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2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气与气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学生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知识,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天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天天在听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情况?什么是天气?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
学生看书,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大范围”有多大?【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案: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7-P70。
主要包含“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并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解读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识别并解释天气符号。
3.运用多媒体资源,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提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挑战。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解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的复杂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
•运用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信息,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视频、气候类型图片等)。
•常用天气符号卡片。
•学生预习材料(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晴天下的户外活动、雨天中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天气的话题。
•明确目标: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二、新知讲授(20分钟)1. 天气与气候(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强调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北京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或“南极洲的寒冷气候”,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常用天气符号(5分钟)•展示符号: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阵雨等。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气和气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气和气候教案篇1学习指导语: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在各种气候下生存,初步学会了一点看天知识,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发展了,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雨、雪、风、云、虹、晕等天气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二十四个节气开始产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气象科学已进入高科技现代化时代,但24节气知识在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预测天气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有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顺应天时,敬畏自然,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情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24节气产生在哪个地区吗?学习重、难点:绘制、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熟练运用地图分析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运用综合比较的复习方法,归纳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实现知能、知情的迁移。
学习过程:一、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1.甲地最热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最冷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
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地,位于寒带的是地。
甲、乙两地中,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2.连线:正确描述各地气温年变化特征甲终年严寒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丙全年高温或终年炎热3.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二、填图观察,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1.五地均位于半球(南、北)。
2.连线:正确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北京全年多雨区伦敦夏季多雨区罗马全年湿润区开罗冬季多雨区3.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三、读图分析,24节气产生在谁的家乡?1.根据表格资料填绘牛牛家乡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月份56789气温1825262519降水5392200210702.完成表格:牛牛红红亮亮甜甜1月(℃)-12-17月(℃)2625气温年较差(℃)2617年降水量(毫米)将以下年降水量数值,填入相应的四个地区中:45、450、700、10003.观察气候差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需用地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天气与气候》篇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通用4篇)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通用4篇)天气和气候篇1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xx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2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2002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3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xx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4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_第四章第一节__天气和气候教学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可把本条“标准”理解为: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候。
可见,让学生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气”和“气候”,而在于要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时,分别关注哪些要素以及两者的主要区别。
为此,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实例,使学生从实例中归纳出结论,学会描述。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课程标准已就本条“标准”作了说明。
由于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常用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每过一段时期可能有所改变,因此,学习时应注意当时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
对于本条“标准”的要求,可作更深一步理解,即学生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天气图后,会对电视台天气预报产生较强的兴趣。
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实际意义。
由此开始,学生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大气环境问题很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可作为达到本条“标准”要求的一条途径。
现在,我国主要城市都有大气环境质量日报和预报,学生如果经常注意,对不同大气环境质量会有生活感受,从而有利于学习。
而从“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美化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角度,学生更易理解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是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一、课题: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二、课标解读:〔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可见,本节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识记“天气〞和“气候〞的定义,而在于在生活中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地描述某地或某时的天气和气候。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从实例中归纳出结论,并学会描述。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课程标准对“天气符号〞和“天气图〞作出了说明,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本条“标准〞的意图是: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后,从而更加关注生活,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真正地贯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三、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分为六大板块:让我们走进地理、认识地球、学用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及世界的开展差异。
从内容上表现出: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的知识结构。
本章是自然地理的开端,是对前面地球环境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日后各章的学习,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学习的必备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主要涉及了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等知识,为后面章节中“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教学打下了重要的根底。
本节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本节首先以“清晨,当你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的描述,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接着简单地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归纳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最后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并附有主要天气符号、卫星云图的图片,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而本节提供了三个活动,分别是:预报天气、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4.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并学会简单表述天气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全球的气候是互相关联的;通过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判定天气与气候。
3.认识主要的天气符号。 3.比比看谁记得快。
4.指导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 4.扮演天气预报员,记忆知识,巩固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4人小组)。
3.小结并做练习。
4.学习卫星云图。
5.认识天气符号。
6.观看录像,并进行天气预报。
7.共同探究问题。
1.回答问题。
2.(1)将自己知道的写在小卡上,并进行了讲析。
(2)讨论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边讨论边写,并选派代表发言。如:昆明四季如春(气候),风和日丽(天气)等。
3.听小结,做练习。
4.尝试回答,由教师指正。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层等。
5.比比看谁记得快。
6.观看天气预报录像,并观摩扮演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
2.本节内容中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分,是本章内容的重点,是本意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弄懂本节内容,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3.天气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懂得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也更好地理性学习本章的内容。
学情分析
1.天气与气候是学生时时感受得到的,学生的生活体验会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知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优秀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天气与气候优秀教案《天气与气候》是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重点知识,也是天气与气候内容学习的一个入门和基础。
如何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天气与气候内容学习的一个入门和基础,对学生认识气温和降水等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天气与气候、天气预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用多媒体强大的信息展示功能为学生创立积极思考的课堂情景,并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展开联想、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②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④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2)能力目标: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二)学情分析天气和气候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本堂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一年级学生,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及学习的认知过程,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直观的图片和成语竞赛,把他们的注意力始终放在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上。
同时也在课堂上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让学生抒发各自的见解。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主要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b.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c. 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b. 能够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c. 能够运用气候图谱进行气候类型的识别。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日常认知,但对于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培养。
部分学生可能对气候图谱的阅读和分析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注意和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了解?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解释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两者的概念。
第三环节: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重点解释大气环流、地球倾斜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环节: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教师讲解并展示气候图谱,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熟悉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知道主要天气符号。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收听,收看和天气预报;初步学会识别我国卫星云图上云雨区域的分布及其变化,推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3、情感目标:通过普及天气预报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科技兴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天气符号,判读天气预报图,说明主要地区当日的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卫星云图的判读,判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2、天气符号——“风”的判读与绘制。
教学用具1、电脑课件的内容包括:(1)录像资料: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
(2)图片资料。
2、天气符号的活动卡片;教师自制的竞赛表格。
3、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小组竞赛活动法,包括合作讨论、识图与绘图、角色扮演等。
课时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一、天气与气候1、导入新课学生表演小品——四个学生分别穿上不同的服装,模拟在北极、英国伦敦、新西兰和家乡四种天气情况(暴风雪、雨天、晴天、阴天)下相互问候的情景。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师:刚才的小品都反映了几种天气情况呢?(生答)进一步启发学生复习思考天气的概念及特征,再配以媒体显示天气的概念。
师:家乡夏季的天气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无论天气怎样我们都只有一个感觉,是什么?(生:热)师:冬季天气各有不同,但大家都只感觉怎样呢?(生:冷)师:夏季比较热冬季比较冷,这是家乡的什么特征呢?(生答)启发学生思考气候的概念及特征,媒体再显示气候的概念。
师:同学们想一想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在哪里呢?(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再进一步强调天气与气候的本质区别。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教学设计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课标要求1、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应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专业术语。
2、识别天气符号,通过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让学生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听懂、看懂。
3、会阅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教学模式三为主、六环节教学模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手机学生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等废气与日俱增。
一些地方浓烟笼罩,城市上空难觅蓝天,酸雨腐蚀着建筑物……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尤其是肺癌发病率高,与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
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创造美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气质量的好坏对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可吸入颗粒物及其危害”能力、合作能力可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保护每个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感受空气污染物的危害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PPT展示总结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A.空气污染越严重B.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阻碍是专门显著的,专门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要紧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周围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适应,表达课改中学习周围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
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能够关心学生轻松把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关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1、让学生发觉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爱好。
情形设计: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那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明白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形,粗略地判定近期可能显现的天气情形。
4、能收看不同地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形。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观赏、欢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爱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更加关注天气和气候的相关信息以及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识别风的符号,读懂城市天气预报图,空气质量日报图的有关指标含义【教学方法】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略)导入新课(播放投影片)我来找一位同学采访一下(找带外衣的同学或者穿着厚度与前几日不同的同学)我他为何穿着厚度与早上或者与前几日不同?生答(略)。
师:因为冷(热)了,所以加(减)衣服,即气温低(高)了。
前两天天空乌云密布,时有下雨,我们还都随身带把伞。
看来天气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类有必要掌握其变化规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学习新课了解天气状况主要了解哪些要素呢?请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
看哪位同学能归纳出天气主要包含哪些要素。
(播放视频一)(生答,略)从视频中看出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要素(气温、降水、云、风等等),归纳出天气概念,并得出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播放投影片)(板书)教师:同学们的学生运动服有两款,你都什么时候连续穿哪一款?(生答,略)。
气象学上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叫做气候(板书:2、气候)(播放投影片)。
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抓住关键词:“多年”(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板书)。
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两个专业术语,再总结对比一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生答,略)(播放投影片)学以致用请看这些词语,哪些说的是天气,哪些指的是气候。
(播放投影片)(生答,略)还有这样的语句(播放投影片),表述天气的是----,表述气候的是----(学生判断,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 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 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 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 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 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 意识。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 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
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 。
恩,是热 带,气候四季炎热。
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 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
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 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 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14 C ,最低气温7 C 。
请同学们注意(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2)讨论 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⑥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3)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 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
我们要从小向他们学习,下边老师教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的情况。
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学生:手机、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板书)天气预报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活动一):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P58主要天气符号图)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可用小组竞赛形式:学生:晴天符号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多云符号是一朵云彩;冷空气前锋符号象一个齿轮,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气运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两条倾斜雨注----教师对个别符号进行讲解。
(活动二):记忆天气符号各小组的同学可以用彩笔画出部分天气符号,可以做成简易卡片,采取看图抢答的方法进行巩固。
教师要及时评价。
提问:还有哪些天气符号在视频中没有出现?同学们可以推荐小组代表画在黑板上。
教师大体讲解或补充个别天气资料如:沙尘暴、台风等的相关内容。
过渡: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一般先出现的是卫星云图,什么是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来判别简单的天气预报呢?(板书)卫星云图:讲解: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
在彩色的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
那么这 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练习:请同学们判断出教材上 P58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家乡所在地的天气状况(青藏高原有雨) 大家一起回忆讨论,并试着归纳天气预报的概念 活动三:1、 展示教材P58 “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学做天气预报员吗?把学生分为六人为一小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教师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在模仿预报员的 过程中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2、 练习教材P59活动第二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让同学们结合自 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台风一一捕鱼不合适;沙尘暴一一跳绳不合适;霜冻一一插秧不合适;晴一一 打球合适)3、 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物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连一连。
蜻蜓 知了 蚂蚁 泥鳅 乌龟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会提到“气候”这个名词,你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么? (板书)气候的概念及特点: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不同气候的景观,更清楚的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后总结)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学生列表总结:天气一一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一一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练习:教材P59活动第3题: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风和日丽一一天气;暴风骤雨一一天气;四季如春一一气候;阴转多云一一天气。
)过渡: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 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呢?(板书)了解天气与气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作好指导)。
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水少。
相关材料:(农业方面)风调雨顺,年景才能喜获丰收,每一种农作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照,农业气象条件直接影响 到农作物产量。
(生活方面)每天早晨,晨炼已成为城里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儿,早晨雾气重,尤其早晨到出太阳之前, 近地面雾蒙蒙的。
大雾天,大气比较稳定,一些污染物(如汽车尾气)滞留在空气中,被雾滴吸附造成能见度差、 空气浑浊。
因此,早晨锻炼身体最好避开,待大雾消散后再出来活动活动更有益健康。
打雷下雨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但是一场雷暴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能够离解出带 负电的负氧离子。
据研究测算,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目可达一万多个,而在晴天的闹市区, 负氧离子数目只有几十个。
实践表明,被称作“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对多种疾病的 辅助治疗有很大作用因此雷雨过后,建议大家外出散步,有的医学专家在雷雨过后,将带有负氧离子的空气引进病 房,以协助治疗病人。
搬家将有雨下 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潮,下雨兆 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拼命叫,天热气温高(学生观察(科技方面):天气和气候还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作用展示当今风云人物一一杨利伟的照片和资料,跟同学们一起了解气象条件对神州五号的升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师生的辩论,让同学们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 面性去分析。
学生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不足,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对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
对有的 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二、 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三、 气候1、概念2、特点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后记: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 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 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 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 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强化人文素养,肩负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功能。
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 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 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后作业:1、 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2、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第二节一一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 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 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 料说出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