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文学语言分析

合集下载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爱情悲剧《牡丹亭》解析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爱情悲剧《牡丹亭》解析

《牡丹亭》:汤显祖创作的不朽之作引言作为中国明代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以他的才华和创造力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就是《牡丹亭》,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悲剧之一。

《牡丹亭》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精巧的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和观众,至今仍然倍受推崇。

本文将对这部杰作进行深入的解析,以探索其引人入胜的魅力。

情节概述《牡丹亭》是一部以离奇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戏剧作品。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梅儿之间的悲剧爱情。

杜丽娘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柳梅儿则是一个俊雅风流的年轻男子。

他们在牡丹亭相遇,立即相互爱慕。

然而,由于一些意外的情况,他们的爱情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悲剧元素《牡丹亭》作为一部悲剧,表现出许多典型的悲剧元素。

首先,宿命的力量在该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丽娘和柳梅儿的相遇是注定的,但他们的相爱却被不可抗拒的命运所阻止。

他们被迫分离,命运对他们的残酷性质让人深感同情。

其次,《牡丹亭》中的角色都有着强烈的爱情,但却无法实现他们的爱情。

他们之间的隔阂和冲突是悲剧的重要因素。

情感纠葛、误会和冲突引发了悲伤和不幸的结局。

深刻的情感描写《牡丹亭》的另一个引人入胜之处是其深刻的情感描写。

作者通过文字巧妙地描绘了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冲突。

杜丽娘和柳梅儿的爱情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让人深感动容。

读者和观众可以深刻地理解和共鸣他们追求爱情的坚持和痛苦。

作者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角色们的悲伤和失望。

角色们的言语、动作和表情都充满了情感张力,使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精巧的结构《牡丹亭》的结构非常精巧。

整个故事分为三个部分:杜丽娘和柳梅儿相遇并相爱的牡丹亭之夜,他们分别的日子和最后的重逢。

第一部分以牡丹亭之夜为背景,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梅儿相遇的情景。

这一部分描写了他们的初次相见和随后的甜蜜时光,给人一种美好而浪漫的感觉。

第二部分讲述了杜丽娘离开柳梅儿后的日子。

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曲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杂剧,被誉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之一。

该剧以美丽的牡丹为线索,讲述了唐代文学大家元稹与神仙玉真子的爱情故事。

在文学形式、题材内容、人物刻画和表演艺术等方面,该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牡丹亭》的文学特色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上。

该剧采用了“断章式”的描写方式,将整个剧情分为三十个场景,由明代王懋功所作的断章诗串联起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该剧还以牡丹为线索,贯穿全剧,以寄托了主人公元稹的爱情和心情。

正因为如此,该剧在文学形式上展现了详略得当,以“牡丹”为悬念贯穿整个故事,使之既有主线,又有支线,增加了人物的情感色彩和多样性。

其次,在题材内容方面,《牡丹亭》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在故事情节上华丽巧妙,表现出唐代女性的特有美和气质,展现出唐代的文学和文艺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该剧还表现了汉唐文学的精髓,以文学细节的形式展现了唐代文学大师的风度与气质。

此外,《牡丹亭》中的人物刻画也非常精致。

主人公元稹笃信才华,情感细腻,个性积极,充分体现出唐代文学大师的气质。

玉真子则成为了古代神秘的“神仙”,她的神秘性很高,且性格独特,忠诚而浪漫,冷静沉着,沉默寡言,很好地体现了汤显祖对“女性内向”的理解。

而且玉真子又是以“创造世间美好”为目的而来到凡间的神仙形象,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美即是善”、“无始无终、唯一美好”的观点也在剧中得到了体现。

最后,就表演艺术而言,《牡丹亭》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该剧表演风格清新而优美,唱腔优雅流畅,有着艳丽的色彩,演员可以在台上演绎出唐代文学大师的文艺气质和性格风范。

此外,《牡丹亭》中的舞蹈也是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之一。

舞蹈尤其突出唐代女性的婀娜多姿,展现了唐代文艺的风貌和特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牡丹亭》之浪漫主义特色 标准版

谈《牡丹亭》之浪漫主义特色  标准版

姓名:张瑞院系:文学院班级: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班学号:136102040030内容摘要:《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可见该剧轰动一时,影响之大。

它写理想、叙爱情,织之以奇思异想,使之放射出浪漫主义的璀璨光芒。

关键词:杜丽娘和柳梦梅;浪漫主义;爱情故事;个性解放;封建礼教《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于以“梦”写其理想。

杜丽娘为南安太守的独生女儿。

封建官僚杜宝和他的夫人甄氏,为封建礼教濡染,从行动和思想上对女儿都严加管束。

作者通过游园入梦,跌入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闯进了一个甜蜜美满的天地。

杜丽娘游园时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⑴这是因为她感到“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婚配。

成为虚度青春”。

⑵从此可见,她厌弃那些子曰诗云的封建说教,痛恨那些家规家法,憧憬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着佳人配才子的际遇,于是感而入梦。

杜丽娘对于梦境,不是把它视为一般的幻觉,而是更深一层地将它视为自己理想的现实再现。

可见杜丽娘的“梦”,是对封建礼教大胆反抗,也是解放了的个性的自由飞翔。

正如杜丽娘的梦境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尖锐的对立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虽然古代作家以梦入剧者不乏其例,然而《牡丹亭》中的梦更是作为一种理想的寄托来提高文学作品的价值与艺术力量。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还在于以“生命”作为代价来写其斗争。

早于《牡丹亭》的文艺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成分,但那些几乎都是一种恶势力的消极反抗,“死”是他们斗争过程中的高潮,也是斗争的结束,往往给人以悲壮的感触。

浅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有情人”杜丽娘形象,奠定了我国戏曲创作浪漫主义的基石。

一、浪漫的精神追求文学中的浪漫精神主要指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向往。

作者把杜丽娘作为“情之至”的人物来塑造,让她扮演为爱而死去活来的主角,表示对人的真性情的憧憬和追求,这是《牡丹亭》的重大突破。

杜丽娘亲父杜宝自称“西蜀名儒”,以儒治家;杜母夸耀自己娘家“世出贤德”,要给女儿当好楷模;塾师陈最良只知道“孟子说得好,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心”。

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老成持重”,以至她在衙门闺房住了三年,居然没有去过自家的后花园。

但杜丽娘毕竟是个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女,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和爱的强烈追求。

师父对她讲解《诗经·关睢》,这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

她在镜子中发现了自己“三春好处无人见”的美丽,当她步入春光灿烂的花园,第一次发现了大自然春天的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春情和对异性的渴望。

而她的生活环境没有给她提供任何条件,只有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把爱情理想寄托在一个昏然梦幻中出现的情人身上。

她把这次梦遇作为高于一切的情感财富,对封建礼教进行大胆的反叛。

但她无力改变现实,又不愿屈服现实,最终只能含恨为情而死。

“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而且表现在死后对阎罗王据理力争”。

[1]她进入阴间,变得更为大胆、更为痴情,而且并不满足自己以鬼魂身份与情人相会,以至追求愿为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地与胡判官据理力争,终使自己还魂复生。

“人生而有情,思欢恕愁,感于幽微,流于啸歌,行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

”[2]冥判后,她不用媒妁之言,自己去敲开情人的房门,发出“生同室,死同穴,永做夫妻”的海誓山盟。

复生后,宁愿不当杜家女,也不离开柳梦梅,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婚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承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热烈赞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从多角度浅析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

从多角度浅析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

从多⾓度浅析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摘要:明代剧坛呈现出⼀峰独秀,群⼭环绕的⽓象,⽽汤显祖则是明代成就最⾼,影响最⼤的剧作家。

其笔下的《牡丹亭》则更是明代戏曲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兴盛时期的经典之作,⽆论从语⾔特⾊、⼈物形象等⽅⾯来看,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就从语⾔、⼈物形象等⽅⾯对《牡丹亭》进⾏浅析。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语⾔、⼈物形象、情节结构⼀、对汤显祖及《牡丹亭》的创作背景进⾏简析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号若⼠,晚年⾃号茧翁,⾃署清远道⼈,江西临川⼈。

出⽣在读书世家,承袭了四代习⽂的家风①,这位踌躇满志的江西才⼦仕途颠簸,曾直接抨击了多位朝廷⼤员,得罪不少⼈,因⽽也遭受排斥。

长期屈沉下潦的汤显祖,上感于官场的腐败,下感于地⽅恶霸之有恃⽆恐,还因为爱⼥,⼤弟和娇⼉先后夭亡的强烈刺激,于百感交集之中,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②。

⼆、《牡丹亭》故事回顾据汤显祖⾃⼰说,《牡丹亭》⼀剧“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州太守冯孝将⼉⼥事,予稍为更⽽演之”(《牡丹亭题词》)。

但其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还魂》话本③。

汤显祖以点⽯成⾦的圣⼿,将话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提升到新的⾼度,描摹出主要⼈物不断发展着的性格,其内容描写了管家千⾦杜丽娘对梦中的书⽣柳梦梅倾⼼相爱,⽽后便伤情⽽死,化为了魂魄寻找了现实中的爱⼈,⼈⿁相恋,最后起死回⽣,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的故事。

三、《牡丹亭》语⾔特⾊及名句分析《牡丹亭》的问世不但是汤显祖个⼈的成就,也是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辉煌之笔。

从⽂字来看,汤显祖以个⼈深厚的⽂学功底,打造了典雅蕴涵的细腻⽂辞,以灵⽓与幽深兼得的词汇,烘托了这⼀场⽣死相随的爱情④,然⽽语⾔特⾊也颇令⼈称赞。

1、诗化的戏剧语⾔陈继德《牡丹亭题辞》:“独汤临川最为本⾊,以《花间》、《兰畹》之余彩,创为《牡丹亭》,刚翻空转换极矣。

”王骥德《曲律》亦云:“《牡丹亭》掇拾本⾊,参错丽语,镜往神来,巧凑妙合,⼜视元⼈别⼀蹊径。

《牡丹亭》的文学性与戏剧性

《牡丹亭》的文学性与戏剧性

《牡丹亭》的文学性与戏剧性摘要:16世纪末,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出了惊艳剧坛的千古绝唱——《牡丹亭》。

《牡丹亭》作为中外知名的剧目,不光在舞台的展现上去的了很高的赞誉,在戏剧文本上,同样也名声斐然。

本文以编剧的个人定位为视角,以《牡丹亭》的剧本为基础,在该剧剧本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性和戏剧性上展开探索。

关键词:戏曲;文学性;戏剧性《牡丹亭》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在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等方面,都反映了其显著文化特征和时代背景。

与此同时,在《牡丹亭》里处处流露这中国传统文的身影,儒、道、释三家的思想观念都在此剧中得以展现。

所以《牡丹亭》不仅代表着中国戏剧文化的光辉成就,也显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一、走进《牡丹亭》南安太守杜宝之女,读《诗经·关雎》而伤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有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朝思暮念。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偶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二、《牡丹亭》的文学性众所周知,《牡丹亭》的文体和语境都是文言文的程式,里面的唱词皆是词曲。

就现在大学里按文学学科分类,《牡丹亭》是属于古典文学的。

这就意味着《牡丹亭》文学意味之浓。

《牡丹亭》之审美意趣浅谈

《牡丹亭》之审美意趣浅谈

《牡丹亭》之审美意趣浅谈明代戏曲《牡丹亭》的主“情”色彩使其具有不少艺术上的突破性,戏曲所塑造的绝美人物形象更具有打动人心的独特魅力。

一、语言美《牡丹亭》之语言美主要体现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与雅俗共赏。

生动活泼的语言淋漓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1.杜丽娘与柳梦梅语言之典雅。

自幼深受文学熏陶的杜丽娘精通诗词曲律,见到满园春色,不由感叹“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糜外烟丝醉软。

”[好姐姐]以牡丹自比,哀怨地诉说自己貌比牡丹,却无法让美妙青春绽放的落寞情怀。

及至触景生情,丽娘则道“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山坡羊]杜丽娘的这一系列语言生动而不乏典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爱之索求。

柳梦梅作为后来的科场状元,其典雅的语言也是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的。

面对杜丽娘的美丽画像,柳生感叹:“问丹青何处娇娥,片月影光生毫末?似恁般一个人儿,早见了百花低躲。

”[莺啼序]见了丽娘幽魂之美妙,柳生更是惊为天人:“他惊人艳,绝世佳,闪一笑风流银蜡……金钗客寒夜来家,玉天仙人间下榻。

”[前腔]柳梦梅的这几段唱词都充分地表现了深厚家学渊源,人物的身份地位也因此得以初步展现。

2.春香语言之天真活泼春香本是丫环出身,加之年纪尚小,未曾受过封建正统教育,作者在春香的语言处理上更侧重于其天真活泼的一面,与杜小姐的严肃谨慎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闺塾》一节中集中表现了春香语言俗趣的一面。

讲到“关关雎鸠”,春香立马按照自己的意思作了注解:“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春香的这种插科打诨,其实可以看作是杜小姐青春活泼的外在表现形式,杜小姐由于身份的束缚不能说不能做的事皆从春香那里得到了实现。

后来的春香冲口便说“溺尿去来”无疑是杜小姐纵容的结果,两人在先生面前的一番即兴表演更是对陈最良之迂腐的绝妙讽刺。

3.陈最良语言之陈腐身为被封建伦理道德彻底毒害了的一介儒生,陈最良的语言可谓陈腐至极。

女学生上课迟了,陈最良一本正经地训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问安于父母。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

⾼中语⽂《牡丹亭》赏析汇总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作,⾼中学⽣在语⽂课上如何写这篇⽂章的赏析呢?下⾯店铺给⼤家带来⾼中语⽂《牡丹亭》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牡丹亭》赏析(⼀) 戏剧是⼀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她借鉴⽂学、⾳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式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社会反映社会⽣活。

戏剧欣赏经典-《牡丹亭》是被称为“东⽅的莎⼠⽐亚”的汤显祖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艺术特⾊,有以下⼏点: 第⼀,⽤浪漫主义⼿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说《杜丽娘慕⾊还魂》,⼴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说的基础上,进⾏了脱胎换⾻的创造,把⼩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活紧密结合,⽤更丰满的⼈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追求个性⾃由、⾃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

年轻貌美的杜丽娘,⽣长在官宦家庭,家教⾮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

然⽽,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长和⽼师阻⽌不了的。

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游玩,并触景⽣情,伤感⾃⼰韶华将逝,未成佳配。

回到书房,做了⼀梦,梦见⾃⼰遇到⼀英俊书⽣,并向她求爱,俩⼈云⾬和谐,爱得⼗分热烈。

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瞌睡,⼤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

从此,她郁郁寡欢,⼀病不起。

后来,死掉了。

她被埋在后花园中。

三年后,⼀个叫柳梦梅的书⽣,赶考,住在⼩姐坟丘附近。

柳公⼦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

杜丽娘以⿁⾝与柳公⼦夜间相会,恩情意浓。

后来,她告诉公⼦,⾃⼰不是⼈⾝,如果公⼦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就可合做⼀处,与公⼦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

柳公⼦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的阳⽓吹⼊杜丽娘的⼝中,杜丽娘活了过来。

《牡丹亭》点评

《牡丹亭》点评

《牡丹亭》点评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杰作。

这部作品以其高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作品的主题深刻而重要。

它以“情”为核心,突出了人性的本真和个性的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更是对人性、情感、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这种深刻的主题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其次,作品的艺术成就卓越。

汤显祖在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梦幻、夸张、对比等,使得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作品的语言优美流畅,诗词曲赋兼备,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和雅致,又有口语化的生动和自然。

这种高超的艺术成就,使得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具有了重要地位。

此外,作品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自问世以来,《牡丹亭》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了中国戏曲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种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进一步证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牡丹亭》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卓越艺术成就和广泛影响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更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人性、情感、生命等主题的契机。

这部作品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和推广,对于文学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牡丹亭》文学语言分析

《牡丹亭》文学语言分析

《牡丹亭》文学语言分析
《牡丹亭》是明代杂剧作家唐寅创作的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题的话剧。

该剧通过描绘悲剧一对相爱的男女,以及他们的离奇缘起、沉思哲理、华
丽词藻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艳情题材的高品位和舞台艺术的高超境界。

同时,它也是杂剧的最高峰之一,为后来的戏曲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文学语言方面,《牡丹亭》以唐诗宋词为原型,表达了唐代文化的
优美与繁荣。

剧中的对白诗句常常具有华丽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
对偶等。

例如,“双燕囚宿花隔雨,美人迟递水云空”的诗句,生动地描
绘了两位主人公心心相印而又相隔两地的情景。

此外,剧中还经常穿插一
些闲话、广告诗等,用以表达剧中角色的喜怒哀乐、情感起伏等,丰富了
剧情的展开。

除了诗词的应用,唐寅在《牡丹亭》中还采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文学引用,以体现剧作的深度和内涵。

例如,剧中的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话语,表达了爱情的升华和人生的意义;而对于孟母之教、岳母之敬等等,
都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伦理观念。

此外,《牡丹亭》还独创了一种叫做“挑腔”的表演形式,使得观众
可以在听到演员的声音和唱腔后,不仅仅从台上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中获得
信息,还能够通过听觉的方式来感受戏剧艺术的力量。

这种挑腔的方式,
使得《牡丹亭》具有极高的表演性和戏剧性,同时也成为后来传统戏曲的
重要影响。

总之,《牡丹亭》通过华丽的文学语言表达了对爱情、人生、道德等
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其精致的诗词、深刻的哲理以及独特的表演方式,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作,高中学生在语文课上如何写这篇文章的赏析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一)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她借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方式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欣赏经典-《牡丹亭》是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

年轻貌美的杜丽娘,生长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

然而,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长和老师阻止不了的。

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里游玩,并触景生情,伤感自己韶华将逝,未成佳配。

回到书房,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遇到一英俊书生,并向她求爱,俩人云雨和谐,爱得十分热烈。

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

从此,她郁郁寡欢,一病不起。

后来,死掉了。

她被埋在后花园中。

三年后,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住在小姐坟丘附近。

柳公子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生。

杜丽娘以鬼身与柳公子夜间相会,恩情意浓。

后来,她告诉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处,与公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

柳公子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自己的阳气吹入杜丽娘的口中,杜丽娘活了过来。

《牡丹亭》论文(参考仅供)

《牡丹亭》论文(参考仅供)

《牡丹亭》的魅力摘要《牡丹亭》作为昆曲的代表,自产生以来,久演不衰,带给人们视觉及听觉上的享受。

《牡丹亭》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入了人生中的激情与消况,梦幻与现实的矛盾,营造一个浪漫而传奇的故事。

本文试图通过对《牡丹亭》鲜明的人物形象,清新的语言风格及唯美的意境三方面的分析,有力论证其艺术成就,以此来肯定它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浪漫主义至情至性诗意语言梦幻“Peony Pavilion" charmAbstract"The Peony Pavilio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Kunqu Opera, since, not long, bring people visual and auditory enjoyment. "Peony Pavilion" with the sentimental love story as the main line, into the life of passion and fire situ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creating a romantic and legendary stor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s of "Peony Pavilion", the fresh language style and aesthetic artistic conception.Key words: romantic emotion and poetic language of dreams《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牡丹亭》一课。

该课选自教材的第三单元“文学作品阅读”,主要内容包括《牡丹亭》的作者简介、剧情梗概、主要人物分析、精彩片段解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掌握其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领悟《牡丹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主题,提高审美情趣。

3. 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培养对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牡丹亭》的剧情梗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难点:《牡丹亭》所表现的深刻主题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牡丹亭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作者简介:介绍汤显祖的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作品打下基础。

3. 剧情梗概:简要介绍《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把握整体框架。

4. 人物分析:详细分析杜丽娘、柳梦梅等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特点。

5. 精彩片段解析:挑选《牡丹亭》中的经典片段,如《惊梦》、《寻梦》等,进行深入剖析,领略古典戏曲的魅力。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剧中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思考题,进行解答示范,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8.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作者:汤显祖2. 剧情梗概3. 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4.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诗意盎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的理解。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人物特点、情感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汤显祖的其他作品,如《紫钗记》、《南柯记》等,了解其创作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讲解《牡丹亭》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牡丹亭》文学语言分析

《牡丹亭》文学语言分析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间梅遮柳不胜芳。(罗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
二、从语言风格上来看
——《牡丹亭》体现了雅正为美的诗意语言风格 曲体有两途:大曲宜施文藻,然忌太深;小曲宜用本色, 然忌太侄。须奏之场上,不论士人闺妇,以及村童野老,无 不通晓,始称通方。——王骥德
意真词浅,全无一毫书本气。——李渔《闲情偶寄》 【山坡羊】〔生笑介〕小姐,咱爱杀你哩! 【香罗带】〔老旦〕丽娘何处坟?问天难问。 梦中相见得眼儿昏,则听的叫娘的声和韵也,惊 跳起,猛回身,则见阴风几阵残灯晕。〔哭介〕 俺的丽娘人儿也,你怎抛下的万里无儿白发亲!
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
1.语言的节奏感
“一出用一韵到底”——李渔《闲情偶寄》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 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 去年?〔乌夜啼〕
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
2.语言严格押韵,讲究平仄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 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 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 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 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尾声】〔旦〕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 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画廊金粉半零星二从语言风格上来看牡丹亭体现了雅正为美的诗意语言风格三从语言的抒情方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朱家林 黄柏榕 曾庆俊 谢文俊 叶建成
戏曲语言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是宾白,用于对话和独白
二是曲词,用于歌唱。
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
语言特色
二、从语言风格上来看

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杂剧,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爱情为主题,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情调和悲剧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牡丹亭》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描写爱情的细腻和真挚。

剧中的主角杜丽娘和柳梅花,一个是一代名妓,一个是世家女子,她们的爱情虽然来得快去得快,但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剧中通过对两位女主角内心感情的描写,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她们的爱情是多么地真实和深情。

尤其是在剧中的第四景,主角之间的对白和唱词表现出一种深情厚意,让人动容。

这种对爱情的细腻描写是《牡丹亭》的一大突出之处。

其次,《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优美的语言和音乐。

剧中的对白和唱词采用了宋词的形式,语言优美动听,音韵悦耳。

而唱词则运用了曲调婉转的曲调,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尤其是剧中的妆舞插曲,既有舞蹈的美感,又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剧情的发展。

这种把戏剧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剧中的情节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方位的艺术体验。

另外,《牡丹亭》还体现了汤显祖在创作中独特的意境表现手法。

这部剧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牡丹亭记》为蓝本,汤显祖将其情节进行了改编,加入了更多的唐诗元素,对原著进行了重新演绎。

他以文人学士的身份,以清新自然、唯美意境的风格,塑造出了剧中各种角色的形象。

从剧中可以看到,汤显祖对自然景物的画眉,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对心理冲突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美、追求情感的独特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手法,使得《牡丹亭》以其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并被后世文人称之为"牡丹神韵"。

还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强烈的人性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剧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从杜丽娘的聪明机智,到柳梅花的倔强和坚守,再到刘雨川的痴情和执着,它们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剧中呈现出一种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摘要】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源远流长,贯穿于整部戏曲的审美观念、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音乐美学之中。

在审美观念上,昆曲追求“雅致”、“含蓄”、“典雅”,注重内在修养与审美品味的培养。

通过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昆曲能够深刻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丰富心灵世界,将人情世态以婉约之形展现于观众眼前。

人物塑造方面,昆曲善于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音乐美学则是昆曲独特的表现方式,传统乐曲悠扬动人,配合戏曲表演增添情感色彩。

昆曲《牡丹亭》中的传统美学思想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也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发展,启发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昆曲《牡丹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审美观念,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人物塑造,音乐美学,文化影响,传承与发展,戏曲艺术启示。

1. 引言1.1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其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昆曲中独特的审美观念、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特点。

在昆曲中的审美观念中,强调“雅俗共赏”,既有高雅的文人意趣,又有通俗的民间情感。

这种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雅”、“道雅”、“佛雅”等多元的美学理念,使得昆曲作品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昆曲通过精心的意境营造,利用舞台布景、服饰、音乐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观众在欣赏昆曲时往往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情感表达方面,昆曲借助音律与词藻精致的唱词,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独具魅力,还能触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人物塑造和音乐美学方面,昆曲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描绘和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昆曲将传统美学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每一段音乐都饱含着深邃的内涵。

昆曲《牡丹亭》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同时也对当代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明代文学——《牡丹亭》

明代文学——《牡丹亭》

明代文学——《牡丹亭》一、《牡丹亭》与《西厢记》:《牡丹亭》是与《西厢记》同为最著名的两部古典爱情戏曲,但是二者有一点特别不同:莺莺对张生,是睹面而生情,因情而生欲;但是杜丽娘却是因欲而生情,她并不是因为先爱上柳梦梅,才冲破男女大防,而是因为难耐寂寞,由本能涌发的青春欲望而指向了与柳梦梅的梦中私会。

而这一点不同也是明代后期社会风貌的反映。

《牡丹亭》在当时影响极大:《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沈德符《顾曲杂言》)二、思想内容1、杜丽娘爱情的动因生命本能的冲动2、杜丽娘所面临的爱情阻力无形的社会大网3、杜丽娘的历程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生而为情4.《牡丹亭》的思想内容《牡丹亭》以浪漫动人的故事情节,赞颂了出于人欲而生的爱情的及其伟大力量,深刻地批判封建礼教和看不见的社会文化习俗的可怕,歌颂了人性解放,表达了以情抗礼的社会理想。

尤其是杜丽娘倾诉的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三、1、人物形象(1)、杜丽娘:痴情而执著第一阶段:唯唯诺诺,忧郁苦闷,渴望爱情;第二阶段:鬼魂的杜丽娘:痴情,主动,勇敢;第三阶段: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勇敢、泼辣。

(2)、柳梦梅:有才而痴情,功名欲望强烈,却又刚直果敢。

(3)、杜宝:正统的清官,封建正规道路上的成功者,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熏染,是既成文化秩序的自觉维护者。

(4)、陈最良:封建正规道路上的失败者,迂腐而可怜,却又深受当时文化毒害,成为牺牲品,却又希望按照既定模式培养下一代牺牲品。

(5)、春香:天真活泼、娇憨可爱2、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3、现实与奇幻相结合的叙事方法4、优美而诗意的情感描写5、典雅绚丽的词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间梅遮柳 不胜芳。(罗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回首东风
二、从语言风格 上来看——《牡丹亭》体现了雅正为美的
曲体诗有意两语途言:风大格曲宜施文藻,然忌太深; 小曲宜用本色,然忌太侄。须奏之场上,不 论士人闺妇,以及村童野老,无不通晓,始 称通意方真。词—浅—,王全骥无德一毫书本气。——李
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
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
2.语言严格押韵,讲究平仄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 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 〔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 也〔着不牙生索【儿低香尾苫答薰声也〕绣】,和被〔则你眠旦待把。〕你领天困忍扣呵春耐松,心温,有游存衣心赏一带情倦晌宽,眠,。袖梢儿揾 那梦儿还去不远。
朱家林 黄柏榕 曾庆俊 谢文 俊 叶建成
戏曲语言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是宾白,用于对话和独白 二是曲词,用于歌唱。
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
语言特 色
二、从语言风格上来看 三、从语言的抒情方式上看
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
1.语言的节奏感
“一出用一韵到底”——李渔《闲情偶寄》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
【步步娇】〔旦〕袅晴吹来闲庭院,摇漾春 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 逗的彩云偏。
【醉扶归】〔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三、从语言的抒情方 式上看
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 ——王国维《人间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 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 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 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 是花 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渔 【《 山闲 坡情 羊偶】寄〔》生笑介〕小姐,咱爱杀你哩!
【香罗带】〔老旦〕丽娘何处 坟?问天难问。梦中相见得眼儿昏, 则听的叫娘的声和韵也,惊跳起, 猛回身,则见阴风几阵残灯晕。 〔哭介〕俺的丽娘人儿也,你怎抛
二、从语言风格 上来看——《牡丹亭》体现了雅正为美的
【绕诗池意游语】言〔风乌格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 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 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 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 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 在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