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3、错觉
(1)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 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3)错觉种类:
• (一)对人的错觉: • 1、首因效应。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 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 2、近因效应。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 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 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 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 印象。 •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 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 (二)对物的错觉:视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 错觉、颜色错觉、方位错觉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月亮错觉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你看到的是誰?
看起來像是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副總統柯爾對不對? 那您就錯了... 這只是將克林頓總統的臉複製二次,只有髮 型不同罷了。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不可能图形——三齿叉、两齿叉?
感觉与知觉关系:
共同之处:感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不同之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 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过程,而知觉是对事物各 种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要借助过去经验对感觉信 息进行解释,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是较为复杂 的认识过程。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1、感觉 2、知觉 3、感知觉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一节 感觉
➢ 什么不是感觉?
• 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 这里的“感觉”指的一种 情绪,一种爱慕。
• 我感觉这件事要这样 发展……
这里的“感觉”指的是一 种意识,是对感觉的认识。
➢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最敏感。 听分析器也是人重要的信息通道,接收10% 以上的信息。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对另一半说情话前,得先搞清楚自己 是不是站对了位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人类的左耳接收诸如“我爱你”等甜言蜜 语,比右耳来得敏锐,因此如果想对情人示 爱,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为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皮 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 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 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压力敏感性不同,如 指尖对刺激位置感觉的精确度是后背的10 倍。
肤觉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方 面是:触摸。通过触摸,你可以和他进行交 流,这个人是你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 、爱和热情的人。
某种感觉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通过发展另外一 些感觉能力而得到补偿。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 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 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河流、旷野等 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 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定义: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闪光融合现象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因此,要了解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必须从感觉、知觉开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当人们认识一种事物时,首先认识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硬度等个别属性。
客观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大脑便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所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而且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体而独立存在。
因此,人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物体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物体同时被反映的。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物体各属性间关系的经验。
当物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反映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将物体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这就是知觉。
因此,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指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而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和知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其作用却非常重要。
首先,感知觉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来自直接经验,或者来自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觉获得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觉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没有感知觉,没有直接的经验,就不能认识世界,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
其次,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如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公修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二、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局部及其相互 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
知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局部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想一想:
感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某一具体的特性〔个别属性〕 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维持正 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剥夺实验〕
被关半小时就变得焦虑
37岁的喜剧演员亚当·布鲁姆是6名志愿者之一,他同 意承受“单独监禁〞,并同意观察者们使用监视器监视 他的活动并制作成电视纪录片。在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 里,他坐在完全黑暗、绝对安静的屋子中,研究人员使 用夜视摄像机观察他的行为。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乔纳森的故事
乔纳森是一名画家,65岁时由于脑受伤而 丧失颜色知觉,变为色盲。这能看到灰色、 白色和黑色。
后来尝试只用黑白作画。 “尽管桥纳森不能否认他的损失,甚至在
充分利用错觉为人类生活实践效劳; 注意防止和消除错觉的不利影响。 小短片:你的感官欺骗了你
社 会 知 觉 与 行 为
社会知觉
1、概念: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其含义是知 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知觉对象: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 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实验设计及 距离错觉的 形成的原因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3、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受性通常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绝对感受性——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域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4、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感受性的度量。
5、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6、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7、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明适应——是从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感到发眩耀眼,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经过几秒钟后就能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化。
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
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
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8、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10、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11、知觉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12、*观察——又称“思维的知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14、感受野——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加工,发现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时候,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以揭示该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
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感觉统合
你看到了什么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 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官,是对 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 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 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 经验。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 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 觉的范围。 • 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
视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 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 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 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 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 比。吃了苦药之后,接着 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点甜 味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 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 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空间知觉
• • •
•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恐惧高处而导致的眩晕与视觉信息缺乏有关。当你身处高处,往下看一片 模糊,景象大幅度缩小,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跟平日习惯的视像大相径庭, 这时你的视觉信息大减,就会失去平衡。 一般情况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的动作幅度是以视野中物体的相对活动为参照 对象。假如从高处往下望,地面物体太远太小,就不能作为平衡信息回馈的根 据了。再加上人在高处,眼睛无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实物进行水平运动参照,于 是人体平衡系统崩溃,继而出现类似舟车晕浪那样的眩晕,无法定位。 科学家指出,人们靠“视觉流场”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当人们站在一条笔 直的公路上,公路尽头在我们极目处消失,这时人不大会害怕,因为人与这个 视觉流场成直角。但当人站在大厦边缘往下看,尽管也是一望无际,这时大脑 的判断能力会受到困扰,因为人跟视觉流场并非成直角关系,而是扩大到180 度,大脑感觉地心吸力把身体吸进无垠之中。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一、填空题1关系。
23、观察的品质包括: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567.89觉。
10.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二、单项选择题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现象B对比C后象征D视觉障碍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外受感觉D运动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B回想C适应D继时对比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A思维B感觉C知觉D概括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知觉。
A深度B大小C形状D面积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机体觉D外受感觉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
A运动B空间C方位D时间10、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感觉。
A外受B内受C本受D皮肤11、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量D感觉和感觉阈限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 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13、内脏痛觉属于()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A.感觉阈限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一个盲人恢复视觉后的经验
“我从来没有想到黄色竟是如此的黄!黄色太让我 感到惊讶了,难以形容。红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但 是,我难以相信这就是红色。天不亮,我就迫不及待 地起床,想去看一切我能看到的东西。夜晚,我遥望 天空中的星辰和闪烁的光。有一天,我看见一些蜜蜂, 它们美极了。我看到一辆卡车流星似的在雨中驰过, 在空气中留下一道水雾,太美了!我还看见一片凋零 的叶子在空中飘荡。让人难以忘怀。世界上的一切对 于我都是那么美!你们能理解吗?”
近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 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实验:改变Luchins的部分条件。Lichens提 醒被试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 进行评价;并将E、I两段文字隔开呈现给 被试。呈现一段描述后花5分钟让其做无关 工作(数学题、听故事等)。此种情况下, 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一段描述评价Jame。
•
在与熟人的交往中,熟人行为的某种新 异性,会影响或改变别人对他的原有看法, 可以帮助人改变第一印象的影响。 • 近因效应与第一印象产生的条件是不同 的。 •
•
如果两个相互矛盾的信息先后进入人们 的意识之中,人们总是认为前一个信息是 真实的,后一个信息是虚假的,这是第一 印象。 • 但如果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信息先后进入 人的意识以后,隔了一段时间,便形成了 一个过去的信息,一个较近的信息。实验 证明,人们对较近的或最近的信息印象最 深,这是近因效应。
(四)知觉的种类
• 1、根据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不同: 可分为视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 2、根据知觉的对象的不同: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 3、根据知觉对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可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
三、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 理解感觉、知觉、观察等概念,了解感知觉的作用和 种类。
3.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 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 胎儿出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如抓握反 射。手的真正意义上的触觉探索,出现在 4~5个月,是以伸手能够抓住东西为标志 的。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 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方位、形状、距离、大小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 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的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 观察力就是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观察力既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儿童在幼儿晚期,在教育影响下,开始有意识地借助于计时工具或其他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 时间。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 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 其年龄呈正相关
(三)触觉的发展 1.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如吮吸反射、防御反 射、抓握反射等,也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甚至早产儿也能发生巴宾斯基反射。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填空题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感觉_。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歪曲_知觉。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提高_,这个过程是_暗适应_。
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下降_,这个过程是_明适应_。
4、_视杆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视锥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反比_关系。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降低或减少_的现象。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知觉的选择性_、_知觉的整体性_、_知觉的理解性_、_知觉的恒常性_。
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感觉信息_、_组织信息_、_赋予意义_。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韦伯定律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中等强度_的刺激。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辐合_和_双眼视差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迎合_、_自我美化_、_自我表露_、_威胁_。
二、单项选择题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 A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C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D )。
A 近距刺激B 远距刺激C 物体本身D 判断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复习,了解感觉的概念及种类,正确理解感受野与特征侦察;熟悉知觉的概念与分类,能根据具体事例来正确区分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错觉(大小错觉、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的种类;正确理解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观察的概念及其品质;掌握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感觉适应、对比现象,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运用;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掌握良好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识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若干阶段。
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二)感觉的分类划分感觉种类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
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如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
人身体外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人的机体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是客观存在,因此人对自己机体这个客观存在也有感觉。
例如,人的肠胃收缩时,人对这种刺激也会产生相应的饥饿觉或内脏痛觉。
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
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
2.从刺激的性质来分,感觉又可分为电磁的、机械的、热的、化学的四大类。
视觉是对电磁波(光波)的反映。
听觉是对机械振动(声波)的反映。
温度觉是对热(即温度)的反映;味觉、嗅觉是对化学刺激的反映。
如气味、味道等。
(三)感受野与特征侦察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加工,发现,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同时,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感觉和知觉原 理,通过创伤治疗等方法,帮助来 访者处理过去的创伤经历,减轻心 理压力和焦虑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01 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感觉和知觉原理,根据学生的不同 学习风格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多媒体教学
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结合多媒体资源, 可以创造更丰富、更立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03 注意力管理
感觉与知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个体的感知 和行为。
当个体对某种刺激产 生感觉时,会根据已 有的经验和知觉对这 种感觉进行解释和组 织。
个体的知觉不仅受到 感觉信息的影响,还 受到个体认知、情绪、 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 通过改变感觉输入或 调整个体的认知因素 来影响个体的知觉和 行为。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平衡感、运动感和内脏 感觉等。
感觉的测量
01
阈限测量
测量感受器的最小刺激量,即感受器的阈限值, 如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等。
02
主观测量
测量个体对刺激的主观感受,如心理物理实验中 的心理量表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 感觉 • 知觉 •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01
感觉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01 的反映。
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认知活动的 02 基础。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而 上
觉依赖
的
于光的
加
波长
工
自
依赖于
上
知觉的主体
而 下
例: 人的知
的
识和经
加
验会影
工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你怎么看?
➢ 知觉的分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 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 作错觉。
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即物体知觉。
❖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 油漆、油墨的混合。如将红与黄的颜料混 合配成橘红等。
❖ 两种混合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
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 的光被吸收了。
颜色混合的规律(适用于色光混合)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和它相混合 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互为补 色。例如:黄和蓝、红和浅青绿色。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 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受性的。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 能力。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 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 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感觉后像的应用:
感觉后像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4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1、首先要有刺激物作用感受器。 ➢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其反应的任何事物。 ➢刺激:刺激物施于有机体的影响。 ➢感受器:在感觉器官中,直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装置。 2、感受器接受一定强度的刺激产生兴奋,再转化为神经冲动; 3、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 4、感觉的代表区进行精细的分析。 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感觉的代表区称为分析器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味觉和嗅觉都是对化学分子的反应。味觉是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 产生的味道感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面,少数存 在于咽部、会厌部和软腭等处。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触觉是一种皮肤感觉,指物体轻微机械接触皮肤表面但不引起皮肤 变形而引起的感觉,包括触觉、压觉和振动觉,它们都是由皮肤浅 层触觉感受器兴奋引起的感觉。
互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广泛地存在于视觉、温度 觉和味觉等各种感觉通道之中。感觉对比增强了个体的感觉差别,从而 使个体能够更好地辨别事物。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12
马赫带(Mach band):马赫发现的一 种明度对比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 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 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 得特别明显。
光的三个物体特征:
波长:决定色调 振幅:决定明度 纯度:决定饱和度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浦肯野现象
在阳光照射下,红花和蓝花可能同样亮,而当夜 幕降临时,蓝花比红花要更亮一些。
这是由于人们的视觉机制由明视觉转向了暗视觉 ,当暗视觉占优势时,对蓝绿色感受性提高。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一般以能够 辨别两个点或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其 衡量标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
一、什么是感觉 二、感觉性及其变化规律 三、几种主要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3
一、什么是感觉
(一)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具体地说:
1、感觉在内容上反映的是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感觉在反映形式上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也 就是当前客观事物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结果。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5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 感受性
(一)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下阈):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 刺激强度。
上阈:刺激强度继续增加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 甚至产生痛觉的强度。
绝对感受性: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7
(二)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14
三、几种常见感觉
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一)可见光谱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光波是能够作用于人类眼睛器官并引起视觉的可见光
,是人类视觉产生的适宜刺激。 可见光在电磁波上只有很窄的一个波段,其波长大约
在380纳米至780纳米之间。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二、视觉现象
混合的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蓝色和黄色、绿色和紫色、红色和青色。 2.间色律
任何两种非补色相混合,产生一种新的混合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例 如,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紫色;红色和黄色混合得橙色等。 3.代替律
不同颜色混合后可以产生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2. 色觉缺陷
色弱:刺激光较弱情况下,分不清任何颜色 色盲:全色盲、部分色盲
(负后象)。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9
2. 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 不变),感觉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 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
视觉的适应:
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从明处到暗处)
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从暗处到明处)。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11
3.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指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相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
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 的感受性。
2.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
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 。 ➢色-温联觉 ➢“语—色联觉”是指某些词汇引起的色觉 。 3.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 (一)听觉的刺激
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产生周期性的压缩、膨胀的波动,这便是 声波。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二)听觉现象
音高:频率决定音高 音响:振幅决定音响 音色:声能在不同频率上的分布模式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嗅觉是人辨别气味的感觉,是由鼻腔上部的黏膜受到 化学物质的刺激后产生的气味感觉。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后像
感觉的后象: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 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称为感觉的后 效
视觉后象: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
例如注视电灯2-3分钟,然后闭上眼,就会有一个
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正后象),如果
继续注视,便会有一个黑色的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 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是指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 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越高,引起差别感 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量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用公式表示为△I /I=K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 △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变化量;K为常数,即韦伯分数或韦伯 比率。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1克,那么该 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才能觉察出稍微重一点。同理,100克,就 必须增强到102克
视敏度在医学上被称为视力。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三、颜色视觉
1. 颜色混合
加法颜色混合规律:各混合光对视觉器官作用相加的过程,即用红、绿、蓝三 种原色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光谱上任何一种颜色,主要有 以下三条颜色混合定律。
1.互补律 任何一种颜色与它的互补色的适当比例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