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自从喜欢心理学后,就着重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关注心理学方面的案例,从决定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到现在就读应用心理专业,研读了国外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在各位老师的授课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就一直在思考,国外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国内,能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心理学研究或应用的本土化思想或道路呢?

很多人都说心理学是舶来品,其实中国实则是心理学的原创国,我们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有着厚实的本土资源,何裕民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布雷德和墨菲曾指出:中国是心理学第一故乡。荣格也曾指出,他本人的心理学理论构建受到过中国易、道思想的启发。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潘菽曾告诫后人,“在我国二三千年文化科学的历史中,虽然没有形成‘心理学’这样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许多思想家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却有许多关于心理学的思想,其中还有不少是光辉无比、灿烂如新的。就像一处丰富、宝贵的矿藏,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利用。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决不能‘数典忘祖’”。

虽然心理学中各流派云集,但由西方引进的理论在国内大都表现得水土不服常,且影响力远不如初期预想。其中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心理学更与文化休戚相关;其次是需求上的差异,中国作为农耕国更讲究实际、实用;再次是对心灵需求的忽视,终极关怀的话题在国内一直被漠视;最后,是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中国一直缺乏宗教呵护,甚至没有宗教词汇和语境。”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常识心理学中, 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学宝藏。其宝藏不仅是东方或亚洲传统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世界心理学的重要根源之一。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不仅会加深理解我国文化中独具的心理生活, 而且还会提供特殊的理论阐释和思考方式。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 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及医学当中, 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学宝藏, 在一些医学典籍中记载着许多心理治疗的成功案例。这些不仅是东方或亚洲传统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世界心理学的重要根源之一。

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传统是从人的直观体验入手, 探讨了人的心灵自觉的内在根据, 人的内心生活的意义根源, 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途径。因而它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启示性。中国本土的哲学心理学对人的内心生活的探索是极为有价值的。中国儒家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心灵与义理之道的相通, 道家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心灵与自然之道的内在相通, 佛家心理学则强调个体的心灵与菩提之道的内在相通。

中国智慧史中的传统哲学包含着许多学派, 每个学派都拥有自己的主体, 使用不同的概念和解决不同的问题。但是, 流传的地域最广、延续的时间最长和对社会生活影响最深远的学派主要是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家被看这三家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三个主流, 是中国文明或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他们不仅彼此区别和相互批评, 而且彼此借鉴和相互吸收。

儒家、道家和佛家均认为, 人可以通过内心修养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可以通过超越自我来实现“大我”或“真我”, 可以通过明心见性来体认普遍的统一性, 可以通过意义觉解来获取人生的真意和完美。人的存在是作为

不同的个人或个体, 很容易陷入一己的偏见, 一己的私情, 一己的利欲, 这无疑会阻碍其觉悟和实现内心潜在的道。尽管每个人都有可能与道相合一,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实现这种潜在性。因此, 存在着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之分, 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是理想的人或拥有理想化的人格, 儒家将其称之为圣人, 道家称之为真人, 佛家称之为佛祖每一家都强调自我超越而实现的人格的超升。只有超越了一己之我, 一个人就能成为圣人, 成为真人, 成为佛祖, 从而把握宇宙的真实和融于永恒的道体。

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 除了心性问题之外, 很大的篇幅都放在应用心理上, 这和中国文化本身有关, 无论是儒、道、佛还是其他各学派, 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的日常人伦关系上关心人的现实生活, 而不像西方那样考虑超越、终极价值等问题, 因此也导致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在应用方面特别的丰富。

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问题的启示是什么呢?一般的思路是——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醒悟、认识等消除心理冲突, 用行为或心理——生理或其他控制的方法矫正心理问题, 恢复心理健康。这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儒道释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养生学说和治疗精神疾病的学说中可以窥见一斑。在心理控制上, 儒家强调通过内省、自我调整来维护自己身心健康。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要涵盖心理健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传统文化中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精华, 我们要有科学认识和科学的解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研究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可操作性。心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 理论固然重要, 但是,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际过程实际上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再塑造的过程。换言之, 就是我们的过程缺乏可操作性。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正是为了心理学的中国化。本土心理学的研究不能只是从古典经典中寻根, 试图用一些传统的概念来解释现代人的心理生活。以为只要运用传统的概念, 就完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这种理解是偏颇的。我们应当注重现实, 注重心理生活的现实性。文化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概念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正是这些新的意义构成了个体的心理生活。所以, 我们研究传统的目的不是寻访传统概念, 而是阐释当代人的心理体验与感受, 理解个体现实的心理生活, 提高心灵境界维护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