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课1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武术普修课教案理论课(一)基本信息教学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授课年级学生人数课次主讲教教材:武术概述、武术的内容与分类学生学习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是为让学生正确认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技术打好坚实①有利于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起源、发展具有一定了解,促进学生对武术学习生产兴趣。
②结合教学大纲,通过武术概论的学习树立正确对待习武的思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武术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1、武术发展各阶段的历史背景。
2、武术特点与作用。
教学内容教学刻的领悟。
任务明确武术的概念,了解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对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有全面的掌握,方法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与分析一、武术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课的内容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它集健身、自卫、艺术欣赏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抵抗猛兽袭击及战争中逐社会的发展,部落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人们不断总结格斗经验,代代传习,逐渐形成了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武术的发展。
1956年将武术列为全国性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组成专家挖掘整理出了许多传统内容,使武术的年北京亚运会将武术列为比赛项目,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1994年国际武联正式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预示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运动,正受到越二、武术的内容和分类:武术的内容丰富,流派众多。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普查表明:源流有序、拳理分就达129个。
过去武术的分类法有多种,有的以名山、大川为界,划分为少林派、武有的根据拳种的练习特点及风格划分为内家、外家。
也有以姓氏划分的。
现在,一般对练、集体演练和格斗运动等五类。
(一)基本功和各种单势练习:课的内容武术中有许多基本功,如肩功、腰功、腿功、鼎功、桩功及各拳种的单势动作运动的基础,它们本身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
武 术 理 论 课 教 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
课 程:
系、年级、班:
教 研 室:
任 课 教 师:
20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课次:1日期:
章(讲)节、节:
教学内容:识图学练、套路创编与武术裁判
重点:套路创编的方法、裁判法
难点:武术裁判规则及裁判法
需用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
一、教学任务
正确掌握武术图解知识,能够识图自学自练武术套路,并进行简单的武术套路创编。对武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有一定的了解。
2、武术组合动作的内容与分类
拳术组合
技击攻防技术组合
器械组合
对练组合
3、武术套路编排的一般方法
内容设计
结构构思
轮廓的确立
段落内容及重、难点动作的安排
风格特点设计
突出武术特点
发挥个人特长
路线方向安排
全套调整
(四)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1、自学自练武术的原则
少而精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
平衡发展原则
1、武术散打规则介绍
竞赛的一般常识
得分标准与判罚
比赛场地和器材
2、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简介
(七)思考题
1、武术图解知识包括哪些内容?识图自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合作自学法的步骤和要求。
3、什么是武术组合?武术组合的内容有那些?结合已经学过的武术技术,自己创编包含5-8个动作的武术组合。
4、在自学自练武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竞赛的一般常识
评分标准与办法
动作质量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
演练水平的评定与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
难度的评定与难度应得分的确定
太极拳理论课件
第一节 太极拳概述
一. 太极拳起源与演进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
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太极 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关于 太极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附会和传说。据中 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最早习练太极拳的是 明末清初时期,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
创编太极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躯干部
胸背部:含胸拔背 腰脊部:松腰正背 臀部: 缩髋敛臀
肩臂部
沉肩、坠肘、坐腕ຫໍສະໝຸດ 腿部屈腿落胯、活膝扣足
心静用意、身正体松、 由松入柔、柔中欲刚 弧形螺旋、中正圆转、 源动腰脊、劲贯四稍 三尖六合、上下一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落胯正腰、 沉肩垂肘、坐腕舒指 屈膝圆裆、骶骨有力、 眼随手转、步随身换 速度均匀、轻沉兼备、 内动外发、呼吸协调 意动形随、势定意连
武禹襄像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 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 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 又称活步太极拳。
第二节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虚灵顶劲
二、气沉丹田
三、含胸拔背
四、松腰敛臀
五、圆裆松胯
六、沉肩坠肘
七、舒指坐腕
八、尾闾中正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1. 综合吸收戚继光的长拳三十二势和当时著 名的各种拳法;
2. 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3. 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
说。
通过近400年的发展演变,后人又将陈 氏太极拳发展成杨、武、吴、孙等式。各 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 同。
二. 太极拳的分类与内容 1.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众多流派,
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内宜鼓荡是要求 练习时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 奋是沉着的,要“神宜内敛”的,并不流 于形色,表现是安逸的。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德、武礼)
武术大师---霍元甲
2013-12-4
7
人物简介
霍元甲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癿武艺出众,又 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 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 癿民族英雄,他癿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 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夗部影规作品描述他癿 事迹。
2013-12-4
武术大师--叶问
2013-12-4
5
人物简介
•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是广东 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 家教育。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 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 华顺封门弟子。陈华顺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 吴仲素钻研拳技。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 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 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 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 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2013-12-4 17
(五)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収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 提倡武德癿基本原则。武德在収展过程中,从 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癿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 民族癿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癿道德 意识,终亍使尚武不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 国民族精神癿主体。崇德是尚武癿前提,尚武 是崇德癿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収扬 “自强丌息”,“厚德载物”癿民族精神,为 社会做出贡献!
2013-12-4 15
(四)武德的时代性价值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 癿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 族道德觃范上,中华武术 流传至今,丌仅在亍其强 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 自身这些表层功能癿综作 用,更囿亍中华武德作为 一种深层次癿人文精神和 民族意识,它是各种国粹 文化癿代表,也是时代生 存价值癿体现。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3. 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难点: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武术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了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并学会了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
学生在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但在个别动作的掌握上仍需加强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运动能力。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武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武术英文名称: Wushu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 60学分: 4适用对象:本、专科生•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武术专项课是我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是为对武术项目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使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锻炼方法和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为主要锻炼形式,兼顾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掌握锻炼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规律,能够用武术运动这一形式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能逐步提高,能欣赏和理解高水平武术比赛,能在基层武术活动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2. 熟练掌握基本功、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棍术、24式太极拳、初级刀术等五大基本技术,能够做到动作准确规范。
能够熟练组织和参加业余的武术比赛。
3. 具有一定的灵活运用动作能力和实战能力,具有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勇气和信心。
4. 全面发展和提高各项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为今后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5. 了解武术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在比赛中加以实践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基本理论部分1.1 、体育概述1.1.1 、体育的概念、产生和组成1.1.2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1.1.3 、体育与素质教育1.1.4 、高等学校体育1.2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1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2.2 、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2.3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4 、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1.3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1.3.1 、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1.3.2 、锻炼身体的方法1.3.3 、锻炼方法的选择1.3.4 、身体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1.4 、体育卫生与保健1.4.1 、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
二年级武术选项课理论试题(1)
二年级武术选项课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
()年正式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学位点。
2、武术中的“四击”是指()、()、()、拿。
3、()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4、武术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
5、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等方面。
6、武术与中医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等八大技术成果以及一大批有关的学术著述。
7、武术套路比赛的场地长()米,宽()米。
8、太极拳主要包括()、()、()、()、()五种流派。
9、到目前为止武术比赛的最高赛事为()。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什么是内外合一?
2、请按顺序写出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3、新时期的武德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40分
试述武术与传统医学的关系。
初级长拳理论课
六、初级长拳第三路视频:
考核内容、方法、标准
1.专项技术 初级三路长拳 个体演练法 60%
2.学习态度
3.考勤
好好表现法
课堂检查法
20%
20%
四、练习长拳应注意的问题
1、学时要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先学一 些压腿、踢腿、弓步、马步和冲拳、抡臂以及 活腰等动作,把专项训练手段和基本动作结合 起来练。 2、养成正确姿势的习惯:可以放低高度,用 力要顺, 3、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只有坚持经常练, 才能提高身体的素质和机能,掌握住带有规律 性的东西。
怎样识别武术套路图解:
武术技术书上的图,是描绘动作路线的;文字说明是 讲解动作顺序的,二者结合起来称图解。
图解基本知识
插图中一般用虚线 (…→)或实线(→) 来表示该部位下一动 作行进的路线。箭尾 为起点,箭头为止点。
武术竟赛方法简介:
1 1、竟赛项目:长拳、 太极拳、南拳、剑术、 刀术、棍术等(规定、 自选动作); 2、场地:长14米宽8米; 3、裁判员8人 4、评分:滿分10分 5、评分方法:去高
2、眼要敏锐 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 锐利,眼法不是单纯行动的,而是眼随 手动,目随势注,眼法是长拳动作的意 向、趋向传神的关键。
3、身要灵活 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 柔韧、灵活,身法的变化主要在于腰。 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 如果由活动性动作进入静止性动作时, 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 的方法。
初级长拳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 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 动静疾 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 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 路。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和技巧。
3. 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4. 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分类。
2. 武术基本动作和技巧:基本的进攻、防御和反击动作,如直拳、下踢、跳踹等。
3. 武术套路:教授一至两个基础套路,如太极拳基本套路或少林拳基本套路。
4. 武术器械:介绍常见的武术器械,如刀、剑、棍等,进行基本的器械操练。
教学过程:1. 热身运动:进行全身运动热身,包括跑步、拉伸、肌肉放松等,为后续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2. 基本动作教学:介绍和演示基本的武术动作和技巧,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训练: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老师逐个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纠正动作中的错误。
4. 套路练习: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学习和练习所选的武术套路,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技巧的准确性。
5. 器械操练:介绍武术器械的基本用法和动作要领,进行器械的基本操练,强调安全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评估:1. 基本动作和技巧的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套路和器械操练的评估: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完成所学的武术套路和器械操练动作,同时注重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自我评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提供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成长。
拓展活动:1. 武术表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所学的武术动作或套路,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武术文化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如功夫电影、武术名人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3. 参观交流:组织学生参观武术馆、武术比赛等,与其他武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学习互动。
讲解武术课程
第一讲:武术概述①武术的概念与内容一、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这是2009年7月9日~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关于武术定义的研讨答案。
武术的定义既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动作(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又全面概括了武术的外延特征——套路和格斗(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的运动形式。
如果从上述定义来认识武术,那么武术是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来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格斗能力。
如果从武术的技击本质来认识区分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那么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本质为技术核心和练习目的,只是在技术层次和表现的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
“功法运动”是“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的入门基础和保持、提高技术水平的辅助手段,是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服务的;“套路运动”是通过个人或多人的成套武术动作演练,间接表现真实的格斗拼杀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格斗运动”的辅助手段;“格斗运动”则是既有一招致敌于死地的拼杀术,还有更多的是在规则限制下的、真实格斗的简化版本。
这三种运动形式各为一体,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武术的内容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运动三大类。
(一)武术功法功法运动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目的是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武术运动能力和武术专门技能。
(二)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
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武术课课程标准18学时[方案]
《武术》课程标准(试行)(适用于我校驾修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依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状况、学生特点和社会对各专业中级工身体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安排。
《武术》是驾修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说明1、本课程是体育课程里一门特殊课,是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提供了一种选择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进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健康、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增强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传统项目,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
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陶冶情操,防身卫国都有重大的作用。
为继承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3、学生通过武术基本套路的学习,使其掌握武术运动的简单套路,使学生具备观赏一般武术套路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在建设祖国事业中所必须的基本活动能力。
2、使学生正确认识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不断提高武术运动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乐观进取、开拓创新和勇于竞争的精神。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遵守武德,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4、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电化教学,观看武术录像,使学生了解武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提示:理论部分通过电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视听了解武术;实践部分通过现场授课(语言和形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套路技术动作。
三、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武术基本功、初级套路了解太极拳、散手步伐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课时17)第一单元:理论课1课时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武术运动的特点与作用3、武术的形式、内容和分类第二单元:实践教学部分13课时1 、基本功(1)压腿:正压、侧压、反压(2)踢腿:正踢、弹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3)翻腰、甩腰(4)压肩、劈纵叉、劈横叉2 、基本动作(1)手型:拳、掌、勾(2)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3)手法:冲拳、推掌、架掌、顶肘(4)腿法:蹬腿、弹腿、踹腿(5)平衡动作:提膝平衡、燕式平衡(6)跳越动作:腾空飞脚、大跃步前穿(7)组合动作①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冲拳②左右单拍脚—腾空飞脚—歇步下冲拳③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④格挡弓步左冲拳—弹腿冲拳—大越步前穿—侧踹腿—虚步挑拳⑤弓步双推掌—后扫腿—抡臂拍地—并步砸拳—燕式平衡3 、基本套路教师自编动作一套说明:(1)基本功是拳术的基础,基本功练习应贯彻在每堂课中,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体现武术的民族风格。
武术理论课教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起源及发展历程,培养对武术的兴趣。
2.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武术技巧。
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精神。
二、教学内容:1.武术的起源和发展1.1 古代武术的源头1.2 武术在不同朝代的发展1.3 现代武术的流派与特点2.武术基本理论2.1 武术的内在精神与哲学2.2 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技术3.武术技巧与实践3.1 基本拳法与腿法的练习3.2 简单器械的使用与训练3.3 自我防卫技巧的学习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武术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同时,询问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程度和期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武术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讲解,介绍古代武术的起源,包括中国古代的拳法、剑术等。
然后讲解武术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演变和流派的形成。
最后,简要介绍现代武术的流派和特点,如太极拳、少林功夫等。
3.武术基本理论(30分钟)3.1 武术的内在精神与哲学讲解武术强调的精神境界,如尊师重道、忍耐和毅力等。
同时,讲解武术哲学的核心理念,如以柔克刚、追求和谐等。
3.2 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技术介绍武术的基本原理,如重心稳定、力的传导等。
然后重点讲解武术的核心技术,如拳法的出拳、腿法的踢腿等。
通过示范和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4.武术技巧与实践(60分钟)4.1 基本拳法与腿法的练习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拳法和腿法的练习,如直拳、勾拳、正踢腿、侧踢腿等。
先进行基本动作的单独练习,然后逐渐组合起来,形成简单的武术招式。
4.2 简单器械的使用与训练引导学生了解简单器械的种类和用途,如棍、剑、刀等。
然后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不同的武器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如刀法、剑法等。
4.3 自我防卫技巧的学习与应用介绍一些实用的自我防卫技巧,如解脱技巧、摔倒技巧等。
通过示范和模拟情景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防卫能力。
中小学体育武术理论知识
要求与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跃步时两手要与跃步动作自 然相随。
4.弹踢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在膝盖接近水平时,脚 背绷平猛力向前弹踢,力达脚尖;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 右拳收抱于腰侧;目向前平视(图7-2-5)。
• 要求与要点:弹踢与冲拳同时完成,力点准确。 • 5.马步横打
变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力达掌外沿;右勾变拳收抱于腰 • 侧;目视前方(图7-2-8)。 • 要求与要点:转体、上步与推掌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8.搂手勾踢 (1)右拳变掌前伸于左腕上使两腕交叉 (图7-2-9①)。
• (2)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两臂迅速向后分掌搂手至体后成 勾手,勾尖向上,身体随之半面向左转;同时右脚尖上勾,脚跟 擦地面向左斜前方踢出;目视左前方(图7-2-9②)。
• 套路运动包括:拳术(长拳、太极拳等)、器械(刀、枪、 棍等)、对练(2人以上的徒手、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六 人以上徒手或器械,伴有音乐和队形变换,要求动作、队形 整齐、协调一致)
•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 力的对抗形式(散打、推手等)
• 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
动作方法和要领
• 预备势:直立抱拳,目视左方(图7-2-1)。 • 1.抡臂砸拳 • (1)左脚向左跨一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
方伸出,掌心向右(图7-2-2①)。 • (2)上动不停,向左转体180°,同时左手经上、向下绕环屈臂停
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拳向上抡起下砸,拳背落于左掌上,右腿 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 视前下方(7-2-2②)。
第一章武术概述
•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运动概述
三、武术的概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武术的内涵 和外延,并结合中国武术独特的内外兼修的 传统文化特征,按照形式逻辑学所说的以内 涵定义为主,外延定义为辅的方法,将武术 概念表述为: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 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 统体育项目。
第二节 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南京工业大学武术专项课理论知识讲座(一)
武术运动概述
第三教研室
杜寿高
2006年8月
第一章 武术运动概述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是以中国传统 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 特点的运动。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武术摄 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玄机秘法,深邃莫 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和众多门派,而 且她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沃土,蕴涵中国传统 哲理之奥妙,形成了内涵丰富、层次纷杂的庞大 理论体系,二者交相辉映,得以使独具中国特色 的武术在华夏百花园中焕发异彩。
二、武术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运用的范围。通过揭示概 念的外延来说明这个概念,在逻辑上叫做外延定义。 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就要按照武术的主要目的和特 点来划分。 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千姿百态,在运动形式上,既有 套路的,也有对抗性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 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项目,而且是 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 贵文化遗产。
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武术的练习,特别是追
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 仅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
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动迅静定的节奏美;踢、 打、摔、拿、跌巧妙结合的方法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 入胜。搏斗对抗中双方激烈的争夺,精湛的攻防技巧,敢打敢拼的斗志 ,都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将武术运动的技术动作和 除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紧密结合的武侠文化,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 觉震撼和精神的冲击,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武术理论课教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武术的定义和内涵。
武术的主要分类及各自特点。
2、难点理解武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武术的相关知识。
2、演示法:展示一些武术动作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武术表演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武术的初步印象和理解。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武术的定义: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军事技能、民间自卫手段到现代的体育运动,讲述武术的发展历程。
武术的文化内涵:强调武术所蕴含的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慈悲”等思想,以及武术对培养品德、修养身心的作用。
3、分类介绍(约 20 分钟)拳术:如长拳、太极拳、南拳等,介绍其动作特点、发力方式和健身价值。
器械:刀、枪、剑、棍等,展示不同器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对练:两人或多人按照预定的动作顺序进行的攻防练习,如徒手对练、器械对练等。
4、小组讨论(约 15 分钟)分组讨论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如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文化传承等。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5、课堂总结(约 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武术的重要性和学习武术的意义。
6、布置作业(约 5 分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位著名武术家的事迹。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
2、相关武术道具:如刀剑等,用于实物展示。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武术比赛或表演,增强学生对武术的感性认识。
2、邀请武术教练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武术的魅力。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
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
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武术
第一章 武术概述
较有影响的流派。 C、南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节短势烈的拳术。 其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常以发声吐气 助长发力。 D、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 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等十二种动物 的动作与形态而组成的拳术。其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 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E、八卦掌:是一种以摆扣步走转为主,包括推、托、带、 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内容的拳术。其特点是: 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F、通臂拳:是以摔、拍、穿、劈、钻五种手法为主要内 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煽等八法的运用,而生化出
第一章 武术概述
2、剑术:短器械的一种。由剑刃、背、锋、护手、柄等 部分组成。长度同刀的规格。以刺、点、撩、挂、截、 格、洗等剑法,配以步型、步法等而构成的套路。其特 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潇洒,矫健优美。 3、枪术:长器械的一种。由枪头、枪缨和枪杆所组成, 多用白蜡杆。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还有崩、点、穿、 挑、云、劈等。练习时要求持枪稳活,扎枪要平正迅速。 拦拿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身法灵活多变, 步法轻灵稳健。 4、棍术:长器械的一种。其最低长度同本人身高。它以 劈、扫、戳、挑、撩、拨等棍法为主,配合各种步型、 步法、身型、身法等构成套路。练习时要求手臂圆熟,
第一章 武术概述
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1、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其种类很多,有:长 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象形拳等。 A、长拳:它是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马、虚、 仆、歇等步法为其基本步型,并拌有窜蹦跳跃、闪展腾 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态舒展, 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它是在总结传 统的查拳、华拳等技术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B、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采、 挤、按等十三种基本动作为其基本十三势。其特点是: 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动作连绵不断,势势相 承。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武术除了具有武术的技击性、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共性特点
和健身、防身、修身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的特点。 1、学校武术不是现有“成品武术”的直接照搬。
2、学校武术具有更多的运动形式
3、学校武术是“开放式”技能为主的武术技能和知识体系
(二)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略)。
(二)武术的概念 关于武术的概念,林林总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体育》(1982)称:“武术,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 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 宝贵的文化遗产。” 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1983)称:“武术, 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 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以 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 动。”
二、武术的特点和功能 (一)武术的特点 1、攻防技击性 “武”的词源学意义:“手持武器站立的人”。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 育项目的特质。其基本动作是由打、踢、拿、靠、摔 等技击元素组成。 2、流派繁多,内容丰富 3、广泛的适应性 “拳打卧牛之地” 4、“模拟性”攻防练习为主 5、重德修身、体用兼备、内外兼修
《中国武术大辞典》(1990)称:“武术是中 国传统的技击与健身技术,是以套路和对抗为 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武术学概论》(1996)称:“武术是以技 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 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1998)称:“武术 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 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武术的功能 1健身 2防身 3修身 4愉悦 5教育 6交流 7经济
三、武术的内容
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格斗、功法三大类。
1、套路 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 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1)单练:包括徒手和器械 ①徒手: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 挂拳、通臂拳、少林拳、象形拳、戳脚等等。
〔2010〕8号),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 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全国中
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
(二)学校武术概念 学校武术是在学校领域范围内开展的、以教育为目的武术项目。其 内容是选择符合学校教育特点的武术技术和知识,通过适用于学校 体育教育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学校体育课,课外武术活动,课外武 术训练和竞赛中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三)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略)。 (四)学校武术的特点
发展到现阶段社会,学校领域内的武术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武
术教育体系。
一、武术的概念
(一)武术名称的历史沿革 “民物相攫而有武矣”——《兵迹》 夏、商、周:拳勇、手搏、相高、角力等 春秋战国:技击、相搏或手战 “齐人隆技击”——《荀子》 秦、汉、三国:武艺、角觝、卞等 清初:武术 近代:武术、国术、把式、功夫等 当代:大陆称武术、港澳台称国术。
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有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顾 武术是我国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儒家“六艺”中的
射”、“御”完全属于武技教育。是古代培养文武兼备人才
的重要教育手段。 1916年至今学校武术教育已有近百年官学历史 1919年孙中山为精武体操学校成立国小学课程》一文中呼 吁:“增加武术之内容,以养成尚武的精神和奋斗的气概。”
《中国武术史》(2003)称:“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 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 统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教程》(2004)称:“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 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 最新定义:2009年7月9日至11日在少林寺所在地河南登封, 修订后的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 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 育。” 共同点: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武术具有体育属性;武 术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如何解读武术最新定义?
②器械 分为长、短、双、软四种类 型 长器械:如棍、枪、朴刀等 短器械:如刀、剑、匕首等 双器械:如双刀、双枪、双 剑、双钩、双匕首等 软器械:如九节鞭、绳标等 (2)对练:包括徒手对练、 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 练 (3)集体演练:集体进行的 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的演练。通常6人以上, 可音乐伴奏
教育部于1956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武术 列为体育课内容。 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体育课应
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2010年8月23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推广
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教体艺厅
2、格斗 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 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 对抗实战形式。 (1)散打 (2)推手 (3)短兵
3、功法 以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 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 能为目的,围绕提高身体某一 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 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四、学校武术概述
武术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必修内容,承担着增强我 国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
(三)学校武术的特点 学校武术除了具有武术的技击性、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共
性特点和健身、防身、修身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以下三个
主要的特点。 1、学校武术不是现有“成品武术”的直接照搬。
2、学校武术具有更多的运动形式
3、学校武术是“开放式”技能为主的武术技能和知识体系
学校领域有着国家相对固定的教学要求、有着教师和 学生群体、有着课时、练习场地等相对稳定的、有利 于武术大面积传授的教学条件。 学校武术至少应有六类以上的运动形式,每类运 动形式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相应的内容。即适用于学校 领域的集体教学,又区别于竞技武术、民间武术等其 它领域武术的运动形式; (1)武术游戏 (2)武术达标 (3)武术体操 (4)武术短套 (5)武术防身 (6)武术保健
“中华武术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山东)试点学校师资培训班
第一讲
武术概述
孙 刚 山东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杰出 代表,已成为国际性竞技项目和大众健身的主要手段。 武术以技击为本质属性,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竞技、教育
等多元化价值功能。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深邃的文化内涵,是学校进行 民族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武礼、武德贯穿整个武术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