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说课稿精编版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学程序:导入:现在是冬天,很冷是吧,是不是很想春天赶快来会暖和一点啊?那老师现在就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
(放映幻灯片)。
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呀?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么今天我们就在大诗人白居易的带领下,看看他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好,那么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钱塘湖春行》。
内容:破题:钱塘湖春行,重在一个“行”字,作者是在行走中观看的着一些列美丽的风景。
“春”字则交代了出游的季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作者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播放范读音频,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放两遍录音,让学生跟读)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此问题结合板书分)(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2、提示:(1)首联:孤山寺北交代地点,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时间。
颔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尾联:最爱、行不足是感情的抒发。
(2)最爱湖东行不足。
三、问题解答。
下面,就看一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首联:交代春行的地点及时令。
颔联:写春行所见,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人静景动。
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仍写春行所见,乱花、浅草、马蹄,景静人动。
使人目不暇接,产生迷乱的感受。
尾联:写春行所感,直抒胸,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四、品读赏。
《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描写了丰富而优美的初春风光,那么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联。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名为《钱塘湖春行》。
该课文是一篇描写春天风景的散文,通过作者对钱塘江春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相关词汇的拼音和意思。
(3)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4)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春天的景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掌握相关词汇的拼音和意思。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春天的景色。
2.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较复杂的句子。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钱塘江的春天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预习课文标题和段落标题,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然后让学生猜测课文中可能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激发他们的思考和预测能力。
3.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可以采用问题导读的方式,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4.语音语调训练(10分钟)通过听读课文,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音技巧。
可以分段进行听读,让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错误。
5.词语拼音与意思讲解(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词语,进行拼音和意思的讲解。
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跟读和记忆。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1)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说教材《钱塘湖春行》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的第五首。
本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描写自然山水的,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春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该诗语言浅显易懂,符合初中学生理解和接受水平。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诗词积累,课堂教学中也渗透过一些诗词赏析的方法,但不少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停留在背诵诗词和译文的阶段,还不能自主的进行品读赏析,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诗词要“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欣赏品味和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目标中也提到: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结合单元目标,本课的特点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诵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品诗明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3.体会情感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学以致用学习比较阅读和练笔。
四、重点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我的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五、教法学法说教法:“教学千法,读为本”诗歌教学适合朗读,本诗采用朗读法、引导、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局限于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注重学生自己对诗歌的体验感受,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说学法:可采用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诵读法、感悟法、借鉴法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诗歌能力。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说教学过程本节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导入-读-品-悟-练-用六个环节。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说课稿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
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是说教材,《唐诗五首》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组讲读古诗,写出了山川之美以及由此引发的无限情思,这五首唐诗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同时也具备律诗的格律之美。
《钱塘湖春行》是组诗中的一首,诗人通过写经过孤山寺时看到的山光水色、新燕衔泥筑巢、花草姹紫嫣红等热闹的景象,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赞叹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感,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又能积累诗词佳句储备文言知识,从而得到丰富的阅读体验。
二、说学情我们除了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应充分把握学情,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但由于他们的文学功底尚浅,尚未具备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内容和诗歌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了解本诗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关键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钱塘湖的赞美和喜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含义,体会诗人对西湖的赞叹之情。
2.教学难点: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受到美的熏陶。
五、说教法学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教学中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多媒体辅助法等组织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有效方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五、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明确;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 的春意生动地描画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开 遍,草长莺飞的风景就会到来。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六、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钱塘湖春行》主要描画了诗人早春之时游览西湖,从孤山寺北游览 至白沙堤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首联——眺望所见——地点、目的 颔联——绘早春——动物 颈联——绘早春——植物 尾联——情感——喜爱
《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唐诗五首:钱塘湖春 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3.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明确:“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 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 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4.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明确: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 发了作者被风景陶醉,流连忘返的喜悦心情。
(2)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 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涛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 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 筑巢。一些色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慢慢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 草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
钱塘湖春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2.理解《钱塘湖春行》的写作意图和主题;3.掌握《钱塘湖春行》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钱塘湖春行》的诗意表达和写作特点;2.理解《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复印《钱塘湖春行》的课文;2.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先展示一张钱塘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该图片所代表的意义,启发学生对钱塘湖的了解和想象。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发放给学生复印好的《钱塘湖春行》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意图。
3. 文本分析(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解释。
•钱塘江:介绍江的地理背景和文化意义;•春行:解释诗名的含义和主题;•绿暗红稀:解释诗中创造的春天意象。
4. 意象分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
•水村山郭酒旗风:分析诗中的景象,说明诗人借景抒怀;•千树万树梨花开:解释诗中梨花的象征意义;•画楼西畔桂堂东:分析诗中的画楼和桂堂所代表的意义。
5. 总结提高(1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钱塘湖春行》的主题和写作手法进行回顾。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篇古代或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钱塘湖春行•诗意表达•意象和寓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钱塘湖春行》为例,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有了提高,并提升了对诗意表达的理解。
同时,课堂讨论和学生自主阅读的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选择更多的经典诗歌作为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主要内容是一篇旅游随笔《钱塘湖春行》。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b.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c.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句型结构。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b. 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b.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c.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a.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句型结构;b.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钱塘湖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钱塘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先预习课文《钱塘湖春行》,并回答一些预习问题,如“你对钱塘湖有什么了解?”、“你期待本课要学到什么知识?”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3. 阅读理解(25分钟)a. 教师朗读课文《钱塘湖春行》,并引导学生跟读;b.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阅读理解问题,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钱塘湖的印象如何?”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词汇与短语学习(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词义解释和例句演示;b. 学生进行词汇和短语的操练,如造句、填空等,巩固所学知识。
5. 句型结构学习(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型结构,并进行语法解释;b. 学生进行句型结构的操练,如改写句子、完成句子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钱塘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
作为杭州的重要自然景观,钱塘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次说课将以钱塘湖春行为主题,通过介绍钱塘湖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掌握相关地理术语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和口头表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钱塘湖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地理术语和流畅的语言描述钱塘湖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美景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钱塘湖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量并回答:- 钱塘湖位于哪个省份?- 钱塘湖是如何形成的?- 钱塘湖有哪些自然景观?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口头讲解,介绍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教师可以使用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钱塘湖的特点。
4. 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钱塘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每一个小组需要总结出自己景点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并准备口头报告。
5.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口头报告,介绍自己所选择的钱塘湖景点。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钱塘湖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八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说教材《钱塘湖春行》选自部编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第12课唐诗五首,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任杭州剌史期间创作,是一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如同展开一幅精美的画卷,把杭州西湖的春天之美抒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该诗语言浅近平易,充分表达出白诗的语言风格,且很符合生理解背诵的要求。
同时,这首诗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首尾照应,中间又集中写景,表达出诗的结构美,它的这种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们借鉴。
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鉴于此,我结合了所教年级与本课特点,从不同维度把握,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对唐诗的赏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自我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学生学生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没、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理解诗中所用“象中有兴〞的写法,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二、说教法本课我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新课标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指出,古诗教学应着重表达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表达诗歌的声韵美,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
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文本分析能力不是很强,鉴赏古诗词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教学中我会以讲授法为主。
三、说学法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诗歌积累,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低,鉴赏能力更有待于提高,而且也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钱塘湖的相关资料、地图、照片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实地考察用具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实地考察地点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照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钱塘湖的认知和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地图和照片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钱塘湖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实地考察(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到钱塘湖附近的景点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钱塘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4. 活动总结(15分钟)回到教室后,让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享他们在实地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交流,加深对钱塘湖的理解和认识。
5. 拓展延伸(2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相关文化和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钱塘湖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培养学生对钱塘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环节。
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课堂讨论和活动总结中的发言和思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或者小测验,对学生对钱塘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钱塘湖春行》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描写了古代文人陆游的游览钱塘江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人墨客的游览诗歌创作。
1.1 教材信息•课文名称:《钱塘湖春行》•原作者:陆游•课文类型:古文诗歌1.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游览和诗歌创作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词汇;•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感受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2.1 了解古代文人的游览和诗歌创作背景通过阅读《钱塘湖春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游览名胜的习惯,并理解游览是他们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之一。
2.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词汇学生需要掌握《钱塘湖春行》的基本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相关词汇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的图片或描述,引起学生对景色和环境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3.2 教学过程1.第一段: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站在船上远眺的情景。
2.第二段:学生阅读第二段内容,并理解“玉碗”的隐喻和“洞庭泛菊”的意境描写,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
3.第三段:学生阅读第三段内容,并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船”在诗中的象征意义,涵盖了速度、离别、人生等方面的意义。
4.第四段:学生阅读第四段内容,并理解“楼船”的修辞手法和作者对美景的赞美。
3.3 课堂练习通过问题提问、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4.1 导入法通过图片、短视频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共同合作、交流和探讨课文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课后自主阅读和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2024年《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1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钱塘湖春行》。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读。
(2)如何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展开讨论。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背诵《钱塘湖春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钱塘湖春行的测试,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通用9篇)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篇1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
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
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
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
”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方法定为: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一)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表达。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钱塘湖春行》这篇课文,理解诗人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学生对于诗歌的韵律和意象的感知。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PPT展示课文的内容和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讨论和写作,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钱塘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人对钱塘湖春天景色的描写。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人描写钱塘湖春天景色的手法和意境。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合作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撰写一篇关于钱塘湖春天景色的短文。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老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分享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表达。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和赞赏。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钱塘湖春天景色的特点和诗人的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的美和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钱塘湖春行》这篇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一课。
该课是一篇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的散文,通过作者对钱塘江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特点;(2)理解并背诵课文《钱塘湖春行》;(3)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1)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钱塘湖春行》一课;(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图片:钱塘江春天的图片。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钱塘湖春行》;(2)准备朗读课文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江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2.新课呈现(15分钟)(1)播放课文《钱塘湖春行》的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音语调。
(2)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并板书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3.课文理解(20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2)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课文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他们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共含13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白居易首联:交代春行地点及时令早莺争暖树颔联:春行所见(上) 人静景动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颈联:春行所见(下) 景静人动浅草没马蹄尾联:春行所感 (抒情)(8)布置作业。
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与能力目标密切相关的作业。
篇2:《钱塘湖春行》古诗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三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重点难点】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三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自主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啄()堤()千寻()2.填空。
⑴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⑵白居易字,号,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有和之称。
有传世,代表诗作有等。
⑶王安石字,号,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造化钟神秀⑵会当凌绝顶⑶浅草才能没马蹄⑷飞来峰上千寻塔4.古诗文默写。
①《望岳》中描绘泰山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②《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
③《登飞来峰》中借景物描写来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5.⑴《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⑵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把春色描绘得很好,除了“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诗中读出那些色彩?7. 登飞来峰这首诗突出飞来峰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反馈检测】8.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朗读《钱塘湖春行》这首唐诗,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意义,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基本的文学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能力,认识并体会其中的写景和咏物之美。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领悟并理解《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图片和相关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诗歌的猜测和探究欲望。
2. 感悟探究(10分钟):教师将《钱塘湖春行》的诗句逐句朗读给学生,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如:“诗中提到的昼行碧波万顷,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飞蓬’、‘乘风’等词来描写钱塘湖?”等。
3. 收获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钱塘湖春行》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同时,教师也可请部分学生朗读他们组讨论的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将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钱塘湖春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引导他们更好地领悟和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借代等,并让学生找出并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魅力。
四、课堂设计依据与评价:本节课选择《钱塘湖春行》这首唐诗作为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现阶段的文学修养要求,又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精品】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钱塘湖春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15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2、了解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
3、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突破难点。
关键:诵读和想象。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首先,采用范读和反复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对诗歌内容的热烈讨论,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最后,课堂提问和名句赏析的方式,进一步加深诗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使学生达到能够基本吃透诗歌的内容和韵味。
已达到深刻感受诗歌意境美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朗读法、联想和想象法、讨论点拨法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2024年《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
2024年《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分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
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诗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钱塘湖春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析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面意思和意境;2.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2. 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钱塘湖春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诗歌,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4. 课堂讲解: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句的意象、意境、诗人的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背诵,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钱塘湖春行》;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3. 学生能够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4.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诗歌,提出有见地的问题和观点;5.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所提高。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显德汪学区李会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武安市第十三中学的一名教师,我叫石起云。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
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
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该诗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该诗语言浅近平易,很符合初中中学生理解背诵的要求。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首尾呼应,中间集中写景,体现出诗的结构美,这种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们借鉴。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鉴于此,我结合了所教年级与本课特点,从不同维度把握,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对唐诗的赏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反复朗读中启发学生学生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二、说教法
本课我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新课标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指出,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不是很强,鉴赏古诗词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作性,因此我还采取了讨论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诗歌积累,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低,鉴赏能力更有待于提高,而且也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
方法定为: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诵读法(反复诵读)、讨论法(交流体验).
四、说
(一)
在我国有这样一处美丽的旅游胜地,湖光碧影,景色如画,美的令人惊叹。
这就是杭州西湖,又名钱塘湖。
西湖美景,享誉天下,早春的西湖风光,更具魅力,满是荡漾的生机。
今天就让我们和白居易一同走进早春的西湖。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以此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不足之处由学生间相互补充,或者老师补充。
(2)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字音、朗读节奏。
接下来由学生朗读,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以达到初步感知诗歌的目的。
2、初读诗,知诗意
(1)自主学习,指导学法
a.反复诵读
b.抓住诗眼
c.弄懂诗意
d.品味语言
e.把握情感
(2)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a.学生听读,要求正字正音,划出节奏。
b.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3)个别抽查,其他学生划出诗中的景物。
3、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都是早春景象。
)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方法:学生读诗歌,划出诗中的景物)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水云相接;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婉转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
4、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5、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
(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6、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三)拓展延伸
1、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
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2、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四)达标检测
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填空: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之情。
(2)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内容是暮春景色。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的“几处”和“谁家”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
C 描写想象中景色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D 文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写的是初春湖面景色。
4、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欢聚一堂,共同学习。
谢谢大家!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钱塘湖春行》。
2、把这首七言律师改写成一篇游记,以《游西湖》为题,不少于400字。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