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10课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和作用。
2、掌握工程师的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3、了解一些著名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4、通过模拟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工程师的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了解一些著名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工程师的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用发明勾起学生的兴趣。
(2)用工程师的发明引入和教育学生。
2、知识讲解。
(1)讲解工程师的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介绍一些著名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3、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爱心造型的饮水器”,设计图纸、选择材料、装配等。
(3)展示和评价:由小组进行展示和评价,通过发言讨论,评出最优秀的饮水器。
五、教学评价:
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本节课重视学生实践,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导学案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导学案一、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师们的发明创造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本次导学案将引导同学们了解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激发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2. 理解工程师如何通过发明创造改变社会;3. 学习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三、导学内容1. 什么是工程师?- 工程师是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可以设计、建造、维护和改进各种设备和系统。
- 工程师分为不同领域,如电子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
2.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举例介绍历史上著名的工程师发明,如托马斯·爱迪生的电灯、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电话等。
- 分析这些发明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3. 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提倡学生多思考问题,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 激发学生对科技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科技竞赛和项目。
四、活动安排1. 观看视频:《工程师的发明创造》2. 分组讨论: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享自己梦想成为的工程师类型。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工程师发明创造案例进行展示。
4.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5. 知识测试: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导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应该对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科技创新有了更多的兴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将来成为能够改变世界的工程师。
第10课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
2.了解典型的工程师发明创造案例,如电视、电话、电脑等。
3.了解发明创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技术观。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
2.了解典型的工程师发明创造案例。
3.了解发明创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
难点:1.如何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工程师职业的同时,掌握科学原理和技术。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演练等。
教具:PPT、录像、实物、图片、教学文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启发学生初步认识到工程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
2.扩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职业规划作业中选择的职业,阐述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以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3.分享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每组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科技产品,分享该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并探讨其中的科学原理。
4.探究通过教材上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一些著名工程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发明创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并分析这些发明创造对当前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5.小组合作学习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讨论并设计自己的发明创造产品。
同时,组内学生需要合理分工、进行团队协作,贡献各自的智慧,最后呈现出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
6.情景模拟演练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根据小组设计出的产品,进行生动的情景模拟演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发明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堂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发明创造产品的设计方案,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50页)【精品】
一、常见的建筑教学目的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4.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5.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6.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教学重点:1.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2.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谈自己家乡的建筑物。
2.谈谈自己所见所闻——建筑物情况。
二、学习新课(一)房屋的变化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
教师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够遮风避雨的山洞作为自己的房屋。
你知道从天然山洞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或上网获取资料。
再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
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独立获取信息。
教师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可以围绕上面的问题,阅读课文中的资料。
(2)选择适合探究题目的网址和书籍以搜集资料参考网址中国建筑万维网。
(3)将得到的信息,及时记录在资料卡片中。
(4)利用第4记录表格,有重点地列举出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如天然山洞,树巢,可以动的草棚或兽皮帐篷,土屋,砖瓦民居,故宫,白金汉宫,美国白宫,纽约的玻璃大厦,摩天大楼等,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主要材料,主要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组织学生汇报,讨论。
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说说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然后围绕着房屋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记录表中分析建筑物在外形,材料,结构,功能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些规律或趋势。
新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序言新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它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新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
一、总体设计本教案是以新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为依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表达、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交流互动式、合作探究式、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原理,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生物环境与天气本章节旨在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候、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方法。
2.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本章节旨在介绍人类的繁殖方式和生命的起源,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生殖与发育的基本知识。
3.物质的变化本章节旨在介绍物质的各种变化现象,让学生了解固态物质、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4.物体的力学性质本章节旨在介绍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让学生了解速度、加速度、力和力的作用等基础概念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探究教学、实验教学、网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气候、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方法;(2)掌握物质的各种变化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物质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六、教学评价本教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测评、小组讨论和实验笔记等,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常见的建筑》 (2)第2课《巧妙的结构》 (6)第3课《美丽的建筑》 (12)第4课《人体的组成》 (15)第5课《消化与吸收》 (19)第6课《呼吸与交换》 (22)第7课《循环与运输》 (26)第8课《生理与适应》 (31)第9课《健康成长》 (37)第10课《小池塘大世界》 (40)第11课《小瓶子大学问》 (44)第12课《小行为大环境》 (48)第13课《浩瀚的宇宙》 (53)第14课《探索宇宙》 (58)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 (61)第16课《在太空中生活》 (65)第17课《走近科学家》 (69)第18课《科学学习回顾》 (72)第1课《常见的建筑》1教学目标能力:能收集有关房屋建筑的资料;能根据资料分析不同地区房屋的外行、材料和功能的不同;能根据一定标准给建筑进行分类。
知识:对建筑发展史有一个简要的认知;了解不同地区房屋建筑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劳动人民在建筑中融入的汗水和智慧,以及科技对建筑发展的推进作用。
能分析出科技材料和发展对房屋变化的作用理解不同环境不同地方房屋的风格不同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尊心,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
但存在的问题有: 浮躁,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有一颗不能安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
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不能搞一刀切。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图片导入出示中西方不同房屋图片,导入课题老师:课件出示组图(不同时期的房屋)。
学生:欣赏。
老师: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房屋)关于房屋,你知道哪些?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交谈。
活动房屋的变化老师:课件出示刚才所有的图片。
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的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学生: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新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优质课件
莱特兄弟利用
原
理,使机翼产生升力。
3
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
简单来说,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
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见,顶部凸起, 底部较平,使得飞机前行时机翼上方的 气流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 流速小。由伯努利原理可知,机翼上 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飞机就这 样靠空气对飞机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升 空。
4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年10月 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工 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 炸药的发明者,出生于斯德哥尔摩。诺贝 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 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 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 (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 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 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 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 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16
新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工程 师与发明家,他们基于科学原理的发明创造对人类 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昇----活字印刷
工程师与发明家利用什么科学原理进行了哪 些发明创造?他们具有哪些科学精神呢?
2
你认识他们吗?让我们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电视等途径搜集资 料,整理这些工程师与发明家利用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
5
大发明家一爱迪生
爱迪生,世界着名的发明家。他的 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利用声音引发振动、振动发声 等原理,发明了留声机。
6
7
8
六年级科学下册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学设计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教学主题: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及重要性。
2.了解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工程师所创造的一些重要发明。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1.学生对工程师职业特点的理解及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掌握。
2.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实践。
教学材料:1. 音视频资料:《工程师的世界》等相关教学视频。
2. 图片资料:工程师发明创造的实例图片等。
3. 实物材料:电子积木、机器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介绍工程师这个职业并让学生阐述学生心中的工程师是什么。
2.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及重要性。
二、理论学习环节1. 讲授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并让学生阐述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的必要性。
2. 以具体实例介绍工程师所创造的一些重要发明,并结合图片或实物展示。
三、实践操作环节1. 让学生使用电子积木和机器人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一些简单材料进行手工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总结评价环节1.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创造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一些与发明创造有关的科技比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工程师这个职业特点及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对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教案
第1课昼夜的形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2.能归纳出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探究1.能从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对地球的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作出假设。
3.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的信息。
4.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5.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6.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天体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关于形成“天体东升西落”现象的可能性。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们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出示同一地点白天与黑夜的图片)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呢?(交替、循环)2.提问: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和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探究地球的运动。
(1)作出假设。
①谈话:我们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成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开个学术讨论会,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概。
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
②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由。
③假设:大阳的东升西落可能是由于地球绕有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实验观察。
①出示实验方法:A、一名学生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B.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规定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自东向西)和逆时针(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
②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
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
2. 了解工程师如何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3. 学习工程师的创造方法和创新思维。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工程师的创造方法和创新思维。
3. 工程师如何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工程师的创造方法和创新思维。
2. 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1. 工程师创造案例资料。
2. 做小发明创造实验的器材。
3. 《我的小发明创造手册》。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发明创造,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创造是如何诞生的。
2. 新知讲解(15分钟)通过视频短片向学生介绍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创造方法和创新思维,以及工程师如何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3. 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了解工程师的创造方法和创新思维以及如何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4. 独立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并提供做小发明创造实验的器材以及《我的小发明创造手册》。
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设计、制作并展示自己的小发明。
5. 汇报成果(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并评价其创造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6.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为学生总结如何应用科学知识和创造方法进行发明创造。
教学反思:本课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独立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创造方法和创新思维,以及如何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独立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主题、设计、制作并展示小发明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2(2023春)
10.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工程师与发明家的发明创造”目的是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国内外一些工程师和发明家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活动2“屠呦呦与青蒿素”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屠呦呦发现并研制出青蒿素的过程,学习她为追求科学真理保持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科学精神。
应用与拓展“收集工程师与发明家的事例”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师与发明家利用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感受发明创造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工程师和发明家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形成统一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认识工程师与发明家利用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实例。
【学习背景】工程师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发明家是指能创造新装置、新设计或新方法,能更好地提高和影响人类生活水平,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能在人类发明史上做出伟大贡献,在发明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工程师与发明家,他们基于科学原理的发明创造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前,学生了解了很多工程师与发明家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比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蔡伦改进造纸术,钱学森制造出中国第一枚导弹,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和电灯等。
因此,六年级学生对工程师和发明家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并不陌生,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举例说出工程师与发明家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事例。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屠呦呦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3.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作业设计方案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主题:工程师的发明创造二、作业目的:通过了解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工程领域的兴趣。
三、作业内容:1. 介绍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历史: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工程师及其创造的发明,如爱迪生的电灯、贝尔的电话等,激发学生对工程领域的好奇心。
2. 分析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引导学生探讨工程师是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倡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实践: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尝试制作自己的发明创造,培养其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4. 展示学生的发明创造成果: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分享创造的过程和困难,激励其他同学也尝试发明创造。
四、作业要求:1. 学生可以选择个人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但必须注明每位成员的贡献。
2.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发明创造作品,并附上详细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 学生需要在展示环节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并做简单的介绍。
五、作业评价标准:1. 创新性:学生的发明创造作品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2. 实用性:学生的发明创造作品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成果展示:学生的发明创造成果展示是否清晰、生动,能否吸引观众。
4. 创作过程和心得:学生对于发明创造过程的描述是否详细、深入,以及对于经验和收获的总结是否具有启发性。
六、作业安排:1. 第一周:介绍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2. 第二周:分析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3. 第三至四周:学生开始进行发明创造实践,并逐步完善作品。
4. 第五周:学生展示发明创造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七、作业要求:1.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完成,每组不超过五人。
2. 时间要求:学生需要在五周内完成整个作业过程。
3. 资源支持:学生需要自行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学校将提供必要支持。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工程领域的奥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0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同步试题(word版有答案)
10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一、填空。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工程师与发明家,他们基于( )的发明创造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被誉为“( )”"( )”科学成就:(1)利用反冲以及雷达,红外制导的原理制造出中国第一枚( )。
(2)利用地球引力无线通信等原理,制造出中国第一颗( )。
3.爱迪生,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科学成就:(1)利用声音引发振动、振动发声等原理,发明了( )。
(2)利用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等性能的原理发明了( )。
4.英国的瓦特利用( ),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改良( )。
5.莱特兄弟利用( )原理,使机翼产生升力,制造了( )。
6.屠呦呦,中国科学家。
1969 年,屠呦呦开始主持抗疟研究:1972年,在第191 次低沸点实验中成功提取:查蒿素屠呦呦坚持亲自试药,曾得中毒性肝炎;1992年,发明“升级版”( );屠呦呦及其科学团队取得世界级科研成果;2015年,屠呦呦获( )。
二、选择1.( )主持制造出我国第一枚导弹;( )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研制了“籼型”杂交水稻;( )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A.钱学森B.屠呦呦C.袁隆平D.茅以升2.瓦特改良蒸汽机利用了( )原理。
A.材料的导热性B.伯努利C.万有引力D.能量转换三、连一连1.将下列科学家和对应的发明连起来。
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逊飞机卡尔·本茨电子计算机莱特兄弟轮船爱迪生三轮汽车冯·诺依曼电灯2.将下列科学家与对应的称号或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中国航天之父邓稼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钱学森杂交永水稻之父茅以升中国桥梁专家杨伟两弹元勋屠呦呦飞机器设计与飞行控制领域专家四、习题解答1.这些工程师与发明家利用什么科学原理进行了哪些发明创造?2.这些发明创造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深远影响?3.屠呦呦是怎样利用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4.我们向屠呦呦学习哪些科学精神?10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答案一、填空。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导学案
一、导言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次导学将通过进修《工程师的发明创造》,帮助学生了解工程师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他们对工程师职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工程师的定义和职责;
2. 掌握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和价值;
3. 能够分析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进修内容
1. 工程师的定义和职责;
2. 工程师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价值;
3. 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四、进修过程
1. 进修《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这篇文章,了解工程师的定义和职责,以及他们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和价值;
2. 分组讨论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总结出关键点,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工程师的思维过程,提出一个创新的设计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五、教室延伸
1.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多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邀请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和生活。
六、总结反思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对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工程师职业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3.10《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3.10《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的职业和工作内容;2.认识发明创造的重要性;3.通过实验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工程师的职业和工作内容;2.发明创造的重要性;3.实验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工程师的职业和工作内容,发明创造的重要性;难点:实验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通过观看PPT,介绍工程师的职业和工作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发明创造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展开主题1.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在极度炎热的夏天,还需要手动摇扇子,是否觉得烦躁?请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2.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将学生的方案进行汇总,让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
4.根据不同的方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佳解决方案。
5.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互相协助,按开始设计。
6.在设计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试验,并让学生总结试验结果。
(三)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小结。
2.让学生扩大思路,尝试应用发明创造到日常生活中,减轻生活压力。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试验法。
六、教学手段1. 幻灯片;2. 课件;3. 图表记录。
七、教学评价1.通过让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让他们互相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解决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加了解发明创造的意义和重要性。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进修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和价值;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工程师的定义和职责;2. 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3. 工程师的成功案例分析;4. 学生自主发明创造实践。
四、教学方法1. 教室讲授:通过讲解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和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工程师的作用;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并分享自己的想法;3. 实践操作:设计实验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
五、教学评估1. 教室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2. 作业表现: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并且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 期末考核:考察学生对工程师发明创造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师的发明创造》;2. 实验器械:根据实验设计需求准备相应的器械和材料;3. 计算机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选修课,每周安排2节课,共计16周。
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第1-2周:工程师的定义和职责;第3-4周:工程师的发明创造过程;第5-6周:工程师的成功案例分析;第7-16周:学生自主发明创造实践。
八、作业设计1. 小组讨论作业:每周安排1次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结合教室内容,讨论一个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案例,并撰写小结;2. 实践操作作业:学生根据老师指导设计实验或项目,完成实践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或项目总结。
九、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工程师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工程师的发明创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工程师和发明家发明了什么。
能力目标:能说出发明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情感目标:能对发明的发明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工程师和发明家们都发明了哪些东西。
难点:能说出工程师和发明家发明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引导:(出示火车头和飞机的图片)图片中的物品都是发明家们经过不断地研究发明的。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工程师与发明家,他们基于发明原理的发明创造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提问:工程师与发明家利用什么发明原理进行了哪些发明创造?
下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学生对图片中的物品的发明产生探究兴趣,然后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工程师与发明家的发明创造
(1)教师引导:观看以下图片,你认识这些发明家和工程师吗?。
(2)提问:这些工程师和发明家发明了什么?他们发明的物品依靠的是什么
原理?
出示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图片以及他们的发明先让学生说出图片中是哪位发明家,在出示发明的物品之前,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发明了什么?出示图片,学生起立汇报。
学生:图片中是莱特兄弟。
学生:他们制造了飞机。
教师:那莱特兄弟制造飞机是依靠什么原理呢?
讨论:学生小组之间交流,通过查阅资料,电视,网络等方式。
学生汇报:利用伯努利原理,使机翼产生升力。
依次引导,出示瓦特、诺贝尔、爱迪生和冯·诺依曼等发明家,并说出他们发明的物品。
(3)我国的工程师和发明家有哪些呢?他们又发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搜集相关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汇报学生做出回答
出示我国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图片(袁隆平、钱学森、茅以升和杨伟)
提问:以上的发明家们都发明了什么?
交流:小组之间交流。
汇报:请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钱学森:世界著名发明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的发明成就:
1.利用反冲以及雷达、红外制导的原理制造出中国第一枚导弹。
2.利用地球引力、无线通信等原理,制造出中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
茅以升: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杨伟:设计战斗机歼-20,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组织者和开拓者。
(4)选择喜欢的工程师与发明家,并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小组内交流,设计记录的样式,
展示:将记录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以小组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
(5)这些发明创造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交流: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精神方面,出行方面,通讯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国家方面等等。
学生汇报;
总结:1.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5.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物质质量。
6.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富裕。
2.屠呦呦与青蒿素
教师引导:屠呦呦是怎样发现并研制出青蒿素的?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哪些发明精神呢?让我们搜集资料,通过屠呦呦的科研历程进行探究。
探究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
观察图片了解过程。
提问:屠呦呦哪些发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谈论:同学之间先说一说。
汇报:请同学发言。
小结:1.敢于试错,迎难而上
2.敬畏传统,勇于创新
3.艰苦努力,执着拼搏
3.团结合作,造就诺奖
提问: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什么?
讲解: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设计意图】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不要直接出示问题答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拓展应用
1.收集工程师与发明家的事例
2.引导:在选择喜欢的工程师与发明家,将他们利用发明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制作成海报、图册或幻灯片,在社区、学校进行宣传。
3.任务:为你喜欢的发明家制作一张海报。
四、课后小结
莱特兄弟制造飞机。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和电灯,以钨丝作为灯丝。
瓦特:改良蒸汽机,利用能量转换原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
五、板书设计
莱特兄弟——飞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爱迪生——电灯和留声机
袁隆平——杂家水稻
茅以升——钱塘江大桥
屠呦呦——青蒿素
六、课后作业
1.莱特兄弟发明了:。
袁隆平的成就
,
被称为
2.蒸汽机是爱迪生发明的。
()
3.留声机是谁发明的()。
A.爱迪生
B.杨伟
C.钱学森
七、教学反思
1.亮点: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勇敢的发言。
2.不足:有个别学生不是爱说话,不敢举手,讲课速度稍微快一些。
3.建议: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