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合集下载

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病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病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 述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病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耿建芳1,周白丽21.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810001;2.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810007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症;脑血管病;冠心病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4-0035-03血栓调节蛋白(thro m bo m odu li n ,T M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具有较强抗凝活性的跨膜糖蛋白。

其功能可介导抗凝因子蛋白C (PC )快速活化使凝血酶底物发生特异性改变并通过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致凝血酶不再具有促凝活性,而活化的蛋白C 系统在蛋白S 存在的情况下可使凝血因子 a 、 a 失去活性,发挥抗凝、抑制凝血、调控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平衡作用[1]。

目前在医学研究中已把TM 当成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之一,而血管内皮细胞(EC )是衬覆于全身循环系统血管内壁的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抗血栓形成、抗炎等功能单层扁平细胞,在损伤及炎症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造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失衡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是构成相应组织缺血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现将血栓调节蛋白与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1 TM 的分布、结构1.1 T M 的主要分布 血栓调节蛋白主要分布于内皮细胞(EC )表面、单核细胞,某些肿瘤细胞表面也有染色体上少量表达,在心脏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间隙。

T M 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一是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固定型,其二存在于游离血浆和尿液中的溶解型[2]。

环境的过程,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12];二是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多个环节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13]。

综上所述,随着对MMPs 与TI M Ps 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膀胱癌的预防、诊断和预后监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也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肾功能衰竭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肾功能衰竭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肾功能衰竭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近年来,肾功能衰竭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肾功能受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肾功能衰竭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肾功能衰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 血压控制慢性肾脏病是高血压的一个常见原因,而高血压则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肾脏在维持正常体液平衡和废物排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此过程可能受到干扰,导致体液潴留和高血压。

长期存在的高血压显著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2 冠心病风险增加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疾病。

研究显示,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肾功能衰竭导致了全身性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受损和血液凝块形成增加等,这些因素都可以促进冠心病的发生。

1.3 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随左室肥厚、扩张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尿毒症和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室重构和舒张期或收缩期功能异常。

这种心肌组织改变及其相关的代谢障碍可能增加了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二、心血管疾病对肾脏的影响2.1 缺血性肾小球纤维化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事件会导致体循环灌注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到供氧供养于肾小球的营养物质。

长期缺氧可导致纤维化、硬化等肾小球结构改变,从而影响肾脏正常功能。

2.2 降低肾血流心衰患者常伴有液体潴留和低灌注状态。

心脏泵功能减弱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同时静脉回流受阻,使得肾血流下降。

这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及尿素排泄减少,并引发急性肾损伤。

2.3 药物相关性肾损害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和ACE抑制剂等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急性肾损伤甚至使现有的肾功能损害加重。

三、共同风险因素与炎症反应3.1 共同风险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吸烟等。

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引言近年来,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作为两大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肾脏功能的异常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而心血管风险因素也会加速肾脏功能的恶化。

本文将探讨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共同发生机制。

一、肾脏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1.1 肾小球滤过率与冠心病早期临床观察发现,患有较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冠心病。

进一步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这种关联性,并发现每10ml/min GFR减少冠心病风险增加10%至20%。

这提示了长期存在于高尿酸经常不得不面临梯须压力的成分是渐趋匮乏螺旋装置的情况,肾脏滤过率下降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肾小管盐水潴留与高血压肾脏对体液中钠和水的调节在维持正常血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尿液中尿酸含量的调节失衡,会导致动脉压力升高,从而引发高血压。

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肾小管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的关联性。

1.3 尿蛋白与动脉硬化尿蛋白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大量研究显示,尿蛋白排泄率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

高尿蛋白排泄率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血管风险。

二、心血管对肾脏健康的影响2.1 高血压与肾小球损伤长期存在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肾小球滤过器的通透性。

这种情况下,大量蛋白质和红细胞可以从尿液中泄漏出来,造成尿蛋白和血尿。

此外,高血压还会引起肾组织缺血、供氧不足,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2.2 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特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胰岛素水平。

多项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

例如,中度和重度的肥胖会增加患者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

2.3 血清尿酸与慢性肾脏疾病现已有证据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慢性肾脏疾病发生相关。

尿酸可以促使内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并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导致肾脏损伤。

慢性肾脏病非血液透析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

慢性肾脏病非血液透析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

( 3 l H a n S S , N a K Y. C h a e D W, e t a 1 . Hi g h S e l X l m b i l i r u b i n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h e r e d u c e d r i s k o f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a n d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 To .
现T B I L、 D B I L和 I B I L是 U A E R的独立 危险 因素 。
』 2 l J o J , Y u n J E, L e e H, e t a 1 . T o t a l , d i r e c t , a n d i n d i r e c t s e r u m b i l i r u b i n
及羰 基 应激 的影 响 . 中 国 医 师杂 志 , 2 0 l 1 , z 2 : 7 一 l 0 . 1 7 L a n o n e S , B l o c S, F o r e s t i R, e t a 1 . B i l i r u b i n d e c r e a s e s N O s 2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h e mo g l o b i n AI c i n Ko r e a n t y p e 2 d i a b e t i c pa t i e n t s . J Ko r e a n Me d
S c i . 2 0 1 2. 2 7: 1 1 9 6. 1 2 01 .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 F r o n t P h a r ma c o l , 2 0 1 2, 3: 5 5.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综述·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王喜梅综述吴永健杨跃进审校(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北京100037)Advances in Research on ChronicRenal Insufficiency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WANG Xi-mei,WU Yong-jian,YANG Yue-ji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Fuwai Hospital and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文章编号:1004-3934(2012)01-0021-03中图分类号:R541.4;R69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4-3934.2012.01.007摘要:大量的研究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较为常见,肾功能不全是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其具体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肾功能状态影响着ACS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介入、抗栓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

现对肾功能不全造成不良预后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及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重视ACS患者的肾功能评估,以其更好地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bstract:Numerous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it is commo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patients to have renal dysfunction.Renal insufficiency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or prognosis in ACS patients.However,the specific mechanism is not yet clear.Renal function affects treatment strategy in ACS patients including intervention,and antithrombotic and anticoagulant drugs.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renal dysfunction that results in a poor prognosis for ACS patients,and the status quo of treatment for ACS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Key words: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acute coronary syndrome1流行病学证据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一项国际注册研究显示ACS患者大约至少40%存在中重度的慢性肾功能疾病[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病变的研究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病变的研究
维普资讯
医学综述 20 年 1 08 月第 1 卷第 2 4 期
M d a Rcpu t J 0 , o 1 , o2 ei l ea t a , n O8 V 1 4 N . c i le a 2 .

2 43 ・
慢性 肾功 能不全 患者 心 血管 病变 的研 究
常见 。部分患者无明显 的冠 J 状动脉 病变 , 有心绞 痛 的表 却
H silo i n U irt, hnhn o t f J a nv sy Seze pa n ei
( eateto eho g Seze Dp r n fNp roy, hnhn ̄ol SH stl Scn f l m l p o i , e dA  ̄ e pa o i f
t e a n e e d n ik fc o fC o b l i d p n e tr a tro VD. n ))fn t n i n t n y a s n o r i fc r iv s u a i a e l s Re a h 3ou ci S o l i f l o o g mo t t o ad o ac lrds s . l a y e b taS n a o e i co mo gt e h r Sa s o gr lt n h p b t e n k d e d o / iv s n a y tm. n u Oo e p t g n c f tra n m. ee i t n eai s i w e in y a qd o a c r s s l h a h r r o e n _'  ̄ l e I c iia r Ta n in y a d c r iv . na y tm h l sp riua l mp r t o ra me t l c WOk. kig kd e ad o a lr s s nl n e s e a a w oe i a t l r i o a rt t n . s c y t n f e Ke r s 0l i i a e h i e a n u ce c ;C r iv s n a i a e y wo d : mn c ds s ;C mn c r n li s f in y a d o a c rd s s ;Rik fco s e i l e s" a tr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关键词:肾功能检测心血管疾病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24-01心血管疾病并发肾功能的改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有些医生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仅注重心功能的情况,往往忽视肾功能的改变。

其实,心脏和肾脏无论是在解剖方面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是相互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器官,心功能的改变可以导致肾功能的改变,而肾功能的异常改变又会进一步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

因此,肾功能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肾功能改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1.1 微量白蛋白尿与内皮受损相关: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白蛋白的尿排泄率达到20~200μg/min或24小时30~300mg)是早期肾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因素。

几项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证实,微量白蛋白尿是强有力的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患者一般在患病几年之后,肾脏发生了亚临床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才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意味着心血管疾病的进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如不进行干预,进一步发展可进入大量蛋白尿、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加速、内皮功能紊乱、终末器官损害的危险增加、严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

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由肾小球压力增高,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或白蛋白吸收异常引起,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是肾脏内皮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

然而,并非所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都具有电镜下可见的肾小球结构改变,这提示部分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是更广泛的内皮异常所导致。

基础研究提示,蛋白尿与内皮损伤的标记物有关,如纤维蛋白原和v-w因子等。

此假说将微量白蛋白尿置于全身内皮功能紊乱的大框架下,与微量白蛋白尿预测身体其他部位血管性疾病的能力相符,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进展的药物不仅能保护肾脏,还可保护其他器官。

1.2 微量白蛋白尿对心血管预后的预测价值:微量白蛋白尿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内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并发症的发生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上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探讨,积累宝贵的临床资料。

标签: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和生存,也是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内皮细胞合成并存在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一种单链糖蛋白。

血液中Tm主要是损伤或功能紊乱的血管内皮细胞Tm的降解片段,而在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不分泌和释放Tm。

血浆Tm水平反映了血管内皮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程度,血中Tm升高被认为是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的标志。

本研究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时血浆Tm 水平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05~2006年我院住院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20~72岁,平均(5073±1256)岁。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9例,梗阻性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2例,成人型多囊肾6例,尿酸性肾病2例,高血压肾损害12例,狼疮性肾炎4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2例,髓质海绵肾病1例。

按照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标准划分为肾功能正常组(GFR≥90 ml/min)42例和肾功能不全组(GFR<89 ml/min)44例。

Ⅰ组为无心脑血管疾病,Ⅱ组为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

合并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均根据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冠脉造影或CT、MRI等影像学改变确诊。

正常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均经体检排除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

1.2 研究方法1.2.1 TM的测定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后置于38%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试管中混匀,立即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尽量去除血小板,于-20 C°保存备用。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摘要: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过程中心血管疾病(CVD)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种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四十四到百分之五十一都属于心血管死亡。

而这种患者出现心血管死亡的可能主要有两种:第一是这种患者有着非常高的CVD发生率,相对于同龄普通人来说,发生率在五倍到八倍左右。

第二是,CVD还作为CKD的并发症,有着比较高的死亡率,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四岁的患者之中,如果说患上CVD并发症的话,死亡率通常是普通人的五十倍,就算是六十岁以上的患者,也是同龄普通人的五倍以上,所以说CKD患者已经被人们的当做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关系研究一、发病特点互相影响:CKD和高血压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肾单位丧失可能会导致持续的高血压的发生,主要和肾素以及容量扩张,并激活了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高血压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紊乱,导致肾脏损害的进一步增加,其主要的机制表现为:为了促进发生肾小动脉以及发展肾小动脉,在肾脏病饮食调整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血压比较高的话,就会相应下降肾功能,而在MRFIT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在患者血压成分分级递增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着呢国家肾损伤的危险状况,也就是说,高血压可以说是与肾脏病互为因果关系,只要有一方面存在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

2发病率相比较高:CKD患者与高血压一同发生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调查数据之中也可以发现,这种慢性肾炎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会发生高血压。

而在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之中,这个比例在百分之就是以上,对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不过医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现象,通过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所调查的将近五百位美国医生,只有百分之十七在早期对于CKD的诊断方面,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对于慢性肾脏病三期到四期的诊断过程中,准确率仅仅在百分之二十一到百分之九十之间。

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研究

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研究

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们对肾脏病和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他们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一、肾脏病与心血管风险增加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一系列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事实上,与没有肾脏问题人群相比,患有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个体面临更高的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威胁。

此外,在CKD患者中发生早期死亡和其他不良结局(如再次住院)也更常见。

二、共同的危险因素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非偶然。

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CKD发展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

这些慢性病状况会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并加速其功能下降。

另外,高胆固醇水平也与肾脏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

胆固醇可以引起动脉硬化,形成斑块并阻塞动脉,从而增加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三、肾-心脏轴的异常活化除了共同风险因素外,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之间还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相互作用。

一种可能机制是通过异常激活肾-心脏轴来改变体内液体平衡、电解质代谢和神经内分泌调节。

在CKD中,由于肾脏功能障碍,身体无法有效排除过剩的钠和水分。

这导致体液潴留,进一步增加了心脏负荷,容易引发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

此外,CKD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血流动力学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导致动脉收缩、增加心脏负荷,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四、炎症与氧化应激除了上述机制外,炎症和氧化应激也被认为是肾脏疾病与心血管健康关联的重要因子。

在CKD中,由于免疫异常和代谢紊乱等原因,身体内常常存在持续的低度慢性炎症状态。

这不仅导致肾小球损伤和纤维化,也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研究(全文)

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研究(全文)

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研究(全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冠心病急症,其致残率与病死率极高,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伴发脂蛋白代谢异常、促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成增加、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转移性钙化等原因,其更易罹患冠心病,而ACS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目前,ACS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最主要的死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ACS患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药物保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ACC/AHA指南推荐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ACS患者首选PCI治疗。

然而,由于以下几点原因:1.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不够明确;2.对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是否会影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目前仍不十分清楚;3.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介入治疗时使用造影剂可能会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等,其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多部位病变,钙化重,加大了支架术的难度。

PCI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ACS患者中的开展受限,导致研究PCI术后如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及循证医学证据,最终致使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还在摸索中,目前,ACC /AHA /SCAI及中国指南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ACS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不够明确,缺乏统一、规范及完善的治疗方案指南推荐。

因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较非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并且有更高的出血风险。

常规的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支架保护效果并不确切。

一项研究通过荟萃分析总结了有限的研究资料,推荐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血小板方案为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或150mg,他们认为使用氯吡格雷的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非常关键。

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联

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联

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联引言: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是常见且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两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相互关联,包括其发展机制、共同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相互关联机制:1. 微循环和损伤:心脑血管系统和肾脏之间具有微循环网络,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可以引起肾小动脉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影响肾功能。

同样地,慢性肾脏病也会引起全身微循环紊乱,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心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进一步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其他肾血流动力学参数。

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也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3. 炎症和氧化应激: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都与慢性低级别的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有关。

这些生物学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肾小球损伤,从而相互增加了两种疾病的风险。

二、共同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共同危险因素之一。

建立良好的控制高血压的管理方案对于预防和减少两种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诱因。

严密的血糖控制和其他管理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两种疾病发生概率。

3. 高血脂:异常的血脂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风险增加有关。

调整饮食、运动以及使用药物管理高血脂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益处。

4. 肥胖:肥胖被认为是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

减少体重、改善生活习惯对于降低两种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5. 吸烟:吸烟被广泛认为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可修改危险因素,并且已经证实与慢性肾脏损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戒烟不仅对心脑血管保健有益,也有助于减少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

三、预防和治疗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增加和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肾病患者血B型脑利钠肽水平及其在心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病患者血B型脑利钠肽水平及其在心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3290・・综述・慢性肾病患者血B型脑利钠肽水平及其在心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张宝红综述,崔明姬审校(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吉林长春130021)[关键词]B型脑利钠肽;慢性肾病;并发症目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在全球呈迅速增加趋势,而且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也急剧增长。

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极高,若能早期发现及干预,将有效地降低CKD患者的住院率并降低CKD的死亡牢。

以往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心电图、X线及左心室功能来综合评估,近年来,B型脑利钠肽(BNP)作为反应心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激素,越来越受到关注。

它对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在欧洲心脏协会(ESC)2001年的心衰诊断指南中已将血BNP水平作为实验室检测项目中的唯一指标“J。

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BNP水平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1脑利钠肽(BNP)的生物学特性脑利钠肽最早足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人【2。

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激素。

BNP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的短臂远端,接近于ANP的基因并在ANP基因的上游"o。

它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通过mRNA被转录为由108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前体(proB.NP),存在于心室肌的一些分泌颗粒中。

左心室收缩强度增加、容量负荷压力增大,心肌细胞伸展调节,是BNP生成和释放的主要调节因素,另外,年龄、性别、心率及药物也可影响BNP的释放。

脑利钠肽主要南心室肌细胞分泌,对容量状态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利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等作用¨J。

当心室充盈压升高、心肌纤维被牵拉时可迅速表达、分泌BNP前体(pm—BNP)。

pro—BNP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个是带有环状结构的、具有生物活性的32个氨基酸肽链,即BNP.半衰期短、不稳定、不易检测。

终末期肾衰患者脂代谢紊乱和与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关系

终末期肾衰患者脂代谢紊乱和与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关系

●乞终末期肾衰患者脂代谢紊乱及与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

肾功能衰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原因,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对94例终末期肾衰患者的血脂水平、心脏超声、血液流变学、纤溶系统、生化指标与转化生长因子(TGF一0)等进行检测。

皓果:(1)终末期肾衰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总胆固醇正常或降低。

其中腹膜透析组血清甘油三酯、脂蛋白B显著高于非透析组及血液透析组。

(2)非透析组的血清甘油三酯与血钙相关,腹透组的血脂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白蛋白水乎相关,血透组的血脂水平与蛋白分解率、透析膜面积相关。

(3)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液粘度升高,血脂水平与血液流变学和TGF—p显著相关。

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硬化、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气抵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显著相关:7结论:终末期肾衰患者主要表现高甘油三酯血症,腹透患者更为显著。

胰岛素抵抗、低钙血症和营养不良等可能是引起高脂血症的原因。

高脂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病变。

关键词:终末期肾衰透析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分类号:R6920TheDyslipidemiaandAssociationwithCerebrocardiavascularComplicationofPatientsinEnd—StageRenalDiseaseAbstractsThepatientsintheend—stagerenaldisease(ESRD)exhibitnumerousdisturbanceoflipidmetabolism.InestablishingthecausesofdyslipidemiaandrelationshipamongatherosclerosisaswelIascerebrocardiavasculardisease,94ESRDpatientsonpredialysis.peritonealdialysisandhemodialysiswereenrolledtobemeasuredplasmalipids,biochemicalparameters,bloodrheologyandechocardiographicexaminations,gtc.Weinvestigatedtheftdifierentbehaviorandtherelatedfactorsoflipids,aswellastheassociationwithbloodrheology,fibrinolysis,transforminggrowthfactor一(TGF一)andcergbrOCaYdjovascularcomplication.TheresultsshowedthatESRDpatients,wouldhavesignificantlyhighertriglyceride(TO)butnormalorlowertotalcholesterol(TC).Inpaticular,thehyperlipidemiaappearedtobemoresevereinperitonealdialysispatientsthanotherpatients.ESRDpatientsexhibitedincreasedbloodviscosity,andhyperlipidemiawascorrelatedwithbloodrheologyandTGF・.Byregressionanalysis,wefoundthathyperlipidemiawasassociatedwithaorticstiffness,leftventriculardiastolicdysflmctionandthehistoryofischemiccerebrocardiavasculardisease.Accordingtotheresult,itwassuggestedthatthehyperlipidemiainESRDpatientsmaydirectlyorindirectlyleadtoatherosclerosis,whichresultsincerebrocardiavasculardisease.Keywords:Endstagerenaldisease(ESRD),dialysis,hyperlipidemia,atherosclerosis,cerebrocardiavasculardisease●CC‘刖吾近年来研究认为,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高脂血症[j-31。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逐渐丧失滤过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导致一系列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对机体各个系统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多见。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本概念、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对这类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一、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本概念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伴有蛋白尿、管型尿及肾小管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同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水肿等。

通常将慢性肾功能不全按照GFR分级为1~5级,其中GFR<60ml/min/1.73m2定义慢性肾功能不全,其中又分为1-3级,分别对应GFR 30~59ml/min/1.73m2、15~29ml/min/1.73m 2、<15ml/min/1.73m2。

慢性肾功能不全多数起因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是全身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年高血糖会导致多器官损害,而心血管病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病变尤为突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夜间猝死等。

而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一些临床研究还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预后不良,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高。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应该更加重视。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影响1. 药物代谢不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分泌排泄功能减退,药物的荷载量过大,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毒性的清除均出现问题,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和中毒的风险。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联系,阐述了心血管病与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关系,强调了CVD与CKD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以及互为危险因素,并从中医心肾相交和不交理论出发,说明了心脏和肾脏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关系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的最常见并发症,许多CKD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CVD。

慢性肾脏病花费高、预算差、难治愈,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

据调查,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已经增长了1.5倍,其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占60%,其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可见,CVD是影响CKD 患者的重要因素,同时CKD患者具有促进CVD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在发病机理以及预防治疗方面有着很高的相关性。

因此,有专家提出治疗心脏则可已治疗肾脏,治疗肾脏也可治疗心脏,加强心肾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关系1.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维持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以及正常血压。

RAAS主要组成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可以将肾素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其本身没有活性,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以将其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是RAAS的主要活性物质,可以作用于心脏、血管、脑和肾等系统,促进血管的收缩,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肾内血液的RAAS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果RAAS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引起肾素分泌量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血浆肾素和血容量平衡失调,增加心脏的前后负荷,可能引起心功能不全。

1.2 血流动力学改变。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6・ 4
合 理 用 药 2 1 年 6月 第 4卷第 6 01 B期
C i Jo l ia R t nlDu s ,ue2 1 , o 4N 旦 hn fCi cl ai a rgU eJn 0 1 V 1 o鱼 n o .
T VP S .A基 因插入 昆虫杆 状病 毒供 体 质粒 p ataH a中, Fs c T B 在 粉 纹夜蛾 T S 1 n B 4细胞 中进 行表达 。酶活力测定 结果表 明 , 昆 虫细胞表达的 T V P S —A蛋白和大肠 杆菌表达相 比, 有较高 活 具 性, 前者 比后者强约 l , 0倍 更接近于天然构象 , s —A是我 国 T VP
作者单位 : 3 73 广西壮族 自治区隆安县那 桐中心卫生 院 520

高 达 8 .% 】 60 。 2 C D与 C D 相 互 影 响 的 可 能 机 制 K V
心脏和 肾脏 同为人体重要 器官 , 在维持人 体 内环境稳 定 、
临床合理用药 2 1 年 6月第 4卷第 6 01 B期
向溶栓剂 。抗体靶 向技术具有纤维蛋 白特异性 , 对配体的亲和
力更高 , 可以亲 和血 栓 中纤维 蛋 白之外 的成分 等 优点 。杨 慧 等 用脂 质体 包裹 尿激 酶 与 D 二聚 体单 抗 复合 物 ( bU — 一 A — K
Lp 进行靶 向溶栓 实验 , i) 保护 了 U K和抗体 , 血栓特 异性增 强 ,
实, 此双功抗体可提高 rP t A活性 1 — O倍。 3 4 抗体靶 向溶栓 剂 运用 分子 生物 学理 论 和基 因工程 技 .
术 , 现有 的溶 栓剂 分子进行重 组 和修饰 , 对 通过增加 纤维 蛋 白 结合位点或将溶栓齐j l 与特异性抗体连接 , 构建了很多新型的靶

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

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

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概述: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完成排除代谢产物、调节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功能。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本文将就这一关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机制。

一、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率及相关性1.1 肾功能不全的流行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5亿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中15%至20%属于晚期慢性肾脏病,即肾功能不全。

而在中国,据估计每年新增患者约为120万人。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1.2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8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在中国,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人们死亡和致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1.3 关联性多项临床观察性研究显示了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密切的关联性。

其中最显著的关联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事件和中风)发生率明显增加。

而即使在没有明显肾功能下降的情况下,轻度肾功能损害也会带来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二、机制解析2.1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理论上,肾功能不全可能通过水钠潴留和鞘内系统活化引起高血压;另一方面,高血压通常伴随着动脉硬化,对肾小球造成损害进而促进肾功能恶化。

2.2 慢性炎症和系统性炎症慢性肾脏疾病常常与全身的慢性炎症状态相关。

这种位置不断发展,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因素的异常,从而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3 血小板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可以引起出血倾向或凝血异常,从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2.4 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机体的代谢水平。

例如,肾功能不全会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和钙代谢紊乱,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三、预防和治疗策略3.1 风险评估对于患者来说,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关键。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管理与心脑血管病关系、血压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压标准、降压药物选择建议及联合用药要点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管理与心脑血管病关系、血压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压标准、降压药物选择建议及联合用药要点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管理与心脑血管病关系、血压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压标准、降压药物选择建议及联合用药要点高血压肾病是肾科的常见病,也是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人群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知晓率和控制率低等特点,目前常用降压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CKD与常见心脑血管病关系高血压与CKD关系密切,肾功能减退可伴有高血压发生。

反之,长期高血压未能有效控制也会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

持续的高血压将会发生严重的不良结局。

CKD与冠心病血管钙化,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是CK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肾功能下降是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可增加CKD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CKD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CKD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CKD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7%〜21%。

N65岁CKD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为4.8%o CKD与房颤。

CKD晚期患者常出现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其中房颤最为常见。

CKD与脑卒中。

CKD患者是脑卒中发生的高危人群,特别是中晚期CKD 患者的卒中风险明显增高,脑卒中是CKD患者死亡重要原因之一。

血压控制目标血压控制目标推荐CKD患者高血压的降压总体目标为<140/90mmHgo尿白蛋白排泄<30mg∕24hCKD患者,推荐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o 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尿白蛋白排泄N30mg/24h的CKD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o特殊人群血压控制目标合并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30mg/24h的CKD合并糖尿病患者,持续SBPN140mmHg 和(或)DBPN90mmHg需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于<140/90mmHgo 尿白蛋白排泄230mg∕24hCKD合并糖尿病患者,持续SBPNI30mmHg 和(或)DBPN80mmHg,需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于<130/80mmHg o 老年患者年龄65〜79岁的CKD患者,血压N140/90mmHg,在生活方式干预同时需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有白蛋白尿者推荐血压降至130/80mmHg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3-06-07T11:39:16.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韩法珍[导读] 亦有研究表明:尽管有肾功能的影响,血浆Tm水平仍可作为判断慢性肾脏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

韩法珍(沂南县中医医院 2763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肾内科2010~2011年期间住院的8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CKD分期标准划分为肾功能正常组(GFR≥90 ml/min)42例和肾功能不全组(GFR<89 ml/min)44例。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均根据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冠脉造影或CT、MRI等影像学改变。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测定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栓调节蛋白。

结果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组Tm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Tm水平较不伴并发症患者明显升高(P<005)。

将86例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栓调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和血肌酐分别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结论慢性肾脏病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升高,血栓调节蛋白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72-01 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和生存,也是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10~2011年肾病科住院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20~72岁,平均(50.73±1
2.56)岁。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9例,梗阻性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2例,成人型多囊肾6例,尿酸性肾病2例,高血压肾损害12例,狼疮性肾炎4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2例,髓质海绵肾病1例。

按照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标准划分为肾功能正常组(GFR≥90 ml/min)42例和肾功能不全组(GFR<89 ml/min)44例。

1.2 研究方法
1.2.1 TM的测定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后置于38%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试管中混匀,立即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尽量去除血小板,于-20°C保存备用。

TM的测定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2.2 生化指标的测定取血检测TM的同时测定尿素氮、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尿酸。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完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χ2检验,偏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Tm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肾脏病患者Tm的变化
2.2 有无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TM的变化经心脏多普勒超声、头颅CT、X线胸片、ECG及体检发现,42例肾功能正常组中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仅有4例,而44例肾功能不全组中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者30例,发病率68.1%,且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Tm较不伴并发症患者明显升高,P<0.05。

2.3 Tm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单变量相关分析表明,Tm与血肌酐、收缩压、舒张压、TC、LDL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0.23、0.32、0.19、0.21,P均<0.05),而Tm与年龄、TG、HDL无相关性。

将86例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以年龄、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HDL、Scr、Tm作为自变量,以合并心血管并发症作为因变量(有-0,无-1)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m、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血肌酐分别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3 讨论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内皮细胞表面一种具有抗凝活性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内,尤以肺、肾及胎盘组织中为多。

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不分泌和释放Tm,Tm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与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相关。

Blann 等认为血栓调节蛋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金标准。

在我们的研究中,肾功能不全组的Tm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且Tm值与血Scr成正相关。

在肾功能受损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Tm从肾脏滤过减少,从而引起血浆Tm升高,因此血浆Tm水平与肾功能有一定关系。

Rustom等研究认为,GFR下降至50ml/min 时,Tm水平可升高17 mg/ml,当GFR下降至25 mg/min时,Tm水平可升高至25 mg/min。

因此,随着肾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肾脏清除功能的下降,也可影响血浆Tm水平。

亦有研究表明:尽管有肾功能的影响,血浆Tm水平仍可作为判断慢性肾脏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升高,血栓调节蛋白与慢性肾脏病伴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因此,尽早采取降低血管内皮损伤或功能紊乱的有效治疗方法对预防或减轻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对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