已提前完成。

的规模猪场快速崛起,农业农村部预计在2020年12月15曰举行的生猪生产形势新闻通气会上透露,随着前期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我国猪肉市场供应正在逐步改善,猪肉价格总体呈趋势性回落态势,生猪生产恢复成效超出预期,年初确立的“年底前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接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能繁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能够达到57%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均己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已有23个省份提前完成产能恢复任务目标,全国生猪存栏最迟至明年上半年就会恢复到常年水平。

随着生猪产能恢复,一大批高水平左右,比2019年提升4个百分点,大大高于常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

猪肉市场供应持续改善,专家预计明年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比上年同期增加约三成,供应保障进一步增强。

(李慧)2456户,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国家衣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9)在京发布300强国家示范社2019年营收均值5789万元近期,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在京发布《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9)》。

《报告》显示,2019年度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0强经营收入均值为5789万元,可分配盈余均值为715万元,成员数均值为736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数平均为据介绍,《报告》依托“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管理系统”2019年度数据,分析4920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样本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从基础实力、发展活力、创新能力3个维度27项指标对示范社样本进行发展指数的测算,根据发展指数得分排序形成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0强名单。

据了解,2007年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社走上依法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9年底,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其中县级及以上示范社15.71万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470家。

大米生产量表格

大米生产量表格

大米生产量表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因为其高产量和广泛的用途,大米被认为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之一。

根据全球粮食信息署发布的数据,从1980年至2020年,全球大米的生产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米生产量的表格,展示了近年来全球各地区的大米生产情况。

| 年份|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大洋洲||------|------|------|------|----------|------------------|--------|| 1980 | 525 | 21 | 2 | 11 | 33 | 3 || 1985 | 585 | 24 | 2 | 12 | 37 | 3 || 1990 | 630 | 30 | 2 | 14 | 42 | 4 || 1995 | 690 | 35 | 3 | 16 | 48 | 5 || 2000 | 745 | 40 | 3 | 18 | 54 | 6 || 2005 | 800 | 45 | 3 | 20 | 60 | 6 || 2010 | 855 | 50 | 3 | 22 | 67 | 7 || 2015 | 910 | 55 | 4 | 24 | 73 | 8 || 2020 | 965 | 60 | 4 | 26 | 79 | 9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亚洲是全球大米的主要生产地区,其生产量在过去四十年中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1980年,亚洲的大米生产量为525万吨,到2020年已经增长到了965万吨,增长了83%。

这主要得益于亚洲地区适合大米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在种植技术和耕作管理方面的不断改进。

非洲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大米生产量也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年中增长迅速。

非洲地区的大米生产量从1980年的21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60万吨,增长了186%。

粮食产量数据分析报告(3篇)

粮食产量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是关键。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近年粮食产量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粮食生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粮食产量相关数据。

2. 分析方法(1)趋势分析:通过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揭示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2)相关性分析:分析粮食产量与其他相关因素(如种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

(3)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三、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分析1. 总体趋势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2000年至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从46260万吨增长到6694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3%。

其中,2015年至2018年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创历史新高。

2. 季节性波动粮食产量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

夏季粮食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比例较高,冬季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夏季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的收获季节,而冬季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3. 区域差异我国粮食产量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北方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稻为主。

近年来,北方地区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南方地区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四、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1. 种植面积种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但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

北方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南方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 单产水平单产水平是决定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和农业基础设施改善。

3. 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有显著影响。

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为了全面总结和分析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情况,经过裙众进行调查研究,在我国国内大部分地区取得稳定收成的也有一些地区因为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

现将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情况进行公告如下:一、全国粮食总产量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5亿吨,相比于上一年度产量有所下降。

主要产量表现如下:1. 小麦产量2023年,全国小麦总产量为1.8亿吨,较上一年度小幅下降。

其中,西北地区受大风干旱影响,产量减少较多,而东北地区受适宜气候条件影响,产量有所增加。

2. 稻谷产量2023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5亿吨,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所下降。

江南地区因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下降明显,而东北地区因增加种植面积,产量有所增加。

3. 玉米产量2023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2.8亿吨,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所下降。

北方地区因气候适宜产量有所增加,而南方地区因受灾情况较重,产量下降较多。

二、主要产区情况1. 黄淮海平原2023年,黄淮海平原地区因灾情较轻,在保障自然灾害风险较低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有所增加,表现稳定。

2. 长江中下游地区2023年,受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量出现下降,但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产量下降幅度较小。

3. 东北地区2023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整体表现良好,产量有所增加,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以上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情况,请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此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特此公告。

此致敬礼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续上文公告,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情况获得了各单位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我们对2023年粮食产量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

经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一、对于产量下降的原因:1. 自然灾害影响:2023年,我国多地受到洪涝、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出现了下降。

农业类重要的统计学数据

农业类重要的统计学数据

农业类重要的统计学数据1、湖南省的耕地面积:5684万亩;全国的耕地面积18.26亿亩;湖南省的总人口数:6568万人;我国的人口数:13.68亿;湖南省的人均耕地面积: 0.87亩;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1.33亩;2、湖南省的粮食产量:3001万吨;全国的粮食产量:60710万吨;湖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9% ;湖南省的水稻产量:2320万吨;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7.3%;全国的水稻产量:20643万吨;湖南省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1.2%;湖南省的人均口粮353.2kg;一亿千克=10*万吨;3、湖南以全国3.1%的耕地,提供了5.4%的粮食,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中居第8位,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2.8%,排名第一;4、湖南省的水稻播种面积:400万公顷;我国的水稻播种面积:3031万公顷;占世界播种面积的20%,湖南省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3.2%;5、世界的水稻产量为6.7亿吨;中国约占世界水稻产量的35%;中国水稻平均单产432kg/亩;是世界平均单产的1.6倍;亚洲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90.8%;我国水稻单产排名世界第七,居澳大利亚、埃及、美国、西班牙、日本、韩国之后;6、笼统的讲,1kg谷物产生出1kg秸秆,世界年产谷物近20亿吨,因而年产秸秆量也大致20亿吨。

稻草全量还田一般为7000kg/hm2,湖南省年产稻草2800万吨,全国年产稻草21000万吨;7、耕层(0~20cm)土壤重量为225×104kg/hm2,即为15×104kg/亩,按土壤镉含量0.8mg/kg折算,耕层的重金属总含量为0.12kg/亩。

8、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气体的贡献占55%~66%;CH4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占15%,在温室气体中排第二位;世界上稻田CH4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16.6%,而在中国大致要占到20%(林而达,1992)9、一般主要的禾本科作物秸秆含N为0.7%,P为0.075%(折合P2O5为0.17%),K为1.4%(折合K2O为1.69%)。

工作报告中的粮食产量统计

工作报告中的粮食产量统计

工作报告中的粮食产量统计粮食产量统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准确地统计粮食产量对于制定粮食政策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作中如何进行粮食产量统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从数据收集、异常情况处理、统计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提高粮食产量统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数据收集粮食产量统计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如农户申报、定期抽样调查、摸底调查等。

不同的调查方法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农户申报:农户申报是粮食产量统计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向农户发放调查表格,要求农户填写自家的粮食产量数据。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受农户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数据虚报、漏报等问题。

2. 定期抽样调查:定期抽样调查是一种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部分样本,对其进行调查和统计,再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得到总体数据。

这种方法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个别农户数据的偏离,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3. 摸底调查:摸底调查是为了弥补农户申报和定期抽样调查的不足而开展的。

通过对全区域的每一农户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获取真实、全面的数据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某一区域或特定农户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

二、异常情况处理在进行粮食产量统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异常情况,如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或丧失。

这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面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或丧失,需要及时调查和评估影响程度,并将其纳入统计范围。

在数据分析中,还应区分受灾地区和未受灾地区的数据,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产量。

2. 病虫害:病虫害是另一个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因病虫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并在分析中给予相应的权重。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科学种植和管理,降低病虫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今年粮食数据分析报告

今年粮食数据分析报告

今年粮食数据分析报告今年粮食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根据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数据,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X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X%。

以下是对今年粮食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首先,今年全国玉米产量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了X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技术的提升。

同时,今年全国早稻产量也有所增加,达到了X亿吨,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这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和稳定市场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今年小麦产量出现了一定的回落。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小麦总产量为X亿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X%。

主要原因是受天气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遭受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导致小麦产量减少。

不过,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其他粮食作物的增产所弥补,对整体粮食供应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另外,今年稻谷产量也有所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我国稻谷产量达到了X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X%。

这主要得益于稻谷种植面积扩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

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增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今年粮食收购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果。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收购总量达到了X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X%。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于粮食收购工作的加大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粮食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保障了粮食生产者的利益,也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今年粮食数据分析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有所增加,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粮食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不过,小麦产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仍需引起重视,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小麦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创新,我国粮食生产能够进一步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6年)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6年)

中国历年粮⾷产量、⼈⼝和⼈均粮⾷量总览(1949~2016年)粮⾷产量就是全年的粮⾷⽣产总量,是反映我国农业⽣产的重要指标。

从收获季节上看,包括夏粮、早稻和秋粮;从主要品种上看,包括⾕物、薯类、⾖类,其中⾕物包括⼩麦、稻⾕、⽟⽶、⾕⼦、⾼粱和其他⾕物。

粮⾷产量是粮⾷经晒乾後的原粮产量。

其中⾕物、⾖类⼀律按脱粒、晒乾後的原粮折成国家标准含⽔杂率计算产量;薯类以5:1折算。

2012年中国全年全国粮⾷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棉花产量684万吨,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中国(⼤陆)粮⾷产量、⼈⼝和⼈均粮⾷量总览(1949~2012年)年度粮产量(万吨)增率⼈⼝(亿)增率⼈均粮(公⽄)1949年11318— 5.4167—208.91950年1321314.34%5.5196 1.86%239.41951年143698.05% 5.6300 1.96%255.21952年1639212.34%5.7482 2.06%285.21953年16683 1.74% 5.8796 2.23%283.71954年16952 1.59% 6.0266 2.44%281.31955年183947.84% 6.1465 1.95%299.31956年19275 4.57% 6.2828 2.17%306.81957年19505 1.18% 6.4653 2.82%301.71958年19765 1.32% 6.5994 2.03%299.51959年16968-16.48%6.7207 1.80%252.51960年14385-17.96%6.6207-1.51%217.31961年13650-5.38% 6.5859-0.53%207.31962年1544111.60%6.7295 2.13%229.51963年170009.17% 6.9172 2.71%245.81964年187509.33%7.0499 1.88%266.01965年19453 3.61%7.2538 2.81%268.21966年214009.10%7.4542 2.69%287.11967年21782 1.75%7.6368 2.39%285.21968年20906-4.19%7.8534 2.76%266.21969年210970.91%8.0671 2.65%261.51970年2399612.08%8.2992 2.80%289.11971年25014 4.07%8.5229 2.62%293.51972年24048-4.02%8.7177 2.23%275.91973年264949.23%8.9211 2.28%297.01974年27527 3.75%9.0859 1.81%303.01975年28452 3.25%9.2420 1.69%307.91976年286310.63%9.3717 1.38%305.51977年28273-1.27%9.4974 1.32%297.71978年304777.23%9.6259 1.33%316.61979年332128.23%9.7542 1.32%340.51980年32056-3.61%9.8705 1.18%324.81981年32502 1.37%10.00721.37%324.81982年354508.32%10.16541.56%348.7年度粮产量(万吨)增率⼈⼝(亿)增率⼈均粮(公⽄)1983年387288.46%10.30081.31%376.01984年40731 4.92%10.43571.29%390.31985年37911-7.44%10.58511.41%358.21986年39151 3.17%10.75071.54%364.21987年40473 3.27%10.93001.64%370.31988年39404-2.71%11.10261.55%354.91989年40755 3.31%11.27041.49%361.61990年446248.67%11.43331.42%390.31991年43529-2.52%11.58231.29%375.81992年44266 1.66%11.71711.15%377.81993年45649 3.03%11.85171.14%385.21994年44510-2.56%11.98501.11%371.41995年46662 4.61%12.11211.05%385.31996年504547.52%12.23891.04%412.21997年49417-2.10%12.36261.00%399.71998年51230 3.54%12.47610.91%410.61999年50839-0.77%12.57860.81%404.22000年46218-10.00%12.67430.76%364.72001年45262-2.11%12.76270.69%354.62002年457110.98%12.84530.64%355.92003年43070-6.14%12.92270.60%333.32004年469478.26%12.99880.59%361.22005年48402 3.00%13.07560.59%370.22006年49804 2.70%13.14480.53%378.42007年501600.81%13.21290.52%379.62008年52871 5.11%13.28020.51%398.02009年530820.44%13.34740.50%397.72010年54648 2.85%13.41000.479%407.52011年57121 4.34%13.47350.479%424.02012年58957 3.11%13.54040.492%435.42013年60194 2.1%13.60720.495%-2014年60703-%13.67820.521%-2015年62144-%13.74620.496%-2016年61625-%13.82710.586%-2017年--%13.90080.532%-2018年--%---2019年--%---2020年--%---国家卫⽣计⽣委17年印发了《“⼗三五”全国计划⽣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总⼈⼝在14.2亿⼈左右。

中国粮食取得的成就

中国粮食取得的成就

中国粮食取得的成就一、粮食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报告指出,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向“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近6.7亿吨,连续6年超过6.5亿吨,平均每亩粮食产量达到382公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食物供应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农村市场化水平持续提升,在流通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农业品牌创建、市场调控机制完善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批发市场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了沟通城乡、衔接产销、运行快捷的流通网络,建立起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耕地保护取得成效。

全面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四、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报告特别提出,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膳食品种丰富多样。

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五、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消除饥饿和贫困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

六、农业对外合作成果突出报告显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共赢合作,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对外合作关系不断拓展。

目前,中国已与全球140多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合作机制。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期刊名称】《现代面粉工业》
【年(卷),期】2023(37)1
【摘要】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332千公顷(177498万亩),比2021年增加701千公顷(1052万亩),增长0.6%。

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269千公顷(148903万亩),比2021年减少908千公顷(1362万亩),下降0.9%。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802公斤/公顷(387公斤/亩),比2021年减少3.3公斤/公顷(0.2公斤/亩),下降0.1%。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379公斤/公顷(425公斤/亩),比2021年增加62.7公斤/公顷(4.2公斤/亩),增长1.0%。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无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1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2.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
3.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
4.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5.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粮食系统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粮食系统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粮食系统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摘要本文对粮食系统年度数据进行了全面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产量、进出口数据以及常见作物价格波动等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粮食系统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1. 产量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XXX亿斤,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分别为XXX亿斤、XXX亿斤和XXX亿斤。

与前一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粮食的产量增长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水稻产量增长了X%,这得益于全国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和新品种的推广。

小麦产量增长X%,其中主要得益于对小麦种植技术的持续改进。

然而,玉米产量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下降了X%。

这主要是由于天气异常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2. 进出口分析去年,我国粮食的总进口量为XXX亿斤,总出口量为XXX亿斤。

与前一年相比,粮食进口量增长了X%,而出口量减少了X%。

这表明,我国近年来的粮食进口需求在增长,但出口需求有所下降。

在主要粮食进口品种中,大豆和小麦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

去年进口的大豆量为XXX亿斤,小麦量为XXX亿斤。

而粮食出口以水稻为主,去年出口的水稻量为XXX亿斤。

3. 价格波动分析近年来,粮食价格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粮食价格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上涨了X%和X%,而水稻价格则基本保持稳定。

导致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多样性的。

天气灾害、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粮食供应和需求不平衡等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市场监测,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

4. 面临的挑战和建议尽管我国粮食系统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科技进一步创新仍然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提高粮食品质、农药残留等问题上。

其次,农民收入问题也需要关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收益可以激发他们的生产热情。

粮食经济情况汇报

粮食经济情况汇报

粮食经济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粮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供给总体充裕,粮食出口量稳步增加,粮食进口量也在逐渐增加。

以下将从产量、需求、价格和国际贸易等方面对我国粮食经济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粮食产量方面,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9亿吨,比上年增长了0.9%。

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均有所增加,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粮食需求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总需求量达到了6.8亿吨,比上年增长了1.2%。

其中,粮食消费需求量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工业、畜牧业对粮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再者,粮食价格方面,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尽管受到国际市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出现了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2019年,我国粮食价格指数为103.6,比上年上涨了2.4%。

这表明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良好,价格波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最后,粮食国际贸易方面,我国粮食出口量稳步增加,粮食进口量也在逐渐增加。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出口量达到了1.5亿吨,比上年增长了3.5%。

而粮食进口量也达到了80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2.1%。

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总体平衡,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经济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供需平衡、价格稳定的良好态势。

但同时也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约束、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为我国粮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省份

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省份

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省份下面是我国粮食产量前十的省份。

第一名:黑龙江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端的省份,因气候原因,粮食只能一年一熟,但产量却是榜首。

黑龙江粮食产量约为7541万吨,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第二名:河南河南与山东同样,在很早的时期就是人口集中地。

河南省粮食产量约为6826万吨,东部、南部、北部的平原都是产粮地区。

第三名:山东山东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省份,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灵魂所在,从先秦时期开始,在山东省的位置就出现了大量的文化与国家,产粮量自然不在少数。

山东省粮食产量约为5447万吨,产粮地区主要是济南北部和鲁西广袤的平原。

第四名:安徽安徽省粮食产量约为4019万吨,产粮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北部的华北平原以及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五名:吉林吉林省的人口在全国看来算是倒数行列,但其粮食产量却不少。

吉林省粮食产量约为3803万吨,主要集中在长春以西的松嫩平原上。

第六名:河北河北地处于华北平原上,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河北粮食产量约为3796万吨,华北平原是其主要粮食产地。

第七名:江苏江苏的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相当大,仅有北面连云港和南京南面小部分区域为山区,其他地方全是平原。

江苏省粮食产量约为3729万吨,产粮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的大平原。

第八名:内蒙古内蒙古地形复杂,不光是经常听说的沙漠和大草原,也有大面积的耕地。

内蒙古粮食产量约为3664万吨,大兴安岭东南部和河套平原是产粮的主要集中地。

第九名:四川四川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号称天府之国,其产粮量自然不小。

粮食产量约为3527万吨,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足够的粮食使四川成为了我国强有力的后方。

第十名:湖南湖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粮食产量约为3015万吨,产粮地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围的洞庭平原和邵阳市周围。

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各省市产量分析及粮食生产情况预测

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各省市产量分析及粮食生产情况预测

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各省市产量分析及粮食生产情况预测一、201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各省市产量情况分析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作为主食的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

粮食有基本是属于禾本科植物,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

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42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9万公顷,减少56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13万公顷,减少27万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335万公顷,增加16万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1289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

糖料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19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全国粮、经、饲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9-2025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064千公顷(174095万亩),比2018年减少975千公顷(1462万亩),下降0.8%。

2019年,各地大力发展紧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粮食生产品质提升,结构优化。

2018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

其中,夏粮产量13878万吨,减产2.1%;早稻产量2859万吨,减产4.3%;秋粮产量49052万吨,增产0.1%。

全年谷物产量61019万吨,比上年减产0.8%。

其中,稻谷产量21213万吨,减产0.3%;小麦产量13143万吨,减产2.2%;玉米产量25733万吨,减产0.7%。

2019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

历年粮食产量(全面版)资料

历年粮食产量(全面版)资料

历年粮食产量(全面版)资料历年粮食产量:历年人均粮食产量:可见,中国粮食生产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949—1958年:百废待兴,一五计划,兴修水利,粮食产量几乎翻番。

到1958年,人均接近300千克,几乎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了。

1959—1961年:受到大跃进的严重干扰,再加上连年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倒退回1950年的水平,人均只有1949年的水平。

再加上还要拿粮食偿还苏联的外债,导致大面积饥荒。

1962—1977年:继续大力兴修水利,培育良种,发展化肥工业。

粮食产量受到政治运动影响,时有起伏。

但总体增幅依然可观,人均从229千克增长到近300千克。

1978—1984年:兴建化肥厂,大力推广良种(比如杂交水稻),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另外包干到户也解放了一部分生产力。

1985—1996年:粮食产量依然时有起伏,总体增幅可观。

到1996年,突破5亿吨,人均突破400千克。

1997—2003年:三农问题突出,农业收入下降,种粮积极性锐减,导致粮食产量连年下滑。

到2003年,人均只有330千克,不如1982年的水平。

2004—2021年:重新振兴农业,废除农业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高补贴水平,粮食连续6年增产。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至今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是吃50,60年代的老本,投入不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粮食水分仪产品简介卤素加热快速水份测定仪是我公司新研制的新型快速水分检测仪器。

环状的卤素灯确保样品得到均匀加热,操作简便、测量准确。

水分测定仪在测量样品重量的同时,仪器采用环形管卤素加热方式,快速干燥样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仪持续测量并即时显示样品丢失的水分含量%,干燥程序完成后,最终测定的水分含量值被锁定显示。

与国际烘箱加热法相比,卤素加热可以在高温下将样品均匀地快速干燥,样品表面不易受损,其检测结果与国标烘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可替代性,且检测效率远远高于烘箱法。

一般样品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其玉米产量一直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本文将对202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回顾过去十年的数据,吉林省的玉米产量经历了波动的趋势。

从2024年到2024年,玉米产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曲线,整体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2024年玉米产量达到峰值,为6000万吨,2024年则下降到5500万吨左右。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各市的玉米产量情况来看。

根据数据,2024年吉林省各市的玉米产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松原市、通化市和白山市。

松原市的玉米产量达到160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29%,位居吉林省玉米产量榜首。

通化市和白山市的产量分别为1100万吨和900万吨,占比分别为20%和16%。

再者,我们还需要关注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情况。

根据数据,2024年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为2500万亩,相比于2024年的2300万亩有所增加。

可以看出,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对于2024年的玉米产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产量的产销差分析来了解玉米市场供需情况。

据统计,2024年吉林省的玉米净供需差为450万吨。

这意味着吉林省的玉米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市场运营策略,保持市场供需平衡。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增长动力。

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投入的力度和科技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4年,吉林省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新品种和新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为玉米产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将持续推动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增长。

总结起来,202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略有下降,但整体趋势仍呈上升态势。

吉林省各市的玉米产量差异较大,松原市位居榜首。

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投入的加大是玉米产量增长的推动动力。

分析市场供需差,需要适时调整市场运营策略。

粮情分析报告

粮情分析报告

粮情分析报告引言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粮情分析是评估粮食供应和需求状况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粮食政策,确保人民的口粮安全。

本报告将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粮食供求状况、粮食价格、产量和储备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粮食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1. 国内粮食供需状况分析1.1 粮食供应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其中,粮食产量主要来自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种植。

目前,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具备了较好的种植条件和广阔的耕地资源。

1.2 粮食需求情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需求不断增加。

除了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外,粮食还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加工业等领域。

因此,粮食的需求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等。

1.3 粮食供需平衡及缺口通过对粮食供需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需基本平衡。

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粮食供应缺口。

2. 国际粮食市场分析2.1 国际粮食供应情况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情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种植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等。

目前,主要粮食出口国包括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而主要粮食进口国则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2.2 国际粮食需求情况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国际粮食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一些粮食进口国,由于本身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

2.3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季节变化、政策调整等。

通常情况下,粮食的价格与粮食的供需关系成正比。

当粮食供应充足时,价格相对较低;而当粮食供应不足时,价格则相对较高。

3. 粮食储备及管理情况分析3.1 粮食储备政策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粮食储备和管理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供求波动。

粮食情况汇报

粮食情况汇报

粮食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为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我对我国粮食情况的汇报:首先,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
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更是达到了1.35万亿斤,较上年增长了2.4%。

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

其次,粮食品质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粮食的
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粮食产地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保护,粮食的加工技术不断创新,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再次,粮食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我国粮食
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此外,粮食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逐渐朝着高效、绿色、可持
续的方向发展,粮食生产方式不断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最后,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我国粮食出口量逐年增加,粮食国际市
场份额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

最初农民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俗称农家肥)。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增施化肥逐渐成为怀远县粮食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

但是过度、过量的施用化肥,会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前,化肥的施用虽是怀远县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 种类较为单一, 施用方法相对落后,致使肥料的肥效利用率较低, 造成土壤板结、粮食产量下降等问题[]。

2.2.2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本文以花生为例,调查了怀远县化肥(以复合肥为例)施用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年以前,怀远县种植花生时是在农家肥作为基肥的基础上平均每亩施公斤复合肥,亩产约为公斤;年以后,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农民每亩花生平均施用公斤复合肥,亩产可达公斤左右;现阶段,虽然农民在种植花生的时候,每亩施用公斤复合肥,并在花生初花期时追施适量尿素,但亩产提高并不显著。

图怀远县年化肥施用量及粮食产量数据
图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通过图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下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2.3.1 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的施用状况(以玉米为例)
近年来怀远县为防止玉米株高过高而导致的倒伏、收获不便等问题,大多数采取喷施植物矮壮素的方法。

农民通常在拔节期根据田间玉米长势将适宜浓度的矮壮素制剂应用于玉米生产当中,可以改善群体结构,降低株高,提高玉米产量。

一般旺长田块每亩可以用药毫升兑水斤,制成浓度为的玉米矮壮素水溶液,然后对玉米植株顶部叶片进行喷雾[]。

另外,在玉米叶期,每亩用玉米矮壮素毫升对玉米上部叶片均匀喷施,可以控制株高,促进果穗分化,提高结穗和结实率。

2.3.2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矮壮素其生理功能是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即根茎叶的生长),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即花和果实的生长),使植株的间节缩短、矮壮并抗倒伏,促进叶片颜色加深,光合作用加强,提高植株的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盐碱的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表个玉米品种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后产量表现
黔兴矮壮素
对照
渝单号矮壮素
对照
黔矮壮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