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京剧的认识
小学生学京剧的收获和感受

小学生学京剧的收获和感受
京剧是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也是中国的国粹。
在刚进入小学时我知道了我校的京剧队,使我了解到祖国的文化。
更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我被选为“小戏迷京剧队”的队员。
记得刚开始训练时好像什么都不如意。
刚学走圆场时,每次我的脚都会酸痛酸痛的,表情和动作十分僵硬。
但现在不但脚不会酸痛,而且表情也十分自然。
我想这正是因为京剧老师严格要求的缘故吧!我们每次都不断地在练基本功,如:走圆场,下腰,练声等等。
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有错误,老师都会一一纠正,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到做对为止。
在今年的国庆节,我们“小戏迷京剧队”还表演了《贵妃醉酒》。
演出是晚上7点开始的,但是下午1点半我们就早早的老到了学校:化妆、排练、候场。
当演出完毕,台下的观众喝彩与鼓掌时,我的心情是如此激动,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因为我也为出了一份力。
我现在进“小戏迷京剧队”已有1年了,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也学到了国粹。
我想从现在开始要加倍的努力学习京剧,因为我喜欢京剧,京剧真的很美!。
国粹京剧教案5篇

国粹京剧教案5篇写教案是教师们的成长必学之路,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写好教案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国粹京剧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粹京剧教案篇1一、目标: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二、材料: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1、欣赏京剧表演--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国粹京剧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爱我国的“国粹”。
二、通过聆听《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学唱京剧唱腔,体验京剧的韵味和英雄杨子荣捣匪巢的豪情壮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能模唱“引子”音乐主旋律,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教学重点: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京剧学习心得2023最新5篇

京剧学习心得2023最新5篇)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心得与体会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于20__年的11月到20__年的1月份,参加了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通过短短八周的京剧艺术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资源浩瀚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享有“东方歌剧”的美称。
下面我对具体的来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在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中,我知道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的专业知识。
比如生这个角色,在教学中,我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生大体的分为了武生、老生和小生,在让学生欣赏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在装扮、行头上来区分,通过京剧院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知道了在老生的演唱时,是用了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运用的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
像这样的京剧知识,我就运用在了教学中,通过看、听,亲自感觉到生这个行当的分类及特点。
在王老师讲解旦角时,王老师加入了很多旦角的.代表动作和唱段,通过学习和模仿,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旦角这个行当。
在我的京剧旦角教学当中,我不仅加入了学生唱段的学习,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声,开嗓,到身段的学习,渐渐的我发现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了很多。
京剧艺术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研究

京剧艺术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研究京剧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京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对青少年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京剧艺术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首先,京剧艺术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水平。
京剧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独特的戏曲语言为特色,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京剧艺术,青少年可以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京剧艺术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京剧表演要求演员在物理动作、语言韵律、表情肢体等方面达到高度协调与协同,需要演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努力。
通过参与京剧艺术的学习和表演过程,青少年可以锻炼自己的耐性、耐力、细致和坚韧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需要刻画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心理状态,需要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表演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能力,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京剧艺术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京剧表演在动作、唱腔和音乐节奏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身体要求。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进行多姿多彩的动作,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舞蹈、唱腔和表演。
这种表演将极大地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体魄和健康。
同时,京剧表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安慰和激励,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京剧艺术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通过学习和了解京剧艺术,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同时,京剧艺术也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京剧艺术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
京剧趣谈听课记录

京剧趣谈听课记录
在一次京剧课上,我听到了一些有趣的知识,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地区,由多种曲艺和戏曲发展而来。
它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也就是歌唱、念白、做功和表演,是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其次,老师还讲解了京剧的表演特点。
京剧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它注重动作和身段的表现,表演者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以及特定的唱腔和念白。
京剧的表演形式非常规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京剧中的经典剧目和著名角色。
比如《红灯记》中的女主角梅兰芳,他的表演风格独特,被誉为“梅派”。
还有《霸王别姬》中的程咬金,他是一位忠诚的
将军,勇猛无畏。
这些经典剧目和著名角色都是京剧艺术的精髓,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这次课程,我对京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京剧,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知识,也希望有机会去欣赏一场真正的京剧表演,感受其中的魅力与魄力。
京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
谈京剧进课堂的认识

他们认为 :语系不同 、 “ 方言不同 , 使得京剧发音非常难学 。南腔 等 , 还是有几十名 学生顶住诱 惑 , 但 报了京剧课 , 如果不是 喜欢 北调的京剧 , 不仅唱的人别扭 , 听的人更是痛苦。 这样 的结果 , 肯 它 ,谁会 自找没趣来我这儿呢?武断指责让孩子们 了解京 剧是
定不是推广的初衷。” 还有教师认为应该 改“ 京剧进课堂 ” 戏 “ 为“ 成人本位” 说到底 , , 是成人 自己对这项 民族文化瑰宝 艺术 缺乏
境下 , 老师们不能再懈怠了 , 要积极进取 , 不负众望。 我们虽然没 京剧 中包含 了民族艺术 、 道德观念 、 传统习俗和历史知识等 有高超的京剧演技 , 我们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扎 实的专 业技 但 多方面的价值 , 同影视 、 歌曲等艺术相 比有很大反差 。通过 能 , 流行 只要老师们勤学习 、 多钻研 , 用不 了多久 , 相信 就都能补上京
一
个实验。学生喜欢追求潮流和时 尚, 大力宣传 和推 广京剧 , 使 们乐 于关注 、 欣赏和学 习京剧 , 才能真正弘扬和振兴京剧艺术 。
学生们对京剧进课堂抱有怎样 的态度 呢?他们 对京剧感兴 我觉得京剧进课堂 的意义和 目的就在 于利用 学校教育这一 趣 吗?北京 黑芝麻胡 同小学 曾对 10 2 名上过京 剧课 的学生进行
总第 6 3期 0
教海探航
谈京剧进课堂的认识
祁 银 环
( 连云港外 国语 学校 , 苏省 22 0 ) 江 2 0 6
摘
要: 京剧是 中华 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在世界上 享有极 高的声誉。 京剧进课 堂是 国家 育部近年 来推 出的一 教
项新举措 , 它不仅对传承和弘扬 民族文化起 着积极 的作用 , 而且 它还是培 养学生民族文化 自 信的 需要 , 是提 高学生 艺术修 养的
对京剧的认识和看法

对京剧的认识和看法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京剧起源于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京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
它以歌唱、念白、做功、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京剧的表演注重“唱念做打”,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技巧和表演功底,将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通过唱腔、念白和动作等方式传达给观众。
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使京剧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让观众沉浸其中,享受艺术的魅力。
京剧的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传说、战争、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题材。
它既有历史剧如《赵氏孤儿》、《白蛇传》等,也有现代剧如《红灯记》、《霸王别姬》等,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京剧不仅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通过京剧,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京剧的表演艺术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京剧曾多次赴国外演出,受到了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它的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通过京剧的传播,世界各地的观众都有机会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的需求改变,京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京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对于年轻观众来说可能显得陈旧和难以理解,缺乏吸引力。
另一方面,电影、电视剧等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观众有更多选择,京剧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京剧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加大了对京剧的扶持力度,鼓励保护和传承京剧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京剧文化

语言所汉语国际教育2014121177 胡冬梅中国的京剧中国的四大国粹有京剧、京剧、国画、中医、武术,而京剧位于四大国粹之首。
那京剧到底又有怎样的魅力位于四大国粹之首呢?本文将从京剧的方方面面来介绍京剧,让大家来认识京剧的无限魅力。
京剧的基本功京剧的基本功“四功五法”,“四功”包括唱、念、做、打。
唱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念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
做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
在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
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
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边”、“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京剧唱、念、做、打“四功”的好坏,在于演员运用口、手、眼、身、步技巧的娴熟程度。
戏班将其称为“五法”。
口:口法在五法中占居首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不仅要唱得动听,念得清脆上口,在口形上也要给观众一种美感。
而不同的角色在表演时要运用不同的口形。
手:京剧演员手的姿势与手的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
以“云手”为例。
“云手”是一种常用的程式动作,它是通过双手、双臂相互协调的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度。
“云手”的手势,根据不同的行当、不同的人物性格,就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
眼:前辈表演艺术家们常说:“上台全凭眼,一切心中生。
”艺术家们创造性地运用眼睛这一器官,表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痴、傻、呆等情感与情绪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京剧的认识
生科院王雨慧1140800030
经过一学期的戏曲鉴赏课程,我对京剧的了解从无到有,从听不懂念白到逐渐欣赏了一些剧目,这个过程是非常奇妙的,下文将由两方面总结介绍我对京剧的理解,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理解。
一、京剧知识方面
(一)历史沿革
中国京剧史可划分为五个时期:1790年由三庆徽进京约经过50年,京剧方告形成,为第一个时期。
从1840年至1917年为第二个时期,这是京剧的第一个发展盛期。
在演出体制上,从徽班的集体制向名角挑班制转换了,20世纪初"时事新戏"一时兴盛。
自谭鑫培1917年去世后,京剧进入第三个时期:雅化,艺术流派空前纷呈,达到了它最为鼎盛的状态。
1937年以后,是中国京剧史的第四个时期。
1940年代,产生了京剧改革与革命的两条思路。
1950年代,"
保守"与"粗暴"两种态度斗争激烈。
"样板戏"是这一斗争的合题,因而是一个复杂的事物。
1976年以后,为第五个时期。
(二)艺术特点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
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三)表现手法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红生、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
文净又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副净(重工架表演,称架子花脸),武净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扑摔打的武花(也被称为摔打花脸)、油花(一称毛净)。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
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二、京剧欣赏方面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戏曲文化。
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戏曲文化的传承绝不仅仅是少数艺术家和戏曲爱好者的任务。
作为我国的国粹,戏曲文化理当被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推广。
这并非是强迫每个人去喜爱戏曲,而是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名族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注入一种中华儿女特有的文化底蕴。
只有这样,戏曲文化才能真正地被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