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主义及梵高
后现代主义感想
后现代主义感想后现代主义设计分析、感想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60年代反文化运动、波普艺术思潮影响下从建筑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鲜明的设计运动,在90年代初期开始没落。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第一,重视产品的装饰效果。
第二,注重形态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第三,强调设计的精神娱乐功能。
第四,后现代主义设计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
在后现代主义中,美国的建筑设计师罗伯特·文丘里和查尔斯·詹克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
作为“后现代主义奠基人”之一文丘里也是迄今为止具有相当影响的国际建筑大师。
文丘里1925年6月25日出生于美国的费城。
194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学习,毕业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欧洲传统的建筑体系,他又到意大利罗马的美国学院学习深造。
回国后曾在三个非常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手下工作,一个是奥斯卡·斯托罗诺夫在费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一个是功能主义大师埃罗·沙里宁在密执安布鲁姆菲尔德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后是路易·康在费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跟随这三个风格不同的大师工作,文丘里学习到许多东西,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几位大师企图突破密斯风格垄断的努力印象深刻。
1964年,他与友人约翰·劳什、妻子丹尼斯·布朗合作,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始了他漫长的设计生涯。
文丘里重视理论研究,因此从1957年开始,一直到1965年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担任教学,通过教学他一方面把自己的设计思想传授给学生,影响下一代,另一方面利用学院的研究条件来丰富自己的设计思想。
他于1966年出版了自己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重要著作,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里程碑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要采用折衷的装饰主义来修正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刻板面貌,特别要折衷地使用历史建筑风格,波普艺术的某些特征和美国的商业建筑的细节。
现代艺术思潮 梵高
梵高先生姓名:巩宜辉学号:15115503 你看不懂我的画,很正常,那是我给上帝的信件,你不是上帝,所以你看不懂——梵高世人愚昧,而我独醒,孤独的我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前几天我认识了一个称作上帝的家伙,他也许认为我是正确的。
没错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一位容易激动并且有“神经质”的艺术家,梵高先生越来越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艺术接近的人越接近人类的灵魂,人们啊,你怎么这么愚昧无知,我是疯了,我有精神分裂,我甚至不了解我为何在这里,我在做什么,难道是我错了吗?不,上帝告诉过我,我是正确的,看那向日葵,上帝笑着说着“追随阳光,即便是在黑夜,也要有追随阳光的心情”这不正是对我的肯定嘛,那我怎么办,似乎上帝只是单单眷恋了我一个,我要改变这里,让上帝的阳光散漫我的故乡。
我要把上帝的指示传给大家,我要画出来,让上帝看到,让醒着的人看懂,你不是孤独的,我一直等着你,直到你出现,拯救这错误的社会。
向日葵就是钥匙,通往上帝的钥匙。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
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
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
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
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一个已经逝去上百年的艺术家,一个最接近上帝的虔诚的教徒。
在当时却被理解是精神分裂?没有惊天地,动鬼神的故事,怎么可能会精神分裂?他那虔诚的灵魂在脏乱的世界被脱离出来,他想让人们知道上帝对每个人都是相等的,你们不可以这么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你们这么做上帝会不开心的,会受到惩罚。
但是谁会理解这样的疯子。
没有人相信他,就连他画的画,都没人欣赏。
那是只有上帝才有资格看到的画作啊,每一个花瓣都是那么富有灵魂,简直就是上帝的光芒,他多希望向日葵马上发光,照亮这片世人愚昧的大地。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审美标准进行了颠覆和重塑,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对艺术的定义、创作方式、审美标准以及艺术家的角色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进行浅谈。
后现代主义重新定义了艺术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艺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的创造物,其创作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技术的精湛运用。
然而后现代主义对艺术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反思和批判。
艺术不再被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还可以是一种观念、行为或者装置。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概念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得艺术家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审美体验。
后现代主义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
传统艺术中,艺术家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技术训练,才能够进行创作。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更加注重创作过程的自由和个性化,他们不再受传统的规范和限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还注重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作品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紧密联系的。
这种创作方式的变化,不仅为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使得艺术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
后现代主义对审美标准进行了重新思考。
传统的美学标准强调作品的完美和统一性,追求一种普遍适用的审美价值。
但后现代主义认为,审美标准是相对的、多样的,不应该受到传统的规范和限制。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它们可能具有多种风格和形式,不再追求传统的“美”或“丑”,而是更加注重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这种审美标准的变化,使得艺术作品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也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改变了艺术家的角色和地位。
传统的艺术家被理解为一种创造者和天才,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绝对的价值和权威性。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2019-08-17摘要:后现代主义出现在法国巴黎,以⾼更、梵⾼、塞尚为代表⼈物,影响⾄今。
到后⾯出现的野兽派、⽴体派、抽象派、波普艺术等等都受到了后印象派的影响,在这个时代艺术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彩,但是艺术中的精粹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埋没,相反它们的影响⼀直⾄今。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现代艺术影响代表⼈物艺术的最终含义从我们最熟悉的印象派到后印象派,从马奈、莫奈、德加到塞尚、⾼更、梵⾼。
从相同到不同、从追求浪漫到精神追求、从柔美到粗放。
也是后印象主义的出现彻底与印象主义分道扬镳。
我觉得就是后印象主义的出现给艺术⼀个从新的形象,现代艺术的开启也是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不在⼀味的追求真实效果,⽽是强调艺术给每⼈个⼈的感觉。
或者说现代艺术的象征意义就是⼈的精神最⾼追求,⽽后印象主义对⼈⽣感慨、⽣活⽆奈、社会的⿊暗、⽣命的意义都在画家的笔下给出了答案,这是对艺术最⾼的诠释。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深刻、继承的,现代艺术的那种精神意义的追求就是延续了后印象主义的追求。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梵⾼、⾼更、塞尚。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和⾼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三个⼈的性格不同、结束⼈⽣的⽅式不同,命运不同,但是对待艺术的追求是⼀样的,想表达的情感是⼀样的。
这三个画家去世后他们的画才得到⼤家的认同。
梵⾼的《星⽉夜》是⼀幅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的作品。
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焰般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亮和星星。
那⼀⼤⽚陷⼊蓝⾊和黄⾊的旋涡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经变成⼀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种扩散,使⼈头晕⽬眩。
这是凡⾼的躁动不安的思想感情的⾃然流露,其中也包含着画家⾝受精神创伤后的某种⾮理性的成分。
在《吃⼟⾖的⼈》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家⼈,围坐在狭⼩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盏灯,成为画⾯的焦点。
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
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摘要:后现代主义出现在法国巴黎,以高更、梵高、塞尚为代表人物,影响至今。
后印象主义风格在整个西方绘画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后印象主义风格的绘画理念与绘画风格逐渐融入世界各个艺术领域.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到后面出现的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等都受到了后印象派的影响,在这个时代艺术已经失去了传统的色彩,但是艺术中的精粹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埋没,相反它们的影响一直至今。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现代绘画影响代表人物艺术的最终含义一、“后印象主义”的起源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存在于19 世纪80 至90年代的美术现象,并不含有风格意义。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既不同于印象派狂热地追求外光和色彩,也不同于新印象派对光色进行分析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梵高、高更、塞尚。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三个人的性格不同、结束人生的方式不同,命运不同但是对待艺术的追求是一样的,想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我觉得就是后印象主义的出现给艺术一个新的印象,现代艺术的开启也是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不在一味的追求真实效果,而是强调艺术给每个人的感受。
或者说现代绘画的象征意义就是人的精神最高追求,而后印象主义对人生感慨、生活无奈、社会黑暗、生命的意义都在画家的笔下给出了答案,这是对艺术最高的诠释。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是深远、深刻、继承的,现代艺术的那种精神意义的追求就是延续了后印象主义的追求。
二、后印象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后印象主义画家的探索过程与成果对20 世纪现代美术流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塞尚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充分发挥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推动了欧洲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被誉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他的作品注重理念、注重结构,注重画面的建筑美。
他对体面的深入研究和高度重视,孕含了立体主义的因素。
(一)后印象主义的创作理念(1)色彩:平涂、抽象、概括、富有情感和象征内涵色彩作为现代绘画中最常用的艺术表现语言,色彩的独立对于古典绘画体系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
西方文论后现代主义
(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
仅反“旧的”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对
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 统也彻底否定。
后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
现
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 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
代
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 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
詹姆逊认为:“梵高笔下的乌托邦世界,到了 华荷后现代的手里,便完全给颠倒过来了。在一 种尼采式的意志驱动力支配之下,梵高把人间那 种种的荒凉贫瘠用乌托邦般的顔料填得异常充实 饱满。
相反,华荷笔下的商品世界,早已让 五花八门、似实还虚的广告形象所吸纳、 贬格以及污染。在人间世上的表层领域里 ,本来充满了这些色彩缤纷的事物。华荷 一来,便把外表的灿烂撕破,揭露出背后 那死灰一般,以黑白交织而成的底层—— 那正是底片的层次、黑白分明的层次,与 跟表面的五彩缤纷对立的层次。”
《钻石灰尘鞋》
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的画面是拥挤的,不给 读者留有任何位置,也不要激起任何类似的感情 共鸣。创作者只是冷静客观地描述,作品也没有 典型的特征可以引起无尽联想,蕴含于中的意象 是零乱的、破碎的,作品给人一种无深度的平面 感。
华荷作品中的鞋与各种各样商品广告画上的 鞋一样,除了鞋子的符码(能指)之外,我们读不 出任何一种符意(所指)。我们无法感到这幅画后 面深藏的某种独特的、令人感动的东西,它只是 一个没有任何深度的仿象,与任何东西没有必然 的联系。人们被抛入一种价值平面的世界之中, 在符码自身指涉的狂欢中,失去了审美判断力的 人们也不再追求艺术的深度价值与意义。这时, 人们被引诱起来的,只有不断膨胀着的对文化符 号的消费欲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代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与风格知识点
现代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与风格知识点现代艺术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作品常常以创新、前卫和独特的方式呈现。
本文将介绍几个现代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和风格知识点。
一、立体主义(Cubism)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其以多面体、多角度的视角表现物体。
典型代表作品包括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亚娜宫的少女》和勒·柯布西耶(Georges Braque)的《小室内》。
立体主义的风格特点是几何化的结构、抽象的形式和多角度的视觉表达。
二、未来主义(Futurism)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强调机械和科技的艺术运动,以强调运动、速度和动态为特点。
著名的未来主义画家包括贝鲁特·塞鲁帕(Giacomo Balla)和乔治·塞万蒂(Gino Severini)。
他们的代表作品《速度+噪音》和《分析的城市》等展现了未来主义的风格,即动态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场景。
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一种艺术运动,强调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
代表作品包括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呐喊》和埃米尔·尼尔德勒(Emil Nolde)的《舞蹈圈》。
表现主义的特点是夸张的线条、扭曲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
四、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反对理性和现实的艺术运动,强调潜意识和梦境的表现。
代表艺术家包括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和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他们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和《背后的镜子》等展示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奇幻的场景、离奇的元素和不寻常的组合。
五、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强调情感和个人内涵的抽象表达。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兴起,标志着艺术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后现代主义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颠覆和重新定义,对艺术创作、审美观念、艺术市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进行浅谈。
一、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打破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和定式化的思维。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任何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形式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传统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规律性被置于次要位置,艺术家更加注重对材料、形式、符号、意义等方面的解构和再构建,使得艺术作品呈现出了更加多元而混沌的面貌。
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等单一领域,而是从媒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使得艺术表现的方式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二、对艺术创作方式的重新定义后现代主义还对艺术创作方式进行了重新定义,不再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能力,而是更加注重艺术家和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艺术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历史和现实的产物。
艺术创作更加趋向于采取集体创作、群体创作、参与型创作等方式,以此来突破个人创作的局限,从而达到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艺术表达。
后现代主义还重视艺术作品所呈现的随机性、偶然性和无序性,这也使得艺术创作的方式更加富有变化和想象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一种更加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意,而不再受到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的限制,这也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更多的灵感和活力。
三、对审美观念的重新构建后现代主义对审美观念进行了深刻的重新构建,不再将美看作固定的、普世的价值标准,而是强调了审美的多样性、相对性和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美是虚构的,是多元的,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个体感知和情感的体现。
在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中,没有绝对的美和丑,而是将美和丑、高尚和低俗、传统和现代等二元对立的概念融为一体,以此来突破传统审美观念的边界和清晰度。
浅析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向日葵》
浅析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向日葵》摘要:本文以马克思现实主义为视角,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印象派绘画梵高的《向日葵》分析,通过印象派艺术家自觉的艺术实践精神,最后探讨和分析体验时代的艺术精神与人的主体意识的全面生成的现实主义内涵。
关键词:激情真诚色彩探索梵高,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梵高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色彩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从《向日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高纯度色彩所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明亮的铭黄作为背景,衬托着用中黄和橙黄描绘的向日葵,令画面有一种极致的灿烂效果。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卜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多次描绘《向日葵》。
从未有人为向日葵投注这样激烈专注的热情!梵高画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烧,浮雕般色彩如此强烈厚重,感情笔触如此饱满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阳旋转之花。
梵高嗜画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
画向日葵即画太阳,也是自画。
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浅析梵高的后印象主义绘画对现代绘画色彩的影响
美学八大风格
美学八大风格美学是一门与艺术、审美、美感相关的学科,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
在美学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美学风格。
本文将介绍八大美学风格,并对每一种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和探讨。
一、理性主义风格1.认识理性主义风格理性主义风格是指强调理性与思维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追求逻辑性、规律性和理性的表达,注重作品的结构和构图,追求客观、冷静的艺术效果。
2.理性主义风格的特点•作品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艺术家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组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使之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探索问题的内在规律。
理性主义风格的艺术家注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作品表达对于生活、世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追求理性美感。
作品的形式简洁、利落,注重平衡、对称和谐,以及色彩的协调运用,给人以冷静和思考的美感。
3.理性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如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建筑设计。
•巴勃罗·皮卡索的立体派绘画作品。
•凯利·约金斯的数学雕塑作品等。
二、经验主义风格1.认识经验主义风格经验主义风格是一种注重个体经验和感知的艺术风格。
它强调直觉、感受和体验,追求艺术创作中的个人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2.经验主义风格的特点•作品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和体验。
经验主义风格的艺术家会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世界、人性的独特体验和情感,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强调艺术家个体性。
经验主义风格注重体验和创作者的直觉感受,因此作品形式可能较为随意、多样化,展现出艺术家的个体特色。
•追求情感共鸣。
经验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通常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共鸣和思考。
3.经验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梵高的后期作品,如《星夜》。
•弗朗西斯·培根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等。
三、形式主义风格1.认识形式主义风格形式主义风格是指注重形式和造型的艺术风格。
它关注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表面效果,追求造型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它在艺术领域内引起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变化是显著而深远的,它带来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和重新审视,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多样化和前卫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当代艺术带来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它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现代主义在20世纪初兴起,强调理性、科学、单一的真理和价值标准,追求对艺术形式和结构的简化和抽象。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革,现代主义的理念逐渐显露出无法回避的局限性,导致了对这一思潮的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在这一背景下崛起,它拒绝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单一性,强调了多元和混杂、断裂和分裂的特点,提出了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的观念,以及对权威和固有意义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对艺术形式和意义的重新定义和探索上。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混合性。
传统上,艺术被理解为一种独立、完整和自足的形式,它有着确定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
后现代主义挑战了这一观念,提出了对艺术形式的多元和混杂的认识。
艺术形式不再被看作是固定和单一的,而是可以借鉴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传统,展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常常将不同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元素进行混合,创造出新颖且富有张力的作品。
这种多样性和混合性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和规范,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对艺术参与者的批判性和参与性。
传统上,艺术参与者被看作是被动的观众和接受者,他们的角色是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而不是参与到艺术创作和表达之中。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对这一观念的批判,强调了艺术参与者的批判性和参与性。
艺术参与者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和表达之中。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理论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成为了艺术界的当红词汇。
后现代主义没有一种特定哲学或美学理论标准,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审美态度。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材料、技术和样式,以反映他们对混沌和不稳定的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从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
现代主义关注的是科技和工业文明,把追求精确、简单、自然的理念作为设计和艺术的基础。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中,人们认为这种单纯的优越性在今天已经失去意义,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观念失效了。
后现代主义的主张是关注多样性、复杂性和可能性,而不是一致性和确定性。
这种多样性在艺术领域也有体现,表现在材料、技术、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更多选择。
“跨越界限”-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特征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可以在一个作品中使用多个风格和表现方式。
他们倾向于从多种文化和历史中获取材料和灵感。
他们尝试消除艺术、文化和社会界限,表现多元性世界中的交织和重构,让艺术走上了一条令人难以预测和承受的道路。
在后现代主义中,艺术家追求真实性和身份感受,认为历史和文化的碎片、媒体和图像在当今世界的全球性和网状化中已成为基本的创作材料。
艺术家借助混合媒介技术和资讯系统,挑战了许多艺术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政治。
艺术家们致力于用不同的视觉语言和图像、以及新现代和传统或原始、高端和低端的材料和技术来表达他们的艺术观点。
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颠覆现代主义通常被认为是对美学和艺术传统的纯洁化和重新定位。
它通过批判来自上古时代的想法、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理念,从而确定了艺术和文化的新意义和价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和文化关注之间的现实界限和真实感受。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认为,“现实是个复杂的悬浮物,而不是被简单的规则所贯穿。
”在艺术实践中,后现代主义挑战了传统之物(即“帝国基础”)的观念,它同样挑战了基于怀疑或批判的理念的批判。
它引入了文化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这些混乱源于当代社会的全球性进程和一系列关于性别、种族、道德和政治效果的冲突和反思。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思潮,它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现代主义的理念和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和理论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思潮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容了多种不同倾向和趋势的综合性思潮。
在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观念和规范进行了批判和颠覆,提倡着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创作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标志着艺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带来的深远影响。
1.2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在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运动对艺术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重新思考,使艺术家们开始探讨更为多元化和开放的艺术表达形式。
后现代主义拒绝接受传统的权威性,使艺术观念不再受限于特定的规范和规则,从而促进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化和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艺术形式的重新思考,艺术家们开始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探索更为前卫和独特的艺术之路。
后现代主义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在艺术作品中强调观众的主体性和个体感受,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使艺术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艺术领域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和创新性。
2. 正文2.1 艺术观念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艺术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艺术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规范和范式,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媒介和风格,打破了以往对艺术的固有认知和界限。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
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
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象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变迁和转换,从浑厚气魄的古罗马艺术到追求完美、寻求比例谐和统一的希腊艺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美为基础的理想艺术,到追求宏伟和朝向理性辉煌炫耀的古典主义艺术,到十九世纪的充满幻想和激情、直觉的浪漫主义艺术,到追求光线氛围视觉上细微变化的印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二十世纪的近现代,人类的艺术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
它的种类繁多而又复杂,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大地艺术、涂鸦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环境背景在历经二战的灾难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信息开始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后现代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对传统的观念的反叛。
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兴起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这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经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这个背景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作为引导时代潮流和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同样不能避免,很多艺术家不愿再回到人们以往熟悉的艺术样式上去了,这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形式都显得复杂多余。
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在这个含混复杂而又多变的氛围里诞生了,它既具有传统的魅力又富于新鲜的生机,再创并展现了新时代艺术的辉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象特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结束后,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观念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荷兰后现代主义大师文森特·梵高
荷兰后现代主义大师文森特〃梵高——行走在人间孤独的向日葵“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文森特〃梵高如是说。
于是他用黄色、橙色为主调,挥着手中的笔大胆地使用不经调和的颜料,在画布上恣肆狂放,生出了那如黄金般光彩夺目、如吉普赛女郎般热情奔放的向日葵,像正在燃烧着的火苗,像他在阿尔见到的太阳,那是他心灵迸发的情感。
“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他毅然舍弃了传统绘画中的纯粹抒情,突破了印象派中强调的光和色,抛却了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
人们在看到那张扬的向日葵时,都忍不住为画中向日葵对生命所展示出的激情而惊叹,可是它们艳丽得颓废,他画下了它们最美的时刻,留下了它们生命中轰轰烈烈的绚烂,同时却也预示着一朝繁华鼎盛之后,终将走向沉重的衰败。
无疑,梵高是爱着向日葵的。
这种爱来自它本身与梵高的相似:充满天真的热情与对光明的渴望。
可是这样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的作品,难以被当时的世人所接受。
但是他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自己,去迎合大众。
他还是这样画着,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的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像许多我们熟知的名人一样,固执到可爱,固执到可敬。
以至于有一次在与好友高更争论艺术问题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
这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许多人说他疯了。
是的,他是一个疯子,一个清醒无比的疯子。
梵高自愿去了当地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高更的愤愤离去,他开始孤独。
而他的许多传世之作也在这时开始产生。
他流离在人间,靠着心中微弱的光,像株倔强的向日葵,寻找着他的太阳。
最后,他来到了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他的太阳——阿尔。
梵高是热爱生活的,所以他崇拜米勒,画下了许多劳动者的形象,例如《吃土豆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后现代主义及梵高真正开始接触美术是在中学,当时看到课本上一幅幅图画感觉很平常,有一些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画家所倾注的感情。
到了大学由于专业需要,系统的学习了一下西方美术史,终于对西方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特别是观看了那一幅幅堪称经典的作品之后,让我对西方美术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下面谈一下我对‘西方现代美术—后现代主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梵高‘的一些见解。
后现代主义简介“后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发明的。
据说,1910年在伦敦准备举办一个“现代”法国画展,但是临近开幕,画展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
作为展览组织者的罗杰·弗莱事急无奈,便不耐烦地说:“权且把它称作后印象主义吧”。
这一偶然而得的名称,毕竟还切合实际,因为参展者都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
以后,“后印象主义”便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梵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
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
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
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
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其作品如《星夜》《向目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艺术。
1890年7月29日,梵高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37岁。
梵高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伟大的。
梵高的伟大不仅是因为其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天价,更主要是其为艺术而燃烧自己生命的伟大殉道主义精神,富含悲剧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催人泪下、不被当世人所理解的苦难情感世界以及撼人心魄的传奇式绘画历程。
他的不朽足以当之无愧的堪称世界画坛屈指可数的巨匠。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
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
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
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
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
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
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
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从某种意义说,梵高的人生轨迹并不是由自己一手所策划的。
梵高一直活在世俗和家人的既定法则和意愿中,但是当他遭遇了痛苦的感情世界、悲悯的传道士以及自虐式的基督情怀和种种不幸后,他开始领悟到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一切关于上帝的说法都是天真幼稚的说辞,上帝是不存在的。
这个世界只有一片浑噩、悲惨、苦难、残酷、煎熬和无尽的黑暗。
他对世俗开始怀疑、不平、仇恨……这些都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将有所改变。
终于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伴随着痛苦的冲突和摇摆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
正如梵高自己所说:“我也会有用处的,我也感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只是要怎么做,我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对哪一方面有用?”是上帝给予他天才式的思想和智慧。
由于以前对绘画的了解和热爱,他的脑海中时刻流传着对绘画的热望,这种急切的愿望正在超越其他一切感觉,而即将奔涌出来。
“经过了’这些虚度的岁月,我终于发现了自己!我将成为一个艺术家。
我一定要成为艺术家。
那就是我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原因,因为我不是那料,现在我已经抓住了永远不可能失败的东西。
”梵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
初涉画坛之前,梵高通读了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等大师的文学著作。
接触和鉴赏过包括夏尔·得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和海牙画派等大师的艺术作品,并以米勒和伦勃朗等大师为导师,精心临摹了自己喜欢的大量作品。
一开始梵高就显示出对绘画惊人的敏锐力和感悟力。
在寻求自己绘画的艺术道路上。
梵高先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然后在法国的埃顿、海牙、纽南和安特卫普辗转学画。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农民肖像画和风景画。
作品大都以灰暗的色彩表达了画家内心的苦闷孤独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与怜悯。
梵高并不满足于现有的艺术创作状况,而后他来到巴黎。
期间,在弟弟提奥的引荐下,梵高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并得到毕沙罗的赏识和指教。
他尝试着学习运用明亮的色彩,于是,其艺术作品也逐渐明亮起来,并通过技法、运用点状的笔触和单纯的色彩,将其对艺术的满腔热情表达出来。
此时,梵高总是处于创作的狂热之中,他的艺术风格也因此独树一帜,并成为后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浮士绘”出现在他的眼前,这些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因为其色彩鲜明、线条简明而又富有表现力打动并唤起了梵高的共鸣。
他吸收其精华,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加以实践,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更具特色。
这种博采众长、使东西方绘画技法集于一身的做法,致使梵高的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并超越了欧美同时代许多优秀的大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后,拥有印象派灿烂色彩和东方艺术简洁线条的梵高,内心蕴藏着一股强烈的情感需要倾泻。
他已不满足于巴黎的阴郁,他向往着更加光明的地方,因为他心中有着十倍于太阳的热情,急需一团烈火来加以引发。
于是他来到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这里到处辉煌,梵高的天分和激情完全得到了表露。
他曾如此自问:“我的体内存在着某种东西,那是什么呢?”现在,那个莫名的东西形成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爆发出来。
他以惊人的勤奋不间断地进行创作,阳光让他兴奋,他用艺术描绘着象征热情、光明和生命、富有金黄色彩的太阳,描绘着阳光下的田野,描绘着田野周围生活的农民。
热烈的太阳神给了梵高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高涨的创作欲望驱使梵高投入近乎疯狂的工作之中。
期间,他大胆创新,大量运用红、黄、蓝等原色。
尤其喜欢用红色、黄色及柠檬黄和橘黄。
他认为。
这种红、黄原色产生的强烈效果会给受苦难的人以希望,也会给自己以慰藉。
他的作品色彩炫耀,笔触激情有力,一笔一画之中运载着奔涌不息的情感激流。
粗犷、豪放、充满动感,紧张、强烈而富节奏。
这些伟大的作品传递着梵高满腔激情,表现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内心情绪。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竟然完成了200余幅油画和许多素描作品,他的绘画技法臻于成熟。
但是。
他那不修边幅的艺术家外表、忧郁孤僻的内心及其意气冲动与暴戾的性格使得人们害怕他、讨厌他,甚至有人把他当作疯子。
而他却以高度的绘画热情忍耐着人们对他的误解、敌视甚至驱赶,终于在一次割耳事件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他忍受着内心不被人理解的巨大痛苦和身体的极度折磨,而他体内燃烧的绘画激情却从没有停歇。
这时的梵高开始按照自己内心的感受来作画,激越而狂放。
作品还使用了一些旋转、扭曲的线条,扭曲的笔触向上升腾着,画面给人一种流动感,并体现着、充满着力的搏斗。
这正是梵高内心所追求且意欲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意境。
这种境界体现着梵高桀骜不驯、不屈于命运、积极向上且与命运抗争的人格与精神。
但是。
梵高还是没有战胜精神分裂抑或是癫痫的巨大创伤,他还是向自己扣动了扳机……。
倒下的36个小时后,一个幽灵飘向了极乐世界。
半年后。
他的弟弟也辞别于世,他们生前永不分离,死后仍旧魂魄不离。
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人会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倾注于艺术创作中,但是面对梵高绘画艺术的真实感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力的追求及对苦难民众不屈于命运的关切之情,我们会为之一震。
因为这种面对社会丑恶、腐朽而表现出的不屈的精神将鼓舞后来者在艺术长河中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论及个人,梵高无疑是不幸的,他单纯的理想主义信念,痛苦的疾病折磨,孤僻、直率、执着而神经质的性格使他难以融入当时的社会,并与人为善相处。
也许正是这种性格缺陷成就了梵高的不朽。
他以广博的文学修养,宽厚的人文情怀,博大的同情心,悲悯的基督精神,火热的创作激情,独特的绘画技巧,把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燃烧在绘画艺术中,形成了他得以不朽的艺术生命。
梵高的不朽来自于他高度自觉的自然观绘画思想。
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提出了“返回自然”的自然观思想。
自然观思想认为,艺术家只有投身自然。
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诠释美的生活。
凡高的艺术创作深受自然观思想的影响,他以宗教徒般的虔诚走进自然,诠释人生。
他以其孤寂的生活和楚苦的精神世界为创作背景,运用绘画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的自然世界。
凡高描绘出的自然世界不是纯粹的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它是内化于人的“人化自然”。
他通过绘画艺术将自身的内在心灵与其所处的社会联系起来,正如梵高所说:“在见到诸多自然事物时,如当看到一片树木时,我都能看到自然的表情,甚至感受到他们的心灵。
我甚至奢望能够在那里找到某种斗争的方式。
”于是,作为一名艺术者,梵高一直在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与自然的本质之关系,他说:“一名社会劳动者形象,一片沙滩、天空与海洋,一块犁地上的犁沟等,都理应成为艺术描绘的对象。
将这些自然物描述出来都是不容易的,但由于他们都是生活之美的对象,一名艺术家终其一生从事于表现这些自然物之美,确实是值得的。
”因为反映自然之美是非常值得的,所以,梵高常处于一种精神极度亢奋的状态来进行他的艺术创造,正因为这种执着,梵高的艺术作品才真正反映出来自然的“生气与真诚”,打动了有灵性的艺术之人,并传于后世而永不退色。
梵高独立特行的创作精神与思辨意识也促成了其不朽的艺术生命。
梵高也曾震撼于米勒、伦勃朗、德拉克罗瓦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然而,他更多的是吸取其创作精华,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追求形式和心理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