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儿时荠菜香
描写荠菜的散文随笔:最是初春荠菜鲜
描写荠菜的散文随笔:最是初春荠菜鲜店铺:荠菜是一种乡间行间的野菜,吃荠菜,既养生又保健,还饱了口福。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最是初春荠菜鲜》这篇文章吧!刚刚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但田野里的小麦,已经渐渐返青。
还偶尔看到有些妇女、孩童挎着小篮子或手提方便袋,拿着小镰刀在麦田里剜荠菜。
这不由想起读过的“阳春三月三,荠菜赛仙丹,土融麦根动,荠菜连田肥,”春在溪头荠菜花等优美的古诗句。
可见野荠菜是一种很让人钟情的美味。
我也是很喜欢吃野菜的,小时候没少吃,每当看到嫩生生的野菜,就有一种亲切感。
在那贫穷的年代,它可是救过我们不少人的命,应对它怀着一颗感恩敬仰之心。
我也喜欢挖野菜,找一个好天气,约上妻子,趁着暖阳,带上方便袋和剜菜的工具,到自家的麦田里挖野菜去。
因我的麦田里没打药,剜着放心。
走出村庄,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感到特别惬意。
湛蓝的天空,返青的麦苗,渐显鹅黄的柔柳,分外迷人眼球……走进春天的画卷里,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其说是挖野菜,不如说是踏青游玩,真是一举两得啊!荠菜属十字花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名字也好多,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等。
喜欢生长于田野、路边、庭院等。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
吃荠菜,真是既养生,又保健,还饱了口福。
荠菜有一个特点,很耐严寒。
隆冬季节,它默默地生长。
小雪拔白菜的时候,就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这时荠菜的叶片呈紫红色,据说,这种颜色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最高。
春天一到,它就会渐渐返青。
那羽状嫩绿的齿叶,平平地贴着地面。
那或黄或白的小碎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迎风舞蹈,煞是惹人爱怜。
我家麦田里的荠菜很厚,贴地皮一层。
我和妻子争先恐后忙着先剜稍大点儿的,抖掉泥土,露出或黄或白的壮根。
细细地端详,发现荠菜有的长相不大一样,但叶缘都是齿状的,有的叶背及茎上披一层细细的绒毛,有的没有。
荠菜香飘古诗词
荠菜香飘古诗词“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
荠菜,又叫地米菜、花花菜、鸡心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野菜。
它既可以用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又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菜中甘草”。
古往今来,不但老百姓爱吃荠菜,很多文人墨客对荠菜也是情有独钟。
荠菜入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邶风·谷风》篇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足以证明人们食用荠菜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人早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非常喜爱吃荠菜,并美其名曰“天然之珍”,他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在贬官外放时,苏轼喜用荠菜、萝卜和粳米,不加调料做羹食用,还发明了一种荠菜和米煮的粥,自称“东坡羹”。
他的咏荠名句:“时绕麦田求野荠”,更是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村妇和儿童握着小铲、挎着菜篮,纷纷到麦田采集荠菜的生动场景。
爱国诗人陆游是一位烹调高手,平生最爱食荠菜,堪称真正把吃荠菜作为雅事的第一人。
在他的《剑南诗稿》中就有不少食荠赞荠的诗句:“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
羔豚即乳猪,荠菜羹和粥,比鲜糯香嫩的烤乳猪有过之而无不及,足见陆游对荠菜的喜爱程度;“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更是道出了陆游对荠菜的迷恋程度,而“小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则写到了值得后人效仿的食荠的方法:凉拌荠菜。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四川自己烹制“东坡羹”,吃了之后写下了这样的咏荠佳句:“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
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
”在所有的咏荠诗中,流传甚广、堪称代表的,当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词中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句子。
意思是说荠菜在早春从泥土里萌出,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当城中的桃花、李花害怕风吹雨打而凋落的时候,野外小溪边的荠菜花却不畏惧风雨,正喜气盈盈、朝气蓬勃地迎春盛开。
他对荠菜适应环境、不畏风雨的特性进行了最美的礼赞。
春来荠菜香
们 的 赞誉 。《诗 经 》 中就 有 “其 甘 如荠 ” 的 , 而 南 宋 大 诗 人 陆 游 更 是 盛 赞 荠 菜 .写 下 了 “残 雪 初 消 荠 满 园 .糁 羹 珍 美 胜 羔 豚 ” 的 诗 句 清 朝 的 郑 板 桥 也 有 诗 云 : “ 春 荠 菜 饶 有 昧 , 几 熟 樱 桃最 有 名 。” 我 想 ,他 们 如 果 不 是 饱 尝 r:萍 菜 的 香 甜 ,是 写 不 出 这 样 的 诗 句 吧 , 辛 稼 轩 更是 把 荠 菜 花 当成 了 春 天 真 正 的使 者 , 留 下 r “城 中桃 李 愁 风 雨 ,春 在 溪 头荠 菜 花 ” 的 名 钔 ..
荠 荣 是众 口菜 .以其 大 众 化 的 口味 而 深 受 各 色 人 等 的 钟 爱 。它 不 像 芹 菜 、芫 荽 那 样 的 香 味 独 特 , 让 喜 爱 它 们 的 人 爱 之 入 骨 ,而 又 让 不 喜 爱 它 们 的 人 嗤 之 以 鼻 。荠 菜 不 是 那 样 ,荠 菜 的 香 味 老 少 适 应 、妇 孺 皆 宜 。荠 菜 永 远 有 着 好 人缘 , 占往 今 来 ,荠 菜 就 没 少 受 到 过 文 人 雅 士
时 令 造 就 美 食 。 荠 菜 的 做 法 很 多 ,既 町以 包 饺 子 、包 子 ,也 可 以凉 拌 、炒 菜 ,ffl必 须 要 焯 一 下 水 .去 掉 土 腥 气 ,这 样 做 出来 满 是 清 _香 味 。 爱 人 总 喜 欢 把 荠 菜 焯 水 揪 十 水 分 , 切 僻 碎 碎 的 ,开 水 煮 沸 下 锅 ,勾 上 自 胡 椒 、食 盐 调 配 薄 芡 汁 。淋 上 两 三枚 柴 鸡 蛋 , flJ锅 撒 一把 小 葱 末 ,再 撒 上 几 滴 香 油 。嗨 ,真 叫 一 个鲜 芟 注 意 荠 菜 包 饺 子 、蒸 包 子 必 须 多放 油 . 为 揪 干 的荠 菜 是 很 吃 油 的 .油 少 了干 巴 的 得 老 . 还 有 做 荠 菜 团 子 的 ,用 荠 菜 和 棒 子 而 掺 往 一 起 做 贴 饼 子 的 .多 种 多 样 。
荠菜很香亲情更浓作文
荠菜很香亲情更浓作文“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时间过得真快,开春的荠菜早早地就端上了人们的餐桌。
我之所以对荠菜情有独钟,是因为欣赏它的品性。
荠菜总是随遇而安,生命力超常的顽强,这是多么好的品性啊。
说起荠菜,是一种北方野菜,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不仅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而且还含有荠菜酸、黄酮甙、乙酰胆碱等多种药用成份,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成效。
荠菜的种子、叶和根都可以食用,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丰富多样风味特殊。
每年春天,我都不会错过时机,总是忙里偷闲,抽空到田野里挖荠菜,一来享受这大好春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泽,呼吸春的气息;二己动手,饱饱口福,享受自给自足的乐趣。
总之,不管在田野里挖荠菜,还是在家里摘荠菜,或是变着把戏吃荠菜,感觉总是一种享受,而乐此不疲。
正因为特别喜爱荠菜,所以亲人们总是惦记着我,尽量满足我的这一喜好。
也正因为如此,每每我吃到荠菜的时候,不仅在舌尖上得到满足,同时,亲情的感觉也始终温暖着我。
今年清明节放假之前,班上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妈妈就提前好几天打来,问我清明节能放假吗?我说虽然放假三天可是要值一个夜班和两个白班。
如果没别的更要紧的事,清明放假一定回去。
回到乡下老家后,妈妈知道我爱挖荠菜,爱吃荠菜,因为她常年操持家务积劳成疾,腰腿不活便,我便率领弟弟妹妹们到麦田田垅里挖荠菜。
我们到绿油油的麦天里一看,荠菜顺着田垅一大片一大片的,我急迫的蹲下来,左手挖右手采,不大一会儿功夫,塑料袋子都满了,而我还意犹未尽,继续贪婪地挖着,篮子也塞得满满的、实实的。
我见了荠菜,总想一口气把它挖个净光带回家。
荠菜挖回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珍惜这难得的假期、难得的与家人相聚的时光,妈妈做了全家人爱吃的荠菜肉水饺。
当那荠菜的香气弥漫开来时,大家围坐在一桌前,暖暖的亲情也越来越浓了。
要说超市也能买到,可亲情就是这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只能用心去慢慢体会。
春在溪头荠菜香
春在溪头荠菜香
荠菜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但吃荠菜的最好时间还是在春节之后的一个月。
这时的荠菜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棵肥叶嫩,色泽灰暗,吃入口中,会给人带来一种清淡舒适的口感。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是宋朝的诗人辛弃疾描写荠菜的一首小诗。
在北方一望无垠的麦田里,每到二月底三月初,荠菜就绽开了美丽的白色小花,送出一阵阵的清香,让人流连忘返,产生强烈的饮食欲望。
从古到今,赞美荠菜描写荠菜的诗文和故事不胜枚举。
荠菜的吃法有很多种,可拌、可炒、可烩、可汤,但我最钟情的吃法还是包水饺。
如今,在我们家每年都要包荠菜水饺。
挖来的荠菜,绿中带紫的叶子,白色的根须,粘着细细的沙土,一股清新的香扑鼻而来。
细细地择去黄叶、须根,掸去泥土,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直到叶子绿得发亮,根白得耀眼,将其捞出来放在热水盆里。
然后用刀细细地剁碎,拌上豆腐、粉条、鸡蛋皮,再加入盐、味精、葱、姜花、生豆油,和面擀皮包饺子,噼噼啪啪下锅,热气腾腾端上桌,全家人人手一碗,咬一口,一个字,鲜!
即使在鸡鸭鱼肉什么都不缺的今天,荠菜水饺依然是一种美味。
虽然时常吃,但我还是时常向往之。
荠菜不但好吃,还是一味良药。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明目降压的作用。
民间有“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
《名医别录》中也有记载:“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可见人们采集和食用荠菜的历史源远流长。
眼下又到了荠菜飘香的时候,闲暇之余,与家人一起置身田间地头,踏青挖荠,于身、于心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情趣。
以至于它的吃法竟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无论怎么吃,荠菜特有的清香是不变的。
散文:三月三,荠菜香(精编版)
散文:三月三,荠菜香“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今年的三月三,我没有看见漫天飞舞的风筝,但我却又一次地吃到了婆婆用荠菜花煮好的鸡蛋,那略带着淡淡清香味的鸡蛋吃在嘴里,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情感,暖暖的情思便在体内游走,遍布于每一个神经,幸福的感觉就这样在我的心里慢慢地蔓延开来。
三月三这天吃荠菜花煮鸡蛋是婆婆家乡的风俗,据说是吃了能清热解毒,身上不长包,也意味着平安吉利,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因此,每年的三月三这天,婆婆都会亲自到野地里去采一些荠菜花回来,洗干净了和鸡蛋一起放在水里煮熟,等鸡蛋煮好之后,婆婆就挨家打电话喊我们回去吃,有时候见我们没有时间回去,便亲自给我们送过来,人还没有坐定,就招呼我们快点趁热吃,只有等我们吃完了鸡蛋,婆婆才会放下心来,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脸上的皱纹也绽放出了朵朵的菊花。
那冒着热气的鸡蛋和煮好的荠菜水就放在桌子上,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而且,婆婆还在荠菜水里放了很多糖,这样,荠菜水也成了很好的饮品,喝一口,爽爽甜甜的,有一种清涩的香味,儿子很喜欢喝这种水,每次都会抱着瓶子咕嘟咕嘟地喝个没完,每当这时,婆婆都会开心地说:“慢点喝,我的乖孙儿”,一脸满足的笑。
对于这些节日,我们时常都记不住,工作一忙就忘记了,但婆婆却总是记得,早早就准备好了,全然不用我们操心,年年如此。
直到吃着热乎乎的鸡蛋我们才会想起,哦,又是一年三月三了。
几个热乎乎的鸡蛋,一杯冒着热起的荠菜水,很平常的东西,却时时在我的心里激起阵阵暖流,有一种力量要向外涌出,可千言万语,却找不到一句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感受,我感叹于我的文思不能如行云流水般敏锐,只能化作淡淡的文字流露于指尖,看着窗外的夜空,星星还在调皮地眨着眼睛,我的思绪已飘到了野外,那里开着许许多多的荠菜花,还有母亲采摘荠菜花的身影。
夜已经深了,一阵清凉的风拂过我的窗台,有一丝淡淡的清香,在这个寂静的夜里,荠菜花是否伴着轻柔的小夜曲安然入梦?而我却无法入梦,那荠菜花煮鸡蛋的香味仍在我的心头萦绕,三月三,荠菜香,明年的这一天,我是否会把你牢牢地记在心里?※本文作者:雨季梅子※。
沉淀在荠菜里的回忆
莺飞草长的三月,荠菜在荒无人迹的田间地头低调地释放着柔柔的绿。
它虽不张扬,却吸引了许多大诗人心甘情愿地歌之咏之,辛弃疾的最美: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郑板桥的写实: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
苏东坡的一句:时绕麦田求荠菜,则勾勒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日图画。
而在我遥远的记忆里,荠菜不单单有着诗情画意的甜美,更多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苦涩滋味。
多少年了,荠菜总是在最明媚的春天触动我的心,让我想起冰心的小诗: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的记忆就像一部黑白老电影,情节和标点符号都尘封在似水流年里,可一经触碰,便会重现。
蒙蒙细雨中,我瞅着屋檐下飞溅的晶莹水珠,听祖母讲述月亮上的神话故事,填平着心中的那份空落,那是多么久远的事了。
我的童年是在美丽的江畔度过的。
那时候,父亲一个人在遥远的大城市工作,很少回家,这让我感到遗憾。
这种感觉一经在心里刻下痕迹,便难以抹去了。
我记得有一天黄昏,看着渐渐模糊的山峦,我的脑子里竟迸出这样一句话来:山,我的父亲,你看起来是那样遥远。
好在还有母亲可以依靠。
但是,在我三岁那年春天,她也走了,去和父亲团聚去了。
临走时,做了一顿我爱吃的荠菜饺子,然后把我丢给祖母,头也不回地走了。
记得那天,我看到她在大轮船上挥手,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船缓缓起动了,卷走了层层浪花,她狠下心转过身去,我知道她在偷偷抹泪。
,祖母对我疼爱有加,给我讲故事,做好吃的,买漂亮玩具给我玩,小叔和姑姑还带我去江边或山上玩耍,但这些远远不能弥补我情感上的缺失。
母亲走后,我老是缠着祖母嚷嚷着要吃荠菜饺子,因为有关那顿离别饭的的记忆太强烈了。
祖母听话地做好后,我却不吃,从碗里拿起两只饺子装进小小的口袋里,说是去给母亲送饺子吃呀,便踩着青石板路向江边跑去。
身后是祖母的喊声和姑姑跟过来的脚步声。
江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好像都很忙碌,千帆过尽,始终不见母亲的容颜。
我的手里握着渐渐冰凉的饺子,心中也同样冰凉。
《春来荠菜香》
《春来荠菜香》母亲节到了,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大地母亲。
春来荠菜香初春的大地一片新绿,最早破土而出的野菜要属荠菜了。
古人陆游有诗为证:“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汤”。
而辛稼轩更是把荠菜花当成了春天的真正使者,留下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名句。
在这早春的植物中,我对荠菜有着特别的情结。
荠菜也叫地米菜、百脚荠菜,属十字花科植物,茎叶皆可食。
是一种越冬的植物,它遍布于田垄地头、沟渠河汊、荒郊原野。
不管地势的坑洼与平坦,不择土地的贫瘠与肥沃,只要有土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见它的踪影。
它凭借着非常发达的根系,深深地扎根与土地之中,默默地、毫不张扬地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是冰雪练就了它的筋骨,是春风赋予了它的柔情。
每年一开春,一株株,一丛丛冲破还有残雪的地表,带着积蓄一冬的营养破土发芽,迫不及待地率先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它们有的被人挖起,然后制成美味佳肴,以这种辉煌的献身实现了生命的最高价值。
即使不被发现,它们也毫无怨言,仍然扎根乡村,独守着自己的一片天空,为大地增添一抹绿色。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家很苦,大多数人都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在这青黄不接的春日,吃野菜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挖野菜就是孩子们的主要活计。
放学以后,我们兄妹几人手提篮子,拿着小铲子,像撒马驹一样漫地疯跑,爬遍了沟沟坎坎,弄一身泥土,两手泥巴,然后满载而归。
母亲不厌其烦地数落着,剔出挖回的杂牌货,她反复将菜择清洗净,一棵棵泛着清香的荠菜转眼间在她手中变成了各种珍馐佳肴。
素炒、凉拌、腌渍、煲汤、烙饼、包包子。
是母亲的巧手将每一个苦春调剂的开心开胃;是荠菜,帮助我们填饱了肚肠度过了春荒。
每当吃完清香的荠菜,我们几个孩子都要相互提问:“为啥荠菜这么好吃?”“为啥它不怕天冷,早早发芽?”……相互嚷嚷谁也说不出个道理。
最后还是母亲说出了答案:“是因为荠菜的根扎地深呗!”这句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忧新。
荠菜是上天赐给人们的美味佳肴,天地的馈赠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春日显得格外大度慷慨,不论贫富一视同仁。
春来碗底香散文阅读
春来碗底香散文阅读一场春雨过后,风和日暖,正是挖野菜的好时候。
众野菜中,荠菜当属上品。
小时候挖荠菜,喜欢在村里的稻场边缘上挖。
经过一冬的冰冻,闲置的稻场又松又软,谷麦的糠灰早沤成土肥。
所以,稻场边长出的荠菜又大嫩,细长的叶子绿生生的,清秀可人。
挖完稻场边的荠菜再去野地里找,麦地边田埂上都有,沾了庄稼地的肥,那里的荠菜长得也肥实。
挖回的荠菜择去草渣儿,洗净后在滚锅里焯水。
盛到盘里,撒上盐和味精,淋些麻油,顿时清香扑鼻,这种凉拌吃法很简单。
复杂点,磕几个鸡蛋搅均匀,在热油锅了煎至松软焦黄盛出。
再葱姜爆锅,爆炒荠菜后倒入鸡蛋。
翡翠丛里开几朵黄,色味俱美。
我们惯常的吃法是拿荠菜剁饺子馅儿,当然要和鲜猪肉、葱姜蒜一起掺着剁。
犹记幼时的歌谣:“荠荠菜,包扁食,妈呀妈呀咋法儿吃,一口一口咬着吃。
”咬一口滑而不腻,有一股土地的清香。
“三月三,荠菜赛金丹。
”这野菜自有园蔬所不具有的营养价值。
藜蒿自有一种高贵的清香,可谓菜中珍品。
咬春该从藜蒿上来,大人们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
”可见吃藜蒿要趁幼苗,幼苗的藜蒿我们那里叫着茵陈,嫩叶片上淡施薄粉,也叫着白蒿。
若消磨到它长起身,那是十足的野蒿不好下锅了。
藜蒿的名字据说还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给起的,藜者众也,众人喜爱的野蒿。
苏子也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可见吃藜蒿习俗古来有之。
藜蒿炒腊肉是一道名菜,藜蒿切段,朝天椒剁碎,热油炒肉爆出肉香,放藜蒿翻炒,撒食盐味精后出锅,腊肉金黄透亮,藜蒿翠绿柔嫩。
醇香爽口,别具美味。
灰灰菜、面条菜也是我们喜欢的。
灰灰菜的叶面上蒙一层细粉,沾到手上滑溜溜的。
喜欢那种嫩菜心涂红粉的灰灰菜,叶片大,漂亮。
不知道这面条菜儿的学名,只认得它叶子细长,叶面不光滑,爱旁着麦苗儿长。
还有一种叶子光滑类似面条菜的野草,我们叫它“婆娘腿”,苦涩难耐,是不能当野菜吃的。
面条菜和灰灰菜除了清香外并没有别的味道。
又因为掐的不多,所以常做煮面丢锅菜。
暮春三月 天赐荠菜
暮春三月天赐荠菜
“荠叶香,荠根脆,荠菜全身都是宝。
包饺子,做烙饼,一馋二想三回味。
”还记得小时后挖荠菜时唱的那首童谣。
那时荠菜可是家家户户常吃的野菜,每到阳春三月便是挖荠菜的好时节。
然而小时候常吃的荠菜,如今在菜场、大饭店也占有一席之地了。
荠菜不但可以吃,还是珍贵的药材。
吃的荠菜,只采嫩芽。
入药用的荠菜,就得用全株,而且一定要连根一起采摘,因为整株采回家晾干,放在屋角儿或是灶台上,可以避虫蚁。
然而需要调理身体的时候,取几株用开水煮七八分钟,就可以喝汤了。
三月三荠菜香的风俗
荠菜是野菜中的上品,正所谓“三月三,荠菜赛金丹。
”它性凉、味甘,若做菜吃带有一股清香味。
三月三吃荠菜的这个风俗在古代早已有之。
这一天在古代是上巳节,人们会去水边洗浴、春游。
还有男女相会、对歌,很生活化的节日。
当然也离不了吃,他们吃的是上巳菜。
然而现在上巳节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会在这一天吃上巳菜,也就是荠菜。
营养、和脾、明目的荠菜
荠菜又称菱角菜,一般3月左右在田间、小河、树林附近就开始生长,我们在野外郊游的时候会经常看到。
荠菜是非常营养的野菜,尤其是β-胡萝卜素的。
春日荠菜香
糊汤 ,
佐 菜 口 一
。
糊 汤 都 有 着 一 股 清 香 ,
煮 糊 的 。
有
着
种 一
田
野
春天
气 的
息 。
பைடு நூலகம்
捞 起 来 的 荠 菜 晾 着 冷 却 后 拿 着
,
,
这_ 刻 吃 的不是饭 ,
春 是
天 。
菜刀 轧几刀 。
别 太碎了
太 碎 汁水 会流失
,
,
就 失 去 了 荠 菜 的 乡 野 鲜 味。 吃 野 菜 就 是
荠 菜 的 做 法 很 简 单 。 将 水 烧 开 , 把
然 后 被 捡 拾 进 篮 子 里 。
洗 净 的 荠 菜 放 进 开 水 一 个 滚 儿 就 捞 起 ,
■ 20 1 9 年 4 月 第 4 期
园
来 。 因 为 荠 菜很 嫩 , 煮 的 时 间 长 了 会 煮 烂 、
再加点 水 ,
放在 一 块 儿搅 拌 后 ,
把 荠 菜 团 成 宝 塔 状 放 在 瓷 盘 内 , 拿 起 调
还罢了 ,
越 警告他 们 越像搞试验 一 样 ,
要 朝我 鼻子 上招 呼。
一招 呼 立 马见效 ,
好的汁 从 上面浇 下 去。
不急 ,
等 会 儿 一 ,
N
A
r -
作 ” 。
荠 菜 拿 回 去 , 娘 会 洗 净 的 。
采 荠 菜 是 要 蹲 着 的 , 因 为 荠 菜 一 般
荠 菜 上 滴 落 着 颗 _ 颗 晶 亮 的 水 珠 ,
都 贴 地 而 生 叶 子 呈 羽 状 如 贴 在 地 面
春在滩头荠菜香作文
春在滩头荠菜香作文春在滩头荠菜香作文“走走,走走走,我们一起去郊游……”我们真的是去郊游吗?NO、NO、NO,我们啊,是要去挖荠菜呢!啊!终于到了黄河滩头了!迎面扑来一阵清新的气息, 抬头仰望,天空湛蓝像刚被清洗过一般,云彩一朵一朵地点缀在碧空上,悠闲得让人嫉妒。
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走进了田野的淳朴和宁静,真令人心旷神怡。
一块块鱼塘周围,泛着新绿,忍不住投进一颗小石子,平静的水面上荡漾起了一圈圈涟漪。
“啊,是荠菜的香味!”妈妈孩子般大声叫道。
说起荠菜,我的野菜通老妈可是滔滔不绝:“荠菜是大俗大雅的美食,在灾荒年代,穷苦人拿它和树皮草根一起充饥,现在,却是保健养生的佳肴。
这不,刚下一场春雨,大地上的万物就都会得到滋润,而荠菜更是会疯狂的长大,在这个时候,最适合去挖荠菜了。
再过一段时间,荠菜就不香了,变得难以咽下了……”池塘的坡上,有白蒿,有灯笼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杂草,趁着春雨的滋润,赶紧冒出尖儿来……而荠菜,就藏在他们中间,你不仔细去找,就很难发现。
妈妈递给我一把铲子,自己跑去一边疯狂挖荠菜了。
我挑准一棵又大又绿的荠菜,先把旁边的杂草都除干净,然后把荠菜旁边的土弄松挖出来,直到能看见根须为止。
最后,把荠菜连根带须都拿起来,轻轻抖去荠菜上的泥土,一个完整无缺的.荠菜就挖出来了。
我仔细地观察着这颗荠菜,绿油油的锯齿状叶子下面长着长长的根,我目测了一下,大约有十厘米长,主根上又分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根,活像一棵千年老人参。
我兴致冲冲的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给妈妈看,妈妈十分快乐,夸我能干。
可妈妈下面说的一句话给却我泼了一盆凉水:“荠菜的根并不好吃,所以在挖荠菜的时候一定不要把根全部挖出来,但是也不能不挖,因为这荠菜的根也很有营养,所以要这样挖——”只见妈妈把荠菜的叶子都拢起来,用铲子朝根部一铲,一棵荠菜就挖出来了。
我按照妈妈的方法,一会儿就挖了满满一大兜子,我越挖越起劲儿,时光飞逝催人返,不知不觉已黄昏。
暖风吹得荠菜香
暖风吹得荠菜香
初春,杨柳依依,乍暖还寒。
走在路上的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望向两边的绿地。
无论绿柳怎样飘逸,红杏怎样烂漫,在我看来,只有荠菜舒展起叶片,春天才算是真正到来了。
年幼时,我跟奶奶住在一起。
那是坐落在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村旁小溪边恬然流过的日子,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
每年的第一场春雨过后,奶奶都会带我去田间地头挖荠菜。
荠菜最早从冰雪初消的土里钻出来,叶片紧紧包住花苞,茎上长满三角状的叶片,绿绿的。
我跟在奶奶身后,她一只手拽住根部一提一抖,草屑和泥土便纷纷散去,一棵完整干净的荠菜便躺在掌心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一提一拔,却往往是撸了满手零散的叶子,奶奶总是笑呵呵地拍拍我手上的泥土:“桃李怕下雨,荠菜最能活,天旱时叶子是细的,天冷就平趴在地上,生命力可旺盛哩!”那笑容就像初春的暖阳。
在粉橙相映的霞光中,奶奶常一手挎着装满荠菜的篮子,一手拉着我,边走边念叨用荠菜做的一道道美食,我咽着口水一路相随。
回到家,奶奶把择好的荠菜倒入盆里清洗,然后将其焯水、拧干,再细细切碎,撒少许细盐,放在小碗中,淋上辣椒、蒜泥、醋汁。
我早等不及了,夹一口就往嘴里塞,咸香中帶着甜,一种满足感瞬间溢上心头。
奶奶笑着说:“别急,没人跟你抢,配着饭吃,要不然烧心。
”说着忙不迭地递过米饭,看着我狼吞虎咽,奶奶满眼都是疼爱。
每年春暖花开时,我们都会收到奶奶托人带来的风干荠菜。
荠菜蒸煮拌炒,依旧是儿时的味道,满屋子都是春天的气息。
时光荏苒,挡不住荠菜的飘香,更挡不住远方的爱!。
春到人间荠菜香
当荠菜被端上饭桌,春天也走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荠菜,作为一道常见的野菜,从古至今都是鲜香美味的担当,有的人甚至称其为“野菜之王”。
现代人爱吃荠菜,古人亦然。
南宋词人辛弃疾很喜欢乡间的荠菜,曾为它写过一首词。
在词中,像桃李一样春日里争相斗艳的花儿们成了“陪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意思是荠菜生长在桃李花开的时候,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看作折磨,一派愁苦,而长在田野溪边的荠菜花,迎着风雨绽放,展示着生命的顽强。
荠菜花或许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不愿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要成为坚强的荠菜花。
在《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中,辛弃疾又提到了荠菜花:“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把农村的景色写得既恬静又生机勃勃。
春天来了,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真是一文/邱俊霖春在溪头荠菜花4幅惬意的春日美景图。
元代诗人杨载有一年早春来到了大都(今北京),看到积雪消融时长出来的荠菜,写下《到京师》:“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诗人初到大都,感到孤独寂寞。
看到积雪刚刚消融,便有几处5丛生的荠菜破土而出,又听到黄鹂鸣叫。
盎然的春景将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
破土而生的荠菜往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荠菜花盛开的时候,忙碌的农事也要开始了。
捡拾荠菜做饼羹我国食用荠菜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上便提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意思是谁说苦菜味苦,在我看来甜如荠菜。
荠菜滋味鲜美,吃法多样,不过对于众多古代“吃货”来说,荠菜最流行的吃法大概就是熬羹了。
南宋诗人陆游特别喜欢吃荠菜,他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夸赞道:“残雪初消荠满园,糁(sǎn)羹珍美胜羔豚。
”残雪消融后园子里的荠菜遍地都是,将荠菜和稻米熬成羹,味道比羊肉和猪肉还鲜美。
明代戏曲家高濂在他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里也记载了荠菜的吃法,其中提到了将荠菜切碎制成荠菜饼。
荠荠菜的回忆
荠荠菜的回忆
想做些什么?有时候很茫然,茫然复⼜焦躁,越是如此,越是空⽩。
索性,执⼦之⼿,带⼀把⼩⼑,踹⼀个塑料袋,我要剜野菜,荠荠菜藏麦苗深处,羞涩的探出⼩脸蛋⼉,张望着春天,真想做⼀个农家的⼩媳妇,整⽇赖在⽥间不⾛,该有多好!轻轻抚着荠荠菜嫩绿的叶⼦,轻轻⽤⼑⼀剜,⼀朵绿⾊的芨芨菜就在掌⼼盛开了,我不知道它愿不愿随我⾛,会不会惜别和她相依为命⼀个冬天的麦苗,会不会怨恨我将它带⾛,但它却是为我带了快乐,带了甜蜜,我们快乐的剜着,细细的寻觅着,不由回忆起⼉时挖荠荠菜,挖⼩蒜的情景,不慎甜蜜。
⼉时的回忆总是充满泥⼟的芬芳,总是有浓的化不开的单纯的快乐,提⼀把⼩䦆头,⼀个⼩篮⼦,掐苜蓿菜,挖⼩蒜,摘草莓,挖草药,甚⾄下河捞鱼,挑猪草,偷⽥间的⽟⽶棒⼦⽣吃,偷⼈家院⾥的苹果,梨⼦,被看门的狗追的满路跑,苹果散落⼀路,跑丢了鞋⼦,撕破了⾐裳,满脸汗⽔······说着说着,回忆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浓烈,忍俊不禁朗笑开来,原来我们有着如此贴近的童年,相濡以沫多年,今天才发现彼此⼜多了⼀份亲近与默契。
挽⼿⾛在乡间的⼩路上,泥⼟⾥弥漫着麦苗的草⾹味,满满⼀袋荠荠菜,回来⽤⽔⼀焯,捏⼲,切碎,和萝⼘⼀同绊了,在炒⼀个鸡蛋剁碎半在⼀起,包饺⼦吃,或者单纯凉拌荠荠菜,味道就像奶奶的古经,久远,鲜活,清⾹,好吃得不得了,我吃荠荠菜,是在回归,思念⼀种回归,追溯⼀分记忆,巩固⼀份珍藏最深的亲情,荠荠菜的根很深,⼀直蔓延到我的故乡,我的⾎液⾥,挖着剜着,就会⽆声的笑起来,吃着吃着,眼泪便落下来,想⼀个⼈,⼀个地⽅,⼀段故事,⼀段传奇⼀般的经历,我的⼼便被荠荠菜的根⼀同,延伸⾄黄⼟深处·········。
春暖花开野菜香
春暖花开野菜香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17年第4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一场诗意绵绵的春雨之后,又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节。
这时,漫山遍野的野菜慵慵地探出头来,嫩绿柔香,袅袅婷婷,惹得踏青的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三三两两蹲下身去,采摘着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
早春的山坡上,星星点点几抹绿意。
走近一看,竟然是荠菜!在儿时的记忆中,早春就是荠菜味儿的。
小时候,每到早春时节,妈妈就会带上我,挎上小竹篮,拿着小铁铲到田间地头挖野菜。
回家后,妈妈把荠菜洗净,配上香喷喷的炒鸡蛋、葱花,给我们做成荠菜饺子。
绿莹莹的荠菜、黄澄澄的鸡蛋、雪白的葱根,光看上一眼就垂涎欲滴了。
如果咬上一口,荠菜的清新爽口、鸡蛋的酥软浓香、葱白的辛辣顺畅、面皮的绵软筋道,常常让我一口气吃掉一大碗还意犹未尽。
妈妈还会做成荠菜春卷、荠菜煎饼或者蒜泥荠菜。
荠菜无论清炒、做汤、做馅儿,都别有一番风味。
难怪陆游也特别喜欢荠菜,写下了“小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的诗句呢!“不美珍馐宴,忘情摘嫩椿。
”春暖花开的季节,红褐色的香椿芽也迫不及待悄然爬满枝头。
香椿芽,红叶肥梗,香气浓郁,嚼在嘴里满口喷香。
如果把它焯水后切成细丝,和嫩豆腐拌在一起,再淋上调味汁,便香得不得了。
如果把香椿切碎,掺上鸡蛋、水、面粉调成糊糊状,起油锅,炸到外表金黄出锅,蘸椒盐吃,外酥里香。
妈妈还把香椿连枝带叶洗净晾干,用精盐浸泡几遍后放进坛子里腌制成咸菜。
一放学,饥肠辘辘的我从坛子里捞出香椿夹在馒头里吃。
那个滋味啊,香香的,筋筋的,美美的,让人回味无穷。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
”沉醉在香椿的清香中不能自拔,诱人的榆钱已然怒放枝头了。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
它嫩绿透亮,轻如蝶翅,层层叠叠,像碧玉一样通透,扁圆成串儿。
因酷似古代铜钱,故名榆钱。
又因它与“余钱”谐音,寓意着吉祥富足。
每到榆钱缀满枝丫的时候,我便缠着哥哥爬上榆树捋榆钱。
哥哥骑在树枝上,一捋一大串,不一会儿就碧玉满篮了。
春来荠香忽忘归散文
春来荠香忽忘归散文春来荠香忽忘归散文田野里的冻土刚消融,温暖的春风跟着就刮了过来。
遇到好年景,还会淅淅沥沥下几场春雨。
这时,岗坡上、田埂上、梨树下,便会拱出一片片绿绒绒的荠菜芽来。
过个三五日,细嫩的荠菜芽全变成肥肥壮壮的锯齿状叶片了,在野菜家族里,荠菜似乎是春天的第一抹绿,不记得还有什么野菜比它绿得更早。
在我的家乡荠菜不叫荠菜,叫铁铲菜。
荠菜长得也不像铁铲,乡亲们却偏这么叫,多大学问的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我们总会呼朋唤友,擓着篮子,拿上铁匠打制的小镰刀,到房后的麦地里去挖这种野菜,挖荠菜要挖那种刚苫住地皮的嫩菜,清明一过,荠菜就冒出一根硬梗,开满星星点点的小白花,荠菜开花就意味着变老,变老了的荠菜就不好吃了。
我们采回新鲜荠菜,到井台上择洗干净,用盐、酱油和香油拌了当菜,很下饭。
品味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顷刻间,心便像春天的花儿般怒放。
几十年过去了,荠菜那清香的味道就仿佛拷贝到味蕾上,从不曾忘却。
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不但受到草根百姓的喜爱,历代文人墨客也对它喜爱有加。
他们不吝笔墨,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咏荠诗篇。
汪曾祺曾有一篇散文《故乡的野菜》,一连写了枸杞头、蒌蒿、马齿苋、莼菜等七八种野菜,却把荠菜放在了首位。
他写到:“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是可以上席的。
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
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均。
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
”汪曾祺是高邮人,看得出他对荠菜的情有独钟,可见,荠菜的吃法就像当年的全国通用粮票,南北也是通行的。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一阙《鹧鸪天》,把城中娇艳的桃花李花,与田野溪头的荠菜花做了对比描写,表达了稼轩先生对田园生活的欣赏流连,对荠菜无比的喜爱之情——有荠菜的地方就有春天驻留!陆游对荠菜同样一往情深,吟出了“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香忽忘归”的诗句;清人郑板桥连作画也不忘在画上题一首赞美荠菜的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
陆游的荠菜情(转)
陆游的荠菜情(转)X吹面不寒杨柳风,春至溪头荠菜香。
一场春雨过后,麦田里荠菜丰盈清润,鲜嫩碧绿,惹人喜爱。
我看到了一个人的身影,在山阴的田野间晃动。
他吟咏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眼睛在寻找着荠菜,走走停停,不断弯腰动铲,临近中午时分,菜篮子就盛满了荠菜。
荠菜水灵葱绿,微红带褐,青翠着那些如烟的往事。
他的名字里有一个飘忽不定的“游”字,这如他的一生,命运多舛。
他29岁科考,列进士第一。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他的执著梦想。
就因为主张抗金,他于次年复试时被除名,34岁才出任小小的福州宁德县主簿。
48岁,他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入川,幕府襄赞军务,经常身着戎装,驰骋于陕南南郑前线,考察地形、了解敌情。
他不知从什么时候喜欢荠菜的,《剑南诗稿》里有不少散句。
他曾写下《食荠》绝句三首。
苏东坡在贬官外放时,喜用荠菜、萝卜和粳米,不加调料做羹食用,感受到“甘于五味”,人称此为“东坡羹”。
他在四川吃了“东坡羹”之后,写下“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拌酥亦未珍”的诗句。
这时的他正踌躇满志,谋划收复中原方略。
尽管生活艰苦,他依然能苦中作乐。
即便从荠菜这不起眼的野菜身上,也感到平易中的温馨和点滴的诗意,而且是那样湿润:“采来珍蔬不待畦,中原正味压莼丝。
挑根择菜无虚日,直到花开如雪时。
”他对荠菜的做法也很讲究,主张采来便煮,确保新鲜,“不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突出的是真滋味。
他甚至说:“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传夸真欲嫌荠苦,自笑何时得瓠肥。
”这让人想起清代郑板桥赞美荠菜的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
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
”有荠菜的清鲜、樱桃的美艳、佳酿的醇香,可忘却漂泊异乡的寂苦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后,他受召离川东归后,在江西因拨义仓粮食赈济灾民,以“擅权”罪被罢职回乡。
6年后才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不久又因“擅议抗金复国、形于吟咏”被弹劾去官。
春来荠菜香
春来荠菜香春来荠菜香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云:城中桃李愁春风,春在溪头荠菜花。
早春,生长在溪畔的鲜嫩荠菜最为味美。
荠菜的第一个特点是“香”。
有道是:“宁吃荠菜香,不吃白菜馅。
”包饺子和馄饨时,用荠菜做馅料最香了,所有的蔬菜中,最理想的菜馅便是荠菜,它散发出来的清香味是其他蔬菜无法匹配的。
除了“香”,荠菜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鲜”,其鲜甜味道是原汁原味的,它是工业味精无法代替和比较的。
荠菜第三个特点就是“素”,在吃了油腻菜肴之后如能吃点荠菜,有消化油腻和调剂口味的作用。
用荠菜做的美食有很多,比如东坡羹、荠菜肉丝豆腐羹、荠菜冬笋山鸡片、荠菜馅包圆、烫饭、素春卷、凉拌荠菜等。
东坡羹。
美食家苏东坡非常热爱荠菜,在他看来,他所烹制的荠菜羹胜过海陆八珍。
有趣的是,他用荠菜、萝卜和米做羹,被人戏称“东坡羹”。
苏东坡发明此菜后,曾写信给一位姓徐的朋友,介绍荠菜糁(东坡羹)有“味外之美”。
做法是:荠菜一二升,洗干净,米三合,淘洗干净,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锅中,浇一勺植物油,不加盐、醋,以保持其原味。
荠菜冬笋山鸡片。
它用嫩野荠,切碎后用盐腌渍,与山鸡片、春笋片同炒。
有道是: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
飞禽味美,受人喜爱,由此可见。
相传我国烹饪祖师爷彭祖为尧帝烹制野鸡羹,可见我国早在古代就有以野味烹制佳肴了。
冬笋肉厚味美,最富营养。
荠菜不仅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远非一般蔬菜可比。
三者搭配成菜,可谓相得益彰。
此品绿白相间,山鸡肉嫩,冬笋、荠菜鲜脆,汁浓清香。
荠菜馅包圆。
它是把荠菜焙软后,以7成荠菜、1成猪肉、1成竹笋、1成香干比例搭配,剁细,以白糖、猪油、芡粉,搅匀做馅,用豆腐衣包成枕形,两面煎黄后下酱油煮汤而成。
烫饭。
煮大米粥时汆入荠菜和面疙瘩,并加入油盐调合而成,吃时不用另备菜。
湖北人最喜欢吃烫饭。
上海人早餐喜欢吃泡饭,早上起来,用开水将头天的剩饭一泡,就点咸菜,连汤带水吃下去。
湖北武汉人却不将就,就是大冬天孩子们赖在床上不起来,做妈妈的也会把剩饭用水煮了才给孩子们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犹记儿时荠菜香
农历三月三,荠菜赛灵丹。
初春时节,清明前后,耐寒力和生命力极强的野荠菜,就已经在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地和溪水边露出了头。
闲不住的乡下人这时候便会挎上一个小篮子,下地去采摘野荠菜。
乡下的孩子采摘野菜的能力是如今城里的孩子无法比的。
也可能是出于天性,也可能是从小环境熏陶的缘故,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他们从小就能分得清清楚楚。
野荠菜,又名地菜,作为食用野菜,最早在《诗经》里就有“其甘如荠”之句,可见起码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
荠菜是初春最早可食的野菜,也是乡下人初春季节饭桌上的时令菜肴之一。
初春的野荠菜,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一棵荠菜,从根部分蘖,可以分出三四个头或者六七个头来,每一个头都有一根花茎从各自的菜心里挺出来,可以长到尺把高。
每一根花茎又可以分出许许多多叉来,每一根叉都能开花。
花茎是一边开花一边往上长,下面的结籽了,上面的正开着花。
花细小,白色,无味。
也许有微弱的气味,只是人闻不到罢了,否则不会有小虫子在花间飞舞。
花籽极细小,色金黄,像煮熟了的鲫鱼籽。
开春的田野上,野荠菜随处可见。
在那还是一片枯黄的野草丛中和荒芜的田间地头,一眼就能发现它清新绿嫩的身影。
一丛丛、一簇簇,绿得像素雅的碧玉。
尤其是清晨,当你走到它的跟前,那叶片上的水珠仿佛像是眨动的眼睛,向你发出热情的问候。
特别令人感慨的是,在过去生活困难的年代里,农村的人们从心眼里感谢大自然的这种馈赠,正是有了野荠菜这样的时令野菜,才让人们度过了生活艰辛的日子。
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在家乡采野荠菜的情景。
每当春天天气好的时候,村里的刘奶奶就会领着一群小孩子去野外采荠菜。
刘奶奶是个慈爱细心的老人,在采野荠菜的过程中,她会耐心地教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野菜。
她把一种种野菜摆在地面上,如何采摘,如何辨别,都讲得头头是道。
野荠菜采回家后,刘奶奶会盘坐在胡同口,认真细致地往小箩筐里分择这些野菜。
每到这时候,街坊邻居的大人小孩就会围坐一圈,听奶奶讲那些不知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有趣故事。
一阵接一阵的笑声,总是在胡同里响个不停。
临近吃饭的时候,胡同里就会飘出野荠菜那诱人的香气。
街坊邻居们总会在这时候,收到刘奶奶送来的一盘一碗的菜团子或凉拌菜。
小时候,这种乡下人特有的邻里和睦,总是幸福地充盈在自己的心田深处……
那时候的乡下,家家日子都不富裕。
不仅小孩子放学后要下地挖野菜,就连大人们也会在农忙的间隙去采摘野菜。
记得父亲下地干活回来的时候,常常会在背后的筐子里拿出一把
把的时令野菜,那是父亲在田间地头随手采摘的。
母亲清洗过后,下锅炒一下,饭桌上就会多出一盘清香可口的青菜。
记得那时候家里做荠菜最多的是用玉米面包的菜饼子。
母亲把一个个菜饼子很利索地贴在用柴草烧热的锅沿上。
一会儿,一个个香气四溢的菜饼子就出锅了。
用野荠菜做的菜饼子好吃,用野荠菜做的海鲜汤味道更佳。
小时候海边的海味较多,而且特别新鲜。
母亲就会用采摘来的野荠菜和刚刚从海里捞上来的大对虾或牡蛎肉,放在一起做成青菜海鲜汤,有时候也会在里面放上一把挂面,做成满满一大盆海鲜面。
我放学回家,一次能吃上几大碗,那鲜美的味道,至今想起来还特别留恋。
如今在城里的菜市场上,偶尔也会见到这些乡下特有的野菜,只不过大多是人工栽培的。
过去生活艰苦的年代,人们吃野菜是为了充饥。
现在城市的人们吃野菜,更多的是为了调剂一下生活,寻找童年的味道。
一道野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下大众生活的美好和富足。
在品尝大自然馈赠的菜肴时,我品味着这种平常生活的快乐,更珍惜平淡日子里的这份平实的幸福。
(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4月16号)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用自己熟悉的角度,对文中第6段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结合上下文,谈谈文章第14段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