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祝福》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祝福》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祝福》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祝福》语文教学教案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祝福》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1、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其典型性。

2、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

【教学重难点】1、准确把握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

2、正确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人,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理解。

但切忌过早地对人物形象加以定论,以免束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教学思路说明】一、提前两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祝福》。

教师可提示学生用顺叙的方法编排三幕剧:第一幕:初到鲁镇;第二幕:再到鲁镇;第三幕:悲惨结局。

中间部分的衔接可用解说词来处理。

(说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会对此有极浓厚的兴趣,教师宜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自研课文。

)二、部分学生表演自编的课本剧,全体学生对课本剧情进行评价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表演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上。

教师要对学生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之处加以分析。

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可强求统一。

(说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做到畅所欲言,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容易,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三、集中讨论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源(说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其特定的成长的历程,对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是肤浅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曾遇到有的学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运,并称之为新时代的祥林嫂。

这种看法在中学生中有较大的代表性。

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位年轻妇女悲剧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分析、研讨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第二课《祝福》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祝福》描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在“祝福〞的热闹情景中来描写,刻画出祥林嫂周围的各类人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各种态度,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解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表达悲剧的主体部分,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关键,学习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来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本文通过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惨遭遇,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买描写,尤其是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习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因此,要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放在祝福的情境中来表达是有其深意的,要注意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2、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

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概括各部分内容。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

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祝福》教学教案

《祝福》教学教案

《祝福》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理解《祝福》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基本内容。

分析并讨论小说中的主题、象征手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课文《祝福》的复印件或电子书。

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播放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话题: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习俗,引出“祝福”的概念。

提问激发兴趣:你们对“祝福”有什么理解?在什么场合下会给予或接受祝福?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她的命运如何?三、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命运及其成因。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人物(如鲁四老爷、柳妈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如封建礼教的压迫、人性的冷漠与麻木等。

分析作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想要表达的社会批判意义。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祝福”的双重含义。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对话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

四、拓展延伸观看与《祝福》相关的视频片段或电影改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讨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以祥林嫂或其他人物的视角重写故事片段。

五、总结归纳归纳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文学评论,表达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21《祝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21《祝福》教学设计

12《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课文,属于现代小说。

鲁迅的这篇《祝福》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精品,当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鲁迅小说中与阿Q、孔乙己齐名的出名的人物。

研读好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对将来小说的阅读,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说的写作都有深广意义。

一、教学目标:1.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脉络。

2.清小说的情节,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

3.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1、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2、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社会根源的认识。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说并不陌生,相对的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

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

所以老师课前要适时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祝福》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1、图片上的人物是谁?(鲁迅)2、鲁迅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就与之多次相遇,他是什么人?为什么多篇文章被选作教材?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先看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领悟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2.领悟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批判。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简要介绍《祝福》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探讨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看法。

2.讨论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祥林嫂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2.提问: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祥林嫂的婆家、四叔等。

2.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三、写作技巧学习1.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

2.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祝福》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提问: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二、课后作业分享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交流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祝福》的公益活动。

2.分组展示活动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社会价值。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理顺故事情节;学习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对祝福的理解和掌握。

2.获得用祝福表达心情的技能。

3.培养学生心中充满祝福和关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学会用祝福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带有情感的祝福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任课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祝福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祝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完成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呈现出来。

3.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的祝福语录,让学生了解祝福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祝福。

要求学生分析祝福的表达方式,并且选出最感人的几句话。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祝福,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理解,让学生通过祝福语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祝福类歌曲或电影,以“生日快乐”的歌曲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惜,让学生领悟不同祝福语背后的深刻意义。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讲述自己所表达出的感受,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祝福价值的理解。

5.作业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要求学生写下一封祝福信或一个祝福信的片段,充分发挥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小组练习情况的检查。

2.祝福语理解能力的把握情况。

3.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对“祝福”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更感兴趣,产生更加自然深刻的理解。

当教师用一颗爱心去做好每堂课的设计,便会令学生成为健康、长期、积极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

《祝福》说课稿5篇

《祝福》说课稿5篇

《祝福》说课稿5篇《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下面由作者给大家整理《祝福》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祝福》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

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

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

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目标: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复习鲁迅的小说集介绍怎样鉴赏小说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布置作业理论支持结束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说叙事艺术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剧成因。

3、了解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两大基本类型(农民、知识分子)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结构和叙述视角转换。

2、教会学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小说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引入叙述者的概念,并重点研究该小说中叙述者身份的意义。

第三课时引入视角的概念,研究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的转变,及其蕴含的意义。

第四课时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意义:1、有没有悲剧意义;2、悲剧意义是什么。

第五课时概括小说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并重点探究“路遇祥林嫂”这一情节的意义。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寒假期间,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了老师开列的四本名著之中的两本(注四本书是《边城》《围城》《鲁迅小说集》《契诃夫小说集》),并且认真的撰写了读书笔记,老师对你们的表现十分满意。

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阅读鲁迅小说集的占全班同学的七成,在读书笔记中,很多同学都说,自己深切的体会到了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灵魂而不息呐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广的忧愤,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的热爱。

今天我们将随着鲁迅的文字,回到20世纪初阴冷灰暗的鲁镇,去关注一个平常的农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板书课题。

教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弄清字词读音,感知整体情节,明确小说结构。

朗读完毕。

提问: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事?回答:写了“我”回到鲁镇路遇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紧接着得悉她的死讯,回忆她的生平。

提问:小说写了“我”回鲁镇一共几天的事?回答:三天。

《祝福》教案设计

《祝福》教案设计

《祝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基本结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2)领略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基本结构。

(2)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3)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领略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代表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祝福》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代表意义。

3.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4.1 请结合课文,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手法。

4.2 请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5.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

5.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祝福》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6.2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祝福》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4. 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的探讨。

2. 难点:理解鲁迅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领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作品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祝福》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等问题。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引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进而引出《祝福》的教学。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

鲁迅的生平事迹丰富多彩。

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希望能够救治国人的身体。

然而,在目睹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后,他意识到“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鲁迅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犀利的笔触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著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他通过塑造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阿 Q 正传》中的阿 Q、《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此外,鲁迅还是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他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中国的进步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作品介绍简单介绍《祝福》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为学生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目的:
1.从赏析巧妙的情节安排入手,准确把握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诸多因素,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

2.培养学生自我感悟文本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放映电影《祝福》(形象地感知祥林嫂的悲惨的命运)
2.通读全文,并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评价。

(达到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的目的)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中感人的情节,和一组学生不易注意的细节镜头,把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促发情感,启迪心智。

二、初步感知结构脉络
1.请同学从小说结构角度把握大致情节(教师板书)
2.请同学谈在每个阶段中祥林嫂的生活变化,及小故事(教师板书)
三、进一步感知细节(结合文本、自悟,然后请一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1.从祥林嫂的人生轨迹看她的精神世界。

(教师板书)
2.在祥林嫂的不同生活阶段,安插了哪些人物的言行(教师板书)
第一课时板书如下:
四嫂经常提起祥
林嫂,希望能再回
来打工。

)(1)四叔,皱眉
后,冷笑、挖苦(4)
(汲取信息,受到感染,点燃思想火花,开拓思路)
第二课时
一、发放两篇鉴赏情节的材料,(《〈祝福〉的情节功能》和《〈祝福〉里的“钱”》)。

(对比自己的习作,研读两篇文章,把思维引向深入)
二、教师提供共同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鲁迅安排祥林嫂再嫁,让她的婚姻再次失败,人生跌入低谷?
2.为什么在祥林嫂精神麻木之时,还要给她下赌注:“捐门槛”?
(教师不包办代替,发放辅助材料—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寡妇主义》。

在学生畅谈时,教师及时鼓励,允许“出奇”看法,必要时,教师可作为首席代表,谈自己看法,但不要强加于学生)
(如教师谈:她知道再婚会导致今后不幸的生活,却不明白即使自己去捐门槛,也不会改变什么的,因为那封建的礼教还在,那些封建卫道士还在,无论冬春,“狼”不走,阿毛就不会安全的剥豆,不论是否被庙祝趁机敲诈十二千来换个门槛,只要还是那旧糟粕风俗到处皆存的社会,只要节烈的观念还禁锢着一个个麻木了的头脑,那么留给祥林嫂的就只有一条道路:带着对灵魂、地狱的追问去死。

祥林嫂诚然傻,
可她很无辜,她有健壮的身体,生活的热情,但她逃不出她的婆婆、鲁家人、鲁镇世人、及自己共同构成的局中,只能迷惑地无从选择的走出她充满旧中国传统女性悲哀极致的人生)。

(在学生悱愤状态,教师投影出示:鲁迅的一句话:“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

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好做错一事,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

”)
3.1924年,作者讲述这样一个农村妇女惨剧,要告诉读者什么?(教师提供背景材料)
(1)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还有“表彰节烈”的条款。

“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

“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所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

(2)简介《彷徨》的思想和写作风格:
A.这些小说都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深入地揭示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病根,;由于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了解,由于他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
B.作品中渗透着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期望人民群众觉醒起来争得做人的资格;
C.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揭示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中国早日强大起来。

在学生研读材料,合作交流之时,鼓励大胆质疑者,不否定“偏激”看法,教师把自己视为学生,平等对话,交换自己的意见。

如: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爷、四嫂、到婆婆、大伯,甚至还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这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

鲁迅要告诉人们不要一味的做奴化的“网虫”,要转变观念,争脱思想牢笼,否则,中国人民将抑郁而死;中国大地将室闷而息。

祥林嫂故事只是一面镜子,让人们从旁观者角度看清自己和社会,想出“出逃”对策。

三、作业:
投影出示教师拟定的题目,让学生挑选自己体会最深的一道写成小评论,如不满意这些题目,可自拟。

1.祥林嫂打工的职位变化;
2.从疑惑看祥林嫂的“反抗”人生;
3.从大家自然叫她祥林嫂看鲁镇的社会风气;
4.从暂时的希望到失望,乃至永久的绝望,看祥林嫂的人生轨迹;
5.从鲁四老爷的三次皱眉,谈祥林嫂生活变化;
6.从三次肖像描写,窥探祥林嫂的内心世界;
7.众人的奚落也杀死了祥林嫂;
8.情节中的变与不变;
9.捐门款前后,祥林嫂两个手势动作;
10.为什么作者要让祥林嫂额上留下一个永久的疤痕;
11.头上的伤疤与阿毛的死,哪一个更伤祥林嫂。

第三课时
一、分组交流习作,小组推荐,或自荐,台前宣读自己的文章。

二、当堂讨论以下问题,并可以提出新问题,师生、生生互动,释疑:
1.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几次祝福及作用?
2.倒叙作用?
3.故事中“我”的作用?”
4.概述祥林嫂、鲁四老爷、我、柳妈人物形象。

5.祥林嫂“抗婚”“捐门槛”是反抗吗?
(第五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加以引导,在旧中国“做稳了奴隶和做奴隶不得”的时代中,祥林嫂只是在争取做奴隶的资格,她“出格”的举动,只是一种求生本能,被逼无奈的挣扎。


三、作业:
扩写祥林嫂问“我”魂灵之后,弥留之际的言行(600字,目的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备课组教师意见:
小说的教学一般是从人物、情节、环境的中,获得对小说的理解。

本课堂试图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重点抓住小说中几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问题,来把握人物的主题,体会小说的创作技巧。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结合本篇小说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倾倒的具体情况,只有通过阅读感悟,才能使其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心中。

所以该课的设计在重视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解读感悟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阅读感悟法、讨论法,以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教学开始阶段进行的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学生预习没有到位,导致问题无法展开。

之后调整教学步骤,临时增加了课堂上的阅读原文的环节。

接下来课堂气氛逐渐活跃,学生的发言也十分精彩。

对小说这样的上万字的文章,需要学生课前有充分的预习前提。

否则无法开展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