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八单元第0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和解读简单的组合问题。

–能够运用简单的组合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示例演练,引导学生学习思路。

–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简单的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组合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简单的组合问题示例。

2.实物道具:用于实际情境引入。

3.小组合作材料: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实物道具引入简单的组合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一个简单的组合问题,让学生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二步:示范与讲解(15分钟)1.通过课件示例演练简单的组合问题解决方法。

2.讲解组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第三步:小组合作(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几个组合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和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2.总结组合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8.2节“简单的组合”所制定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1. 组合的概念: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全体排列方式。

2. 组合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用符号C(n,m)表示,计算公式为C(n,m) = n! / [m! (nm)!],其中n!表示n的阶乘。

3. 组合的应用:通过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组合公式的推导和理解,以及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组合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抽屉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组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让学生体会组合知识的应用价值。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组合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组合的概念。

2. 组合的计算公式:C(n,m) = n! / [m! (nm)!]。

3. 组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组数据有5个不同元素,从中任取2个元素的组合数是多少?(2)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班主任想从中选出10名班干部,共有多少种选法?2. 答案:(1)C(5,2) = 5! / [2! (52)!] = 10。

(2)C(30,10) = 30! / [10! (3010)!] = 302420。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说课稿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说课稿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简单的组合》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组合。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描述物体组合时,可能会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组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组合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组合。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物体的组合特征,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组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组合。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庭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物体组合的概念2.描述物体组合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组合。

2.能够通过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

3.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组合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

2.掌握列举方法求简单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对学生可能有一定挑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贝壳、小球、图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小球和贝壳,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如果任意拿出两个物品,你们认为会有多少种组合方式?2. 学习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组合,并给出组合的定义。

2.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用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

3.让学生自己实践,通过不同的图示卡片组合问题,锻炼他们的组合能力。

3. 拓展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问题,并邀请同学尝试解答。

2.老师根据学生设计的问题,引导同学互相交流和讨论解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4. 实践设计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组合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什么是组合,能够通过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并且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挥组合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思考: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景可以应用到组合的思维?2.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组合的题目。

3.发挥想象:设计一个更复杂的组合问题,让家人或同学来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组合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的内容包括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组合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组合图形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掌握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掌握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掌握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灵活运用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组合图形模型、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如公园里的花坛、教室里的书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组合图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组合图形的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组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的一节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组合来求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组合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图片和生活实际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组合的方法。

2.能够运用组合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组合的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组合的方法,能够运用组合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组合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组合的概念。

通过引导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组合的方法。

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运用组合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学生发现,将这些图片组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2.新课导入:引入组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组合就是将几个事物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3.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发现可以将2个苹果和3个苹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即5个苹果。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组合的方法,即通过将几个事物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组合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教师强调组合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简单的组合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个不同的组合现象,并运用组合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要求用文字描述现象,列出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练习题1、2、3。请同学们认真审题,规范解答,注意组合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开放性题目:假设我们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珠子各5颗,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组合问题,并求解。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维。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小华有3个红球和2个蓝球,他想从这些球中选出2个,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红球和蓝球的数量,以及需要选出球的个数。
3.教师讲解组合的概念,解释组合中元素的数量关系和组合方式,如: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n,m)。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与组合相关的练习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分成3份,每份至少一个,有多少种分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讲评,指出解答中的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
4.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的组合现象,选择一个有趣的问题进行解答。要求家长协助孩子理解问题,引导他们运用组合知识进行分析。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组合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组合。

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的无序性。

2. 能够运用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的小物品,如不同颜色的小球、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组合的概念,如:我们平时穿衣服,不同的衣服搭配起来,就能组成很多不同的穿法。

这就是一种组合。

2. 出示一些小物品,如不同颜色的小球、小棒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1. 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颜色的小球组合在一起,看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2. 引导学生发现,组合是无序的,即不同的顺序组合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3. 让学生尝试用小棒进行组合,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四、拓展提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组合的方法解决。

2. 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组合的概念和组合的方法。

2. 强调组合的无序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理解了组合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无序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组合的无序性组合的无序性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组合的结果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一点,因此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和引导。

一、无序性的理解1. 举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组合的无序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8单元第二课时 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8单元第二课时 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简单的组合。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物体的组合情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新知识。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组合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物体的组合情况。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组合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物体的组合情况。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组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物品、操作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组合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水果放在一起,我们可以说它们是一个什么?”让学生回答,然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操作卡片,呈现一些简单的组合情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张卡片,上面有两个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品的组合情况,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组合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带一些物品到课堂上,让学生将这些物品进行组合,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或者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组合》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渗透集合的思想,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组合现象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组合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渗透集合的思想,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组合现象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理解组合与排列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组合现象。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组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一些简单的组合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选择一些小物品进行组合,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巩固学生对组合现象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会运用组合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但对于组合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组合与排列的区别,并能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组合的概念。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组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文具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2.课件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拼图、组装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的组合现象,引出组合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组合的定义和简单的组合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文具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进行组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02课时简单的组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探索和尝试。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组合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组合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组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组合,并理解组合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组合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以便于直观展示组合概念。

2.准备实物模型,如小球、积木等,供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些物品组合在一起,可以组成哪些新的组合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课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品的组合,如小球、积木等。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这些组合。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性质,如组合的数量、形状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实物模型,如小球、积木等。

二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优秀教案

二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2.在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基于学生已有的排列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同时能比较出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摆一摆课件出示:用5、7、9三个数字,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1)学生仔细读题,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选择不同想法的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请大家思考:今天学的的知识和排列问题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回顾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今天的新知奠定基础。

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小组交流,初步感知(1)理解题意。

①课件出示第98页的例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②小组内说说题意,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2)自主探究。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简单的组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八章第二节的六个小节。

分别是:1、组合的定义;2、组合的表示方法;3、组合的计算方法;4、组合的性质;5、组合的应用;6、组合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组合的计算方法和组合的应用。

教学重点:组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发放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引出组合的概念。

2、知识讲解:(1)讲解组合的定义: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讲解组合的表示方法:用大写字母C表示组合,表示为C(n,m)。

(3)讲解组合的计算方法:组合的计算公式为C(n,m)=n!/(m!(nm)!),其中n!表示n的阶乘。

3、例题讲解:例题:已知有5本不同的书,从中任取2本来阅读,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解答:根据组合的计算公式,可得C(5,2)=5!/(2!(52)!)=10。

所以,有10种不同的取法。

4、随堂练习:练习1:已知有8个不同的球,从中任取3个球,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练习2:已知有6个不同的水果,从中任取2个水果,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5、组合的性质:讲解组合的性质,如组合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6、组合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组合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组合的表示方法:C(n,m)组合的计算公式:C(n,m)=n!/(m!(nm)!)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已知有10个不同的物品,从中任取4个物品,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已知有7个不同的水果,从中任取3个水果,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答案:(1)C(10,4)=10!/(4!(104)!)=210(2)C(7,3)=7!/(3!(73)!)=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组合的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组合的意义,并学会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来表示简单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意义,能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组合的意义,学会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特点,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铅笔、练习本、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篮子,里面有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些颜色的球可以组合在一起。

2. 讲解组合的意义:我会通过实例来解释组合的意义,例如从篮子中取出红球和蓝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颜色。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几种颜色的球,尝试不同的组合,并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记录下来。

4. 举例讲解:我会选取几个学生的组合,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组合过程和结果。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组合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他们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组合的定义和举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出五种不同的组合。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出五种不同的组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组合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组合创意。

但在个别学生的答案中,我发现他们对组合的描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更多的组合题目,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组合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购物时选择不同的商品组合等。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八单元《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案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八单元《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案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八单元《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简单的组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组合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去探索和发现。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

2.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发现组合的规律。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的意义。

3.采用“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卡片等,用于让学生进行组合操作。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操作过程和教学情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组合现象,如水果拼盘、玩具组合等,引导学生关注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组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意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操作过程。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组合概念,能够运用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组合概念2. 简单的组合方法3. 简单的组合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组合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服、搭配鞋子等,引出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组合的特点。

例题: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颜色组合?(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师指导并总结组合的方法。

方法一:枚举法。

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如红黄、红蓝、黄蓝等。

方法二:画图法。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方法三:计算法。

根据组合的公式,计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数量。

(3)讲解组合的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组合公式:C(n,m) = n! / [m!(n-m)!],其中n表示总数,m表示选取的数量。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颜色组合?(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组合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组合解决的问题,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习效果如何,对组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提高。

3.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如何进行改进和完善。

注:本教案适用于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但组合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的意义,理解组合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组合卡片等。

2.学具:每人一套组合卡片,小组一份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组图片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引导学生用“把…放在一起”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的组合。

2.呈现(10分钟)呈现组合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组合的顺序,并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组合卡片进行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操作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合任务。

完成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组合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组合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理解组合的概念2.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3.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2.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1.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组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组合。

第二步:讲解1.讲解组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组合的应用场景。

第三步: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步: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作业布置一些与组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并能够初步运用组合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但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八、延伸拓展学生可以通过更复杂的组合问题进行拓展,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九、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组合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组合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名师教案

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名师教案

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名师教案其次课时简洁的组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8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

本节课是数学广角的其次课时,是在学习了简洁的排列的根底上连续学习简洁的组合,学生已能有序地找到排列数,也能运用写一写、画一画、列举等方法来分析解决。

学生生活中的搭配服装、付钱问题都是组合的问题,他们虽然熟识,但并不了解其背后的道理,在激发学生奇怪心的同时,要留意从数学的角度对待身边的事物。

(二)核心力量“简洁的组合”这节课,渗透了组合的思想方法,连续培育学生有序、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积存数学活动的根本阅历。

(三)学习目标1.在学习排列问题的根底上,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能有序思索。

2.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比照中,找出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分,能运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经受探究简洁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五)学习难点找到排列与组合的区分。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简洁的组合》名师课件、《简洁的组合》稳固练习、《简洁的组合》课时作业等。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找出两件外套和两条裤子,一件外套搭配一条裤子,试试有几种搭配方法。

1/ 5(二)课堂设计1.导入课件出示题目: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师:你能依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简洁的排列的学问完成这道题吗?预设:57、59、75、79、95、97师:同学们的思索都是按挨次来思索的,是有序思索。

今日,我们要学习简洁的组合,看看有序思索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便利。

(板书课题:简洁的组合)【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复习了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已有的阅历,强化有序思索,为今日所学的新知内容设奠定根底】2.问题探究(1)理解题意(课件出例如2)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师:请大家读一读,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预设1:有3个数字,选两个求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在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排列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同时能比较出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摆一摆
出示:用5、7、9三个数字,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学生仔细读题,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选择不同想法的学生汇报。

.导入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请大家思考:今天学的的知识和排列问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回顾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今天的新知奠定基础。

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理解题意。

①出示第98页的例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小组内说说题意,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自主探究。

①猜一猜: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得出得数有几种可能。

同时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交流方法。

①学生汇报,选取典型的案例展示。

方法预设如下:
方法一:列表法。

a.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中数据,有什么发现?
b.像上面5+7=12和7+5=12只能算一种,他们的和都是12,适当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最终得出下表:
方法二:画图法。

……
②引导学生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得到的得数只有三种可能。

回顾思路。

演示回顾解题的过程。

优化方法。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交流。

.对比理解
今天学习的问题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简单的组合。

回顾用5、7、9这3个数字选其中的2个数,组成两位数和求两个数的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指定学生汇报,梳理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题思路。

.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组内交流解决的方法。

选3个学生代表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解法。

学生解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小结:在握手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数的活动经验,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的过程,亲身经历在组数、握手活动,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同时在方法的交
流中体会到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付钱
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全班交流取法,强调:付钱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组钱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
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提示:可以按取1枚、2枚、3枚的顺序进行组合。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取书
出示4种不同的书各1本,如下:
《少年博览》《小主人报》《中国少年文摘》《快乐阅读与作文》
小明从中取出两种书,有几种不同的取法?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指定不同取法的学生汇报交流,强调:取书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选路
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可以走,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可以走,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小组内交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法来分析。

学生作业展示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组合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组合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价值,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什么?有什么收获?在解决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