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安全干预及效果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安全干预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安全干预,探讨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最佳干预策略,减少因颅脑损伤引起的病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52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47例,女性5例,有责任护士负责填写每位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记录》,护士如实记录对患者进行干预措施。结果52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交通事故22例,脑出血14例,颅内肿物9例,脑挫裂伤5例,高空坠落2例,通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采用针对性安全干预,主要包括对眼睛和口腔、皮肤、高热处理、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道、神经功能干预措施后,恢复良好者15例,所占比例为28.8%,中残者29例,占55.8%,重残4例,5.8%,植物状态1例,占1.9%,死亡5例,占7.7%。结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针对性的整体干预,尽可能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在治疗原发伤、保护和恢复功能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标签:颅脑损伤;昏迷;安全干预

颅脑损伤在医学上共分3个等级:①一级:称为颅脑损伤Ⅰ级,即轻度颅脑损伤,指受伤当时有昏迷,昏迷时间在30min以内,且颅脑螺旋CT多次扫描均无异常发现者;②二级:中度颅脑损伤。指当时有昏迷,昏迷时间大于30min,而小于1h,颅脑螺旋CT检查提示有出血或水肿区者;③三级:重度颅脑损伤,指昏迷时间大于1h以上甚或持续昏迷,伴生命体征紊乱,颅脑螺旋CT检查提示:有出血或水肿或脑干区低密度影像,这一类患者死亡率较高,如若脑干损伤,死亡率可达50%或以上。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改变。

昏迷按反应程度可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无自主运动,对周围事物以及声、光等刺激均无反应,但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仍可有痛苦表情及防御反射;其他如咳嗽、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仍存在,呼吸、血压、脉搏一般无改变,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有时可见谵妄或躁动。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瞳孔、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咳嗽、吞咽反射及腱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开始下降,大小便多失禁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对象2012年1月~2013年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52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包括男性47例,女性5例;年龄25~72岁,平均(4

2.6±5.8)岁,住院天数21~75d,平均(52.3±6.7)d。患者昏迷病因:交通事故22例,脑出血14例,颅内肿物9例,脑挫裂伤5例,高空坠落2例。责任护士负责填写每位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记录》,如实记录给患者进行干预的措施。

1.2干预措施

1.2.1病情观察

1.2.1.1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是反应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脈搏缓慢,多提示脑疝的早期表现。注意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的改变以及缺氧情况有无变化,注意气道是否通畅,注意分泌物的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标本做好化验检查的准备工作。监测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及血气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详细记录患者液体和脱水剂的出入量,对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患者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并配合相应的治疗方法

1.2.1.2意识状态意识的改变与脑损伤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它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观察时采用相同程度的语言和痛刺激,对患者的反应做出动态分析,通过格拉斯评分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15~30min 观察1次并记录。

1.2.1.3瞳孔变化瞳孔的改变对判断病变部位具有重大意义,应注意双侧瞳孔的直径是否等大、等圆,15~30min钟观察1次并记录。

1.2.1.4生命体征床边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通过心电监测,往往可发现心电图改变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脑外伤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也越早;血压升高、呼吸浅慢、脉搏慢而有力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体温低,四肢厥冷,提示有休克可能。

1.2.2基础干预

1.2.2.1呼吸道干预建立人工气道,保护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关键的一步。

1.2.2.2气管切开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伤后颅内压升高,呼吸中枢抑制甚至丧失自主呼吸,加重脑缺氧,进而加重脑水肿。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手术,可以第一时间重建呼吸功能,恢复肺通气,防治分泌物、呕吐物引起的窒息,已成为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措施。气管切开的患者,失去了上呼吸道的温化和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气道湿化可以使气管处于近似于生理化状态,充分改善呼吸道的湿化环境,保持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需求。我们采用的是微泵控制持续湿化法,先将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针5m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湿化液,然后将湿化液固定在微泵上,另一头用输液器细管固定在气管套管内3cm处,将速度调整为每小时6mL,8h左右推完,每个班次更换一次即可。使用微泵持续湿化,对气管刺激小,可避免开放、间歇滴药所致的医源性感染,且操作简单方便。

经常检查气管切开伤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雷佛奴尔仔细清洁导管周围皮肤后再更换消毒纱布,如敷料污染,及时给予更换。用无菌纱布擦拭套管外口分泌物,保持套管的清洁,避免咳出的痰液附着于管口形成干痂,堵塞呼吸道;气管内套管(金属)每班取出清洗并消毒1次,煮沸消毒法是临床上较为便捷的消毒方法,但煮沸用的器皿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将套管刷洗干净后,放入器皿中,待水开后计时,消毒时间为10~15min。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拔出气管套管检查,清洁消毒后再置人;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其松紧以恰能插入1指为宜。

1.2.2.3吸痰干预因脑损伤而出现昏迷的患者,由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下气道分泌物积滞,极易出现窒息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要更换,口、鼻腔与气管吸痰必须分开。严密观察患者的痰鸣音、咳嗽和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做到及时、适时、有效地吸痰。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准确,吸痰前后要给予高流量氧吸人。拔出导管时要慢慢旋转,两次吸痰之间应重新给患者吸氧,使患者得到休息,防止出现阵发性咳嗽,血氧过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除应及时吸收痰液外,还应在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翻身叩背,2~3h翻身叩背1次;痰多而黏稠不易排出时,定时超声雾化吸人,稀释痰液,以便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4眼睛和口腔干预我们用含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洗患者的口腔,擦洗2次/d,同时每天都为患者清洗眼角并给其滴注眼药水,以防止其患上角膜炎和口腔炎。

1.2.2.5进行皮肤干预大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都需要长期卧床,为避免此类患者发生褥疮,我们定时给其翻身,在其身下垫上软垫,并经常为其按摩身体受压的部位。对存在尿失禁或出汗多的患者,我们还会经常为其更换床单,保持其床单的平整和干燥。

2.2.6泌尿系统干预大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都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为了避免此类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我们使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溶液为其进行膀胱冲洗,冲洗2次/d,同时定期更换引流袋和导尿管。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尿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1.2.2.7高热患者的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由丘脑下部损伤或脑干损伤引起的中枢性高热,②由颅内感染引起感染性高热。高热可加重患者大脑的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出现高热的患者予以及时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对发生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应对其进行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对发生感染性高热的患者应给其注射抗生素,同时辅以物理降温。

1.2.2.8消化道干预对昏迷时间在3d以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给其下胃管并进行鼻饲。在进行鼻饲前,护理人员应先抽净患者胃内残存的食物,同时观察其胃管是否脱出,其胃内是否存在出血。在注入食物时,食物的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食物的温度若过高会损害患者的食管和胃黏膜,食物的温度若过低会引起消化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