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共2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弟子规》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负面的影响却接踵而来。
人们过分的追求以金钱和权力为标尺的“成功”,却把道德修养抛在脑后,不但事倍功半,更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从而变得更加迷茫。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如果只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技术能力,而忽视了中职德育教育,就会违背高能力和高素质的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同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无法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在社会立足。
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作为国学中的经典、儒家启蒙读物-《弟子规》逐渐受到各个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它通过简练的语言,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道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时应该具备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入《弟子规》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的普及,面对从西方引入的物质至上思潮的侵袭,很多人不免开始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同时也开始推崇西方的原子化的生活方式,由此导致了现在的中职学校过度的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伦理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多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
而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没有规律,秩序混乱,缺乏耐心和自制力,缺乏对人和事的恭敬谦卑之心。
学生们对老师教授的德育课程有感动没行动甚至不削一顾,认为与其无关。
这从侧面反映出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严重脱节,不切实际的道德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为了弥补,大部分的学校采取的方法是严肃纪律,用外在的约束加强学生管理,但高压的管理只能让人少犯错、少为恶,一旦脱离了这些约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就很容易迷失。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此句出自《三字经》,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之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注释】
玉:玉石。
琢:雕琢。
器:器物。
义:仁义道理。
【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山上找到一块玉石。
卞和打算把这块玉石送给当时的楚厉王,谁知宫里的工匠却说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这令楚厉王很生气,把卞和赶走。
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同样打算把那玉石送给了武王,但遭受了和上次一样的待遇。
卞和很伤心,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即位后知道这件事,便叫人把卞和请来,还让工匠把那块玉石雕琢一番。
最后发现那是一块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三字经 (第二讲 玉不琢,不成器—父子亲,夫妇顺)4—6
故事1:胡图请人教子
胡图虽有钱,但大字不识一个。有人戒劝他给儿子 请个教师。胡图认为有道理,就请来一位教书先生。一 开学,老师先教胡图的儿子学写字。他把着学生的笔杆 ,写一画,告诉他是个“一,字;写两画,告诉他是个 “二”字,写三画,告诉他是个“三”字。胡图的几子 学到这里非常得意,把笔一丢,就去告诉他父亲说:“我 学会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 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 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 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中国古代的“三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故事2:女娲造人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 了人类社会。她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 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成了 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 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
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想让世 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东西,于是,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 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东西,她把这些小东西 叫作“人”。
二、经典故事
故事2: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 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 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给他,他立即写出 四句诗,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
《学记》原文及解释
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作者:来源:《前线》2014年第09期【原文节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1也。
虽有至道2,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重点注释】1.旨:滋味美。
2.至道:最好的道理。
【原文释义】“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则无法知道其美味所在。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则无法知其优胜之处。
”【原文节选】“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3事类4,不知然否5,犹目盲,耳聋,鼻痈6者也。
”——王充《论衡·别通篇》【重点注释】3.见:识别。
4.事类:各种事物。
5.然否:是非。
6.鼻痈: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使周围变硬。
【原文释义】“人不博览群书,不了解古今情况,不能识别世间事物,不知道是与非,就像瞎子、聋子和鼻子长痈的人一样啊。
”【原文节选】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原文节选】“索7物于夜室者,莫良于8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9。
”——王符《潜夫论·赞学》【重点注释】7.索:寻找。
8.良于:比……更好。
9.典:经典。
【原文释义】“在夜里寻找物件,没有比火更好的东西;在当世寻找人间正道,没有比经典更好的东西。
”【原文节选】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10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11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不勤道艺12,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13。
”——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第二十七》【重点注释】10.蜃:传说中的蛟属,能吐气成海市蜃楼。
11.燧:燧石。
12.道艺:学问和技能。
13.懿德:美德。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秉持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
三字经教案0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小朋友还记得吗?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五子登科、岳飞教子、严是爱,松是害、不死即可、温公警枕、孙权劝学)(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琢义:做人做事的道理【译文】玉石从矿山里开采出来,不经过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为值钱的器皿。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人情、礼仪、道德,就不明白做人的道理。
为什么要持之以恒的对小孩子进行教育呢?因为“玉不琢,不成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玉石产品的加工需要四步工序,前两步叫切磋,后两步叫琢磨。
从昆仑山采来一块石头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看石头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
有的石头里面根本没有玉,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玉,只能做戒指面。
有的石头里面真有大玉,可以做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
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头中的玉磋出来,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
接下来是按照朴玉的形状进行雕琢,或雕凿成玉佩首饰、杯盏盘碟、佛像神像等等,就叫“琢”。
最后一道工序是磨光,就是磨。
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说是咱们俩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自己琢磨琢磨。
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不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就不会做人。
现代科学证明,越是高等动物,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动物生下来就要向父母学习生存技能和捕食御敌的本领。
不同种类动物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同,动物智慧等级越低,其本能性反应越强,学习的时间就越短,越是高等动物学习时间越长。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蹬。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纟思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学记》注解
《学记》注解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注解: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共2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弟子规》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负面的影响却接踵而来。
人们过分的追求以金钱和权力为标尺的“成功”,却把道德修养抛在脑后,不但事倍功半,更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从而变得更加迷茫。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如果只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技术能力,而忽视了中职德育教育,就会违背高能力和高素质的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同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无法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在社会立足。
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作为国学中的经典、儒家启蒙读物-《弟子规》逐渐受到各个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它通过简练的语言,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道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时应该具备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入《弟子规》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的普及,面对从西方引入的物质至上思潮的侵袭,很多人不免开始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同时也开始推崇西方的原子化的生活方式,由此导致了现在的中职学校过度的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伦理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多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
而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没有规律,秩序混乱,缺乏耐心和自制力,缺乏对人和事的恭敬谦卑之心。
学生们对老师教授的德育课程有感动没行动甚至不削一顾,认为与其无关。
这从侧面反映出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严重脱节,不切实际的道德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为了弥补,大部分的学校采取的方法是严肃纪律,用外在的约束加强学生管理,但高压的管理只能让人少犯错、少为恶,一旦脱离了这些约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就很容易迷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处、解释及赏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摘自:《礼记·学记》解释: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学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斅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0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整个夏天,黄香都不曾间断为父亲扇床。 很快秋去冬来,人们都换上了厚厚的冬衣,竹席也换成了被褥。这时候,黄香每晚不忘在父亲 就寝之前先钻进冰冷的被窝儿,为父亲暖被,直到把整个被褥悟暖和了,才请父亲上床睡觉。 邻居们知道了黄香如此孝顺父亲,对黄香的孝行交口称赞。
琢
接下来是按照 璞玉的形状进行雕 琢,比如雕凿成玉 佩首饰啦、佛像神 像啦,就叫“琢”。
磨
最后一道工序 是磨光,就是磨。 前两道工序一个人 干不了,所以说是 咱们俩切磋切磋; 后两道工序可以自 己干,因此说让我 自己琢磨琢磨。
伤仲永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 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 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笔墨纸砚是个什么模 样。
三字经
复习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窦燕山,有义方。
五代时,有个叫窦燕山的人,家教严格有方。
后来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声名
教五子,名俱扬。 远传四方。
养不教,父之过。
(为人父母,。同样,如果教育学生
爸爸问:“盘子里这么多的梨, 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 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 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 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 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玉
玉,甲骨文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 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 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造字本义:用丝绳串起来的 珍玩宝石。
玉不琢不成器成语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成语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思是比喻人如果不
经过修炼、磨练,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下面我将从历史典故、
成语来源、含义解释和现代应用等方面来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关于成语的历史典故。
据说这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其中孔子曾经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强调了修养和学识的重要性,比喻
人需要经过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其次,成语的来源。
这句成语最早见于《论语》中,后来被人
们引为成语并广泛流传。
它通过玉石的琢磨与人的修养相比,形象
地阐述了人的修养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练和提升,才能成为有价值的
人才。
再者,关于成语的含义解释。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人的修养和才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磨练和提升才能得以完善。
就像玉石需要经过琢磨打磨才能成为美丽的器物一样,人也需
要经过各种经历和学习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最后,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这句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成功。
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总而言之,"玉不琢不成器"这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名言,它强调了修养和学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三字经全文译文解读
三字经全文译文解读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内容简明扼要,用三字一句的形式表达了许多重要的道理和价值观。
以下是对三字经全文的译文解读。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
这句话表达了人之初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但通过得的不同行为惯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们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而教育应该以专注的态度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讲述了昔日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会选择住在有学问的邻居家,以期望孩子能够接触到优秀的研究环境。
如果孩子不肯研究,那么连织布机器都被母亲破坏,暗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这句话讲述了窦燕山教育五个儿子,他们都取得了优秀的成就,名声扬起来了。
这再次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表达了能够通过教育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表达了如果父母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责任在父母;如果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责任在老师。
父母和老师都应该认识到自己教育的责任,并且切实履行。
6.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不研究,是不应该的。
而且孩子越小越应该研究,老了再研究将会更加困难。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如果不对玉进行琢磨打磨,它就不能成为实用的器物。
同样,如果人不研究,就无法理解和实践正义和道德的价值。
8. 知远近,知高深,身心康,而名不亏。
身心康,而名不亏。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知识的远近和高深的认识。
只有身心健康,名声才不会受损。
这也再次强调了健康和知识的重要性。
9. 知礼节,知廉恥,学有所用,莫生畏。
学有所用,莫生畏。
这句话强调了懂得礼节和廉耻的重要性。
只有学以致用,才不会产生恐惧。
10. 知此道,要有处,有则安,无则危。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_原文与译文[1]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译文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sǔn]试翼,风尘翕[xī]张。
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
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译文]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种称呼是衰老的帝国,再一种称呼还是衰老的帝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礼
我这次参加了国培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礼。
”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
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通过此次学习,我心中感触很深。
首先,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
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是我们直接的教育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强烈责任心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
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
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素质,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
尊重和激励学生,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与别人。
这也是一次远程教育培训,我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
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
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
”每一位老师的讲座,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令我深深感动的是,所有的老师,面对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无不是倾囊相授,看着这些老师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之情,我不由感到了压力:如果自己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这些无私帮助我们的前辈;然而同时,我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在附中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有这样真诚相待的同事,我一定可以尽情施展,干一番事业!是的,请允许我把自己的工作称为“事业”。
我逐渐明白: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
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位同志都是一颗螺丝钉,担负着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失误,都可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影响,造成学生终生遗憾,甚至酿成事故。
为此,对待每一项工作,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要努力做到小心示范,认真育人。
永远记住: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做楷模。
其次,我们还应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联系各界教育力量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得到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才能够早日造就我们宿迁教育的“高山”。
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向我们涌来,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愿意在小学教育这块充满生命力的园地里努力耕耘,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交流,快乐成长。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教师的工作是最需要良心的。
这颗良心就叫责任。
我们将永远凭着这颗良心,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
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
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
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
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