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入手,分析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意象的分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难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交流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讲解诗歌背景。

5. 应用拓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写一篇关于《春夜洛城闻笛》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夜洛城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夜晚。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方案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方案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闻声思乡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1)领悟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语言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意象、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听到这样的笛声,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两句诗描绘了在春夜的洛阳城中,不知从谁家飘出了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这个夜晚,听到这曲《折杨柳》,谁能不涌起思念故乡的情感呢?(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玉笛”“春风”“折柳”等,体会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玉笛”:笛声清脆悦耳,暗示了音乐的美妙,也引发了诗人的注意。

“春风”:春风吹拂,将笛声传播得更远,营造出一种广阔的氛围。

“折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往往代表着离别和思念。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5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5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5篇新课标语文七年级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品味古诗的思乡怀亲的主旨。

2、掌握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表现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古典诗歌小学背过不少吧?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2、学生背诵以上古诗。

3、背完后老师提示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表达思乡怀亲的感情,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中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初读一遍感知表现主旨的诗句。

4、学生读完后询问这两首诗表现主旨的诗句,教师总结:这两首诗都有“故园”,点出这两首诗的思乡怀亲主题。

二、学习理解:《春夜洛城闻笛》1、教师范读《春夜洛城闻笛》2、学生朗读这首诗,并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的内容。

3、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来理解“暗”?照应题目中的“夜”;写出了“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笛声,想寻找它的来源,却又不知道何人所吹,从何而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经意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2)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满洛城”是夸张写法,由己及人的推想,推想很合理,笛声本来是悠扬的,又当夜深人静,加上春风吹拂,说它飞遍洛城并不过分,客居的有心人,应该是听到的。

(3)谁来解释一下“折柳”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李白在夜晚听到幽幽的笛声,而且正好吹的是《折杨柳》这首歌,唐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由送别的伤感马上想到家乡和亲人。

因此,本诗根据“折柳”的意象来表达“故园情”的。

(4)启发提问:《春夜洛城闻笛》中用了那些词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呢?学生大概会找到“玉笛”、“折柳”,教师板书。

(5)提问,激发创造力:为什么唐人折柳代表送别呢?同学们猜一猜。

这里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地说,教师最后总结两点:(1)、“留”与“柳”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能留下来。

(2)、柔顺袅娜、随风摆动的柳枝,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分别时恋恋不舍的心。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赏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学生:听到这样的笛声,你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诗歌解读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引导学生理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暗”和“满”字的妙处。

让学生思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

5、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笛声的悠扬和感染力。

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如以声衬静,通过笛声的传来衬托出春夜洛城的宁静。

6、情感体会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李白的其他思乡诗,如《静夜思》,分析它们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与诗歌意境相符的画或者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版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人教版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教案设计:《春夜洛城闻笛》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o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o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诗歌风格。

2.技能培养:o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情感、语言等方面分析诗歌。

o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诗歌的描绘想象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o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流畅地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流露出的诗人情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o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o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春夜洛城听到笛声后,勾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在音乐的陪伴下,你们通常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看看诗人在笛声的陪伴下,想到了什么。

”二、初步阅读与感知(约10分钟)•自主阅读:学生朗读《春夜洛城闻笛》全诗,要求注意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等,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意象和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描述。

三、深入分析与理解(约30分钟)•重点字词与句式分析: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暗飞声”、“散入”、“满洛城”等,提问:“这些字词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如何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字词对表现诗歌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性。

o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其他重点字词和句式,并尝试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7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7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7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篇一《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学目标]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

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今天,我们就再学一首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

(板题,读题)1、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时间,地点,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生: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

)知道“洛城”在哪儿吗?(生:今河南洛阳)不错,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

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

那么,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一问,提出下一节学习要求。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注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抽查学生朗读,相机证音:散(san san)折(zhe zhe she)师:同学们能根据意思的不同而选择它在诗中的正确读音,真棒!当然读好古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讲究节奏、停顿,如同唱歌一般。

3、老师示范:(老师边读边在桌子上轻轻的敲打节拍),学生模仿练读。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2. 解析《春夜洛城闻笛》的题目和背景。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李白,让学生对李白有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通过解析诗歌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春风”、“洛城”、“闻笛”等。

2. 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如用词、句式等。

2. 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以诗歌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

2. 分享并评价彼此的创作成果。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以《春夜洛城闻笛》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

2. 组织学生分享并评价彼此的创作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推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历史背景和唐代诗歌文化。

教学内容:1. 介绍唐朝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分析《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文化元素。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

2024年《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教案

2024年《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教案

2024年《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背景分析、意象解读和情感体会。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诗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诗中意象的解读和情感体会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学生对古诗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古诗鉴赏的实践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出话题:通过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提问激趣:询问学生是否听过笛声,是否有过夜晚听笛的经历,感受如何。

2. 自主预习发放预习材料,要求学生提前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学生自主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初步感知诗的情感和意境。

3. 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教师讲解示范背景介绍:详细讲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意象解读: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夜”、“洛城”、“笛声”等,揭示诗的情感内涵。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练习与巩固朗读练习:要求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意象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如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作。

情感表达: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听笛声的经历和感受,与诗中情感进行对比。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现场完成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听到笛声时的感受和联想。

对学生的短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的背景分析、意象解读和情感体会,并撰写一篇鉴赏报告。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以声传情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笛声的美妙。

提问学生:听到这样的笛声,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结合注释,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重点讲解“折柳”这一意象的含义,以及它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5、体会情感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思乡之情的理解。

6、赏析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笛声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即“以声传情”的表现手法。

举例说明这种手法在其他诗歌中的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进行交流分享。

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春夜洛城闻笛》,写一首表达自己某种情感的小诗。

8、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情感表达。
2.写作练习:根据诗句中的描写手法,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夏夜星空”,让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三)教学设想
1.导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展示洛城的图片,让学生对洛城有一定的认识。然后逐句讲解诗句,解析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与感悟: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朗读、齐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感悟。
2.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诗句的韵律美,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展示洛城的图片,播放悠扬的笛声,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中的意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
4.描写手法讲解:分析诗句中的描写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但在理解古诗深层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诗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诗句:请学生将《春夜洛城闻笛》的诗句抄写三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章节内容:第一章至第五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文学常识的掌握。

3. 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春夜洛城闻笛》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2. 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 教学活动设计和进度的安排。

学生准备:1. 预习《春夜洛城闻笛》。

2. 收集有关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

2. 诗文阅读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创作欣赏:教师展示其他有关“春夜”、“笛声”的诗歌,引导学生欣赏和比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文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文内容、意象、典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团队协作与口头表达: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汇报中的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夜洛城闻笛》的读后感。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鼓励学生收集其他李白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内容拓展1. 诗人生平介绍:进一步介绍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

2. 诗歌韵律分析:深入讲解《春夜洛城闻笛》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

3.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笛子在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学设计
c.你认为诗中的哪种修辞手法最为巧妙?为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描绘,用文字描绘一幅春夜洛城的画面,注意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写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手法及情感表达。
b.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c.这首诗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
4.拓展研究: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诗人,了解其生平、创作背景及代表作品,制作一份PPT,下节课向同学们分享。
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注意把握诗人的创作特点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5.课后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在学习《春夜洛城闻笛》一课中的收获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6.拓展延伸,提高素养:课后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教学策略:
a.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创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修辞手法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3.深入挖掘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通过播放与《春夜洛城闻笛》意境相符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春夜洛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唐诗的背景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诗词术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懂得珍惜当下,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

3. 诗词术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文意境的体会。

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文意境。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4. 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节奏与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提出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诗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诗词术语。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诗文意境的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文描绘的景象。

6. 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唐诗中的意境描写。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文主题的思考。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9.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10. 课程评价:(1)学生诗文背诵情况。

(2)课堂参与度及合作交流能力。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本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展开想象,以“诗”写诗,加深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展开想象,以“诗”写诗,加深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

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游洛阳时所作。

二.了解诗意不知是谁家的玉笛暗暗吹出凄切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飞呀飞,飞遍了整个洛阳城。

今夜想必每个人都听到了那首哀怨的《折杨柳》曲子,谁的心中能不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三.合作探究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体味感情《折杨柳》:古乐曲。

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理解性默写练习1.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知识,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发展的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绘春夜的景象和心情。

4.培养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歌朗读和表达技巧。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3.运用语言描绘春夜的景象和心情。

三、教学准备1.课文《春夜洛城闻笛》2.多媒体设备3.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春夜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夜的回忆。

2.学生讨论春夜的特点、感受和印象。

步骤二:了解背景知识(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背景。

2.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化氛围、士人的生活状态。

步骤三:诗歌朗读和理解(15分钟)1.教师朗读《春夜洛城闻笛》,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并进行展示。

步骤四: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1.教师与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一些写景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仿写诗歌,运用适当的语言描绘春夜的景象和心情。

步骤五:诗歌欣赏和评析(15分钟)1.教师播放唐代古琴音乐,营造诗歌的氛围。

2.学生欣赏其他与春夜相关的唐代诗歌,并进行评析和讨论。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唐代文学,欣赏和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五、教学评价1.学习表现:通过诗歌朗读和讨论,学生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诗歌创作: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是否能够准确描绘春夜的景象和情感。

3.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讨论和评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学习成果:学生对于唐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唐代诗歌,培养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开展诗歌创作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诗人情感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春天的夜晚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洛阳夜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洛阳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们听说过洛阳吗?谁知道洛阳有什么特色?2. 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背诵诗歌,教师进行检查。

3. 诗歌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小组合作探讨,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谈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夜洛城闻笛》,通过朗读、背诵、解析诗歌,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希望大家能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提供其他描写洛阳或春夜的诗歌,如《洛阳城东西》、《春夜喜雨》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联?
2. “谁家玉笛暗飞声”这句话中的“玉笛”和“暗飞声”分别象征了什么?
3.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的?
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春夜洛城闻笛》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诗的格律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将诗中的意境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提高表达能力。
4.学会运用现代汉语对古诗进行准确、生动的翻译,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朗诵、表演、绘画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对《春夜洛城闻笛》进行翻译,要求用现代汉语表达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2.拓展作业:鼓励学生搜集其他关于思乡的古典诗词,比较其与《春夜洛城闻笛》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创作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以《春夜洛城闻笛》为灵感,创作一首关于思乡的现代诗或一幅画作,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人教版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教案设计:《春夜洛城闻笛》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o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o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诗歌风格。

2.技能培养:o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情感、语言等方面分析诗歌。

o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诗歌的描绘想象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o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流畅地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流露出的诗人情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o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o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春夜洛城听到笛声后,勾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在音乐的陪伴下,你们通常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看看诗人在笛声的陪伴下,想到了什么。

”二、初步阅读与感知(约10分钟)•自主阅读:学生朗读《春夜洛城闻笛》全诗,要求注意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等,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意象和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描述。

三、深入分析与理解(约30分钟)•重点字词与句式分析: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暗飞声”、“散入”、“满洛城”等,提问:“这些字词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如何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字词对表现诗歌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性。

o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其他重点字词和句式,并尝试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了解《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4. 能够朗读诗歌,并通过声音表达出诗意;5.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对古文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2. 诗歌内容解读和情感表达3.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4. 朗读诗歌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描绘春夜美景的音乐或展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春夜和盛世洛阳的联想和感受。

1. 诗歌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的背景,告诉学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描写春夜美景的诗歌。

并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作品,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诗歌内容解读和情感表达教师分段解读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分析这些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4. 朗读诗歌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诗歌,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通过声音表达出诗意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回顾让学生体验到的情感和想象。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文诗,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文诗或现代诗,朗读并写下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还能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通过朗读诗歌,学生能够通过声音表达出诗意。

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古文诗的鉴赏能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但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着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李白在客居东都洛阳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不禁被它勾起对家乡的怀念。

这首诗写的是闻笛,更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写、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听到笛声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诵《静夜思》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3、学生交流(李白)
4、你熟悉李白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补充。


(出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着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年轻时辞亲远游,想要入朝为官,几经坎坷,最终寄情诗酒山水。


5、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交流)
(在这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情感的是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

但是,对游子来说,能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的,又何止这月亮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春夜洛城闻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6、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7、质疑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①“洛城”:东都洛阳,在今河南省。

②这首诗写在春天的一个夜晚
③李白听到了笛子声
(2)你有什么问题?(谁在吹笛子?)
(3)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指名读诗,并随机指导,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这是一首七言诗,它的节奏是223。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学生自由练读(2)检查读
5、有节奏地读古诗
三、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同学们已经能把古诗读的很流利、很有节奏了,如果想读得更好、读出感情,就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就让我们跟随李白回到洛阳的那个春夜。

(一)感受夜闻笛。

1、出示第一、二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理解诗句并交流。

3、指导朗读:此时的洛阳给你怎样的感觉?(安静)
4、读这两句诗,试着想象自己就在这安静的洛阳城里,你的耳边出现了怎样的声音?
5、指名汇报。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优美的笛声,让人入迷。

夜晚,春风带来了若隐若现的笛声,十分悠扬……)
6、李白看到这精美的笛子了吗?那为什么说是“玉笛”?(声音优美,悦耳,悠扬)
7、指导朗读。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8、创设情境导读。

让我们走进洛城,去感受洛城宁静的夜晚和优美的笛声。

(1)师:听,寂静的夜色中突然出现了笛声——
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师:我们着迷地听着这不知从哪传来的悠扬的笛声——
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师:我们听到,春风把这笛声送到洛城的每个角落,每个辗转反侧的人都被这若隐若现的笛声吸引了——
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体会思乡情。

1、这笛声是多么的迷人啊!吹奏的到底是什么乐曲呢?
2、了解《折杨柳》
(1)“折柳”指什么?(《折杨柳》)
(2)古人会在什么情况下特意折柳呢?(出示折柳送别相关诗句)为什么?(送别,“柳”“留”音近,表示不舍)
(3)想象诗人远游,亲朋送别他时会说些什么?(生说)
(4)如今,身在异乡的诗人听到这首曲子,想到了什么?(故乡,家人)
3、交流第三、四句古诗(课件出示)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学生交流。

重点理解:“闻折柳”、“故园情”
此时,诗人身在洛阳,心却在故乡。

洛阳虽然很繁华,但是……笛声虽然很悠扬,但我却……
6、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一个词)读出他的心情。

7、他会有怎样的举动呢?(动作、语言、心理)
8、如果你是李白的朋友,你看到他在笛声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不时的发出叹气的声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9、指导写话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坐姿)
(2)交流、评议
9、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1)师:虽然我身在异乡,但是我不是孤独一人,至少还有你理解我,你知道我现在那么难过是因为——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师:此刻,你一定知道我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了相爱的妻子,想起了过去的点滴记忆,因为——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师:在《折杨柳》的笛声中失眠伤心的一定不只我一个,因为——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创设情境,欣赏诵读
洛阳的无限繁华,笛声的悠扬婉转,此时都无法再吸引诗人,他的心完全被浓浓的思念占据了。

让我们在低回的笛声中,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带着你的感受朗诵吧。

1、学生练习诵读。

2、检查背诵。

(听出了牵挂、听出了怀念、听出了思恋)
3、朗诵古诗。

(齐)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游子们对故乡深深的感情是一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思乡的诗句,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六、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课外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句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听——————《折杨柳》
想——————故园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