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之我谈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首先,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基础建设。
这包括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等,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场所,这些设施的完备性和质量对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提供一个美观、安全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推动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非常关键。
这可以通过加大农村派遣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设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备应对各类教学任务的能力。
第三,要注重农村薄弱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注重开展创新性的教育方案,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家校合作和社区支持。
家庭和社区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既能够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引导,也能够得到家长和社区的支持和认可,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只有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共享和合作,以及家校合作和社区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些学校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就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展开讨论。
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对薄弱学校进行专项扶持,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薪酬水平,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还可以采取鼓励优质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实施师资补贴等政策,吸引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
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应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工作。
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强的教学实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
还应该建立健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激励机制,通过评优奖、岗位晋升等方式,激励和引导教师持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推动农村薄弱学校课程改革。
从教育教学内容来看,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开设符合当地特色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程,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
还应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外拓展、实践教学、校本课程等,这些都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欲望。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家校合作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是当前中国教育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关于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水平不高等问题。
要想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可以加大对薄弱学校的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课程体系优化农村薄弱学校的课程体系多年来一直以来都比较单一和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引入更多适合当地实际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积极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资源配置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是教学设施、教材等方面的资源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力度,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
可以引入更多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家校合作加强在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家长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家校合作不够密切。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当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成长。
学校也需要更加注重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五、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补助力度,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和支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农村薄弱学校摆脱困境的对策
农村薄弱学校摆脱困境的对策目前,农村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农村学校的办学基础普遍薄弱。
办学经费短缺,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家庭教育情况很差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教育。
当然,社会关心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外部条件,而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农村学校本身要改革创新,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以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我认为,解决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主要对策有二:一、营造和谐环境,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事实证明,采用行政手段强留优秀教师是没有效果的。
要稳定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创设和谐轻松的环境,根据教师特点,恰当运用激励手段,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需要理论认为,个体的积极性取决于个人需要与工作特性之间的匹配程度,匹配程度高则积极性高,反之则低。
而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需要有着较高层次需要占主要地位的特点。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较高层次需要包括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从现实来看,农村学校也不可能利用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来激励教师。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主要通过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一)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间的人际关系,要对教师赋予真诚的关心、尊重,还要注意利用非正式组织关系,使教师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事的友谊,满足其集体归属感。
学校要实施民主管理,校长要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重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习惯于与教师商讨,充分发挥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的决策和监督中的作用,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创设一种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可能比优厚的待遇更要吸引人。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二)学校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进修,满足其认知需要。
农村学校有很多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但热情很高。
在这方面,学校再穷也要挤出部分资金为他们提供机会,还要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并积极为之推荐发表。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师资队伍建设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育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可以通过优化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教学资源配置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经费,用于购买教学设备、教材和图书等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每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教学改革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农村薄弱学校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加强学科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农村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领导力不足、管理层次低等。
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学校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可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运行和管理。
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作机制。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有效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础力量薄弱校建设之我见
基础力量薄弱校建设之我见第一篇:基础力量薄弱校建设之我见基础力量薄弱校建设之我见基础教育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近几年,各级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经过几番努力及治理,但群众对择校、乱收费等问题还是呼声不断,这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因而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立足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平等教育、阳光教育以及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
从学校来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又是对市场经济下学校整体利益的提升及维护和发展教师个人利益的需要,是对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关怀的需要。
所以,实现薄弱学校的腾飞,真正达到共享资源、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渴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当前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差,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
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增大学校管理难度,教育改革步履维艰。
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
怎样来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通过均衡师资力量,通过取消择校费等,来寄期望于薄弱学校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从而实现薄弱学校真正脱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
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薄弱学校的建设就首当其冲的摆在了眼前,通过自我诊断,找到薄弱学校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改变薄弱现状,扭转当前薄弱学校的局面。
从学校内部主观因素来说,一是生源素质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二是管理理念错误因素;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务实;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
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地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二是由于以前的各种原因,学校不同的等级,形成掌学校的品牌效应。
三是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现状,薄弱学校要想提质高位,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逐渐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质量普遍较低。
这对于农村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下为几点个人的思考:一、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比城市学生要差很多,这与环境和家庭背景有关。
由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受到限制。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练习和表达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积累表达经验,让他们能够自信、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注重课程的实际性和趣味性农村薄弱学校多数学生生活在相对封闭或单调的环境中,他们的兴趣爱好较为单一。
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际性和趣味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由于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问题。
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是非常必要的。
从授课方式到课堂管理,都需要教师灵活应对,从而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影视辅助、游戏互动、课程设计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农村薄弱学校中的学生多数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环境,家庭背景、学习基础和心理状况等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通过定期诊断测试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和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五、注重学生的心理情绪和体验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通常来自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
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和体验,增强情感交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那么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帮助作用。
农村薄弱学校交流发言材料
农村薄弱学校交流发言材料
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农村薄弱学校的交流。
首先,我们都知道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备和教材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因此,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关心和支持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农村薄弱学校。
可以为他们筹集教育经费,购买教学设备和教材;可以组织义务教学活动,为学生辅导功课;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教学指导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出的贡献,可以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了解,提高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
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通过行动来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现状。
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处于较为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着许多教学工作上的困难和挑战。
对于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们应该有以下几点思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
由于农村地区的各种限制条件,这里往往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政府应该重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也可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选拔和激励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农村薄弱学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农村薄弱学校往往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经费,改善教育硬件设施,购置更多的教材和教学用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可以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解决一些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注重家校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
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社团、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家校合作,才能够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的难题,由于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家庭环境差等原因,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如何改善和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需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到资金、设施、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这些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购置适合的教学设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农村薄弱学校一般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要加大对这些学校的师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激励,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要注重农村薄弱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特点与城市有所不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应该适应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加强农村和城市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农村薄弱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巨大,可以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来缩小这种差距。
城市学校可以派出优秀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进行教学指导和经验分享,农村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城市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水平和观念。
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支持。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家庭教育的质量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支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共同努力。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师资的短缺、学生的家庭环境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呢?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我们应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短缺是一大难题。
为了改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教师。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投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以及制定一些激励政策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注重课程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通常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课程内容单一、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深度的学习内容。
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为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很多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改善教学工作,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教育水平的不高,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要重视学校管理和治理。
学校管理和治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薄弱学校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现实。
这些学校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学生素质较低等,都给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下面,本人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力量的协同作用。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
要想有效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教育发展。
首先,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学校家长会等机制,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学校的教学工作,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最后,社会也要积极参与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提供各种资源和帮助,让教育更具有社会属性和公益性。
二、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就一定不高。
如果采取一些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说,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运用课题研究模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探究和创新,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利用分组授课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指导,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和交际能力等。
三、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实力。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这也是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奥数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借助项目实践和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面临着师资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更多优秀教师;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接着要优化教学管理体制,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激励学校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需要政府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只有这样,农村薄弱学校才能逐步走向繁荣发展,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设施建设、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家校合作、持续改进、教育质量、政府支持。
1. 引言1.1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中。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导致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教学管理滞后等问题。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得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共享。
1.2 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提升是关乎农村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改进,将会影响到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只有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条件逐渐改善,但仍存在很多薄弱学校,教学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优秀的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当前,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优化教师分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农村薄弱学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积极引进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农村薄弱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沟通,并利用家长的资源和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学校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源,共同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第四,农村薄弱学校要重视综合素质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薄弱学校要注重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测。
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政策支持。
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投入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改善教育条件。
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去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荣誉感,从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教育质量。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素质低,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
应该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还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联系。
可以组织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给予农村学校资金支持、设备捐赠、教师培训等帮助,共同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还可以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共同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
第四,要注重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生普遍背景较为贫困,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更要注重他们的品德、心理健康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要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制度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校管理相对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就需要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制度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许多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可以通过给予教师更好的待遇和福利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导致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面相对狭窄,无法获得与城市学校同等的教育机会。
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是关键。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图书和电子资源,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
可以加强与城市学校的合作,通过网络等方式共享教学资源,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往往缺乏足够的管理和指导。
无法有效地推进教学工作,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学校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贫困困扰。
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贫困家庭的比例较高,学生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支持。
提高农村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条件是解决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可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资助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对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支持,才能够真正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实现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难题,如何提高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此,笔者就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作几点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很多教师条件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要想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包括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教研活动、定期进行教学督导和评估等。
教学资源配置。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更别提教学辅助设备了。
要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投入,扩大教学资源配置。
要完善薄弱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如校舍、教室、图书馆等;要配备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实验仪器等;还要提供教学辅助材料和资源,如图书、多媒体教材等。
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
农村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很多校长和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手段落后。
要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
具体做法包括要严格学校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激励机制、学生管理制度等;要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还要注重学校与社会的互动,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
教学课程改革。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缺乏学生的兴趣点和实用性。
要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
具体做法包括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将课程设置得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还要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之符合时代需求;同时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引导教师实施多种灵活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社会各界真正的关心和重视这个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有效的改革,就一定能够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探讨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探讨在我国农村,有许多义务教育学校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业,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些探讨。
我们要明确一点,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关键是如何发现并发挥这些特色和优势。
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来说,他们往往地处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是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
因此,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一些特色教育活动,比如种植、养殖、手工艺制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城市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比如,他们可以邀请城市学校的教师来授课,也可以让学生去城市学校交流学习。
他们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再次,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因此,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校任教。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还需要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他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总的来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有很多,关键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探讨在我国农村,有很多义务教育学校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之我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受到普遍关注的时候,我们应当农村关注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步,使教育强县工程全面辅开。
目前,在农村存在着部分薄弱学校,其表现在:校舍及教学设施等硬件薄弱、经费投入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素质薄弱、生活基础薄弱、学校管理薄弱、教育教学质量薄弱。
这种严峻的现实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择校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辍学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负担。
诸如此类的实际给农村中小学校长带来了许多困惑。
研究和解决这些困惑已经成了实现农村教育改革目标所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之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农村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一、教育经费投入少,学校的债务多,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校长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1、教育经费投入少,学校的债务多。
一个区域,占学校总数不到20%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却占用了本区域教育经费投入的80%!那么农村薄弱学校却无力顾及,基层乡镇又无钱投入教育,导致了“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局面。
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实施后,使得一些农村学校校长过去依靠学费返还、搭车收费筹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也没有了。
尽管一些重点学校还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收取数额择校费的名义大收特收,而农村学校校长谁也不敢再碰这乱收费的高压线。
学校的债务没有偿还,靠借钱维持,使农村学校举步维艰,办学条件严重滞后,直接形成了薄弱趋势,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划拨到农村学校的经费不能自主开支。
财政部门在关于学校经费使用的项目上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县则是严格地执行文件上的项目规定,凡是文件上没有的,就是开支了也不予报销。
而学校需要用钱的项目千头万绪,有很多的项目是文件中所无法列出来的。
3、农村学校校长在经济上感到内外交困。
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家庭,开学就得花钱,上级部门检查工作需要接待、校际交流和活动需要经济保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需要活动经费、维护学校的安全需要聘用人员等等,没有一样不要花钱,而这些基本上都不能拿到帐面上进行唐而皇之地报销。
4、按学生人数下拨的经费逐年下降。
上级财政部门下拨到学校的经费正常中按在校学生的人下拨的。
近年来,随着学生大幅度地涌进城里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呈直线下降趋势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学生数量越来越少,按在校学生数发放经费的政策使得农村学校可使用的经费也越来越少,校长利用这一经济杠杆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有的乡镇的中小学呈倍数下降。
但是,财政部门的拨款方式没有改变,农村学校校长就已经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了。
二、校长不能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增强学校活力1、制订了明确的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
工资由县统一打到教师的个人的帐户,农村学校校长没有了经济调节的措施,对于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自己不干还在影响别人的人,除了按照所规定的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批评教育,在大会小会上说些“发狠”的话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处理方案。
制订了明确的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
有些校长也在上任伊始信誓旦旦地研究、讨论、制订了一系列的奖惩规定,有许多也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到了学期结束时,对照考核的结果要按章办事时,校长则显得无可奈何:学校筹不出钱、上面也拨不下来钱。
2、工作出色的教师无法进行激励。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做加法,对于农村中小学校长来说是最理想的办法,可以省去许多因为惩罚、扣钱所带来和麻烦。
但这对于没有政府拨款之外收入的农村中小学,就只能是画饼充饥了。
曾有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搞全员聘任,要求优秀教师优先聘任,并委以重任,差的教师落聘或待聘,并强调要在收入上拉开差距。
方案实施后优秀教师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并且干得很认真,而差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待聘的教师,一开始不仅面子上过不去,有时还有点危机感,可一个学期下来,那些干得多的也无处多得钱,干得少的甚至没干的,也还是把自己该拿的工资放进了腰包,在暗暗地高兴之余在心底里笑话那些优秀教师。
对于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多少差别,无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三、教师调配欠合理。
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教师已是“明星”荟萃,人才济济,出现了严重超编超岗。
而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学校却严重缺编缺岗,师生比例几乎是翻了一番。
一些农村学校费了多少年的精力,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一旦小有名气,马上就会有人游说,很快就被挖走了。
是教师专业结构严重不合理。
农村高中教师少,校长只有到其他学校借人,或者自己学校的教初中的老师又去教高中,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乡镇中心小学都不能保证外语和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使得在师资调配上形成了反差。
导致了农村学校形成师资的薄弱。
四、生源受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吸收,教学质量上不去。
一所学校要发展,,教学质量是关键,但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扶持的一部分学校。
它们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名校效应,对农村薄弱学校中优秀生源进行大量的吸收,对于统考前几名实行“免交一切费用”、“享受生活补贴”、“高额奖励”等措施的出台,使农村学校优秀生源受到严重冲击,农村学校在这种不合理的竞争下,教学质量低下,滑向薄弱已是大势所趋。
五、学校管理落后、校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1、领导班子不够团结。
因为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校长之间、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的意见分歧,特别是有些涉及到职、权、利方面的问题,还引发了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
不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对于目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改革工作是很不利的。
学校管理者(指校长及中层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
没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勇气。
管理软弱、人心涣散、当不好群众的领头雁,没有形成团队核心,领导力低下;中层干部上传下达、息事宁人、得过且过,教育理念与办学思想不正确。
2、干部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不够。
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所引发的竞争,搞得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有不少还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
尤其是一些一把手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更加紧张一些。
3、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明显不足。
在农村中学,为了提高学校升学率,校长不得主张把学生分成快慢班,集中精力抓尖子学生,而忽略了中差等的学生,使得优等生和中差等的学生之间变得不协调,也因此而使得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中差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趋于消极。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摆脱困境,转弱为强、对农村校长工作的对策一、强化政府责任,保障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解决薄弱学校问题对教育发展大局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解决薄弱学校问题摆到重要日程上来。
制定配套性倾斜政策,加强薄弱学校软硬件建设在人事制度上,给予配套优惠政策,全力加强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改“群众办教育”为“政府办教育”,做到教育投入要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使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充实,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不能只满足当地孩子有学上,而是要让孩子们上好学。
为此,应该更好地为农村薄弱学校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师资及生源能进得来,留得往,以便谋求新的发展。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相对公平,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校长的要求。
作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首先是学校经费使用上要保证校长有一定的自主空间,特别是对于学校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开支,要给予农村学校校长有一定自由。
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扶持。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农村薄弱学校应从布局调整、师资配备、招生政策和教师评优晋级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逐步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差别;二是要安排城镇学校对口支援,每学年都要组织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受援学校要充分发挥支教人员在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做好结对工作,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使农村薄弱学校尽快走出困境,摘掉薄弱帽子。
要有具体的方案和提高程度的要求,决不能当作走过场式的花架子。
三是加强办学行为的监督,特别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严格招生制度,严禁吸收农村薄弱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四是教育业务部门如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等要大力指导、培训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坚持定期送教服务和不定期视导教育教学工作,以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师资水平。
农村薄弱学校也要舍得花钱不断派教师赴外地学习、听课,以引进先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利用大众传媒,改善薄弱学校的社会形象,争取社会的资源援助改造薄弱学校的成效,必须经过政府及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多重检验,特别是改变了社会对薄弱学校的不良印象。
必须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大众传媒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政府改造薄弱学校的意义,及时反映改造薄弱学校的成效,注意报道先进典型,突出薄弱学校教职员工新的精神风貌,以争取社会的支持三、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
一个学校的硬件条件的改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这是办好薄弱学校的外因,办好薄弱学校从根本上讲还必须靠内因,即自身建设,自身建设靠的就是广大教师!因此,薄弱学校不能等、靠,要自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整个队伍中蕴藏的巨大潜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才能使薄弱学校逐渐走出薄弱,走向发展。
改变社会对薄弱学校教师的印象,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文化。
主要在以下方面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师德水平,一个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必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
拥有了一支师德高尚献身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
主要是加强校本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
加强管理,形成制度。
完善并落实教研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公开教研制度、教案、作业检查制度等。
在相关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尽可能做到科学化,符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使其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更使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薄弱学校要将“三风”建设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要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把文明礼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统一起来。
要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中见爱。
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所有教职工都有管理的职责,要敢管、善管,反复抓、抓反复,形成勤奋、严谨的学风。
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取学生对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全面关心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四、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学校工作目标,加强内部管理①明确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