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明星化是否有利于学识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审题:如何定义"明星化"?

[正]所谓“化”者,应该是一种普遍的趋势,而现在能够与“学者明星化”拉上关系的,毕竟还只有易中天、于丹等几个人,舍此之外,我们还尽有能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学者。正因为此,我愿意把“学者明星化”视作缤纷世界中的一个小小浪花,是多元社会中的常态,并不认为“学者明星化”就是一件多么让人忧虑的事。[反]你理解的题目是“学者这一群体被明星化了”,还是说学者明星这一群体的产生?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注意区分明星和名人这2个概念,因为假设我们以知晓度为标准来衡量,那么应当是学者<名人<明星的;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所谓的化,不一定是一种普遍的趋势,也可以理解为“变化”,从一种身份到另一种身份的转变。当然,他可以同时保有2种身份,并且他们之间不冲突。但是其职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者明星化”并不等同于“知识阶层市侩化”

[正]我们不能强迫所有学者都去枯守书斋而甘之如饴,更无法要求公众对所有娱乐化的东西一律拒绝,如果通过《百家讲坛》类似的平台,经由易中天们的努力,能够真的达到普及经典的效用.

[反]基于学术发展这一目的,必需是传播弘扬的是学术知识,而非“伪学术”,判断其是否为伪学术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本身有争议的东西,一旦推倒了风口浪尖,个人有个人的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了关注度,不表示能够推动其发展。普及不代表发展,当然对方可以说,普及是发展的前提,但是从普及到发展有存在着程度上的高低,能够论证达到普及这一高度,不代表能够上升到发展的层面。

3.(待议)[正]易中天等人只是借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为自己搭建了一个舞台,将精英文化变为草根文化为大众所普及接受,何错之有?

[反]这个舞台究竟是学者去变为明星的舞台还是传播发展学术的舞台?至于将精英文化变为草根文化,如何变?形式上的改变对于其实质呢?

6.[正]正方可以抓住社会效益来说利大于弊,我们如何反击?

因为我们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如果反复说的话,就是包括我们当下正在生活的人的幸福,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另外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一个传承的需要.(此乃易中天在博客中所言)

[反]推动其发展是一个始终进行的动态过程,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前行;而所谓人类幸福的这个目的,可以说是一个目标或是一个结果,怎样才算使人类幸福了呢?传承的需要固然是学者的责任,但也不是明星学者的专利?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学者明星这一身份,他究竟是学者的角色承担的多还是明星的角色承担的多?你们打算如何定义学者明星?

10.[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明星在每个领域中都具有引领作用,我们如何回?

[反]明星的养成一定程度上靠的是包装,而学者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研究成果而成为学者的,因此2者有本质的区别。不是说明星学者一定没有实力,但起码他们是被包装过的。并且,引领作用体现在何处?如果是引领时尚和引领学术不同,引领学术需要用相对十分正确东西去引领,而不仅仅是个人见解。此外,我不明白对方辩友所谓的引领,指的是引领其他学者还是引领受众。

11.[正]学者明星化是否等同于学术名人?可是明星也不一定就是娱乐化妖魔化啊

[反]没有妖魔化,明星定义为中性此。区分明星名人是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能不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同。即使没有娱乐化妖魔化,但是明星起码商业化了,那么学者明星将面临一个问题,究竟是赚钱实现商业价值、不愧学者明星这一称号重要,还是潜心学术研究重要。

13.(反方)学者明星化在提升大众和满足大众上的差异.提升和满足的是大众,但是对于学术本身而言呢?(攻击点)

14.(待议)[正]哪些人是可以让我们借题发挥的"学术明星"?(正方)霍金罗素等是学术明星可是也达到了传播学术普及学术的作用,故利大于弊

15.[正]他的考证观点每每被批评为噱头有余而严谨不足,是在“游戏”学术。面对这样的质疑,纪连海坦率地向记者表示自己并不赞同,“知识分子研究知识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吗?以前的学术研究是金字塔的顶端,只有少数人在听。学术研究必须平民化、大众化,让学术回到人间才是最终出路。”

第一,关注度的问题。虽然明星学者使大众对于他们所讲的东西关注度提高了,可是大众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杨振宁的物理学理论?还是他82岁和28岁的老婆翁帆结婚?

我不是想说受众都是低俗的,只是所关注的对象有待质疑。这些花边或者说是番外的东西部分程度上促使学者成了学者明星,但是这以后呢?这个关注度的问题不解决,能说他是利大于弊的吗?

第二,学术包括人文的还有自然科学类的,文学历史可以采用百家讲坛易中天式的讲授方法,那么数学物理呢?今天的辩题又不是“学者明星化是人文知识传播的捷径”。第三,起源问题?为何会出现学者明星?是为了符合社会的哪一种需要而诞生的?其商业性和学术性能否平衡?怎样平衡?

第四,从本质上来讲,学者明星化是电视媒体精心制造的一个商业卖点,是对真正学术的扭曲,造就学者明星的百家讲坛,策划人谢如峰先生一再强调,百家讲坛不是学术论坛,而是大众传媒,是给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百姓看的,既然百家讲坛都在否认他们是在开展学术普及工作,那么所谓的明星学者又是怎么会在做学术普及工作呢?我们说学术有自己的规范,学者有捍卫这种规范的责任和义务,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半句空,如果一昧的以哗众取宠,消解历史,制造毫无根据的新观点来卖弄,那么他不仅对于学术的普及毫无意义,更是误导了观众,学术普及是一个系统浩大的工作,绝对不能够靠学术明星来完成,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普及需要广泛群众基础,普及的侧重点在这个“广”字上。而发展学术的必要条件,你受众要有一定的底蕴,能够接受的能力,质疑探讨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听过就好,笑过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