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合集下载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美术学科一、师资的规格和配备1.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艺术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较为全面的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从事课堂艺术教学和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教育的能力.根据国家现阶段对各级学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幼儿园和小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初级中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选修课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2.配备合格的艺术师资是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幼儿园不分科,所有教师都应具有多种艺术教学的能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设专任艺术教师;乡镇以上的小学、初中、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都应设专任艺术教师.3.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应在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和工作量规定的范围内,兼顾艺术教学的特点,适当放宽比例.城镇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6,美术学科1∶0.14;农村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4,美术学科1∶0.12;初级中学教学班数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各为1∶0.10;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艺术选修课教师的配备,可由学校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艺术选修课的门类、课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对目前暂不具有条件配备专任艺术教师的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合理解决本地区和本校的艺术教师缺额问题,可按区域设立中心艺术教研组;在邻校间开展互相协作,交流授课;聘用校内外有艺术专长和教学能力的其他人员兼职等,使本地区、本学校的艺术教育能正常地进行.二、课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三、器材设备附件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修订说明一、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基础上修订此目录.二、本目录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稿的要求,并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编写的,旨在指导中小学配备美术器材.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是有效地实施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将其作为督导检查的对象和内容.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分别适应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按第二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尽可能提高美术器材配备的规格和档次.四、美术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美术教室设定的,暂时没有美术教室的可按实际需要量配备.多于一个美术教室的学校,也可按实际个数增加配备数量.五、目录中低值易耗品如教学材料、影像资料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六、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附件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修订说明一、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基础上修订此目录.二、本目录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稿的要求,并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编写的,旨在指导中小学配备美术器材.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是有效地实施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将其作为督导检查的对象和内容.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分别适应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按第二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尽可能提高美术器材配备的规格和档次.四、美术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美术教室设定的,暂时没有美术教室的可按实际需要量配备.多于一个美术教室的学校,也可按实际个数增加配备数量.五、目录中低值易耗品如教学材料、影像资料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六、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器材配备达二类标准即为达标学校附件3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艺术课教学的需要和具体条件,设置专用艺术学科教室或艺术教育场地.艺术教学的设备器材可配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按一定编制的小型乐队需要的中西乐器、谱架、音响设备与资料、录像带、画箱、画板、画架、画凳、写生设备、石膏人像、静物器皿、强光照明设备、幻灯机、幻灯片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配声像设备、照相设备、作品陈列室、排演室等.。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和造型技能。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技巧。

二、课程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学习绘画、色彩、造型等基本艺术知识。

2. 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3. 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国画、剪纸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4. 现代艺术欣赏:了解并欣赏现代艺术作品,培养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艺术实践技能:学习绘画、造型等艺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6. 艺术欣赏与评论: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并进行评论,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引导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4.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习笔记和作品集: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形成学习笔记和作品集。

3.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批判能力。

五、教材选择1. 综合教材: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综合教材,包括艺术知识、艺术作品欣赏和实践指导等内容。

2. 辅助教材: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辅助资料和教辅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课程时间安排1. 每周安排2-3节美术课,每节课45分钟。

2. 课程持续时间为一学期,根据学期安排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近年来,中小学教育领域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美术课程作为一门极具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学科,也随之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

本文将从美术课程的定义、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标准与要求。

一、美术课程的定义美术课程是指学校针对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能力培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它旨在通过教授绘画、造型、色彩、构图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设计、创意、欣赏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具体包括: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追求;2. 培养学生对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创作和表达;3.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创意思维,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创作;4. 培养学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中寻找自我。

三、教学内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绘画基本技巧、色彩表现、构图原理等;2. 艺术史与文化欣赏:介绍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艺术创作与创意思维: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意思维;4. 艺术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绘画、插画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观摩欣赏法:给学生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观摩、品味、分析;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制作等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示范讲解法:通过教师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艺术技巧和知识;4. 互动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创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

该标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术课程目标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学科内容和要求1.美术识见和知识学生应掌握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中国装饰艺术等的历史和特点。

2.创造性表达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且能够通过合作实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3.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学生应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艺术评价和意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互动讨论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四、评价体系美术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论素养。

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考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资源美术课程的结构应合理,选材应多样化,体现国内外艺术成果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方法。

此外,还应利用实践基地、图书馆、艺术博物馆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体验。

七、标准的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标准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和监测,以评估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器材配备标准

初中美术器材配备标准

初中美术器材配备标准
美术教育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美术器材的配备对于学生的学习
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和执行初中美术器材配备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画笔是美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器材之一。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学生们需
要使用各种类型的画笔,如毛笔、水彩笔、油画笔等。

这些画笔需要具备不同的材质和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绘画需求。

另外,画笔的质量也需要得到保障,确保学生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各种绘画作业。

其次,颜料和画布也是必备的美术器材。

颜料的种类繁多,如水彩颜料、油画
颜料、粉彩颜料等,学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级的不同来配备相应的颜料。

同时,画布的质量也需要得到重视,学生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绘画基础,而画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绘画效果。

另外,美术工具如橡皮擦、铅笔、剪刀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工具在美术课
程中起着辅助作用,学校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随时使用到这些工具,并且保证它们的质量和数量充足。

除了上述的器材之外,学校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绘画工具,如画架、调色盘、画板等,以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绘画创作。

在制定初中美术器材配备标准时,学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
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校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情况,确保配备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的来说,初中美术器材配备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至
关重要。

学校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配备各类美术器材,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和条件,促进他们的美术创作和发展。

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共14张PPT)

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共14张PPT)
第六页,共14页。
新课程标准定性
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对想象的 热忱,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 造潜能,提高艺术素养,促进 个性发展和完善人格,都具有 重要作用
第七页,共14页。
二、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
减化画种技能的演绎
1,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评
论、美学
()
2,表现和欣赏
()
3,美术知识、美术创作、美术
2,
工艺、纸工、泥工(造型土)
3,绘画、工艺 学习点、线、面、形、色彩等启蒙写生、
毛笔画、泥塑、色彩、平面构成,版画 计算机纸木金塑
4,绘画,工艺 掌握点、线、面、形、色彩等造型要素 材料设计
各种材料进行造型活动,彩塑,人物造
5,绘画,工艺 型,色彩构成,产品包装、装潢设计 低温陶日用品设计
6,绘画,工艺 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写生、工具、材料
7, 雕塑
进行设计创造,彩墨画,卡通漫画,布 摄影计算机编辑
艺、纸艺设计,笔墨情趣,名片贺卡设计
第五页,共14页。
重视知识同时重视育人
学科教育目标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知识 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二个目标体现 为一种对立统一关系,目前学校教育中, 普遍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人的目标, 而且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 以至于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原来有365行,行行出状元,现在成365 行,只有大学出状元。
需要研究的问题
1,美术的教学具配套器材价格成本费, 应该随着新教材的内容拓展,相应提高。
2,可设置必配、选配、精配。 3,陶艺材料的配备,美术配套材料的发
行也应该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4,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应引起重视。 5,美术教师自身的写生、创作应该得到
重视和加强。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规定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规定

美术学科一、师资的规格和配备1.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艺术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较为全面的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从事课堂艺术教学和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教育的能力。

根据国家现阶段对各级学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幼儿园和小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初级中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选修课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2.配备合格的艺术师资是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幼儿园不分科,所有教师都应具有多种艺术教学的能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设专任艺术教师;乡(镇)以上的小学、初中、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都应设专任艺术教师。

3.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应在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和工作量规定的范围内,兼顾艺术教学的特点,适当放宽比例。

城镇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6,美术学科1∶0.14;农村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4,美术学科1∶0.12;初级中学教学班数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各为1∶0.10;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艺术选修课教师的配备,可由学校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艺术选修课的门类、课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

对目前暂不具有条件配备专任艺术教师的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合理解决本地区和本校的艺术教师缺额问题,可按区域设立中心艺术教研组;在邻校间开展互相协作,交流授课;聘用校内外有艺术专长和教学能力的其他人员兼职等,使本地区、本学校的艺术教育能正常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美术学科一、师资的规格和配备1.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艺术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较为全面的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从事课堂艺术教学和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教育的能力。

根据国家现阶段对各级学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幼儿园和小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初级中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选修课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2.配备合格的艺术师资是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幼儿园不分科,所有教师都应具有多种艺术教学的能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设专任艺术教师;乡(镇)以上的小学、初中、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都应设专任艺术教师。

3.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应在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和工作量规定的范围内,兼顾艺术教学的特点,适当放宽比例。

城镇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6,美术学科1∶0.14;农村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4,美术学科1∶0.12;初级中学教学班数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各为1∶0.10;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艺术选修课教师的配备,可由学校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艺术选修课的门类、课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

对目前暂不具有条件配备专任艺术教师的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合理解决本地区和本校的艺术教师缺额问题,可按区域设立中心艺术教研组;在邻校间开展互相协作,交流授课;聘用校内外有艺术专长和教学能力的其他人员兼职等,使本地区、本学校的艺术教育能正常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

美术学科管理制度

美术学科管理制度

美术学科管理制度一、学科设置美术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

学校应当尊重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合理设置美术学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美术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艺术批判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美术学科教学目标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统一,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师资配备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和教育专业知识,具备教学能力。

四、课程设置1.美术学科课程设置应当科学合理,体现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包括美术基础课程、素描、色彩、构图、绘画、西画、书法、艺术设计、美术作品鉴赏等内容。

2.美术学科课程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五、教学管理1.美术教学要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创造性思维。

2.美术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注重学生的表现个性。

3.美术教学要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六、教学质量监控1.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是学科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应当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考试、作业、作品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2.美术学科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通过课堂观摩、教学反思、听课评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七、教学资源保障1.学校应当为美术学科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学校应当为美术学科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八、教学改革1.美术学科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美术学科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成果。

九、课外教学1.学校应当鼓励美术学科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比赛、展览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识和技能。
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和创 作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审美
情趣。
加强跨学科融 合:与其他学 科相结合,如 数学、科学、 历史等,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
养。
关注学生个性 发展:尊重学 生的个性和特 长,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美术 学习中找到适 合自己的发展
方向。
利用现代科技 手段:运用现 代科技手段, 如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等, 丰富美术教学 的内容和形式。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
的能力
关注科技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影 响,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 方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跨学科合作:与 其他学科教师合 作,共同设计课 程和教学活动
学科融合:将美 术与其他学科知 识相结合,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美术课程标准需要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
共同努力,确保其实施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制定背景:为了规范和指导中小学美术教育 制定过程: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制定 修订原因: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 修订内容:增加新的课程领域,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03
美术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美术课程标准的概述
美术课程标准的定义和作用
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义:美术课程标准是美术教育 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美术教育 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美术课程标准是指导中小 学美术教育的基本准则,规定了 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 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编第一部分:前言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判断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经过精心编纂,旨在为广大中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个准确、科学的教学参考,帮助学生培养细腻的艺术感受和全面的艺术修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艺术兴趣与欣赏能力:通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与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欣赏艺术作品并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

2. 培养艺术表现能力: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想象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 增强审美判断能力: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为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要通过绘画、色彩、造型、构图等基础训练,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和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和原理。

2. 艺术欣赏与批评:学生要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西方经典作品以及当代艺术的学习与分析,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和批评思维,使他们能够客观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3. 艺术创作与实践:学生要通过实践中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创作形式,培养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自主进行艺术创作,并能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

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 评价方式: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个性化发展,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创作的独立性、创新性以及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五部分:实施要求1. 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潜力。

中学美术管理制度

中学美术管理制度

中学美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学美术教育的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美术管理制度。

二、美术教研组织机构1. 中学美术教研组由学校领导组织成立,由校长或者校领导具体负责管理。

2. 中学美术教研组成员包括学校美术教师,校领导和专业教育工作者。

3. 美术教研组成员需定期开会,研讨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问题。

4. 每学年度美术教研组须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作为美术教学工作的依据。

三、教师队伍建设1. 学校美术教师需具备本科以上美术专业学历,有良好的美术专业素养和教育背景。

2. 美术教师需定期参加美术教育培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学校需支持美术教师参加美术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会,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4. 学校美术教师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1. 学校美术教学内容应符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2. 开设美术课程的学科名目有:美术、版画、书法等。

3. 美术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4. 美术教学内容需体现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五、教学方法1. 美术教学需注重实践操作,倡导探究式教学。

2. 美术教学需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表现和鉴赏能力。

3. 美术教学需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点。

4. 美术教学需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设施保障1.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和设施保障。

2. 学校美术教室需配备必要的美术用品和设备,如画架、画板等。

3. 学校需购置必要的美术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4. 学校美术教学设施需要保持整洁,安全和美观。

七、美术课外活动1. 学校需举办美术周活动,如美术作品展览、书法比赛等。

2. 学校需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版画小组等。

3. 学校美术教师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比赛和展览。

4. 学校需支持学生自由创作,鼓励学生用心理和艺术作品展现自我。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制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3.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4.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1. 了解美术基本原理和技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意识。

3. 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4. 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美术素养,丰富人文底蕴。

5.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课程结构1. 美术鉴赏: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艺术形式。

2. 美术创作: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四大类别。

3. 美术理论与批评:涉及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内容。

4. 社会实践:包括参观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文化遗址等。

课程内容1. 美术鉴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脉络。

2. 美术创作:学习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实践。

3. 美术理论与批评:学习美术史、美术理论,提高美术批评能力。

4. 社会实践: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4. 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

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兴趣、参与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从技巧、创意、内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普 通 高 中 美 术 课 程 标 准

普 通 高 中 美 术 课 程 标 准

新课标·内容标准·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 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
绘画·雕塑——“造型·表现”
新课标·内容标准·绘画·雕塑
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 恰当地使用绘画或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
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01 前言 02 美术课程目标 03 课程内容 04 实施建议 05 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 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新课标·前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
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
新课标·前言·课程性质
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 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作出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绘画或雕塑与其他学科 相联系的问题。
新课标·内容标准·设计·工艺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较于实验版,整体变动较大,分别从基本理念、选课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转变与更新,尤其是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

素养1:图像识读美术本身具有视觉性的特点,所以核心素养1突出了此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形识读能力,分别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有一个正确的解读和认识。

素养2:美术表现美术的学习是一个从看到做的过程,所以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需要对作品的技法、材料、美术语言等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选取不同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来表现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素养3: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高中生经过义务阶段的学习已经对“美”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义务阶段强调的更多的是感受,而高中阶段则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美术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对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素养4:创意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创新精神已成为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成为了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要求。

而美术课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素养5:文化理解美术学科本身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画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会从背景、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行创作。

而当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时则也需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并且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美术教师资格考试,中公讲师整理了一下初中美术-教师资格新课标高频考题:根据2011年下半年至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题目的分析发现,初中美术教师资格新课程标准四个部分内容都有涉及,但是2014年下半年之后所考察内容有了变化,2014年下半年前侧重点在于第一部分前言,占比60%,2015年上半年后前言部分占据13%;问题是哪一部分增加了呢?第三部分内容要求增加了,占比从原来的13%增加至47%。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美术学科一、师资的规格和配备1.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艺术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较为全面的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从事课堂艺术教学和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教育的能力。

根据国家现阶段对各级学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幼儿园和小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初级中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选修课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2.配备合格的艺术师资是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幼儿园不分科,所有教师都应具有多种艺术教学的能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设专任艺术教师;乡(镇)以上的小学、初中、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都应设专任艺术教师。

3.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应在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和工作量规定的范围内,兼顾艺术教学的特点,适当放宽比例。

城镇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6,美术学科1∶0.14;农村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4,美术学科1∶0.12;初级中学教学班数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各为1∶0.10;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艺术选修课教师的配备,可由学校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艺术选修课的门类、课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

对目前暂不具有条件配备专任艺术教师的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合理解决本地区和本校的艺术教师缺额问题,可按区域设立中心艺术教研组;在邻校间开展互相协作,交流授课;聘用校内外有艺术专长和教学能力的其他人员兼职等,使本地区、本学校的艺术教育能正常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造型•美术•能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

•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学会从外观和使用功能等方面了解物品的特点,能针对某件物品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进行装饰和美化,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能^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体验传统工艺,学习制作工艺品,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能积极参与班级或小组开展的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造型游戏活动,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第二学段(3~5年级)美术•能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

•能运用传统或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会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为班级、学校的活动设计物品,体会设计能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能¾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制作传统工艺品,学习工艺师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能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科技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第三学段(6~7年级)美术•能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养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能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习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能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则,对学校或社区进行环境规划,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能¾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或创作工艺品,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能结合校园现实生活创编校园微电影,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美术培训科目管理制度

美术培训科目管理制度

美术培训科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美术培训科目管理,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应以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绘画技巧和艺术素养为目标,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

第三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包括绘画培训班、美术学校等。

第四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遵循学员自愿参与原则,不得强制学员选择特定科目。

第五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制定明确的科目设置和教学计划。

第六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教学内容合法合规。

第七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严格保护学员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学员隐私。

第八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第二章科目设置第九条美术培训科目一般包括素描、色彩、速写、油画、水彩等基础科目,以及素描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等拓展科目。

第十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根据学员的不同年龄和水平设置不同的科目,确保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定期评估科目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反馈进行调整。

第三章教学计划第十二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根据科目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重视学员个性发展,根据学员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

第十四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定期评估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调整。

第四章教学方法第十五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践训练、作品展示等,以丰富学员的学习体验。

第十六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鼓励学员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五章质量监督第十八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九条美术培训科目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学员评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内容标准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4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内容标准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如下;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内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美化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二、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2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感受;2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展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述;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3评价要点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2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学段3~4年级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2学习活动建议用写生含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2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 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 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和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第三学段5~6年级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3评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美化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 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的练习;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设计;3评价要点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内容标准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2学习活动建议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学科配备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美术学科
一、师资的规格和配备
1.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艺术教育事业,为人
师表,具有较为全面的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文
化素质,掌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从事课堂艺术教学和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教
育的能力。

根据国家现阶段对各级学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幼
儿园和小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初级中学艺术教师一般应具
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选修课
教师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2.配备合格的艺术师资是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儿园不分科,所有教师都应具有多种艺术教学的能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设专任艺术教
师;乡(镇)以上的小学、初中、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都应设
专任艺术教师。

3.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应在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和工作量
规定的范围内,兼顾艺术教学的特点,适当放宽比例。

城镇小学教学班数与艺术教师配
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6,美术学科1∶0.14;农村小学教学班数
与艺术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为:音乐学科1∶0.14,美术学科1∶0.12;初级
中学教学班数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配备的参考比例各为1∶0.10;高级中等学
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艺术选修课教师的配备,可由学校根据艺术教育的特
点,艺术选修课的门类、课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

对目前暂不具
有条件配备专任艺术教师的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合理解决本地
区和本校的艺术教师缺额问题,可按区域设立中心艺术教研组;在邻校间开展互相协
作,交流授课;聘用校内外有艺术专长和教学能力的其他人员兼职等,使本地区、本学
校的艺术教育能正常地进行。

二、课



中等
职业
学校
按照
《中
等职
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
时。

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
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三、器材设备
附件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
修订说明
一、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基础上修订此目录。

二、本目录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稿)的要求,并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编写的,旨在指导中小学配备美术器材。

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是有效地实施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将其作为督导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分别适应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按第二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尽可能提高美术器材配备的规格和档次。

四、美术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美术教室设定的,暂时没有美术教室的可按实际需要量配备。

多于一个美术教室的学校,也可按实际个数增加配备数量。

五、目录中低值易耗品如教学材料、影像资料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

六、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
附件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
修订说明
一、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基础上修订此目录。

二、本目录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稿)的要求,并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编写的,旨在指导中小学配备美术器材。

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是有效地实施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将其作为督导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分别适应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按第二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尽可能提高美术器材配备的规格和档次。

四、美术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美术教室设定的,暂时没有美术教室的可按实际需要量配备。

多于一个美术教室的学校,也可按实际个数增加配备数量。

五、目录中低值易耗品如教学材料、影像资料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

六、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器材配备达二类标准即为达标学校
附件3
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艺术课教学的需要和具体条件,设置专用艺术学科教室或艺术教育场地。

艺术教学的设备器材可配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按一定编制的小型乐队需要的中西乐器、谱架、音响设备与资料、录像带、画箱、画板、画架、画凳、写生设备、石膏人像、静物器皿、强光照明设备、幻灯机、幻灯片等。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配声像设备、照相设备、作品陈列室、排演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