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三、重读课文,品味语言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
2.教师解释并板书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欣赏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四、深度阅读,探究思想1.教师提问:树和小男孩的关系是怎样的?树为什么会变得“光秃秃的”?2.学生思考后,交流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五、作训练,编写童话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童话。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童话故事。
六、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童话阅读和创作的兴趣。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教师出示目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
2.板书生字、词语,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
二、复生字,练朗读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拼读、认读、书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三、深度阅读,探究思想1.教师提问:小男孩和树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学生思考后,交流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表达的“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思想。
四、作训练,修改童话1.教师介绍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
2.学生互相交流修改意见,提高作质量。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发挥想象,创作优秀的童话故事。
1.课件展示: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为什么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我们身边的友情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坚定不移?2.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友情故事,思考如何珍惜和维护好友情。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友情的重要性和珍惜友情的方法,如信守诺言、互相理解、相互支持等。
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友情需要双方共同维护,不能只靠一方付出。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单元备课(视频+课件+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单元备课(视频+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批评初步概念,明确文学批评的作用和价值;2.了解文艺评论的分类和类型;3.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和技巧,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4.通过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文学批评初步概念和作用;2.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和技巧。
难点:1.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2.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以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为例,询问学生对莫言的评价,引导学生思考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2.讲授(20分钟):①引导学生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如何用批评者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
②介绍文艺评论的分类和类型,如书评、评论、志、杂文等。
③讲解文学批评方法和技巧,如内容批评法、形式批评法、历史批评法、阐释批评法等。
3.实践操作(25分钟):①选择一篇短文,进行内容批评,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意义和思想内涵。
②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形式批评,让学生分析诗歌的音韵、节奏和形象描绘。
③选择一篇小说,进行历史批评,让学生分析小说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④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阐释批评,让学生分析散文的运用修辞和文化内涵。
4.总结(10分钟):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批评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②总结文学批评的作用和价值,强调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和掌握批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评价学生掌握了批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2.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他们对文学批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程度;3.通过课堂小结和教师评语,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单元备课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单元备课第三单元成长足迹一、单元主题成长足迹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以“成长足迹”为主题,通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思考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借助蜗牛、龟兔赛跑等故事形象,引导学生用美术的形式表现毅力和坚持。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使用多种材料制作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学生能够通过蜗牛、龟兔赛跑的故事理解毅力的含义。
o掌握使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讲述故事、观察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o在美术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让学生理解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o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毅力的含义。
o掌握多种材料的美术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o如何用美术作品生动地表现毅力和坚持。
五、教学方法1.故事讲述法:讲述龟兔赛跑、蜗牛坚持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毅力的内涵。
教学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毅力的含义。
2.观察法:展示蜗牛、兔子、乌龟等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行为表现。
教学意图: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感受中获取创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使用多种材料制作美术作品的方法,如绘画、手工等。
教学意图: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创作,在实践中掌握多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教学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作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5.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毅力和坚持的理解以及美术作品的创作思路。
教学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游戏教学法:设计与毅力和坚持相关的游戏,如“毅力大挑战”游戏,让学生模仿蜗牛爬行或兔子跳跃,体验坚持的过程。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掌握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如古诗词、汉字、诗歌等。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琢磨古人情感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词的欣赏和写作技巧。
2)加强对诗句、句型、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2)学生对汉字和诗句的书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教师以字词、句型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记忆、演练、分析和应用。
3.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朗读、诗歌创作、阅读策略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词欣赏1.教师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2.教师分析诗句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比喻手法等。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墓碑文》的意义和主旨。
4.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时空背景,如唐诗宋词等。
第二课时:汉字教学1.教师将汉字进行分类,从形、音、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做题和互改。
3.教师讲解汉字的命名和演变,及其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
4.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注重结合意义和用法。
第三课时:诗歌创作1.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绝、七绝、唐诗、宋词等。
2.学生进行创作,可采用出题人提示、指定写作主题等方式进行。
3.学生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4.教师总结和点评学生诗歌的优缺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书面作业表现。
3.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4.教学效果评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案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案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三、教案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案重难点难点: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重点:1、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五、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4课时个性化调整方案教案过程:教案反思:个性化调整方案教案过程:教案反思:个性化调整方案教案过程:教案反思:个性化调整方案教案过程:教案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我的好朋友》的内容及含义。
2. 认读生字词并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意义和重要词汇。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 课件:包含课文、图片、互动活动等的电子课件。
3. 报纸和剪刀:用于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让学生做简单的身体活动,以准备开始上课。
2. 导入新课(10分钟)-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课的主题:我的好朋友。
3. 新课呈现(1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我的好朋友》,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解释其意义。
-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4. 合作活动(20分钟)-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 提供报纸和剪刀,让学生制作角色面具和道具,增加互动性。
-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5. 小结复(10分钟)- 对本课研究内容进行小结,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教育意义。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并默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我的好朋友》的内容和含义。
通过课堂中的合作活动,学生得到了较好的语言输出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训练和活动设计。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更多互动元素和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考与实施
举例:解答实际应用题,如某物品3/4由2人平分,每人得到多少?
2.教学难点
(1)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混淆,需要反复练习。
举例:针对3/4 ÷ 1/2这类题目,学生容易忘记将除数取倒数变为乘法,即3/4 × 2/1 = 3/2。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分数除法的基本原理。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举例:讲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3/4 ÷ 2 = 3/8;以及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如3/4 ÷ 1/2 = 3/2。
(3)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规律:学会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运算规律。
举例:讲解先乘后除的运算顺序,如3/4 × 2 ÷ 1/2 = 3/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考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考与实施。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对于分数除法的应用还不够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分数除法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运动和力的经验,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但学生对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便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有哪些形式?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踢球等。
并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变化。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形式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并请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如摩擦力、重力等。
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自己的思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交流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时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黑板、桌椅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核心词汇;2.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3.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本单元为“小动物和童谣”,主要内容包括:1.课文《小狗和小猫》;2.童谣《小猴子爬树》;3.课文《小骆驼旅行》;4.童谣《小兔子乖乖》。
核心词汇本单元核心词汇如下:1.狗、猫、骆驼、兔子、小动物;2.爬、树、旅行、玩;3.乖、不乖、好、坏。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1.教师需注重拓展教学的领域,通过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生活实际和文学艺术等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需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和童谣的内容;3.教师需让学生学会通过画画、朗诵等形式,表现小动物和童谣的形象和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1.学生的语感启蒙、语言认知能力初步建立,并且在“动词+名词”的语言构式上有初步体验;2.语文学科内容的连贯整体性,对于学生是否形成“整体感”尤为重要;3.语文学科的写作训练,需要适当地与生活、文学、传统文化等领域结合。
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方法如下:1.交流法: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思考、表达本单元内容;2.讨论法:围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开展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分析,引导学生合理讨论并提出问题;3.案例法:以生活实例为蓝本,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生活中的特殊语言用法;本单元还补充了一些创新教学法,如绕口令、表演、游戏等,用于丰富教学过程。
课内活动设计活动一:童谣朗诵时间:25分钟活动流程:1.教师先读《小猴子爬树》童谣,然后指导学生背诵;2.教师分主题让学生表演,他们可以自己编排表演内容,可以是朗诵、动作、手势等;3.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表演,鼓励好者奖励,提醒差者改进。
活动二:画画互动时间:25分钟活动流程:1.老师通过图画板等方式介绍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入场;2.先让学生在纸上自由画出小狗变成小猫的场景,找出新变化,分享画画过程,谈论自己的思路;3.再让学生画出故事的结束场景,自由表达,分享想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单元新主题丛书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简介教材内容: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课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六、重组单元教材:七、备注:(学法指导)本组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生活处处有真情,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人物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因此,在学习中希望能建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的善良的心。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稿教案《小数除法》
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1课时预设教学设计一、导入1.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2.计算。
268÷4 224÷4 256÷6 345÷15二、教学实施讲解教材第24页例1。
创设故事情境,引出王鹏晨练的故事。
(1)谈话:了解学生晨练的益处。
(2)投影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图意。
师提问: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3)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4÷4(4)观察算式并回答。
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原来学的是整数除法,现在是用小数除以整数。
思考: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5)先思考,再尝试解答。
提问: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聆听学生想法的同时,及时概括出学生的方法,说明方法的弊和利。
(6)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指导学生列出竖式后,教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 这样的计算会吗?学生算出来后,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表示2个一)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3.理解被除数个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内容主要涉及小蝌蚪在水里找妈妈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认字的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词语。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3.掌握一些常用词语,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
4.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2.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掌握一些常用词语。
4.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与生物相关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跟随朗读,了解课文基本意思。
3.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认读本课重点词语,并通过词语搭配和语言运用巩固学生的认读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与学生分享与生物相关的书籍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本课文,如人与自然、小动物的生命等方面。
3.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所学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
积极态度。
二、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课文
2.教学工具: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实物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请学生猜测本课内容。
2.【学习内容】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分段教学,注重重点句子和生字词的讲解。
3.【练习】
–分组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故事情境。
4.【巩固】
–师生互动,复习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拓展】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写类似故事情节的小段落。
–鼓励学生认真朗读,发现语文之美。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注重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加强课内外的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希朥对教师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图形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操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物体的特征。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0.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认读理解“挨揍、俨然、一绺、盔甲、鏖战”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重难点)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1.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求呢?(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 学会通过拼接数字识别和书写两位数。
3. 理解并应用两位数的数目和数量概念。
4. 运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数字卡片或磁贴。
3. 数学练册。
教学过程导入与复(5分钟)1. 复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通过互动游戏或数字歌谣进行复,确保学生对这些数字有基本的了解。
新知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的概念。
通过教师举例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由十位和个位数字组成的特点。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磁贴,让学生拼接出各种两位数。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变化,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启发与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估计数量并用两位数表示。
例如,5个苹果可以用52表示。
2. 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相互出题并回答对方提出的两位数问题。
鼓励他们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巩固与扩展(15分钟)1. 学生打开数学练册,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练。
包括填写缺失数字、判断大小关系、简单运算等。
2. 教师适时抽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2. 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部分。
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册上的作业。
2. 背诵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字和运算过程,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吃食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五.稳固延伸:回忆内容,朗读记忆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布置同学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10、松鼠一.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预习探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①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稳固记忆生字。
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三.合作交流,默读思考: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②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品读体验,围绕重点,全班研讨:①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体会写法:①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五.稳固延伸:思维拓展,练习表达:1.读完课文,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做点什么呢?2.这些写法对我们有何启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3.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布封的书,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11、新型玻璃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醒课题,激发兴趣:“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预习探究:自学生字,读顺课文: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看守”中的“看”读kā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ān,“调节”中的“调”读tiáo)三,合作交流: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①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2课时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1课时
习作:“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2课时
核心素养
启发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和难点上进行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童年趣事,抒发对神秘宇宙的好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培优辅差,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课时安排
《竹节人》…………………………………………………………………………2课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25个生字;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哄、奔、禁”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记叙方式和说明方法。
3.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难点:
1.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启迪学生对自己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元课题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会写25个生字;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哄、奔、禁”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记叙方式和说明方法。
3.学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5.通过学习本单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启迪学生对自己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语文园地…………………………………………………………………………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