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材料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一生一死,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生死相随。
生不得相爱,死亦要相随。
《牡丹亭》这个故事充分的展示了女主人公杜丽娘对自由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无声有力的反抗。
本文着重分析杜丽娘与侍女春香的形象与性格。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分析,反应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及被抑制的自由精神,从而凸显女性需要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解放的迫切性。
标签:《牡丹亭》杜丽娘春香性格在我国古代,曾创作出许多歌颂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和婚姻自由的文学作品。
《牡丹亭》当属其中最为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
所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爱,虽算得上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但是却把这种相爱由现实生活中邂逅相遇转变为梦中相恋。
而因这一个梦,并决定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命运。
一、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核心人物,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着重描写她是如何追求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
并且以一个温顺少女,名门之秀的形象出现,故事突出了这种追求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
父母要求她做一个三从四德的淑女,以便“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
”她便偏要追求真爱,因个“他年若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而香魂陨落。
1、生前的形象。
太守之独生女,年十六。
因游园感伤而逝。
三年后,丽娘梦中情人柳梦梅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与梦梅结成连理。
丽娘的出身地位,就规定了她必须要遵从的礼仪法度。
名门闺秀,三从四德,必定是找得个门当户对之人,做个贤妻娘母。
于是深居闺阁十六年的丽娘,从来不知外面世界有多么精彩。
当看到园中春景,自有“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附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的伤感。
被压抑的少年之心就像是被冰冻起来了一样,一旦被阳光照射,就会迅速融化。
丽娘的青春之心,也随着游园而渐渐的融化,于是伤春而梦,因梦而病,寻梦无果,抑郁而终。
由此来看,生前的丽娘是被禁锢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
她是被关在无菌盒子里的细胞,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细菌,游园伤春,丽娘被细菌感染,无药可治,最后悲伤而死。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坚定的反叛礼教和追求爱情,是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
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还是禁不住青春的觉醒,春心荡漾,游园回来后的惊梦,与书生的梦回缠绵,大胆的追求爱情。
无奈现实寻求不得,叛逆的她不惜舍弃生命,在阴间仍勇敢执着地继续寻觅,曲折回环。
回到现实,又不得不征求现实的许可,偏安于封建礼教的矛盾形象。
初出闺阁——寤寐思服,求之不得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组成了一个使人窒息的笼罩着禁欲主义的客观环境。
在严格的家教下,一方面,杜丽娘稳重、文静、温良、柔顺,循规蹈矩。
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又抑郁、愁烦、焦虑不安,被礼教束缚了身心,得不到自由而郁闷。
当春香提议去后花园时,她也踏出了冲破礼教的一步。
在花园里,她感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却无人欣赏,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又联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湃。
但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只有把所盼望的在虚幻的梦中出现。
在梦境中她遇见了自己钟情的青年,但是梦醒以后,周围还是森严冷酷的现实。
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下,她对现实更为不满,对理想的要求就更为强烈。
她梦醒以后,再去寻梦。
大胆倾诉了对真情的追求。
人世两谐——因情死,为情生寻梦不得,杜丽娘就因情而病,由病而死。
但忠贞执着的杜丽娘,死对来她说是对爱情追求的一个新开始。
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死界限。
杜丽娘形象分析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杜丽娘是一位名门闺秀,父母一个是国家栋梁,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严厉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标准的淑女;塾师陈最良,是个考白了头发的老秀才,只是拿社会教导自己的东西来教导杜丽娘,同样给予杜丽娘深重的压迫。
而春香虽然是她的贴身女侍,但是由于无知,她无法理解杜丽娘。
因此杜丽娘是孤独的。
在春香的扶持下,杜丽娘走出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到空无一人的花园中游玩。
在这里她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她惋惜眼看青春转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感到自己生存的荒芜和生命的空虚。
自然春光触动了内心情怀,感叹“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
”把这少女在封建礼教压制下难言的苦闷和酸楚都表现出来了。
汤显祖所展示的是作为一个健全人的自身天性对于情爱的需求和渴望,在此作者肯定人类对爱、青春和美的渴望的合情合理性。
梦中与持柳书生相爱,梦醒后却无依无靠,仍是冰冷的现实。
于是第二次游园,杜丽娘支开了春香,独自来到花园,以安心寻梦。
她追梦寻梦,苦苦寻找着梦中的美妙。
在对梅树的倾诉中可以看出,这个梦是她全部生命的寄托。
然而现实的一切不曾有丝毫的变化,反而更加冷酷,为此一病而亡。
杜丽娘不是因爱情的被阻挠而亡,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在阴间,她的魂魄再次领略了生命的自由快乐。
在梦中和阴间汤显祖展露了人的自然性的一面,将人的天性还原放大,赋予其合理存在和实现的权利,汤显祖大胆地承认和肯定了人的性欲和情欲的一种客观存在。
二、杜丽娘人物形象的社会性《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之后,念念不忘媒妁之言,不忘柳梦梅的科举功名,这似乎与她在梦中与阴间一往无前的追求爱情的行为互为矛盾,实际上如此的描写和安排也许正是为了反映人性的另一面人的社会性的需求。
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空前强化;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束缚了妇女的身体和精神。
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
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
汤显祖认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四、杜宝的形象与意义①《劝农》说明杜宝的文治,平乱说明他的武功。
汤显祖似乎在竭力把杜宝塑造成一个完人:好人,好官,文韬武略,忠义仁厚,智勇双全(这些性格特征往往是传奇主要人物的专利) 。
胡判官因杜宝对丽娘网开一面,皇帝因其功绩而升擢。
从笔头上,作者一再肯定他的行为和操守。
但偏偏是这样一个人,造成了自己的家庭悲剧。
作为一个臣子,父母官,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家长,他却是失败的。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何况是独女。
他对女儿的管教都是出于爱,但是是按照自己的信仰,用自己认为最正确、对她最好的方式来爱。
汤显祖不吝笔墨说明这一点。
“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药》) ,他认为是古理不是人欲,目的就是传宗接祀。
让“父母光辉”的女儿,只要求“知书识礼”。
所以,他把女儿关在与世隔绝的朱门深宅中,女儿昼寝,闲游,一定要管教;去了一趟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母亲也要惊惶失措,唯恐她惹动情思。
请陈最良教书,就是要他拘心。
杜宝不仅要“存天理”,还要灭自己和家人的“欲”。
但他仍是痛惜女儿的。
他告诉陈最良:“有不臻的所在,打丫头。
”女儿死了,他悲痛欲绝,对后事作了妥善的安排。
就是升了平章,他也并不十分开心。
属下只能虚言安慰:“江南好宦游。
急难休,樽前且进平安酒。
看福寿有,子女悠,夫人又。
”但杜丽娘还是辜负了杜宝的教导。
石道姑说得好:“一来小姐有妖冶之名,二来公相无闺阃之教,三来秀才坐迷惑之讥,四来老身招发掘之罪。
”桩桩件件,杜丽娘实在是不节不孝,连带说明杜宝家教无方。
何况,杜丽娘的情,完全不同于一般传奇中的“情”。
对于柳梦梅,她是由“欲”到“情”。
她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恣一时之欢,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
《惊梦》、《寻梦》两出,唱出杜丽娘被禁制的生命渴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杜丽娘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丽娘的基本情况。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聪明美丽,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
然而,她在青春年华中被爱情唤醒,陷入对牡丹亭中梦境的痴迷,最终为情而死。
在故事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表现得非常丰富。
她温婉贤淑,但又柔情似水,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梦境中,她展现出了多情、浪漫的一面,敢于冲破礼教的束缚,与梦中的书生幽会。
而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她却显得柔弱无助,最终香消玉殒。
从造型上来看,杜丽娘的形象极尽艳丽之能事,她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精美的发饰,充分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柔美和婉约。
而从心理和行为上来看,杜丽娘则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她既受到严格的家教束缚,又被内心深处的爱情所驱使,这使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断挣扎和纠结。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女性形象。
她的故事传达了爱情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个体命运与社会制度的对抗。
杜丽娘的勇敢追求爱情的形象,也成为了人们对勇敢追求真爱和不畏艰难的象征。
她的悲剧命运也警示着人们在面对传统礼教和爱情的抉择时,应当更加理性和勇敢。
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牡丹亭》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将通过再认识《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体现和重要性。
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戏剧《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有着温柔贤淑的性格和美丽的外表。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杜丽娘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
相反,她在梦中遇见的爱情激励着她追求自由和幸福,反映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权利,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过程。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展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她不仅仅是一个受到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更是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代表。
杜丽娘在剧中的表现,可以从历史上的其他女性形象进行对比。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一个人的人物形象,首先要从这个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感受人物所在的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的时代背景。
只有了解任务的一定时代背景,才能从更深的一个层面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
《牡丹亭》是明代杜丽娘形象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即公元1598年,正处于明朝的中后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牡丹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剧作。
所以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
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身处封建时代的杜丽娘不然带有当时的一定色彩,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牡丹亭》人物略论
《牡丹亭》人物略论《牡丹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出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戏剧中,涉及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命运、行为都展现着不同的价值和道德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牡丹亭》中的几位主要人物进行略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戏剧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1. 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娇美的女子,因一场梦境而与张生相遇,之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杜丽娘的性格非常坦率,她敢爱敢恨,对自己的感情毫不掩饰。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性格显得颇为叛逆,但也从另一方面昭示了她的直爽和真诚。
杜丽娘也展现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强,她在爱情与现实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自杀以求自由。
她的命运凄凉,但她的爱情却是至纯至美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张生张生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文弱书生,初遇杜丽娘时便深深为她所倾倒。
作为男性,张生在传统道德观念下,本应率性大方,但出于家族和社会的压力,他最终无法与杜丽娘共度一生。
他对杜丽娘的爱却是真挚的,他在最后的结局中也选择了自杀。
张生的命运表现了传统社会中男性的束缚和挣扎,他对爱情的无法放手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纯真和坚定。
3. 梁山泊梁山泊是一个与尘世脱离的非俗僧侣,他在戏剧中扮演了一个神秘的角色。
梁山泊是一个以禅悟为乐的人,他不问尘事,不论名利,只是追求心中的清净和自由。
在《牡丹亭》中,梁山泊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张生和杜丽娘之间的爱情难题,他给予了两人无私的帮助,但也使得这段爱情的命运更加凄惨。
梁山泊身上彰显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慈悲和智慧,他的形象给予了整个戏剧一丝超脱尘世的意味。
4. 刘娇娇刘娇娇是《牡丹亭》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与杜丽娘亦师亦友。
刘娇娇对待感情的态度与杜丽娘截然不同,她看淡名利,追求真挚的爱情。
在戏剧的结局中,刘娇娇和张生共同承担了爱情的痛苦,她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刘娇娇的形象给予了整个戏剧一缕清新的气息,她代表了一种纯净和明晰的爱情观念。
《牡丹亭》人物形象评点
《牡丹亭》的人物形象评点话本短篇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它是作者的思想、艺术同时趋于成熟时的作品。
它不像《紫箫记》、《紫钗记》那样雕章琢句,也不像在写作《南柯记》和《邯郸记》的时候那样具有比较明显的消极倾向。
杜丽娘杜丽娘的形象,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的一个光辉的创造。
杜丽娘是太守的小姐。
为了“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也为了“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第三出),她的父亲杜宝把老学究陈最良请来做她的老师。
她应该被养成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这是她的出身和社会地位为她规定了的。
她的人生第一课就是《诗经》首篇《关睢》。
在她的父亲和陈最良看来,《关睢》说的是“后妃之德”,是最适当的教本;但在不按照封建道德标准而思想的杜丽娘,却直觉地认出了这是一首热烈的恋歌。
这次启蒙教育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其结果就是《惊梦》。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离开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脱口而出的“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她的信念的告白。
你看:“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她珍惜自己的青春,大自然之美在她内心唤起了共呜。
我们还知道她是《诗经》、诗词乐府、唐人传奇以至《西厢记》的爱好者,她敢于提出她对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的不满,一则说:“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
年已及荓,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
”再则说:“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拋的远。
”但是好象一朵小花从阶台下面探出头来,由于得不到充分的阳光而显得纤弱一样,杜丽娘在封建的梦魇之下,还说不上十分清醒,她还受到有形无形的重重的压制。
于是我们乃感到她的叹息是多么深沉!“原来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惋惜的不是三月残春,她惋惜的是眼看青春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
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
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马别内容摘要:《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暴露了封建家庭关系的冷酷与残忍,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本文谈谈其中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春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018.07文学敎育《牡丹亭》是明代著名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它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暴露了封建家庭关系的冷酷与残忍,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其中几个人物形象成功塑造,为《牡丹亭》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坚贞不屈的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的主人公,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中心人物,作者既表现了她的聪明美丽、温柔善良,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为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从早到晚只知道熟读圣贤书。
深闺三年,连后花园也没到过。
为了把独生女引向程朱理学的轨道,她的母亲对她严加管教,看见女儿裙子上成双成对的花鸟,便大惊小怪,兴师问罪;听说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便把丫鬟春香训斥一番。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杜丽娘,仿佛与世隔绝,成了身体、精神的囚徒。
由于缺乏对外界的了解,曾一度安顺于父母为自己安排的生活道路,因而性格稳重而矜持。
然而,这种单调的生活对于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来说,无疑难排情愁〇因此,当陈最良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教条时,她不仅没有被感化,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青春萌动反而被唤醒。
她从要求自由的愿望出发,对《关雎》作了与传统礼教所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来在春香的诱导下,杜丽娘涉足后花园,那满园繁花、成对鸾燕,开启她的心扉,勾起她对现状的怀疑与不满,于是,那长期形成的沉郁终于宣泄出来: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羞花闲月花愁颤(《醉扶归》)在丽娘看来,追求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代表作,曾被誉为“古代艳情小说之巅峰”,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牡丹亭》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都极具吸引力,让读者们沉醉其中。
本文将以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为题,来探讨其中的几位主要人物。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美丽、善良、聪明睿智。
在整个故事中,杜丽娘遭遇了许多的困难和艰辛,但她坚韧不拔,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和信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坚强而追求真爱的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丽娘的丈夫柳梦梅是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人。
他为人正直,守信用,对待感情也是真诚而专一的。
在面对诸多压力和选择的时候,柳梦梅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最终获得了幸福。
柳梦梅的形象展示了诚实、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诚,激励着读者追求真实和美好。
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相对应的是西华山庄的主人唐伯虎。
唐伯虎是一个多才多艺,机智聪明的青年人。
他善于用智慧和机智解决问题,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唐伯虎的形象展示了智慧、创造力和机智,给读者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人物也给《牡丹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比如说,守墓人老先生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他无私地帮助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但最终却自己无法得到幸福。
而西华山庄的女佣春燕则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女性形象,她始终陪伴着杜丽娘,为她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多样而丰满,每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
他们拥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通过他们的奋斗和努力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在古代时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读者们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喜爱和欣赏也表明了他们对于人性和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材料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一)杜丽娘.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de)典型之一.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de)画廊中是最前列(de).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de)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de).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又是怎样赋于她特征(de),都是以下(de)分析要涉及到(de).1、所处(de)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de)影响.任何人性格(de)形成,都有三个要素.一是天生(de)秉赋,二是所处(de)社会,三是个人(de)经历.后两者指(de)都是环境.环境对人(de)影响是巨大(de).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de)起点非常之低.这是由于她成长(de)环境决定(de).她出生于一个典型(de)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de)封建礼教气氛.她(de)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de)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de)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de)太守,有着浓厚(de)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de)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de)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de)贤妻良母式(de)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de)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de)行动.后者负责她(de)教育.因此,他们(de)爱并非是一种纯粹(de)生物性(de)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de)社会功利色彩.他们(de)目(de),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de)模范淑女.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她所处(de)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de)反映,故她所处(de)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de)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de)烙印.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de)觉醒和独特(de)走向家庭教育反面(de)过程,体现在她性格(de)发展变化上.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de)生活道路(de)反抗上.她(de)反抗与崔莺莺相比,有很大(de)不同.莺莺对张生(de)感情,是由基于一见钟情,因此其追求(de)目标始终是自主婚姻.甚至她(de)“酬简”之举,也并非是出于青春女子(de)对异性之欲,而是对张生害了相思病(de)怜悯.而杜丽娘并非是为了美满(de)婚姻而去追求柳梦梅(de),而纯属因为随着女性青春期(de)到来,因而青春觉醒,产生(de)对异性渴望(de)本能.这种生命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de)现象,促使她在梦中与柳梦梅幽欢.她与柳梦梅(de)结合走了一条与莺莺不同(de)道路,是先有欲,再有情.正因为她(de)觉醒是基于自然(de)本能,所以,她这自己选择道路(de)行为,也较莺莺更为典型,她(de)反抗也就更广更深,更有意义,也更见得压制她(de)封建礼教(de)反人道性.她反抗性格(de)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她性格(de)起点并不高.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de)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de)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de)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与西厢记中(de)崔莺莺比较,她(de)封建正统思想更加浓厚,所以从情(de)立场考察,她性格(de)起点也远较莺莺为低,甚至没有莺莺那样(de)伤春伤春之情.在闺塾一出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她唱道:“莲步鲤庭趋,儒门旧家数.那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尽管她对父亲请来(de)先生陈最良略有厌烦,但是这是对先生(de)冬烘,而不是对礼教.在春香闹学时,陈最良威胁要打,经她求情后方才作罢.春香暗骂对方是“村老牛,痴老狗”,她还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de)道理批评春香.明确地站在陈(de)一方.这可见出她这时在个性要求方面还未启蒙,还很愚昧.在这时,她(de)头脑中除了封建礼教,没有别(de).但这也因而使她较莺莺积淀下更多(de)(de)将要爆发(de)能量.正所谓物极必反.因为任何教育都不能改变人(de)生理特点.游园惊梦标志着杜丽娘青春意识觉醒.作品详细(de)写到,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de)结果.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古典文学中爱情描写(de)诗情画意,三是大自然中(de)美好春光.美好(de)自然和古代文学中(de)诗意描写是外因,而生理(de)成熟则是内因.作品写出了这三种因素怎样在她身上发生作用(de).而按照弗洛伊德(de)理论,如果一个人(de)本我能与超我能够取得平衡,便是被社会视作正常(de)人.否则就要罹患精神方面(de)疾病.而杜丽娘却偏偏无法得到这种平衡.因为本我对性本能(de)压抑过分强烈,远远超出了她生理和心理(de)承受能力.生理原因是内在(de)因素.她年已十六,从生理上看,女性特征已经具备,基本发育成熟.这是任何礼教和压制都无法改变(de)生理现象,再严密(de)监视也不可能阻止少女生理上(de)成熟和随之而来(de)心理变化.在这个时期,女性会对对男女之情异常敏感.外界(de)任何刺激都可能成为催化剂.封建礼教深知这一点,千方百计(de)堵和抑,但是这违反了人(de)本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杜丽娘(de)父母就是采取这种办法,不允许她与外界有任何接触,她甚至连自家(de)有个大花园都不知道,还是春香告诉她(de).还请来老师,用礼教来对付她生理和心理(de)变化.结果他们没有想到,问题恰恰出在诗经上.陈最良讲(de)是诗经(de)首章关雎,他虽然按儒家(de)传统,把诗经作为教化(de)工具,依照毛诗注做了牵强附会(de)解释,阐发了其中(de)微言大义,但诗中(de)爱情描写不是一两个腐儒所能否认得了(de).这首美妙(de)情歌启迪了杜丽娘(de)青春意识.春香口无遮拦,说杜丽娘“只因老爷延师教授,读到毛诗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废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在儒家用来压制人性(de)经典中,却有了启迪人性(de)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个绝妙(de)讽刺.当然,这还只是朦胧(de)春春苦闷,还不是自觉(de)爱情追求.没有其它(de)刺激,还不可能立即爆发.随后(de)游园才是直接(de)诱因.春香恰在这时让她去花园,她以有老爷(de)禁令而拒绝,但是春香说老爷下乡劝农不在家,此时出去游玩正是时机.杜丽娘终于生平第一次去了自家(de)花园.而“姹紫嫣红开遍”(de)美景,使她顿时在春景、春情与青春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天呵,奴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她就像一棵娇嫩(de)小草,在春风雨露(de)滋润下,破土而出.情是人(de)本能,是理无法压抑得了(de).她(de)觉醒是人性(de)觉醒.这是她前意识中(de)被压抑(de)性欲正在突破超我(de)限制,跃跃欲试.生理(de)成熟是基础,外部(de)触发是条件. 在这里,作者以惊人(de)艺术洞察力和细腻(de)描写,在游园中,展现了少女青春觉醒(de)那一刻.先是由春色(de)迷人美丽发现了自我(de)迷人美丽,内心波翻浪卷.第十一出惊梦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de)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则怕(de)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de)心理状态.正是少女情窦初开时,有了爱美(de)天性,所以既以美丽而自豪,而又自珍自爱,腼腆羞涩.其后是由自然界(de)美丽联想到自己(de)青春被埋没.大自然(de)欣欣向荣,万物争春既使她眼花缭乱,而又使她联想到自己如同囚徒一般被禁锢着,在灰暗(de)环境中,养在深闺人未识,便产生了强烈(de)不满.美好(de)春色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兴致,反而平添了一段痛苦,正所谓春色恼人.这便是古人常说因春感情.她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外界(de)刺激诱发了她对异性之爱(de)明确向往,发出了命如一叶(de)感慨.此前潜在(de)朦胧(de)爱情意识,经过大自然(de)催发,终于有了明确(de)指向,终于意识到苦闷(de)原因在于缺乏异性之爱,而对男女之爱(de)追求也水到渠成.作者如同剥笋一般,层层递进,细腻地描写了杜丽娘青春觉醒(de)过程.杜丽娘性格(de)第二阶段是她毫无顾忌(de)追求(de)时期.在作品中是从惊梦到婚走,她经历了由梦怀情,由情而死,由死复生.杜丽娘真正与环境和自己(de)封建礼教意识(de)冲突始于惊梦.她满怀对异性(de)憧憬而入梦.因此,自然出现了梦中幽会(de)场面.作者按照生活和人物性格(de)逻辑,在幻想中让杜丽娘发在梦中与柳梦梅结合,发生了道学家们所不齿(de)“野合”之事.在梦中,她见到一男子,向她大胆求欢,她半推半就(de)接受了,并且护花使者花神出现,暗中保护她.作者写作时笔墨十分大胆,通过花神之眼之口,描写了两人做爱(de)详细过程.这是她性格(de)第一个高潮.她在梦中发泄了长期积累下(de)如火一样(de)热烈(de)欲望.理学家认为,男女互慕之情是不应该有(de),而在这种情之下(de)原动力男女之欲更应该用礼来压制,放任欲望是不能允许(de),对女性来说,对于性欲(de)追求尤其是罪莫大焉.而作品中把一个青春少女(de)这种本能欲望(de)觉醒完全以正面(de)笔墨加以肯定,可见作者以情反理(de)倾向是何等强烈.这种无所顾忌,是对理学(de)大胆挑战.接着,作者用浪漫(de)手法,展开了奇特(de)情节.杜顽强地追求这个梦境中(de)异性,在现实生活中她陷入了非常尴尬(de)境地.自己(de)欲望不敢有任何公开(de)流露,于是,她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和个人(de)封建礼教意识发生了不可调合(de)冲突,只能以死殉情.她旧地重游,欲寻旧梦,但伊人已不可见矣.于是她亲手画了自己(de)写真,置于匣中,然后一病而亡.父亲按她(de)遗嘱,将她埋在梦见柳梦梅(de)花园中,将装有写真(de)匣子放在墓前.柳梦梅赶考路过此地,见着这写真,一见钟情.于是杜丽娘(de)鬼魂赶来与他相会.只因这真情未灭,感动冥王,又让她还魂,破棺而出,与柳结成夫妇.这一段情节从现实角度看,是荒诞离奇(de),不可想象(de),但从其凝结着作者(de)情感信念角度看,又是真实(de).正是在这里,她(de)执着(de)追求(de)性格特色表现得最为充分.这种追求甚至超越了生死(de)界限,可见其强烈到了何等地步.作者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在这里,情已经变成了一种超验(de)对象,被神化了,它可以脱离肉体,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和支配性.不屈反抗是杜丽娘性格第三阶段(de)突出特征.这也是她性格完成(de)阶段.如果只有前两阶段,作品(de)主题就还不算完成.因为只是写了情和情所具有巨大能量,而没有写情对理(de)正面冲击并战而胜之.她还魂后,又回到现实中,但在现实中又失去了在幻想中已经获得(de)自由,重新受到封建礼教(de)束缚.她要求父亲承认她与柳梦梅(de)关系,但是不仅没有成功,父亲反而连她这个女儿都不承认,认为自己(de)女儿已经死去,根本不会还魂.她由对父亲存在幻想,到坚决与父亲斗争,性格发展到高峰.宁愿不当杜家女,也不离开柳梦梅.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de)性格发展到这个高度,真是难能可贵了.最后皇帝做主,给他们(de)婚姻了合法性,并且迫使杜宝重认了女儿,承认了女婿.作者把现实中情无法战胜理(de)事实,在想象中翻了过来,奏出了时代(de)最强音.在这个阶段,她(de)虽说情与理表面上看来是取得了妥协,但这种妥协是以情(de)胜利作为前提(de),而理是战败者,只是靠了这样一种陈腐(de)形式,才勉强维持住了脸面.当然,由这个结局也可看出作者(de)“情”,归根到底,也只是具有相对(de)意义,而并非是压倒一切(de),绝对(de).(二)杜宝和陈最良.在作品中,他是戏剧冲突中(de)另一方,处在杜丽娘(de)对立面.他也是封建礼教(de)化身.但是作者最令人佩服(de)是在写这个人时并没有像中国传统(de)戏曲中那样,只要是正面人物(de)对立者,就是坏人,并且用各种手段将其概念化、丑化.这也难以避免(de)出同反面人物真实性较弱(de)通病.他严格地从现实出发,写出了这个人物(de)真实性.这个人物具有复杂(de)、多侧面(de)性格特征.首先,他是个典型(de)封建官僚,是个传统(de)士大夫,满脑子(de)封建正统思想.他做官清廉正派,恪于职守.作品一开始就让他唱出“宦囊清苦”,可谓是为官多载,两袖清风,是个地地道道(de)清官.一开春,他到治下各地亲自巡视劝农,不辞劳苦.而他又是个德才兼备,智勇双全(de)国家栋梁之材.作品出不厌其烦地做了详细(de)描写.作品采用了一主一从(de)复线结构,杜柳之爱(de)主线之外,另一条线索就是杜宝(de)政治军事活动.他为国家民族,可谓殚精竭虑,国家有难,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品写他(de)这类活动,用了不少篇幅.外御金主完颜亮,保卫国家,内平溜金王李全之乱,安定天下,为大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从南安太守擢升为平章政事.而在作品中,他(de)主要角色位置是杜丽娘(de)父亲.在这方面,他具有双重(de)人格.毫无疑问,他是个具有慈爱心(de)家长.作品没有把他按照礼记之类(de)教科书来一一对应地刻划描写,而是着眼于他性格温柔(de)一面.他深爱自己(de)独生女儿,视她为掌上明珠.在女儿患病期间,他心肝欲碎,而在女儿死后,他又严格地按女儿(de)遗嘱,将其埋在花园里.但是,作者更重视他另一重身份,即他是个真正(de)道学家,理家严肃正统,完全按照封建礼教行事.,他将自己(de)父爱严格地限定在封建礼教(de)范围之内,不越雷池半步.他叫来小姐“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余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娱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在女儿患难病期间,他从不想了解女儿真实(de)病因是什么,而女儿复生后,他又坚决不认,认为这有伤风化,而且很丢人.虽然后来做了让步,可以重认女儿,但条件是她必须与柳生断绝关系.我们可以清楚(de)看出他价值序列中,出自天性(de)舔犊之情与封建礼教之间(de)关系,为了礼教,他可以牺牲一切,当然包括他(de)父爱.在这一点上,他与西厢记中(de)老夫人在“寺惊”时宁肯一女许嫁二夫,也不愿女儿当烈女而死(de)表现正好相反,一个是情胜于理,一个是理胜于情.作者刻意将他写成一个没有个人缺陷正人君子,忠君爱国,清廉勇敢(de)好官,意在说明,戕害人性(de)不是哪个个人,与个人品质没有关系,而是理(de)罪恶.另一层(de)深意是让他(de)这种态度与杜丽娘可因爱情而放弃父女之情,形成鲜明(de)对照,表现情与理(de)冲突之不可调和.陈最良是杜宝形象(de)重要补充.虽然他说自己奔竞杜家处馆之职是为了通关节,改窜文卷,吹嘘进身和家里骗人等,但这只是自嘲.他实际上是个科举制度(de)牺牲品,一生追求通过科举得到功名来改善生存条件,但最终考到老,还是“考居劣等停廪”.他除了会亦步亦趋(de)解读儒家经典,满口之乎者也外,一无所长.他无害于人,不失淳朴,但是因为深受礼教(de)毒害,已经成了礼教(de)传声筒,所以无意识中就在戕害人性.作者在他身上寄寓着对程朱理学(de)另一种判断,如果说杜宝体现了礼教(de)残酷,那么他则体现了礼教(de)迂腐和不合时宜.(三)春香和柳梦梅.在戏剧冲突中,他们属于杜丽娘(de)阵营.春香是杜丽娘(de)补充,表现了人(de)自然天性在没有受到礼教浸染时(de)充满生机,活泼泼(de)原生状态.她敢于公然践踏礼教,表现得远比当时(de)杜丽娘更大胆.作者用她来说明,礼教与人(de)本性是不相容(de).柳梦梅(de)形象总体来说塑造得不算成功,相当苍白,缺乏光彩,不够感人.在杜丽娘面前,他仅是个被动应付(de)角色,与西厢记中张生相比,艺术上有较大差距.但最后与杜宝交锋时,敢于扞卫自己(de)婚姻,写得稍好.。
分析《牡丹亭》主要人物形象
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一、剧情: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二、人物形象分析:1、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
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
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
但是,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牡丹亭》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 05
第五章 现代女性视角下的 《牡丹亭》
现代女性对《牡丹亭》的解读
女性自立
自由选择
性别平等
女性在当代社会的角色定位
01 家庭
重新定义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和责任
02 职场
探讨女性在职场中的挑战和机遇
03 社会
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
当代女性形象的 表现
当代文学作品和影视 作品中,女性形象呈 现出更加多元和立体 的特点,展现了女性 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当代女性在文化创作 和表现中有着更大的 空间和发展机会,她 们的形象也更加多样 丰富。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共通之处
01 温婉与独立
展现女性美的两种侧面
02 情感与智慧
女性形象的多元化表现
03 纠葛与冲突
人性的复杂性体现
不同版本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文学作品中 的女性形象
塑造和表现特点
文化内涵和 审美价值
不同版本的表现
编剧和导演 的审美观
影响女性形象形 塑
女性形象对比的启示
古代女性形象
体现出中国传统 审美标准
才情过人
展现出女性的多 面魅力
忠贞不渝
表达着对爱情和 家庭的忠诚
情感细腻
传递着深沉的内 心世界
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贞烈
强调女性的忠贞 品质
感情
描绘女性的情感 世界
美貌
呈现女性的外在 美与内在美
才情
展示女性的才华 和聪慧
不同女性形象的对比
贞烈
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诚 以死守节的形象展现
女性形象的变迁和发展
古代
传统妇女形象 以德立身
现代
独立女性形象 自信坚强
未来
多元女性形象 展现更大潜力
浅析杜丽娘形象(二稿)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像内容摘要:杜丽娘是汤显祖的巨著《牡丹亭》的主人翁,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由最初的大家闺秀到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再到生死相恋的至情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自己的幸福与追求,她的各种行为都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和反抗。
文章以此为线索,展开了对人物形象复杂而又清晰的描写.关键词:杜丽娘形象叛逆抗争《牡丹亭》正文《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首先,让我们来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和概括,《牡丹亭》主要描写了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成情,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在人间结成夫妇的爱情故事。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
《牡丹亭》表现出来的进步的光辉思想,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上。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淑静温顺但又敢于追求自由爱情、追求个性解放、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
其次,对杜丽娘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作品以其浪漫婉转的笔调,绚烂多姿的色彩,绵绵无绝的情愫与跌宕起伏的情节将柳梦梅与杜丽娘穿越生死、冲破世俗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柳梦梅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柳梦梅的人物分析,一起来看看吧!1.1 柳梦梅的姓名来源“柳梦梅”这个名字显得很特别,初看之下便觉得意味甚浓,尤其是与作品中出现的那句“不在梅边在柳边”相联系。
《牡丹亭》人物略论
《牡丹亭》人物略论《牡丹亭》是一部中国元曲戏剧作品,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
该剧以唐代杜牧的《牡丹亭记》为蓝本,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剧。
下面将对《牡丹亭》中的人物进行略论。
1.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却因为嫁错了人,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
她的性格坚强,对爱情充满渴望,她为了追求真爱,勇敢地离开了丈夫,进入牡丹亭寻找柳梦梅。
她最终在牡丹亭中与柳梦梅共度一夜,但最终被迫离开柳梦梅而选择了自杀。
2.柳梦梅柳梦梅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因为父亲的过世而回家奔丧,途中遇见了杜丽娘,并爱上了她。
他的性格冷静理智,他在牡丹亭中与杜丽娘相遇,拉着他的手,与她消磨时光,但最终面对命运的安排,他只能愤怒地接受袁崇焕的命令,让杜丽娘一生孤独。
3.袁崇焕袁崇焕是《牡丹亭》中的反派角色,他是一个名声显赫的将军,具有强大的权势和野心。
他追求杜丽娘,却因为她已经有了夫人,对她的侵犯至极,后来还利用权势迫害凌黛娥,使得整个剧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凌黛娥凌黛娥是《牡丹亭》中的配角,她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子,最终也遭到了袁崇焕的迫害。
她在柳梦梅被命令送到剑阁时,为了寻求帮助,拖着一个已经使用了的柳梦梅的香囊,却被袁崇焕逮住,面临被害的危险。
5.伯光伯光是《牡丹亭》中的另一个男主角,他是一个诗意义的人,与柳梦梅一样出生于富贵人家,与柳梦梅相交甚是投机。
6.王熙凤王熙凤是《牡丹亭》中的女配角,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对自己有绝对信心,对人总爱挖苦,对待他人则自以为高人一等,她是凌黛娥的朋友,出于对朋友的爱心,多方协调,期望原原本本地照顾女子,却无疑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恋情推向毁灭,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她是一个复仇心切的女子。
《牡丹亭》人物略论
《牡丹亭》人物略论《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该剧以华丽的表现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戏剧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研究。
剧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形成了独特的戏剧形象,通过他们的塑造,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世界观。
下面将对《牡丹亭》中的人物进行略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杰出的作品。
柳梦梦:《牡丹亭》的女主角,剧中的第一主角。
她是一个聪明伶俐、善良端庄的女子。
柳梦梦大胆主动,不甘于现实生活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人生理想。
她在牡丹亭中偶遇张择端,对他一见钟情,并决意放弃现实生活,选择牡丹仙子的身份去追求爱情。
在牡丹亭时,她对张择端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愿意牺牲一切去追求爱情。
但最终柳梦梦意识到爱情和现实之间的隔阂,回归现实生活。
她是一位独立自主,勇敢爱情的女性形象,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感情波动的形象,这使得她成为这部剧的核心人物。
张择端:是一个多情而又忠诚的男性形象。
他因一纸官司不得不放弃真情,穿越时空与柳梦梦相遇并不可自拔地投入爱河。
张择端在柳梦梦表白之后,心中陷入了困扰,他既渴望爱情的美好又害怕世俗的责任。
在柳梦梦回归现实后,张择端依然念念不忘,为了追求爱情不顾一切。
他是一个感情丰富、有责任感的人物形象,也是这部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男性形象之一。
牡丹仙子:是牡丹亭的主人,她是一个遭受宿命束缚的形象。
她生性自由潇洒,热爱自然,却被宿命绑定,只能在牡丹亭中过永恒不变的生活。
当张择端和柳梦梦进入牡丹亭后,她的生活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她和柳梦梦形成了对比,她深感自己的宿命束缚和对现实世界的渴望。
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她的心灵世界既潇洒自由又忧郁绝望,是整部戏的灵魂人物之一。
莺莺:是牡丹仙子的侍女,她是一个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奔放的形象。
莺莺善良耿直,深爱牡丹仙子,对柳梦梦也充满热情。
她在牡丹亭中为了牡丹仙子的自由而担忧,也在柳梦梦的启发下,对自己的宿命生活产生了质疑。
她是一个典型的为爱而奋斗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一位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物。
《牡丹亭》人物略论
《牡丹亭》人物略论《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广受欢迎。
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包括柳梦梅、杜丽娘、张生、孟丽君等一众角色。
这些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性格、命运和情感在戏剧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将对《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略论,以期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戏剧。
柳梦梅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也是这部戏剧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是一个古代女子,本有一段美好姻缘,却因宿命不变,与曹国舅的儿子曹文才擦身而过,而陷入骨肉相残的悲剧之中。
柳梦梅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受宿命制约、无法自由选择命运的女性形象。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了严格的束缚,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因此柳梦梅这一角色体现了当时女性的命运困境。
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但最终却被现实所束缚,最终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了爱情。
整个故事通过柳梦梅的身上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剥削和限制,引起了人们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杜丽娘是柳梦梅的姐妹,她在《牡丹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杜丽娘是个性格刚烈、决绝果断的女子,她勇敢地站出来为柳梦梅伸冤,最终与张生一起策划逃亡。
杜丽娘的形象展现了另一种女性的形象,她不甘受制于命运,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在整个故事中,杜丽娘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毅不屈和义气令人敬佩,也为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封建社会的重重桎梏之下,杜丽娘代表了另一种女性形象,她的形象给人启示,教人们不要轻易放弃追求自己的幸福,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追求真爱。
张生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诗书能精、品行高尚的书生,他和柳梦梅一见钟情,在他的劝说下,柳梦梅策划了逃亡的计划。
张生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真挚、乐观、有理想的青年人。
在整个故事中,张生的形象充满了浪漫气息,他对柳梦梅的爱是坦诚而执着的,他愿意为了爱情抛弃一切,甚至不惜与世长辞。
牡丹亭杜宝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杜宝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牡丹亭杜宝人物形象分析【导语】:牡丹亭杜宝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提起《牡丹亭》,人们自然会想到作品中的女主角杜丽娘,她清新可人的形象,个性十足的性格,历来征服了无数的读者。
《牡丹亭》人物略论
《牡丹亭》人物略论《牡丹亭》是元朝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所写的一出传统爱情故事戏曲,是明代流传最广的一部戏曲作品。
剧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符合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塑造的特点。
本文将对《牡丹亭》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略论。
1. 柳如是柳如是是《牡丹亭》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善歌善舞。
她是一位有着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人物,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热情,这种热情对于她的爱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有着坚定的信仰,不愿意被强制命运所左右,她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谋求真正的幸福。
在她的强烈追求下,她终于换来了长夜漫漫、终身孤寂的残酷命运。
2. 刘姥姥刘姥姥是本剧中的爱情助手。
她贴心、善解人意,在柳如是面临难处的时候,给于她热情关爱和建议。
刘姥姥的角色给剧情注入了几分轻松幽默的元素。
尽管她在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锦衣卫,可是她毕竟是一个规劝人要“安分守己”的女性,她的出现也代表了传统道德的声音。
3. 王英王英是本剧男主角,也是当时的花魁,他是一个具有感觉和信仰的复杂性人物。
在与柳如是相遇之前,他埋在春闺之中,过着放纵的快乐生活。
他终于因为柳如是的热烈追求而被策略为枕头,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王英在《牡丹亭》中起到了被动的作用,柳如是是整个事情的主导者,而王英则是案件的被告。
他虽然是主角,但是却骨子里略带懦弱和柔情,他的个性塑造给本剧增加了几分复杂性。
4. 贺吉贺吉是《牡丹亭》中的反派人物,是一个典型的权贵。
他欲擒故纵、设局陷害柳如是,他不顾柳如是的追求,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谋利益。
在他的追求中,他的性格暴露了出来,这个角色是根据明前贤的形象改编而来的,贺吉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他加入了一些当时流行的同性恋和离间情节,为戏曲增加了几分揭示封建社会内部黑暗的意味。
5. 大夫大夫是《牡丹亭》中的一位代表性角色,他具有深厚内涵和超越时代的人格特质,他将义、仁和情与文化相融合。
在他作为人物级别的界定中,他具有对柳如是的关怀和理解,同时也具有对孟光的羞辱和唾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一)杜丽娘。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之一。
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的。
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又是怎样赋于她特征的,都是以下的分析要涉及到的。
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
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三个要素。
一是天生的秉赋,二是所处的社会,三是个人的经历。
后两者指的都是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
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
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
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
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
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
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
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
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体现在她性格的发展变化上。
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的生活道路的反抗上。
她的反抗与崔莺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是由基于一见钟情,因此其追求的目标始终是自主婚姻。
甚至她的“酬简”之举,也并非是出于青春女子的对异性之欲,而是对张生害了相思病的怜悯。
而杜丽娘并非是为了美满的婚姻而去追求柳梦梅的,而纯属因为随着女性青春期的到来,因而青春觉醒,产生的对异性渴望的本能。
这种生命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促使她在梦中与柳梦梅幽欢。
她与柳梦梅的结合走了一条与莺莺不同的道路,是先有欲,再有情。
正因为她的觉醒是基于自然的本能,所以,她这自己选择道路的行为,也较莺莺更为典型,她的反抗也就更广更深,更有意义,也更见得压制她的封建礼教的反人道性。
她反抗性格的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
她性格的起点并不高。
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
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
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比较,她的封建正统思想更加浓厚,所以从情的立场考察,她性格的起点也远较莺莺为低,甚至没有莺莺那样的伤春伤春之情。
在《闺塾》一出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她唱道:“莲步鲤庭趋,儒门旧家数。
那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
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
”尽管她对父亲请来的先生陈最良略有厌烦,但是这是对先生的冬烘,而不是对礼教。
在春香闹学时,陈最良威胁要打,经她求情后方才作罢。
春香暗骂对方是“村老牛,痴老狗”,她还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批评春香。
明确地站在陈的一方。
这可见出她这时在个性要求方面还未启蒙,还很愚昧。
在这时,她的头脑中除了封建礼教,没有别的。
但这也因而使她较莺莺积淀下更多的的将要爆发的能量。
正所谓物极必反。
因为任何教育都不能改变人的生理特点。
游园惊梦标志着杜丽娘青春意识觉醒。
作品详细的写到,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古典文学中爱情描写的诗情画意,三是大自然中的美好春光。
美好的自然和古代文学中的诗意描写是外因,而生理的成熟则是内因。
作品写出了这三种因素怎样在她身上发生作用的。
而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本我能与超我能够取得平衡,便是被社会视作正常的人。
否则就要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
而杜丽娘却偏偏无法得到这种平衡。
因为本我对性本能的压抑过分强烈,远远超出了她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生理原因是内在的因素。
她年已十六,从生理上看,女性特征已经具备,基本发育成熟。
这是任何礼教和压制都无法改变的生理现象,再严密的监视也不可能阻止少女生理上的成熟和随之而来的心理变化。
在这个时期,女性会对对男女之情异常敏感。
外界的任何刺激都可能成为催化剂。
封建礼教深知这一点,千方百计的堵和抑,但是这违反了人的本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杜丽娘的父母就是采取这种办法,不允许她与外界有任何接触,她甚至连自家的有个大花园都不知道,还是春香告诉她的。
还请来老师,用礼教来对付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结果他们没有想到,问题恰恰出在《诗经》上。
陈最良讲的是《诗经》的首章《关雎》,他虽然按儒家的传统,把《诗经》作为教化的工具,依照《毛诗》注做了牵强附会的解释,阐发了其中的微言大义,但诗中的爱情描写不是一两个腐儒所能否认得了的。
这首美妙的情歌启迪了杜丽娘的青春意识。
春香口无遮拦,说杜丽娘“只因老爷延师教授,读到毛诗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废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
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在儒家用来压制人性的经典中,却有了启迪人性的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个绝妙的讽刺。
当然,这还只是朦胧的春春苦闷,还不是自觉的爱情追求。
没有其它的刺激,还不可能立即爆发。
随后的游园才是直接的诱因。
春香恰在这时让她去花园,她以有老爷的禁令而拒绝,但是春香说老爷下乡劝农不在家,此时出去游玩正是时机。
杜丽娘终于生平第一次去了自家的花园。
而“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使她顿时在春景、春情与青春之间找到了契合点。
“天呵,奴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
怎得蟾宫之客,诚为虚度青春。
光阴如过隙耳。
”她就像一棵娇嫩的小草,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破土而出。
情是人的本能,是理无法压抑得了的。
她的觉醒是人性的觉醒。
这是她前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性欲正在突破超我的限制,跃跃欲试。
生理的成熟是基础,外部的触发是条件。
在这里,作者以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细腻的描写,在游园中,展现了少女青春觉醒的那一刻。
先是由春色的迷人美丽发现了自我的迷人美丽,内心波翻浪卷。
第十一出《惊梦》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正是少女情窦初开时,有了爱美的天性,所以既以美丽而自豪,而又自珍自爱,腼腆羞涩。
其后是由自然界的美丽联想到自己的青春被埋没。
大自然的欣欣向荣,万物争春既使她眼花缭乱,而又使她联想到自己如同囚徒一般被禁锢着,在灰暗的环境中,养在深闺人未识,便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美好的春色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兴致,反而平添了一段痛苦,正所谓春色恼人。
这便是古人常说因春感情。
她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外界的刺激诱发了她对异性之爱的明确向往,发出了命如一叶的感慨。
此前潜在的朦胧的爱情意识,经过大自然的催发,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向,终于意识到苦闷的原因在于缺乏异性之爱,而对男女之爱的追求也水到渠成。
作者如同剥笋一般,层层递进,细腻地描写了杜丽娘青春觉醒的过程。
杜丽娘性格的第二阶段是她毫无顾忌的追求的时期。
在作品中是从惊梦到婚走,她经历了由梦怀情,由情而死,由死复生。
杜丽娘真正与环境和自己的封建礼教意识的冲突始于惊梦。
她满怀对异性的憧憬而入梦。
因此,自然出现了梦中幽会的场面。
作者按照生活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在幻想中让杜丽娘发在梦中与柳梦梅结合,发生了道学家们所不齿的“野合”之事。
在梦中,她见到一男子,向她大胆求欢,她半推半就的接受了,并且护花使者花神出现,暗中保护她。
作者写作时笔墨十分大胆,通过花神之眼之口,描写了两人做爱的详细过程。
这是她性格的第一个高潮。
她在梦中发泄了长期积累下的如火一样的热烈的欲望。
理学家认为,男女互慕之情是不应该有的,而在这种情之下的原动力男女之欲更应该用礼来压制,放任欲望是不能允许的,对女性来说,对于性欲的追求尤其是罪莫大焉。
而作品中把一个青春少女的这种本能欲望的觉醒完全以正面的笔墨加以肯定,可见作者以情反理的倾向是何等强烈。
这种无所顾忌,是对理学的大胆挑战。
接着,作者用浪漫的手法,展开了奇特的情节。
杜顽强地追求这个梦境中的异性,在现实生活中她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自己的欲望不敢有任何公开的流露,于是,她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和个人的封建礼教意识发生了不可调合的冲突,只能以死殉情。
她旧地重游,欲寻旧梦,但伊人已不可见矣。
于是她亲手画了自己的写真,置于匣中,然后一病而亡。
父亲按她的遗嘱,将她埋在梦见柳梦梅的花园中,将装有写真的匣子放在墓前。
柳梦梅赶考路过此地,见着这写真,一见钟情。
于是杜丽娘的鬼魂赶来与他相会。
只因这真情未灭,感动冥王,又让她还魂,破棺而出,与柳结成夫妇。
这一段情节从现实角度看,是荒诞离奇的,不可想象的,但从其凝结着作者的情感信念角度看,又是真实的。
正是在这里,她的执着的追求的性格特色表现得最为充分。
这种追求甚至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可见其强烈到了何等地步。
作者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在这里,情已经变成了一种超验的对象,被神化了,它可以脱离肉体,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和支配性。
不屈反抗是杜丽娘性格第三阶段的突出特征。
这也是她性格完成的阶段。
如果只有前两阶段,作品的主题就还不算完成。
因为只是写了情和情所具有巨大能量,而没有写情对理的正面冲击并战而胜之。
她还魂后,又回到现实中,但在现实中又失去了在幻想中已经获得的自由,重新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要求父亲承认她与柳梦梅的关系,但是不仅没有成功,父亲反而连她这个女儿都不承认,认为自己的女儿已经死去,根本不会还魂。
她由对父亲存在幻想,到坚决与父亲斗争,性格发展到高峰。
宁愿不当杜家女,也不离开柳梦梅。
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的性格发展到这个高度,真是难能可贵了。
最后皇帝做主,给他们的婚姻了合法性,并且迫使杜宝重认了女儿,承认了女婿。
作者把现实中情无法战胜理的事实,在想象中翻了过来,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这个阶段,她的虽说情与理表面上看来是取得了妥协,但这种妥协是以情的胜利作为前提的,而理是战败者,只是靠了这样一种陈腐的形式,才勉强维持住了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