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唐诗《终南山》全诗赏析

合集下载

唐诗《终南别业》赏析

唐诗《终南别业》赏析

唐诗《终南别业》赏析【原文】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中岁:中年。

好(hào):喜爱。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一)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

终南山(王维)原文及赏析

终南山(王维)原文及赏析

终南山(王维)原文及赏析终南山(王维)原文及赏析终南山,钟山系中的一座名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西北,是中国五岳之一的终南山。

同时,它也是诗人王维笔下的一座灵感之地。

以下是王维的诗作《终南山》的原文及赏析。

终南山独秀,直上山顶云俱黑。

孤云一点何处起,尘雾十里长。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五言绝句的诗,通过对终南山景色的描写,展示了王维对山水之间的情感抒发,并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中对终南山的描绘给人以壮丽高峻的感觉,“终南山独秀,直上山顶云俱黑”。

这两句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终南山的雄伟壮丽之处。

接着,诗人借助“孤云一点何处起”的形象描绘出一片云雾之中山势的雄伟,极具艺术感染力。

而下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则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动物的声音相结合,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诗的下半部分,以“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描写,把湖泽之间的自然景色展现出来,透露出一种宁静与恢弘之感。

最后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以对比手法,将落叶与滚滚长江相对照,表露出时光荏苒、落叶凋零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以对终南山的描写为主线,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方式,将山水景色与自然元素相结合,展示了王维独特的艺术和情感表达。

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更包含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慨。

《终南山》是他创作的一首优秀的山水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情的表达相融合,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

这首诗的赏析可从多个层面进行,既可以欣赏其艺术之美,也可以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之深。

无论是从意象的选择,还是从句子结构的安排上,都显示了王维的文学才华和诗歌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终南山》是王维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王维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对于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终南山王维古诗鉴赏

终南山王维古诗鉴赏

终南山王维古诗鉴赏《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创作的五律。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本文为终南山王维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1:终南山王维古诗鉴赏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

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篇2:终南山王维古诗鉴赏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王维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王维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古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翻译赏析

古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翻译赏析

古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翻译赏析《终南山·太乙近天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古诗全文如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前言】《终南山》是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65首。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次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

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

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

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传说天帝居所。

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yú):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翻译】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伟/b/1227htm,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1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翻译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山上华丽的宫殿耸入云端,精美的楼阁在树梢上高悬。

半山腰漂浮着清新的瑞气,山峰中环绕着祥瑞的云烟。

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寿,愿永远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间。

注释蓬莱三殿:唐人皇宫里的大明宫内有紫宸、蓬莱、合元三殿,统称蓬莱三殿。

侍宴:陪侍皇帝宴乐。

宴,酒席,以酒食款待宾客的宴会。

奉敕(chì):奉皇帝之命。

敕,帝王诏令。

终南山:也称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长江和黄河的分界,位于陜西长安城南。

主峰太白山,积雪六月天,为长安八景之一,山高约3767公尺,是中国内地的第一高山。

唐时吕洞宾曾修道于终南山,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北斗:七颗星在北天排列,状似舀酒的斗,又称北斗七星。

今属大熊星座一部分。

南山:指终南山。

《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亏损、毁坏)不崩。

”后世用以象征长寿。

云标:云端。

标,本为树梢,此指云层表面。

金阙:天子居住的宫殿。

阙,宫门前供瞭望的塔楼。

迥:远。

杪:树梢;树枝末端。

玉堂:此为宫殿的美称,指终南山上精美的建筑。

悬:挂、系。

佳气:指吉祥的气象。

瑞烟:祥瑞的云气。

瑞,吉祥的。

小臣: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持献寿:指以终南山向皇帝祝寿。

用《诗经·小雅·天保》中“如南山之寿”句意。

戴尧天:头顶尧帝之天,比喻生活在圣王统治之下。

《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尧,黄帝传帝位给尧,国号唐。

创作背景这是借咏终南山来歌颂皇帝的应制诗。

唐中宗李显诞辰,于内殿宴请群臣,命以终南山为题咏诗助兴。

杜审言因作此诗。

赏析此诗一开始就气度不凡。

首联以北斗星高挂宫城边,巍峨的终南山都倚立在蓬莱三殿之前来映衬皇宫的宏伟高峻。

王维诗词《终南山》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诗词《终南山》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诗词《终南山》原文译文赏析《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意思-赏析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意思-赏析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意思|赏析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作者:佚名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王维《终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终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终南山》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韵译: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赏析点拨: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

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

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

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

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1终南山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描写山景的古诗《终南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描写山景的古诗《终南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描写山景的古诗《终南山》原文译文及赏析《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终南山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参考。

《终南山》原文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终南山》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古诗词鉴赏《终南山》

古诗词鉴赏《终南山》

古诗词鉴赏《终南山》古诗词鉴赏《终南山》1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

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

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王维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历来解析这首诗歌的往往谈王维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而实际不达至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京城而又山林幽静。

翠微:青翠的山坡。

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只写一次很平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2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翻译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山上华丽的宫殿耸入云端,精美的楼阁在树梢上高悬。

唐诗《终南别业》赏析

唐诗《终南别业》赏析

唐诗《终南别业》赏析【原文】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中岁:中年。

好(hào):喜爱。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一)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

终南山王维赏析

终南山王维赏析

终南山王维赏析《终南山》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意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一、作品原文《终南山》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作品译文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三、作品背景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回到京城后,曾隐居终南山,该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由于终南山靠近帝都长安,达官显贵、风流雅士凡在长安待过一段时间者无不游览终南山,又无不诗兴大发,吟咏这瑰丽无比的风光。

据不完全统计,《全唐诗》中有关终南山者,在1500首以上。

但诗名直书“终南山”者,唯王维一人耳。

王维倾慕终南山美景,后来索性在蓝田辋峪内购置了别业,长时期地在那里住了下来。

他在辋峪写下了大量山水诗篇,表现那里千变万化的奇景。

王维“山水诗人”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后世公认,唐诗写终南山最多最好的是王维,而王维写终南山的诸多诗篇中尤以《终南山》一诗最具代表性。

四、作品赏析《终南山》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亮点之作,全诗共八句,层次分明,诗意明朗。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陕县,东西绵延八百里,其势之大,其峰之高是令无数文人骚客所折服和吟咏的,这些王维都把握得相当好,传神之笔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联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一个终南山海拔高,延绵遥远的整体印象。

“太乙”为终南山主峰,其高何许,诗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或是大概数据,一个“近”字,还有“天都”,将终南山的“高峻”勾勒出来了。

“到海隅”有又令读者感到终南山延绵之广,视野之开阔,意境之宏大。

颔联王维通过“白云”作衬,虚实结合;“青霭入看无”一句带读者进入神秘的终南山的氤氲之中。

其观景视角又远及近,先白描出终南山的远景,尔后随着游踪的变化,景色也迥异。

王维《终南山》诗词鉴赏

王维《终南山》诗词鉴赏

王维《终南山》诗词鉴赏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终南山》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③ 两句诗互文。

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雾气。

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

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⑤人处:人家、村子。

韵译: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赏析: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

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山》意思-赏析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山》意思-赏析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山》意思|赏析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作者:佚名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唐诗《终南山》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全诗诗人是怎样描写景色的?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终南山1 太乙近天都2,连山接海隅3。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4。

分野中峰变5,阴晴众壑殊6。

欲投人处宿7,隔水问樵夫。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

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传说天帝居所。

这里指帝都长安。

海隅(yú):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白话译文】
巍峨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

回头望去,白云又已在身后合成了茫茫一片。

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终南山是这样雄阔,不同的是星域以中峰划线。

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去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赏析】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
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

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

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

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
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

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

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

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

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

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

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

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

”(《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

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

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

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

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

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

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
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

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