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课件,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
合集下载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PPT课件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21466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7.png)
.
12
图注:高血压之肥大心脏,明显大于正常者。心脏外 形呈球形,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0.8~1.2cm),肉 柱和乳头增粗。
.
13
图注:心肌纤维明显增粗,核大,染色较深,与正常心 肌组织比较更明显。心肌细胞的肥大是心肌壁增厚、心 脏体积增大的基础病变。
.
14
三、 增生(Hyperplasia)
.
10
图注: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表面不光滑呈细颗粒 状。切面皮质变薄,肾盂周脂肪组织增多。本例为良性 高血压病之肾脏改变。
.
11
二、 肥大(Hypertrophy)
• 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 分类:
–生理性肥大 –病理性肥大
• 代偿性肥大 • 失代偿性肥大
–内分泌性肥大
• 肥大常与增生并存
–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恶性高血压。
• 镜下观
–病变局部结构消失,形成边界不清的小条或小 块状染色深红、有折光性的无结构物质。
.
78
图注:小动脉壁结构消失呈强嗜酸性无结构物,状似纤维素, 实为组织坏死,称纤维素样坏死。本例为恶性高血压病的肾 脏小动脉。
.
79
.
80
坏疽(gangrene)
概念:继发有腐败菌感染的大块组织坏死。 好发部位: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分类:
–好发部位:肝、心、肾等脏器的实质细胞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等
–机制:细胞内外离子和水平衡失调
–病变:
依据?
• 肉眼观:脏器体积增大;苍白无光泽(水煮肉样)
• 光镜观:细胞弥漫性肿大,胞浆内充满细小红染颗粒
Hale Waihona Puke • 严重时呈“气球样变”?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损伤的修复(病理学课件)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损伤的修复(病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d5322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e.png)
3、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的再生:以生芽方式来完成
(2)大血管的修复:手术吻合 大血管的断裂----手术吻合---断裂处通
过结缔组织连接---修复
4、纤维组织的再生
局部损伤后,由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胶原纤 维--纤维细胞。
原始间 叶细胞
纤维母 细胞
分泌前胶原蛋白,在 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 维,细胞逐渐成熟
(4)包裹钙化:难溶解吸收,又不易完全机化的 坏死组织,由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将其包围, 其中坏死物可钙化。 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
断肢再植,断面各组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愈合?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修复(repair) 机体对损伤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修复是通过再生来完成的,再生是修复的基础。 类型 :
2、稳定细胞: 有潜在较强再生力。
各种腺实质细胞、间叶组织细胞及其分化出来 的各种细胞。
如:肝细胞、胰腺、甲状腺、纤维母细 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
3、永久性细胞 无再生能力或非常微弱。
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
新近提出成体干细胞为机体原始状态的细 胞,它具有自我复制和更新、多向分化的特点 ,用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创伤修复,所以有研究 证明,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 念,正逐渐改变。
浓稠、厚且坏死组织多: 优琐(含氯石灰硼酸溶液)湿敷
结局:肉芽组织成熟后转变成纤维组织并老化为瘢痕
(二)瘢痕组织 即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常发生玻璃样变性。
三少一多: 1. 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 2. 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3. 血管减少或改建 4. 胶原纤维增多→
结缔组织→瘢痕组织
骨折断端及时、牢靠的固定 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
病理学课件: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病理学课件: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68c329fb0b1c59eef9c7b482.png)
变性→可复性损伤 坏死→不可复性损伤
正常、适应、损伤细胞间的关系
正常、适应、可逆性损伤与死亡的关系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适应
1 萎缩(atrophy)
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 体积缩小。可伴发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有关名词: 假性肥大 发育不全
萎 缩的类型
一)生理性萎缩 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增生: 代偿性和激素性 病理性增生: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
1、子宫内膜增生 2、前列腺结节状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
前列腺呈结节状增生
前列腺增生
4 化生(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 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特点:不是已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而来;是由多
4、去神经性萎缩
因脑、脊髓、神经损 伤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骨变短变细。如脊髓灰质 炎(腰)下肢萎缩。
左侧下肢萎缩 (脊髓灰质炎患者)
5、内分泌性萎缩:睾丸萎缩(左为正常睾丸)
举例: 心肌褐色萎缩
正常心肌
心肌萎缩
萎缩细胞内脂褐素颗粒的超微结构变化
萎缩细胞内脂褐素颗粒的超微结构变化
萎缩的结局与影响
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
光 镜:
细胞弥漫性肿大; 胞浆疏松,淡染或出现气球样变。
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
电 镜:
细胞核基本正常; 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呈囊泡状。
水变性电镜观
2 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细胞浆内有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称 脂肪变性。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 等。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因肝是脂肪代谢重要场所,故以肝脂变最常见。
Pathology
正常、适应、损伤细胞间的关系
正常、适应、可逆性损伤与死亡的关系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适应
1 萎缩(atrophy)
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 体积缩小。可伴发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有关名词: 假性肥大 发育不全
萎 缩的类型
一)生理性萎缩 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增生: 代偿性和激素性 病理性增生: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
1、子宫内膜增生 2、前列腺结节状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
前列腺呈结节状增生
前列腺增生
4 化生(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 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特点:不是已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而来;是由多
4、去神经性萎缩
因脑、脊髓、神经损 伤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骨变短变细。如脊髓灰质 炎(腰)下肢萎缩。
左侧下肢萎缩 (脊髓灰质炎患者)
5、内分泌性萎缩:睾丸萎缩(左为正常睾丸)
举例: 心肌褐色萎缩
正常心肌
心肌萎缩
萎缩细胞内脂褐素颗粒的超微结构变化
萎缩细胞内脂褐素颗粒的超微结构变化
萎缩的结局与影响
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
光 镜:
细胞弥漫性肿大; 胞浆疏松,淡染或出现气球样变。
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
电 镜:
细胞核基本正常; 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呈囊泡状。
水变性电镜观
2 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细胞浆内有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称 脂肪变性。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 等。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因肝是脂肪代谢重要场所,故以肝脂变最常见。
Pathology
病理学基础讲解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基础讲解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339c5e8bf12d2af90242e6ed.png)
病理学基础讲解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学内容和要求
• 掌握: 坏死的病理变化及类型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 熟悉: 萎缩的概念 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变性的概念 变性的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坏死的概念 坏死的结局 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的概念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 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一般表现为萎缩、 肥大、增生、化生。 • 一、萎缩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 1、萎缩特点: • 萎缩是指实质细胞,而不是间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伴 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时间质细胞可能增生。 • 一定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因此 组织器官发育不良或未曾发育不属于萎缩。 • 萎缩的器官不一定均有体积缩小。如输尿管梗阻性肾萎 缩 • 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大多下降。
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骨细胞或软 骨细胞(简称骨化)
萎 缩 的 子 宫 体 积 缩 小 , 重 量 减 轻
正常脑
脑萎缩
肾盂积水,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 缩变薄
肌纤维体积缩小,数量减小
正常组织
数量性萎缩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遭到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细 胞及其间质发生异常变化。 可分为可逆性损伤(如变性)和不可逆性损伤(如坏死)
2、原因及类型 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见于更年期
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青春期后的胸腺萎缩。 病理性萎缩按原因又可分为: (1)营养不良性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 (2)压迫性萎缩:尿路梗阻 (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学内容和要求
• 掌握: 坏死的病理变化及类型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 熟悉: 萎缩的概念 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变性的概念 变性的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坏死的概念 坏死的结局 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的概念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 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一般表现为萎缩、 肥大、增生、化生。 • 一、萎缩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 1、萎缩特点: • 萎缩是指实质细胞,而不是间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伴 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时间质细胞可能增生。 • 一定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因此 组织器官发育不良或未曾发育不属于萎缩。 • 萎缩的器官不一定均有体积缩小。如输尿管梗阻性肾萎 缩 • 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大多下降。
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骨细胞或软 骨细胞(简称骨化)
萎 缩 的 子 宫 体 积 缩 小 , 重 量 减 轻
正常脑
脑萎缩
肾盂积水,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 缩变薄
肌纤维体积缩小,数量减小
正常组织
数量性萎缩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遭到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细 胞及其间质发生异常变化。 可分为可逆性损伤(如变性)和不可逆性损伤(如坏死)
2、原因及类型 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见于更年期
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青春期后的胸腺萎缩。 病理性萎缩按原因又可分为: (1)营养不良性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 (2)压迫性萎缩:尿路梗阻 (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
病理学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09d210b2f5335a8103d220d4.png)
2.肠上皮化生
图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肠型)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四、化生
2.结缔组织化 生:结缔组织 可化生为骨、 软骨、脂肪等 组织。
图示骨化性肌炎(骨化生)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 物质或原有物质异常增多。
(一)细胞水肿 是指细胞内水、钠比正常含量增多。 1.原因及发生机制:缺血、乏氧、感染、中毒等。 2.病理变化: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损伤的修复
正常神经 纤维
神经纤维断 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 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生长
神经轴突达末梢, 多余部分消失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二、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纤维结締组织。 1.肉芽组织的形态 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形似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三、凋亡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 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是一种单个细胞死亡,以凋亡小体形成为 特点,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 活化的细胞自杀,因此有人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从严格意义上讲 两者有所区别。前者强调形态学改变;程序性死亡是功能性名称。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
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
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
3.细胞内玻璃样变
性:常见于肾小球
肾炎或伴明显蛋白
尿的疾病,慢性炎
图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肠型)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四、化生
2.结缔组织化 生:结缔组织 可化生为骨、 软骨、脂肪等 组织。
图示骨化性肌炎(骨化生)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 物质或原有物质异常增多。
(一)细胞水肿 是指细胞内水、钠比正常含量增多。 1.原因及发生机制:缺血、乏氧、感染、中毒等。 2.病理变化: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损伤的修复
正常神经 纤维
神经纤维断 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 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生长
神经轴突达末梢, 多余部分消失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二、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纤维结締组织。 1.肉芽组织的形态 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形似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三、凋亡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 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是一种单个细胞死亡,以凋亡小体形成为 特点,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 活化的细胞自杀,因此有人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从严格意义上讲 两者有所区别。前者强调形态学改变;程序性死亡是功能性名称。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
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
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
3.细胞内玻璃样变
性:常见于肾小球
肾炎或伴明显蛋白
尿的疾病,慢性炎
最新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病理学基础教学课讲学课件
![最新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病理学基础教学课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74c4f57375a417876f8f1f.png)
(1)部位:最常见于肝,也见于心、肾 等。
21
19:46
(2) 肝细胞脂肪变性病因与机制
1) 脂肪肝病因主要有: • (1)营养过度; • (2)代谢异常:如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 • (3)化学物质、酒精、药物、感染对肝损伤等.
2) 发病机制: • ① 脂肪酸进入过多 • ② 脂肪酸氧化障碍 • ③ 脂蛋白合成障碍
⑴ 凝固性坏死: • 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为主,
常见于心、肾、脾、缺血性梗死灶. • 镜下:坏死组织细胞结构消失,组织
结构轮廓依然可见.
38
19:46
坏
死
区
39
19:46
40
19:46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损伤和修复(病理学基础教
学课
正常细胞
19:46
萎缩 肥大 适应细胞 增生 化生
坏死
细胞死亡
凋亡
可逆性损伤的细胞
细胞变性
2
19:46
19:46
19:46
19:46
二、增生
19:46
• 定义: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组织器官 体积增大。 1. 增生的类型:
① 再生性增生(损伤后) ② 内分泌性增生
22
19:46
(3) 病理变化:
1)肉眼: 肝体积↑,包膜紧张, 色浅黄, 边缘钝,
有油腻感。
2) 镜 下: 肝细胞胞质内有大小不等园形空泡,
核被脂滴挤压而偏于一侧。
(4) 影响和结局:
功能↓ , 病因持续,可发展为细胞坏死并导致 肝硬变.
23
19:46
24
19:46
(三) 玻璃样变性
概念: 指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 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又称透明变性。
21
19:46
(2) 肝细胞脂肪变性病因与机制
1) 脂肪肝病因主要有: • (1)营养过度; • (2)代谢异常:如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 • (3)化学物质、酒精、药物、感染对肝损伤等.
2) 发病机制: • ① 脂肪酸进入过多 • ② 脂肪酸氧化障碍 • ③ 脂蛋白合成障碍
⑴ 凝固性坏死: • 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为主,
常见于心、肾、脾、缺血性梗死灶. • 镜下:坏死组织细胞结构消失,组织
结构轮廓依然可见.
38
19:46
坏
死
区
39
19:46
40
19:46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损伤和修复(病理学基础教
学课
正常细胞
19:46
萎缩 肥大 适应细胞 增生 化生
坏死
细胞死亡
凋亡
可逆性损伤的细胞
细胞变性
2
19:46
19:46
19:46
19:46
二、增生
19:46
• 定义: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组织器官 体积增大。 1. 增生的类型:
① 再生性增生(损伤后) ② 内分泌性增生
22
19:46
(3) 病理变化:
1)肉眼: 肝体积↑,包膜紧张, 色浅黄, 边缘钝,
有油腻感。
2) 镜 下: 肝细胞胞质内有大小不等园形空泡,
核被脂滴挤压而偏于一侧。
(4) 影响和结局:
功能↓ , 病因持续,可发展为细胞坏死并导致 肝硬变.
23
19:46
24
19:46
(三) 玻璃样变性
概念: 指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 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又称透明变性。
病理学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57cc4c490066f5335a81217f.png)
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最强,如全身的上皮细胞、 淋巴造血细胞等。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等。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概念: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类
1.生理性: 如:成年人的胸腺萎缩,老年性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
缩等。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分类 2.病理性: 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脉硬化→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 肾实质萎缩; ③失用性萎缩:如肢体骨折→肌肉萎缩; ④去神经性萎缩:如脊髓灰质炎→肌肉萎缩; ⑤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缺血坏死→甲状腺萎缩。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掌握 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及作用。
➢熟悉 再生、纤维性修复、瘢痕组织的概念,创 伤愈合的类型,骨折愈合的过程,影响创 伤愈合的因素。
第二章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修复:指机体对损伤造成的缺损进行修补 恢复的过程。
再生 由周围同种细胞增生修复 形式
纤维性修 由肉芽组织填补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病理变化
大体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重量减轻,硬度增加,颜色变深。
组织学观察: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伴有数量 减少。某些实质细胞内可见脂褐素颗粒。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影响和结局 萎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代谢降低,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肝脂肪变性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心肌脂肪变性(锇酸染色)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3.影响和结局 病因去除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严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ppt课件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8da87c6529647d26285279.png)
型
一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即细胞内水 、 分增多。
水 1.原因:感染、中毒、缺氧、高热等; 样 2.发病机制: 变 〔1〕细胞膜受损 → 通透性增高。 性 〔2〕线粒体受损 → APT生成减少 → 膜Na+
泵功能障碍 →细胞内钠水增多。
3.病理变化:
大体: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色泽混浊,似开水烫过; 切面隆起,边缘呈外翻。
间叶细胞多向分化 3、相似性质细胞化生
[类 型]
上皮细胞之间的化生
化 〔1〕、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 生 〔2〕、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
间叶细胞之间的化生 〔1〕、软骨组织或骨组织化生
[类 型]
上皮细胞之间的化生
化 〔1〕、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 生 〔2〕、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
间叶细胞之间的化生 〔1〕、软骨组织或骨组织化生
亡
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也称为程 序性细胞死亡(PCD)。
Fig 1-18
凋
亡
肝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凋亡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坏死
诱导原因 仅见于病理性损伤
范围
一般发生于多数细胞
胞浆
肿胀
线粒体
肿胀→破坏
其他细胞器 肿胀→破坏
染色质
凝聚成块状
细胞膜
完整性破坏
坏死细胞崩解
炎症反响 存在
凋亡 生理性和病理性 发生于单个细胞 皱缩 致密 致密 致密 保持完整性 形成凋亡小体 缺乏
萎 积的缩小。 缩 [特 点]
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细胞 数量的减少。
[病 变]
萎 缩
大体: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 变深。
[病变]
《病理生理学》课件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b217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1.png)
妊娠期孕激素↑ ↓
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 ↓
病理性肥大
子宫肥大
细胞肥大的机制和形态学改变:
原癌基因↑→DNA和RNA含量↑ ↓
细胞器数量增多,结构蛋白合成活跃 ↓
功能增强
细胞可不可以无限肥大以适应环境压力
正常心肌细胞血供
合成幼稚收缩蛋白 凋亡
心力衰竭
肥大心肌细胞血供
三、增生(hyperplasia)
钙皂
乳房创伤→脂肪细胞破裂
钙离子
Liquefact坏死 钙皂
(3)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
光镜: 胶原纤维崩解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 物质,嗜酸性,与纤维蛋白染色性质相似,故名。
病理性萎缩:(按原因分类) 1、营养不良性萎缩:蛋白质缺乏、血供不足、消耗过多。 2、压迫性萎缩:如尿路梗阻致肾盂积水→肾萎缩 3、失用性萎缩:久卧床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4、去神经性萎缩:脑或脊髓神经元受伤致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脑垂体缺血→ACTH↓ →肾上腺萎缩
蛋白质缺乏
血供不足 消耗过多
乳酸堆积←缺氧 ↓
氧化障碍
高脂饮食
肝细胞内脂肪酸增多
营养不良→体内脂肪分解↑
饮酒→线粒体 功能改变 滑面内网
甘油三酯合成增多
脂蛋白、载脂蛋白合成减少
CCl4中毒→内质网结构破坏、酶抑制
(三)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 在HE 切片上,细胞内或间质中均质红染蛋白质蓄积。 1.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病理性或生理性胶原老化。 光镜:成片均质红染物质(胶原蛋白交联、变性、融合),
增生与肥大常伴随存在。
子宫内膜增生 乳腺增生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损伤 病理学课件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损伤 病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643a5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8.png)
胞浆疏松透亮
气球样变性 水肿严重
明显 增大
胞浆淡染、清亮,就好像被 吹开的气球一样
正常细胞
颗粒样变性 疏松样变性
气球样变性
正常细胞
气球样变性细胞
细胞水肿的结局:
轻度细胞水肿时,原因消除,可恢复正常; 重度细胞水肿时,细胞坏死。
脂肪变性:
当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 中我们就称之为脂肪变性。
脂肪蓄积
脂肪
体积增大
正常细胞
脂肪变性细胞
脂肪变性
好发部位:
肝细胞 心肌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1.脂肪酸的增多
高脂饮食→产生脂肪酸↑
营养不良→脂肪酸
脂肪 蓄积
脂肪变性
缺氧→糖酵解→转化脂肪酸
2.脂蛋白合成障碍
缺氧 营养不良 中毒状态
脂蛋白
脂肪
合成障碍 蓄积
3.酗酒
合成新的甘油三酯
脂肪变性
大体观: (大、黄、软、油) 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
细胞、组织适应、损伤的变化关系
机体外环境刺激因子
非损伤性应答
适应性改变
萎缩 肥大 增生 化生
重度损伤
细胞、组织
死亡改变
轻 度 损
坏死 凋亡
不可逆性损伤
伤
变性改变
细胞水肿 脂肪性变性 玻璃样变性
可逆性损伤
变性
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 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积聚过多的现象 称为变性。
胸膜玻璃样变性
好发部位:
纤维结缔组织 细小动脉 细胞内
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 上皮细胞
吸收 蛋白质 融合 溶酶体
圆形红 染小滴
气球样变性 水肿严重
明显 增大
胞浆淡染、清亮,就好像被 吹开的气球一样
正常细胞
颗粒样变性 疏松样变性
气球样变性
正常细胞
气球样变性细胞
细胞水肿的结局:
轻度细胞水肿时,原因消除,可恢复正常; 重度细胞水肿时,细胞坏死。
脂肪变性:
当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 中我们就称之为脂肪变性。
脂肪蓄积
脂肪
体积增大
正常细胞
脂肪变性细胞
脂肪变性
好发部位:
肝细胞 心肌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1.脂肪酸的增多
高脂饮食→产生脂肪酸↑
营养不良→脂肪酸
脂肪 蓄积
脂肪变性
缺氧→糖酵解→转化脂肪酸
2.脂蛋白合成障碍
缺氧 营养不良 中毒状态
脂蛋白
脂肪
合成障碍 蓄积
3.酗酒
合成新的甘油三酯
脂肪变性
大体观: (大、黄、软、油) 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
细胞、组织适应、损伤的变化关系
机体外环境刺激因子
非损伤性应答
适应性改变
萎缩 肥大 增生 化生
重度损伤
细胞、组织
死亡改变
轻 度 损
坏死 凋亡
不可逆性损伤
伤
变性改变
细胞水肿 脂肪性变性 玻璃样变性
可逆性损伤
变性
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 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积聚过多的现象 称为变性。
胸膜玻璃样变性
好发部位:
纤维结缔组织 细小动脉 细胞内
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 上皮细胞
吸收 蛋白质 融合 溶酶体
圆形红 染小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化是一个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社会环 境因素的复杂的生理过程,随生存时间的 延长,体内外环境的非致死性损伤对细胞 的积累效应,以及细胞自身的时钟基因对 衰老的调控作用 老化是与萎缩不同的更广泛的问题, 但也包括了许多水平上的萎缩问题
机 制(略)
形 态
老化机体器官如大脑、肝脏、肾脏及脾 脏等重量减轻,表现为不同水平的萎缩 外,尚可见细胞胞核不规则,线粒体改 变,内质网减少,高尔基体变形及脂褐 素沉积增加
损伤的原因
1. 缺氧或低氧 (Hypoxia)
血管疾病 心肺功能下降 血液携氧功能下降(如CO中毒)
强酸、强碱、药物 如酒精等
2. 化学物质和药物因素
3. 物理因素
温度、机械、电流、电离辐射
4. 生物学因素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 原虫等
5.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6. 遗传性缺陷
染色体畸变或突变
肥 大 (Hypertrophy)
概念: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机制: 肥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线粒体、 内质网、核蛋白体及溶酶体增多,蛋白合 成占优势使器官均匀增大,以适应环境改 变的需要 代偿性肥大——负荷增加
内分泌性肥大——激素刺激
类 型
(1)生理性肥大:
①内分泌性肥大:妊娠期子宫、哺乳期乳腺 ②代偿性肥大:骨骼肌、心肌细胞等 (2)病理性肥大: ① 内分泌性肥大: 内分泌器官的增生、肿 瘤引起靶器官的肥大 ② 代偿性肥大: 由相应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引 起, 如高血压之左心室肥大, 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的肥大等
指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
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的蛋白性物质,肉眼为灰
白、半透明、毛玻璃状,故称玻璃样变性 可发生在结缔组织、血管壁和细胞内
1)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见于: 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 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瘢块等 大体:灰白、半透明、质地坚韧、缺乏弹性 镜下: 纤维细胞明显变少,胶原纤维增粗 并互相融合成梁状、带状、片状的 半透明均质无结构物质 机制: 原胶原蛋白分子间交联增多,胶原 纤维融合,糖蛋白积聚等因素
自由基是指最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不配对 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高度的氧化 活性,极不稳定,攻击细胞膜、线粒体膜, 与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造成脂质过氧 化增强,最终使膜结构破坏
3.细胞内游离钙增高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游离钙维持在相当 低的水平(<0.1 µ mol),但在细胞外为 1.3 µ mol,这种梯度由细胞膜ATP钙泵和钙 离子通道来调节。缺氧和中毒时,ATP减少, Na+/Ca++交换蛋白直接或间接激活胞质内 游离钙,使之增多,从而激活一些酶类造成 细胞损伤
心 肌 萎 缩
2)病理性萎缩: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 malnutrition atrophy
废用性萎缩 disuse atrophy
去神经性萎缩 denervation atrophy 压迫性萎缩 pressure atrophy 内分泌性萎缩 endocrine atrophy 缺血性萎缩 ischemic atrophy
缩 (atrophy)
概念:
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 缩小称萎缩 发育不全 hypoplasis
未发育
aplasia
病因与分类:
1)生理性萎缩: 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如 青春期的胸腺萎缩;分娩后子宫;老年期 各脏器和组织的萎缩
A:82岁男性萎缩大脑
B:36岁男性正常大脑类:
1.水样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肉眼: 器官肿胀、体积变大、重量增加、 边缘变钝、切缘外翻、颜色苍白 无光泽、状如水煮 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实质细胞
肝水样变性
光镜下: 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透亮,胞浆 内许多粗颗粒。严重时胞体肿大似气球, 称气球样变性 电镜下: 胞核正常,胞浆基质疏松,电子 密度降低,线粒体肿胀呈囊泡状,内质 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正常细胞
适应
不可逆损伤 可逆性损伤
正常心肌细胞
适应
不可逆性损伤
可逆性损伤
第一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老化
一、适应(adaptation)
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 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 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 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表现形式:细胞的大小、数量及类型
萎
再生与修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 肿瘤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FSM - A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萎缩
适应
肥大 增生 化生
水样变性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 粘液样变性 细胞内糖原沉积 病理性色素沉积
细 刺激因素 胞
损伤
变性
病理性钙化
坏死
死亡
凋亡
正常、适应、损伤细胞间的关系
上述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生障碍
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如:
A. 中性脂肪合成过多
B. 脂蛋白合成障碍
C. 脂肪酸氧化障碍等
发生部位与病因有一定关系: 慢性肝淤血时,首先小叶中央区脂肪变 磷中毒时,首先小叶周边带脂肪变 严重中毒和传染病时,累及全部肝细胞 结局:可复性病变 病因消除—恢复正常 持续发展—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硬 化
骨化性肌炎(骨化生)
化生的特点: 上皮组织的化生可以逆转 间叶组织的化生不可逆转
Summary adaptation 萎缩——供应下降
增生、肥大——需求增加 化生——分化细胞表达形式的转变
病 例
病历摘要:男, 49岁, 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 不适, 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 下降, 伴餐后腹胀, 有时, 一天要大便2-3次, 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 便会引起腹泻, 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 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脂肪肝(大体)
脂肪肝(镜下)
脂肪肝(SudanⅢ染色)
机 制
肝脂肪变性与肝的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1.肝脂肪酸来源: 肝从血液中吸收脂肪酸→酯化→形成脂肪 将糖类转化为脂肪酸 2.肝脂肪酸去处: 少部分被肝细胞氧化利用 大部分以酯的形式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前β脂 蛋白→入血→在脂库中储存供其他组织利用 还有一小部分磷脂及其他类脂与蛋白质、碳水化 合物等结合→形成细胞的结构成分
3)肾脂肪变性 见于原尿脂蛋白含量增高和小
管上皮重吸收脂蛋白增多而致,常见于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内胆固醇或胆固醇酯沉积
正常细胞:没有 病理状态下: 动脉粥样硬化大、中A内膜 高脂血症患者的皮肤、肌腱 的黄瘤 炎症、坏死灶的泡沫细胞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3. 玻璃样变, 又称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胸膜玻璃样变性
营养不良性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
横纹肌萎缩 萎缩的肌纤维变细,细胞核串珠状 排列(),有的形成肌巨细胞(▼)
脑缺血性萎缩
脑压迫性萎缩
病 理 改 变
1)大体: 体积缩小 重量减轻 颜色变深(褐色) 2)光镜: 实质细胞体积缩小 脂褐素沉积 3)电镜: 自噬泡、残余小体增多
结 局 可逆性病变 萎缩 —病因去除— 恢复原状 —持续存在— 凋亡、消失
病理学
张清富 中国医大病理教研室
基础医学课目中与临床最接近的当推病理 学,因为它是临床与基础之间的桥梁,要学好 临床先要学好病理学,我毕业后才认识这个道 理。原想加学一年病理学以资弥补,可是没能 做到,至今引为遗憾。 ——世界著名临床医生张孝骞教授
总 论
General Pathology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正常乳腺小叶
肉芽组织
Basedow病
前列腺增生
化 生(Metaplasia)
概念: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 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 程(并非由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 另一种成熟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 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转化而成) 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发生恶变
类 型
(1)鳞状上皮化生: 如支气管柱状上皮因慢性炎症刺激 化生为鳞状上皮,慢性子宫颈炎时,子宫 颈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损伤机制
4. 膜完整性破坏
6种可能机制: 补体活化时其所介导的细胞溶解 病毒感染时穿孔素(perforin)介导的细胞溶解 离子通道的特异性阻滞 膜离子泵衰竭 膜脂质改变 膜蛋白质交联
5.不可逆的线粒体损坏
各种损伤因子都可以损坏线粒体
损伤的早期线粒体内膜形成高电导通道,使 线粒体的通透性发生转换。如果损伤因素持续存 在,就会严重影响线粒体维持质子运动的功能和 氧化磷酸化,使细胞色素C漏入细胞质内,线粒 体发生不可复性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子宫生理性肥大
心肌代偿性肥大
增 生(Hyperplasia)
概念: 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类型:
(1)生理性增生:修复性:表皮更新
内分泌性:如青春期、哺乳期乳腺的增生
(2)病理性增生:修复性:瘢痕疙瘩
内分泌性:子宫内膜增生、前列腺增生 炎性:炎性息肉 肿瘤性:肿瘤
哺乳期乳腺
表 现
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下降 老化疾病: 如糖尿病,Alzheimer病、 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沉积,骨关节 炎及癌症等
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老 化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概念: 组织和细胞受到超过代偿能力的有 害因子刺激后,细胞及间质的物质代谢、 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出现在光镜和/或 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injury)
7. 营养失衡 8. 其它
内分泌因素, 医源性、衰老、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各种所致细胞损伤
二、细胞损伤的机制
上述各种损伤因素可通过五个方面引 起细胞和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