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五、六章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每章知识点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器的组合,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能量的代谢。
物质的合成代谢包括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能量的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细胞的生物膜。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是生物种群发展和进化的基础。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互作和基因突变等。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的奇妙之处。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生物的进化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随机漂变等。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一每章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通过学习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的美妙。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和生命保护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一).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需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1.成分:蛋白质外壳+内部核酸2.遗传物质:DNA或RNA3.判断为生物的依据:增殖。
4.生活方式:寄生(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
5.分类:(1)按寄主划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寄生于细菌)。
(2)按遗传物质划分:DNA病毒,如:RNA病毒,如:SARS病毒、HIV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6.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合成DNA(RNA)及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
(二).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三).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四).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其死亡。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注: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
如: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的多样性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 细菌、蓝藻。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章节目录
高中生物必修一章节目录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二节细胞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第五节细胞中的有机物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第1.1节酶的作用和本质 ;
第1.2节酶的特性;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4.1节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4.2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 细胞是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根底上的.无细胞构造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2. 细胞是最根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构造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常见的细菌有: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____杆菌,____杆菌.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构造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一: 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 H O N P S根本元素是:C H O N 最根本元素:C组成细胞的元平素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根本一样,元素含量大不一样.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C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细胞的统一性:动植物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高中必修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是高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学课程,它涵盖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意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结构、功能和生命现象的规律性。
高中必修一生物章节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首要内容,本文将对其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基因的本质1. 生命活动的特征包括:生命物质的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基本过程和调节机制等。
2. 基因是生命活动的遗传物质,它携带着个体遗传信息的核心。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者的结构和功能有所区别。
4. 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第三章:基因的分离与组合1.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2. 染色体是基因分布的载体,通过染色体的分离与组合实现基因的传递。
3.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测亲法则。
第四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 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在亲代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经过杂交和自交等方式,产生各种基因型的后代。
2.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由相关的遗传学定律来解释,包括自由组合第一定律和自由组合第二定律。
第五章:遗传物质的DNA结构与复制1. 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内负责遗传的核酸。
2. 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由核苷酸链组成。
3. 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六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产生运动。
2. 受力大小与方向的计算可以通过库仑定律实现。
第七章:物质的传递与能量的转化1. 物质在生物体内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传递,如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
2. 能量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光能的转化、化学能的转化等。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无氧呼吸二、O 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当CO 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C 6H 2O+能量O 2浓度CO热能(内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弱,最宜存放。
—1—光与光合作用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含量排名︓2主要吸收:主要吸收:二、光合作用过程总反应式: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三、光照和CO 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 3、C 5、[H]、ATP 和O 2及(CH 2O)含量的影响CO 2+H 2O光能叶绿体四、专有名词辨析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
衡量量: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 2消耗量、CO 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2—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1)黑暗 (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一、高中生物反应式CO 2 吸收 (O 2CO 2 释放 (O 2吸收CO 2放出CO 2O(3)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光合作用产生的O 2—呼吸作用消1、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3、酒精发酵4、乳酸发酵5、醋酸发酵二、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暗反应)、高尔基体(形成纤维素:单糖→多糖) 三、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为消化液其中无消化酶,其消化方式为物理消化即:胆汁对脂肪颗粒起乳化作用。
四、寒冷时体温调节主要为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主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 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失水皱缩;(2)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3)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保持原状;水分进出平衡。
4、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5、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6、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2)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恢复原来的状态,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7、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原生质层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8、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内因(结构基础):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且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9、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几种现象分析:(1)0.5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
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死亡。
(2)KNO3等无机盐溶液:能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
因为细胞能主动吸收溶液中的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
(3)醋酸溶液:无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盐酸、酒精溶液类似)▲10、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①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②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而且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1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章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热度: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热度: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热度: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热度: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介绍热度:高中生物有很多记忆性的知识点,通过整理知识点记忆更容易牢记,那么必修一第五章有哪些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机理:降低活化能。
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 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2、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成(储存能量)。
2020沪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选修1第4章人体的免疫调节※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系统会将什么识别为异己物质?★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异体器官和组织细胞;一些非自身的大分子有机物;人体自身衰老、损伤或突变的细胞。
※什么是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异己物质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及其功能?★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产生胸腺激素,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脾脏:主要是B淋巴细胞定居、增殖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骨髓: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淋巴结:主要是T淋巴细胞定居、增殖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类型?★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什么是抗原?★免疫学上,将能引起B、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抗原。
※什么是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加工抗原,并将抗原肽–MHC分子复合体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细胞,如吞噬细胞。
※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什么?各有什么作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
细胞因子:协调免疫应答;溶菌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抗体:特异性识别、结合和促进吞噬细胞清除抗原。
※免疫细胞如何识别异己?★编码MHC分子的基因序列具有个体差异导致个体间的MHC分子结构不同。
人体的免疫细胞对此会通过其特定受体加以识别,进而区分自己或异己。
※为什么衰老细胞也会被识别为异己?★衰老细胞携带的MHC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抗原和抗体的化学本质分别是?★抗原大多数是蛋白质,也有多糖和脂类;抗体是蛋白质。
※吞噬细胞和B、T淋巴细胞的识别作用有什么特点?★吞噬细胞表面具有多种抗原受体,能识别多种抗原,其识别具有非特异性。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章细胞的必备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总结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细胞内部,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是通过细胞膜来完成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一、物质的主要输入方式1. 摄食:摄食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吞噬周围的固体颗粒或其他单细胞生物,将其引入细胞内部。
摄食是原生生物和某些特化细胞的主要摄取方式。
2. 吞噬:吞噬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将周围的液体颗粒包裹并引入细胞内部。
吞噬可以实现大量物质的输入,是对细胞需要高速摄取的一种方式。
3. 胞吞作用:胞吞作用是指细胞使用伪足将周围的大颗粒或其他细胞完全包裹,形成囊泡并将其引入细胞内部。
胞吞作用可以实现对大颗粒物质的输入。
4. 空泡运输:空泡运输是指细胞通过吞进空气泡或其他小颗粒形成空泡,并将空泡运输到其他区域,实现物质输入。
二、物质的主要输出方式1. 渗透:渗透是指细胞内部溶解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扩散或主动运输,排出到细胞外部。
渗透是细胞排除废物和维持内外环境平衡的重要方式。
2. 出芽:出芽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从细胞表面延伸出的突起,将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包含在内,并释放到外部。
出芽是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进行繁殖的重要方式。
3. 渗析:渗析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扩散或主动运输,将细胞内部的水分子和其他小分子溶质排出到细胞外部。
4. 鞭毛运动和伪足运动:鞭毛运动和伪足运动是某些特殊细胞进行蠕动和移动的重要方式。
这些细胞表面的鞭毛或伪足通过蠕动或摆动的方式,将细胞内部的物质带出细胞。
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与内部环境之间的交界处,它起到筛选、传递物质的作用。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与之相关的蛋白质组成。
1. 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由一个亲水性头部和两个疏水烃尾部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的形成是由于疏水烃尾部之间的互相排斥作用,使头部面向水相,尾部相互靠近形成一个双层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应牢记知识点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收水分膨胀。
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去水分皱缩。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3、原生质层: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⑴、细胞核在原生质层内(P61图42)⑵、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⑴、直接原因:细胞失水。
⑵、根本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二、应会知识点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
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
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如细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浅变深;复原过程中反之。
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应牢记知识点1、欧文顿(E.Overton)的发现和结论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是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知识点,高中生需要重点关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知识要点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机理:降低活化能。
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要点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4、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7、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1. 生物的营养需求•生物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需求和物质需求。
•能量需求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满足,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生物体利用营养物质氧化降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物质需求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个方面。
有机物需求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无机物需求主要是指水和无机盐等。
2. 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营养和异养营养两种。
•自养营养是指有机体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自行合成有机物质,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异养营养是指有机体无法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合成有机物质而需依赖他物来摄取有机物质,如人类通过食物摄取有机物质。
3. 植物的营养•植物的养分需求包括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两种。
•微量元素指植物对某些元素需求量较少,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铁、锌、铜等。
•宏量元素指植物对某些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氮、磷、钾等。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来满足自身的养分需求。
4. 动物的营养•动物的营养需求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个方面。
•有机物质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成分,它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无机物质是动物体内的无机盐和水等。
•动物通过消化、吸收、循环和排泄等过程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5. 人类的营养•人类的营养需求与其他动物类似,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个方面。
•人类通过各种食物摄取有机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类主要的营养来源。
•人类通过饮水和吃水果蔬菜等摄取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质。
•人类需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6. 营养失调与健康•营养失调是指人体所需的某一或几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或消耗与需要量不平衡的状态。
•营养失调可能导致体重过轻或过重、贫血、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饮食均衡、摄取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以上就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营养方式以及人类的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全册分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体液中除了水以外,还包括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2、细胞内液(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1/3)组织液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淋巴3、血浆:区别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发生双向物质交换,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少部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淋巴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液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是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细的环境。
4、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与淋巴与血浆的含量相近,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越强。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部分来自于Na+和CI—。
组织水肿的原因:②pH值:存在酸碱缓冲对,可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pH值保持稳定。
③温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6、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交换。
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直接与外界相连,属于外环境。
7、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排除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②排除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③排除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并非不能改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神经和体液调节: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节)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输的其他营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3、在动物细胞充当半透膜的是细胞膜,在植物细胞充当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
4、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5、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6、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比较几组概念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四.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判断细胞的死活。
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
细胞膜的伸缩性。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探索历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这种胞呑与胞吐作用也需要能量参与。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1、底物浓度2、酶浓度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最适温度)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最适pH值)5、过酸、过碱、高温都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实验设计的两大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ATP概念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二、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ADP + Pi+ 能量合成酶ATP ATP 水解酶ADP + Pi+ 能量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四、ATP的利用:放能反应:ATP的合成吸能反应:ATP的分解第三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有机物分解彻底)总反应式:C6H12O6 +6O2酶6CO2 +6H2O +大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 H2O CO2+大量[H]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 O2H2O+大量能量3、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产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丙酮酸2C2H5OH+2CO2或丙酮酸2乳酸注意: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讨论: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叶绿素b (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略)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光能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叶绿体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场所: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粒)反应式:水的光解:H2O O2+2[H]ATP形成:ADP+Pi+光能ATP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CO2的固定:CO2+ C5 2C3C3的还原:2C3 + [H] + ATP (CH2O)+ C5 + ADP + Pi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温度低,光和速率低。
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前期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