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二)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

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

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

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

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则有对光反射)。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一、分析诊断步骤1.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2.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3.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

(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A.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B.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周发展至高峰。

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时至1天达高峰。

伴有感染症状。

C.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复发。

D.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E.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F.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G.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发病。

H.发育异常。

二、分析诊断原则1.意义: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2.原则: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着手分析。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征1.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2.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3.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4.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

如脑休克、脊髓休克等。

四、定位诊断的步骤1.归纳: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2.分析: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3.定位: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的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结构基础(即在有限区域内能造成相关结构的同时损伤)。

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推测最为可能的损伤部位;并根据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伤后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推断损伤部位的高低(阐述做出定位诊断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大脑高级功能及定位诊断

大脑高级功能及定位诊断

大脑半球
1、额叶: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 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双眼凝视麻痹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 中央前回—皮质运动中枢 单瘫
2、顶叶: 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精细感觉及复合感觉障碍 角回—Gerstmann Syndrome 顶叶肿瘤可引起象限盲
3、颞叶:精神、情感 颞上回后部—感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3)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
位于角回。 (4)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
失语症
【概念】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 言交流能力障碍
【分类及表现】
1、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表达障碍 口语理解相对好 病灶: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答非所问 病灶: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3、命名性失语:
临床特点:选择性命名障碍 言语理解及复述正常
病灶: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4、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
临床特点:所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障碍 听理解及复述障碍
病灶:优势半球较大范围的病变(大脑中 动脉分布区)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大脑
杏仁体
白质 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等
投射纤维:内囊
侧脑室
间脑
1、丘脑: 是各种感觉进入大脑之前的最末级中继核 对上行网状系统、边缘系统、运动系统及
大脑皮质的活动均起重要影响 病损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丘脑痛
2、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 及内分泌腺体
3、上丘脑:松果体 Parinaud 综合征: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向上凝视麻痹 神经性聋 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思路

二、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易疲劳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临床特征,肌肉活动时无力加重而休息时恢复。在病史采集中病人也通常会诉及活动后疲劳的休息后缓解的病史。查体时应能显示易疲劳性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没有感觉丧失,重复性动作试验肌力下降,短暂休息肌力恢复;持续向上凝视造成上睑下垂;无力常呈极端近身体中央性的,肌肉形态正常,没有萎缩或肌束颤动,肌张力和反射正常。
3、运动和感觉缺损的模式。皮质损害累及面部、上肢和躯干,但不累及下肢。即使小的皮纸下损害也累及全部联合纤维,因此皮质下损害引起完全性半侧瘫痪,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感觉。
4、视野缺损的表现。视觉通路大部分长度在皮质下,皮质损害一般不影响视觉纤维,视野缺损提示皮质下损害。
小结:神经解剖重要部位的疾病的特点
一、肌肉疾病
肌肉疾病往往引起肌肉近身体中央的对称性无力而无感觉丧失。例如当病人诉及双下肢或双上肢的近端对称性无力时,应观察或询问病人能否不用双手从轿车里出来,蹲下能否自行站起;或病人能否抱动小孩,能否抬起提起重物或者挑水等。值得注意的是肌病造成的无力很少局限于一侧,且真正的感觉障碍不应发生于任何局限于肌肉的疾病。体格检查中应可发现肢体近中央的无力,无感觉丧失,肌肉形态一般正常,没有萎缩和肌束震颤,肌张力通常正常或轻度降低,发射也正常或轻度降低。医.学.全在线
1、皮质损害的特殊表现。主侧半球皮质疾病最有帮助的症状是语言不能。非主侧半球皮质机能障碍常造成视空间障碍,病人常有忽略和否认意识。痫性发作几乎总是起源于皮质。
2、感觉缺损的类型。大多数初级感觉形式影响“丘脑”的意识而不需要皮质的感觉,因此有明显麻木、感觉丧失的提示为皮质下损害。皮质性感觉丧失更为精确,比如两点辨别觉,精确定位觉,实体觉,图形觉。
五、脊髓疾病

神经病学(第8版)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2)

神经病学(第8版)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2)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二)大脑中动脉受累 2.皮质支
上分支病损: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优势半球) 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下分支病损: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颅内静脉系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一)颈内动脉主干受累 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矇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3.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大脑后动脉 前交通动脉
目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病损的定位诊断
作者 : 贾建平 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二节

神经定位诊断学

神经定位诊断学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11页
第二节 颅神经检验
• 六、位听神经(前庭、蜗神经)
1. 蜗神经
主要检验其听力。用耳
语、表音或音叉检验,用手
掩住另一侧耳,声音由远至
近,到听到声音,测其距离,
再同另一侧比较,并和检验
者比较。如要准确资料可用
电测听计检验。在传导性聋
听力减损主要为低频音气导,
在神经性聋气导和骨导下降
1.指鼻试验 嘱患者先将手臂伸直外展,然后用示指尖触鼻尖,以不一样方向、 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两侧比较。小脑半球病变可看到同侧 指鼻不准,靠近鼻尖时动作变慢. 2.对指试验:令患者伸出两手食指,由远而近使指尖相对,先睁 眼做,后闭眼做,重复试之。 3.快复轮替动作 嘱患者以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 对侧手背。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人这些动作拙笨,节律慢而不匀,称快 复轮替运动不能。
2)韦伯(Weber)试验: 将振动音叉柄 端置于患者额部头颅中线,比较哪一侧 耳音响强, 神经性耳聋时偏向健侧,传导 性耳聋时偏向患侧。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13页
第二节 颅神经检验
• 2.前庭神经检验 损害时有眩晕, 呕吐、
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症 状。可作外耳道冷、热水 灌注变温试验, 或作转椅 旋转试验。前庭受损后反 应减弱或消失。旋转试验 后眼球震颤快相向 旋转方向对侧, 连续30秒, 如 少于15秒, 提醒前庭功效 障碍。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5页
第二节 颅神经检验
• 3.眼底检验 正常眼底视乳头呈
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 色淡红,颞侧较鼻侧稍淡, 中央凹陷色较淡白,称生理 凹陷、动脉色鲜红,静脉色 暗红,动静脉管径正常百分 比 为2: 3。检验时应注意有没 有 视乳头水肿、充血、苍白, 视网膜血管有没有动脉硬化、 出血等。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言语困难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言语困难
(二)后组颅神经病变
1、单侧病变 颅底病变(如鼻咽癌)、 斜坡肿瘤、脑膜炎等
2、双侧病变 Gullian-Barre综合征、 其他周围神经病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三)延髓病变
1、血管病 如Wallenberg综合征
2、延髓空洞症 3、进行性球麻痹(运动神经元病) 4、炎症 脑干炎、局部炎症性疾病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四)小脑病变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一、定义和表现 1、为参与发音肌肉的瘫痪、
疲劳、肌张力异常 或工作不协调所致。 2、表现: 用词正确但发音不清晰。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二、原因分类 (一)肌肉疾病
1、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可能吞咽言语困难为 MG的唯一表现。
2、肌病 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小脑蚓部病变: 吟诗状语言、爆破性语言 Charcot三联征
பைடு நூலகம்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五)锥体外系病变 1、肌张力增高
缓慢、生硬、低沉而含糊。 如Parkinsonism、Wilson病、 苍白球-黑质变性等。
2、肌张力降低或不自主运动
如舞蹈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六)双侧锥体系病变 (假性球麻痹) 构音困难+病理性脑干反射 +咽部肌肉麻痹
(七)功能性失音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单肢型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3.脱髓鞘性 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多个 病灶,病程特点为缓解与复发交替,症状时轻时重。常见的有多发性 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脑脊液、MRI和视听 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确定病灶的脱髓鞘改变。
4.中毒性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是由各种有害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 害的疾病,可急性起病(急性中毒)或慢性起病(慢性中毒)。根据 接触史和现场环境调查,可确定哪种物质中毒。常见的神经系统中毒 有:工业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生物 毒素中毒、CO中毒、乙醇中毒等。
4.脑干病变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脑干内有第Ⅲ~Ⅻ 对脑神经核、下行的锥体束和上行的感觉传导纤维通过。
①、脑干病变的确定:脑干病变的典型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 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干病变水平的确定:脑干受累的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断的。
一、定位诊断 ⑴
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
①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 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 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远、近端。
②病变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定位 力求精确,这不仅为定性诊断打下基础,也为辅助检查提供依据,更 为治疗提供方向。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发 症状常提示病变的首发部位,通常也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且有助于说 明病变的性质。病变演变过程常有助于分析病变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变性质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血象和脑脊液检查有炎 症性改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寄生虫学检查,常 可查出病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等。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小脑出血可能性大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 并非所有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应的病灶
例如, 结核性脑膜炎引起显著ICP↑时出现一或两侧 外展神经麻痹, 通常是ICP↑引起假性定位体征,不具 有定位意义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4. 临床常遇到以往无任何病史\检查未发现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的病人, 但CT或MRI检查却意外地 发现脑部病变, 如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完全被 忽略的脑出血等
内囊
【临床表现和定位】

内囊完全损害 病灶对侧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及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内囊部分损伤 内囊的前肢、膝部、后肢通过的传导束不同,因此不 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不同的 1~2个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 偏盲、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

颞叶
【临床表现和定位】 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损 害 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他 人和自己说话的含义。 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损害 患者丧失对物品命名的能力,对于一个物品,只能说 出它的用途,说不出它的名称。 颞叶癫痫: 海马及Ammon角损害,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 神运动性发作。表现突发精神异常、梦幻状态等。如 颞叶钩回(嗅味觉中枢)损害,患者可出现幻嗅和幻 味或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
颞叶
【解剖和生理功能】

主要结构:表 面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 回内侧面 海马、海马旁回、钩回 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相关 主要功能区包括: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 维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与记忆、精神活 动关系密切。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 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
➢ 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并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 肢体麻木、轻偏瘫等;
➢ 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部分脑瘤患者性卒中形式突然起病 部分颅内转移癌呈弥漫性分布
(五)脱髓鞘疾病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多出现缓解-复发交替,少数 病例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进行性加重;
(二)神经变性疾病
➢ 起病及进展缓慢,进行性加重; ➢ 多数年龄偏大,如老年性痴呆,少数也可发于年青人,如运动神经
元病; ➢ 主要侵犯某一系统,病理呈系统性改变; ➢ 不同的疾病表现各不相同;如Alzheimer病和Pick病、Parkinson病

(四)外伤
➢ 外伤史或外伤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多为急性起病,亦应注意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病的如硬膜下血肿; ➢ 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
第二章第四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
(The Diagnostic Principles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 (二)了解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与定向诊断。
诊疗程序
一. 定向诊断 是不是神经系统的病变? 二. 定位诊断 病变的位置在哪里? 三. 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的病变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三、定性诊断
确定疾病的病因 ➢ 根据—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 ➢ 方法—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 结合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 通常可对疾病性质做出正确判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一、血管性疾病 二、感染性疾病 三、神经变性疾病 四、外伤 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六、脱髓鞘性疾病 七、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八、其它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脑神经核分布
三叉神经中脑核
EW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感觉主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迷 走 神 经 背 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舌 下 神 经 核
上、下泌涎核 (Ⅶ Ⅸ)
副神经核
感觉
运动
动眼神经外侧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根 前庭神经核 上涎核和下涎核

丘脑上部:
出现性早熟。 累及四叠体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两眼上视麻痹,常伴有瞳孔对光反 应消失或/和两眼会聚障碍。

丘脑下部:损害后可出现:
1、尿崩症 2、肥胖症 3、嗜眠症 4、性机能障碍 5、体温调节障碍 6、精神障碍 7、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8、间脑性癫痫 9、其它:可有急性肺水肿、血糖过高、糖尿、蛋白尿、厌食等。
Ⅱ、间脑损害的特征

丘脑:
损害后出现丘脑综合征,由于腹后外侧核受损或丘脑至皮质传导束 被阻断所致,多为血管性病变如大脑后动脉的丘脑膝状支的破裂或 闭塞引起。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深感觉障碍更重; 2、对侧躯肢自发性疼痛,各种刺激即使很轻也可引起难忍的疼痛; 3、对侧肢体一过性或持久性轻偏瘫; 4、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可伴有舞蹈动作或舞蹈样手足徐动症。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定位诊断 内囊损害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Ⅱ、脑干损害的特征 1、颅神经的核性损害症状 2、颅神经的核上性损害症状 3、交叉性症状
交 叉 性 瘫 痪
对 侧 偏 瘫
同向侧视麻痹(1、桥脑毁坏性病灶;2、额叶毁坏性病灶)
(三)、交叉性症状:
1、交叉性瘫痪: 病灶侧颅神经核下性损害和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偏瘫。 常见的综合征有: Weber综合征 Millard-Gubler 综合征 2、交叉性感觉障碍: 病侧同侧颜面痛温觉和对侧躯干肢体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3、一侧颅神经损害伴有对侧肢体其他症状: 最常见的为延髓外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系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产生其供血区域受损所致。
1、动眼神经核核性损害: 因侧较靠近,受损后常为双侧症状; 仅一两个眼外肌麻痹,瞳孔多不受影响。 (核下性者为单侧症状;所支配眼肌均受累,瞳孔散大, 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2、三叉神经核核性损害: 颜面浅感觉分离。 如桥脑病变影响主核时,同侧颜面触觉消失而痛温觉存在。 延髓(或高颈段)病变时影响脊束核,则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存在。 (若外周性损害则在各支分布区内的所有浅感觉均受损。) 3、前庭神经核核性损害: 眼球震颤持久而明显,且为单一性(水平性、垂直性或旋转性); 眩晕不明显或仅为站立不稳的昏晕感觉; 前庭功能诱发试验有分离现象(如出现眩晕而无倾斜和恶心呕吐)。 (若外周性损害则眼球震颤常为水平旋转性,伴有明显眩晕, 前庭诱发试验无分离现象。)
Ⅱ、小脑损害的特征



共济失调: 指鼻、指指、跟膝胫、轮替等试验不能很好完成; 辨距不良; 精细和复杂动作笨拙欠灵; 爆发性言语(小脑言语); 写字过大症。 平衡障碍: 闭目难立征、错定物征、直线行走不能; 呈酒醉步态(平衡障碍和抬步迈步共济失调); 不受睁闭眼影响。 其他: 肌张核
中间神经 Ⅶ Ⅷ
疑核
面神经 外展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Ⅹ Ⅻ Ⅺ 楔束核 副神经
薄束核
脑干颅神经核背面观
Ⅱ、脑干损害的特征
伴有颅神经损害体征的交叉性麻痹是脑干损害的重要特征。
但由于脑干受损平面及范围不同,在临床上可出现不同 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各征群的特征有助于对脑干病变作 出定位诊断。以下例举较常见的脑干损害: (一)、颅神经核性损害症状:

一侧或两侧齿状核病变:
意向性震颤; 肌阵挛(双侧齿状核及下橄榄核同时受损时)
(四)、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Ⅱ、间脑损害的特征 丘脑 丘脑上部 丘脑下部
丘脑底部
Ⅰ、解剖简介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和中脑之间,包括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和丘脑底部。 丘脑:为卵圆形灰质块,居于第三脑室的两侧。 分为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 前核与控制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为躯体、内脏感觉整合等中枢; 外侧核为感觉传导径路第三级神经元的起点。 其后外侧部分为内、外侧膝状体,为视听传导通路中转站。 丘脑上部:包括缰三角、后连合和松果体。 前二者与嗅觉有关,后者在青春期前,有抑制成熟的作用。 丘脑下部:位于丘脑腹侧面,形成第三脑室底和部分外侧壁。 包括视上区、漏斗-结节区和乳头体区。其功能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交感、付交感神经系统,包括肾上腺髓质的活动。 2、和网状结构取得广泛联系。 3、通过垂体机能的控制,经直接神经传导和通过携带各种 释放因子的门脉系统对垂体发生作用,使其分泌激素。 丘脑底部:位于丘脑与中脑之间,是大脑脚与中脑被盖向前方的延续。 主要有丘脑底核(Luysi体)属锥体外系统。
主要症状: 1、病侧真性球麻痹;
外侧楔束核
孤束核 小脑下脚
2、病侧颜面痛温觉丧失
(脊束核受损); 3、病侧小脑症状
三叉神经脊束核
(小脑下脚受损);
4、对侧肢体痛温觉丧失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束受损);

锥体
疑核
5、伴有眼球震颤和一过 性眩晕(前庭核受损); 6、出现Horner征 (网状结构受损)
Wallenberg综合征
4、网状结构损害的症状
Ⅰ、解剖简介
脑干由中脑、桥脑和延髓组成。上连间脑,下接脊髓,背与小脑连接。 各段脑干分别与相应的颅神经相连接。 除相应的颅神经核之外还含有非脑神经核: 如红核、黑质、橄榄核;薄束核、楔束核;上、下丘核。 纵有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皮质脑干束、皮质脊髓束) 锥体外束(红核、前庭、顶盖及网状脊髓束) 皮质脑桥束、内侧纵束 上行传导束:脊髓丘系、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小脑前后束 重要的反射和生命中枢位于延髓和桥脑的网状结构: 如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心脑调节中枢以呕吐、咳嗽、排尿、 立毛、催汗、胃肠功能、味觉反应等辅助性反射中枢。

丘脑底部:
多为血管病变所致,产生偏身颤搐。
关于小脑病变的进一步定位:
关于小脑病变进一步定位,有些尚不太确切。较大肿物因压迫邻近组织, 定位不够可靠。一般而言大致如下:

小脑半球病变:
病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联带运动障碍和动作分解。

蚓部病变:
以平衡障碍为主要症状,向病灶侧倾斜; 头颈及整个躯体可有震颤; 酒醉步态明显,可有眼球震颤; 可有明显的小脑性言语。
(二)、颅神经的核上性损害症状:
1、假性球麻痹: 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后,导致后四对颅神经运动核失去支配所致; 症状: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软腭动度差; 延髓反射性活动仍存在,咽反射、咳嗽反射一般均存在; 掌颏反射常阳性。 (若后四对颅神经核下性损害,则表现为真性球麻痹症状。) 2、双眼垂直运动障碍: 由于中脑四叠体垂直运动中枢受损所致; 双眼不能同时上视或/和下视,可伴有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3、双眼同向侧视麻痹: 由于脑干侧视而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受损引起。 双眼不能同时向病侧注视,且因拮抗作用消失而向病灶对侧偏斜。 注意:脑干侧视中枢又受皮层侧视中枢支配。
症状: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伴有对侧中枢性舌面瘫和对侧肢偏瘫。
锥体束 动眼神经
Weber综合征
症状: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和外展神经麻痹,伴有对侧中枢性舌瘫和偏瘫。
外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
Ⅷ Ⅶ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 Ⅵ Ⅵ Ⅶ

Millard-Gubler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
迷走神经背核 前庭下核
4、网状结构损害的症状: 可有嗜睡、昏迷、去大脑强直或强直性抽搐、中枢性呼 吸或循环衰竭、呃逆、一侧躯体的无汗、少汗和血管舒 缩障碍等。 此外,脑桥基底部损害可出现闭锁综合征。 昏迷时出现眼球浮动和眼肌反向偏斜(skew deviationj), 即病灶侧眼球向内向下,对侧眼向上向外,一般也认为 是由脑干病变所致。
(四)、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Ⅱ、小脑损害的特征
Ⅰ、解剖简介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在延髓和脑桥之上,枕叶之下,其间隔以小脑幕。 小脑可分为蚓部及半球两部分: 主要由白质组成,外复灰质皮层,内含灰质块即小脑核; 小脑核包括球状核、顶核、齿状核和栓状核。 小脑以三对小脑脚(即结合臂、桥臂和绳状体)与脑干相连。 传入纤维: 前庭小脑束、脊髓小脑束、皮质桥脑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传出纤维:起自小脑核,经三对小脑脚离开小脑。 最重要的纤维为齿状红核束,经结合臂交叉达对侧中脑红核; 再由红核发出纤维经背盖腹交叉达对侧红核脊髓束,沿脑干下行; 由于上述纤维在中脑交叉两次,故小脑病变与同侧身体相关。 小脑从发生学上可分为 古小脑(绒球、小结叶):与身体平衡有关; 旧小脑(包括前后叶各一部分):与调节肌张力有关; 新小脑(小脑后叶,又称小脑半球):主要负责共济运动。 (通过红核脊髓束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