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合集下载

第九章炒法

第九章炒法

生品-养心安神
如酸枣仁汤 炒酸枣仁-养心安神作用更强 如养心汤 ①使质地疏松,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生品
炒黑品 16.2
炒品
17.4
提取物
13.8
【炮制研究】


生熟同治
①生、炒作用并不相反。
②炒枯则失效
裂叶牵牛
圆叶牵牛
白丑 黑丑
牵牛子(炒响)
【处方用名】
(3)电脑程控炒药机。 受热均匀、生产效率高。
六、注意事项: 1.火侯适宜。 武火-多用于炒炭、砂炒 文火―多用于炒黄
中火-多用于炒焦、蛤粉炒等
2.
受热均匀。
大小分开炒、勤翻动。
第一节 清炒法
一、含义 二、分类 三、目的
炒黄、炒焦和炒炭
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焦麦芽等。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嚣盐令黄”的
记载。
《集韵》中有“熬” 《金匮玉函经》中提出了炒制。

二、含义
三、分类
清炒法:
炒黄 — 牛蒡子
炒焦 —山楂
炒炭 —
干姜
加辅料炒: 麸炒—枳壳
米炒—党参
土炒—山药
蛤粉炒—阿胶 微炒、小炒
砂炒—鸡内金
滑石粉炒—刺猬皮
如苍耳子、水红花子、王不留行等。
(五)适宜药物 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 (赤芍、槐花、九香虫、海螵蛸)

白芥

白芥子
芥 【处方用名】

白芥子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唐代有蒸熟捣(《千金》); 微熬(《外台》)。宋至明、清基本沿用前 法。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等。

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脾止泻作用。 ▪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 中气下陷-参衣汤 ▪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
补肺的作用。
.
▪ 【炮制研究】 ▪ 片型较常见为段(1-.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 于段。

.
.

斑蝥
▪ 【 来 源 】 干燥虫体。
▪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
(《肘后》)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 时代有糯米炒法(《雷公》)。共有17 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炒至 淡黄色、麸焦黑色。
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0kg。
.
▪ 【炮制作用】 ▪ 枳壳生品:辛燥,偏于破气散结。 ▪ 脘腹胀痛、瘀血积块疼痛-血腑逐瘀汤 ▪ 麸炒枳壳: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
胃消食。 ▪ 木香槟榔丸;宽肠枳壳汤。适宜年老体弱
而气滞者。
▪ 药性缓和、扩大药用范围
▪ (4)赋色、矫味 ▪ (5)增强补脾益气、健胃和中、固肠止泻
.
▪ 二、工艺
▪ 麸入热锅,冒烟时投入药,迅速拌炒,炒至
▪ 药-均匀黄色,透出固有香气 ▪ 麸-变焦黑
▪ 药物:麸=100︰10-15
.
▪ 三、注意:
▪ ①预热适中(中火)
▪ ②麸均匀洒入锅内
▪ ③药材干燥
▪ ④翻炒动作迅速
▪ 四、适应药物:
.
▪ 四、注意事项 ▪ 1.昆虫类药物以米的色泽变化来观察火候 ▪ 2.植物类药物以饮片的变黄为度 ▪ 五、适应药物:
▪ 有毒(斑蝥)或键脾补胃的药物(党参)

.

.

党参
▪ 【来源】 干燥根。
▪ 【历史沿革】 清代始见“补肺拌蜜蒸熟”

第9章 加辅料炒

第9章 加辅料炒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2
4 炮制方法
取河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分 档的药物,不断用热砂掩埋、色或加深时
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将药物投入醋液中 略浸,取出,干燥。 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3
5注意事项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
一、麸炒
1 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
2辅料
用净麦麸及用蜂蜜或红塘制过的麦麸炒制药物,前者 称净麸炒或清麸炒,后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 和中健脾之功。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 增强起健脾和胃作用。 麦麸法的加热时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 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2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3
⑴炮制方法
山药: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土炒山药:将土粉置锅中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 山药片,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土粉,出锅,筛去
土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麸炒山药:麸炒至黄色,麦麸10kg 。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4
⑵炮制作用
山药为补气药。生用益肺肾之阴,补肾生精。 土炒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长于补脾和胃,益肾固精。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5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6
⑴炮制方法
白术:切厚片。 土炒白术:土炒至挂土粉;灶心土25kg。 麸炒白术:麸炒至黄褐色;麦麸10kg。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二 米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二 米炒

二、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米炒药物所用的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有些地区用“陈仓米”,现通常用大米。

大米甘平,健脾和中,除烦止渴。

清代《修事指南》载:“米制润燥而泽”。

米炒后产生焦香味而增强药物的健脾和中作用;米能吸附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故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因此米炒多用于炮制某些补脾益胃药和某些昆虫类有毒性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臭矫味,如昆虫类药物有腥臭味,经米炒后能矫正不良气味。

方便服用。

(二)操作方法1.米拌炒法先将炒制容器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2.米上炒法先将锅烧热,撒上定量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米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20kg。

(三)注意事项:1.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由于昆虫色泽较深不易观察,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

2. 炮制植物类药物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也可以结合观察米的色泽变化。

3. 如用米上炒法,尽量使浸湿的米平贴锅上,成为“锅巴”,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让药物隔着米加热。

党参【处方用名】党参、炒党参、炙党参。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Nannf.)L.T.Shen 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清代始见“补肺拌蜜蒸熟”、蜜炙、米炒等方法。

并提出去皮时要用“竹刀刮”。

现行主要有米炒、蜜炙等炮制方法。

《中国药典》2005年版载有党参。

【炮制方法】1.党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第九章 炒法(3)

第九章 炒法(3)
《中药炮制技术》 ------加固体辅料炒项目
加固体辅料炒项目
加固体辅料炒的定义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 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烫、蛤粉 烫、滑石粉烫等方法。一般用中火。 固体辅料的作用 【1】 中间传热体作用 【2】药性作用 麦麸补脾兼吸附油质,稻米健脾止泻并吸 附油质 灶心土补脾止泻,蛤粉清热化痰
米炒技能
【炮制作用及应用】
斑蝥生品------生斑蝥有大毒,气味奇臭,一般 外用,以攻毒蚀疮为主;用于瘰疬瘘疮,痈疽 肿毒,顽癣瘙痒等。
米炒斑蝥------米炒后降低毒性、矫正气味,可 供内服。以通经,破瘕散结为主。用于闭经, 癥瘕,狂犬咬伤,瘰疬,肝癌,胃癌等。
(羟基斑蝥胺、斑蝥素片---抗癌)





【炮制作用】 枳壳生品:辛燥,偏于破气散结。 脘腹胀痛、瘀血积块疼痛-血腑逐瘀汤 麸炒枳壳: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 胃消食。 木香槟榔丸;宽肠枳壳汤。适宜年老体弱 而气滞者。
药性缓和、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挥发油含量降低 1 / 3 ,刺激性下降,健胃 作用增强。 注意: 枳壳挥发油多在果皮中,瓤作为非药用部 位去除。
6、蛤 粉 烫 技 能
麸炒技能
一、麸炒的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 方法 二、辅料介绍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和中健脾之功。 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净麦麸、糖麦麸(红糖)、蜜麦麸(蜂蜜)
附:麦麸的处理
麸炒技能
将麦麸用二号罗,罗去面份和碎麦麸,留用片大者
三、麸炒的目的
五、麸炒的成品质量
麸炒品表面呈淡黄色或鲜黄色、深黄色,具有药物与焦麦 麸的混合气味。
成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一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麸炒。

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

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如未经处理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

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苍术。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炒制容器烧热,再将定量的麦麸均匀撒入其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kg。

(三)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炒制容器要预热适度;可先取少量麦麸投于其中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如火力太小或预热不够达不到熏炒要求,成品色泽不够鲜亮。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处方用名】枳壳、炒枳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唐代以后有炒焦炙、麸炒、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制炭、面炒、炒制、麸炒、火炮、煨、米炒、萝卜制、米泔水浸、麸炒、酒炒、醋炒、蜜水炒等法。

【精选】第九章 清炒法

【精选】第九章 清炒法

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力)
(一)火力——所用热源释放热能的大小强弱。 文火——小火、微火、慢火、迟火
火力 中火——介于文火与武火之间的火 武火——大火、旺火、强火 文武火——先文后武,或文武交替使用
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力)
火力
古书中: 文火:几乎无焰 中火:有焰 武火:全焰
现代: 文火:160--170℃ 中火:190--200℃ 武火:220--300℃
第九章 炒法,概述(历史沿革)
二、历史沿革
炒法属于火制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炮制方法。 汉代称为“熬”。如《神农本草经》有露蜂房、蛇
蜕 “火熬之良”的记载。 唐以后出现了多种炮制规格,如微炒、炒出汗、炒 香、炒黄、炒熟、炒焦,及加辅料炒法。如《雷公 炮炙论》有斑蝥米炒的记载。 炒法是宋代以后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炮制方法。 现代用炒法炮制的药物有上百种。
炒牛蒡子:微鼓起,色泽加深,微有香气。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炮制作用)
[炮制作用与应用] 牛蒡子:辛苦寒,疏散风热,宣肺透疹
,解毒利咽。 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用于风温初起,疮疡痈毒。 温病初起——银翘散。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炮制作用)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炮制方法)
[炮制品种及方法]
1.牛蒡子:去灰屑及杂质。
2.炒牛蒡子:
文火(120℃)→炒至鼓起、有爆裂声,碎 后呈黄色,略有香气(麻油香气)逸出。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
生品: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表面灰褐色, 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味苦微辛而稍麻舌

第九章 炒法

第九章    炒法

(四)目的
1.增强疗效。白术、山药、神曲等可以增强健脾作 用。 2.缓和药性。苍术、枳壳等可以缓和辛燥之性;枳 实可以缓和破气作用,以免伤正。 3.矫嗅矫味。僵蚕可以矫正腥臭气味,便于服用。
(五)操作方法
将锅预热,均匀撒入麦麸,待起烟,将净制或切制后 的药物投入锅中与麦麸翻炒,并控制火力,炒至药物 表面呈黄色至深黄色,出锅,筛去麦麸,放凉。 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

炮制研究
炮制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山楂的有机酸是其消食和抑菌的成分,黄酮是其活血 化瘀的成分。炒山楂和焦山楂可以减少其有机酸的含 量,缓和刺激性。 山楂多产地切片,可以减少干后再软化时有机酸的损 失。 山楂果核占全部药材的40%,但其中有机酸和黄酮含 量甚微,因此去核有科学道理。Biblioteka 成品性状
王不留行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规格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
炮制方法
炮制品名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
炮制要点
取原药材,去杂质,洗净,干燥。 中火 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
注意:①锅温不够,易成“僵子”、“哑子”,过高易焦糊,
应先试投。②中火炒制,翻炒先慢而均匀,然后逐渐加快。每 次投药量不可过大。③爆花率应大于80%,小批量炒制应尽量 都爆花。
第九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炒法
第三节 加辅料炒法
第一节


一、含义 二、历史沿革 三、分类 四、目的 五、 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 火候、 火力:文火、中火、武火; 六、操作方法
一、含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炒制容器内, 加辅料或不加辅料,再用不同的火力加热,并 不断翻炒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称之为炒法。

09第九章 炒法(1炒黄)

09第九章 炒法(1炒黄)

五、操作:炒法的操作:主要有手工炒和机器炒。
手工炒的用具有铁锅、铁铲、刷子、簸箕等。最 好是用倾斜30~45°的斜锅,利于搅拌和翻动。 一般先将锅预热,然后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迅 速拌炒至所需程度,取出。 炒药机主要有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 机(图9—1)。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 炒制;滚筒式炒药机则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炒制。 滚筒式炒药机是将炒药机固定于炉台上,以煤气 加热,滚筒内壁有螺齿,打正转时炒药,打反转 时出药。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药物炒 制质量。 近年新研制的电脑程控炒药机,使炒药由 机械化转向了自动化。
第九章 炒 法
一、 历史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嚣盐令黄”的记 载。 《集韵》中有“熬” 《金匮玉函经》中提出了炒制。 二、含义

三、分类 清炒法: 炒黄—牛蒡子 加辅料炒: 麸炒—枳壳 土炒—山药 蛤粉炒—阿胶 微炒、小炒
炒焦—山楂
炒炭—干姜
米炒—党参 砂炒—鸡内金 滑石粉炒—刺猬皮


【炮制作用】 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如控涎丹、白芥子散 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温中散寒, 温肺豁痰利气 如三子养亲汤 ①缓和辛温之性,免伤阴耗气。 ②利于粉碎和煎出,利于成分的煎出。 ③杀酶保苷,保留有效成分。 ④适合临床不同需要。
【炮制研究】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 白芥子苷 化、祛痰)
滚筒式炒药机
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

六、注意事项:
1.火侯适宜。 武火-多用于炒炭、砂炒 文火―多用于炒黄 中火-多用于炒焦、蛤粉炒等 2.受热均匀。 大小分开炒、勤翻动。
第一节 清炒法
一、含义: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二、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 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焦麦芽等。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牵牛子等。 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等。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荆芥等。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等。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一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麸炒。

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

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如未经处理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

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苍术。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炒制容器烧热,再将定量的麦麸均匀撒入其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kg。

(三)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炒制容器要预热适度;可先取少量麦麸投于其中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如火力太小或预热不够达不到熏炒要求,成品色泽不够鲜亮。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处方用名】枳壳、炒枳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唐代以后有炒焦炙、麸炒、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制炭、面炒、炒制、麸炒、火炮、煨、米炒、萝卜制、米泔水浸、麸炒、酒炒、醋炒、蜜水炒等法。

加辅料炒法—米炒法的概述(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加辅料炒法—米炒法的概述(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中药炮制技术
米炒法概述
目录

概念
贰 适用范围
叁 炮制目的
肆 操作方法 伍 注意事项
概念
米炒法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 炒的方法。
根据不同操作分为米拌炒法和米上炒法。
-3-
适用范围
米炒所用的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现 通常多用大米。
大米味甘性温,具有健脾和中,除烦止渴, 止泻痢的作用。故多用来炮制一些补益脾胃药 和某些昆虫类有毒性的药物。常用米炒的药物 有党参、斑蝥、红娘子等。
-7-
注意事项
①昆虫类药物,一般以米 色的变化观察火候,即炒 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
②植物类药物,观察药物 色泽变化,炒至药物变黄 色。
③炒制毒性药物时, 如斑蝥、红娘子应加 强劳动保护,以防中 毒。并将炒后的器具 必须及时清洗,炒后 的米要及时妥善处理, 防止人畜误食中毒。
-8-
一般每100kg净药物,用糯米或大米20kg。
-4-
炮制目的
01 增强疗效——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02 降低药物毒性——斑蝥通过米炒,使斑蝥素部分升华, 部分被米吸附而含量降低,从而使毒性降低
03
矫臭矫味——某些昆虫类药物气味腥臭,米炒后可矫 正其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制藤黄
-5-
操作流程
准备器具;
待冒烟时,
辅料100kg净药物,
投入净药材
用大米20kg
2.预热
表面黄色或深黄色 (颜色加深时)或 大米呈黄棕色时
4.翻炒
1.准备
3.撒米投药
将炒锅预热 至一定程度
中火加热,翻炒 均匀
5.出锅,
筛去大米, 摊开晾凉
-6-
操作流程

第九章 炒法

第九章 炒法
名 炮制作用及应用 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血瘀 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高脂 血症等。但生山楂酸味大,刺激性强,多食易损齿伤胃。 炒山楂酸味减弱, 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用于 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可增加苦味,长于消食除胀止泻利。 多用于食积泄泻或湿热痢疾。 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 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第一节 清炒法
清炒法
含义: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 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
炮制目的
增强疗效 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缓和药性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炒炭止血作用后增强,如地榆、槐花、茜草等。 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如荆芥、牡丹皮等。
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杀酶保苷 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虫卵,利于贮存。
炒焦法
定义 适用药物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的炒制容器中,用中火或
武火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 并具有焦香气味。
炮制方法
分档; 锅预热; 投药,火力一般为中火;操作时先用小火挥 去水分再提高火力; 翻炒均匀,防止局部过热炭化; 看火候出锅,摊开晾凉。火候:颜色——质 地轻薄、体小如槟榔、栀子、麦芽炒至焦黄 色,质地坚实、体大如山楂、神曲炒至焦褐 色。气味——均应透出焦香气味。
〖炮制方法〗
炮制品名 操作要点
决明子
取原药材,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决明子
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爆鸣声减弱,并有 香气透出。
〖成品性状〗
炮制品名 鉴别要点
决明子
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质坚硬,味微苦。
炒决明子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止泻作用。
▪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 中气下陷-参衣汤 ▪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 【炮制研究】
▪ 片型较常见为段(1-.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 于段。


斑蝥
▪ 【 来 源 】 干燥虫体。
▪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 (《肘后》)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 时代有糯米炒法(《雷公》)。共有17 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 三、注意:
▪ ①预热适中(中火)
▪ ②麸均匀洒入锅内
▪ ③药材干燥
▪ ④翻炒动作迅速
▪ 四、适应药物:
▪ 补脾益胃药,作用强或有腥气药物。



枳壳
▪ 【来源】 干燥未成熟果实。
▪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 (《雷公》)。唐代有炒焦炙(《产宝》) 和麸炒(《颅囟》)等炮制方法。一直沿 用至今。
【炮制方法】
1.枳壳 原药材软化切片、干燥、去瓤,成
黄白色、清香薄片
▪ 2.麸炒枳壳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
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炒至 淡黄色、麸焦黑色。
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0kg。
▪ 【炮制作用】
▪ 枳壳生品:辛燥,偏于破气散结。
▪ 脘腹胀痛、瘀血积块疼痛-血腑逐瘀汤
▪ 麸炒枳壳: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 胃消食。
▪ 二、目的 ▪ 1.增强疗效 如白术、山药 ▪ 2.缓和药性 如枳实、枳壳,胶类药材。 ▪ 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斑蝥、红娘子,马钱子。 ▪ 4.使药物易于粉碎和煎煮,利于制剂。
▪ 三、固体辅料的作用
▪ 1.中间传热体 ▪ 2.使药性发生变化
▪ 四、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术
【 来 源 】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的方法。 至宋代出现麸炒(《衍义》)
【炮制方法】 1.苍术 取原药材,水泡,润透,切厚片。 2.麸炒苍术 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 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 褐色

【炮制作用】 党参:益气生津 肺气亏虚-补肺汤;气血两亏-两仪膏 米炒党参:气变清香,能增强和胃、健脾 止泻作用。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中气下陷-参衣汤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炮制研究】 片型较常见为段(1-.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 于段。

【炮制作用】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湿健脾作用增强 二妙丸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如椒术丸。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② 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 术酮。 麸炒后,挥发油含量下降,刺激性下降。
B.米炒
一、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
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二、作用
1.判断药物的炮制程度 2.使药物受热均匀 3.吸附毒性成分
4.增强药物疗效(健胃和中、止泻痢)
三、工艺
米入热锅—炒至米冒烟—入药料拌炒至 米-焦黄或焦褐 药-挂火色 药:米=100:20

斑蝥
【 来 源 】 干燥虫体。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 (《肘后》)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 时代有糯米炒法(《雷公》)。共有17 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炮制方法】 1.斑蝥 除去头、足、翘及杂质。 2.米炒斑蝥 净药(米炒法)-中火-至米呈 黄棕色。 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第二节 加辅料炒 一、含义及分类 麸炒、米炒、土炒、 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二、目的 1.增强疗效 如白术、山药 2.缓和药性 如枳实、枳壳,胶类药材。 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斑蝥、红娘子,马钱子。 4.使药物易于粉碎和煎煮,利于制剂。
三、固体辅料的作用 1.中间传热体 2.使药性发生变化


四、注意事项 1.昆虫类药物以米的色泽变化来观察火候 2.植物类药物以饮片的变黄为度 五、适应药物:

有毒(斑蝥)或键脾补胃的药物(党参)


党参
【来源】 干燥根。
【历史沿革】 清代始见“补肺拌蜜蒸熟” (《得配》)、蜜炙(《治全》)及米 炒(《时病》)等方法。
【炮制方法】 1.党参 润透,切厚片,干燥。 2.米炒党参 中火加热至米冒烟(老黄色) 时,入党参片拌炒至党参呈黄色(米呈焦 褐色)。 每100kg党参片,用米20kg 3.蜜炙党参 取炼蜜与党参片拌匀闷透, 用文火炒至黄棕色,不粘手 每100kg党参片,用炼蜜20kg

【炮制作用】 枳壳生品:辛燥,偏于破气散结。 脘腹胀痛、瘀血积块疼痛-血腑逐瘀汤 麸炒枳壳: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 胃消食。 木香槟榔丸;宽肠枳壳汤。适宜年老体弱 而气滞者。 药性缓和、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挥发油含量降低1/3,刺激性下降, 健胃作用增强。 注意: 枳壳挥发油多在果皮中,瓤作为非药 用部位去除。
二、工艺
麸入热锅,冒烟时投入药,迅速拌炒,炒至 药-均匀黄色,透出固有香气 麸-变焦黑
药物:麸=100︰10-15
三、注意:
①预热适中(中火) ②麸均匀洒入锅内 ③药材干燥 ④翻炒动作迅速
四、适应药物:
补脾益胃药,作用强或有腥气药物。



枳 壳


僵蚕
【处方用名】 白僵蚕 【 来 源 】 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体。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米泔制 (《雷公》)。现在主要有麸炒法。
【炮制方法】 1.僵蚕 筛去灰屑和丝毛,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 中火,麸炒法炒至表面呈黄 色。 每100kg僵蚕,用麦麸10kg。
【炮制作用】 僵蚕生品:辛散之力较强,散风热 如用于风热头痛。 麸炒后:息风止痉、化痰散结 如白僵蚕散。 ① 洁净药物,保存药效 ② 除去腥臭味,便于服用 ③ 赋色,增效 ④ 杀死表面微生物

【炮制作用】 生斑蝥:外用攻毒蚀疮、治顽癣 米炒:通经,破癥散结。斑猫通经丸
①降毒、矫味 ②米作指示程度用
【炮制研究】 斑蝥素有升华性(840C),升华点 为1100C,米炒时锅温为1280C,适合斑 蝥素升华。 注意事项: ①火力不宜过大,否则易焦化 ②炒时应有通风及防毒工具 ③生药去头、足、翅后应及时洗净手。
四、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要求使用不同火力 2.恰当掌握翻炒速度、温度、时间 3.灵活掌握辅料用量 4.某些辅料可重复使用 5.贵重药材可先试温
A .麸炒
一、含义及作用 (1)降低易挥发性成分含量 (2)药物受热均匀 (3)指示火候 (4)赋色、矫味 (5)增强补脾益气、健胃和中、固肠止泻
【来源】 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 (《雷公》)。唐代有炒焦炙(《产宝》) 和麸炒(《颅囟》)等炮制方法。一直沿 用至今。
【炮制方法】 1.枳壳 原药材软化切片、干燥、去瓤,成
黄白色、清香薄片
2.麸炒枳壳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 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炒至 淡黄色、麸焦黑色。 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0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