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分析
早产儿经口微量喂养与鼻胃管喂养的临床研究
早地开始喂养 。但喂养方法不 当极易 引起一 系列喂养并发症 , 极大 降低存活率。因此 , 尽可能尽早给予早产儿经肠 道喂养 已经被 临床 医生广为接受 。微量喂养可刺激 胃肠道激素分泌 , 促进 胃肠道发育 ,
加速 胃肠道功 能成熟 , 目的不在 于通过 胃肠道 给予营养 物质 , 而是 尽早形成代谢的独立性。
量 O5 1 /sd 每天 增加 O5gk , 足量 30sk ・ , .- . g ・, 0 k . /s 至 . /g d 液体 摄 入
等 )。同时各种消化 酶不足 , 【 l 1 胆酸分泌较 少 , 对脂 肪的消化 吸收较 差, 在喂养不 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 。而合理早 期微量
喂养组(1 + .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 。 3 . 46), 7 P OO ) 22两组 喂养 中相关并发 症发生情况 经 口微量 喂养组腹胀 、呕吐 、 .
在 胃J( 次给奶前 都要检查 ) 做好标 记 , 括插 入的长度 和 日 q每 , 并 包
期, 胃管每 3 d更换 1次。喂养开始时间及加奶 幅度 同奶瓶组 , 17 欠/
定。 随机分成经 口 量喂养组 和鼻 胃管喂养组各 2 例。 口微量喂 微 5 经
养组男 1 , l 例 , 4例 女 1 胎龄 2 — 6 , 8 3 周 平均 3 . , 3 7周 出生体重( 8 ~ 90
2 5 ), 均 1 6g 鼻 胃管 喂养组男 l 例 , l 例 , 10 g平 80 ; 4 女 1 胎龄 2 3 8~ 5 周, 平均 3 .周 , 3 9 出生体重 (0 0 2 2 ) , 均 17 g 15 ~ 0 5 g平 8 0 。两组性别 、 胎
喂养较为关键。早期喂养不仅可防止低 血糖 、 高胆红素血症 , 减少 自 身蛋 白分解 , 更重要 的是 缩短生 理性体重下 降 的时 间 , 促进 胃肠 道 成熟1 2 1 。要促进早产儿对肠道营养的耐受性 , 应在最初 7 h内尽可能 2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临床分析论文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2008-01---2012-01收治的4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n=21)和对照组(按需喂养及静脉营养组)(n=21),观察组自生后6小时开始微量喂养(0.5-1ml/kg.d)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按需喂养及静脉营养补充能量,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
观察两组体重增长、胃肠损害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时间短,胃肠损害发生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 05)。
排除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宫内窘迫史及出生窒息史、心肺疾病患儿。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外,微量喂养采取经鼻胃管间歇输注法喂养。
生后4小时内先喂1-2m1水,观察2小时后如无呕吐、腹胀等症状,改为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
观察组根据病儿具体情况,奶量0.5---1ml/kg/h。
5~10天内持续不变,应用过程中如出现喂养不耐受,则减少奶量或改间歇喂养为持续喂养,将胃管外端与输液器相连,每日奶量于24小时匀速滴入。
随着胃肠功能改善,增加奶量每日每次0.5~3 ml,喂养期间给予不定时的非营养性吸吮。
同时以静脉营养补充肠内营养的不足,葡萄糖10~20 g/(kg·d),输注浓度不超过12.5%,氨基酸生后第1天0.5 g(/kg·d),每日增加0.5~1 g/kg,直至3 g/(kg·d),脂肪乳从第3天开始0.5 g(/kg·d),按生理需要量补充钾、钠、氯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各种营养素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于24小时内匀速泵入。
生后1周内营养供给主要靠肠道外营养,以后随肠内营养量的增加静脉营养量逐渐减量,直至达足量肠内营养量(即经口完成120 ml·kg-1·d-1的奶量)时,停止静脉营养。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评价。
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0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静脉营养组于生后48~72 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d)开始。
静脉营养加微量喂组于出生后6~12 h 开奶,奶量从0.5~4.0 ml/(kg•d)开始,观察两种方式新生儿喂养的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
结果两组病例无退出者,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不耐受发生率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发生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及肝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黄疸程度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5)。
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缩短生理性体重的下降时间,缩短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天数,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主张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微量喂养;临床评价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消化道胃肠功能薄弱,如喂养不当可诱发并加重其损害,出现喂养不耐受,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从预防的观点出发,多数学者主张延迟喂养。
故对此类患儿如何进行合理喂养是目前大多新生儿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评价。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入选标准①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符合危重新生儿标准的病例;②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诊断标准[1];③新生儿危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2]。
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价值
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价值向全蓉【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喂养方式以及早期持续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4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持续间歇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持续间断注入;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观察两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情况及胎便排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喂养耐受及胎便36小时内排除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 简便而有效的的辅助喂养方法,能促进早产极低体重儿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3(025)004【总页数】2页(P11-11,28)【关键词】早产;极低体重;早期喂养【作者】向全蓉【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妇幼保健院,湖北,公安,43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4.4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导致早产儿以频繁呕吐(≥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d)、胃潴留量超过前次喂养量的1/3等[1]为临床表现的喂养不耐受发生。
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尤其是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I)中很常见,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这将使早产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胆汁淤积症、血源感染及肝功能障碍,并使住院时间延长[2,3]。
因此,早产儿肠道喂养的早期建立很重要。
我院对早产极低体重儿采取早期持续间歇微量喂养,旨在探讨其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我科收治早产极低体重儿48例,均由产科常规处理后转入NICU室。
其中,男26例,女22例。
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在极低体质量早产儿肠道营养中的应用
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在极低体质量早产儿肠道营养中的应用目的:探析极低体质量早产儿(VLBWI)接受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的临床价值。
方法:调查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某院接收的VLBWI 100例的临床资料,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前者给予足量常规奶持续喂养;后者给予微量配方奶持续喂养。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身体指标与小肠指标的优劣。
结果:实验组患儿身体指标与小肠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数据比较后有较大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结论:对VLBWI行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改善患儿身体指标,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出现,建议推广。
标签: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乳制品;肠道营养经查阅相关资料得出[1],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8.1%,而VLBWI占比为0.7%。
作为早产儿发育生长的关键支持措施,肠内营养是救治早产儿的重要内容,特别是VLBWI,因其出生时胃肠功能尚处于不完善状态,因而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机率较高[2]。
临床在救治VLBWI时,需由多方面着手,既要兼顾营养学,又要加速其胃肠功能的成熟,因早产儿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因此早期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微量配方奶分持续喂养切实可行。
现就某院在2014年7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VLBWI患儿采取两种配方奶粉喂养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陈述如下。
1 资料、方法1.1 常规资料本研究100例样本明确为VLBWI,纳入样本的起始时间在2014年7月,终止时间在2017年10月,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女性20例,男性30例;年龄均值(21.58±3.72)周。
实验组19例女性,31例男性;年龄均值(21.43±3.69)周。
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具备良好一致性,P>0.05,具有临床对比意义。
1.2 方法喂养前准备:将液态配方奶倒入无菌奶杯中,加热20分钟。
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8例临床分析论文
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全静脉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及生化指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患儿全肠外营养支持,根据出生的时间和体重计算患儿每天需要热量。
1.2.2 观察组给予患儿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经口胃管间歇喂养,选用早产儿奶粉或者母乳,计算需要的奶量,采用24h匀速输入;同时给予外周静脉营养,葡萄糖为6-8g/(kg·d),输入的浓度低于12.5%,氨基酸与脂肪乳于2d后以1.0g/(kg·d)输入并增至3.0g/(kg·d),同时混以多种微量元素按照常规的病例制成营养液,采用24h匀速输入。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和治疗后血清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尿素氮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平均每天体重增长情况见表1。
3 讨论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左右,由于早产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各系统的发育不成熟,因此生活能力相对低下,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死亡率相对较高[2]。
合理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体重越低的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则越高,因此临床上营养问题也更为突出,由于早产儿吮吸及吞咽不协调,胃肠的不成熟,导致了胃排空的延迟,小肠的动力不够,容易发生呕吐、腹胀及胎便延迟,而且消化酶的含量较低,易引发功能障碍[3]。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产儿是指孕妇妊娠超过28周但不足37周生产的婴儿,是指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LBW)是指出生体重不足1000克的早产儿。
这部分婴儿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消耗早产儿期以及可能的胎内及出生后损伤等因素,常伴有多重器官功能不健全,生命体征不稳定,易发生抗体感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有关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ELBW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ELBW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通过分析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和挑战,以及经口胃管微量喂养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我们希望揭示早期使用这种喂养方法可以改善婴儿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可能性。
在当前医学领域,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为早产儿的营养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通过研究早期经口胃管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我们也希望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全面评估早期经口胃管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作用,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更好的营养管理策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的定义及特点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是指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后早期(通常指出生后24小时内)即开始通过口服或胃管进食微量母乳或人工配方奶粉的一种喂养方式。
这种喂养方式的特点包括:1. 早期开始:相比于传统的静脉输注营养,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能够更快地提供营养和能量,满足早产儿对营养的急需。
2. 促进肠道发育: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可以刺激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收,有助于促进早产儿肠道发育,减少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微量喂养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特征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关系研究
早期微量喂养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特征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早产儿微生态环境特点及早期微量喂养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
通过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和早期微量喂养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微量喂养可能会对早产儿肠道菌群产生一定影响,而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与喂养不耐受有关。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早产儿微生态环境对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改进早产儿的喂养管理策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产儿、微量喂养、肠道菌群、喂养不耐受、微生态环境、相关因素、实验设计、方法、影响、改变、探究、关系、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产儿是指在妊娠28周至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是我国儿科医院中常见的一种高危儿。
由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充分发育,无法胜任成熟婴儿的喂养方式,因此早期喂养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早产儿的健康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微生态环境的失衡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与喂养不耐受的关系,对于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早产儿微量喂养与肠道菌群变化及喂养不耐受的关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性的探讨。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早产儿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阐明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而探究微量喂养和肠道菌群变化与喂养不耐受的关系,为优化早产儿的喂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早产儿营养管理的认识,促进早期微量喂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实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特征与喂养不耐受的关系,为改善早产儿的喂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早产儿微生态环境的特点,探讨早产儿肠道菌群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2. 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程度;3. 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早产儿在微量喂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耐受情况;4. 探究早期微量喂养和肠道菌群变化与喂养不耐受的关系,分析微生态环境变化是否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相关;5.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
后 经 口或管 饲 营养 物 为 母 乳 或 1 2稀 释 早 产 儿 配 方 / 奶 。 ( ~3 d , 为 2 3稀 释 早 产 儿 配方 奶 , 2 )后 改 / 1周 后
过 渡为 常规早 产 儿配 方奶 。
1 3 观 察 指 标 .
呕 吐 和 腹胀 等 不 耐 受情 况 , 禁 食 , 至 呕 吐 、 胀 症 则 直 腹
Ch n J Ob t tGy e ol d a r( e t o )。 g s 0 Vo . No 4 i s e n c Pe it El c r n Ed Au u t 2 1, 1 7, . 1
・
短 篇 论 著 ・
早期微量 喂养对 早产儿免疫系统 的作用研究
宇 丽 余 佳 平 戴 昕 刘 勇 程 国 平
早产 儿 因低 出生体 重 等 自身 特 点 , 出现 营 养 摄 易 入不 足而 影响 生 长发育 , 围生 儿发 病 、 亡 及 远期 患 是 死 病 的主要 原 因 之 一l 。早 产 儿 胃肠 功 能 不 成 熟 , 伴 1 ] 常 各种 胃肠 疾病 和并 发症 致 喂养 困难 , 易发 生 呕 吐 、 胃潴
留等 喂 养不 耐受 ] 。因此 , 尽快 经 口喂养 , 完成 从肠 外 营养 至肠 内营养 过渡 , 是提 高早 产儿 生存 质 量 的关 键 。
方 法进 行 比较 ,旨在探讨 不 同 喂养 方法 对 早 产儿 免 疫 系统 作用 的差 异 。现将研 究结 果 , 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MF组 口 .C s F组 , : P> 0 0 ; P O 0 . 5 #: < . 5
பைடு நூலகம்
2 2 血 常 规 和 淋 巴 细 胞 亚 群 .
早期微量喂养在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早期微量喂养在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9-09-20T16:04:14.780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作者:赵敏君[导读] 早期微量喂养方案应用于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中,能够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成熟,同时缩短足量喂养的时间和住院天数,对于早产儿的成长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411100摘要:目的:探究对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
方法:在我院新生儿科中调选时间段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作为本次实验时间区间,选择其中60例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作为实验样本。
所有早产儿均采用国际随机数分组法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别记录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
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早产儿则应用早期微量喂养方案。
对两组早产儿的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达全胃肠营养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组间差异。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所有早产儿在治疗完成后体重均恢复正常,但实验组早产儿的体重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方案应用于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中,能够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成熟,同时缩短足量喂养的时间和住院天数,对于早产儿的成长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期微量喂养;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护理方案;应用效果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极为不成熟,如果过早喂养则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呕吐和腹胀,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
若在喂养时其喂养奶量过多或高渗奶液则会导致上述症状的发生,但若长时间禁食则会导致早产儿出现胃肠道发育延迟的现象,降低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功能,降低了早产儿胃肠道内的酶活性,对于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来说也有不利影响[2]。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分析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44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
所收集的早产儿无进食困难及其他异常情况。
对照组是常规喂养,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生长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达完全喂养时间、静脉营养需要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感染、黄疸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合并症的发生,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早产儿;微量喂养;临床分析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完善,功能不成熟,出生后早期吸吮和吞咽能力均低下,消化道消化能力差,直接肠内喂养极易导致胃食管反流、呕吐、腹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影响早产儿的预后,故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胃肠结构完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加强了胃肠道功能的代谢成熟,对患儿的日后生长发育及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本文对2012年6月起在本院救治的早产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对象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救治的44例早产儿,其中男24例,女20例;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25例;胎龄31~35周,平均胎龄(33.81±2.41)周;出生体重1050~1880 g,平均体重(1685.3±272.1)g。
随机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早产儿均无进食困难及其他异常情况。
1. 2 方法两组早产儿入院后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支持治疗、静脉营养及常规护理的同时,于生后12 h内实施早期微量喂养。
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分析
投稿邮箱 :sjzxyx88@
2.2 体质量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的水平、按 需哺乳的时间
早 期 微 量 喂 养 组 体 质 量 恢 复 到 正 常 的 时 间、体 质 量 每 天 增 加 的 水 平、按 需 哺 乳 的 时 间 和 常 规 肠 内 外 营 养 组 比 较 有 优 势, P<0.05,见表 2。
326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92
·临床监护·
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分析
田军霞
(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晋城大医院)儿科,山西 )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100 例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2 月早产儿。随机分组,常 规肠内外营养组采取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护理,早期微量喂养组则采取早期微量喂养护理。比较两组体质量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 的水平、按需哺乳的时间;护理前后患儿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到正 常的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的水平、按需哺乳的时间、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相比较常规肠内外营养组更好,P<0.05。早期微量喂 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常规肠内外营养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护理对于早产儿效果确切,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患 儿的营养情况。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母乳喂养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2.215 本文引用格式:田军霞 . 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92):326,329.
机械通气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笔者选择胞二磷胆 碱作 为对 照药 物是 基 于其 在 临床应 用 治疗 H E时间久 , I 可以改善 缺血缺 氧引 起 的脑 代谢 的变 化 , 并
促 进脑细胞 功 能 的恢 复 , 疗 效 已得 到 了充 分 肯 定 , 作 为 其 并 H E治疗 的常用药物 j I 。本研究通过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 间和 动态测定 N N B A评分 来判断 患儿病情 的轻重 , 价患儿 治疗 的 评 反应以及评估预 后。结果证 实 , I HE急性期 应用 神经节 苷脂治 疗可以达到胞二磷胆碱治疗相 同的疗效 , 均能在 7~ 0d使神经 1 症 状恢 复正常 , 生后 2周 N N B A评分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学意义 ( <00 ) 坏死性 小肠结肠 炎发 生率两组 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 >00 ) P .5 ; P . 5 。结论 对机械 通气早产 儿
予早期微 量喂 养可缩短达足量喂养 时间, 少并发症 , 减 缩短机 械通 气时间, 高危 重早 产儿的生存质量。 提 【 关键词 】 机械 通气 ; 早期微 量喂 养 ; 早产儿 早产儿和极低 出生体 质量儿 抢救 成功 率 的提高 与机械 通
气 ( MV) C 的应用关 系密切 , 营养 支持在 C MV治 疗 中的作 用越 来越受到 重视 。 胃肠内营养能提高早产儿 胃肠激 素的水平 , 对 肠道结构 和功 能及 代谢 的成熟 十分 重要 … 。实 施机 械通 气的 早产儿为避免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 ( E 的发生 , N C) 临床常经 验性
[ ] 鲍 秀兰, 2 虞人杰 , 李着算 , 应用 2 项新生儿行为神 经测定预测 等. 0
探讨84例早产儿微量喂养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 4 ] C r a i g AJ a me s W, I n t r a p L e u r a l l y a d m i n i s t e r e d s t r e p t o k i n a s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t of a c u t e Loc ul a t e d no np ur u t e n t p a r a pn e n mo n i c e f us i on s
[ 1 】 廖增顺. 结核性胸膜炎的诊 断和治疗U ] . 新 医学, 2 0 0 1 , 7 : 3 9 5 . [ 2 ] 缪礼 丽 , 等. 胸腔积 液形成机 制的研 究进展 Ⅱ 】 . 中华结
[ 3 ] 叶任 高主 编. 内科 学 , 第五版 [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1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早 产儿微量喂养的临床护理效果及 注意事项。 方法 选取我 院 自 2 0 1 2 年1 1 月一 2 0 1 4 年6 , q 期 间收诊 的1 6 8 例早产儿 患
者作 为研 究对 象, 采 用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n = 8 4 例) 和对照组( n = 8 4 例) , 试验 组早 产儿给予微 量喂养 ,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喂 养, 以平均体质量增 长、 恢复 出生体质量 时间、 拔 出胃管时 间、 达到足量 胃肠喂养 时间、 喂养不耐受率 、 并发 症发 生率、 住院天数等指标 来对 比两组早 产儿的喂养护理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平均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 7 7 . 6 5 %) ,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P < O . 0 5 ) ; 试验组 的恢复 出生体质量 时间、 拔 出胃管时间、 达到足量 胃肠喂养时间、 喂养不耐受率 、 并发 症发 生率 、 住 院天数均明显低 于对照组 , 差异均具 有统计 学意 义( P < 0 . 0 5 o结论 微量喂 养护理 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体质量 , 缩短恢复 出生体质量 时间、 拔 出胃管时间、 达到足量 胃肠 喂养 时间以及住 院时间, 降低喂养不耐 受率和并发 症发生率, 建议在 临床上大力推 广使 用。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血清胆红素
去 ,将室内温度维持在 2 9 — 3 1 摄氏度 ,可借助润肤
油对 患儿 进 行 抚 触 ,护 理 动作 应 轻 柔 ,由头 部 至 四 肢 ,1 5— 3 O分钟/ 次 ,1日 2—3次 。( 3 ) 于 接受 首 次 喂养 的 4— 6小 时 后 ,于 患 儿 肛 门处 置 1—2毫升 开
情况 ,则 换成 母 乳 。 常规 护 理 包 括 护理 人 员 对 患儿
案( 早 期 微 量 喂 养 +常 规 护 理 、早 期 微 量 喂 养 +护 理干预 ) 的 效 果 予 以分 析 ,以 降 低 患 儿 黄 疸 指 数 , 促 进病 情 改善 ,现 作如 下 阐述 : 1 资 料 、方法 1 . 1 一 般性 资 料 分析本院 2 0 1 5年 1月 一 2 0 1 7年
腹部 张力 、呼吸 和 心 率 等变 化 予 以密 切 观察 ,强 化 不 良反应 护 理 。于 对 照组 基 础 上 ,观 察 租 选择 护 理 干预 方案 ,( 1 ) 强 化 护理 人 员 非 营 养 吮 吸 护理 奶橡胶头 ,时间
维持 1 0分钟 ,每 日 5—6次 ,且 在 吮 吸期 间对 患 儿 进 行 密切观 察 ,视线 不 能 离 开 患儿 。( 2 ) 护理 人 员 对 患 儿进 行抚 触 护 理 ,用 手 轻 抚 患儿 头 部 、四肢 和 腹 部 等部 位 ,护理 过程 中 以患 儿 清 醒 意识 作 为 适 宜 标 准 ,且 需注 意个 人 卫 生 ,将 双 手 洗 净 ,有 指 甲者剪
均自 愿签署同意书 ,患儿生命体征较稳定 ,身体功
能无 严重 缺 陷 ,将 患 病 理 性 黄 疸 和 存 在 胆 管 阻 塞 、 消化 道 畸形 者 排 除 ,且 均 和 生 理 性 黄 疸 临床 诊 断 标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 喂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观察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
方法:将60例入院治疗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儿出生24 h后进行常规胃管喂养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胃管喂养的基础上对患儿出生后24 h内联合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并加强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喂养不耐受率和体重的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喂养的不耐受率、体重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常规胃管联合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能显著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加强护理干预,能改善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arly intermittent continuous trace feeding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clinical effec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born after 24 h routine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and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gastric tube feeding for children born within 24 h after joint intermittent continuous micro feeding and strength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 rate and the weight of the recovery.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feeding intolerance rate, weight recover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Routine gastric tube joint intermittent continuous trace feeding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feeding tolerance, strength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Key words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Early; Intermittent; Continue; Trace feeding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体质量在1000~1499g、胎龄0.05)。
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结果、早期喂养耐受率、体格发育指数。
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生理体重下降的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早期喂养耐受率、体格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
结论:早期标准化微量支持护理较常规护理具有明显优势,可保障早产儿营养供给,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喂养耐受性。
【关键词】标准化微量喂养;早期;早产儿;儿科;生长发育早产儿的消化系统易出现哺乳困难或乳汁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较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胎粪排除常延迟;肝功能亦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足月儿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易发生胆红素性脑病;肝脏合成蛋白能力较差,糖原储备少,易发生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低血糖[1,2]。
因此,为更好的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满足医疗护理发展的更高要求,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已广泛被各医护人员所应用。
本研究为探讨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
排除标准标准:(1):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异常及新生儿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2)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低于7分者;(3)住院时间不满14日者。
其中对照组患儿胎龄28~32周,平均(29.6±1.5)周,男19例,女14例,体重1.67~2.41kg,平均(1.85±0.21)kg,出生后5minApgar评分8分~9分,平均8.5分;观察组患儿胎龄29~33周,平均(30.1±1.3)周,男16例,女17例,体重1.79~2.11kg,平均(1.87±0.19)kg,出生后5minApgar评分8分~9分,平均8.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44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
所收集的早产儿无进食困难及其他异常情况。
对照组是常规喂养,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生长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达完全喂养时间、静脉营养需要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感染、黄疸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合并症的发生,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早产儿;微量喂养;临床分析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完善,功能不成熟,出生后早期吸吮和吞咽能力均低下,消化道消化能力差,直接肠内喂养极易导致胃食管反流、呕吐、腹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影响早产儿的预后,故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胃肠结构完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加强了胃肠道功能的代谢成熟,对患儿的日后生长发育及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本文对2012年6月起在本院救治的早产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对象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救治的44例早产儿,其中男24例,女20例;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25例;胎龄31~35周,平均胎龄(33.81±
2.41)周;出生体重1050~1880 g,平均体重(1685.3±272.1)g。
随机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早产儿均无进食困难及其他异常情况。
1. 2 方法两组早产儿入院后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支持治疗、静脉营养及常规护理的同时,于生后12 h内实施早期微量喂养。
起始奶量10 ml/(kg·d),用推注式电子输液泵每隔3 h平均分次泵入,每次泵入时间为1 h,吸吮力好的早产儿按上述方法奶瓶喂入,每日增加奶量1 ml/kg喂养量逐渐增加,从开始时10 ml/(kg·d)缓慢增加到20 ml/(kg·d),直至达完全喂养。
喂养时间一般在出生后的72 h内,每3小时喂1次。
早产儿如果出现喂养不耐受(即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胃潴留等)情况,可相应减慢增奶的速度,待早产儿完全耐受以后再按上述方法缓慢增加奶量。
推注式电子输液泵所用注射器每次更换及喂食橡皮奶头每次常规消毒。
参加研究的早产儿家属均知情自愿,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上报医院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实施。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早产儿达完全喂养时间、静脉营养需要时间、恢复
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早产儿感染、黄疸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的达完全喂养时间、静脉营养需要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观察组的感染、黄疸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约为5%~10%。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长足进步和迅猛发展,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显著提高,可如何减少早产儿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仍是目前围生医学探讨的重要课题,其中营养因素在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及促进其生长发育等方面起着显著作用,未成熟儿出生后的胃肠发育和营养支持备受关注[2]。
早产儿胎龄<37周,全身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其胃肠道特点有胃肠动力不成熟,胃肠神经及消化功能不完善,禁食3 d就会出现绒毛萎缩变平,阻碍乳糖酶的发育分泌,所以早产儿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致其存活率降低,生存质量下降。
陈金芳[3]认为,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改善早产儿未成熟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且能提高胃肠道黏膜各种酶的活性,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以及各种酶的分泌,从而促进胃肠组织结构的发育完整以及消化功能的成熟。
另外,新生儿开始喂养的时间和其肠道细菌定植以及正常菌群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正确选择喂养时间以及喂养方法对于提高早产儿的正常发育和生存状态至关重要[4]。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行早期微量喂养后,达完全喂养时间、静脉营养需要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改善早产儿生存状态和生长发育,减少住院时间。
观察组的感染、病理性黄疸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早期微量喂养可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胆红素水平,促进胃肠道功能以及代谢成熟。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未成熟胃肠功能的发育和其体格的健康成长,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存状态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春花,夏世文.早期微量喂养在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应用.中国小儿
急救医学,2010,17(2):152-153.
[2] 王书华,赵月霞,宋建平,等.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综合疗法.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44-846.
[3] 陈金芳.早产儿微量喂养的效果观察.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17-118.
[4] 陈利芬,王金秀.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52-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