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讲课稿
晏殊《浣溪沙》正式完美版ppt课件
分析词句
一曲新词酒一杯: 富贵闲适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 时光流逝的感慨 ; 夕阳西下几时回 :触景抒写情怀 。 无可奈何花落去: 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 感伤时光流逝;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惆怅之情更为强烈 。
11
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感 伤年华易逝,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 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婉约,伤春,惜时,抒怀, 人生,哲理。
2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晏殊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4、背诵、默写全词。
3
走近作者
晏殊(991-1055)字
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
文家,政治家。北宋抚州府
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
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
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
15
主题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 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16
17
【10】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 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 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 的园中小径。
【11】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 “独自”的意思。
【12】徘徊:来回走。
9
翻译词句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 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 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 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 独自徘徊。
下片:通过落花、归燕等具体事物 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惜念春 光难留。
12
阅读理解 1、“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了怎样的哲
理?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
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 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2、体会“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 的妙处。 道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13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晏殊《浣溪沙》的文学背景和创作意图。
2.掌握诗歌的形象思维、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思维、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把握。
三、教学准备1.课文:《浣溪沙》2.教学课件3.教学参考书籍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晏殊及其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的题目,了解其词牌特点。
二、课文讲解1.逐句讲解《浣溪沙》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如“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音乐形象,“去年天气旧亭台”中的时空交错。
3.讲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夕阳西下几时回”的哀愁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之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作业布置1.背诵《浣溪沙》。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浣溪沙》的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背诵诗歌的感受。
二、诗歌意境分析1.分析“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酒的关系。
2.分析“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
3.分析“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哀愁之情。
三、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如词牌《浣溪沙》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分析诗歌的音乐性,如韵律、节奏等。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浣溪沙》的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诗歌情感分析1.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无奈之情。
2.分析“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怀旧之情。
3.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孤独之意。
三、诗歌创作背景分析1.讲解晏殊创作《浣溪沙》的历史背景。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中国古代诗歌选读》第8册,第3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为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浣溪沙》。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浣溪沙》的词意,体会晏殊词的风格特点。
2. 学生能够领悟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3.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知识,分析并欣赏晏殊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浣溪沙》的意境,体会晏殊词的风格特点。
2. 难点:分析晏殊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学生课本,《中国古代诗歌选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词曲,让学生感受古代词的魅力,引出本课内容。
2. 文学背景介绍:介绍晏殊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为学生学习《浣溪沙》做好铺垫。
3. 词句解析:分析《浣溪沙》的词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4. 意境领悟:通过描绘景物,引导学生体会晏殊词中的情感。
5. 写作手法分析:讲解晏殊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6. 例题讲解:选取类似《浣溪沙》的词作为例题,分析其写作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晏殊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浣溪沙》晏殊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七、作业设计2. 作业答案:《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晏殊的词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浣溪沙》,使学生了解了晏殊的词风特点,掌握了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古代词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词素养的培养。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宋代的著名词人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2. 组织一次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词的魅力。
3.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古代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精选9篇)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的浣溪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一、导入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疏通这首词的大意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浣溪沙》晏殊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第四章《宋词》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晏殊的《浣溪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浣溪沙》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2.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生僻字、词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第四章、《宋词》第一节、《浣溪沙》原文及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出《浣溪沙》。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晏殊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历史地位。
3. 诗词朗读:全班齐读《浣溪沙》,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强调字音、节奏。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词中的生僻字、词组和修辞手法,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宋词,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另一首宋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2. 内容:作者:晏殊背景:宋词意境:抒发离别之情重点:生僻字、词组和修辞手法难点:意象的把握、情感的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浣溪沙》原文,并注释生僻字、词组。
分析《浣溪沙》中的意象和情感,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2. 答案:生僻字、词组注释:略意象和情感分析:词中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春天景色与离愁别绪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目,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宋词,进行分析。
组织一次古典诗词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和重点设定。
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
:《黄州突围》《苏东坡突围》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词
,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4、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出示PPT):
学生自由朗读,(出示PPT):正确的读音和节奏。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
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5.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诗歌
教学的基础。出示朗读要求,学生可以循序渐进,逐步读出韵味。)
三、想象激情,再现诗情画意
1.读读词的上阙,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好,那么请你把看到的听到的,简要地写下来吧。
生个别展示:用自己的话翻译景色描写。
2.如果我们嗅一下呢?你闻到了什么?
(花香,清新的空气,还有水的味道,兰芽,松脂等)
(设计意图: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加上教师充满感情的引读,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去,从而感受作者的胸怀及心志,理解古诗
晏殊《浣溪沙》教案
一、教案简介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2. 课文名称:晏殊《浣溪沙》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理解《浣溪沙》的背景及意义分析词牌的特点和晏殊的词风欣赏并感悟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浣溪沙》词牌的特点晏殊的词风和创作背景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2. 教学难点:诗词深层意象的理解和感悟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与创作心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牌特点、晏殊的词风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 欣赏法:反复朗读、感悟诗词的美4. 实践法:创作练习,尝试写作类似的词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浣溪沙》相关内容2. 参考资料:关于晏殊的词作、词牌特点的相关书籍和文章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晏殊及其词作。
2.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词牌:展示其他著名《浣溪沙》词作,让学生感受词牌的特点。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讲解《浣溪沙》的背景及意义。
2. 分析晏殊的词风:结合《浣溪沙》具体内容,讲解晏殊的词风特点。
3. 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诗词中的景、物、人、事,引导学生感悟意象的美。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2. 小组代表发言: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背诵《浣溪沙》。
2. 布置练习:尝试创作一首类似风格的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检查学生作业:检查背诵情况和练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词牌:展示其他著名《浣溪沙》词作,让学生感受词牌的特点。
二、深入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词中的深层意象:分析诗词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2. 讲解晏殊的创作心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晏殊的创作心理。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深层意象和创作心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通过对词作品的内容、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感受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浣溪沙》,理解词中的意象、意境,把握词的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对词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殊词作中的忧愁、思念之情,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作品中的意象、意境理解和把握;词的韵律特点分析。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浣溪沙》,体会词人的情感;分析词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浣溪沙》,感受词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词作品的内容、情感、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分析:小组合作,分析词的韵律特点,讨论词作的艺术特色。
5. 例题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讲解如何鉴赏词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词作品鉴赏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 内容:词人:晏殊意象:落花、夕阳、故人、离愁韵律特点:上片四句、下片四句,共八句,平仄韵脚交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浣溪沙》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词作品的理解。
意象:落花、夕阳、故人、离愁理解:《浣溪沙》通过描绘落花、夕阳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词作品的理解程度。
《浣溪沙》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3篇)
诗词翻译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 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 径里徘徊。
主旨点睛
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 , 叠印时空 , 重在思昔 ; 下片巧借 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残春之情,表达 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浣溪沙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 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 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 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诗歌理解
作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
者 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称于
·
背 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 景 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在明媚的春光里,词人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触
自我研学
文体知识·婉约词
宋词按词风可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即风 格 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 之 情,结构 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 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 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 等。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合作探究
2.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 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是谁也无 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 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 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晏殊《浣溪沙》讲课稿
晏殊《浣溪沙》讲课稿晏殊《浣溪沙》讲课稿导语:《浣溪沙》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浣溪沙》晏殊讲课稿,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晏殊的《浣溪沙》,我今天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讲解!一、说教材:《浣溪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24课第2课时的,《浣溪沙》主要写了身为宰相词人的晏殊伤春感时,从那逝去的美好的春光中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恒与短暂这个主题!全词传达了词人一种淡淡的闲愁,意蕴幽深,温厚而又淡雅!可以说其流畅的语言和意蕴深广的哲理成为该词的两大亮点,也使其成为宋词中的经典! 根据宋词的有关特点,以及学生现有散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①、学习即景抒情的写作手法;②、体会词中所表现乐观观旷达的人生态度;⑤、从作者的伤春情怀中体会人生哲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老师如何教,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让其事半功倍,还是让其事倍功半,这就取决于我们是否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否把教和学完美的结合!基于此,我将主要采用点拨法、教授法这两种方法!讲授法,可以比较系统的传授学生一些关于本课的一些知识,点拨法,则又可以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2、学法:对于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我将坚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的这一策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那种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于具体的学法,我将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我将利用PPT、音频等现代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三、说教学过程:(一)、回顾并导入新课首先对原文的朗读、翻译等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这个课时我要着重讲的是即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其次再讲讲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晏殊教案内容
浣溪沙晏殊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浣溪沙晏,使学生了解到山水景色的变化与人情物事的感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寻找与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中的感情描写,使学生对文学创作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浣溪沙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山水景色的变化与人情物事的感伤。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文、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学生准备:书籍、笔记本等四、教学过程步骤一: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1.你有没有见过美丽的山水风景?2.你有没有在自然风光之中感受到忧伤和感伤?步骤二:课文导读(10分钟)教师播放和讲解浣溪沙晏的课文。
1.浣溪沙晏是一首怎样的诗?诗里写了什么?2.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步骤三:词语解释(15分钟)教师解释并讲解生词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1.浣溪:在溪水中洗衣服的意思。
2.沙晏:夕阳西下的意思。
3.上堂:上楼。
步骤四: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分析浣溪沙晏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
1.浣溪沙晏的结构是怎样的?2.诗中有哪些描写山水景色的句子?3.诗中有哪些描写人情物事的句子?步骤五:学习体验(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山水风景,感受一下自然风光和人情物事给自己带来的感伤。
1.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见过的山水风景,以及在其中感受到的忧伤和感伤。
2.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在段时刻,对一些人或物件产生的感伤。
步骤六:情感表达(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一首小诗表达自己见过的山水风景和感受到的忧伤和感伤。
1.请学生自由发挥,写一首与山水风景和感伤相关的小诗。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风格进行表达。
五、课堂作业课后要求学生回家练习朗读浣溪沙晏,并完成写一篇关于自己见过的山水风景和感伤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浣溪沙晏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山水景色的变化与人情物事的感伤。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4篇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浣溪沙晏殊的教案
浣溪沙晏殊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晏殊的《浣溪沙》一词。
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晏殊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掌握《浣溪沙》的艺术风格和词牌格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浣溪沙》一词,掌握其词牌格律和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浣溪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格律的理解,词意的深入解析。
教学重点:《浣溪沙》的艺术风格,晏殊的词作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生活画面,让学生了解宋代文化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词人晏殊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浣溪沙》。
3.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浣溪沙》,感受词的音韵美。
4. 词意解析:逐句讲解词句,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以《浣溪沙》中的名句为例,讲解词牌格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另一首宋词的词牌格律。
8.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分组背诵《浣溪沙》,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晏殊2. 内容:词人简介:晏殊,北宋著名词人,词作风格清新、婉约。
词牌格律:上片三句、下片四句,共七句,平仄韵脚相对自由。
意象分析:落花、夕阳、归鸟等。
情感分析:离愁别绪、人生感慨。
修辞手法:比喻、对仗、夸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浣溪沙》中的意象和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晏殊的其他词作,比较其风格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蝶恋花·庐山谣》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提到的“掌握《浣溪沙》的艺术风格和词牌格律”。
浣溪沙-晏殊-PPT教学课件
5.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诗人对 美好春光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 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
• 【试题链接】
• 1、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 词 牌名
8
诗词赏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 独。“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 传神地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句话表现 了作者的伤感、孤独和寂寞。
9
诗词赏识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 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 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10
重点提炼:
1.《浣溪沙》的作者是(北宋 )的晏殊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
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
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这首诗是暮春时节
词人看到花落的景象,回忆起了以前的往事,所
以这首诗是对春天的伤春怀旧。
2
饮一杯清酒,品一曲新词,此时 此地依旧是往日的亭台,去年的天气。 眼前的太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 时再能够回照天际?
17、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 【甲】《约客》赵师秀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乙】《浣溪沙》晏殊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7
• (1)甲、乙两首诗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
21
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 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 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 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讲课讲稿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 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 (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 的惆怅情思。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 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品词明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 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 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 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 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 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课件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பைடு நூலகம்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品词明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 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 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诗词赏识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 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 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 怀旧之情。在无可奈何的凋敝消逝中,仍有令人欣 慰的美好事物重现,被称为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 独。
《浣溪沙》(晏殊) 教案1
《浣溪沙》教案1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一、导入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疏通这首词的大意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相同之处:婉约含蓄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浣溪沙》讲课稿
晏殊《浣溪沙》讲课稿
导语:《浣溪沙》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浣溪沙》晏殊讲课稿,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晏殊的《浣溪沙》,我今天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讲解!
一、说教材:
《浣溪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24课第2课时的,《浣溪沙》主要写了身为宰相词人的晏殊伤春感时,从那逝去的美好的春光中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恒与短暂这个主题!全词传达了词人一种淡淡的闲愁,意蕴幽深,温厚而又淡雅!可以说其流畅的语言和意蕴深广的哲理成为该词的两大亮点,也使其成为宋词中的经典! 根据宋词的有关特点,以及学生现有散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①、学习即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②、体会词中所表现乐观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⑤、从作者的伤春情怀中体会人生哲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老师如何教,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让其事半功倍,还是让其事倍功半,这就取决于我们是否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否把教和学完美的结合!基于此,我将主要采用点拨法、教授法这两种方法!讲授法,可以比较系统的传授学生一些关于本课的一些知识,点拨法,则又可以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
对于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我将坚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的这一策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那种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于具体的学法,我将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我将利用PPT、音频等现代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导入新课
首先对原文的朗读、翻译等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这个课时我要着重讲的是即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其次再讲讲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句分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详解该词,领略意蕴。
1.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问题:“美酒、新词”象征什么?
答案:美好的事物!
(2)、问题:“旧、去年”有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衬托永恒!
夕阳西下几时回?
(1).问题:这句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河上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淡淡的忧伤,无形的悲哀! 对比、发差的关系。
2.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问题:“花落”象征什么?
答案:消逝的年华。
(2).问题:“归”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宇宙观、人生观?
答案:通融。
小园香径独徘徊。
(1).问题:该句的词眼是什么?
答案:“徘徊”,无名的'忧伤,思考:永恒与短暂。
(三)、分析意象,归纳主题:
问题:哪些意象体现这个主题?
答案: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
问题:那个动作最能体现作者惆怅?
答案:“徘徊”
(四)归纳主题:
通过写游园的经历,忆昔怀旧,体现以下主题:抒发一种时光流逝,春光难留的惆怅;体现了词人一种通融的宇宙观、人生观! 词人对“永恒”与“短暂”的一种全新的思考!
(五)、蕴含哲理,人生启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味道,活出自己的价值!
四、说板书设计:
浣溪沙晏殊作者介绍重点字、词
上片:亭台饮酒图(思昔) 详细解读
下片:香径徘徊图(伤今) 体味语言艺术人生启迪
附录:
《浣溪沙》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
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
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
一诗。
“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