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 女娲造人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内容预览:28、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三、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四、教学设计1、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 女娲造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新授:
问题: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③比较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四)小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28女娲造人
课题
28、《女娲造人》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导)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作业:
①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教学反思:
(三)讨论:
①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明确: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女娲造人教案新人教版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践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女娲造人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故事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探讨现代科技是否能够实现类似女娲造人的奇迹。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填空题:
(1)请填写课文《女娲造人》中,女娲造人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女娲造人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天地间的孤独,使大地充满生机。
(2)请填写课文《女娲造人》中,女娲用什么创造了人类?
再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得到培养。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合作和交流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方式,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认同、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首先,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学生能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汉字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答案:女娲造人的故事象征着创造力和生命的诞生,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论述题:
(1)请结合课文内容,论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七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28课课题名女娲造人课时一课时执教教师单位教师姓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神话创作中想象的运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设疑,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解疑。
2.利用拓展训练,引导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想象。
3.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及情感渗透。
教学重点重点: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难点: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课后小结1.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体现了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2.从课文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辅之以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3.用亲切的教态、激励性的语言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分析表达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拓展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起来。
本堂课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师的适当指导和点拨下,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飞扬起来。
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指导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
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摆脱课文束缚,让学生发挥个体独立性,自由想象。
在第二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对想法新奇的学生还给予了表扬,这就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教版课文《女娲造人》教案
人教版课文《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女娲造人》。
(2)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推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起源的问题,激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2.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推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的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起源的问题,激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女娲造人》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卡片、黑板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女娲的传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女娲造人的故事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女娲造人》。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象征意义。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起源的问题,激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课后复述课文《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教学难点:分析女娲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设计二)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女娲造人》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设计三)播放两段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教师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造人?②怎样造人?③怎样让人生生不息?2.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明确:造人原因: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好办法:男女结合3.归纳文章结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神话与现实的区别。
2.理解课文大胆新奇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想象力。
3.学习伟大母亲女娲勤奋、智慧的品质和远古人类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神话与现实的区别。
既要让学生体会神话的魅力,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正确认识神话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差距。
2.激发学生想象力。
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与《风俗通》原文的不同处,理解想象的特点,再通过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的改写进行想象力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思(在黑板上方靠左板书“人”字)我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下,关于人类的起源,科学的解释是怎样的?在古时候,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出现神创造人的传说。
(在黑板上“人”字前板书“女娲造”)那么,女娲为什么想到“造人”?她最初是怎样造人的?结果怎样?二、理解探究1.比一比速度。
速读课文,简要概括内容。
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读得快,信息概括最全面。
2.试一试身手。
请学生复述课文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其余学生对复述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3.看一看慧眼。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将《风俗通》中关于女娲造人的两则短文与课文作比较,在课文中标出原神话故事的内容,其余就是作者联想、想象的补充内容,以获得对联想、想象的方法和思路的启示。
4.议一议内容。
学生同桌为一组,阅读讨论:(1)女娲为什么想到“造人”?女娲对人类诞生所产生的喜悦说明了什么?明确:天地间虽然有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女娲仍感到非常寂寞,考虑到天地之间应该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让世间生气蓬勃起来。
人的产生,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无限希望。
人的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我们既感到了女娲的慈爱、勤劳、智慧,又感到了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们分明看到,女娲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我们明白了,神话中的想象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八课《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女娲造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通过朗读讨论体会女娲形象;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知领域的欲望。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
【教学方法】1.复述法。
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师导入,问题情境: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大家喜欢看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学生回答。
(熟悉的神话故事会有: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生答后,展示神话故事图片。
)2.设疑: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答案可能有:故事好听、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像奇特……)3.引入新课: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像,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造人的神奇。
(展示课题及女娲造人画像。
)4.了解作者,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到底是谁写呢?(展示作者简介)二、整体感知课文1.齐声朗读,掌握下列词语,注意读音。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____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学案 新人教版word版
28 女娲造人
神话,它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
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化生活作出解释,于是借助想象和幻想进行解释的结果。
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堂探究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
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
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⑤女娲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完成课后练习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供您参考,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
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
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
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人教版课文《女娲造人》教案
人教版课文《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女娲造人》的内容,把握住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女娲造人》,理解故事情节,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案例分析: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袁珂)教案新
人教版
授课时间:第十六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3、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和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3、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二)检查预习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幽(yōu)光:昏暗的光。
灵敏:反应快。
延绵:延续不断。
莽莽(mǎng)榛榛(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始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三)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对照课文故事情节,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A原文: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黄土做人。
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B、原文: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生自学,师巡视。
【明确】: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动机;(2)女娲造人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5)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人出来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能看出作者的想象力丰富。
(四)自学指导二:研读课文
《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的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
他们说女娲抟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权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
那些用藤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
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
2.在《化石吟》中,“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生自学,师巡视。
【明确】:
1.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从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有愚昧、麻木民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2.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象,这是十分有趣的。
(3)这类神话无非是对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
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六)课堂小结:
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象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才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谁没有珍存母亲的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丰富的想象造人的具体过程
巧妙的构思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人性化描写人造出来后的欢欣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