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优秀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3-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复习引入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t
2.铁和硫酸铜溶液
CuSO4+Fe=FeSO4+Cu
3.稀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t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认知目标:
1.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目标:
4.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Ca(OH)2=2NaOH+CaCO3↓
以上4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
【提问】那3和4分别属于何种反应类型呢?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初中化学
的第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复分解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初中化学九年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对重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能正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对物质的分类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尝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创造情景活动,鼓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复习、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也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使之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还有置换反应,现在我写几个反应式,大家思考,它们属于前面我们讲的哪一种反应类型?电解板书:1HO=Hf+Of222燃烧22H+O=2HO2223Fe+CuSO=Cu+FeSO444CaCO+2HCl=CaCl+HO+COf322252KOH+HSO=KSO+2HO242426NaCl+AgNO=AgCl;+NaNO g7NaOH+MgCl=Mg(OH)/+2NaCl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就是分解反应,我们可以把它表示为AB-A+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可以表示为:A+B—A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像这类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可表示为:A+BC—A+CB大家在思考四至七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它不属于我们所学的三种反应类型中的任意一种,那么它们到底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呢?请大家翻开课本73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化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题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能较熟练的书写典型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PPT 课件化学药品及仪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反应?观察到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验探究【讨论】1. 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 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3.4. 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5.【归纳】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过渡】这里气体一般是指 CO ,水 HO ,那么沉淀有哪些呢?这就涉及到物质的溶解性问题【讲解】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总结物质的溶解 性规律【口诀记忆】酸:大多可溶碱:钾、钠、氨、钡、钙微溶; 盐 钾、钠 、硝 、铵皆可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 硫酸钡;碳酸盐只溶 钾、钠、铵;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分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尝试归纳听教师讲解进行观察归纳记忆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及讨论条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归纳, 同时引起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板书设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11-3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沉淀气体水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优秀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湖滨中学孙宇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以及课本74-75页实验11-1和11-3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2)学会用微观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体会变化过程中的普遍性。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以及应用此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药品和仪器: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等。
(完整word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厦门实验中学耿玉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2)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3)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4)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类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学生分类学习和归纳学习能力的提升;(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解构与建构,促进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分解反应相关的故事情境的设置,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化学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2)通过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领会学以致用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以及酸碱盐的溶解性。
【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播放视频】美剧《越狱》中的片观看视频,努力思情景段:男主角迈克成功制得硫酸,腐考男主角获得硫酸的方引入蚀下水道,越狱成功。
法。
【讲述】迈克正是利用了复分解反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生活类比化学,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激发兴趣分类讨论初步形成认知应获得硫酸,成功越狱【板书】复分解反应【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特点【过渡】前面我们学习过酸碱中和反应,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完成学案上几组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评】展示学生的学案上的方程式:尝试回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回忆酸碱反应的特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激发学生大脑,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从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自然地过渡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结构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激活【讨论】学生原有知识,使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学生总结出酸碱大家想一想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共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反应的共同点是同点?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有水生成,自然而【讲述】是有水生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药品
NaOH、CuSO4
CuSO4
、 BaCl2
现象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固体出现
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CuSO4 + BaCl2= BaSO4+CuCl2
分析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知识讲解】
【归纳总结】
下列化学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选项是( )
种情况?
【讨论实验方案】 第一组:实验药品 K2CO3 溶液、稀 HCl、CaCl2 溶液
药品 现象
化学方程式
K2CO3 、HCl
K2CO3 、 CaCl2
Cl=2KCl+CO2+H2O K2CO3+CaCl2=CaCO3+2KCl
分析
盐+酸=新盐+新酸 现象
本课题教学中通过想象、类比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再 用微观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宏观问题,体会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之间的练习。但学 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所以不好理解反应实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复分解反应一般在哪些物质间发生呢?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可能有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盐+盐=新盐+新盐
第二组:实验药品 Fe2O3 溶液、稀 HCl、NaOH 溶液
药品
Fe2O3 、HCl
现象
溶液有红棕色变成淡黄色
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分析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1课时教材:《高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思考结果,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而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2. 学生通过PPT学习复分解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3. 教师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分类:按反应物和物的性质可分为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 学生通过PPT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电解质;b. 反应物中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c. 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水。
3.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PPT中给出的几个化学反应实例,判断哪些是复分解反应。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方法。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拓展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类和发生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为什么在制取硝酸钾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硝酸钙和氯化钾反应氯化钙和硝酸钾?2. 学生通过PPT学习制取硝酸钾的反应原理。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知道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给出已学过的三种基本反应类型,让学生判断NaOH + HCl = NaCl + H2O属于哪种反应类型(课件展示)2.师谈话引入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知道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三.新授1.复分解反应(1)提出问题:给出几个已经学过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讨论这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有的特点NaOH + HCl = NaCl + H2O2NaOH + CuSO4 = Na2SO4+Cu(OH)2↓BaCl2+ CuSO4= BaSO4↓+CuCl2Na2CO3+ 2HCl= 2NaCl+H2CO3 (H2O+CO2↑)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点-----两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2)师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课件展示。
内结合、外结合双交换、价不变(3)检测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①.下列反应哪一组是复分解反应( ).MnO2A、 H2O + CO2 = H2CO3B、2H2O2 = 2H2O + O2↑C、Zn + 2HCl = ZnCl2 + H2↑D、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②.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出示以前学过的反应方程式,看是不是复分解反应类型一:酸 + 碱→ 盐 + 水HCl + NaOH == NaCl + H2O;H2SO4 + Ca(OH)2 == CaSO4+ 2H2O;类型二:酸 + 盐→ 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类型三:碱 + 盐→ 新碱 + 新盐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CuSO4 + 2NaOH ==Cu(OH)2↓+ Na2SO4类型四:盐 + 盐→ 新盐 + 新盐CuSO4 + BaCl2 =BaSO4↓+CuCl2类型五: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Fe2O3+6HCl=2FeCl3+3H2OCuO+H2SO4=CuSO4+H2O(2)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类型类型一:酸 + 碱——盐 + 水类型二:酸 + 盐——新酸 + 新盐类型三:碱 + 盐——新碱 + 新盐类型四:盐 + 盐——新盐 + 新盐类型五: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抛出问题---任意的酸、碱、盐两两混合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师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通过动画更直接形象的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通过讲解,让学生讨论复分解反应要想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需满足什么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能够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判断;3、掌握有关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重点、难点: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2CO3 + Ca(OH)2——CaCO3 + HCl ——回顾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生成了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3)碳酸钠、碳酸钙等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归纳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3、介绍酸碱盐溶解性分析教材P114附录Ⅰ,总结口诀。
酸:大多可溶。
碱:钾、钠、氨、钡、钙微溶。
盐:钾、钠、硝、铵皆可溶;氯化物难溶氯化银;硫酸盐难溶硫酸钡;碳酸只溶钾、钠、铵。
4、应用探究:五、板书设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酸:大多可溶。
碱:钾、钠、氨、钡、钙微溶。
盐:钾、钠、硝、铵皆可溶;氯化物难溶氯化银;硫酸盐难溶硫酸钡;碳酸只溶钾、钠、铵。
六、学生作业:判断下列反应是否能发生,若能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类型。
1、Fe + CuSO4——2、NaCl + K2CO3——3、NaCl + AgNO3——4、CaCl2 + Na2CO3——5、MgCl2 + NaOH ——6、Ba(OH)2 + H2SO4——。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设计理念及教材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枯燥、困难的特点,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线,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从“被学”到“会学”再到“乐学”学习品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复分解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几种常见的盐》中的一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
本课题通过化学反应实验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的讨论,分类、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最后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酸碱盐溶解性表,探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加强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和掌握。
2、学情分析、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特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对酸和碱的性质学习,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中和反应,在本课题的上一节课已经通过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逐步接触到了复分解反应。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学习归纳能力不足,在归纳复分1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往住得不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利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
本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的以教材编排为主的束缚,结合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分类对酸和碱反应、酸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以及盐和盐反应等增加了常见的一些复分解反应的例子,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细致化,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的理解。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doc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doc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水泥制造、饮料制造等等。
因此,学生需要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会: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3. 了解复分解反应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材料化学试剂玻璃棒酒精灯试管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1. 在一个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3. 将两种溶液分别倒入两个透明塑料袋内,然后将两个袋子密封,并让它们接触彼此。
4. 等待10-15分钟,观察两个袋子内的化学反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将要讲述的内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第二步:理论知识介绍2.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如温度、光照、压力、浓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复分解反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进行。
第三步:实验操作1. 学生观看实验步骤和演示。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并让学生讨论结果背后的化学反应和原理。
第四步:活动2.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他们的创意,并介绍他们运用了哪些化学原理。
第五步:总结1. 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基本原理,并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回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对学生参与活动提出建议。
3. 对学生针对实际场景创意的评价。
4. 对学生答题的理解和正确性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尝试调整条件,并探究这些更改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分析并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例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2. 提问: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你们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什么吗?第二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 强调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第三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反应物必须是两种化合物。
(2)反应中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四章:判断复分解反应1.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1)看反应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2)看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3)看反应中是否水、气体或沉淀。
2. 学生练习判断几个实例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2. 拓展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六章:实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几个典型的复分解反应实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例中反应物和物的种类。
3. 让学生判断每个实例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第七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盐的水解反应:盐与水作用酸和碱的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 否发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本节课,通过学生实验探 究,小组合作讨论,来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时安排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CuSO4 溶液,NaOH 溶液, BaCl2 溶液 试管,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
盐可以不溶。
5.回忆酸碱的化学性质,
HCl + NaOH — H2SO4 + Cu(OH)2 —
引导 学生 观察 实验 现 象, 并小 组讨 论, 共同 得出 实验 结论。
学生 小组 讨论 热 烈,
程
HCl + Fe2O3 —
6. 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特点
教师引导 学生共同
计 类型二: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类型三: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类型四:盐 + 盐 →两种新盐
类型五: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 沉淀 、气体 或 水生成。(强调: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
件即可)
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必须溶 课 后 反 思
酸+碱 生成物中有 水 生成,反应物 得 出 实 验 学 生 通 过 讨
结论。
论得出实验
中酸溶碱可不溶 酸+金属氧化物 生成物中有 水 生
成,反应物中酸可溶,金属氧化物可不溶。 三.归纳小结
结论,印象 深刻,并理 解领悟。
作 业 对应资料习题
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北流市民安镇初级中学林小玲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是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继续和延伸。
本节课重在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性规律。
综合性强、难度大,也是初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2)能通过查阅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过程与方法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整理分析归纳找出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五彩斑斓的实验现象体会化学给人的兴奋,从中感受自然科学也不枯躁。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四、适用对象:九年级学生五、教学流程温故知新,复习导入(一)设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教师讲解:我们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所以复分解反应最为常见的就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强调:复分解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表达式:AB + CD →AD + CB特点:里应外合,价不变运用: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CaCl2=CaCO3↓+ 2NaCl(二)引入新课我们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所以复分解反应最为常见的就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设问引入新课:那么是不是所有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请同学们观看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视频,再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尝试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2NaOH+CuSO4 = Cu(OH)2↓+ Na2SO4再观察以下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溶解性如何?生成物有何特点?NaOH+HCl=NaCl+H2OMg(OH)2+HCl=MgCl2+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BaCl2=BaSO4↓+CuCl2分析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有酸参加的反应,另一反应物可以不溶于水;没有酸参加的反应两种反应物均要溶于水。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5分钟)1. 教师展示实例:“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2. 学生分析反应过程,教师提问:“这个反应是如何发生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中至少有一个是可溶性盐,且反应物的溶解度较大。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 学生分析反应过程,判断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复分解反应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内容主要涉及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征以及发生的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制定了以下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解食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复分解反应的现象,使得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设置情境: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征,使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
2.介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掌握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关键因素。
3.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盐的水解、酸碱中和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反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否为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生学会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并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使用方法。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美丽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 第二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1)治疗胃酸过多常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3)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4)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5)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烧碱2.复分解反应包括:酸 + 碱 —— 盐 + 水举例:HCl + NaOH = NaCl +H2O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举例:CuO + H2SO4 = CuSO4 + H2O酸+ 盐—— 新酸+ 新盐举例: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碱+ 盐—— 新碱+ 新盐举例: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盐+ 盐—— 新盐+ 新盐举例: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二、讲授新课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之间,那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进行学习。
[板书]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探究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并填写P75相关表格并思考以下问题: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现象化学方程式讨论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以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可以结合复习导入中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领会学以致用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重点: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复分解应,下面大家回顾以下内容:[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生]:回答[师讲解]:表达式:AB + CD AD + CB[问]:这类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呢?[生回答]:双交换,价不变。
[过渡]: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之间,那么酸、碱、盐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活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师]:首先让学生到讲台演示两个实验!一个学生演示,一个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CuSO4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现象化学方程式[活动]: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整理到学案上,并试着写出这两个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
[投影]: 让学生看屏幕检查自己的方程式是否正确,强调Cu(OH)2是蓝色沉淀,BaSO4是白色沉淀。
[小组讨论]: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酸碱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过渡]:根据以上讨论,想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有什么特点呢?[生归纳]:回答[师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B + CD == AD + CB2.反应物条件 1.生成物条件[过渡]:在生成物中气体和水容易判断,最难判断的是沉淀的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章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生学会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并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使用方法。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美丽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 第二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
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治疗胃酸过多常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3)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
(4)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5)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烧碱
2.复分解反应包括:
酸 + 碱 —— 盐 + 水
举例:HCl + NaOH = NaCl +H2O
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举例:CuO + H2SO4 = CuSO4 + H2O
酸+ 盐—— 新酸+ 新盐
举例: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碱+ 盐—— 新碱+ 新盐
举例: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盐+ 盐—— 新盐+ 新盐
举例: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二、讲授新课
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之间,那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进行学习。
[板书]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并填写P75相关表格并思考以下问题: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讨论
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2.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以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可以结合复习导入中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归纳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那么是不是酸碱盐相互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为此设置实验探究二。
【实验探究二】请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4种化合物溶液能否反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表格的填写,并观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先做完实验的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板演化学方程式)
NaCl Ba(NO3)2NaOH K2CO3
H2SO4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
1、分别向盛有四种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
2、分别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四种溶液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本质,通过播放flash 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阅读课本114页附录Ⅰ的内容。
总结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室温)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酸盐也可溶,
盐酸盐中银不溶,
硫酸盐中钡不溶,钙银微溶,
碳酸盐中钡钙不溶,
碱中钾钠氨钡溶,钙微溶。
归纳总结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
成,若盐和碱、盐和盐反应,反应物须可溶于水。
2、判断两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的步骤:相互交换成分后,看否有
水、气体、沉淀生成。
【讲述】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关键是看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是否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
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时,关键也是看生成物。
注意,盐和碱、盐和盐反应,反应物须可溶于水。
三、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酸、碱、盐所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离子种类发生改变,而且某些离子浓度减少。
四、归纳总结,盘点收获
五、当堂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溶液与硫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
④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混合 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发生反应时生成物都是沉淀的是()。
A、Ba(OH)2 + CuSO4
B、Ca(OH)2 + Na2CO3
C、AgNO3 + NaCl
D、NaOH + FeCl3
3、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得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 FeCl3 KOH HCl
B、Na2CO3 CaCl2 HCl
C、AgNO3 HNO3 HCl
D、CuSO4 Fe NaCl
4、现有石灰石、生石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铁屑,从中选取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固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布置P78 1、2、3、4
【板书设计】
11.1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条件
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
2、应用
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