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文化》学习指南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3.F49AD8A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3
在郑成功复台战役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赤嵌
B:巴达维亚
C:普罗文查
D:热兰遮
答案:D
在清郑“议和”期间,福建总督姚启圣发布有关对台政策的条例是()。
A:《招抚条例十款》
B:“禁海政策”
C:《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
D:《讨伐通谍》
答案:A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
A:1662年
B:1663年
C:1661年
D:1624年
答案:A
率领清军出兵统一台湾的将领是()。
A:施琅
B:姚启圣
C:明珠
D:黄朝
答案:A
清朝“迁界令”的颁布是在()。
A:1661年
B:1760年
C:1516年
D:1601年
答案:A
较早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而爆发的台湾人民的起义是()。
A:林爽文起义
B:郭怀一起义。
台湾历史与文化 名词解释
1. 红毛城
1628年,西班牙舰队绕道北部海岸登陆沪尾(淡水),修建“圣多明哥城”。后来此称被称为“红毛城”。原因是当时台湾人称荷兰人为“红毛”,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取而代之后,人们即将荷兰人占领的此城称作“红毛城”。 “红毛城”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将永远成为西方侵略者的侵台罪证。
2. 热兰遮城
1624年9月,宋克率荷兰舰队离开澎湖退居台湾,即在大员湾外侧的一个小沙丘上修建城堡,取名奥伦治城,后改名为热兰遮城(安平),并在北线尾岛建立商馆。
3. “一府二县”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同时为了纪念他的家乡安平,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澎湖与台湾唇齿相依,地位重要,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不久,郑经将二县改为二州,并且设立了南路、北路和澎湖三个安抚司。这是中国政权在台湾本岛设立的最早的行政建置。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 迁界令
为了切断大陆人民与郑成功的联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颁布“迁界令”,东南沿海尤其是闽粤沿海30里范围内的百姓全部内迁,房屋焚毁,人民背井离乡,家破人亡。昔日沃土良田,尽为荒野废墟。
3. “牛皮割地”的传说
十六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占领了今天的台南安平一带,并且在大兴土木,修建“奥伦治城”。当地的中国人要求荷兰人承诺“一张牛皮大的地方”时,无耻的殖民者竟然把一张牛皮分割成很细的皮线,连接起来圈地,这就是“牛皮割地”的传说,在台湾人民中广为流传,还被收入清初编纂的《台湾府志》中。这是一个传说,与史实并不相符,但却从另一侧面深刻地揭露了荷兰殖民者阴险狡诈,贪婪成性的侵略本质。
福师 《台湾历史文化》第十五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53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第十五章台湾电影的兴衰1. 简述台湾新电影的特点并举一著名导演加以评价。
答:台湾新电影的特点继承了六、七十年代台湾电影的写实主义优良传统,同香港的早期写实伦理电影遥相呼应。
叙述方式打破以往写实电影的惯例,采取某些非情节剧结构,带有探索和试验性质。
常采取开放性的结尾,观众可以用冷静的眼光品味电影所发生的一切。
常用意识流的手法,用倒叙、插叙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交代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自1979年到1985年,七年中他平均一年一部影片。
他的作品包括了传奇性偶像明星的罗曼史以及最具台湾地方性的题材,表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对社会、人生的真诚关注,不仅具有明显的社会倾向性,而且精确掌握电影本身的特性。
他那些即兴式的街头、乡间实景的拍摄,画外音等技法成为电影界讨论的焦点,在台湾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简述处于“黄金时代”的台湾电影有什幺新变化,其成果有哪些?答:新变化:(1)提出“健康写实主义路线”。
(2)通俗文学作品掀起成立独立制片公司的浪潮。
成果有:李行导演的《养鸭人家》为中影的“健康写实主义”路线做了一次示范。
该片获得台湾第三届金马奖最佳剧情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彩色摄影将。
1965年,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电影节上,又获得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3. 简评台湾新电影运动。
答:台湾的新电影运动是在台湾意识形态领域逐步走向解冻,台湾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全向外国特别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彻底开放前,台湾本土电影业的一次自我革新的救亡运动。
台湾新电影运动最主要的贡献是让台湾极具才华的一批电影人找到了发泄自己才华的空间,这个契机来自于对台湾史的重写欲望,或者说是来自台湾自身的复杂性。
这种倾诉欲望对于各种背景的年轻创作者来说都是极大的刺激,而后又获得台湾当局的“辅导金”政策的保驾护航。
台湾的乡土和都市于是日益生动而深邃地展现在银幕上。
为了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的经验,台湾新电影在风格上刻意地追求现实主义,淡化情节,而将人物置于社会现实的脉动中,以非戏剧性的、更接近常人生活经验的方式审视社会和人物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青年》读书笔记模板
大陆惠台措施在岛内社会中的扩散传播路径——基于三种扩散路径的比较分析 新时代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研究:以影视产业为例 浅谈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路径——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为例 新时代推进闽台文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考 论治理路径下以文化融合应对民进党当局的“文化台独”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交融与创新:新时代闽台联合培养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策略 陆生赴台特征与结构分析 从两岸文教交流看《国文天地》的光与影
动漫产业与跨域文创人才 比较视野中的美学理论——以汉宝德的美学观为中心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漳州布袋木偶戏“非遗”之路十二年记 以弘一法师为例谈佛教与书法的关系 别样梅香:梅派艺术在日据台湾的传承及其路径 两岸南音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闽台南音乐谱数字化保存与共同保护策略 两岸合拍偶像剧的现状以及未来方向研究
变迁的文化与文化的坚持——建构海峡两岸的和谐文化 福建文化走出去四十年 闽台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创新——以汪毅夫教授的研究为中心 台湾光复初期赴台的福州人群体研究 两岸民间信仰中神明谱系的结构与功能 媒介环境视域下妈祖绕境对信众的传播影响力:以台湾大甲镇澜宫为例 闽台东石蔡氏的原乡信仰习俗记忆与文化传承 从族谱看明清闽台地区的墓穴风水与祖先崇拜 “同中存异、尊重包容”的世界神明联谊会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 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青年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交流
历史
论坛
文化Hale Waihona Puke 青年研究发展
青年
两岸
台湾历史与文化 (2)
二、左镇人台湾的早期居民来自大陆。
郭志超教授在《闽台民族史辨》一书中提出:由闽而台,再由台而南洋群岛乃至西南太平洋诸岛,是中国大陆东南原南岛语族向海洋的流布路线。
后来南洋群岛的少数南岛语族人口又逆向返迁台湾,成为台湾土著民族的晚源和次源。
台湾海峡形成前,已经有一部分大陆早期居民进入台湾岛;在台湾海峡形成过程中,也有一批早期居民,通过“东山陆桥”进台湾岛。
即使在台湾海峡形成后,依然有大陆居民飘扬过海,前往台湾。
因此,虽然海进海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把台湾从福建外移了130 公里,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成员却没有被这海洋鸿沟所阻隔。
早在5000 至30000 年以前,台湾地区已有人类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居住和活动范围扩大,开始进行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劳动,社会已经进入绳纹红陶时期。
在3500 年至2000 年以前,台湾社会进入彩陶阶段,农业和渔猎业较为发达,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从长滨文化中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的台湾文化与福建等地文化的同质性。
自1968 年底开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宋文熏教授和地质系林朝棨教授所率领的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海岸山脉东侧的十几处海蚀洞穴中,先后五次挖掘出粗、细石制器3000 多件、骨角器114 件。
长滨文化共分四层,其中第三层,即为长滨文化层,属旧石器晚期。
据宋文熏教授分析认为长滨文化是由华南传入台湾的。
这批类同于祖国大陆旧石器时期珍贵的石、骨器等文物,将闽台两地的古人类与文化关系推进到旧石器时期。
两岸早期居民的思维方式、创造力是建立在同一文化层面和同一生产力基础上的。
从史前文化的主要石器看,在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小型石器,类型分打制的石斧、石刀和砾石砍伐器;磨制石器石锄、双肩石斧、段石锛、半月形穿孔石刀等。
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反映了当时的台湾先民除从事原始农业外,渔猎捕捞是其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
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常见的石菜刀和有孔石簇,在台湾基隆草岭、恒春半岛出土有石菜刀,从北部基隆社寮岛、圆山到高雄县小岗山一带均有发现;在山东龙山崖出土的贝制镰及河南洛阳出土的青铜镰,在台湾大学俗学研究室收藏的在台南斗六出土的石镰与之相仿,刃部有锯齿、柄部有穿孔;在浙江良渚、广东海丰地区都有发现的有柄石簇,在台中埔里、台南六甲顶、高雄凤鼻头都有出土;在辽宁大连滨町贝丘、旅顺羊头洼出土的有孔石斧,在台北圆山遗址发现的两面石刃的石斧,就是退化的有孔石斧;在大陆古代武器“戈”相似的两侧为刃的尖头利器,也在台中埔里地区出土三种。
【作业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10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1
在侵占中国台湾的过程中,荷兰殖民者与下列哪个国家的关系较为紧张()。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D
《临海水土志》的作者是()。
A:汪大渊
B:卫温
C:沈莹
D:连横
答案:C
历史上较早记录台湾的史书是()。
A:《前汉书?地理志》
B:《尚书?禹贡篇》
C:《史纪?秦始皇本纪》
D:《汉书》
答案:B
较早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而爆发的台湾人民的起义是()。
A:林爽文起义
B:郭怀一起义
C:朱一贵起义
D:戴春潮起义
答案:B
在郑成功复台战役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赤嵌
B:巴达维亚
C:普罗文查
D:热兰遮
答案:D
在清郑“议和”期间,福建总督姚启圣发布有关对台政策的条例是()。
A:《招抚条例十款》
B:“禁海政策”
C:《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
D:《讨伐通谍》
答案:A
下面是有关台湾史前文化遗址的论述,其中甲遗址发现红褐色的陶器和炼铁作坊;乙遗址的特色是已知用火、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着采集、狩猎和渔捞的生活;丙遗址的
1。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六章,日据时期的台湾
二、民族抵抗的社会运动
台湾 同化 会
议会设 置请愿 活动
台湾 文化 协会l0月27日,台中埔里雾社地区泰雅族的迈 勃、钵仔仑等社人民在首领摩那·罗达奥的率领 下,袭击警察驻在所,杀死日人134名,夺取枪支 180支。日本殖民者立即调集大批军队和警察前来 镇压,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山地人不但善用天险 的地理防御作战,且战术高超又很勇敢,尤其那 种不屈不挠与日军抗战到底的精神,更使日军感 到无比的惊骇。在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他们 且战且退,顽强抵抗。日军竟然丧心病狂地使用 毒气弹进行轰炸。12月8月,起义扫于失败。事后 统计表明,参加雾社起义的泰雅族同胞l236人中, 战死或自杀者达644人,被捕564人,而这564人中, 又因日本殖民者恶毒桃唆与雾社居民有仇隙的陶 渣部落发动突然劫杀,仅剩298人,雾社地区泰驻 族人几乎濒于灭绝。
皇民化运动核心内容是破坏中华文化,灌输大和文化及 “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首先,强制普及日语, 不准使用汉语和地方方言,否则处以罚款。据台湾总督府 统计,1937年日语普及率为37.8%,1940年为51%, 1944年则为71%。其次,生活方式强制日本化。在全岛大 力推行神社崇拜,民间供奉的神明集中焚毁,不许奉祀。 台湾人世代相传的祖先崇拜被伊势大神宫的大麻奉祀取代, 传统的中元、春节亦遭禁止,家庭中更要设置日式风吕 (澡盆)、榻榻米等。同时,迫使台湾人改用日式姓名,试 图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皇民意识”,从而达成日本 化。再次,强化皇民思想教育。在学校,强迫接受日本国 民训练,丑化中国,抹灭学生的故国观念,提倡敬仰天皇, 了解“皇国对东亚及世界之使命”,以期树立“忠君爱国” 观;培养凶猛、好胜、服从、勇敢的日本式国民性格。
第六章 日据时期的台湾
一、殖民统治机构与法律体系
台湾历史与文化探究
台湾历史与文化探究台湾是一个多元化的岛屿,她拥有着灿烂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跨越两岸的重要文化中心,台湾饱含着各种不同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土地,其历史和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启示和体验。
一、台湾历史梳理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
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海洋贸易中,古老的台湾岛就扮演着重要角色。
17世纪,荷兰、西班牙、中国大陆先后占领了台湾。
1662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孙子郑成功夺回了台湾,建立起后来称为“台湾王国”的政权,直到清朝统一整个台湾。
之后,台湾逐渐走向繁荣发展,经历了许多内外交替的历史事件。
广东人和福建人成为了台湾的主体移民来源,台湾交错的景观从此展开。
二、台湾文化的多样性台湾的文化包罗万象。
不论是本土文化还是逐渐发展的“随著宫庙运动”文化,都为台湾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庙会文化”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
庙会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具有民俗特色,是台湾民众表达情感、庆祝节日、祷神求福的重要场所。
而“台湾电影”则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代表作品有《悲情城市》《倩女幽魂》《好男好女》等。
此外,台湾还有着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诸如宜兰梨山的乌松纹石雕、金门的鲸鱼石雕、台中的竹编玩具等,这些手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台湾美食的特色台湾的美食也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有着“小吃王国”的美誉,台湾有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风味独特的小吃。
从卤肉饭、黑豆腐、口味均匀的香肠、传统豆花、茶叶蛋到剃冰、珍珠奶茶等,这些美食为台湾的口味文化注入了独特的色彩,成为了全球闻名的食品。
总结起来,这些成分,种类和特性的混合,在传统中“台湾的现代化和多彩”的风格得以深化,成为台湾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的支柱之一。
台湾的历史和文化熔化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形成了独特而又鲜明的风格。
它丰富了我们对这座岛国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给我们启示——保持开放、包容、多彩的文化环境,是人类既定的目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讲述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历史联系,以及1949年国共内战导致两岸分治后,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迁。
本课内容涉及台湾光复、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理解两岸人民亲情与合作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两岸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台湾光复、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改善的具体过程,以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演变,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情与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掌握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认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之间的亲情与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和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岸地理位置的相近,提问学生对两岸关系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期末试卷A试题答案
《台湾历史与文化》期末考试A卷
成绩:
一、简答题(40分)
简述20世纪50年代,台湾“回忆文学”或“乡愁文学”流行的原因。
答:
第一,亲情和乡情是人类的感情领域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台湾长期孤悬海外,那里的同胞久怀亡国之痛,代代相传着对原乡故土的怀念,对祖国大陆的向往,因而它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乡愁成为台湾社会独特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感情的体现。
这种在台胞中长期积淀的民族心理和由此形成的台湾独特的文化、文学传统,无疑对台湾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是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
大批背井离乡随国民党来台的大陆军民,随着“反共复国”的希望彻底破灭,“老家回不去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焦灼感随之而生,“怀乡病”一时弥漫台岛。
二、论述题(60分)
试论台湾原住民工艺的特点。
答:
台湾原住民与世界上其他原始社会一样,没有专业性的艺术家,也没有纯艺术的作品,所有的作品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但从美术的观点,排湾、鲁凯、雅美、布农、阿美族的陶器,排湾、鲁凯、卑南等族的木雕,排湾、鲁凯、卑南、泰雅、赛夏以及巴则海等族的夹彩织布,泰雅、排湾和鲁凯等族的缀珠工艺,排湾、鲁凯等族的贴布和刺绣,以及各族的饰物、编器都有堪称为艺术精品。
台湾原住民的工艺特性基本上与其他地区的无文社会类似,重要的特征如下:
(一)实用性:工艺作品作为生活用品、举凡饮食、衣物、居勿、运输、娱。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四章,明郑时期的台湾
1681年7月 , 康熙皇帝指示前方将领 : “ 宜乘机规 年 月 康熙皇帝指示前方将领: 定澎湖、台湾” 这以后, 定澎湖、台湾”。这以后,清军又进一步解决了内 部组织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 部组织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 第一 , 1681年 9月, 经 年 月 姚启圣和李光地先后极力推荐, 姚启圣和李光地先后极力推荐,清廷同意让施琅复 任福建水师提督。这样, 任福建水师提督。这样,清军就有了一个熟谙海战 的统帅。 第二, 的统帅 。 第二 , 1682年 11月 , 清廷又同意了施琅 年 月 专征”的要求,让福建督抚只负责“催征粮饷” “专征”的要求,让福建督抚只负责“催征粮饷”, 而由施琅“相机自行进剿。施琅获得专征权, 而由施琅“相机自行进剿。施琅获得专征权,解决 了施琅和姚启圣对出兵时机和利用风向的争端, 了施琅和姚启圣对出兵时机和利用风向的争端,使 进军台湾的条件更趋成熟。 进军台湾的条件更趋成熟。
三、明郑与清廷之间的和与战
康熙元年五月(1662年 康熙元年五月(1662年6月),郑成功在台湾病逝, (1662 郑成功在台湾病逝, 其弟郑世袭在黄昭等人的拥护下,图谋自立。 其弟郑世袭在黄昭等人的拥护下,图谋自立。在厦 门的郑经闻讯后,也随即发丧嗣位。 门的郑经闻讯后,也随即发丧嗣位。郑氏内部出现 了叔侄争权的内乱。 了叔侄争权的内乱。清方以为这是一个和平瓦解郑 氏政权的大好时机,于是, 氏政权的大好时机,于是,靖南王耿继茂和福建总 督李率泰派出使者到厦门谈判,企图说服郑氏降清。 督李率泰派出使者到厦门谈判,企图说服郑氏降清。 这次谈判其实是郑方利用和谈有意拖延时间, 这次谈判其实是郑方利用和谈有意拖延时间,以便 稳固内部局势 。
1662年 1662年6月,郑成功不幸病亡。郑经袭位后,于 郑成功不幸病亡。郑经袭位后, 1664年改东都为东宁 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 年改东都为东宁, 1664年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并 设了南路安抚司、北路安抚司和澎湖安抚司。 设立了南路安抚司、北路安抚司和澎湖安抚司。同 时还规划了基层的社区组织,将东宁城区分为东安、 时还规划了基层的社区组织,将东宁城区分为东安、 西定、宁南、镇北四坊, 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又将岛内汉人较为集中的 地区分为二十四里。 地区分为二十四里。
16秋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二
奥鹏17春16秋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日本投降后出任台湾最高行政首长的是()。
A. 陈诚B. 白崇禧C. 魏道明D. 陈仪正确答案:2. 开启台湾近代邮政事业的人是()。
A. 唐景崧B. 沈葆桢C. 丁日昌D. 刘铭传正确答案:3. 在台北公会堂举行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中,向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陈仪行投降礼的日本总督是()。
A. 安藤利吉B. 石冢英藏C. 田健治郎D. 桦山资纪正确答案:4. 在朝廷的公文中较早明确出现“台湾”字样是在()。
A. 明万历年间B. 南宋C. 清代D. 三国正确答案:5. 流求最早出现于()。
A. 《隋书》B. 《三国志》C. 《吴书》D. 《临海水土志》正确答案:6. 打败明郑政权收复台湾的清朝将领是()。
A. 施琅B. 汪大裘C. 戚继光D. 刘铭传正确答案:7. 建立起了台湾第一个民用工业的人是()。
A. 沈葆桢B. 丁日昌C. 刘铭传D. 唐景崧正确答案:8. 康熙统一台湾的时间是()。
A. 1684年B. 1885年C. 1683年D. 1662年正确答案:9. 较早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而爆发的台湾人民的起义是()。
A. 林爽文起义B. 郭怀一起义C. 朱一贵起义D. 戴春潮起义正确答案:10. 《远游篇》的作者是()。
A. 周婴B. 卫温C. 沈莹D. 连横正确答案:11. 率领清军出兵统一台湾的将领是()。
A. 施琅B. 姚启圣C. 明珠D. 黄朝正确答案:12. 郑成功入台后设立的“一府二县”是()。
A. 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B. 东宁府;天兴县、万年县C. 台湾府;天兴县、万年县D. 嵌府;天兴县、万年县正确答案:13. 1894年7月25日爆发了()。
A. 中日甲午战争B. 全罗道东学党起义C. 中法战争D. 日俄战争正确答案:14. 清朝在台湾设立的最高军事长官是()。
A. 镇总兵B. 副将C. 守备D. 游击正确答案:15. “长滨文化”是在()发现的。
《台湾——祖 国的宝岛》 导学案
《台湾——祖国的宝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
2、认识台湾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3、掌握台湾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4、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台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2)台湾的历史与文化。
2、难点(1)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和紧密联系。
(2)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知和爱国情怀。
三、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
(二)地形地貌台湾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岛总面积的 2/3。
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自东向西有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和阿里山脉等。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台湾人口、城市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
台湾岛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三)气候特征台湾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台湾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区域差异。
北部地区冬季较冷,南部地区终年温暖。
(四)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台湾森林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2、矿产资源台湾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金、铜、铁等。
3、水产资源台湾四周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各种鱼类、贝类和藻类。
(五)生态环境台湾拥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保护着众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如台湾黑熊、台湾猕猴、台湾杉等。
(六)历史发展1、古代时期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曾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
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近代时期1895 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的新书
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的新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
1. 《台湾风情画》: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台湾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让读者领略到台湾的独特魅力。
2. 《台湾美食文化》: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台湾的美食文化,包括各种地方特色小吃和美食的制作方法,让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了解台湾的文化和历史。
3. 《台湾民俗文化》:这本书对台湾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介绍,包括民间信仰、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让读者了解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4. 《台湾旅游指南》:这本书是一本旅游指南性质的书,介绍了台湾的著名景点、旅游线路、交通住宿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想要去台湾旅游的读者来说非常实用。
5. 《台湾历史与文化》:这本书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包括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读者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以上是一些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的新书,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台湾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感受台湾的独特魅力。
福师 《台湾历史文化》第十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91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第十章台湾音乐的精妙1. 简述原住民的歌唱内容与形式?答:(1)平埔族的歌谣从歌词内容上看,有劳动歌、庆典欢乐歌、情爱思念歌、祭典颂祖歌、劝戒歌及叙事歌等各种类型。
歌唱形式上,有独唱、合唱以及男女对唱。
(2)高山族的歌谣内容与其民族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生活的所有层面:从狩猎到战斗、从农耕到捕鱼、建屋到搬运;从婚礼到祭祖,祭神到驱鬼,祈祷丰收到庆祝丰收;从恋爱到离别,酒宴到游戏;舞蹈到摇篮;从传说到故事,从神话到民族起源,大自然到人生……等。
高山族的歌唱形式主要有四大类:单音唱法、复音唱法、和声唱法及异音唱法。
2. 原住民的歌唱特点是什幺?答:(1)朴实率真。
台湾原住民淳朴悍勇,热情奔放。
他们的歌谣似乎就是这种天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
(2)乐观风趣。
台湾原住民性格开朗乐观。
歌谣中总是透露着对生活的乐观信心,表现出快活、幽默的情趣。
(3)喜用比兴,来表现细腻的感情。
(4)回环复沓的节奏。
这种歌咏性带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咏唱所形成的回环复沓的节奏。
意境反复出现,歌谣富有音乐节奏美。
3.简述台湾原住民使用的代表性乐器。
答:台湾原住民在乐器使用上以口簧琴、手琴、鼻笛、锣为代表。
(1)口簧琴又称“口琴”或“嘴琴”,它的使用以泰雅族为代表。
口簧琴的主要功能,以求偶为主。
它可作为通讯的信号和舞蹈的伴奏,还可作为音乐的游戏,用于自奏自慰或相互欣赏,以排解寂寞。
(2)弓琴是台湾原住民中,除了口簧琴外,最受喜爱的乐器。
弓琴的功能也是以求偶为主的。
偶尔用于排解寂寞和歌舞伴奏。
(3)鼻笛在乐器功能上,也以求偶为主。
在乐器的雕刻装饰上,因村落不同而有所差异。
(4)锣主要用于婚丧娱乐、守夜巡逻等。
4.试述台湾传统戏曲音乐的种类?答:台湾传统戏曲音乐的种类主要有:(1)南管。
南管音乐是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
展演多以坐着方式演奏及演唱。
(2)北管。
是指大陆北方传入,或原属于北方的音乐。
台湾的北管历史悠久,地理分布广阔,被其它乐种及剧种应用的情形,也非常普遍。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二章,台湾原住民
二、台湾原住民的源流
( ( 3 2
( 1
三、原住民入台的时间
凌纯声认为,台湾原住民是于3500年前,自大陆沿两条 3500年前 凌纯声认为,台湾原住民是于3500年前, 可能路径移居台湾: 可能路径移居台湾:一是由台湾对面中国大陆闽浙沿海 地区直接渡海峡而来; 地区直接渡海峡而来;二是以长江中游两湖地区为发源 经中南半岛,印尼群岛、菲律宾而转至台湾。 地,经中南半岛,印尼群岛、菲律宾而转至台湾。
四、台湾原住民名称的变迁
番人(明朝) 番人(明朝)
熟番(平埔 番)
清朝时期
生番(高山 番)
平埔蕃
日据初期
高山蕃
平埔族
1935年
高砂族
平埔族
台湾光复后
高山族
台 湾 原 住 民 名 称 变 迁 示 意 图
原 住 民 (1994年) 年
五、台湾原住民种类与分布
台湾原住民约略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两大类。 台湾原住民约略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两大类。我 们还可依据语言、文化、体质等特征将高山族和平 们还可依据语言、文化、 埔族再分为若干族群。 埔族再分为若干族群。 其中,高山族可分为如下九个族群。 其中,高山族可分为如下九个族群。
道卡斯族(Taokas),分布于苗栗、新竹一带。 道卡斯族(Taokas),分布于苗栗、新竹一带。 (Taokas)
巴宰海族(Pazeh),分布于丰原附近。 巴宰海族(Pazeh),分布于丰原附近。 (Pazeh)
拍瀑拉族(Papora),分布于大甲一带。 拍瀑拉族(Papora),分布于大甲一带。 (Papora)
二、日据时代以来:学术研究性类别 日据时代以来:
日据时代以来,台湾原住民的分类具有如下特征: 日据时代以来,台湾原住民的分类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分类者主要是学有专攻的人类学家、 其一,分类者主要是学有专攻的人类学家、民族学 家和考古学家。其二,类别的依据是语言、 家和考古学家。其二,类别的依据是语言、风俗等 民族文化特征。其三,类别的结果甚为精细, 民族文化特征。其三,类别的结果甚为精细,学术 意涵浓厚。 意涵浓厚。
《台湾历史与文化》教学大纲
奥秘(5学时)
第一节 原始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
学习要求:了解台湾各大宗教的历史渊源及
在台传播的历史过程,台湾宗教现当代境遇等
第二节 佛教与道教
第三节 天主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第四节 台湾宗教新兴现象
第九章 台湾文学的风
韵(5学时)
第一节 台湾原住民文学
掌握台湾文学的多元内涵、不同时期文学主流思潮的转换以及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关系
第二节 台湾传统文学
第三节 日据时期台湾文学
第四节 战后“主潮轮换”的台湾文学
第五节 多元化的台湾当代文学
第十章 台湾音乐的精
妙(3学时)
第一节 原住民音乐
学习要求:了解和学习台湾各民族音乐与西洋
第五章 康熙统一台湾
(3学时)
第一节 任命施琅担当远征重任
认识施琅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郑克塽澎湖驻重兵
台湾与澎湖的军事关系
第三节 完成统一大业
清朝统一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六章 台湾建省与近
代化(4学时)
第一节 统一后的台湾行政管理
学习清政府收复台湾后对台湾有效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 台湾建省始末
第十二章 台湾工艺的
风格(2学时)
第一节 传统民间工艺
学习要求:掌握台湾民间工艺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原住民工艺
第十三章 台湾戏曲的
嬗变(3学时)
第一节 台湾戏曲的雏形
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台湾戏曲历史发展、
种类与特点以及闽台戏曲的渊源关系
第二节 台湾戏曲的发展
第三节 台湾戏曲的种类与特点
第化
学习要求:了解台湾饮食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第二节 台湾汉族的饮食文化
《涉台教育宣传》课件
06
涉台教育宣传的未来展望
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推动两岸高校合作办学
鼓励两岸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促进学术交流 。
加强师资交流
促进两岸教育机构之间的教师互访、学术研讨和经验分享,提高教 育质量。
拓展学生交流
增加两岸学生互派、互访的数量,促进文化交流和友谊。
加强涉台教育宣传力度
制定宣传计划
解与认同。
教育交流与合作
两岸在教育领域展开广泛 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
教育改革与发展。
媒体交流
两岸媒体加强交流与合作 ,增进信息传播与文化传
播的互动与融合。
03
台湾的教育体制
台湾的教育体系
台湾的教育体系主要由学前教育、初 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
教育等阶段组成。
学前教育阶段主要针对3-6岁的儿童 ,提供早期教育和保育服务。
加强两岸交流
交流历史
回顾两岸交流的历史,包 括早期的民间交流和近年 来的官方交流,展示两岸 交流的历程和成果。
交流现状
介绍两岸交流的现状,包 括文化、教育、经济等领 域的交流合作,以及民间 互访、学生交流等情况。
交流意义
阐述两岸交流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强调交流对于增 进两岸了解、促进和平发 展的重要作用。
组织涉台教育讲座、展览等活动 ,提高民众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
。
加强媒体报道
鼓励媒体加强对台湾的报道,增 加民众对台湾的了解和关注度。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涉台教育宣传》PPT课件
CONTENTS
• 台湾历史与文化 • 两岸关系现状 • 台湾的教育体制 • 涉台教育宣传的意义 • 涉台教育宣传的方法与途径 • 涉台教育宣传的未来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采用线性主导的学习流程。
主要学习内容采用“章-节”的树型目录结构,左右框架模式,左侧为两级目录树,右侧为课程学习内容主显示区,提供学习者学习线索导航,主显区右侧的“互动教学”栏,方便地向学员提供了问题答疑、论坛讨论、自测练习、课程作业、资源下载等动态交互学习交流功能。
本课程的树型目录结构,融入了教师线性的主导学习流程,同时兼顾到学习者的差异性,可按需折叠和展开,并可在不同章节内自由跳转;状态功能区,让学习者很清晰的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网络的结构以及当前所学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的线性学习设计和学生主体地位非线性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程从台湾历史(1~8章)、台湾文化(9~15章)、台湾宗教民俗(16~18章)三
个维度来组织课程的学习内容,每章配有重点难点介绍、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建议、思考
练习、教案下载等,每章节围绕知识点配有视频资料、文献参考、图片资料等,丰富知识
点的学习;为配合学员观看视频课后的研修,本课程还提供相关阅读材料目录等资料,以
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单元时间内进行自学,巩固学习成效,扩大知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