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赏析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忠:接近自己的心力⑥信:诚信。

⑦传(chuán):传授。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立身,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旨意。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十二章春秋战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学习资料《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别人出谋划策但是不尽心尽力呢有没有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就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老师的."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

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及注音《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学习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3.
矩”
4.
5.
6.”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
10
11
12。

高中论语十二章翻译及注释

高中论语十二章翻译及注释

高中论语十二章注释及翻译《论语》十二章是选自《论语》的十二则语录,目前入选《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

现整理分享课文、注释及其译文。

《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注释】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已: 结束。 譬如: 比如。
篑(kuì): 盛土的筐子。 未成一篑: 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止,吾止也: 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止:中止,停止。 往: 前进。 知:聪明;智慧。
平地: 填平洼地
忧: 忧愁。 惧: 害怕,恐惧。 一言: 一个字。 行: 奉行。 其恕乎: 其: 大概,也许。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 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 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 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 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 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 草木的名称。”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 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 返归于周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
喻: 通晓,明白。 思: 希望,想着。 敏: 勤勉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 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去匡正自己
焉:
句末语气词。
质:质朴。 文: 文饰 史: 虚浮不实。 质胜文则野: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
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士: 有抱负的人。 弘毅: 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弘,广大。 毅: 刚强,勇毅。 仁: 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

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

下面是语文迷我收集整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娴熟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识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正:匡正,端正。

【翻译】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

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

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名家解读】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视。

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

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

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

《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

——萧公权《孔子政治学说的现代意义》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①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及赏析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及赏析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及赏析从七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学习,最先学的是论语,想知道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论语十二章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善,好。

者,……的人
川上:河边。

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笃志:志向坚定。

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仁:仁德。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三、一词多义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②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然后,就)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表修饰)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但是、却)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然后、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和)
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③温故而知新(得到)
乐:
①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称代词,他的)
人不堪其忧(指示代词,这、那)
回也不改其乐(人称代词,他的)
乐亦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
仁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
四、特殊句式
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人不知吾而吾不愠)
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
贤哉,回也!(省略句,主谓倒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判断句)
论语十二章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