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河中石兽》导学案(第三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河中石兽》导学案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分析他们寻找石兽的方法,理由及结果

2.概括文中人物性格

3.明确文章主旨

导学要点:

1.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讲解质疑;

2. 拓展延伸,当堂练习。

一、自主学习

1、文中主要说了四位主要人物,找出他们并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并依此完成下表:

二、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小组合作,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分析概

括分别有什么不同?

2、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3、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小组合作,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分析概括分别有什么不同?

2、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僧: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僧: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

老河兵:能综合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提问: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你更赞同谁的说法(做法),说说理由。

寺僧: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三、精讲解疑

重点讲解

1、人物性格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出家人,居于寺庙,四大皆空。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居于书塾,研究经史,讲学教书。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长年驻扎河边,巡河,镇守河防。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问题: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文章主旨

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就作出主观臆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四、达标检测

1.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者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为寺僧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2. 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六、课后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事例?课后同学们收集并讨论。

2、将练习册第二大题做完,组长检测交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