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若点 N 为 BC 的中点,求四面体 A'MNB 的体积.
【解答】证明:(1)连接 BD,设 BD∩EC=F,连接 MF,
由题意可得四边形 BCDE 为正方形,则 F 为 BD 的中点,
∴MF 为△A′BD 的中位线,可得 MF∥A′B,
又 A′B⊄平面 EMC,MF⊂平面 EMC,
∴A'B∥平面 EMC;
2023 年高考:立体几何复习题及答案
1.如图,已知直角梯形 ABCD,BC∥AD,BC=CD=2,AD=4,∠BCD=90°,点 E 为 AD 的中点,现将三角形 ABE 沿 BE 折叠,得到四棱锥 A'﹣BCDE,其中∠A'ED=120°, 点 M 为 A'D 的中点.
(1)求证:A'B∥平面 EMC;
第2页共3页
∵BE⊂平面 BEF,∴平面 BEF⊥平面 AMD, 结合题意分析知,点 F 在线段 AD 上,连接 MF, 过 A 作 AH⊥MF,交 MF 的延长线于点 H,
则结合已知条件得
,解得 AH ,
设 Dt ,
第3页共3页
【解答】解:(1)证明:由题意知 PC2+AC2=PA2,∴PC⊥AC, 同理,PC⊥BC,又 AC∩BC=C,∴PC⊥平面 ABC, ∵D,E 分别是 AC,PA 的中点,∴DE∥PC, ∴DE⊥平面 ABC, 又 DE⊂平面 BDE,∴平面 BDE⊥平面 ABC. (2)在△BDE 中,DE⊥BD,BD=2 ,DE=2,∴BE=4, 如图,过 A 作 AM⊥BE 于 M,连接 MD, 在△ABE 中,AB=BE=4,AE=2 ,解得 AM ,ME=1, ∵DM⊂平面 BDE,∴AC⊥DM, 在 Rt△ADM 中,AM ,AD=2,∴DM , ∴DM2+EM2=DE2,∴MD⊥BE, ∵AM∩MD=M,∴BE⊥平面 AMD,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中的图形和立体体形,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而在高考中更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个固定题型,并且在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不变。

因此,每位考生都必须学好立体几何,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其次,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它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几何基础和深厚的空间想象力,而这些技能和能力是其他数学知识所不能代替的。

因此,学好立体几何对于提高数学考试成绩和升入理工类大学都至关重要。

最后,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它与其他数学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上。

例如,立体几何与向量、坐标系、三角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知识又常常会在高考数学试卷中共同出现,形成相互融合的考点。

总之,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每位考生都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立体几何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2023年高考数学----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典型例题讲解

2023年高考数学----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典型例题讲解

2023年高考数学----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典型例题讲解【规律方法】 构造垂直的全等关系 【典型例题】例1.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11BB C 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11B C 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11B C 和P 的平面交A B 于E ,交A C 于F . (1)证明:1//AA MN ,且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2)设O 为△111A B C 的中心.若//AO 平面11EB C F ,且=AO AB ,求直线1B E 与平面1A 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M Q ,N 分别为BC ,11B C 的中点,底面为正三角形, ∴=1B N BM ,四边形1BB NM 为矩形,⊥111A N B C ,∴1//BB MN ,11//AA BB Q ,∴1//AA MN , ⊥11MN B C Q ,⊥111A N B C ,⋂=1MN A N N , ∴⊥11B C 平面1A AMN ,⊂11B C Q 平面11EB C F , ∴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综上,1//AA MN ,且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2)解:Q 三棱柱上下底面平行,平面11EB C F 与上下底面分别交于11B C ,EF ,∴11////EF B C BC ,//AO Q 面11EB C F ,⊂AO 面1A MNA ,面⋂1AMNA 面=11EB C F PN ,∴//AO PN ,四边形APNO 为平行四边形, O Q 是正三角形的中心,=AO AB ,∴=13A N ON ,=3AM AP ,===113PN BC B C EF ,由(1)知直线1B E 在平面1A AMN 内的投影为PN ,直线1B E 与平面1A AMN 所成角即为等腰梯形11EFC B 中1B E 与PN 所成角, 在等腰梯形11EFC B 中,令=1EF ,过E 作⊥11EH B C 于H , 则===113PN B C EH ,=11B H,=1B E∠==111sin B H B EH B E, ∴直线1B E 与平面1A AMN.例2.如图,在锥体−P 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60DAB,==PA PD =2PB ,E ,F 分别是BC ,PC 的中点(1)证明:⊥AD 平面DEF (2)求二面角−−P AD B 的余弦值.【解析】(1)取AD 的中点G ,连接PG ,BG ,在∆ABG 中,根据余弦定理可以算出==BG ,发现+=222AG BG AB ,可以得出⊥AD BG ,又//DE BG ∴⊥DE AD ,又=PA PD ,可以得出⊥AD PG ,而⋂=PG BG G , ∴⊥AD 平面PBG ,而⊂PB 平面PBG , ∴⊥AD PB ,又//PB EF , ∴⊥AD EF .又⋂=EF DE E , ∴⊥AD 平面DEF .(2)由(1)知,⊥AD 平面PBG ,所以∠PGB 为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在∆PBG 中,==PG ,=BG ,=2PB ,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2PG BG PB PGB PG BG ,因此二面角−−P AD B 的余弦值为.本课结束。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一、引言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用法。

二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同一个体积,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这些几何形状的体积相等。

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何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些形状的体积可以通过其高度、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等参数来计算。

三等体积法的应用等体积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其用法: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1: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ab+bc+ac),体积为abc。

2、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例2:给定两个几何体,判断它们是否体积相等。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如果两个体积相等,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否则,两个几何体体积不相等。

3、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例3: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重心位置。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将该长方体分成两个小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与原长方体的重心位置相同。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两个小长方体的重心位置即可。

四、结论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以及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等体积法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在数学的世界里,立体几何是一门研究空间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所以 z1=0,
,故可取
, ,,
于是 < , >

设所成锐二面角为θ,所以 sinθ

所以平面 PAD 和平面 PBE 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
第3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CF CC1 AA1 , ∵∠BAC=90°,
∴CD

在 Rt△FCD 中,tan∠FDC 맨

故直线 DF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2.如图所示,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BCD=60°,E 是 CD 的中点,PA⊥底面 ABCD,PA=2. (1)证明:平面 PBE⊥平面 PAB; (2)求平面 PAD 和平面 PBE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 BD,由 ABCD 是菱形且∠BCD=60°, 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E 是 CD 的中点, ∴BE⊥CD,又 AB∥CD, ∴AB⊥BE,∴BE⊥平面 PAB, 又 BE⊂平面 PBE, ∴平面 PBE⊥平面 PAB. (2)解:在平面 ABCD 内,过点 A 作 AB 的垂线,如图所示,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
【解答】(1)证明:连接 DG、FG, 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BB1∥CC1,且 BB1=CC1, ∵B1E=2EB,C1F=2FC, ∴EB∥FC,且 EB=FC, ∴四边形 BCFE 为平行四边形, ∴EF∥BC,EF=BC, ∵BD=2DA,CG=2GA, ∴GD∥BC,且 GD BC, ∴EF∥GD,且 GD EF, ∴四边形 DEFG 为梯形,即 D、E、F、G 四点共面, ∴点 G 在平面 EFD 内. (2)解: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CC1⊥平面 ABC, ∵F 为 CC1 上一点, ∴点 F 在平面 ABC 上的投影为点 C, 连接 CD,则∠FDC 即为直线 DF 与平面 ABC 所成角. ∵点 D 在棱 AB 上,且 BD=2DA, ∴AD AB , ∵C1F=2FC,

高考数学(文)《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文)《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 考法5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直线 与平面垂直 的方法
2.线面垂直 的性质与线 线垂直
(1)判定定理(常用方法):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
与此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必须保证“在平面 内相交”这一条件. (2)性质: ①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方法):若两平面垂直,则在一 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是证明线 面垂直的主要方法; ②(客观题常用)若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64
65
✓ 考法4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平面 与平面平行 的常用方法 2.空间平行关系 之间的转化
66
✓ 考法3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平面 与平面平行 的常用方法
这是立体几何中证明平行关系常用的思路,三 种平行关系的转化可结合下图记忆
2.空间平行关系 之间的转化
67
68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定义 判定方法
2.等角定理
判定定理 反证法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考法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常考形式
直接求 求其三角函数值
常用方法
作角
正弦值 余弦值 正切值
证明 求值 取舍
55
56
57
58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 考点46 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考法3 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考法4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计算有关 线段的长
2.外接球、内切 球的计算问题
观察几何体的特征 利用一些常用定理与公式 (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公式等) 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求解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

设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x1,y1,z1),

t
t, (0,1,1),
平面 E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x2,y2,z2),
t 所以 th
t, (0,1,2), tt,
t 即二面角 P﹣DC﹣E 的余弦值为 .
t
第3页共3页
以 F 为坐标原点, , , ‐的方向为 x,y,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t, t, , t,

t, , tt,
,t,tt,
t, , t,
设平面 AEF 的法向量为
,,t

t,
t

t ,∴ t
t, , t,




∴直线 B1F⊥平面 AEF.
(Ⅱ)
, , t,
【解答】(Ⅰ)证明:因为 PA=AB,E 为 PB 中点,所以 AE⊥PB,
因为 PA⊥平面 ABCD,所以 PA⊥BC,
由 BC⊥AB,所以 BC⊥平面 PAB,所以 BC⊥AE,又 AE⊥PB,BC∩PB=B,
所以 AE⊥平面 PBC,
平面 AEF⊥平面 PBC.
(Ⅱ)解:法 1:取 PA 中点 G,连结 GE,GD,由 GE∥AB,CD∥AB,
t,t, t,
设平面 B1AE 的法向量为
,,t

t ,∴
t
t
t, t
不妨取 y2=3 ,则 x2=﹣5,z2=﹣4 .

⺁, , t t,
第1页共3页
平面 AEF 的法向量为
t, , t,
设二面角 B1﹣AE﹣F 的平面角为θ,
∴ th
t⺁.
2.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正方形,PA⊥底面 ABCD,PA=AB,E 为 PB 的中点,F 为线段 BC 上的动点. (Ⅰ)求证:平面 AEF⊥平面 PBC; (Ⅱ)求二面角 P﹣DC﹣E 的余弦值.

立体几何(7大题型)(解析版)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突破

立体几何(7大题型)(解析版)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突破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在大题中一般分两问,第一问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证明;第二问考查空间角、空间距离等的求解。

考题难度中等,常结合空间向量知识进行考查。

2024年高考有很大可能延续往年的出题方式。

题型一:空间异面直线夹角的求解1(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AB=AD,O为BD的中点.(1)求证:AO⊥CD;(2)若BD⊥DC,BD=DC,AO=BO,求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的大小.【思路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性质推理即得.(2)分别取AB,AC的中点M,N,利用几何法求出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规范解答】(1)在三棱锥A-BCD中,由AB=AD,O为BD的中点,得AO⊥BD,而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O⊂平面ABD,因此AO⊥平面BCD,又CD⊂平面BCD,所以AO⊥CD.(2)分别取AB,AC的中点M,N,连接OM,ON,MN,于是MN⎳BC,OM⎳AD,则∠OMN是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由(1)知,AO ⊥BD ,又AO =BO ,AB =AD ,则∠ADB =∠ABD =π4,于是∠BAD =π2,令AB =AD =2,则DC =BD =22,又BD ⊥DC ,则有BC =BD 2+DC 2=4,OC =DC 2+OD 2=10,又AO ⊥平面BCD ,OC ⊂平面BCD ,则AO ⊥OC ,AO =2,AC =AO 2+OC 2=23,由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得MN =12BC =2,OM =12AD =1,ON =12AC =3,显然MN 2=4=OM 2+ON 2,即有∠MON =π2,cos ∠OMN =OM MN =12,则∠OMN =π3,所以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π3.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1)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2)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4)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0,π2,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可通过多种方法平移产生,主要有三种方法:(1)直接平移法(可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2)中位线平移法;(3)补形平移法(在已知图形中,补作一个相同的几何体,以便找到平行线).3、异面直线所成角:若n 1 ,n 2分别为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θ为直线l 1,l 2的夹角,则cos θ=cos <n 1 ,n 2 > =n 1 ⋅n 2n 1 n 2.1(2023·江西萍乡·高三统考期中)如图,在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1)证明:EF ⎳平面AB1C 1D ;(2)若AB =2A 1B 1,且正四棱台的侧面积为9,其内切球半径为22,O 为ABCD 的中心,求异面直线OB 1与CC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45【分析】(1)根据中位线定理,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以及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题意,结合正四棱台的几何性质,求得各棱长,利用线线角的定义,可得答案.【解析】(1)取CC 1中点G ,连接GE ,GF ,如下图:在梯形BB 1C 1C 中,E ,G 分别为BB 1,CC 1的中点,则EG ⎳B 1C 1,同理可得FG ⎳C 1D ,因为EG ⊄平面AB 1C 1D ,B 1C 1⊂平面AB 1C 1D ,所以EG ⎳平面AB 1C 1D ,同理可得GF ⎳平面AB 1C 1D ,因为EG ∩FG =G ,EG ,FG ⊆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 ⎳平面AB 1C 1D ,又因为EF ⊆平面EFG ,所以EF ⎳平面AB 1C 1D ;(2)连接AC ,BD ,则AC ∩BD =O ,连接A 1O ,A 1C 1,B 1O ,在平面BB 1C 1C 中,作B 1N ⊥BC 交BC 于N ,在平面BB 1D 1D 中,作B 1M ⊥BD 交BD 于M ,连接MN ,如下图:因为AB =2A 1B 1,则OC =A 1C 1,且OC ⎳A 1C 1,所以A 1C 1CO 为平行四边形,则A 1O ⎳CC 1,且A 1O =CC 1,所以∠A 1OB 1为异面直线OB 1与CC 1所成角或其补角,同理可得:B 1D 1DO 为平行四边形,则B 1O =D 1D ,在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易知对角面BB 1D 1D ⊥底面ABCD ,因为平面ABCD ∩平面BB 1D 1D =BD ,且B 1M ⊥BD ,B 1M ⊂平面BB 1D 1D ,所以B 1M ⊥平面ABCD ,由内切球的半径为22,则B 1M =2,在等腰梯形BB 1C 1C 中,BC =2B 1C 1且B 1N ⊥BC ,易知BN =14BC ,同理可得BM =14BD ,在△BCD 中,BN BC=BM BD =14,则MN =14CD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x x >0 ,则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2x ,MN =x ,由正四棱台的侧面积为9,则等腰梯形BB 1C 1C 的面积S =94,因为B 1M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所以B 1M ⊥MN ,在Rt △B 1MN ,B 1N =B 1M 2+MN 2=2+x 2,可得S =12⋅B 1N ⋅B 1C 1+BC ,则94=12×2+x 2×4x +2x ,解得x =12,所以BC =2,B 1C 1=1,BN =14BC =12,B 1N =32,则A 1B 1=1,在Rt △BB 1N 中,BB 1=B 1N 2+BN 2=102,则CC 1=DD 1=102,所以在△A 1OB 1中,则cos ∠A 1OB 1=A 1O 2+B 1O 2-A 1B 212⋅A 1O ⋅B 1O=1022+102 2-12×102×102=45,所以异面直线OB 1与C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5.2(2023·辽宁丹东·统考二模)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平面CDD 1C 1⊥平面ABCD ,AD ⊥DC ,二面角D 1-AD -C 的大小为120°,E 为棱C 1D 1的中点.(1)证明:CD ⊥AE ;(2)点F 在棱CC 1上,AE ⎳平面BDF ,求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7【分析】(1)根据面面垂直可得线面垂直进而得线线垂直,由二面角定义可得∠D 1DC =120°,进而根据中点得线线垂直即可求;(2)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得线线平行,由线线角的几何法可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或者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夹角即可求解.【解析】(1)因为平面CDD 1C 1⊥平面ABCD ,且两平面交线为DC ,AD ⊥DC ,AD ⊂平面ABCD , 所以AD ⊥平面CDD 1C 1,所以AD ⊥D 1D ,AD ⊥DC ,∠D 1DC 是二面角D 1-AD -C 的平面角,故∠D 1DC =120°.连接DE ,E 为棱C 1D 1的中点,则DE ⊥C 1D 1,C 1D 1⎳CD ,从而DE ⊥CD .又AD ⊥CD ,DE ∩AD =D ,DE ,AD ⊂平面AED ,所以CD ⊥平面AED ,ED ⊂平面AED ,因此CD ⊥AE .(2)解法1:设AB =2,则DE =D 1D 2-12D 1C 1 2=3,所以CE =AE =AD 2+DE 2=7.连AC 交BD 于点O ,连接CE 交DF 于点G ,连OG .因为AE ⎳平面BDF ,AE ⊂平面AEC ,平面AEC ∩平面BDF =OG ,所以AE ∥OG ,因为O 为AC 中点,所以G 为CE 中点,故OG =12AE =72.且直线OG 与DF 所成角等于直线AE 与DF 所成角.在Rt △EDC 中,DG =12CE =72,因为OD =2,所以cos ∠OGD =722+72 2-(2)22×72×72=37.因此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7.解法2;设AB =2,则DE =D 1D 2-12D 1C 1 2=3,所以CE =AE =AD 2+DE 2=7.取DC 中点为G ,连接EG 交DF 于点H ,则EG =DD 1=2.连接AG 交BD 于点I ,连HI ,因为AE ⎳平面BDF ,AE ⊂平面AGE ,平面AGE ∩平面BDF =IH ,所以AE ∥IH .HI 与DH 所成角等于直线AE 与DF 所成角.正方形ABCD 中,GI =13AG ,DI =13DB =223,所以GH =13EG ,故HI =13AE =73.在△DHG 中,GH =13EG =23,GD =1,∠EGD =60°,由余弦定理DH =1+49-1×23=73.在△DHI 中,cos ∠DHI =732+73 2-223 22×73×73=37.因此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7.解法3:由(1)知DE ⊥平面ABCD ,以D 为坐标原点,DA为x 轴正方向,DA为2个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由(1)知DE =3,得A 2,0,0 ,B 2,2,0 ,C 0,2,0 ,E (0,0,3),C 1(0,1,3).则CC 1=(0,-1,3),DC =(0,2,0),AE =(-2,0,3),DB =(2,2,0).由CF =tCC 1 0≤t ≤1 ,得DF =DC +CF =(0,2-t ,3t ).因为AE ⎳平面BDF ,所以存在唯一的λ,μ∈R ,使得AE =λDB +μDF=λ2,2,0 +μ(0,2-t ,3t )=2λ,2λ+2μ-tμ,3μt ,故2λ=-2,2λ+2μ-tμ=0,3μt =3,解得t =23,从而DF =0,43,233 .所以直线AE 与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AE ,DF =AE ⋅DF|AE ||DF |=37.题型二:空间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求解2(2024·安徽合肥·统考一模)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ACC 1A 1,BCC 1B 1均为正方形,D ,E 分别是棱AB ,A 1B 1的中点,N 为C 1E 上一点.(1)证明:BN ⎳平面A 1DC ;(2)若AB =AC ,C 1E =3C 1N,求直线DN 与平面A 1DC 所成角的正弦值.【思路分析】(1)连接BE ,BC 1,DE ,则有平面BEC 1⎳平面A 1DC ,可得BN ⎳平面A 1DC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计算即可.【规范解答】(1)连接BE ,BC 1,DE .因为AB ⎳A 1B 1,且AB =A 1B 1,又D ,E 分别是棱AB ,A 1B 1的中点,所以BD ⎳A 1E ,且BD =A 1E ,所以四边形BDA 1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EB ,又A 1D ⊂平面A 1DC ,EB ⊄平面A 1DC ,所以EB ⎳平面A 1DC ,因为DE ⎳BB 1⎳CC 1,且DE =BB 1=CC 1,所以四边形DCC 1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 1E ⎳CD ,又CD ⊂平面A 1DC ,C 1E ⊄平面A 1DC ,所以C 1E ⎳平面A 1DC ,因为C 1E ∩EB =E ,C 1E ,EB ⊂平面BEC 1,所以平面BEC 1⎳平面A 1DC ,因为BN ⊂平面BEC 1,所以BN ⎳平面A 1DC .(2)四边形ACC 1A 1,BCC 1B 1均为正方形,所以CC 1⊥AC ,CC 1⊥BC ,所以CC 1⊥平面ABC .因为DE ⎳CC 1,所以DE ⊥平面ABC ,从而DE ⊥DB ,DE ⊥DC .又AB =AC ,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因为D 是棱AB 的中点,所以CD ⊥DB ,即DB ,DC ,DE 两两垂直.以D 为原点,DB ,DC ,D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AB =23,则D 0,0,0 ,E 0,0,23 ,C 0,3,0 ,C 10,3,23 ,A 1-3,0,23 ,所以DC =0,3,0 ,DA 1=-3,0,23 .设n=x ,y ,z 为平面A 1DC 的法向量,则n ⋅DC=0n ⋅DA 1 =0,即3y =0-3x +23z =0 ,可取n=2,0,1 .因为C 1E =3C 1N ,所以N 0,2,23 ,DN =0,2,23 .设直线DN 与平面A 1D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DN ›|=|n ⋅DN ||n |⋅|DN |=235×4=1510,即直线DN 与平面A 1DC 所成角正弦值为1510.1、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1)先确定斜线与平面,找到线面的交点B 为斜足;找线在面外的一点A ,过点A 向平面α做垂线,确定垂足O ;(2)连结斜足与垂足为斜线AB 在面α上的投影;投影BO 与斜线AB 之间的夹角为线面角;(3)把投影BO 与斜线AB 归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可能利用余弦定理或者直角三角形)。

高考数学的立体几何多选题及答案

高考数学的立体几何多选题及答案

高考数学的立体几何多选题及答案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AC BC AA ===,90ACB ∠=︒,D ,E ,F分别为AC ,1AA ,AB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AC 与EF 相交B .11//BC 平面DEF C .EF 与1AC 所成的角为90︒D .点1B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322【答案】BCD 【分析】利用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异面直线所成角和点到面的距离,对各个选项逐一判断. 【详解】对选项A ,由图知1AC ⊂平面11ACC A ,EF 平面11ACC A E =,且1.E AC ∉由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1AC 与EF 异面,故A 错误;对于选项B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B C //BC .D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 //∴FD BC ,11B C ∴ //FD .又11B C ⊄平面DEF ,DF ⊂平面DEF ,11B C ∴ //平面.DEF 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由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C ,0,0),(2A ,0,0),(0B ,2,0),1(2A ,0,2),1(0B ,2,2),1(0C ,0,2),(1D ,0,0),(2E ,0,1),(1F ,1,0).(1EF ∴=-,1,1)-,1(2AC =-,0,2). 1·2020EF AC =+-=,1EF AC ∴⊥,1EF AC ∴⊥. EF 与1AC 所成的角为90︒,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设向量(n x =,y ,)z 是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 (1DE =,0,1),(0DF =,1,0), ∴由n DE n DF ⎧⊥⎨⊥⎩,,,即·0·0n DE n DF ⎧=⎨=⎩,,,得00.x z y +=⎧⎨=⎩,取1x =,则1z =-,(1n ∴=,0,1)-, 设点1B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d . 又1(1DB =-,2,2),1·102DB n d n-+∴===, ∴点1B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2,故D 正确.故选:B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判定,异面直线所成角以及点到面的距离,还考查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属难题.2.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的正四面体11A BDC -的棱长为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异面直线1AB 与1AD 所成的角是3πB .1BD ⊥平面11AC DC .平面1ACB 截正四面体11A BDC -所得截面面积为3D .正四面体11A BDC -的高等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体对角线长的23【答案】ABD 【分析】选项A ,利用正方体的结构特征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选项B ,根据正方体和正四面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容易得证;选项C ,由图得平面1ACB 截正四面体11A BDC -所得截面面积为1ACB 面积的四分之一;选项D ,分别求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和正四面体11A BDC -的高,然后判断数量关系即可得解. 【详解】A :正方体1111ABCD ABCD -中,易知11//AD BC ,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的角即直线1A B 与1BC 所成的角,即11A BC ∠,11A BC 为等边三角形,113A BC π∠=,正确;B :连接11B D ,1B B ⊥平面1111DC B A ,11A C ⊂平面1111D C B A ,即111AC B B ⊥,又1111AC B D ⊥,1111B B B D B ⋂=,有11A C ⊥平面11BDD B ,1BD ⊂平面11BDD B ,所以111BD AC ⊥,同理可证:11BD A D ⊥,1111AC A D A ⋂=,所以1BD ⊥平面11AC D ,正确;C :易知平面1ACB 截正四面体11A BDC -所得截面面积为134ACB S=,错误;D :易得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2222226++=2的正四面体11A BDC -22222262213⎛⎫--⨯ ⎪⎝⎭,故正四面体11A BDC -的高等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体对角线长的23,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点睛:利用正方体的性质,找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平面角求其大小,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证明1BD ⊥平面11AC D ,由正四面体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确定截面的面积,并求高,即可判断C 、D 的正误.3.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 ,F 在平面1111D C B A 内,若||5AE =,AC DF ⊥,则( )A .点E 的轨迹是一个圆B .点F 的轨迹是一个圆C .EF 21-D .AE 与平面1A BD 21530+【答案】ACD 【分析】对于A 、B 、C 、D 四个选项,需要对各个选项一一验证. 选项A :由2211||5AE AA A E =+=1||1A E =,分析得E 的轨迹为圆;选项B :由AC DBF ⊥,而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 选项C :由E 的轨迹为圆,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可分析得min ||EF d r =-; 选项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最值. 【详解】 对于A:2211||5AE AA A E =+=221|25A E +=1||1A E =,即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故A 正确;对于B: 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C ⊥BD ,又AC DF ⊥,且BD ∩DF=D ,所以AC DBF ⊥,所以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故B 错误;对于C:在平面1111D C B A 内,1A 到直线11B D 的距离为2,d =当点E ,F 落在11A C 上时,min ||21EF =-;故C 正确; 对于D:建立如图示的坐标系,则()()()()10,0,0,2,0,0,0,0,2,0,2,0A B A D因为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可设()cos ,sin ,2E θθ 所以()()()1cos ,sin ,2,2,0,2,2,2,0,AE A B BD θθ==-=-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n x y z =,则有1·220·220n BD x y n A B x z ⎧=-+=⎪⎨=-=⎪⎩不妨令x =1,则()1,1,1n =, 设AE 与平面1A BD 所成角为α,则:22|||sin |cos ,|||||5315n AE n AE n AE πθα⎛⎫++ ⎪⎝⎭====⨯⨯当且仅当4πθ=时,sin α有最大值222153015++=, 故D 正确 故选:CD 【点睛】多项选择题是2020年高考新题型,需要要对选项一一验证.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底面ABCD 内(含边界)一点.( ) A .若13A P =,则满足条件的P 点有且只有一个 B .若12A P =,则点P 的轨迹是一段圆弧 C .若1//A P 平面11B D C ,则1A P 长的最小值为2D .若12A P =且1//A P 平面11B DC ,则平面11A PC 截正方体外接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23π【答案】ABD 【分析】选项A ,B 可利用球的截面小圆的半径来判断;由平面1//A BD 平面11B D C ,知满足1//A P 平面11B D C 的点P 在BD 上,1A P 长的最大值为2;结合以上条件点P 与B 或D 重合,利用12sin 60A P r =︒,求出63r =,进而求出面积. 【详解】对A 选项,如下图:由13A P =,知点P 在以1A 为球心,半径为3的球上,又因为P 在底面ABCD 内(含边界),底面截球可得一个小圆,由1A A ⊥底面ABCD ,知点P 的轨迹是在底面上以A 为圆心的小圆圆弧,半径为22112r A P A A =-=,则只有唯一一点C满足,故A 正确;对B 选项,同理可得点P 在以A 为圆心,半径为22111r A P A A =-=的小圆圆弧上,在底面ABCD 内(含边界)中,可得点P 轨迹为四分之一圆弧BD .故B 正确;对C 选项,移动点P 可得两相交的动直线与平面11B D C 平行,则点P 必在过1A 且与平面11B D C 平行的平面内,由平面1//A BD 平面11B D C ,知满足1//A P 平面11B D C 的点P 在BD上,则1A P 长的最大值为12A B =,则C 不正确; 对选项D ,由以上推理可知,点P 既在以A 为圆心,半径为1的小圆圆弧上,又在线段BD 上,即与B 或D 重合,不妨取点B ,则平面11A PC 截正方体外接球所得截面为11A BC 的外接圆,利用2126622,,sin 60333A B r r S r ππ==∴=∴==︒.故D 正确.故选:ABD 【点睛】(1)平面截球所得截面为圆面,且满足222=R r d +(其中R 为球半径,r 为小圆半径,d 为球心到小圆距离);(2)过定点A 的动直线平行一平面α,则这些动直线都在过A 且与α平行的平面内.5.在三棱锥M ABC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1233AD AB AC =+,则3BC BD = B .若G 为ABC 的重心,则111333MG MA MB MC =++ C .若0MA BC ⋅=,0MC AB ⋅=,则0MB AC ⋅=D .若三棱锥M ABC -的棱长都为2,P ,Q 分别为MA ,BC 中点,则2PQ = 【答案】BC 【分析】作出三棱锥M ABC -直观图,在每个三角形中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详解】对于A ,由已知12322233AD AB AC AD AC AB AD AC AB AD =+⇒=+⇒-=-,即2CD DB =,则32BD BD DC BC =+=,故A 错误; 对于B ,由G 为ABC 的重心,得0GA GB GC ++=,又MG MA AG =+,MG MB BG =+,MG MC CG =+,3MA MB MC MG ∴++=,即111333MG MA MB MC =++,故B 正确;对于C ,若0MA BC ⋅=,0MC AB ⋅=,则0MC MA BC AB ⋅+⋅=,即()00MA BC AC CB MA BC AC C MC C M B M C ⋅++=⇒⋅++⋅⋅=⋅()00MA BC A MC MC MC MC C BC MA BC AC ⋅⋅⋅⇒⋅+-=⇒-+=⋅()000MC M CA BC AC AC CB AC CB AC C MC ⇒+=⇒+=⇒+=⋅⋅⋅⋅⋅,即0MB AC ⋅=,故C 正确;对于D ,111()()222PQ MQ MP MB MC MA MB MC MA ∴=-=+-=+- ()21122PQ MB MC MA MB MC MA ∴=+-=+-,又()2222222MB MC MA MB MC MA MB MC MB MA MC MA+-=+++⋅-⋅-⋅2221112222222222228222=+++⨯⨯⨯-⨯⨯⨯-⨯⨯⨯=,1822PQ ∴==,故D 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某一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如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6.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 =12AD AA ==,P 、Q 、R 分别是AB 、1BB 、1A C 上的动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P ,存在点Q 使得1D P CQ ⊥B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Q ,存在点R 使得1D R CQ ⊥C .当1AR A C ⊥时,1ARD R ⊥D .当113AC A R =时,1//D R 平面1BDC 【答案】ABCD 【分析】本题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运用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0)P a,0a ⎡∈⎣,(2,)Q b ,[]0,2b ∈,设11A R AC λ=,得到(22,,22)R λλ--,[]0,1λ∈. 1(2,,2)D P a =-,(2,0,)CQ b =,142D P CQ b ⋅=-,当2b =时,1D P CQ ⊥,A 正确;1(22,2)D R λλ=--,12(22)2D R CQ b λλ⋅=--,取22bλ=+时,1D R CQ ⊥,B 正确;1AR A C ⊥,则1(2,22)(2)412440AR AC λλλλλ⋅=--⋅--=+-+=,解得:15λ=,此时12282()()05555AR D R ---⋅=⋅=,1AR D R ⊥,C 正确;113AC A R =,则44()33R,142()33D R =-,设平面1B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BD n DC ⎧⋅=⎪⎨⋅=⎪⎩,解得(3,n =-,故10n D R ⋅=,故1//D R 平面1BDC ,D 正确.故选:ABCD.【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是偏难题.7.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BC ⊥,1AB BC BB ==,D 是AC 的中点,O 为1A C 的中点.点P 是1BC 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点P 运动到1BC 中点时,直线1A P 与平面111ABC 5 B .无论点P 在1BC 上怎么运动,都有11A P OB ⊥C .当点P 运动到1BC 中点时,才有1A P 与1OB 相交于一点,记为Q ,且113PQ QA = D .无论点P 在1BC 上怎么运动,直线1A P 与AB 所成角都不可能是30° 【答案】ABD 【分析】构造线面角1PA E ∠,由已知线段的等量关系求1tan EPPA E AE∠=的值即可判断A 的正误;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可证明11A P OB ⊥即可知B 的正误;由中位线的性质有112PQ QA =可知C 的正误;由直线的平行关系构造线线角为11B A P ∠,结合动点P 分析角度范围即可知D 的正误 【详解】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BC ⊥,1AB BC BB ==选项A 中,当点P 运动到1BC 中点时,有E 为11B C 的中点,连接1A E 、EP ,如下图示即有EP ⊥面111A B C∴直线1A P 与平面111A B 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1tan EPPA E AE∠= ∵112EP BB =,22111152AE A B B E BB =+= ∴15tan PA E ∠=,故A 正确选项B 中,连接1B C ,与1BC 交于E ,并连接1A B ,如下图示由题意知,11B BCC 为正方形,即有11B C BC ⊥而AB BC ⊥且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有11A B ⊥面11B BCC ,1BC ⊂面11B BCC ∴111A B BC ⊥,又1111A B B C B =∴1BC ⊥面11A B C ,1OB ⊂面11A B C ,故11BC OB ⊥ 同理可证:11A B OB ⊥,又11A B BC B ⋂=∴1OB ⊥面11A BC ,又1A P ⊂面11A BC ,即有11A P OB ⊥,故B 正确选项C 中,点P 运动到1BC 中点时,即在△11A B C 中1A P 、1OB 均为中位线∴Q为中位线的交点∴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有:112PQQA=,故C错误选项D中,由于11//A B AB,直线1A P与AB所成角即为11A B与1A P所成角:11B A P∠结合下图分析知:点P在1BC上运动时当P在B或1C上时,11B A P∠最大为45°当P在1BC中点上时,11B A P∠最小为23arctan30>=︒∴11B A P∠不可能是30°,故D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射影定理构造线面角,并计算其正弦值;利用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中位线的性质:中位线交点分中位线为1:2的数量关系;由动点分析线线角的大小8.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的棱长为1,线段11B D上有两个动点E,F,且2E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B .当E 向1D 运动时,二面角A EF B --逐渐变小C .EF 在平面11ABB A 内的射影长为12D .当E 与1D 重合时,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的角为π4【答案】AC 【分析】对选项分别作图,研究计算可得. 【详解】选项A:连接BD ,由正方体性质知11BDD B 是矩形,1112212224BEF S EF BB ∆∴=⋅=⨯=连接AO 交BD 于点O由正方体性质知AO ⊥平面11BDD B ,所以,AO 是点A 到平面11BDD B 的距离,即22AO =112213312A BEF BEF V S AO -∆∴=⨯==A BEF V -∴是定值.选项B:连接11A C 与11B D 交于点M ,连接11,AD AB , 由正方体性质知11AD AB =,M 是11B D 中点,AM EF ∴⊥ ,又1BB EF ⊥,11//BB AAA EFB ∴--的大小即为AM 与1AA 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1AA M 中,12tan 2MAA ∠=为定值. 选项C:如图,作1111,,,FH A B EG A B ET EG ⊥⊥⊥ 在直角三角形EFT 中,221cos 452FT EF =⨯=⨯=12HG FT ∴== 选项D:当E 与1D 重合时,F 与M 重合,连接AC 与BD 交于点R ,连接1D R ,1//D R BM 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1AD 与1D R 所成的角, 在三角形1AD R 中,22111132,2AD D R MB BB M B ===+=2AR =由余弦定理得13cos AD R ∠= 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性质问题.求解思路:关键是弄清(1)点的变化,点与点的重合及点的位置变化;(2)线的变化,应注意其位置关系的变化;(3)长度、角度等几何度量的变化.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思路: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柱体、锥体或台体等规则几何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其中,求三棱锥的体积常用等体积转换法;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不规则几何体,则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或补形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再利用公式求解.9.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2,AB BC AA P ===是1A B 上的一动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DP 35B .DP 5C .1AP PC +6D .1AP PC +170【答案】AD 【分析】DP 的最小值,即求1DA B △底边1A B 上的高即可;旋转11A BC 所在平面到平面11ABB A ,1AP PC +的最小值转化为求AC '即可.【详解】求DP 的最小值,即求1DA B △底边1A B 上的高,易知115,2A B A D BD ===,所以1A B 边上的高为355h =111,AC BC ,得11A BC ,以1A B 所在直线为轴,将11A BC 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11ABB A ,设点1C 的新位置为C ',连接AC ',则AC '即为所求的最小值,易知11122,2,cos AA AC AAC ''==∠=, 所以217042222()105AC '=+-⨯⨯⨯-=.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旋转求解线段最小值问题.求解翻折、旋转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原有的性质变化与否, (1)点的变化,点与点的重合及点的位置变化;(2)线的变化,翻折、旋转前后应注意其位置关系的变化;(3)长度、角度等几何度量的变化.10.半正多面体(semiregularsolid)亦称“阿基米德多面体”,是由边数不全相同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二十四等边体就是一种半正多面体,是由正方体切截而成的,它由八个正三角形和六个正方形构成(如图所示),若它的所有棱长都为2,则()A.BF⊥平面EABB.该二十四等边体的体积为20 3C.该二十四等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8πD.PN与平面EBF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2【答案】BCD【分析】A用反证法判断;B先补齐八个角成正方体,再计算体积判断;C先找到球心与半径,再计算表面积判断;D先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再求正弦值判断.【详解】解:对于A,假设A对,即BF⊥平面EAB,于是BF AB⊥,90ABF∠=︒,但六边形ABFPQH为正六边形,120ABF∠=︒,矛盾,所以A错;对于B,补齐八个角构成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该二十四等边体的体积为3112028111323-⋅⋅⋅⋅⋅=,所以B对;对于C,取正方形ACPM对角线交点O,即为该二十四等边体外接球的球心, 其半径为2R =,其表面积为248R ππ=,所以C 对;对于D ,因为PN 在平面EBFN 内射影为NS , 所以PN 与平面EBFN 所成角即为PNS ∠, 其正弦值为22PS PN ==,所以D 对.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性质,考查了直线与平面所成角问题,考查了球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问题.。

高三数学一轮专题4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含解析)北师

高三数学一轮专题4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含解析)北师

专题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1.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AD ,点E 在线段AD 上,且CE ∥AB .(1)求证:CE ⊥平面PAD ;(2)若PA =AB =1,AD =3,CD =2,∠CDA =45°,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解析] (1)∵PA ⊥底面ABCD ,CE 平面ABCD∴CE ⊥PA ,又∵AB ⊥AD ,CE ∥AB .∴CE ⊥AD .又∵PA ∩AD =A ,∴CE ⊥平面PAD .(2)由(1)可知CE ⊥AD .在Rt △ECD 中,DE =CD·cos45°=1,CE =CD·sin45°=1.又∵AB =CE =1,AB ∥CE ,所以四边形ABCE 为矩形.∴S 四边形ABCD =S 矩形ABCE +S △CDE =AB·AE +12CE·DE=1×2+12×1×1=52.又PA ⊥底面ABCD ,PA =1所以V 四棱锥p -ABCD =13S 四边形ABCD×PA =13×52×1=56.2.(2015·潍坊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AB =AD ,∠BAD =60°,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平面PCD ;(2)平面BEF ⊥平面PAD .[证明] (1)在△PAD 中,因为E 、F 分别为AP 、AD 的中点,所以EF ∥PD .又因为E F ⃘平面PCD ,PD 平面PCD .所以直线EF ∥平面PCD .(2)连结BD .因为AB =AD ,∠BAD =60°,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因为F 是AD 的中点,所以BF ⊥AD .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BF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PC的中点,求证:(1)PA⊥底面ABCD;(2)BE∥平面PAD;(3)平面BEF⊥平面PCD.[解析](1)因为平面PAD⊥底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A⊥底面ABCD.(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所以AB∥DE,且AB=DE.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又因为B E⃘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BE ∥平面PAD .(3)因为AB ⊥AD ,而且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CD ,AD ⊥CD .由(1)知PA ⊥底面ABCD .所以PA ⊥CD .所以CD ⊥平面PAD .所以CD ⊥PD .因为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所以PD ∥EF.所以CD ⊥EF ,又因为CD ⊥BE ,BE ∩EF =E ,所以CD ⊥平面BEF.所以平面BEF ⊥平面PCD .4.如图,在几何体P -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AB =PA =2.(1)当AD =2时,求证:平面PBD ⊥平面PAC ;(2)若PC 与AD 所成的角为45°,求几何求P -ABCD 的体积.[解析] (1)证明:当AD =2时,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BD ⊥AC .∵P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PA ⊥BD .又∵PA ∩AC =A ,∴BD ⊥平面PAC .∵BD 平面PBD ,∴平面PBD ⊥平面PAC .(2)解:PC 与AD 成45°角,AD ∥BC ,则∠PCB =45°.∵BC ⊥AB ,BC ⊥PA ,AB ∩PA =A ,∴BC ⊥平面PAB ,PB 平面PAB .∴BC ⊥PB .∴∠CPB =90°-45°=45°.∴BC =PB =2 2.∴几何体P -ABCD 的体积为13×(2×22)×2=823.1.(2014·四川高考)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为矩形.(1)若AC ⊥BC ,证明:直线BC ⊥平面ACC1A1;(2)设D ,E 分别是线段BC ,CC1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直线DE ∥平面A1MC ?请证明你的结论.[解析] (1)因为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是矩形,所以AA1⊥AB ,AA1⊥AC .因为AB ,AC 为平面ABC 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A1⊥平面ABC .因为直线BC 平面ABC ,所以AA1⊥BC .又由已知,AC ⊥BC ,AA1,AC 为平面ACC1A1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C ⊥平面ACC1A1.(2)取线段AB 的中点M ,连接A1M ,MC ,A1C ,AC1,设O 为A1C ,AC1的交点. 由已知,O 为AC1的中点.连接MD ,OE ,则MD ,OE 分别为△ABC ,△ACC1的中位线,所以,MD 綊12AC ,OE 綊12AC ,因此MD綊OE.连接OM,从而四边形MDEO为平行四边形,则DE∥MO.因为直线D E⃘平面A1MC,MO平面A1MC.所以直线DE∥平面A1MC.即线段AB上存在一点M(线段AB的中点),使直线DE∥平面A1MC.2.如图,在四棱台ABCD-A1B1C1D1中,D1D⊥平面ABCD,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2AD,AD=A1B1,∠BAD=60°.(1)证明:AA1⊥BD;(2)证明:CC1∥平面A1BD.[解析](1)∵DD1⊥平面ABCD,BD平面ABCD∴DD1⊥BD,又∵AB=2AD且∠BAD=60°∴由余弦定理得BD2=AB2+AD2-2AB·ADcos∠BAD即BD=3AD,∴AD2+BD2=AB2,∴BD⊥AD又∵AD∩DD1=D∴BD⊥平面ADD1A1,又∵AA1平面ADD1A1,∴BD⊥AA1(2)连接AC,交BD于M,连接A1M,A1C1,∵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M =CM =12AC又∵AB =2AD =2A1B1∴A1G 綊CM ,即四边形A1MCC1是平行四边形;∴CC1∥AM1,又∵CC 1⃘平面A1BD ,A1M 平面A1BD∴CC1∥平面A1BD .3.(文)(2015·临沂模拟)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ABC 中,G ,F 为边AC 的三等分点,E ,P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点,满足AE =CP =1,今将△BEP ,△CFP 分别沿EP ,FP 向上折起,使边BP 与边CP 所在的直线重合,B ,C 折后的对应点分别记为B1,C1.(1)求证:C1F ∥平面B1GE ;(2)求证:PF ⊥平面B1EF.[解析] (1)取EP 的中点D ,连接FD ,C1D .因为BC =3,CP =1,所以折起后C1为B1P 的中点.所以在△B1EP 中,DC1∥EB1.又因为AB =BC =AC =3,AE =CP =1,所以EP AC =EB AB ,所以EP =2且EP ∥GF.因为G ,F 为AC 的三等分点,所以GF =1.又因为ED =12EP =1,所以GF =ED ,所以四边形GED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D ∥GE.又因为DC1∩FD =D ,GE ∩B1E =E ,所以平面DFC1∥平面B1GE.又因为C1F 平面DFC1, 所以C1F ∥平面B1GE.(2)连接EF ,B1F ,由已知得∠EPF =60°,且FP =1,EP =2,由余弦定理,得EF2=12+22-2×1×2×cos60°=3,所以FP2+EF2=EP2,可得PF ⊥EF.因为B1C1=PC1=1,C1F =1,得FC1=B1C1=PC1,所以△PB1F 的中线C1F =12PB1,可得△PB1F 是直角三角形,即B1F ⊥PF.因为EF ∩B1F =F ,EF ,B1F 平面B1EF ,所以PF ⊥平面B1EF.(理)(2014·浙江高考)如图,在四棱锥A -BCDE 中,平面ABC ⊥平面BCDE ,∠CDE =∠BED =90°,AB =CD =2,DE =BE =1,AC = 2.(1)证明:DE ⊥平面ACD ;(2)求二面角B -AD -E 的大小.[解析] (1)在平面四边形BCDE 中,BC =2,在三角形ABC 中,AB=2,BC =2,AC = 2.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AC ⊥BC .∵平面ABC ⊥平面BCOE ,而平面ABC ∩平面BCDE =BCAC ⊥BC ,∴AC ⊥平面BCDE ,∴AC ⊥DE ,又∵AC ⊥DE ,DE ⊥DC ,∴DE ⊥平面ACD .(2)由(1)知分别以CD →、CA →为x 轴、z 轴正方向.以过C 平行DE →为y 轴正向建立坐标系.则B(1,1,0),A(0,0,2),D(2,0,0),E(2,1,0)∴AB →=(1,1,-2),AD →=(2,0,-2),DE →=(0,1,0)设平面ABD 法向量n1=(x1,y1,z1),由n1·DE →=n1·AD →=0,解得n1=(1,1,2)设平面ADE 法向量n2=(x2,y2,z2),则n2·AE →=n2·AD →=0,解得:n2=(1,0,2)设平面ABD 与平面ADE 夹角为θ,cosθ=|cos 〈n1,n2〉|=1+0+22×3=32π∴平面ABD与平面ADE的二面角平面角为6.。

立体几何高考考点梳理及真题分类解析

立体几何高考考点梳理及真题分类解析

第九章立体几何(2021年文科数学高考备考版)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高考考点梳理(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①棱柱: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一)、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几何体叫作棱柱.②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锥.③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作棱台.2.旋转体①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直角边旋转得到.②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③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旋转得到.(二)、三视图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三视图的画法①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②三视图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得到的正投影图.③观察简单组合体是由哪几个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并注意它们的组成方式,特别是它们的交线位置.(三)、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在已知图形中建立直角坐标系xOy.画直观图时,它们分别对应x′轴和y′轴,两轴交于点O′,使∠x′O′y′=4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和y′轴的线段;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1 2.二、历年高考真题题型分类突破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例1】(2020全国Ⅲ卷)右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B.C.D. D.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几何体是正方体的一个角,,、、两两垂直,故,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C.【例2】(2018全国Ⅰ卷)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217 B.2 5C.3 D.2解析:所求最短路径MN为四份之一圆柱侧面展开图对角线的长.故选B.【例3】(2017全国Ⅱ卷)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B .63πC .42πD .36π解析:由题意,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下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4的圆柱,其体积V 1=π×32×4=36π,上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6的圆柱的一半,其体积V 2=12×(π×32×6)=27π,∴该组合体的体积V =V 1+V 2=63π.故选B .题型二 与球有关的几何体【例4】(2020全国Ⅰ卷)已知A ,B ,C 为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O 1为∆ABC 的外接圆,若⊙O 1的面积为4π,AB=BC=AC=OO 1,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64πB .48πC .36πD .32π解析:设球O 半径为R ,⊙O 1的半径为r ,依题πr 2=4π,∴r =2。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一个环节,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做一个详尽的论述。

1. 空间基本概念在解决空间问题时,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空间基本概念。

包括点、线、面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则线段OA、OB互相平分且相等。

2. 立体图形的投影立体图形的投影是指将三维的立体图形在某一平面上产生的影像。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解直线与平面的投影,并通过题目的解答来加深记忆。

3. 三视图三视图是三维立体图形的三个面正、左、俯视图。

在解决题目时,需要掌握三维图形和其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想象立体图形在视线方向上的不同表现,来确定视角和投影位置。

特别是在椎体、金字塔、棱锥等图形的题目中,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确定各部分的位置。

4. 空间向量空间向量是指空间中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在立体几何中经常使用,可以用于排除无关信息,简化问题。

5. 立体几何解题的思路立体几何解题的方法及思路与平面几何有些不同。

在立体几何中,有的题目需要平面几何的方法来解决;某些题目需要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再运用三角函数来解决;有些题目需要利用向量的性质,优化模型。

因此,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先明确各部分关系,做到想象明确,思路清晰。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就是如此,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已的掌握程度,不断深化学习。

建议同学们多进行课堂上的实际解答,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需要养成良好自习习惯,在课外时间多加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相信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同学们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含22年真题讲解)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含22年真题讲解)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含22年真题讲解)1.【2022年全国甲卷】如图,网格纸上绘制的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8B.12C.16D.20【答案】B【解析】【分析】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再由棱柱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详解】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图,×2×2=12.则该直四棱柱的体积V=2+42故选:B.2.【2022年全国甲卷】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B1D与平面ABCD和平面AA1B1B 所成的角均为30°,则()A.AB=2AD B.AB与平面AB1C1D所成的角为30°C.AC=CB1D.B1D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45°【解析】 【分析】根据线面角的定义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即可求出. 【详解】 如图所示:不妨设AB =a,AD =b,AA 1=c ,依题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知,B 1D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B 1DB ,B 1D 与平面AA 1B 1B 所成角为∠DB 1A ,所以sin30∘=cB 1D=bB 1D ,即b =c ,B 1D =2c =√a 2+b 2+c 2,解得a =√2c .对于A ,AB =a ,AD =b ,AB =√2AD ,A 错误;对于B ,过B 作BE ⊥AB 1于E ,易知BE ⊥平面AB 1C 1D ,所以AB 与平面AB 1C 1D 所成角为∠BAE ,因为tan∠BAE =c a=√22,所以∠BAE ≠30∘,B 错误;对于C ,AC =√a 2+b 2=√3c ,CB 1=√b 2+c 2=√2c ,AC ≠CB 1,C 错误; 对于D ,B 1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为∠DB 1C ,sin∠DB 1C =CDB 1D=a2c =√22,而0<∠DB 1C <90∘,所以∠DB 1C =45∘.D 正确. 故选:D .3.【2022年全国甲卷】甲、乙两个圆锥的母线长相等,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之和为2π,侧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体积分别为V 甲和V 乙.若S 甲S 乙=2,则V 甲V 乙=( )A .√5B .2√2C .√10D .5√104【答案】C 【解析】设母线长为l ,甲圆锥底面半径为r 1,乙圆锥底面圆半径为r 2,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可得r 1=2r 2,再结合圆心角之和可将r 1,r 2分别用l 表示,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两圆锥的高,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解:设母线长为l ,甲圆锥底面半径为r 1,乙圆锥底面圆半径为r 2,则S 甲S 乙=πr 1l πr 2l =r1r 2=2, 所以r 1=2r 2, 又2πr 1l+2πr 2l=2π,则r 1+r 2l=1,所以r 1=23l,r 2=13l ,所以甲圆锥的高ℎ1=√l 2−49l 2=√53l ,乙圆锥的高ℎ2=√l 2−19l 2=2√23l , 所以V 甲V 乙=13πr 12ℎ113πr 22ℎ2=49l 2×√53l 19l ×2√23l =√10.故选:C.4.【2022年全国乙卷】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AB,BC 的中点,则( ) A .平面B 1EF ⊥平面BDD 1 B .平面B 1EF ⊥平面A 1BD C .平面B 1EF//平面A 1AC D .平面B 1EF//平面A 1C 1D【答案】A 【解析】 【分析】证明EF ⊥平面BDD 1,即可判断A ;如图,以点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分别求出平面B 1EF ,A 1BD ,A 1C 1D 的法向量,根据法向量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BCD . 【详解】解: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AC ⊥BD 且DD 1⊥平面ABCD , 又EF ⊂平面ABCD ,所以EF ⊥DD 1,因为E,F 分别为AB,BC 的中点, 所以EF ∥AC ,所以EF ⊥BD , 又BD ∩DD 1=D , 所以EF ⊥平面BDD 1, 又EF ⊂平面B 1EF ,所以平面B 1EF ⊥平面BDD 1,故A 正确;如图,以点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B 1(2,2,2),E (2,1,0),F (1,2,0),B (2,2,0),A 1(2,0,2),A (2,0,0),C (0,2,0), C 1(0,2,2),则EF ⃑⃑⃑⃑⃑ =(−1,1,0),EB 1⃑⃑⃑⃑⃑⃑⃑ =(0,1,2),DB ⃑⃑⃑⃑⃑⃑ =(2,2,0),DA 1⃑⃑⃑⃑⃑⃑⃑⃑ =(2,0,2),AA 1⃑⃑⃑⃑⃑⃑⃑ =(0,0,2),AC ⃑⃑⃑⃑⃑ =(−2,2,0),A 1C 1⃑⃑⃑⃑⃑⃑⃑⃑⃑ =(−2,2,0),设平面B 1EF 的法向量为m ⃑⃑ =(x 1,y 1,z 1), 则有{m ⃑⃑ ⋅EF ⃑⃑⃑⃑⃑ =−x 1+y 1=0m ⃑⃑ ⋅EB 1⃑⃑⃑⃑⃑⃑⃑ =y 1+2z 1=0 ,可取m ⃑⃑ =(2,2,−1),同理可得平面A 1BD 的法向量为n 1⃑⃑⃑⃑ =(1,−1,−1), 平面A 1AC 的法向量为n 2⃑⃑⃑⃑ =(1,1,0), 平面A 1C 1D 的法向量为n 3⃑⃑⃑⃑ =(1,1,−1), 则m ⃑⃑ ⋅n 1⃑⃑⃑⃑ =2−2+1=1≠0,所以平面B 1EF 与平面A 1BD 不垂直,故B 错误; 因为m ⃑⃑ 与n 2⃑⃑⃑⃑ 不平行,所以平面B 1EF 与平面A 1AC 不平行,故C 错误; 因为m ⃑⃑ 与n 3⃑⃑⃑⃑ 不平行,所以平面B 1EF 与平面A 1C 1D 不平行,故D 错误, 故选:A.5.【2022年全国乙卷】已知球O的半径为1,四棱锥的顶点为O,底面的四个顶点均在球O 的球面上,则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为()A.13B.12C.√33D.√22【答案】C【解析】【分析】先证明当四棱锥的顶点O到底面ABCD所在小圆距离一定时,底面ABCD面积最大值为2r2,进而得到四棱锥体积表达式,再利用均值定理去求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从而得到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的值.【详解】设该四棱锥底面为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所在小圆半径为r,设四边形ABCD对角线夹角为α,则S ABCD=12⋅AC⋅BD⋅sinα≤12⋅AC⋅BD≤12⋅2r⋅2r=2r2(当且仅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等号成立)即当四棱锥的顶点O到底面ABCD所在小圆距离一定时,底面ABCD面积最大值为2r2又r2+ℎ2=1则VO−ABCD =13⋅2r2⋅ℎ=√23√r2⋅r2⋅2ℎ2≤√23√(r2+r2+2ℎ23)3=4√327当且仅当r2=2ℎ2即ℎ=√33时等号成立,故选:C6.【2022年新高考1卷】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40.0km 2;水位为海拔157.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80.0km 2,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 上升到157.5m 时,增加的水量约为(√7≈2.65)( ) A .1.0×109m 3 B .1.2×109m 3 C .1.4×109m 3 D .1.6×109m 3【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只要求出棱台的高,即可利用棱台的体积公式求出. 【详解】依题意可知棱台的高为MN =157.5−148.5=9(m),所以增加的水量即为棱台的体积V . 棱台上底面积S =140.0km 2=140×106m 2,下底面积S ′=180.0km 2=180×106m 2, ∴V =13ℎ(S +S ′+√SS ′)=13×9×(140×106+180×106+√140×180×1012) =3×(320+60√7)×106≈(96+18×2.65)×107=1.437×109≈1.4×109(m 3).故选:C .7.【2022年新高考1卷】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 ,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36π,且3≤l ≤3√3,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18,814]B .[274,814]C .[274,643]D .[18,27]【答案】C 【解析】 【分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ℎ,由球的截面性质列方程求出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与高的关系,由此确定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 【详解】∵ 球的体积为36π,所以球的半径R =3, 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高为ℎ, 则l 2=2a 2+ℎ2,32=2a 2+(3−ℎ)2, 所以6ℎ=l 2,2a 2=l 2−ℎ2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V =13Sℎ=13×4a 2×ℎ=23×(l 2−l 436)×l 26=19(l 4−l 636), 所以V ′=19(4l 3−l 56)=19l 3(24−l 26),当3≤l ≤2√6时,V ′>0,当2√6<l ≤3√3时,V ′<0, 所以当l =2√6时,正四棱锥的体积V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643, 又l =3时,V =274,l =3√3时,V =814,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V 的最小值为274, 所以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274,643]. 故选:C.8.【2022年新高考2卷】已知正三棱台的高为1,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3√3和4√3,其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100π B .128π C .144π D .192π【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出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r 1,r 2,再根据球心距,圆面半径,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出球的半径,从而得出球的表面积. 【详解】设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r 1,r 2,所以2r 1=3√3sin60∘,2r 2=4√3sin60∘,即r 1=3,r 2=4,设球心到上下底面的距离分别为d 1,d 2,球的半径为R ,所以d 1=√R 2−9,d 2=√R 2−16,故|d 1−d 2|=1或d 1+d 2=1,即|√R 2−9−√R 2−16|=1或√R 2−9+√R 2−16=1,解得R2=25符合题意,所以球的表面积为S=4πR2=100π.故选:A.9.【2022年北京】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六条棱长均为6,S是△ABC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设集合T={Q∈S|PQ≤5},则T表示的区域的面积为()A.3π4B.πC.2πD.3π【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以P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与底面ABC的截面圆的半径后可求区域的面积.【详解】设顶点P在底面上的投影为O,连接BO,则O为三角形ABC的中心,且BO=23×6×√32=2√3,故PO=√36−12=2√6.因为PQ=5,故OQ=1,故S的轨迹为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而三角形ABC内切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2×√34×363×6=√3>1,故S的轨迹圆在三角形ABC内部,故其面积为π故选:B10.【2022年浙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A.22πB.8πC.223πD.163π【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可知,原几何体是一个半球,一个圆柱,一个圆台组合成的几何体,即可根据球,圆柱,圆台的体积公式求出.【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半球,一个圆柱,一个圆台组合成的几何体,球的半径,圆柱的底面半径,圆台的上底面半径都为1cm,圆台的下底面半径为2cm,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12×43π×13+π×12×2+13×2×(π×22+π×12+√π×22×π×12)=22π3cm3.故选:C.11.【2022年浙江】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AC=AA1,E,F分别是棱BC,A1C1上的点.记EF与AA1所成的角为α,EF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F−BC−A的平面角为γ,则()A.α≤β≤γB.β≤α≤γC.β≤γ≤αD.α≤γ≤β【答案】A【解析】【分析】先用几何法表示出α,β,γ,再根据边长关系即可比较大小.【详解】如图所示,过点F作FP⊥AC于P,过P作PM⊥BC于M,连接PE,则α=∠EFP,β=∠FEP,γ=FMP,tanα=PEFP =PEAB≤1,tanβ=FPPE=ABPE≥1,tanγ=FPPM≥FPPE=tanβ,所以α≤β≤γ,故选:A.12.【2022年新高考1卷】(多选)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则()A.直线BC1与DA1所成的角为90°B.直线BC1与CA1所成的角为90°C.直线BC1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为45°D.直线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答案】ABD【解析】【分析】数形结合,依次对所给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如图,连接B 1C 、BC 1,因为DA 1//B 1C ,所以直线BC 1与B 1C 所成的角即为直线BC 1与DA 1所成的角,因为四边形BB 1C 1C 为正方形,则B 1C ⊥ BC 1,故直线BC 1与DA 1所成的角为90°,A 正确;连接A 1C ,因为A 1B 1⊥平面BB 1C 1C ,BC 1⊂平面BB 1C 1C ,则A 1B 1⊥BC 1, 因为B 1C ⊥ BC 1,A 1B 1∩B 1C =B 1,所以BC 1⊥平面A 1B 1C , 又A 1C ⊂平面A 1B 1C ,所以BC 1⊥CA 1,故B 正确; 连接A 1C 1,设A 1C 1∩B 1D 1=O ,连接BO ,因为BB 1⊥平面A 1B 1C 1D 1,C 1O ⊂平面A 1B 1C 1D 1,则C 1O ⊥B 1B , 因为C 1O ⊥B 1D 1,B 1D 1∩B 1B =B 1,所以C 1O ⊥平面BB 1D 1D , 所以∠C 1BO 为直线BC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C 1O =√22,BC 1=√2,sin∠C 1BO =C 1O BC 1=12,所以,直线BC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为30∘,故C 错误;因为C 1C ⊥平面ABCD ,所以∠C 1BC 为直线BC 1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易得∠C 1BC =45∘,故D 正确. 故选:ABD13.【2022年新高考2卷】(多选)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D ⊥平面ABCD ,FB ∥ED,AB =ED =2FB ,记三棱锥E −ACD ,F −ABC ,F −ACE 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 )A.V3=2V2B.V3=V1C.V3=V1+V2D.2V3=3V1【答案】CD【解析】【分析】直接由体积公式计算V1,V2,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由V3=V A−EFM+V C−EFM计算出V3,依次判断选项即可.【详解】设AB=ED=2FB=2a,因为ED⊥平面ABCD,FB∥ED,则V1=13⋅ED⋅S△ACD=13⋅2a⋅12⋅(2a)2=43a3,V2=13⋅FB⋅S△ABC=13⋅a⋅12⋅(2a)2=23a3,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易得BD⊥AC,又ED⊥平面ABCD,AC⊂平面ABCD,则ED⊥AC,又ED∩BD=D,ED,BD⊂平面BDEF,则AC⊥平面BDEF,又BM=DM=12BD=√2a,过F作FG⊥DE于G,易得四边形BDGF为矩形,则FG=BD=2√2a,EG=a,则EM=√(2a)2+(√2a)2=√6a,FM=√a2+(√2a)2=√3a,EF=√a2+(2√2a)2=3a,EM2+FM2=EF2,则EM⊥FM,S△EFM=12EM⋅FM=3√22a2,AC=2√2a,则V3=V A−EFM+V C−EFM=13AC⋅S△EFM=2a3,则2V3=3V1,V3=3V2,V3=V1+V2,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14.【2022年全国甲卷】小明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一个封闭的包装盒,包装盒如图所示:底面ABCD是边长为8(单位:cm)的正方形,△EAB,△FBC,△GCD,△HDA均为正三角形,且它们所在的平面都与平面ABCD垂直.(1)证明:EF//平面ABCD;(2)求该包装盒的容积(不计包装盒材料的厚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6403√3.【解析】【分析】(1)分别取AB,BC的中点M,N,连接MN,由平面知识可知EM⊥AB,FN⊥BC,EM=FN,依题从而可证EM⊥平面ABCD,FN⊥平面ABCD,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EM//FN,即可知四边形EMNF为平行四边形,于是EF//MN,最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2)再分别取AD,DC中点K,L,由(1)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KMNL−EFGH的体积加上四棱锥B−MNFE体积的4倍,即可解出.(1)如图所示:,分别取AB,BC 的中点M,N ,连接MN ,因为△EAB,△FBC 为全等的正三角形,所以EM ⊥AB,FN ⊥BC ,EM =FN ,又平面EAB ⊥平面ABCD ,平面EAB ∩平面ABCD =AB ,EM ⊂平面EAB ,所以EM ⊥平面ABCD ,同理可得FN ⊥平面ABCD ,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EM//FN ,而EM =FN ,所以四边形EMN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MN ,又EF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所以EF//平面ABCD . (2)如图所示:,分别取AD,DC 中点K,L ,由(1)知,EF//MN 且EF =MN ,同理有,HE//KM,HE =KM ,HG//KL,HG =KL ,GF//LN,GF =LN ,由平面知识可知,BD ⊥MN ,MN ⊥MK ,KM =MN =NL =LK ,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KMNL −EFGH 的体积加上四棱锥B −MNFE 体积的4倍.因为MN =NL =LK =KM =4√2,EM =8sin60∘=4√3,点B 到平面MNFE 的距离即为点B 到直线MN 的距离d ,d =2√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4√2)2×4√3+4×13×4√2×4√3×2√2=128√3+2563√3=6403√3.15.【2022年全国甲卷】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CD∥AB,AD=DC=CB=1 ,AB=2,DP=√3.(1)证明:BD⊥PA;(2)求PD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55.【解析】【分析】(1)作DE⊥AB于E,CF⊥AB于F,利用勾股定理证明AD⊥BD,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PD⊥BD,从而可得BD⊥平面PAD,再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得证;(2)以点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得出答案.(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作DE⊥AB于E,CF⊥AB于F,因为CD//AB,AD=CD=CB=1,AB=2,所以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所以AE=BF=12,故DE=√32,BD=√DE2+BE2=√3,所以AD2+BD2=AB2,所以AD⊥BD,因为PD⊥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PD⊥BD,又PD∩AD=D,所以BD ⊥平面PAD , 又因PA ⊂平面PAD , 所以BD ⊥PA ;(2)解:如图,以点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D =√3,则A(1,0,0),B(0,√3,0),P(0,0,√3),则AP⃑⃑⃑⃑⃑ =(−1,0,√3),BP ⃑⃑⃑⃑⃑ =(0,−√3,√3),DP ⃑⃑⃑⃑⃑ =(0,0,√3),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n⃑ =(x,y,z), 则有{n →⋅AP →=−x +√3z =0n →⋅BP →=−√3y +√3z =0,可取n ⃑ =(√3,1,1), 则cos〈n ⃑ ,DP ⃑⃑⃑⃑⃑ 〉=n ⃑ ⋅DP ⃑⃑⃑⃑⃑⃑|n ⃑ ||DP ⃑⃑⃑⃑⃑⃑ |=√55, 所以PD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16.【2022年全国乙卷】如图,四面体ABCD 中,AD ⊥CD,AD =CD,∠ADB =∠BDC ,E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ED⊥平面ACD;(2)设AB=BD=2,∠ACB=60°,点F在BD上,当△AFC的面积最小时,求三棱锥F−ABC 的体积.【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34【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AC⊥平面BED来证得平面BED⊥平面ACD.(2)首先判断出三角形AFC的面积最小时F点的位置,然后求得F到平面ABC的距离,从而求得三棱锥F−ABC的体积.(1)由于AD=CD,E是AC的中点,所以AC⊥DE.由于{AD=CDBD=BD∠ADB=∠CDB,所以△ADB≅△CDB,所以AB=CB,故AC⊥BD,由于DE∩BD=D,DE,BD⊂平面BED,所以AC⊥平面BED,由于AC⊂平面ACD,所以平面BED⊥平面ACD.(2)依题意AB=BD=BC=2,∠ACB=60°,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2,AE=CE=1,BE=√3,由于AD=CD,AD⊥CD,所以三角形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DE=1. DE2+BE2=BD2,所以DE⊥BE,由于AC∩BE=E,AC,BE⊂平面ABC,所以DE⊥平面ABC.由于△ADB ≅△CDB ,所以∠FBA =∠FBC , 由于{BF =BF∠FBA =∠FBC AB =CB ,所以△FBA ≅△FBC ,所以AF =CF ,所以EF ⊥AC ,由于S △AFC =12⋅AC ⋅EF ,所以当EF 最短时,三角形AFC 的面积最小值. 过E 作EF ⊥BD ,垂足为F ,在Rt △BED 中,12⋅BE ⋅DE =12⋅BD ⋅EF ,解得EF =√32,所以DF =√12−(√32)2=12,BF =2−DF =32,所以BF BD =34.过F 作FH ⊥BE ,垂足为H ,则FH //DE ,所以FH ⊥平面ABC ,且FHDE =BFBD =34, 所以FH =34,所以V F−ABC =13⋅S △ABC ⋅FH =13×12×2×√3×34=√34.17.【2022年全国乙卷】如图,四面体ABCD 中,AD ⊥CD,AD =CD,∠ADB =∠BDC ,E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ED ⊥平面ACD ;(2)设AB =BD =2,∠ACB =60°,点F 在BD 上,当△AFC 的面积最小时,求CF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2)CF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4√37【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关系证明△ABD ≌△CBD ,得到AB =CB ,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到垂直关系,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根据勾股定理逆用得到BE ⊥DE ,从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合线面角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1)因为AD =CD ,E 为AC 的中点,所以AC ⊥DE ;在△ABD 和△CBD 中,因为AD =CD,∠ADB =∠CDB,DB =DB ,所以△ABD ≌△CBD ,所以AB =CB ,又因为E 为AC 的中点,所以AC ⊥BE ; 又因为DE,BE ⊂平面BED ,DE ∩BE =E ,所以AC ⊥平面BED , 因为AC ⊂平面ACD ,所以平面BED ⊥平面ACD . (2)连接EF ,由(1)知,AC ⊥平面BED ,因为EF ⊂平面BED , 所以AC ⊥EF ,所以S △AFC =12AC ⋅EF , 当EF ⊥BD 时,EF 最小,即△AFC 的面积最小. 因为△ABD ≌△CBD ,所以CB =AB =2, 又因为∠ACB =60°,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E 为AC 的中点,所以AE =EC =1,BE =√3, 因为AD ⊥CD ,所以DE =12AC =1,在△DEB 中,DE 2+BE 2=BD 2,所以BE ⊥DE .以E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A (1,0,0),B(0,√3,0),D (0,0,1),所以AD ⃑⃑⃑⃑⃑ =(−1,0,1),AB ⃑⃑⃑⃑⃑ =(−1,√3,0),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y,z ), 则{n ⃑ ⋅AD ⃑⃑⃑⃑⃑ =−x +z =0n ⃑ ⋅AB⃑⃑⃑⃑⃑ =−x +√3y =0,取y =√3,则n ⃑ =(3,√3,3),又因为C (−1,0,0),F (0,√34,34),所以CF⃑⃑⃑⃑⃑ =(1,√34,34), 所以cos⟨n ⃑ ,CF ⃑⃑⃑⃑⃑ ⟩=n ⃑ ⋅CF⃑⃑⃑⃑⃑|n ⃑ ||CF⃑⃑⃑⃑⃑ |=√21×√74=4√37,设CF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θ(0≤θ≤π2), 所以sinθ=|cos⟨n ⃑ ,CF⃑⃑⃑⃑⃑ ⟩|=4√37, 所以CF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4√37.18.【2022年新高考1卷】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4,△A 1BC 的面积为2√2.(1)求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2)设D 为A 1C 的中点,AA 1=AB ,平面A 1BC ⊥平面ABB 1A 1,求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 【答案】(1)√2 (2)√32【解析】 【分析】(1)由等体积法运算即可得解;(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可得BC ⊥平面ABB 1A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即可得解. (1)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设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h , 则V A−A 1BC =13S △A 1BC ⋅ℎ=2√23ℎ=V A 1−ABC =13S △ABC ⋅A 1A =13V ABC−A 1B 1C 1=43,解得ℎ=√2,所以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2; (2)取A 1B 的中点E ,连接AE ,如图,因为AA 1=AB ,所以AE ⊥A 1B , 又平面A 1BC ⊥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平面ABB 1A 1=A 1B , 且AE ⊂平面ABB 1A 1,所以AE ⊥平面A 1BC ,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B 1⊥平面ABC ,由BC ⊂平面A 1BC ,BC ⊂平面ABC 可得AE ⊥BC ,BB 1⊥BC , 又AE,BB 1⊂平面ABB 1A 1且相交,所以BC ⊥平面ABB 1A 1,所以BC,BA,BB 1两两垂直,以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1)得AE =√2,所以AA 1=AB =2,A 1B =2√2,所以BC =2, 则A(0,2,0),A 1(0,2,2),B(0,0,0),C(2,0,0),所以A 1C 的中点D(1,1,1), 则BD⃑⃑⃑⃑⃑⃑ =(1,1,1),BA ⃑⃑⃑⃑⃑ =(0,2,0),BC ⃑⃑⃑⃑⃑ =(2,0,0),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m ⃑⃑ =(x,y,z),则{m ⃑⃑ ⋅BD ⃑⃑⃑⃑⃑⃑ =x +y +z =0m ⃑⃑ ⋅BA ⃑⃑⃑⃑⃑ =2y =0,可取m⃑⃑ =(1,0,−1),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n ⃑ =(a,b,c),则{m ⃑⃑ ⋅BD ⃑⃑⃑⃑⃑⃑ =a +b +c =0m ⃑⃑ ⋅BC ⃑⃑⃑⃑⃑ =2a =0, 可取n⃑ =(0,1,−1), 则cos〈m ⃑⃑ ,n ⃑ 〉=m⃑⃑⃑ ⋅n ⃑ |m ⃑⃑⃑ |⋅|n ⃑ |=√2×√2=12, 所以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为√1−(12)2=√32.19.【2022年新高考2卷】如图,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PA =PB ,AB ⊥AC ,E 是PB 的中点.(1)证明:OE//平面PAC ;(2)若∠ABO =∠CBO =30°,PO =3,PA =5,求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1113 【解析】 【分析】(1)连接BO 并延长交AC 于点D ,连接OA 、PD ,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OA =O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 =DO ,即可得到O 为BD 的中点从而得到OE //PD ,即可得证; (2)过点A 作Az //OP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计算可得; (1)证明:连接BO 并延长交AC 于点D ,连接OA 、PD ,因为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所以PO ⊥平面ABC ,AO,BO ⊂平面ABC , 所以PO ⊥AO 、PO ⊥BO ,又PA =PB ,所以△POA ≅△POB ,即OA =OB ,所以∠OAB =∠OBA ,又AB ⊥AC ,即∠BAC =90°,所以∠OAB +∠OAD =90°,∠OBA +∠ODA =90°, 所以∠ODA =∠OAD所以AO =DO ,即AO =DO =OB ,所以O 为BD 的中点,又E 为PB 的中点,所以OE //PD ,又OE ⊄平面PAC ,PD ⊂平面PAC , 所以OE //平面PAC(2)解:过点A 作Az //OP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PO =3,AP =5,所以OA =√AP 2−PO 2=4,又∠OBA =∠OBC =30°,所以BD =2OA =8,则AD =4,AB =4√3,所以AC =12,所以O(2√3,2,0),B(4√3,0,0),P(2√3,2,3),C (0,12,0),所以E (3√3,1,32), 则AE ⃑⃑⃑⃑⃑ =(3√3,1,32),AB ⃑⃑⃑⃑⃑ =(4√3,0,0),AC ⃑⃑⃑⃑⃑ =(0,12,0), 设平面AEB 的法向量为n ⃑ =(x,y,z ),则{n ⃑ ⋅AE ⃑⃑⃑⃑⃑ =3√3x +y +32z =0n ⃑ ⋅AB ⃑⃑⃑⃑⃑ =4√3x =0 ,令z =2,则y =−3,x =0,所以n ⃑ =(0,−3,2);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m⃑⃑ =(a,b,c ),则{m ⃑⃑ ⋅AE ⃑⃑⃑⃑⃑ =3√3a +b +32c =0m ⃑⃑ ⋅AC ⃑⃑⃑⃑⃑ =12b =0 ,令a =√3,则c =−6,b =0,所以m ⃑⃑ =(√3,0,−6);所以cos⟨n⃑ ,m⃑⃑ ⟩=n⃑ ⋅m⃑⃑⃑|n⃑ ||m⃑⃑⃑ |=√13×√39=−4√313设二面角C−AE−B为θ,由图可知二面角C−AE−B为钝二面角,所以cosθ=−4√313,所以sinθ=√1−cos2θ=1113故二面角C−AE−B的正弦值为1113;20.【2022年北京】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CC1B1为正方形,平面BCC1B1⊥平面ABB1A1,AB=BC=2,M,N分别为A1B1,A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BCC1B1;(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直线AB与平面BMN所成角的正弦值.条件①:AB⊥MN;条件②:BM=MN.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取AB的中点为K,连接MK,NK,可证平面MKN//平面CBB1C1,从而可证MN//平面CB B1C1.(2)选①②均可证明BB1⊥平面ABC,从而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可求线面角的正弦值.(1)取AB的中点为K,连接MK,NK,由三棱柱ABC −A 1B 1C 1可得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 而B 1M =MA 1,BK =KA ,则MK //BB 1,而MK ⊄平面CBB 1C 1,BB 1⊂平面CBB 1C 1,故MK //平面CBB 1C 1, 而CN =NA,BK =KA ,则NK //BC ,同理可得NK //平面CBB 1C 1, 而NK ∩MK =K,NK,MK ⊂平面MKN ,故平面MKN //平面CBB 1C 1,而MN ⊂平面MKN ,故MN //平面CBB 1C 1, (2)因为侧面CBB 1C 1为正方形,故CB ⊥BB 1, 而CB ⊂平面CBB 1C 1,平面CBB 1C 1⊥平面ABB 1A 1, 平面CBB 1C 1∩平面ABB 1A 1=BB 1,故CB ⊥平面ABB 1A 1, 因为NK //BC ,故NK ⊥平面ABB 1A 1, 因为AB ⊂平面ABB 1A 1,故NK ⊥AB ,若选①,则AB ⊥MN ,而NK ⊥AB ,NK ∩MN =N , 故AB ⊥平面MNK ,而MK ⊂平面MNK ,故AB ⊥MK ,所以AB ⊥BB 1,而CB ⊥BB 1,CB ∩AB =B ,故BB 1⊥平面ABC ,故可建立如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0,0,0),A(0,2,0),N(1,1,0),M(0,1,2), 故BA ⃑⃑⃑⃑⃑ =(0,2,0),BN ⃑⃑⃑⃑⃑⃑ =(1,1,0),BM ⃑⃑⃑⃑⃑⃑ =(0,1,2), 设平面BNM 的法向量为n⃑ =(x,y,z), 则{n ⃑ ⋅BN ⃑⃑⃑⃑⃑⃑ =0n ⃑ ⋅BM ⃑⃑⃑⃑⃑⃑ =0,从而{x +y =0y +2z =0,取z =−1,则n⃑ =(−2,2,−1), 设直线AB 与平面BNM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θ=|cos〈n ⃑ ,AB ⃑⃑⃑⃑⃑ 〉|=42×3=23. 若选②,因为NK //BC ,故NK ⊥平面ABB 1A 1,而KM ⊂平面MKN , 故NK ⊥KM ,而B 1M =BK =1,NK =1,故B 1M =NK , 而B 1B =MK =2,MB =MN ,故△BB 1M ≅△MKN , 所以∠BB 1M =∠MKN =90°,故A 1B 1⊥BB 1, 而CB ⊥BB 1,CB ∩AB =B ,故BB 1⊥平面ABC ,故可建立如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0,0,0),A(0,2,0),N(1,1,0),M(0,1,2), 故BA⃑⃑⃑⃑⃑ =(0,2,0),BN ⃑⃑⃑⃑⃑⃑ =(1,1,0),BM ⃑⃑⃑⃑⃑⃑ =(0,1,2), 设平面BNM 的法向量为n⃑ =(x,y,z),则{n ⃑ ⋅BN ⃑⃑⃑⃑⃑⃑ =0n ⃑ ⋅BM ⃑⃑⃑⃑⃑⃑ =0,从而{x +y =0y +2z =0,取z =−1,则n ⃑ =(−2,2,−1), 设直线AB 与平面BNM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θ=|cos〈n ⃑ ,AB⃑⃑⃑⃑⃑ 〉|=42×3=23.21.【2022年浙江】如图,已知ABCD 和CDEF 都是直角梯形,AB//DC ,DC//EF ,AB =5,DC =3,EF =1,∠BAD =∠CDE =60°,二面角F −DC −B 的平面角为60°.设M ,N 分别为AE,BC 的中点.(1)证明:FN ⊥AD ;(2)求直线BM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5√714.【解析】 【分析】(1)过点E 、D 分别做直线DC 、AB 的垂线EG 、DH 并分别交于点G 、H ,由平面知识易得FC =BC ,再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可知,∠BCF =60∘,由此可知,FN ⊥BC ,FN ⊥CD ,从而可证得FN ⊥平面ABCD ,即得FN ⊥AD ;(2)由(1)可知FN ⊥平面ABCD ,过点N 做AB 平行线NK ,所以可以以点N 为原点,NK ,NB 、NF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N −xyz ,求出平面ADE 的一个法向量,以及BM ⃑⃑⃑⃑⃑⃑ ,即可利用线面角的向量公式解出. (1)过点E 、D 分别做直线DC 、AB 的垂线EG 、DH 并分别交于点交于点G 、H .∵四边形ABCD 和EFCD 都是直角梯形,AB//DC,CD//EF,AB =5,DC =3,EF =1,∠BAD =∠CDE =60°,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DG =AH =2,∠EFC =∠DCF =∠DCB =∠ABC =90°,则四边形EFCG 和四边形DCBH 是矩形,∴在Rt △EGD 和Rt △DHA ,EG =DH =2√3, ∵DC ⊥CF,DC ⊥CB ,且CF ∩CB =C ,∴DC ⊥平面BCF,∠BCF 是二面角F −DC −B 的平面角,则∠BCF =60∘, ∴△BCF 是正三角形,由DC ⊂平面ABCD ,得平面ABCD ⊥平面BCF ,∵N 是BC 的中点,∴ FN ⊥BC ,又DC ⊥平面BCF ,FN ⊂平面BCF ,可得FN ⊥CD ,而BC ∩CD =C ,∴FN ⊥平面ABCD ,而AD ⊂平面ABCD ∴FN ⊥AD . (2)因为FN ⊥平面ABCD ,过点N 做AB 平行线NK ,所以以点N 为原点, NK ,NB 、NF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N −xyz ,设A(5,√3,0),B(0,√3,0),D(3,−√3,0),E(1,0,3),则M (3,√32,32),∴BM ⃑⃑⃑⃑⃑⃑ =(3,−√32,32),AD ⃑⃑⃑⃑⃑ =(−2,−2√3,0),DE⃑⃑⃑⃑⃑ =(−2,√3,3) 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n⃑ =(x,y,z) 由{n ⃑ ⋅AD ⃑⃑⃑⃑⃑ =0n ⃑ ⋅DE ⃑⃑⃑⃑⃑ =0 ,得{−2x −2√3y =0−2x +√3y +3z =0 ,取n ⃑ =(√3,−1,√3),设直线BM 与平面ADE 所成角为θ, ∴sinθ=|cos〈n⃑ ,BM ⃑⃑⃑⃑⃑⃑ 〉|=|n⃑ ⋅BM ⃑⃑⃑⃑⃑⃑⃑ ||n⃑ |⋅BM ⃑⃑⃑⃑⃑⃑⃑ |=|3√3+√32+3√32|√3+1+3⋅√9+34+94=√3√7⋅2√3=5√714.1.(2022·全国·模拟预测)已知正方体中1111ABCD A B C D -,E ,G 分别为11A D ,11C D 的中点,则直线1A G ,C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取AB 的中点F ,则∠ECF (或其补角)为直线1A G 与CE 所成角,再解三角形即可得解. 【详解】如图所示:,取AB 的中点F ,连接EF ,CF ,易知1A G CF ∥,则∠ECF (或其补角)为直线1A G 与CE 所成角.不妨设2AB =,则CF =EF =3EC =,由余弦定理得cosECF ∠==,即直线1A G 与CE 故选:C .2.(2022·全国·模拟预测(理))如图,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1AA ⊥平面ABC ,90ABC ∠=︒,111111AA A B B C ===,2AB =,则AC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A 【解析】 【分析】将棱台补全为棱锥,利用等体积法求A 到面11BCC B 的距离,结合线面角的定义求AC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的大小. 【详解】将棱台补全为如下棱锥D ABC -,由90ABC ∠=︒,111111AA A B B C ===,2AB =,易知:2DA BC ==,AC = 由1AA ⊥平面ABC ,,AB AC ⊥平面ABC ,则1AA AB ⊥,1AA AC ⊥,所以BD =CD =222BC BD CD +=,所以122BCD S =⨯⨯=△A 到面11BCC B 的距离为h ,又D ABC A BCD V V --=,则111222323h ⨯⨯⨯⨯=⨯h = 综上,AC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0,]2πθ∈,则1sin 2h AC θ==,即6πθ=. 故选:A3.(2022·浙江湖州·模拟预测)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BCD △是以B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为等边三角形,2BD =,将ABD △沿对角线BD 翻折到PBD △在翻折的过程中,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D PC ⊥B .DP 与BC 可能垂直C .直线DP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最大值是45︒ D .四面体P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于A ,取BD 的中点M ,即可得到BD ⊥面PMC ,A 选项可判断对于B ,采用反证法,假设DP BC ⊥,则BC ⊥面PCD ,再根据题目所给的长度即可判断;对于C ,当面PBD ⊥面BCD 时,此时直线DP 与平面BCD 所成角有最大值,判断即可;对于D ,当面PBD ⊥面BCD 时,此时四面体PBCD 的体积有最大值,计算最大体积判断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M ,连接,PM CMBCD △是以B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D CM ∴⊥ABD △为等边三角形,BD PM ∴⊥BD ∴⊥面PMC ,BD PC ∴⊥ ,故A 正确 对于B ,假设DP BC ⊥,又BC CD ⊥BC ∴⊥面PCD ,BC PC ∴⊥,又2,PB BC ==1PC ⎤⎦,故DP 与BC 可能垂直,故B 正确当面PBD ⊥面BCD 时,此时PM ⊥面BCD ,PDB ∠即为直线DP 与平面BCD 所成角 此时60PDB ︒∠=,故C 错误当面PBD ⊥面BCD 时,此时四面体PBCD 的体积最大,此时的体积为:111(332BCDV S PM ==⨯=,故D 正确 故选:C4.(2022·河南安阳·模拟预测(理))已知球O 的体积为125π6,高为1的圆锥内接于球O ,经过圆锥顶点的平面α截球O 和圆锥所得的截面面积分别为12,S S ,若125π8S =,则2S =( )A .2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求出球O 半径,平面α截球O 所得截面小圆半径,圆锥底面圆半径,再求出平面α截圆锥所得的截面等腰三角形底边长及高即可计算作答. 【详解】球O 半径为R ,由34π125π36R =得52R =,平面α截球O 所得截面小圆半径1r ,由21128π5πS r ==得1r =因此,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1d r ===,而球心O 在圆锥的轴上,则圆锥的轴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45,因圆锥的高为1,则球心O 到圆锥底面圆的距离为132d =,于是得圆锥底面圆半径2r =,令平面α截圆锥所得截面为等腰PAB △,线段AB 为圆锥底面圆1O 的弦,点C 为弦AB 中点,依题意,145CPO ∠=,111CO PO ==,PC =AB ==所以212AB S PC =⋅=. 故选:C 【点睛】关键点睛:解决与球有关的内切或外接问题时,关键是确定球心的位置,再利用球的截面小圆性质求解.5.(2022·浙江·模拟预测)如图,矩形BDEF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2,1BD DE ==,点P 在线段EF 上,给出下列命题:①存在点P ,使得直线//DP 平面ACF ②存在点P ,使得直线DP ⊥平面ACF③直线D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④三棱锥A CDE -的外接球被平面ACF 所截取的截面面积是98π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③ B .①④C .②④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取EF 中点推理判断①;假定DP ⊥平面ACF ,分析判断②;确定直线D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求出临界值判断③;求出ACF 外接圆面积判断④作答.令AC BD O =,连接,FO DF ,令EF 中点为G ,连DG ,如图,依题意,O 是,BD AC 的中点,对于①,在矩形BDEF 中,//DO FG ,DO FG =,四边形DOFG 是平行四边形,直线//DG OF ,OF ⊂平面ACF ,DG ⊄平面ACF ,则//DG 平面ACF ,当P 是线段EF 中点G 时,直线//DP 平面ACF ,①正确;对于②,假定直线DP ⊥平面ACF ,由①知,DP OF ⊥,DP DG ⊥,当点P 在线段EF 上任意位置(除点G 外),PDG ∠均为锐角,即DP 不垂直于DG ,也不垂直于OF ,因此,不存在点P ,使得直线DP ⊥平面ACF ,②不正确;对于③,平面BDEF ⊥平面ABCD ,DP 在平面ABCD 内射影在直线BD 上,直线D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PDB ∠,当点P 由点E 运动到点F 的过程中,PDB ∠逐渐减小,当P 与E 重合时,PDB ∠最大,为90EDB ∠=,max (sin )1PDB ∠=,当P 与F 重合时,PDB ∠最小,为FDB ∠,min (sin )BF PDB DF ∠==所以直线D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③正确;对于④,在ACF 中,2AC =,|AF CF ==FO sin OF FAC AF ∠==由正弦定理得ACF 外接圆直径2sin FC r FAC ==∠半径r =圆面积为298S r ππ==,三棱锥A CDE -的外接球被平面ACF 所截取的截面是ACF 外接圆, 因此三棱锥A CDE -的外接球被平面ACF 所截取的截面面积是98π,④正确, 所以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①③④. 故选:D6.(2022·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模拟预测(文))已知1O 是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中心O 关于平面1111D C B A 的对称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1O C 与1A C 是异面直线B .11OC ∥平面11A BCD C .11O C AD ⊥ D .11O C ⊥平面11BDD B【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性质、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即可对选项做出判断. 【详解】连接1A C 、1AC ,交于点O ,连接11A C 、11B D ,交于点P . 连接AC 、BD 、1A B 、1D C 、1O O .由题可知,1O 在平面11A C CA 上,所以11O C 与1A C 共面,故A 错误;在四边形11OO C C 中,11//O O C C 且11O O C C =,所以四边形11OO C C 为平行四边形. 11//O C OC ∴.OC ⊂平面11A BCD ,11O C ⊄平面11A BCD ,11O C ∴∥平面11A BCD ,故B 正确;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得1111AC B D ⊥,因为1111O B O D =,所以111O P B D ⊥,又111O P AC P =,11B D ∴⊥平面111O AC , 1111B D O C ∴⊥,又11//B D BD , 11BD O C ∴⊥,而AD 与BD 所成角为45︒,所以显然11O C 与AD 不垂直,故C 错误;显然11O C 与11O B 不垂直,而11O B ⊂平面11BDD B ,所以11O C 与平面11BDD B 不垂直,故D 错误. 故选:B.7.(2022·北京·北大附中三模)已知平面,,αβγ,直线m 和n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m m αβ⊥⊥,则αβ∥ B .若,αγβγ⊥⊥,则αβ∥ C .若,m n m α⊥⊥,则n α∥ D .若,m n αα∥∥,则m n ∥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于A 选项,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对于B 选项,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有可能相交,也有可能互相平行; 对于C 选项,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判断;对于D 选项,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有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 【详解】选项A 正确,因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选项B 错误,平面α和β也可以相交; 选项C 错误,直线n 可能在平面α内; 选项D 错误,直线m 和n 还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故选:A.8.(2022·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理))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BC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得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为90°.若三棱锥B ACD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G 为AC 边的中点,E ,F 分别为线段BG ,DC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且BE ,当三棱锥E ACF -的体积最大时,过点F 作球O 的截面,则截面面积的最小值为( )A .B .2πC .32πD .89π【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BG ⊥平面ACD ,继而表示出三棱锥E ACF -的体积,求出x =V 取得最大值,在∠GCF 中,由余弦定理,得GF =当GF 垂直于截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继而得解. 【详解】因为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AC =.如图,由于平面ABC ⊥平面ACD ,平面ABC 平面ACD AC =,又G 为AC 边的中点,则有BG AC ⊥,所以BG ⊥平面ACD .设CF x =(0x <<,则BE =,所以三棱锥E ACF -的体积13ACF V S EG ==△2111122sin 4(22))323223AC CF ACF EG x x x ⨯∠=⨯⨯-=-,当x =时,V 取得最大值.由于GA GB GC GD ===,则球O 的球心即为G ,且球O 的半径2R =.又在△GCF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GF GC CF ACF =∠=。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和对象。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空间坐标系、向量、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与直线的交点、平面的方程、曲面方程、球面方程、空间几何体的属性等。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立体几何是数学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占据一定的分值比例。

其次,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学科相互关联,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高考的总分和升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备考立体几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理解知识点的本质和含义,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定义,建立几何直观。

二是要熟练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是要注重拓展应用,将立体几何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灵活应用,可以为高考的数学成绩和升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 1 -。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之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之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之立体几何在高考中,数学是考生必须要面对的必修科目之一,而立体几何也是其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通常占据一定比例的分值,因此掌握好立体几何应试技巧对于整个数学成绩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应试技巧,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抓住重点难点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把握住某些重点难点,这些知识点往往决定了整个部分的难度和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高考立体几何的重难点:1. 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的相互转化;2. 向量叉乘的定义和性质;3. 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式和性质,如平面法向量的确定;4. 空间几何中的相交线和平面、轴的求法;5. 三棱锥和四棱锥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如何求它们的体积;6. 球体的性质和公式,如球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高考立体几何中难度较大也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考生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考场上,考生需要注意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以使解题更顺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1. 画图法:立体图形通常较难想象,可以通过一些手绘图解来帮助解题。

可以在图纸上画出与题目相符合的立体图形,然后通过图形来解答问题。

尤其是在容易出错的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画各个过程图来实现规范化计算。

2. 应用向量计算:在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的知识点中,向量计算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解题方法。

通过把题目所给的向量与需要求解的向量相互运算,可以求解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求两条直线的夹角、直线上的点到平面的距离等,都可以采用向量方法来解决。

3. 利用坐标系解题:在解决空间几何中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三维坐标系来解决。

这种方法可以将三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使问题更加明确化和规范化。

比如,若需要求两直线的交点,则可通过方程式,建立坐标系,进而求解问题。

4. 利用相似性质解决问题:在解决三棱锥、四棱锥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相似性质来帮助解决问题。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公式、定理、结论图表)--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新教材)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公式、定理、结论图表)--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新教材)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公式、定理、结论图表)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名称棱柱棱锥棱台图形底面互相平行且全等多边形互相平行且相似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相交于一点,但不一定相等延长线交于一点侧面形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正棱柱、正棱锥的结构特征(1)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2)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3.旋转体的结构特征(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2)在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3)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正俯同长、正侧同高、俯侧同宽.5.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6.多面体的表(侧)面积因为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所以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7.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 S圆台侧=π(r1+r2)l三者关系S圆柱侧=2πrl――→r′=rS圆台侧=π(r+r′)l――→r′=0S圆锥侧=πrl8.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4)公理2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10.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3)平行公理(公理4)和等角定理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1.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中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公共点两平面平行α∥β没有公共点两平面相交斜交α∩β=l有一条公共直线垂直α⊥β且α∩β=a1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a ∥β,b ∥β,a ∩b =P ,a ⊂α,b ⊂α,∴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 ,β∩γ=b ,∴a ∥b14.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15.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3)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16.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围是0°≤θ≤180°.17.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l⊥α<常用结论>1.特殊的四棱柱2.球的截面的性质3.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如下:5.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1)正方体的棱长为a,球的半径为R,6.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7.等角定理的引申(1)在等角定理中,若两角的两边平行且方向相同或相反,则这两个角相等.(2)在等角定理中,若两角的两边平行且方向一个边相同,一个边相反,则这两个角互补.8.唯一性定理(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4)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9.线、面平行的性质(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4)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和第三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6)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1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解题方法与技巧>一、空间几何体概念辨析题的常用方法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可能是六棱锥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D[A错误.如图1所示,由两个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叠放在一起构成的几何体,各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棱锥.图1图2B错误.如图2,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在直线,所得的几何体都不是圆锥.C错误.由几何图形知,若以正六边形为底面,侧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D正确.]二、识别三视图的步骤(2)根据三视图的有关定义和规则先确定正视图,再确定俯视图,最后确定侧视图;(3)被遮住的轮廓线应为虚线,若相邻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对于简单的组合体,要注意它们的组合方式,特别是它们的交线位置.典例2:(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A,B,C为三个顶点,D是棱的中点,则三棱锥A­BCD 的正视图、俯视图是(注:选项中的上图为正视图,下图为俯视图)()A B C D(2)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1)A(2)A[(1)正视图和俯视图中棱AD和BD均看不见,故为虚线,易知选A.(2)由题意可知,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如图所示,其俯视图为选项A中的图形.]三、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步骤典例3:(1)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1B.2C.3D.4(2)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217B.25C.3D.2(1)C(2)B[(1)在正方体中作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记为四棱锥P­ABCD,如图,由图可知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3,故选C.(2)先画出圆柱的直观图,根据题图的三视图可知点M,N的位置如图1所示.图1图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M,N的位置(N为OP的四等分点)如图2所示,连接MN,则图中MN即为M到N的最短路径.ON=14×16=4,OM=2,∴MN=OM2+ON22 5.故选B.]四、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确定剩余视图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可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检验.典例4: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则它的侧视图为()A B C DA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锥构成的,结合正视图的宽及俯视图的直径可知侧视图应为A ,故选A.]五、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技巧在原图形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原图中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可以先画出线段的端点再连线.2.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的关系典例5:(1)已知等腰梯形ABCD ,CD =1,AD =CB =2,AB =3,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A.2B.24C.22D .22(2)如图,矩形O ′A ′B ′C ′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 ′A ′=6cm ,O ′C ′=2cm ,则原图形是()A .正方形B .矩形C .菱形D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1)C (2)C [(1)法一(作图求解):如图,取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y 轴交DC 于点E ,O ,E 在斜二测画法中的对应点为O ′,E ′,过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因为OE =(2)2-12=1,所以O′E′=12,E′F′=24.所以直观图A′B′C′D′的面积为S′=12×(1+3)×24=22,故选C.法二(公式法):由题中数据得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S=12×(1+3)×1=2.由S直观图=24S原图形,得S直观图=24×2=22,故选C.(2)如图,在原图形OABC中,应有OD=2O′D′=2×22=42(cm),CD=C′D′=2cm.所以OC=OD2+CD2=(42)2+22=6(cm),所以OA=OC,由题意得OA綊BC,故四边形OABC是菱形,故选C.]六、求解几何体表面积的类型及求法A.48+πB.48-πC.48+2πD.48-2π(2)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2,过直线O1O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A.122πB.12πC.82πD.10π(1)A(2)B[(1)该几何体是正四棱柱挖去了一个半球,正四棱柱的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高为5,半球的半径是1,那么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2×2×2+4×2×5-π×12+2π×12=48+π,故选A.(2)因为过直线O1O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所以圆柱的高为22,底面圆的直径为22,所以该圆柱的表面积为2×π×(2)2+2π×2×22=12π.]七、求体积的常用方法典例7:(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A.π2+1B.π2+3C.3π2+1 D.3π2+3(2)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四棱锥A 1­BB 1D 1D 的体积为.(1)A (2)13[(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底面半径为1,高为3的半个圆锥和三棱锥S­ABC 组成的,如图,三棱锥的高为3,底面△ABC 中,AB =2,OC =1,AB ⊥OC .故其体积V =13×12×π×12×3+13×12×2×1×3=π2+1.故选A.(2)四棱锥A 1­BB 1D 1D 的底面BB 1D 1D 为矩形,其面积S =1×2=2,又四棱锥的高为点A 1到平面BB 1D 1D 的距离,即h =12A 1C 1=22,所以四棱锥的体积V =13×2×22=13.]八、空间几何体与球接、切问题的求解方法(1)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接、切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接、切点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A,PB,PC两两互相垂直,且P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利用4R2=a2+b2+c2求解.典例8:(1)设A,B,C,D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则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A.123B.183C.243D.543(2)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6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AB=3,AC=4,AB⊥AC,AA1=12,则球O的半径为()A.3172B.210C.132D.310(1)B(2)C[(1)如图,E是AC中点,M是△ABC的重心,O为球心,连接BE,OM,OD,BO.因为S△ABC=34AB2=93,所以AB=6,BM=23BE=23AB2-AE2=2 3.易知OM⊥平面ABC,所以在Rt△OBM中,OM=OB2-BM2=2,所以当D,O,M三点共线且DM=OD+OM时,三棱锥D­ABC的体积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V ma x=13S△ABC×(4+OM)=13×93×6=18 3.故选B.(2)如图所示,由球心作平面ABC的垂线,则垂足为BC 的中点M .因为AB =3,AC =4,AB ⊥AC ,所以BC =5.又AM =12BC =52,OM =12AA 1=6,所以球O 的半径R =OA=132,故选C.]九、共点、共线、共面问题的证明方法(1)证明点共线问题:①公理法: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基本公理3证明这些点都在交线上;②同一法: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余点也在该直线上.(2)证明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该点.(3)证明点、直线共面问题:①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②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重合.典例9:(1)以下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 ,B ,C ,D 共面,点A ,B ,C ,E 共面,则A ,B ,C ,D ,E 共面;③若直线a ,b 共面,直线a ,c 共面,则直线b ,c 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A .0B .1C .2D .3(2)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求证:①E ,C ,D 1,F 四点共面;②CE,D1F,DA三线共点.(1)B[①正确,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假设任意三点共线,则四个点必共面,与不共面的四点矛盾;②中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C,D,E不一定共面,故②错误;③中,直线b,c可能是异面直线,故③错误;④中,当四条线段构成空间四边形时,四条线段不共面,故④错误.](2)[证明]①如图,连接EF,CD1,A1B.∵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EF∥BA1.又∵A1B∥D1C,∴EF∥CD1,∴E,C,D1,F四点共面.②∵EF∥CD1,EF<CD1,∴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则由P∈直线CE,CE⊂平面ABCD,得P∈平面ABCD.同理P∈平面ADD1A1.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P∈直线DA,∴CE,D1F,DA三线共点.十、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典例10:(1)已知a,b,c为三条不同的直线,且a⊂平面α,b⊂平面β,α∩β=c,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与b是异面直线,则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②若a不垂直于c,则a与b一定不垂直;③若a∥b,则必有a∥c.其中真命题有.(填序号)(2)如图,G,H,M,N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①②③④(1)①③(2)②④[(1)对于①,若c与a,b都不相交,则c∥a,c∥b,从而a∥b,这与a与b是异面直线矛盾,故①正确.对于②,a与b可能异面垂直,故②错误.对于③,由a∥b可知a∥β,又α∩β=c,从而a∥c,故③正确.(2)图①中,直线GH∥MN;图②中,G,H,N三点共面,但M∉平面GHN,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图③中,连接MG(图略),GM∥HN,因此GH与MN共面;图④中,G,M,N共面,但H∉平面GMN,因此GH与MN异面,所以在图②④中,GH与MN异面.]十一、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典例11:(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2 2B.32C.52D.72(2)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且AB =BC =CD ,则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12B .-12C.32D .-32(1)C (2)A [(1)如图,连接BE ,因为AB ∥CD ,所以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的角等于相交直线AE 与AB 所成的角,即∠EAB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CE =1,BC =2,由勾股定理得BE = 5.又由AB ⊥平面BCC 1B 1可得AB ⊥BE ,所以tan ∠EAB =BE AB =52.故选C.(2)如图,分别取AB ,AD ,BC ,BD 的中点E ,F ,G ,O ,连接EF ,EG ,OG ,FO ,FG ,则EF ∥BD ,EG ∥AC ,所以∠FEG 为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易知FO ∥AB ,因为AB ⊥平面BCD ,所以FO ⊥平面BCD ,所以FO ⊥OG ,设AB =2a ,则EG =EF =2a ,FG =a 2+a 2=2a ,所以∠FEG =60°,所以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2,故选A.]十二、判定线面平行的四种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 ∥β);(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α,a ⊄β,a ∥α⇒a ∥β).典例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AB =BC =12AD ,E ,F ,H 分别为线段AD ,PC ,CD 的中点,AC 与BE 交于O 点,G 是线段OF 上一点.(1)求证:AP ∥平面BEF ;(2)求证:GH ∥平面P AD .[证明](1)连接EC ,因为AD ∥BC ,BC =12AD ,E 为AD 中点,所以BC AE ,所以四边形AB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因为F 是PC 的中点,所以FO ∥AP ,因为FO ⊂平面BEF ,AP ⊄平面BEF ,所以AP ∥平面BEF .(2)连接FH ,OH ,因为F ,H 分别是PC ,CD 的中点,所以FH ∥PD ,因为FH ⊄平面PAD ,PD ⊂平面PAD ,所以FH ∥平面PAD .又因为O 是BE 的中点,H 是CD 的中点,所以OH ∥AD ,因为OH ⊄平面PAD ,AD ⊂平面PAD .所以OH ∥平面P AD .又FH ∩OH =H ,所以平面OHF ∥平面PAD .又因为GH ⊂平面OHF ,所以GH∥平面PAD.十三、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四种方法(1)面面平行的定义,即证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不常用);(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方法);(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4)利用平面平行的传递性,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注意:谨记空间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典例13:已知空间几何体ABCDE中,△BCD与△CDE均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为腰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平面CDE⊥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M,N分别为DB,DC的中点.(1)求证:平面EMN∥平面ABC;(2)求三棱锥A­ECB的体积.[解](1)证明:取BC中点H,连接AH,∵△ABC为等腰三角形,∴AH⊥BC,又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BC,∴AH⊥平面BCD,同理可证EN⊥平面BCD,∴EN ∥AH ,∵EN ⊄平面ABC ,AH ⊂平面ABC ,∴EN ∥平面ABC ,又M ,N 分别为BD ,DC 中点,∴MN ∥BC ,∵MN ⊄平面ABC ,BC ⊂平面ABC ,∴MN ∥平面ABC ,又MN ∩EN =N ,∴平面EMN ∥平面ABC .(2)连接DH ,取CH 中点G ,连接NG ,则NG ∥DH ,由(1)知EN ∥平面ABC ,所以点E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与点N 到平面ABC 的距离相等,又△BC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H ⊥BC ,又平面ABC ⊥平面BCD ,平面ABC ∩平面BCD =BC ,DH ⊂平面BCD ,∴DH ⊥平面ABC ,∴NG ⊥平面ABC ,∴DH =3,又N 为CD 中点,∴NG 又AC =AB =3,BC =2,∴S △ABC =12·|BC |·|AH |=22,∴V E ­ABC =V N ­ABC =13·S △ABC ·|NG |=63.十四、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利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3)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也垂直”.(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典例14: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M 为棱BC 的中点,BB 1=3,AB 1=10,∠CBB 1=60°.(1)求证:AM ⊥平面BCC 1B 1;(2)求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解](1)证明:如图,连接B 1M ,因为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M 为棱BC 的中点,所以AM ⊥BC ,且AM =3,因为BB 1=3,∠CBB 1=60°,BM =1,所以B 1M 2=12+32-2×1×3×cos 60°=7,所以B 1M =7.又因为AB 1=10,所以AM 2+B 1M 2=10=AB 21,所以AM ⊥B 1M .又因为B 1M ∩BC =M ,所以AM ⊥平面BCC 1B 1.(2)设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则V =3VB 1­ABC =3VA ­B 1BC=3×13S △B 1BC ·|AM |=12×2×3×sin 60°×3=92.所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9 2 .十五、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方法(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注意: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典例15:(1)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B[取CD的中点F,DF的中点G,连接EF,FN,MG,GB,BD,BE.∵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N在BD上,且为BD的中点.∵△ECD是正三角形,∴EF⊥CD.∵平面ECD⊥平面ABCD,∴EF⊥平面ABCD.∴EF⊥FN.不妨设AB=2,则FN=1,EF=3,∴EN=FN2+EF2=2.∵EM=MD,DG=GF,∴MG∥EF,∴MG⊥平面ABCD,∴MG⊥BG.∵MG=12EF=32,BG=CG2+BC2=52,∴BM=MG2+BG2=7.∴BM≠EN.∵BM,EN是△DBE的中线,∴BM,EN必相交.故选B.](2)如图,四棱锥P­ABCD中,△PCD为等边三角形,CD=AD=2AB,E,S,T,Q为CD,P A,PB,AD的中点,∠ABC=∠BCD=∠PEA=90°,平面STRQ∩平面ABCD=RQ.①证明:平面P AE⊥平面STRQ;②若AB=1,求三棱锥Q­BCT的体积.[解]①证明:因为E为CD的中点,CD=2AB,∠ABC=∠BCD=90°,所以四边形ABCE 为矩形,所以AE⊥CD.由已知易得RQ∥CD,所以RQ⊥AE.因为∠PEA=90°,PE∩CD=E,故AE⊥平面PCD,又因为AE⊂平面ABCD.故平面PCD⊥平面ABCD.因为PE⊥CD,所以PE⊥平面ABCD.因为RQ⊂平面ABCD,所以RQ⊥PE.又PE ∩AE =E ,所以RQ ⊥平面PAE .所以平面P AE ⊥平面STRQ .②由①可知,PE ⊥平面ABCD ,又T 是PB 的中点,∴点T 到平面BCQ 的距离为12PE =32,易知S △BCQ =12S 梯形ABCD =12×12×(1+2)×3=334.故三棱锥Q ­BCT 的体积V =13×334×32=38.十六、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高)的两种方法(1)定义法:求几何体的高或点到面的距离,经常根据高或距离的定义在几何体中作出高或点到面的距离.其步骤为:一作、二证、三求.如何作出点到面的距离是关键,一般的方法是利用辅助面法,所作的辅助面,一是要经过该点,二是要与所求点到面的距离的面垂直,这样在辅助面内过该点作交线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面的距离.(2)等体积法:求棱锥的高或点到平面的距离常常利用同一个三棱锥变换顶点及底面的位置,其体积相等的方法求解.典例16:(1)已知∠ACB =90°,P 为平面ABC 外一点,PC =2,点P 到∠ACB 两边AC ,BC 的距离均为3,那么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2[如图,过点P 作⊥平面ABC 于O ,则PO 为P 到平面ABC 的距离.再过O 作OE ⊥AC 于E ,OF ⊥BC 于F ,连接PC ,PE ,PF ,则PE ⊥AC ,PF ⊥BC .又PE =PF =3,所以OE =OF ,所以CO 为∠ACB 的平分线,即∠ACO =45°.在Rt △PEC 中,PC =2,PE =3,所以CE =1,所以OE =1,所以PO =PE 2-OE 2=(3)2-12= 2.](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①证明:PO ⊥平面ABC ;②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解]①证明:因为AP =CP =AC =4,O 为AC 的中点,所以OP ⊥AC ,且OP =2 3.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由OP 2+OB 2=PB 2知,OP ⊥OB .由OP ⊥OB ,OP ⊥AC ,OB ⊂平面ABC ,AC ⊂平面ABC ,OB ∩AC =O ,知PO ⊥平面ABC .②作CH ⊥OM ,垂足为H .又由①可得OP ⊥CH ,OP ⊂平面POM ,OM ⊂平面POM ,OP ∩OM =O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 ∠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十七、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典例17:(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8B.62C.82D.83C[如图,连接AC1,BC1,AC.∵AB⊥平面BB1C1C,∴∠AC1B为直线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AC1B=30°.又AB=BC=2,在Rt△ABC1中,AC1=2sin30°=4.在Rt△ACC1中,CC1=42-(22+22)=22,∴V长方体=AB×BC×CC1=2×2×22=82.](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C是等边三角形,平面ABC⊥平面ABD,点M为棱AB的中点,AB=2,AD=23,∠BAD=90°.①求证:AD⊥BC;②求异面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③求直线CD与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①证明:由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平面ABD=AB,AD⊥AB,可得AD⊥平面ABC,故AD⊥BC.②如图,取棱AC 的中点N ,连接MN ,ND .又因为M 为棱AB 的中点,所以MN ∥BC .所以∠DMN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的角.在Rt △DAM 中,AM =1,故DM =AD 2+AM 2=13.因为AD ⊥平面ABC ,所以AD ⊥AC .在Rt △DAN 中,AN =1,故DN =AD 2+AN 2=13.在等腰三角形DMN 中,MN =1,可得cos ∠DMN =12MN DM=1326.所以,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326.③如图,连接CM .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M 为边AB 的中点,所以CM ⊥AB ,CM = 3.又因为平面ABC ⊥平面,平面ABC ∩平面ABD =AB ,而CM ⊂平面ABC ,故CM ⊥平面ABD ,所以∠CDM 为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在Rt △CAD 中,CD =AC 2+AD 2=4.在Rt △CMD 中,sin ∠CDM =CM CD =34.所以,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十八、转化思想的应用(1)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可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可以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2)从解题方法上讲,由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整个解题过程始终沿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转化途径进行.(3)求几何体的体积也常用转化法.如三棱锥顶点和底面的转化,几何体的高利用平行、中点,比例关系的转化等.典例1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PD =90°,∠ABC =90°,AB ∥CD ,AB =2CD =2BC =8,平面PAD ⊥平面ABCD ,M 是PC 的三等分点(靠近C 点处).(1)求证:平面MBD ⊥平面P AD ;(2)求三棱锥D ­MAB 的体积.[解](1)证明:由题易得BD =AD =42,∴AB 2=AD 2+BD 2,∴BD ⊥AD .∵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BD ⊂平面ABCD ,∴BD ⊥平面P AD .又∵BD ⊂平面MBD ,∴平面MBD ⊥平面PAD .(2)过点P 作PO ⊥AD 交AD 于点O (图略),∵平面PAD ⊥平面DAB ,平面PAD ∩平面DAB =AD ,∴PO ⊥平面DAB ,∴点P 到平面DAB 的距离为PO =2 2.∴V D ­MAB =V M ­DAB =13S △DAB ·13PO =13×12×(42)2×13×22=3229.十九、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步骤典例19:图1是由矩形ADEB ,Rt △ABC 和菱形BFGC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 =1,BE =BF =2,∠FBC =60°.将其沿AB ,BC 折起使得BE 与BF 重合,连接DG ,如图2.图1图2(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2)求图2中的四边形ACGD的面积.[解](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由已知得AB⊥BE,AB⊥BC,故AB⊥平面BCGE.又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2)取CG的中点M,连接EM,DM.因为AB∥DE,AB⊥平面BCGE,所以DE⊥平面BCGE,故DE⊥CG.由已知,四边形BCGE是菱形,且∠EBC=60°,得EM⊥CG,故CG⊥平面DEM.因此DM⊥CG.在Rt△DEM中,DE=1=3,故DM=2.所以四边形ACGD的面积为4.二十、存在性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先假设其存在,然后把这个假设作为已知条件,和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一起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在推理论证和计算无误的前提下,如果得到了一个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存在;如果得到了一个不合理的结论,则说明不存在.而对于探求点的问题,一般是先探求点的位置,多为线段的中点或某个三等分点,然后给出符合要求的证明.典例2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题型。

相比于平面几何、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内容,立体几何更为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能力要求更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其解题方法。

一、立体几何常考题型常见的立体几何问题包括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体积、表面积等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几何考点。

1. 立体图形的名字和性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图形的属性,比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矩形等等,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基本属性,在解决题目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 体积求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立体几何中比较基础和常见的题型。

学生需要清楚掌握各种常见图形的体积公式,例如:①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lxwxh③棱柱的体积公式:V=Ah④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⑤球的体积公式:V=4/3πr³⑥棱锥的体积公式:V=1/3Ah注意,这些公式必须要掌握,不要在考试中还在纠结于公式的推导方法。

3. 表面积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也是数学中的一大题型。

常见的几何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有如下几种公式:①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²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2(lw+lh+wh)③棱柱的表面积公式:S=2B+Ph④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²+2πrh⑤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²⑥棱锥的表面积公式:S=B+1/2Pl其中B表示底面积,P表示底面外接多边形的周长,l表示斜几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目,还有一些特殊题目需要学生掌握,例如“平行四边形体积定理”、“曲面半径定理”等等。

二、举例分析解题方法1. 体积题例题:某学校花坛为正方形,长和宽之和为25米,现在将花坛增加5个方块,每个方块边长为2米,求增加的花坛的体积。

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大全(含考纲,的知识点,例题).doc

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大全(含考纲,的知识点,例题).doc

第八章立体几何§8.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柱、锥、台、球的定义与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是重点,三视图一般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以给出空间图形选择其三视图或给出三视图判断其空间图形的形式出现,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______,其余各面都是________,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注:棱柱又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__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注: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则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注: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2.棱柱、棱锥、棱台的性质(1)棱柱的性质侧棱都相等,侧面是______________;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__________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______________;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且侧面、对角面都是________.(2)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侧面是全等的__________;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侧面的斜高、侧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3)正棱台的性质侧面是全等的____________;斜高相等;棱台的高、斜高和两底面的边心距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台的高、侧棱和两底面外接圆的半径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台的斜高、侧棱和两底面边长的一半也组成一个____________.3.圆柱、圆锥、圆台(1)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分别以________的一边、__________的一直角边、________中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2)圆柱、圆锥、圆台的性质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__________.4.球(1)球面与球的概念以半圆的______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________.(2)球的截面性质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________截面;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的半径r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5.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__________.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__________.6.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1)三视图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正投影得到的,在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三视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三视图尺寸关系口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指正视图和俯视图长度相等,高平齐指正视图和侧(左)视图高度要对齐,宽相等指俯视图和侧(左)视图的宽度要相等.(2)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①在已知图形所在空间中取水平面,在水平面内作互相垂直的轴Ox ,Oy ,再作Oz 轴,使∠xOz =________且∠yOz =________.②画直观图时,把Ox ,Oy ,Oz 画成对应的轴O ′x ′,O ′y ′,O ′z ′,使∠x ′O ′y ′=____________,∠x ′O ′z ′=____________.x ′O ′y ′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____________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并使它们和所画坐标轴的位置关系与已知图形中相应线段和原坐标轴的位置关系相同.④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__________.⑤画图完成后,擦去作为辅助线的坐标轴,就得到了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在观察角度和投影效果上的区别是:(1)观察角度: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直观图是从某一点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2)投影效果:三视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平面图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自查自纠】1.(1)平行 四边形 平行 (2)多边形 三角形2.(1)平行四边形 全等 平行四边形 矩形 (2)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3)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 3.(1)矩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梯形 (2)矩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圆4.(1)直径 球心 (2)垂直于 d =R 2-r 2 5.平行投影 平行6.(1)①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俯视图 (2)①90° 90°②45°(或135°) 90° ③平行于 ④一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C .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D .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解:根据棱柱、棱锥的性质及截面性质判断,故选D.以下关于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球的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圆B .正方体的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正方形C .水平放置的正四面体的三视图都是正三角形D .水平放置的圆台的俯视图是一个圆解:几何体的三视图要考虑视角,只有球无论选择怎样的视角,其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圆.故选A.(2012·陕西)将正方体(如图a 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b 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解:还原正方体知该几何体侧视图为正方形,AD 1为实线,B1C 的正投影为A 1D ,且B 1C 被遮挡为虚线.故选B.用一张4cm×8cm 的矩形硬纸卷成圆柱的侧面,则圆柱轴截面的面积为________cm 2(接头忽略不计).解:以4cm 或8cm 为底面周长,所得圆柱的轴截面面积均为32πcm 2,故填32π.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ABC的平面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如图所示是实际图形和直观图.由图可知,A ′B ′=AB =a ,O ′C ′=12OC =34a ,在图中作C ′D ′⊥A ′B ′,垂足为D ′,则C ′D ′=22O ′C ′=68a . ∴S △A ′B ′C ′=12A ′B ′×C ′D ′=12×a ×68a =616a 2.故填616a 2.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2012·湖南)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解:D 选项的正视图应为如图所示的图形. 故选D.【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题型.本题可用排除法一一验证:A ,B ,C 都有可能,而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不可能相同.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解:从俯视图看,B ,D 符合,从正视图看,B 不符合,D 符合,而从侧视图看D 也是符合的.故选D.类型二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6 3B .93C .12 3D .18 3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斜四棱柱,高h =22-1=3,底面积为9,所以体积V =9×3=9 3.故选B.【评析】通过三视图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运算是较为常规的考题,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的考查,从内容上看,柱、锥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三视图、体积是重点.本题给出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只要掌握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难将其还原得到斜四棱柱.如图所示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 一个体积为20cm 3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h =________cm.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此三棱锥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6cm ,三棱锥的高为h cm ,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3×12×5×6×h=20,解得h =4cm.故填4.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直观图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正四棱台,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画法:(1)画轴.如图1,画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图1(2)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 ,在z 轴上截取O ′使O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高度,过O ′作Ox 的平行线O ′x ′,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O ′x ′与O ′y ′画出底面A ′B ′C ′D ′.(3)画正四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P ,使P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的高度.(4)成图.连接P A ′,PB ′,PC ′,PD ′,A ′A ,B ′B ,C ′C ,D ′D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所示.图2【评析】根据三视图可以确定一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按照斜二测画法,建立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确定几何体在x 轴、y 轴、z 轴方向上的长度,最后连线画出直观图.已知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此四棱锥的体积为( )A . 2B .6 2C .13D .2 2解:因为四棱锥的底面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原图底面的底边长为1,高为直观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的两倍,即22,则原图底面积为S =2 2.因此该四棱锥的体积为V =13Sh =13×22×3=2 2.故选D.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直观图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cm ,求圆台的母线长.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截得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4r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33+l =r4r,解得 l =9.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9cm.【评析】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设相关几何变量列方程求解.圆锥底面半径为1cm ,高为2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解:过圆锥的顶点S 和正方体底面的一条对角线CD 作圆锥的截面,得圆锥的轴截面SEF ,正方体对角面CDD 1C 1如图所示. 设正方体棱长为x ,则CC 1=x ,C 1D 1=2x .作SO ⊥EF 于O ,则SO =2,OE =1.∵△ECC 1∽△ESO ,∴CC 1SO =EC 1EO ,即x2=1-22x1, 解得x =22(cm). 故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22cm.1.在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相关问题时,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它们的轴截面,这是因为在轴截面中容易找到这些几何体的有关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2.正多面体(1)正四面体就是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连接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可得到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锥拼接而成.(2)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 1B ,BC 1,A 1C 1,DC 1,DA 1,DB ,可以得到一个棱长为2a 的正四面体A 1-BDC 1,其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13.(3)正方体与球有以下三种特殊情形:一是球内切于正方体;二是球与正方体的十二条棱相切;三是球外接于正方体.它们的相应轴截面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3.长方体的外接球(1)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a 2+b 2+c 2=2R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3a =2R .4.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1)斜高为32a ;(2)高为63a ;(3)对棱中点连线长为22a ; (4)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5)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3a 2,体积为212a 3. 5.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对于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6.一个平面图形在斜二测画法下的直观图与原图形相比发生了变化,注意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线段的长度改变(减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变,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相对位置不变.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有以下关系:S 直观图=24S 原图形,S 原图形=22S 直观图.1.由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 .六棱锥B .六棱台C .六棱柱D .非棱柱、棱锥、棱台的一个几何体解: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符合棱柱的定义,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 .若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则该棱柱的其它侧面也是矩形C .正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 .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解: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 错误;其它侧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 错误;棱柱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并不一定相等,选项D 错误;易知选项C 正确.故选C.3.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 .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 .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 .两个圆台、一个圆锥D .一个圆柱、两个圆锥解:把等腰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旋转体的定义可知所得几何体包括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故选D.4.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A ,B ,C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A B C D 解:观察图形,易知图2所示几何体的侧视图为直角梯形,且EB 为直角梯形的对角线.故选A.5.(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A .棱柱B .棱台C .圆柱D .圆台 解: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上、下两底面为半径不等的圆,又∵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可判断其为旋转体.故选D.6.如图,网格纸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其上用粗线画出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多面体最长的一条棱的长为()A .2 2 B. 2C .2 3D. 3解:由三视图可知,此多面体是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并且有一条长为2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以最长棱长为22+22+22=2 3.故选C.7.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由正视图知,三棱柱是底面边长为2,高为1的正三棱柱,所以底面积为2×12×2×2×32=23,侧面积为3×2×1=6,所以其表面积为6+2 3.故填6+23.8.如图是某个圆锥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标尺寸可得俯视图中圆的面积为________,圆锥母线长为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圆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圆的中心,根据图中的数据,底面圆的半径为10,则俯视图中圆的面积为100π,母线长为302+102 =1010,故填100π;1010.9.如图a 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方向画出其三视图.解:图a中几何体三视图如图b 所示:10.如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图1中几何体是由上部为正六棱柱,下部为倒立的正六棱锥堆砌而成的组合体.斜二测画法:(1)画轴.如图2,画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yOz =90°.(2)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EF ,在z 轴上截取O ′,使OO ′等于正六棱柱的高,过O ′作Ox 的平行线O ′x ′,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O ′x ′与O ′y ′画出底面A ′B ′C ′D ′E ′F ′.(3)画正六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P ,使PO ′等于正六棱锥的高.(4)成图.连接P A ′,PB ′,PC ′,PD ′,PE ′,PF ′,AA ′,BB ′,CC ′,DD ′,EE ′,FF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3所示.注意: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11.某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7,在该长方体的正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为6,在该长方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分别为a 和b ,求ab的最大值.解:如图,则有AC 1=7,DC 1=6, BC 1=a ,AC =b ,设AB =x ,AD =y ,AA 1=z ,有x 2+y 2+z 2=7,x 2+z 2=6,∴y 2=1. ∵a 2=y 2+z 2=z 2+1,b 2=x 2+y 2=x 2+1, ∴a =z 2+1,b =x 2+1.∴ab =(z 2+1)(x 2+1)≤z 2+1+x 2+12=4,当且仅当z 2+1=x 2+1,即x =z =3时,ab 的最大值为4.水以匀速注入某容器中,容器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与题中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h 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是( )解:由三视图知其直观图为两个圆台的组合体,水是匀速注入的,所以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又因为容器的对称性,所以函数图象关于一点中心对称.故选C.§8.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了解棱柱、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利用公式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相关元素的关系与计算,这些内容常与三视图相结合,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关系、侧面积、表面积以及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S直棱柱侧=__________,S正棱锥侧=__________,S正棱台侧=__________(其中C,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S圆柱侧=________,S圆锥侧=________,S圆台侧=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3)柱或台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锥体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V棱柱=__________,V棱锥=__________,V棱台=__________(其中S,S′为底面积,h为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V圆柱=__________,V圆锥=__________,V圆台=__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h为高).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半径为R的球的表面积S球=________.(2)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V球=________.【自查自纠】1.(1)Ch 12Ch′12()C+C′h′(2)2πrlπrlπ(r+r′)l(3)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2.(1)Sh 13Sh13h()S+SS′+S′(2)πr2h 13πr2h13πh()r2+rr′+r′23.(1)4πR2(2)43πR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π和4π的矩形,则圆柱的表面积为()A.6π(4π+3)B.8π(3π+1)C.6π(4π+3)或8π(3π+1)D.6π(4π+1)或8π(3π+2)解:分两种情况:①以边长为6π的边为高时,4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4π,r=2,∴S底=πr2=4π,S侧=6π×4π=24π2,S表=2S底+S侧=8π+24π2=8π(3π+1);②以边长为4π的边为高时,6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6π,r=3.∴S底=πr2=9π,S表=2S底+S侧=18π+24π2=6π(4π+3).故选C.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A.23 2 B. 2 C.23 D.43 2解:∵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故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顶点为棱锥的顶点,∴侧棱长为2,V=13×12×(2)2×2=23.故选C.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圆柱的体积与球体积之比为()A.1∶2 B.2∶1 C.2∶3 D.3∶2解:设球半径为R,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2R.∵V球=43πR3,V圆柱=πR2·2R=2πR3,∴V圆柱∶V球=3∶2.故选D.长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且AB=2,AD=3,AA1=1,则球面面积为________.解:∵长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而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为AB2+AD2+AA21=22,∴半径R= 2.∴S球=4πR2=8π.故填8π.若圆锥的侧面积为2π,底面面积为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解: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πr 2=π,πrl =2π,有⎩⎪⎨⎪⎧r =1,l =2,从而可知圆锥的高h =l 2-r 2=4-1= 3.∴V =13×π×3=33π.故填33π.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在△ABC 中,∠ABC =45°,∠BAC=90°,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使∠BDC =90°.(1)证明:平面ADB ⊥平面BDC ; (2)若BD =1,求三棱锥D -ABC 的表面积. 解:(1)证明:∵折起前AD 是BC 边上的高, ∴沿AD 把△ABD 折起后,AD ⊥DC ,AD ⊥BD . 又DB ∩DC =D ,∴AD ⊥ 平面BDC .又∵AD ⊂平面ADB ,∴平面ADB ⊥ 平面BDC . (2)由(1)知,DA ⊥BD ,BD ⊥DC ,DC ⊥DA , DB =DA =DC =1,∴AB =BC =CA = 2.从而S △DAB =S △DBC =S △DCA =12×1×1=12,S △ABC =12×2×2×sin60°=32.∴三棱锥D-ABC 的表面积S =12×3+32=3+32.【评析】充分运用图形在翻折前后的不变性,如角的大小不变,线段长度不变,线线关系不变等,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证明,然后再计算.(2013·福建)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为球内接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2r =22+22+22=23,S 球=4πr 2=12π.故填12π.类型二 空间旋转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半径为4的球O 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解:如图,设球的一条半径与圆柱相应的母线的夹角为α,圆柱侧面积S =2π×4sin α×2×4cos α=32πsin2α,当α=π4时,S 取最大值32π,此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为32π.故填32π.【评析】根据球的性质,内接圆柱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为球心,且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周均在球面上,球心和圆柱的上、下底面圆上的点的连线与母线的夹角相等,这些为我们建立圆柱的侧面积与上述夹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了依据.(2012·辽宁)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长4宽3高1的长方体的中间挖去一个半径为1高为1的圆柱所成几何体,所以表面积为2×(4×3+4×1+3×1)-2×π×12+2π×1×1=38.故填38.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体积问题一个正三棱锥(底面是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的底面边长为6,侧棱长为15,求这个三棱锥的体积.解:如图所示为正三棱锥S -ABC ,设H 为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接SH ,则SH 的长即为该正三棱锥的高.连接AH 并延长交BC 于E ,则E 为BC 的中点,且AH ⊥BC .∵△ABC 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AE =32×6=33,AH =23AE =2 3. 在△ABC 中,S △ABC =12BC ×AE =12×6×33=93,在Rt △SHA 中,SA =15,AH =23, ∴SH =SA 2-AH 2=15-12= 3.∴V 正三棱锥=13×S △ABC ×SH =13×93×3=9.【评析】(1)求锥体的体积,要选择适当的底面和高,然后应用公式V =13Sh 进行计算.(2)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为割补法和等积变换法:①割补法:将这个几何体分割成几个柱体、锥体,分别求出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要求的几何体的体积;②等积变换法:特别的,对于三棱锥,由于其任意一个面均可作为棱锥的底面,从而可选择更容易计算的方式来求体积;利用“等积性”还可求“点到面的距离”.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23B.33C.43D.32解:如图,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BN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M ,N ,连接DM ,CN ,可证得DM ⊥EF ,CN ⊥EF ,则多面体ABCDEF 分为三部分,即多面体的体积V ABCDEF =V AMD -BNC +V E -AMD +VF -BNC .依题意知AEFB 为等腰梯形.易知Rt △DME Rt △CNF ,∴EM =NF =12.又BF =1,∴BN =32.作NH 垂直于BC ,则H 为BC 的中点,∴NH =22. ∴S △BNC =12·BC ·NH =24.∴V F -BNC =13·S △BNC ·NF =224, V E -AMD =V F -BNC =224,V AMD -BNC =S △BNC ·MN =24. ∴V ABCDEF =23,故选A .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体积问题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A .8-2π3B .8-π3C .8-2πD .2π3解:由三视图知几何体为一个正方体中间去掉一个圆锥,所以它的体积是V =23-13×π×12×2=8-23π.故选A.【评析】根据已知三视图想象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分析该几何体的组成,再用对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2012·河南模拟)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均是由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其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12 B.4π3+16 C.2π6+16D.2π3+12解: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半球,根据三视图中的数据可得V =12×43π×⎝⎛⎭⎫223+13×⎝⎛⎭⎫12×1×1×1=2π6+16.故选C.1.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1)几何体的表面积,除球以外,都是利用展开图求得的,利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2)多面体的展开图①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②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③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3)旋转体的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矩形的长(或宽)是底面圆周长,宽(或长)是圆柱的母线长;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扇环的上、下弧长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周长.注:①圆锥中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和展开图扇形中半径和弧长间的关系及符号容易混淆,同学们应多动手推导,加深理解.②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 圆锥侧=12cl 和S 圆台侧=12(c ′+c )l 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形式上相同,可将二者联系起来记忆.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通常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1)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的表面积可以分别求各面面积,再求和,对于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也可直接利用公式;(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其侧面积时需将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3)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 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1)计算柱、锥、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和旋转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还台为锥法等,它们是计算一些不规则几何体体积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3)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性”可以解决一些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即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为一个三棱锥的高,通过将其顶点和底面进行转化,借助体积的不变性解决问题.4.由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按如下三个步骤求解:(1)由三视图想象出原几何体的形状;(2)由三视图给出的数量关系确定原几何体的数量关系;(3)如果是规则几何体,直接代入公式求解,如果不是规则几何体,通过“割补”后,转化为规则几何体求解.1.已知圆锥的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该圆锥体积为( )A .2π2B .2πC .3π3D .3π 解:易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2,母线长为2,则该圆锥的高为22-12=3,因此其体积是13π·12×3=3π3.故选C. 2.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是( ) A .2 3 B .3 2 C .6 D . 6解: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有ab =2,ac =3,bc =6,解得a =1,b =2,c =3,则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l=a 2+b 2+c 2= 6.故选D.3.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π+2 3B .4π+2 3C .2π+233D .4π+233。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角与距离)一、空间向量常考形式与计算方法设直线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l ⃗,m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1,n 2⃗⃗⃗⃗⃗. (1)线线角:(正负问题):用向量算取绝对值(因为线线角只能是锐角)直线l,m 所成的角为θ,则0≤θ≤π2,计算方法:cos θ=l⃗⋅m ⃗⃗⃗⃗|l⃗|⋅|m ⃗⃗⃗⃗|; (2)线面角:正常考你正弦值,因为算出来的是角的余角的余弦值 非正常考你余弦值,需要再算一步。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0≤θ≤π2,计算方法:sin θ=|l ⃗⋅n 1⃗⃗⃗⃗⃗⃗||l⃗|⋅|n ⃗⃗|; (3)二面角:同进同出为补角;一进一出为原角。

注意:考试从图中观察,若为钝角就取负值,若为锐角就取正值。

平面α,β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0≤θ≤π,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CD ⃗⃗⃗⃗⃗⃗⟩.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n⃗⃗1⋅n 2⃗⃗⃗⃗⃗⃗|n⃗⃗1|⋅|n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 (4)空间距离额计算:通常包含点到平面距离,异面直线间距离。

二、空间向量基本步骤空间向量求余弦值或正弦值四步法(1)建系:三垂直,尽量多点在轴上;左右下建系,建成墙角系;锥体顶点在轴上;对称面建系。

一定要注明怎样建成的坐标系(2)写点坐标(3)写向量:向量最好在面上或者轴上(可简化计算量) (4)法向量的简化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共线)的向量,记作,显然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有无数个.(2)若直线l ⊥α,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即为该平面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记作,有无数多个,任意两个都是共线向量.平面法向量的求法:设平面的法向量为α⃗=(x,y,z ).在平面内找出(或求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x 1,y 1,z 1),b ⃗⃗=(x 2,y 2,z 2),根据定义建立方程组,得到{α⃗×a ⃗=0α⃗×b ⃗⃗=0,通过赋值,取其中一组解,得到平面的法向量.三、空间向量求距离向量方法求异面直线距离:先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共法向量,再求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结线段在公共法向量上的射影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
高考中的数学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其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
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以及它们的性质,
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讨论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
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准备好这一方面。

一、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的重要性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通常在数学试卷中占
据比例较大的部分。

在考试中充分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不仅能
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还有助于他们在高中及以后的学习
中获得更好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的主要方面:
1.几何体的性质
在高考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几何体的定义和特征,以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们需要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相似性,以及棱柱和棱锥的相似性。

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各种几何体的构造和使用。

2.面积和体积计算
另一个涉及立体几何的重要领域是面积和体积计算。

在高考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计算不同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这包括使用不同的公式,例如圆柱体和球形的体积公式。

同时,他们需要能够运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3.图形的相似性和投影
学生还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相似性和投影的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相似的三角形、矩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投影是什么,以及如何计算相应的投影。

二、如何准备好准备好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准备。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熟悉各种几何体的定义和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性质,学生需要熟悉不同几何体的定
义和特征。

这包括各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柱、棱锥等。

通过掌握各种几何体的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
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计算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在高考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计算不同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的公式。

为了熟悉这些公式,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各种
不同几何体的计算方法。

同时,他们还需要理解公式的来源和用途。

3.运用不同的几何形状来解决问题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能够熟练使用不同的几何
形状来解决问题。

这包括使用三角形、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进行
计算。

通过掌握这些不同的几何形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
的特性和应用。

4.检查解答过程和答案
最后,学生应该始终检查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答案,以确保它们正确无误。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仔细考虑每个题目的答案,并利用各种工具来验证结果。

总之,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学生需要全面准备,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这些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