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下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合集下载

3六下《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3六下《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3六下《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稿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中的《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这篇古诗。

通过解读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月亮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导入(150字)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景仰之情。

同学们,你们是否曾在深夜仰望过明亮的月亮?在月光的照耀下,你是否感受到肃穆与庄严?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歌一起探索月亮的美丽与神秘。

二、诗歌赏析(500字)1.第一首:东篱折树白蘋洲这首诗以观察荷塘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仰望月亮的情景。

通过对荷塘形态的描绘以及月光的照射,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同时,诗人借夜色和月光使诗歌更具情感色彩,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思考。

2.第二首:夜月这首诗以描绘月亮为主题,通过形象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月光之中。

通过对月亮的赞美和对月亮与自然界的联系的思考,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诗人的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敬仰之情。

3.第三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以描绘冬天和雪景为主题,通过对冬季景象和自然界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美丽与壮丽的赞美之情。

诗中通过咏史叠诗和描写景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追溯。

三、情感体验(400字)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首先,通过仔细阅读和品味古诗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其次,通过与自然界的联系,让学生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

最后,通过与古诗中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让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诗歌的赏析中。

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思考的碰撞,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优质说
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

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有《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三篇精读课文和《藏戏》一篇略读课文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时,本单元学生要接触的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阅读时,分清内容
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在感受主题和掌握要素的帮助下来实现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承载着实现上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
素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

是一首中秋之
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
月兴叹,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
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写法与其他中
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教学中,教师要
引导学生感受古人过中秋节的习俗,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但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对月文化的感知很粗浅,对文中月色美、诗句美、想象美很难感悟。

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课前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将月夜美景、月相变化图、诗句理解方法、关于月文化的课外阅读资、课文的朗读收集进去。

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新课程标准也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获取资料,可以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网络,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运用网络技术和自身特长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说教法《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整体感知,明确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内化知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知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了解古诗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领悟诗人望月思亲的情感。

3.了解诗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的文化内涵,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了解古诗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领悟诗人望月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的文化内涵,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解读诗题同学们,五千年中华,三千年诗韵。

千百年来,诗歌和节日相伴相生,相得益彰。

你知道哪些跟节日相关的诗句吗?出示清明节、春节、七夕节、寒食节、重阳节等与节日有关的诗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和节日有关,题目是《十五夜望月》。

(板书课题)(一)解诗题十五夜是指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说到中秋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你能谈谈对中秋节的认识和了解吗?教师小结: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各种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本首诗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你从题目中又能明白什么呢?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杜郎中的,这是一首中秋夜望月怀人的七言绝句。

(二)识作者王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

大历十年进士。

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过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省西安市。

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乐府诗。

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还以《宫词》写得好而知名。

通过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王建虽一生贫困潦倒,但是诗词成就很高。

这首《十五夜望月》又同其他的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这首诗更有创造性,更耐人寻味。

下面我们我们就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注意“四三节奏”,读出韵味。

引导学生找出韵脚——“鸦、花、家”,读出古诗的味道。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划分节奏,有感情读。
教师:学习古诗,首先应该读好节奏,这是成功的第一步。请听老师范读,划分节奏。
(1)学生听范读,试着划分节奏。
(2)课件出示古诗节奏。
(3)和同桌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
(4)指名读。
2、学习古诗第一、二句,联系已学的类似古诗,体会景色特点。 教师:中秋与朋友相聚,品着美酒,赏着美景,人生多么惬意!请借助注释读一读古诗, 想一想:诗人描写了八月十五晚上的哪些景色?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提示:请 用上“我从_____________ 一词或一句读出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 ”的句型回答)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说中秋。
教师:中秋节自2008年起被 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你们家 有什么不同的庆祝方式?
指名两生回答。
教师:“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中秋月圆之时,出门在外的游子只 能寄愁心与明月,把思念化成文字。于是就有了无数与月有关的诗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十五夜望月)
课件展示 (2)体会“冷露无声湿桂花”所写景物的特点。 预设:我从“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中读出诗中描写了被露水打湿了的桂花。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教师:夜已深,露水重,诗人和朋友闻着桂花的香味,望着月亮,想到了那广寒宫里的桂 花也许会更香吧!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朗读要求:用舒缓轻柔的语调读出夜的 宁静。 (1)生自由读。 (2)指名个别读。 教师总结:诗人中秋望月,望出了月光如水,望出了露水无声,望学重点】: 读懂古诗,抓住诗中关键词体会古诗所写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情感;熟读成诵。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突破方法:利用抓重点词语和朗读感悟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 通过自主学习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亲 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部编版
(3)修辞手法:识别诗句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举例:《十五夜望月》中的“银汉无声转玉盘”运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满和皎洁。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对于古诗词中抽象的意境和深层的情感,学生往往难以把握。
解决方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意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
5.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价诗词,提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特点,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诗歌体裁等基本信息,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及韵律特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作者、背景、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古诗词三首》中的《十五夜望月》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月夜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感慨。在这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1.《宿建德江》:体会诗人孟浩然在江边夜宿时的心境,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感受诗人杜甫对秋夜清凉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十五夜望月》:学习诗人李白对月夜美景的描绘,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和品味,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十五夜望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写于唐代中秋之夜,诗人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古诗的经典篇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与此同时,学生对古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十五夜望月》;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了解作者杜甫及其生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传统美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十五夜望月》;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诗文意境,理解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了解作者杜甫及其生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秋节为背景,引入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十五夜望月》。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4.品鉴赏析:欣赏古诗的美,分析诗人的写作技巧。

5.知识拓展: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及其其他作品。

6.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7.总结提高: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十五夜望月》杜甫意象:月光、桂花、露水、嫦娥情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

《十五夜望月》说课一、说教材《十五夜望月》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古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独立鉴赏诗词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浓,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思,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给诗词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而达到课标对小学生诗词教学的要求。

四、说教学流程:1.古诗导入师: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首诗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首诗就是一段婉转悠扬的乐曲,一首诗就是一段诉不尽的绵绵深情。

同学课下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接的最快。

2.解诗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对理解古诗词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作者。

3.读古诗。

学习古诗词我们除了抓题目,看作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读了。

(1)读准字音,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

(2)读出节奏,读出韵律(3)读出意境美。

过渡: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看到了哪些景象呢?结合注释,默读古诗,划出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理解古诗大意。

强调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景物体会意境。

(1)诗人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2)“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冷露”沾湿了桂花树,“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联想,体会月夜的清冷,和诗人的孤寂。

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十五夜望月》,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技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十五夜望月》,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思念家乡的情景。

2. 诗歌结构:诗歌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分为上下两阕,结构严谨,韵律优美。

3. 诗歌意境:诗歌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4. 诗歌情感:诗歌充满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情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的象征意义,深入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古诗鉴赏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秋节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中秋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十五夜望月》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十五夜望月》,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象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讨论:分组讨论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拓展:介绍其他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让学生了解更多古典文化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十五夜望月》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十五夜望月》2. 诗歌作者:杜甫3. 诗歌背景:唐代4. 诗歌结构:五言律诗,八句,上下两阕5. 诗歌意境:月色、景色、情感6. 诗歌情感:思乡之情、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十五夜望月》。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鉴赏: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诗歌鉴赏: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 作业布置:布置与古诗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2. 诗歌背景:张九龄、唐代、思念家乡3. 诗句解析:意义、韵律美、意境美4. 诗歌鉴赏:朗读、品味、想象5. 情感体验:思念家乡、热爱祖国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

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语文课中识字、写字、阅读的能力,并有了自己的认知观念,对他们而言,就是要通过学习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三、说学习目标结合对教材的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学习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结合新课标精神与本文实际,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一)在分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首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月与"我"的关系密切,体会赏月给作者带来了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我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月光中走了一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的是什么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从而有成就感,激发了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我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并用简笔画,配合文字说明与表达,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04.3《十五夜望月》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04.3《十五夜望月》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04.3《十五夜望月》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十五夜望月》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月夜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中秋月夜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诗歌的美。

3.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6.朗读背诵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诗人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诗歌的标题、作者、诗句和重点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04.3《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04.3《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04.3《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十五夜望月》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三课,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中秋月夜的诗。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这首诗的意境较为深远,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赏析,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诗歌的修辞手法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歌深层意境的理解,古代诗歌表达方式的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意境的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深层意境。

4.赏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5.应用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美景。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的意境——-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表达——-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八.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鉴赏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一、说教材《十五夜望月》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

从诗的原题来看,应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诗的大意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前两句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

“中庭地白树栖鸦”借景抒情,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

诗人写中庭月色,却用“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的清冷之感,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凝神伫立的望月人。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桂花”不仅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还能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样一来本句就是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想象的意境也显得更加悠远,耐人寻味。

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驻足凝望明月,“冷露”与“无声”一方面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

在微凉的秋夜,诗人久久望月,自然而然地想到肯定不止自己一人如此。

“人尽望”三个字,写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

“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酒落。

全诗意境悠远,情韵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庭院内的月夜秋景、微冷的秋露和冷寂的桂花幽香,同时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面对一轮圆月,诗人作何感想,对友人会有着怎样的思念之情。

3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板块二、注释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4.栖:歇,休息。 5.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通过诗歌注释的了解,为进一步感受诗歌,做知识的铺垫。)
板块三、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 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 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6.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在不同的诗歌中,月亮所在的情景和感受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人 们寄情于月亮的习惯源远流长,让人喜欢。)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 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 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 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 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特点A、《望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第六组是由三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习作”组成。

B、《望月》是一篇角度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的散文。

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目标的确定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B、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C、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和反映世界。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分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4.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

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指导背诵全文。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投影机、幻灯片。

二.教学思路1.教学方法: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句。

B、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

2.学生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宋祖英演唱的MTV—《望月》。

通过视、听效果,创设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引入课文,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带着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学要求。

a、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b、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c、对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讨论。

B、检查预习情况。

a、交流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特点A、《望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第六组是由三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习作”组成。

B、《望月》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的散文。

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目标的确定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B、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C、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和反映世界。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分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4.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

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指导背诵全文。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投影机、幻灯片。

二.教学思路1.教学方法: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句。

B、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

2.学生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宋祖英演唱的MTV—《望月》。

通过视、听效果,创设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引入课文,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带着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学要求。

a、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b、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c、对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讨论。

B、检查预习情况。

a、交流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

2、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3、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歌教学时数:1教时教学方法:边读边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

(二)揭示本课的环节及任务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字——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读韵。

(三)六步闯关1、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

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熟读成诵,毛遂自荐当堂背诵。

2、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

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

小组内轮流说,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3、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学作业。

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5、品读——品析诗味。

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

小组互相讨论。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好吗?(“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古诗三首》说课稿
《十五夜望月》
一、说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然而我们面临的事实是: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知之甚少,存在明显的“崇洋媚外”现象。

有这样原因:一是国家课程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较少,是教育的空白区;二是缺少探究的氛围。

传统节日文化,应该引起每一位国人的重视,作为未来奠基的学校教育,更应该把传统节日引入课堂,通过课堂实现对传统节日的重新认识,让传统节日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下面介绍教法和学法,六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准备采用讨论、分析法学习本课,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感悟,老师可适当启发、补充。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课堂内容,在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朗诵《十五夜望月》,营造氛围。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中秋节我们有赏月的习俗,欣赏的是大自然中的明月,今天我们也赏月(板书)——鉴赏诗词中的月亮。

本导语从上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能够拉近同学与课堂内容的距离。

(二)交流积累月亮诗词
古往今来,吟咏月亮的诗词浩如烟海。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掌握的月亮诗词,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吟诵给大家。

《望月怀远》《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出塞》《静夜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扬州慢》(淮左名都)……此环节在于温故知新,积累月亮诗词,通过同学们对诗词的吟诵,感悟诗词的魅力,为下面归纳分析月亮的意象特征夯实基础。

(三)月亮意象特征
诗词的魅力来源于情感,情感的表达往往借助意象。

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许多意象已蕴含有特定的思想情感,依据多媒体上的诗句归纳月亮的意象特征。

通过诗句,很容易归纳出月亮意象的意象特征是思念,可以分为思乡和思人两类。

月亮为什么容易勾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可以引导同学们从月亮的形状思考,这些诗句中都是明月、圆月,月圆人不圆,所以盼团圆,分居两地的人不能团圆,但可以共享月光,因此托月亮传达思念之情,可以概括为形触。

月光皎洁清冷,让人略生寒意,此时没有了白天的忙碌和喧嚣,内心比较沉静,心灵深处的情感(如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就油然而生,简单说就是景生。

此环节归纳月亮的意象特征,分析思念的原因,在深刻理解月亮意象特征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拓展阅读多情的月亮自然界中的月亮有阴晴圆缺,诗词中的月亮也是多情的。

松间明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

鉴湖皎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

秦淮旧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请旧月见证悲凉历史。

江心秋月:“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邀秋月聆听人间仙乐。

沧海皓月:“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托皓月感伤凄凉身世。

小楼凄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用凄月演绎生命绝唱。

柳岸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借残月渲染离别情怀。

赤壁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酹江月感悟人生哲理。

西楼满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向满月倾诉闺阁忧怨。

淮扬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以冷月烘托劫后荒凉本环节拓展延伸,通过多媒体上不同诗词中的月亮表达的不同情感自然过渡到感悟月亮情结上面。

(五)古人的月亮情结
从诗词可以看出,说古人有很深的月亮情结,特别是一些诗人词客,他们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引导同学们比较月亮和太阳的自然属性和东西方不同的民族特点。

和太阳相比,月亮有一种和谐之美,给人以光明却不耀眼。

月亮的清、幽、淡、雅的特点符合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更符合文人自然闲适、淡泊宁静的审美情趣。

月的阴晴圆缺对应人的悲欢离合,月亮有规律的变化能引发
人的生命意识。

(六)今人的月亮情结
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绪翻涌,无论你在地球上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你发现有人在此时吟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就能从他那凝重的脸上,看到那烙有中华民族印记的血脉团圆和最原始的思念之情,感受到蕴含着民族情感的宁静与淡淡的感伤。

此环节通过引导探究,可以对月亮情结有初步的感悟。

(七)小结
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

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

她清、幽、淡、雅的品性,暗示、象征等效用,令无数诗人倾倒。

于是,月亮意象无处不在地渗入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铸就作品的血脉和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