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1.人力资源三支柱分工关系○1HR三支柱是戴维·尤里奇提出的人力资源理论,是由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SSC(共享服务中心)三个职能构成的人力资源体系。
○2HRBP与HRCOE的互动关系:HRBP向HRCOE反馈业务部门的需求,寻求专业指导;HRCOE指导HRBP开展工作。
○3HRBP与HRSSC的互动关系:HRBP向HRSSC反馈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工作需求,寻求HRSSC的服务支持;HRSSC提供服务,分担HRBP 的人力资源工作任务。
HRSSC与HRCOE的互动关系:HRSSC提供公司的人力资源服务,并寻求HRCOE的专业指导。
○4HRBP、HRSSC和HRCOE三者之间有分工,但更多的是需要协作。
三支柱中,HRBP的职能类似于市场部,负责了解业务,掌握客户的需求,与业务单元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传递业务单元的需求,宣传和推动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的落地。
HRCOE的职能类似于咨询服务部,是智囊机构,为业务单元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帮助业务单元完善管理,改善流程。
HRSSC则为人事行政服务机构,负责落实政策、制度,以执行和服务为主。
这三个部分并不是独立运作的,而是相互配合和沟通,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
2.HRSSC与人力资源外包区别。
作为管理者,你会选择SSC/外包,为什么?○1HRSSC是指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一个独立运作的运营实体,引入了市场运作机制,却为企业内部服务。
HRSSC主要着眼执行层面,通过在企业内部搭建标准化集中交付体系,将基础的人力资源工作集中在某一部门或小组内。
HRSSC是企业进行“三支柱”转型的重要环节,因提效效果明显,而为诸多跨国集团所采用。
当然,它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转型周期长,短期分摊成本高昂。
○2HRO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职能对外承包给专业机构操作的管理策略。
人事外包则意味着,企业将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部分或全部事务性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商。
(完整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其特点是什么?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
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资源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物性2、能动性3、动态性4、智力性5、再生性6、社会性二、什么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发展性4、民族性5、社会性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一)、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根据价值工程理论:V(价值)= F(功能)/C(成本)价值等于功能与成本之比。
(二)、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基本因素——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
具体而言,有三个层次:(1)社会价值观 (2)群体价值观 (3)个人价值观2、实际因素——现实的激励因素。
一般而言,现实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八方面内容:(1)任用情况 (2)信任程度 (3)晋升制度 (4)工资制度(5)奖励制度 (6)处罚制度 (7)参与程度 (8)福利状况3、偶发因素(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四、试说明管理的软化趋势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1、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企业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2、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企业文化理论使企业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而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世界管理的大趋势,其原因如下:(l)温饱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人”假设的困境(2)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方式的局限(3)服务制胜时代的到来与“理性管理”传统的没落(4)战略管理的崛起与企业哲学的导航作用(5)分权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6)网络经济的出现与虚拟企业的运作(网上答案: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特点是从人治、法治到文治,组织模式从直线式、职能式到学习型组织,人性假设从经验管理的经济人到文化管理的自动人、观念人,管理重点从行为到思想民,管理性质从非理性到纯理性到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五、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如何概括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可以归结为:1、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2、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3、关系导向与市场配置并存4、以罚代管与讨好主义并存5、一支笔考核与多视角考核并存6、随意性与科学性并存7、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并存 8、只顾效率与只讲公平并存9、精英论与主体论并存 10、工具论与目的论并存11、员工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12、中国企业员工缺乏精神支柱13、中国企业缺乏强有力的主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六、人性假设有哪几种?其差别何在?较著名的有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归纳出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即: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人假设4、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核心观点:人是经济人,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动机,被组织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行事是理性的,情感是非理性的;“社会人假设”中人是社会人,工作动机是社会需要,社会人期望领导者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核心是人是“自我实现人”,根据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多种层次,最终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自发的工作,适应天南地北,能调整自己的目标,与组织共同发展;“复杂人假设”中人的工作动机不公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还会受时间等因素影响,工作动机复杂多变,动机模式是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作动机与所在的团体和组织有关,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整理)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1章 绪论一、人力资源:指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转的人的劳动能力。
(或:指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在一定地区的人的总和)1、人口: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人的总和。
2、劳动力:指人口中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现实的劳动能力,并且具有参加社会就业的那一部分人。
3、人才: 人才资源是指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人.4、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技术知识、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
二、人力资源构成内容有哪些? 体质、智质、心理素质、品德、能力素养、情商三、人力资源开发:国家或地区、企业、家庭、个人,教育等启智活动,培养人才、开发潜能、提升质量,它贯穿人的一生。
四、人力资源管理: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薪酬激励,福利保障等管理活动。
它是合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并推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硬功能和软功能硬功能--刚性,弹性小、 软功能--柔性,弹性大. 软、硬功能的管理内容上有一些交叉和渗透六、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补充!)相同: 1、管理对象--人; 2、某些管理内容--薪酬、编制、劳动安全等;3、某些管理方法--制度、纪律、奖惩、培训等.不同:传统人事管理:重在管理;以事为主;人是管理对象;重视硬管理;为组织创造财富;服务于战略管理;单一、规范的管理;报酬与资历、级别相关度大;软报酬主要表现为表扬和精神鼓励… 人力资源管理:重在开发;以人为本;人是开发的主体;重视软管理;为组织创造财富的同时发展个人;是战略管理的伙伴;重视个性化管理;报酬与业绩、能力相关度大;软报酬包含发展空间、自我实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等…第2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非重点章节!!!)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所进行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二、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内容狭义: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计划(配备计划);2、人力资源招聘计划(补充计划);3、人员晋升计划 广义:1、人员培训发展计划;2、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管理;3、人力资源评价、控制和调节 第3章 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供需资源进行平衡,合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资料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大纲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有关概念、作用和基本理论,理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及主要内容。
二、课程(一)人力资源概述1.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的概念。
2.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1)人力资源管理特征(2)人力资源管理作用3.人力资源相关理论(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人性假设理论(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主要活动(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2.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与区别(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3.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发展趋势(1)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点和重量标准(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衡量标准2.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和类型(1)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2)人力资源战略的三种类型3.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1)组织的战略层次划分(2)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经营战略的三种匹配情况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人力资源概述1.识记(1)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的概念(2)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要点2.领会(1)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2)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措施(3)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识记(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2.领会(1)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识记(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3)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2.领会(1)组织战略的层次(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3)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匹配(4)案例的相关内容四、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及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2024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最新版本图文
1.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有().A.时间定额B.若管定额。
.服务定额D.产量定额E.消耗定额参考答案:Λ,D2、各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主要说任是(),A.刚好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出调整部门与员_E的工作安排C.处理员工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申诉1).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符合法律要求E∙供应与绩效考核有关的培训和询问参考答案:A.B3、周岁C4、周岁C.5、面对目的越来越多的择业机会.在以下说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R∙树立十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观念B∙多代行,多学习学问,多受妫煤C∙可以转行,但不行有目,否则不利于成长D.干一行就要干究竟.否则就是缺少职业道德卷考答案:A,C6、周岁参考答案:B7、开发主要是指管理开发,指一切通过()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出善当前或将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
A.传授观念K传授技能C.传授学问D.传授阅历参考答案:C8、周岁C.9、库克曲线的探讨对象是期中的()A.管理人员B∙iC5校生C探讨生D.一殷科研人员参考答案:C10,()适用的对象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Λ.榜样法B.角色扮演法C.视听法D.平安研讨法■考答案:D11、企业聃请高级管理人才,比较有效的途径是(兀A.猎头公司K职业介绍所C.高校校内D.高校校内参考答窠:A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聘请总成本=干腌成本+间接明用B.工作规葡与工作说明书在内容上不能出现重叠。
.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由工作任务需求分析和人员需求分析两部分组成D.在制定薪州体系的六个基本步骤中•薪战分级和定薪在薪酬结构设计之前进行•考答案:A13、关于团队,表述正确的是()aA.成熟的团队倾向于对革新思想持保守、封闭的看法B.团队成员可依据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及好扮演某种单一角色C.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能澄消目标和价值现,确保团队成员不偏离目标D.团队成员Ur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结合,以最大限度达到团队目标E.工作团队是正式的工作群体,但弁非任何正式J1.作种体都可称之为团队参考答案:A,C,D,E14、各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主要责任是().A∙刚好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B.谢整部门与员工的工作安排C.处理员工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申诉D.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符合法律要求E.供应与馍效考核有关的培训和询问参考答案:Λ,B15、周岁B.16,劳动定额的条本表现形式有()。
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共5篇)
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共5篇)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一、单选题1.人力资源的关键特征是()A.能动性B.时效性C.可变性D.稀缺性E.可变性2.人力资源可变性是指()A.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存在变化B.工作中个人的想法会发生变化C.个人的工作会发展变化D.个人的收入会发生变化3.适龄就业人口是指()A.处于劳动年龄之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B.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C.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D.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即将从事社会劳动的人4.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是()A.工作分析B.招聘甄选C.培训开发D.绩效管理5.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A.取得人力资源的最大实用价值,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B.履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C.提高工作效率 D.建立良好的员企(员工—企业)关系AAAAA 6.在人员短缺时,通常应当先考虑采用()A.内部调剂B.外部补充C.招聘D.借调7.招聘工作的提出的确定开始于()A.招聘需求B.招聘供给C.招聘计划D.招聘目标8.对于高级技术和管理岗位人员的获取的招聘据渠道选择时,主要采用()A.猎头公司B.内部招聘C.内部提升D.借调9.具有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联系快捷方便,且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招聘方式是()A.网络招聘B.外部招聘C.内部招聘D.广告招聘10.内部渠道就是从企业内部选拔合适的人才来补充空缺或新增的职位,以下属于内部渠道的有()A.岗位轮换B.亲属关系介绍C.招聘广告D.委托猎头公司AAAAA 11.招聘需求通常是由()提出的 A.用人部门B.人力资源部门C.高层管理者D.一线员工 12.企业招募、选择、录用和安臵员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称为()A.人力资源的获得成本B.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C.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D.人力资源的保障成本 13.招募专业性人员时,应选择的最佳广告媒体是()A.专业性的杂志B.地方性的报纸C.广播电视D.全国性的报纸14、绩效评估主要是员工的()对员工本人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的评估。
最新人力资源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指从事组织特定工作活动所需的、并能被组织所利用的所有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指标。
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构成了企业的三大资源,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动性;时效性;高增值性;再生性;两重性;社会性;稀缺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1、人事匹配;2、人物匹配;3、人人匹配;4、事事协调人职匹配是核心。
员工招聘:招聘的流程:招聘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录用阶段和评估阶段。
实施阶段:招募:1 拟定招聘计划;2 上报领导批准;3 信息发布;4 接受申请甄选:1 初步筛选;2 笔试;3 面试;4 其他测试。
一、人员招募的设计(一)应聘者的招募来源1、内部招募(1)工作调动(2)职位竞聘(3)后备人才计划(4)临时员工筛选2、外部招募(1)员工推荐(2)校园招聘(3)媒体广告(4)招聘外包(5)中介机构招聘评估:对招聘工作进行总体评估。
1、招聘成本评估;2、质量和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3、信度与效度。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过程,实现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流程-PDCA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工作,管理流程中的四个主要环节分别是:绩效计划;绩效实施和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工作流程:绩效计划:活动:与员工一起确定绩效目标,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时间,新绩效期间开始时;绩效实施与管理:活动:观察、记录和总结绩效;提供反馈;就问题与员工探讨,提供指导、建议,时间:整个绩效期间;绩效评估:活动:评估员工的绩效,时间:绩效期间结束时;绩效反馈面谈:活动:主观人员就评估的结果与员工讨论,时间:绩效期间结束时。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1. 人力资源的特征 1)时代性与社会性 2)能动性 3)时效性 4)持续性5)特殊资本性 6)增殖性7)消耗性 8)再生性9)自有性 10)二重性术语工作要素:工作活动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不直接体现在工作说明书上。
任务: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职责:组织要求的在特定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任务。
职位:即岗位。
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权力的总和。
职务:即工作。
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是组织中承担相同或相似工作内容的若干职位的总和。
职系:工作性质相似,但工作责任、难易程度不同的一系列职位。
职组:若干工作性质相似的职系组成的集合职级: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与报酬6W1H :⑴what 工作内容,做什么?⑵who 责任人,谁干?⑶where 工作岗位,在哪里干?⑷when 工作时间,何时做?⑸why 工作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⑹for whom 服务对象是谁?为谁做?⑺how 怎样操作(做)?例行、记载 挑战、变化 管理角色 命令、控制 民主、透明 管理方式 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管理模式 成本中心生产效益部门 部门性质 执行层战略层 管理地位 简单的事物管理非常丰富 管理内容 重视使用轻视开发重视培训开发 管理活动 组织短期目标实现组织员工利益都实现 管理目的 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观念 员工第一资源 视员工为成本、负担工作分析的意义1)为工作设计提供基础信息2)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前提保证3)为招聘、选拔和考核工作提供客观尺度4)为报酬管理提供有力的帮助5)为员工的培训开发提供指导6)促进组织激励机制的形成工作分析的方法职能工作分析法职位分析问卷法工作面谈法关键事件法观察法工作实践法工作日志法面谈法的优缺点优点①方便、准确、广泛收集信息②面对面交谈,能了解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图表中看不到的工作活动和信息③按照提问单系统了解有关问题,可避免跑题④与任职者沟通后工作分析的结果,他们更容易接受⑤尤其适用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缺点①分析人员对某一工作主观想法会影响对被访者回答及对分析结果的正确判断②问题回答者从自身利益的出发提供的信息不客观,会导致工作信息失真③面谈工作费时费力,调查工作所花时间较长,调查工作所需人员也相对较多④若分析人员和被调查者相互不信任,该方法的准确性会受影响因此,面谈法不能单独作为信息收集的方法工作描述ption)具体说明某一工作的物质特点和环境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五篇范文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五篇范文第一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一.填空1.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在______和______获得适当人选,这种适当必须体现在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上。
2.配备职员的组织工作的核心是______。
3.根据现代心理学提出的动机激发循环的概念,把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要素连接起来,构成了动机激发的完整过程。
4.劳动管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级与之配套的______。
5.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并帮助其找到工作,叫做劳动保障。
6.我国1992年4月颁布的《工会法》第二条规定:“工会是职工______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7.根据《劳动法》规定,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8.______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9.人力资源总供给是国民经济运动的______。
10.农业劳动者向非农业劳动者转移是一种经济发展的______。
11动力时常是公司的一个外部人员储备,通过这种储备,公司能够获得他需要的______,水利实现企业的______。
12.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竞争优势通常有两条路:______和______。
13.人员选拔中的许多工作都涉及到通过对人的______进行衡量来决定让谁来填补职位空缺。
14.绩效的性质中值得强调的是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15.工会的法律地位集中体现在________及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1.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竞争性挑战不包括()。
A.全球化挑战 C.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挑战 B.投入与收入的挑战 D.高效率工作系统的挑战2.劳动分工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的好处是()。
A.减少成本B.提高质量C.提高生产效率D.提高材料利用3.用来测试绩效与实际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度,叫做()。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考试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的构成(一)人力资源的数量1)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绝对数量的构成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等于: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适龄就业人口②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③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④求业人口或待业人口⑤就学人口⑥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⑦军队服役的人口⑧其他人口2)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即人力资源率):定义: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
是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二)人力资源的质量(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经济增长取决于四个因素: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尤其是:人力资源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起决定作用;人力资源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一)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之的活动过程.(二)人力资源管理意义1.实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2。
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3。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4。
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感.1 、任人唯贤的原则:任人唯贤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才干,安排其在适合的岗位,做到适才适用。
并根据才能的变化,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2 、注重实绩的原则:是指评价工作人员工作的好坏,能力高低,只能以其工作的实际成绩为依据.工作人员工作的实绩,是选拔、奖惩以及职务升降的主要依据。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一、1.人力资源的双重性特征是指生产性和消费性。
2.一个完整的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包括:描述战略,评估战略和管理战略三个阶段。
不能简单地将平衡计分卡认定为只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3.组织绩效一般是由实体形态的效率和价值形态的效益两个方面共同体现的。
4.人力资源的可变性是指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会有所变动。
5.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载体是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6.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7.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预测是整个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8.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根本的特征是主观能动性。
9.工作丰富化能使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增进不同工作之间的员工的相互理解,提高协作效率。
10.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层面的规划和业务层面的规划。
11.评价中心、面试、自我评价和体能这四种甄选工具中,效度最高的评价中心。
12.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岗位评价法是海氏评价法。
1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
14.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智力+体力的总和。
15.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组织未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以及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过程。
16.员工招聘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多样性和高效性。
17.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时,内部招聘能在解决这种情况地同时,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8.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体现在战略契合性。
19.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部分是可变薪酬。
20.在工作说明书中,描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明确该工作是做什么的部分是工作概要。
21.年薪制制度适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22.根据表现形式不同,薪酬被划分为货币和非货币薪酬。
人力资源复习重点资料
第一章绪论1.人力资源的概念: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和。
2.人力资源的特点:(1)不可剥夺性(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殖性3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是指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等各种类型的组织。
4.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5.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6.人力资源部门的结构(请同学们复习p10结构图)7.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领域(1)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2)人力资源规划(3)招募与甄选(4)培训与开发(5)绩效考核(6)薪酬、奖金和福利8.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式(1)产业(工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之前(2)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3)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4)高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9.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10.产业模式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工作规则的建立,职业晋升阶梯和职业生涯设计,以资历为基础的报酬体系、雇佣关系,绩效评估等。
11.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是指组织中一切与人有关问题的方向性的谋划,它是一种旨在充分合理地运用企业各种人力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以符合企业的战略要求,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人力资源使用模式和活动的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张曦元助你成功1、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总称。
特点: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生物性、时效性、社会性等特点。
2、人力资源、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天才资源的包含关系。
3、人力资源的构成内容。
人力资源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体质、智质、心理素质、品德、能力素养、情商等六个方面。
体质即身体素质,包括身体的忍耐力、适应力、抗病力和体能等。
智质不同于智商,它是指学习的速率。
智质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
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的稳定性、心理承受力、心情心态、心里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品德即道德品质。
能力素养是一个人的“四历”,即学历、经历、阅历、心历的结晶。
情商是人们在职场上能否获得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它表达人们能准确把握角色地位,是否能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是否能融入团队并未团队所接受。
4、工作分析的内容。
工作分析是指对工作进行整体分析,以便确定每一项工作的6w1h:用谁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为什么做(Why)、为谁做(Whom)。
工作分析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对工作主体员工的分析。
对工作内容的分析是指对产品或服务实现全过程及重要的辅助过程的分析,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工作环境、工作设备、辅助手段等内容的分析。
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劳动分工使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成为必然,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都影响着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包括对岗位名称、岗位内容、部门名称、部门职能、工作量及相互关系等内容的分析。
对工作主体员工的分析包括对员工年龄、性别、爱好、经验、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分析。
通过分析有助于把握和了解员工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等内容。
5、人力资源构成与要素。
人力资源是由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
6、岗位分析的资料收集方法。
1、工作实践法。
它是通过工作实践,了解、掌握岗位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了解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岗位对智力、体力、学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岗位工作,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或危险性的岗位工作。
2、工作日记法。
它是让员工以工作日记或工作笔记的形式将其日常工作中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按照时间顺序记下来,以此收集岗位分析所需的信息。
优点:信息可靠性高;所需费用少;容易掌握有关信息。
缺点:适用范围小;整理信息工作量大;常会因工作忙而耽误记录,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真。
3、观察法。
它是指分析人员直接到现场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予以记录、分析、归纳,并整理为适用的文字资料。
优点:有助于了解岗位工作条件、环境、工具、设备等方面的比较客观的信息;能澄清某些疑问;能直观得到岗位要求的每个人资料。
缺点:旁观可能会给员工造成压力,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不易观察到一些突发事件,不适用于工作周期长的岗位。
4、访谈法。
它是岗位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人员访问工作人员本人或其主管人员,以了解岗位说明中原来填写各项内容的准确性,并按实际情况进行纠正和澄清,其形式有个人访谈、集体访谈、管理人员访谈等。
5、典型事例法。
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
6、问卷调查法。
是岗位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指采用调查问卷来获取岗位分析的信息,从而实现岗位分析的目的。
7、工作说明书基本内容。
1、工作标识。
包括工作的名称、编号、工作所属部门、工作地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时期等项目。
2、工作综述。
描述工作的总体性质,即列出主要工作的特征以及主要工作范围。
3、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
包括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机器设备、工作流程、与其他人联系、所接受的监督以及所实施的监督等。
4、工作条件和物理环境。
罗列有关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地点的温度、湿度、光线、噪声程度、安全条件、地理位置等。
5、社会环境。
包括工作群体中的人数、完成工作所要求的人际交往的数量和程度、社会习俗等。
6、工作权限。
包括工作人员决策的权限、对其他人员实施监督的权限以及经费预算的权限等。
7、工作的绩效标准。
包括有关绩效标准的内容,即完成某些任务所需达到的标准。
8、聘用条件。
包括工作时数、工资结构、支付工资的方式、福利待遇、该工作在组织中的正式位置、晋升的机会、工作的季节性、进修的机会等。
9、工作规范。
担任此职务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资格和条件。
8、工作设计的方法。
工作扩大化。
工作扩大化是使员工有更多的工作可做。
该方法是通过增加某一工作的工作内容,使员工的工作内容增加,要求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
这种工作设计导致高效率,是因为不必要把产品从一个人手中传给另一个人而节约时间。
主要的好处是增加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提高了工作质量。
其主要途径有两个:“纵向工作装载”和“横向工作装载”。
工作轮换。
工作轮换法是为减轻对工作的厌烦感而把员工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这样做有4个好处:一是能使员工比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更能对工作保持兴趣;二是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个人行为适应总体工作流的前景;三是个人增加了对自己的最终成果的认识;四是使员工从原先只能做一项工作的专业人员转变为能做许多工作的多面手。
这种方法并不改变工作设计本身,而只是使员工定期从一个工作转到另一个工作。
这样使得员工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能激励出员工做出更大的努力。
工作专业化。
工作专业化也叫“充实工作内容”。
它是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基本的改变,旨在向工人提供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它是对工作责任的垂直深化。
它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将工作分解为若干很小的单一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操作内容与操作程序,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适当的激励,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其核心是充分体现效率的要求。
它的特点是:一是由于将工作分解为许多简单的高度专业化的操作单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操作效率;二是由于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低,既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也可以节省培训费用和有利于员工在不同岗位之间的轮换;三是由于具有标准化的工序和操作规程,便于管理部门对员工生产数量和质量方面控制,保证生产均衡和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考虑员工对这种方法的反应,因此高效率所带来的可能被员工的不满和厌烦情绪所造成的矿工或辞职所抵消。
工作丰富化。
工作丰富化是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再设计,它是一个将公司的使命与职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联系起来的概念。
它的理论基础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运用这一方法,可使每个员工的贡献都得到认可,而与此同时,也强调了组织使命的有效完成。
工作丰富化与工作扩大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扩大工作的范围,而前者是工作的深化,以改变工作的内容。
其核心是体现激励因素的作用,因此实现工作丰富化的条件包括:一增加员工责任;二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给员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三反馈。
将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的数据及时地反馈给员工;四考核。
报酬与奖励要决定于员工实现工作目标的程度;五培训。
要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满足员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六成就。
通过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决策的自主权,来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
9、岗位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排列法。
是在不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的情况下,由评定人员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将各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某个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关系。
二、分类法,又称归级法。
是对排列法的改进。
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制定一套职位级别标准,然后将职位与标准进行比较,将它们归到各个级别中去。
三、配对比较法也称相互比较法。
四、要素计点法又称点数加权法、点数法,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定若干关键性评价要素,并确定各要素的权数,将每个要素分成若干不同等级,然后给各要素的各等级赋予一定分值,这个分值也称点数,最后按照要素对岗位进行评估,算出每个岗位的加权总数,便可得到岗位相对价值。
五、因素与维度综合评估法,也可以说是矩阵评估法。
首先确定评估因素,对每个因素再给出维度,对每个维度给出评价内容和评分规则,然后评价小组打分,对某些评价结果进行微调,即可可得出评价结果。
10、人力资源规划中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
一、组织内人员流动。
这种流动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主观估计法、随机网络模式法、人员置换图解法。
主观估计法是根据各部门以往人员输入或调出以及其他人员变更的资料,结合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概略性的估算,形成一套简单的关于组织内现有或未来某一时刻可提供的人员数据库。
随机网络模式法是通过图表清晰反映人员变动情况来描述组织在两个时点之间各种可能的人员流动的数量和比例,通过图表清晰反映各种变动。
人员置换图解法是对各现有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流动的方向,从而对人员的流动情况实现控制和测量的一种图标分析法。
11、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时,平衡措施的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人员数量上平衡,但结构上不平衡。
调节措施:1)进行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2)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3)进行人员的置换数量上、结构上都平衡时,出于激励的目的,也需要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工作再设计,以及晋升、降级、调换职位、培训等。
1、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应对方式有:①开拓新的企业业务方向,从而扩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②撤销、合并臃肿的机构,减少冗员,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③利用优惠措施,鼓励员工提前退休和内退。
④少人员补充,也即当出现空闲岗位时不进行新人员补充。
⑤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更多技能,增强其择业能力,为员工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同时,通过培训,也可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力资本。
2、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应对方式有:①企业内部调剂,进行企业内部人事调动。
包括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使得他们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
②外部招聘。
③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工如返聘已退休者或小时工。
④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激励和培训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以及,改进工艺设计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2、企业内部获取人才的方式及其优缺点。
内部获取通常有4种方式。
即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主管或相关人士推荐、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系统、内部竞聘上岗等。
优点:1、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2、迅速地熟悉工作和进入工作。
3、保持企业内部的稳定性。
4、尽量地规避了识人用人的失误。
5、人员获取的费用少。
缺点:1、容易形成企业内部人员的板块结构。
2、可能引发企业高层领导的不团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