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角的度量单元三学科数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无关。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练习导入。

写出下面图形中各部分的名称。

记作: 读作:二、教师谈话:今天来研究度量角的大小。

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填写。

通过练习,巩固以往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学习量角器。

1、下面两个角哪个大些?大多少?(1)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2)教师总结:①重叠法:用重叠的方法,可以知道∠2大。

但是大多少不知道。

②用三角板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

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做单位来量。

2、讲解角的度量单位。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动手比一比。

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1)出示图片: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2)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讲解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

1、教师讲解:测量∠ 1。

边讲解边演示。

2、提出要求:请你自己动手两处∠ 2的度数,注意读数是里圈还是外圈。

3、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4、议一议:测量角的步骤有那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重合。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

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二、课堂练习。

1、量出下面钟面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时间:( ) 时间()学生观察聆听。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欣赏《大象》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欣赏《大象》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第二课时欣赏《大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

这首曲子作者取材于柏辽兹歌剧《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段,将其改为由低音提琴和钢琴来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以及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

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个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个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个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他们善于利用自身的多种感官来欣赏音乐和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并用身体动作去表现音乐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计教学。

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听辨低音提琴的音色,感受乐曲形象。

2.感受乐曲情绪,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3.随音乐模仿大象的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难点:听辩低音提琴的特殊音色以及三拍子音乐的韵律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六、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森林王国,国王听说我们要来到他们的王国非常开心,于是开了一个音乐舞会,小动物们都想要来迎接我们,大家来听一听国王派出了那些小动物呢?(播放《狮王进行曲》《袋鼠音乐》《野蜂飞舞》)2.生:狮子、袋鼠、蜜蜂。

(我们来模仿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对动物的听辩以及模仿,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二)、【聆听音乐,初步了解】1.师:是啊,这么多小动物已经把我们带到热闹的舞会现场啦~听,接下来该谁出场了?(播放完整音乐)2.生:熊师:那你为什么听出来是熊呢?生:...3.师:是因为感觉音乐旋律比较低沉,听起来比较笨重吗?(是)非常好,咱们来一起模仿一下这个笨重的小动物。

四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任务型教学设计

四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任务型教学设计

四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任务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 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和课文分别选取了自然界中有特点的景物和动植物进行观察描写,表现大自然的美丽、奇趣,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连续地、仔细地观察,在坚持记录观察日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二、本课内容分析《爬山虎的脚》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三、单元要素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这包含了“语言的积累”和“观察与表达”两个要点。

在“观察”上,学生已经具备“体会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而“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则既是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从而全面、细致、准确地捕捉、发现和认识自然的秘密,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习惯和精神。

【情境任务】揭秘大自然,招募小小观察家【学习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向子,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2.能提取关键信息,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并梳理出流程图,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3.抓住关键词句,在朗读感悟中,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点)4.通过拓展阅读,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记录形式呈现观察与探究所得,学会写观察记录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教学难点)【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发布任务(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孩子们,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们知道吗?学校将要开展校园科普周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是征集“揭秘大自然〞的作品,现在需招要募一批“小小观察家”,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观察家,首先要学会观察记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所给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诗句所传达的意义。

3.能够完成分组共读《课外读物》的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组共读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的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的意义。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组共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第一部分: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语文园地三》中的主要内容。

•利用音频资源播放《课外读物》中的其中一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 第二部分:整体呈现•讲解诗歌的意义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首诗进行共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理解诗歌背后的更深意义。

3.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课外读物》中的诗歌,通过表演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展示表演成果,相互欣赏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整理《课外读物》中所有的诗句。

•播放《课外读物》中的音频资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妙之处。

2.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寻找并阅读《课外读物》中其他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外读物》中的诗句意义,还能够通过分组共读的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诗歌的表演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摘要: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步骤4.教学方法5.教学评估正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2.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2.相关的日常交流场景;3.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通过歌曲、图片或对话,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词汇和句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呈现新知:教师展示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跟读、模仿,确保学生正确掌握;3.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4.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为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日常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活跃度,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3.个性化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课后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3.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第三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并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景,采用互动教学法和个性化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劳动教育四上第三单元2 《组装简易书架》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教育四上第三单元2  《组装简易书架》教学设计

组装简易书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劳动教育》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安装图纸,能够使用工具组装简易书架,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学会看简单的安装图纸。

2.能够使用工具组装简易书架。

3.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学会看简单的安装图纸,能够使用工具组装简易书架。

四、教学难点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工具:六棱螺丝刀等。

材料:组装板、螺丝钉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小物件,如果收进抽屉里,使用的时候拿取不方便,而摆在桌子上又显得很凌乱。

怎么办呢?组装一个简易书架就能解决了。

购买一套小书架的材料,自己动手组装,开启小工匠的工作之旅。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二、劳动准备师:接下来让我们准备好工具和材料,马上开始学习组装吧。

需要什么工具呢?(六棱螺丝刀等)用到哪些材料?(组装板、螺丝钉等)设计意图:为组装简易书架准备好所需用品。

三、实践体验1.打开包装,将所有材料、工具取出后分类,并有序摆放。

按长边由长到短的顺序摆放两块A板、两块B 块、两块C板,并将螺丝钉、六棱螺丝刀摆放好。

2.将A板直立放置,使短边与桌面垂直。

将B板的短边垂直于A板靠在一起,使B板侧面的两个螺丝孔与A板的螺丝孔对准。

然后分别将螺丝钉旋进两对螺丝孔中,再用六棱螺丝刀顺时针旋转拧紧,连接好A板和B 板。

3.将C极与B极的小孔对准,按如图方式摆放,用媒丝钉固定好板子,第一组架子就组装好了。

按同样的方式组装第二组架子。

4.将其中一组架子倒置,按如图方式将两组架子拼接在一起,一个桌面小书架就组装好了。

检查小书架是否稳定牢固,并进行调整。

《第三单元 第2课 亲切的使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2课 亲切的使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亲切的使者》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画家的作品和生平的欣赏,了解画家作为“密切的使者”的角色,理解美术作品在传递情感和文化方面的作用。

2.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用画笔表现出画家的风格和情感。

3. 培养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作品,理解画家如何通过作品传递情感和文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画笔表现出画家的风格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画家作品和资料,制作PPT课件。

2. 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3. 安排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些与本课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2.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思考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感受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3. 教师对导入环节进行小结,引出本课课题《密切的使者》。

(二)新课教学1. 知识讲解:了解“漫画”的起源、观点、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师展示一些中外闻名漫画家的作品,并介绍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欣赏作品:教师出示一些漫画作品,组织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创作实践: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创作漫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示:漫画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揭示问题的实质。

(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注意构图合理、造型夸张、色彩鲜艳。

(3)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作者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

5. 教师对教室进行小结,并组织学生课后评议自己的作品。

(三)教室延伸了解一些中外闻名的漫画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评议。

(四)板书设计密切的使者:美术学科—漫画、夸张的手法、表现生活的乐趣。

通过漫画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美术学科在生活乐趣中的奇特魅力。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种辣椒》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种辣椒》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种辣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新)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第二课时《种辣椒》。

本课先引导学生通过种辣椒来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观察,进而总结出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本课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呈现了需要准备的材料“辣椒种子、花盆、铲子、土、喷水壶等材料”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生长以及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提示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观察探究辣椒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我们搜集的资料”这个活动是上一课《种子发芽了》拓展活动的一个延伸,根据上节课的要求,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辣椒的种植方法,并将搜集的资料按照辣椒的品种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二“我们一起种辣椒。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教科书中通过讨论、资料卡和图片等形式呈现出了辣椒的基本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并提示学生注意做好观察记录。

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待辣椒成熟后,交流我们的收获。

”一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辣椒生长阶段;二是通过整理对辣椒的观察和记录,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条件及其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将自己种植的辣椒取出种子,再进行种植,看能不能长出新的辣椒,引导学生了解辣椒的繁殖方式。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中长期观察。

2.能运用语言、图表、照片等方式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3.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日的学习任务,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任务一:阅读体悟,聚焦伟大
1.学习建议:
自主学习——在文中找一找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理由。
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从哪些词语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2)从哪些词语读出了蟋蟀选址的慎重?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班级
备课人
课题名称
11.蟋蟀的住宅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3.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交流提示:
课后第三题,阅读链接。
四、精准练习(5-8分钟)
1.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
2.文中是如何描写蟋蟀的工具的呢?
3.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吧!
4.阅读课后第三题和“阅读链接”,与《蟋蟀的住宅》对比阅读,说说课后第三题和“阅读链接”在表达上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提示:
(1)我从 句话感受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2)通过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3)我从词语读出了蟋蟀选址的慎重。
(二)任务二:对比阅读,读写结合
1.学习建议:
合作学习——阅读课后第三题和“阅读链接”,与《蟋蟀的住宅》对比阅读,说说课后第三题和“阅读链接”在表达上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运白菜》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运白菜》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运白菜》北师大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运白菜》。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12个白菜,每辆卡车能运8个白菜,我们需要几辆卡车才能运完所有的白菜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老师通过示例,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乘法的基本原理。

2.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程度。

2. 老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四、应用拓展(5分钟)1. 老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有30个白菜,每辆卡车能运8个白菜,我们需要几辆卡车才能运完所有的白菜呢?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2 × 8 = 96教学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提高了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有多少名观众》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有多少名观众》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有多少名观众》北师大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乘法计算相同加数的和。

这节课,我们要用乘法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有多少名观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如何用乘法计算和估算观众人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用乘法计算和估算观众人数的方法,并且能够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乘法计算和估算观众人数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观众人数的计算和估算过程,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投影仪,以及一些与观众人数相关的图片和数据。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体育比赛或活动的图片,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当时在现场,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负责统计观众人数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计算观众人数?”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用乘法来计算观众人数。

例如,如果一场比赛有10个观众席,每个观众席可以坐4个人,那么观众人数就是10乘以4,等于40人。

我会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比如计算一个体育馆或者电影院观众人数。

我会给学生们一些数据,让他们用乘法来计算观众人数,并且进行估算。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数据的单位和大小,以及如何进行估算。

我会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乘法计算的步骤和一些关键的词汇,比如“观众人数”、“乘法”、“估算”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假设你参加了一个学校的运动会,你知道每个项目有4个参赛者,一共有30个项目。

请计算一共有多少名参赛者。

答案:30乘以4等于120。

所以,一共有120名参赛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能够用乘法来计算和估算观众人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一古代神话的故事情节,并能够简要描述故事内容。

2.了解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

3.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故事,体会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勤劳节俭的品质。

4.能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盘古开天地》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盘古开天、成天地等重要环节。

2.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式。

2.引导学生表达对盘古开天地传说的观点,使之形成自己的文化认知。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盘古开天地》故事内容的 PowerPoint 等电子文档。

2.课堂活动:背诵、分组朗读、小组讨论等。

3.辅助教材:盘古开天地的相关图片、民间传说故事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讲的是什么吗?主角是谁?•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于盘古开天地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学习《盘古开天地》故事(15分钟)•教师呈现《盘古开天地》故事的内容,向学生朗读并解释故事背景。

•学生跟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并注重理解故事中的意义。

3. 深入探讨(2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在你看来,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组同学探讨故事的象征意义。

•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并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涵。

4. 活动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演讲自己对于盘古开天地的认知。

•通过学生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盘古开天地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盘古开天地是中华民族传统神话,展示中国人民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展示、把相对的面涂色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能判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难点判断展开图能否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这个礼品盒真漂亮!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把它沿着棱剪开研究一下。

通过欣赏漂亮的礼品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制作长方体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一、学习长方体的展开图。

1、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开,使它铺成一个平面。

小心,不要剪散了!沿着哪几条棱剪开,才能做到不散呢?2、小组活动:3、展示各小组的平面图。

课件演示:把你剪开的平面图展示一下。

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平面张开图的特点。

这是我剪的:通过小组讨论,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上面这些平面图形叫做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4、观察自己剪的展开图,说一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观察自己剪的展开图,思考:相对的面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1、将一个正方体纸盒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

这是我剪的:符号相同的是一组对面。

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上都隔着其他的面,不可能相邻。

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从实际中找出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特点,掌握新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活动:自己动手剪一剪,注意不要剪散。

在展开图上将原来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着正方体的棱长把它剪开,再展开。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2)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习惯有明确要求。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时常进出的的真正公共场所,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不乱扔》是第三单元第2课,重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本课时是对上一栏目内容的扩展,由不乱扔垃圾延伸到其他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内容上。

本课时侧重让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的愉悦,并通过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及其引发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美好家园。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是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心理趋向稳定,但习惯还需要巩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因为,通过一年的小学生活,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懂得公共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知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的表现。

但是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尚不足, 在学校能够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在其他公共场所就不能保证自己不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公共环境的不文明现象,懂得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2.通过制作“文明之花”,解决不良卫生习惯的源头问题,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保护公共卫生。

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身边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2.讨论并制作“文明之花”,引导学生自觉主动保护公共卫生。

五、教学方式通过观看视频创设情境、开展头脑风暴、合作创造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用实际行动维护整洁的生活环境,并且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六、教学资源1.准备好关于公共卫生的照片和视频2.制作“文明之花”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四人小组为单位,走进社区等公共场所,寻找身边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并观察记录,寻找对策,在班内交流和分享。

(二)回顾导入观看深圳公共场所的图片,回顾上节课内容,再次感受干净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美好,使他们热爱整洁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为学好本课打好基础。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煤、石油、天然气》【教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自然资源》的第二课时。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了解到这些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现代生活与自然资源密不可分。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煤、天然气、石油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引入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的这三大能源支柱。

第二部分,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通过阅读资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在图文学习中认识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因,都是由古代生物被掩埋和沉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生物以及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具有不可逆性。

第三部分,模拟石油开采,在动手探究中理解石油开采的原理。

实验中小石子模拟岩层,食用油模拟岩层中的石油,通过往里面灌水的方式增加底部压力,利用油的低密度特性使其浮于水上,并使油从导管排出。

第四部分,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发现三种能源在各自领域内的不同用途,显示出能源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

最后综合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交流三种能源的异同。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平常已经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所关注,对社会科技的发展有所关心,现代社会中能源的运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学生对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有认知基础的。

石油开采的模拟实验更多考虑的原理的理解,实验本身的操作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能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能力较强,模拟实验中能对应分析实验对象与模拟事物的关系,能把现象和原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会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推导出结论,具备了一定的解释能力,并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二、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指导方法
A 写观察日记,注意日记格式。

B 写自己最想写的,尤其是要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C 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看谁在观察中有新发现。

三、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
四、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五、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句子是否通顺;
⑵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有无错别字;
⑷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六、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七、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誊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3 At the zoo 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课时)
哈尔滨市道里区欧洲新城经纬小学吕雨佳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通过Miss White, John,Mike 与陈杰在动物园看大象的语境中呈现了核心句型It has...。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同学们上动物园,并描述动物,同学们对动物都很了解,在三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了,而且本课是第二课时,很多形容词已经不陌生,都能够描述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二)能力目标
能够在语境中区分和运用“It has a + 形容词+单数
身体部位”和“It has+形容词+复数身体部位”的句型。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外貌。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up
Hello,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Are you happy today? Do you want to play game? First answer my
question.
T: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S: ...
T: You know some animals you can see them on the farm, for example ... ,and some animals you can see them at the zoo, for example...
Let’s choose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at the zoo.
设计意图:利用PK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英语课堂,并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

we can see them at the zoo. Do you remember Miss White Amy and Zhangpeng go to the zoo,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Can you describe giraffe/ bear? What are they talking? Who wants to be Miss White, Amy and Zhangpeng?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演中复习A部分talk,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巩固形容词,并将语境自然引入新课。

Step 2 Presentation
T:Today,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 Can you describe the elephant?Now let’s watch it and tell me which part are they talking?
Understand? What does Chen Jie say about the elephant? What does John say about the elephant?
What does Mike say about the elephant?
What does Miss White say?
Understand?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简单了解图片信息,在看视频整体感知语言,教师在引导学生细化理解每句话,让学生了解每个人说的话,理解句型意思,强调重难点。

Step 3 Practice
(1).Listen and repeat
That’s the whole story! Let’s listen and speak.
(2).Let’s dub
You can read the dialogue, let’s dub it now. Pay attention these assessment.
How about them? Super! Good! So-so? Why?
(3)Let’s act
You like dubbing very well but do you want to act it out? Please practice with your partner first. When you are ac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se rules. You can choose read/ recite/act/creative . Let’s begin. You did a good job.
(4)Game- fill in the blank
Let’s the story, let’s review how to describe the elephant, Fill in the blank.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对话后,逐句模仿学习,每放一遍就让一名学生跟读,如读音不准,可以反复听并跟读,强调模仿语音语调。

意在让学生反复受到标准语言的刺激,反复的语言输入下,自然地说出标准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通过
PK的形式,让学生挑战配音和表演,即激发了他们说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最后在通过一个填空的环节,复习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有一个语言输出过程。

Step 4 Production
(1)Game ---Match!
Look at these pictures, can you describe them?
This time, let’s play a game, match it.
(2)Game- I say, you draw
I need a student come here, draw a face. And other students you see the picture, and describe it. Let’s see what can you draw and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游戏,拓展学生说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通过一个画画的游戏,渗透情感,每个人看事物和看人的观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Step 5 Homework
1.熟读课文。

(必做)
2.和家人或朋友描述一个动物。

(选做)
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给优等生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学困生提高自我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