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课1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武术普修课教案理论课(一)基本信息教学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授课年级学生人数课次主讲教教材:武术概述、武术的内容与分类学生学习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是为让学生正确认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技术打好坚实①有利于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起源、发展具有一定了解,促进学生对武术学习生产兴趣。
②结合教学大纲,通过武术概论的学习树立正确对待习武的思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武术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1、武术发展各阶段的历史背景。
2、武术特点与作用。
教学内容教学刻的领悟。
任务明确武术的概念,了解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对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有全面的掌握,方法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与分析一、武术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课的内容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它集健身、自卫、艺术欣赏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抵抗猛兽袭击及战争中逐社会的发展,部落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人们不断总结格斗经验,代代传习,逐渐形成了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武术的发展。
1956年将武术列为全国性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组成专家挖掘整理出了许多传统内容,使武术的年北京亚运会将武术列为比赛项目,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1994年国际武联正式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预示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运动,正受到越二、武术的内容和分类:武术的内容丰富,流派众多。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普查表明:源流有序、拳理分就达129个。
过去武术的分类法有多种,有的以名山、大川为界,划分为少林派、武有的根据拳种的练习特点及风格划分为内家、外家。
也有以姓氏划分的。
现在,一般对练、集体演练和格斗运动等五类。
(一)基本功和各种单势练习:课的内容武术中有许多基本功,如肩功、腰功、腿功、鼎功、桩功及各拳种的单势动作运动的基础,它们本身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
武 术 理 论 课 教 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
课 程:
系、年级、班:
教 研 室:
任 课 教 师:
20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课次:1日期:
章(讲)节、节:
教学内容:识图学练、套路创编与武术裁判
重点:套路创编的方法、裁判法
难点:武术裁判规则及裁判法
需用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
一、教学任务
正确掌握武术图解知识,能够识图自学自练武术套路,并进行简单的武术套路创编。对武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有一定的了解。
2、武术组合动作的内容与分类
拳术组合
技击攻防技术组合
器械组合
对练组合
3、武术套路编排的一般方法
内容设计
结构构思
轮廓的确立
段落内容及重、难点动作的安排
风格特点设计
突出武术特点
发挥个人特长
路线方向安排
全套调整
(四)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1、自学自练武术的原则
少而精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
平衡发展原则
1、武术散打规则介绍
竞赛的一般常识
得分标准与判罚
比赛场地和器材
2、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简介
(七)思考题
1、武术图解知识包括哪些内容?识图自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合作自学法的步骤和要求。
3、什么是武术组合?武术组合的内容有那些?结合已经学过的武术技术,自己创编包含5-8个动作的武术组合。
4、在自学自练武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竞赛的一般常识
评分标准与办法
动作质量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
演练水平的评定与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
难度的评定与难度应得分的确定
太极拳理论课件

第一节 太极拳概述
一. 太极拳起源与演进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
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太极 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关于 太极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附会和传说。据中 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最早习练太极拳的是 明末清初时期,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
创编太极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躯干部
胸背部:含胸拔背 腰脊部:松腰正背 臀部: 缩髋敛臀
肩臂部
沉肩、坠肘、坐腕ຫໍສະໝຸດ 腿部屈腿落胯、活膝扣足
心静用意、身正体松、 由松入柔、柔中欲刚 弧形螺旋、中正圆转、 源动腰脊、劲贯四稍 三尖六合、上下一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落胯正腰、 沉肩垂肘、坐腕舒指 屈膝圆裆、骶骨有力、 眼随手转、步随身换 速度均匀、轻沉兼备、 内动外发、呼吸协调 意动形随、势定意连
武禹襄像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 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 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 又称活步太极拳。
第二节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虚灵顶劲
二、气沉丹田
三、含胸拔背
四、松腰敛臀
五、圆裆松胯
六、沉肩坠肘
七、舒指坐腕
八、尾闾中正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1. 综合吸收戚继光的长拳三十二势和当时著 名的各种拳法;
2. 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3. 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
说。
通过近400年的发展演变,后人又将陈 氏太极拳发展成杨、武、吴、孙等式。各 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 同。
二. 太极拳的分类与内容 1.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众多流派,
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内宜鼓荡是要求 练习时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 奋是沉着的,要“神宜内敛”的,并不流 于形色,表现是安逸的。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德、武礼)

武术大师---霍元甲
2013-12-4
7
人物简介
霍元甲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癿武艺出众,又 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 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 癿民族英雄,他癿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 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夗部影规作品描述他癿 事迹。
2013-12-4
武术大师--叶问
2013-12-4
5
人物简介
•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是广东 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 家教育。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 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 华顺封门弟子。陈华顺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 吴仲素钻研拳技。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 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 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 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 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2013-12-4 17
(五)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収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 提倡武德癿基本原则。武德在収展过程中,从 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癿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 民族癿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癿道德 意识,终亍使尚武不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 国民族精神癿主体。崇德是尚武癿前提,尚武 是崇德癿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収扬 “自强丌息”,“厚德载物”癿民族精神,为 社会做出贡献!
2013-12-4 15
(四)武德的时代性价值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 癿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 族道德觃范上,中华武术 流传至今,丌仅在亍其强 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 自身这些表层功能癿综作 用,更囿亍中华武德作为 一种深层次癿人文精神和 民族意识,它是各种国粹 文化癿代表,也是时代生 存价值癿体现。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3. 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难点: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武术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了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并学会了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
学生在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但在个别动作的掌握上仍需加强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运动能力。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武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武术英文名称: Wushu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 60学分: 4适用对象:本、专科生•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武术专项课是我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是为对武术项目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使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锻炼方法和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为主要锻炼形式,兼顾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掌握锻炼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规律,能够用武术运动这一形式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能逐步提高,能欣赏和理解高水平武术比赛,能在基层武术活动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2. 熟练掌握基本功、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棍术、24式太极拳、初级刀术等五大基本技术,能够做到动作准确规范。
能够熟练组织和参加业余的武术比赛。
3. 具有一定的灵活运用动作能力和实战能力,具有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勇气和信心。
4. 全面发展和提高各项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为今后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5. 了解武术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在比赛中加以实践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基本理论部分1.1 、体育概述1.1.1 、体育的概念、产生和组成1.1.2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1.1.3 、体育与素质教育1.1.4 、高等学校体育1.2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1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2.2 、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2.3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4 、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1.3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1.3.1 、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1.3.2 、锻炼身体的方法1.3.3 、锻炼方法的选择1.3.4 、身体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1.4 、体育卫生与保健1.4.1 、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
二年级武术选项课理论试题(1)

二年级武术选项课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
()年正式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学位点。
2、武术中的“四击”是指()、()、()、拿。
3、()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4、武术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
5、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等方面。
6、武术与中医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等八大技术成果以及一大批有关的学术著述。
7、武术套路比赛的场地长()米,宽()米。
8、太极拳主要包括()、()、()、()、()五种流派。
9、到目前为止武术比赛的最高赛事为()。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什么是内外合一?
2、请按顺序写出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3、新时期的武德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40分
试述武术与传统医学的关系。
初级长拳理论课

六、初级长拳第三路视频:
考核内容、方法、标准
1.专项技术 初级三路长拳 个体演练法 60%
2.学习态度
3.考勤
好好表现法
课堂检查法
20%
20%
四、练习长拳应注意的问题
1、学时要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先学一 些压腿、踢腿、弓步、马步和冲拳、抡臂以及 活腰等动作,把专项训练手段和基本动作结合 起来练。 2、养成正确姿势的习惯:可以放低高度,用 力要顺, 3、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只有坚持经常练, 才能提高身体的素质和机能,掌握住带有规律 性的东西。
怎样识别武术套路图解:
武术技术书上的图,是描绘动作路线的;文字说明是 讲解动作顺序的,二者结合起来称图解。
图解基本知识
插图中一般用虚线 (…→)或实线(→) 来表示该部位下一动 作行进的路线。箭尾 为起点,箭头为止点。
武术竟赛方法简介:
1 1、竟赛项目:长拳、 太极拳、南拳、剑术、 刀术、棍术等(规定、 自选动作); 2、场地:长14米宽8米; 3、裁判员8人 4、评分:滿分10分 5、评分方法:去高
2、眼要敏锐 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 锐利,眼法不是单纯行动的,而是眼随 手动,目随势注,眼法是长拳动作的意 向、趋向传神的关键。
3、身要灵活 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 柔韧、灵活,身法的变化主要在于腰。 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 如果由活动性动作进入静止性动作时, 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 的方法。
初级长拳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 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 动静疾 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 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 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武术除了具有武术的技击性、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共性特点
和健身、防身、修身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的特点。 1、学校武术不是现有“成品武术”的直接照搬。
2、学校武术具有更多的运动形式
3、学校武术是“开放式”技能为主的武术技能和知识体系
(二)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略)。
(二)武术的概念 关于武术的概念,林林总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体育》(1982)称:“武术,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 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 宝贵的文化遗产。” 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1983)称:“武术, 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 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以 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 动。”
二、武术的特点和功能 (一)武术的特点 1、攻防技击性 “武”的词源学意义:“手持武器站立的人”。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 育项目的特质。其基本动作是由打、踢、拿、靠、摔 等技击元素组成。 2、流派繁多,内容丰富 3、广泛的适应性 “拳打卧牛之地” 4、“模拟性”攻防练习为主 5、重德修身、体用兼备、内外兼修
《中国武术大辞典》(1990)称:“武术是中 国传统的技击与健身技术,是以套路和对抗为 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武术学概论》(1996)称:“武术是以技 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 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1998)称:“武术 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 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武术的功能 1健身 2防身 3修身 4愉悦 5教育 6交流 7经济
三、武术的内容
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格斗、功法三大类。
1、套路 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 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1)单练:包括徒手和器械 ①徒手: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 挂拳、通臂拳、少林拳、象形拳、戳脚等等。
〔2010〕8号),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 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全国中
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
(二)学校武术概念 学校武术是在学校领域范围内开展的、以教育为目的武术项目。其 内容是选择符合学校教育特点的武术技术和知识,通过适用于学校 体育教育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学校体育课,课外武术活动,课外武 术训练和竞赛中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三)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略)。 (四)学校武术的特点
发展到现阶段社会,学校领域内的武术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武
术教育体系。
一、武术的概念
(一)武术名称的历史沿革 “民物相攫而有武矣”——《兵迹》 夏、商、周:拳勇、手搏、相高、角力等 春秋战国:技击、相搏或手战 “齐人隆技击”——《荀子》 秦、汉、三国:武艺、角觝、卞等 清初:武术 近代:武术、国术、把式、功夫等 当代:大陆称武术、港澳台称国术。
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有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顾 武术是我国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儒家“六艺”中的
射”、“御”完全属于武技教育。是古代培养文武兼备人才
的重要教育手段。 1916年至今学校武术教育已有近百年官学历史 1919年孙中山为精武体操学校成立国小学课程》一文中呼 吁:“增加武术之内容,以养成尚武的精神和奋斗的气概。”
《中国武术史》(2003)称:“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 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 统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教程》(2004)称:“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 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 最新定义:2009年7月9日至11日在少林寺所在地河南登封, 修订后的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 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 育。” 共同点: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武术具有体育属性;武 术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如何解读武术最新定义?
②器械 分为长、短、双、软四种类 型 长器械:如棍、枪、朴刀等 短器械:如刀、剑、匕首等 双器械:如双刀、双枪、双 剑、双钩、双匕首等 软器械:如九节鞭、绳标等 (2)对练:包括徒手对练、 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 练 (3)集体演练:集体进行的 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的演练。通常6人以上, 可音乐伴奏
教育部于1956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武术 列为体育课内容。 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体育课应
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2010年8月23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推广
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教体艺厅
2、格斗 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 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 对抗实战形式。 (1)散打 (2)推手 (3)短兵
3、功法 以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 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 能为目的,围绕提高身体某一 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 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四、学校武术概述
武术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必修内容,承担着增强我 国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
(三)学校武术的特点 学校武术除了具有武术的技击性、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共
性特点和健身、防身、修身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以下三个
主要的特点。 1、学校武术不是现有“成品武术”的直接照搬。
2、学校武术具有更多的运动形式
3、学校武术是“开放式”技能为主的武术技能和知识体系
学校领域有着国家相对固定的教学要求、有着教师和 学生群体、有着课时、练习场地等相对稳定的、有利 于武术大面积传授的教学条件。 学校武术至少应有六类以上的运动形式,每类运 动形式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相应的内容。即适用于学校 领域的集体教学,又区别于竞技武术、民间武术等其 它领域武术的运动形式; (1)武术游戏 (2)武术达标 (3)武术体操 (4)武术短套 (5)武术防身 (6)武术保健
“中华武术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山东)试点学校师资培训班
第一讲
武术概述
孙 刚 山东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杰出 代表,已成为国际性竞技项目和大众健身的主要手段。 武术以技击为本质属性,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竞技、教育
等多元化价值功能。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深邃的文化内涵,是学校进行 民族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武礼、武德贯穿整个武术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