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中医护理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的中医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对心内科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相关措施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心内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中医方式护理。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症状得到控制的速度明显快于a组;住院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 组;治疗结束一段时间症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对心内科患者采用中医方式进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关键词】心内科;中医护理;效果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倡导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治疗理念,对个体进行辨别后主要运用天然药物进行防治,简便且价廉,值得将这一治疗理念渗透到日常护理服务工作中[1]。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心内科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相关措施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以便临床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更加周到的护理,使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心内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a组中包

含21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7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52.4岁;在b组中包含22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6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6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53.1岁。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方法:将76例研究对象的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中医方式护理。对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症状得到控制的速度、住院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症状表现再次出现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症状得到控制的速度明显快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一段时间症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采用中医方法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①心理: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进行情志护理,即怒可胜思,思可胜恐,恐可胜喜,喜可胜悲忧,悲忧可胜怒,运用音乐疗法对其情绪进行调节,或与患者的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情绪引导[2]。②宣讲:放映养生保健方面的影像。为患者提供简单的养生保健器材,向其传授传统保健术、太极拳、太极剑等运动的方法,在饮食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配膳。每月召开1次家属座谈会,一方面可以使医患进行直接沟通,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认真思考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限度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借机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宣教[3]。③用药:在患者入院后,即应该细心向患者交代服药的具体时间和方法,特别是一些中药的煎服方法、服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院内电煎者要保证按时为其送药。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中有三七、丹参等散剂,更需说明服用的具有方法,必要时可以进行示范,对活动不利者尤其要嘱咐其小心服用。按照患者的实际病种和病情,将相关的饮食和活动宜忌向其进行讲

解[4]。

总而言之,对心内科患者采用中医方式进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明显缩短,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使病情得到更加彻底有效的治疗,充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艳敏,朱俊,谭惠琼,等.中国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j].中华医学杂志,2008,85(31):2176-2177. [2] 郭丽君,何立芸,高炜.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3(15):242-24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29(12):724-725.

[4]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处.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218-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