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三上 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教材解读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9dd7fefec3a87c24128c43f.png)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两项科学探究要素的中段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套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对上述两项目标进行有侧重的培养和训练。
作为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反思单元”,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引导学生了解分析科学家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过程,对本学期经历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过程做反思评价,提升探究经验。
本单元没有分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首先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环球科学考察和后续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根据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大胆假设和论证,最终提出“生物进化论”的大致过程。
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了解这个故事描述的过程,引导学生对以上达尔文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这两大探究要素的理解。
对于科学提问,要让学生感悟到很多科学问题的提出都具有一定的问题情境,比如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自己了感到好奇的自然现象等。
正如故事中讲述的那样,进化论一开始起源于达尔文组织的一次古代剑齿兽化石的挖掘产生的一个疑惑。
在这次发现古代剑齿兽跟现代的犰狳骨骼纹理非常相似,从而赶到好奇并产生疑问“为什么古代剑齿兽跟现代的犰狳骨骼纹理非常相似呢?”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其普通的问题,却成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起点。
所以教学时通过讨论和分析,要让学生感悟到做科学研究首先要善于观察和比较以获得自己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现象,从而捕获好奇点并提出问题。
同时还要让学生感悟到很多看似平常的问题背后往往潜藏着极大的价值。
所以,平时的科学探究学习中还要敢于提问,不要因为觉得问题平淡无奇而不提出来。
三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eb24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7.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假设要有依据。
5.在提出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筛选,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6.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7.小丑倒立在钢丝上的原因:小丑的头比脚重,倒立时小丑的重心较低。
8.让小丑更稳固的方法——降低重心(1)在手上固定重物:在小丑的两个手掌对称的地方各固定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
(2)延长手臂,小丑更稳固。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第1课测量气温1.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2.认识气温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用途: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测量范围:-30~50 ℃。
(4)刻度:1大格表示10℃,1小格表示2℃。
(不同的气温计有差别)3.测量气温(1)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2)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一天中的气温变化(1)通常,一天中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在14:00(或者下午2:00 )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清晨日出前。
第2课辨认风向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2.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3.风向标(1)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2)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3)制作简易风向标时使用的材料包括:安全剪刀、吸管、硬纸板、铅笔、大头针、指南针等。
(4)使用剪刀、大头针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4.我们也可以用风旗和风向袋来判断风向。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458d11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e.png)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大象版三年级上册复资料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在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时,可以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3.最好能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科学问题。
4.小丑在钢丝上不太稳定,稍微有点风就能将它吹掉。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2.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3.人体的感官对物体的大小、重量、温度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4.在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7.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表示当前的风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大小。
9.风力的大小一般分为18个等级,最小级为1级,最大级为17级。
10.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在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风力歌:一级烟柱直冲天,二级轻烟随风偏。
三级轻风拂脸面,四级叶动红旗展。
五级风吹飞纸片,六级小树随风摇。
七级举伞有困难,八级迎风走不便。
九级风吹树枝断,十级屋顶飞瓦片。
十一级、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13.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做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用圆代表天空,将圆平均分成10份,其中晴的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4.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渗透、蒸发、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15.降雨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
小雨0.1-9.9毫米,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9毫米,特大暴雨大于等于250.0毫米。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5786d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4.png)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三年级科学教学总结(201某201某年度第一学期)执笔人:何坚本篇为201某201某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教学总结,含以下内容:一、情况分析;二、教学指导思想;三、完成工作情况;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情况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完成工作情况1、本册书共10个分组实验,分别是《观察鸟的记录》、《五官兄弟游乐场》、《草地上有什么》、《瓜果交易会》、《测量气温》、《果实的共同特征》和《观察蚂蚁》、《土壤里有什么》、《自转旋翼制作与实验》、《降落伞制作与实验》;有一个演示实验,是《蚯蚓改良土壤实验》。
实验的开出率100%,完成率100%。
2、实验教学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进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
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3、仪器的使用与保管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
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发生。
4、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对表册资料的搜集,我课前填写好“实验记录”、“实验预约单”、“实验通知单”等相关表格,并交给梁老师,整理归档,并且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课后填好“实验教学日志”、“实验目录及完成进度表”、“实验登记表”、“学生分组实验成绩登记表”、“学生实验操作考核登记表”等表格。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fbba4d2bed5b9f3f80f1c76.png)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测量气温【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住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气温计和对数据进行绘图分析上。
在引入环节,通过收集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完成单元探究目标。
在认识气温计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通过发现式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讲,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时的注意力也有明显提升。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因为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绘图,所以花了大量时间,一步步地教学生绘制柱状图,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总结点评】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学生的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知的部分后,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发现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同时,本课时是小学科学阶段第一次出现数据记录表、数据分析图,教师极具耐心的为第一次尝试的学生给足时间,做足功夫,强化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几个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力,从多角度鼓励学生分析、辨别几种数据处理的方式,极大的为之后的有关数据的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2 辨认风向【教学反思】本课中我以探究目标为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风的问题后,用阅读的方式寻找自己的答案,这也是在低段科学中未出现过的教学方式,通过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在制作的部分,由于工序比较复杂,我特选择了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提醒学生关注到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验材料打印风标和风尾来减少学生失败的概率,同时也为课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总结点评】本课是一节充满着动手趣味的课,通过自己制作用于检测风向大小的工具来测量本节课新学的风向。
本节课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用阅读的方式学习新知识;第一次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进行观测。
这两个部分教师都处理得很好,一方面大胆的放手锻炼学生,一方面自己从小细节帮助学生减少阻碍和困难,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和动脑测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c0c2fd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8.png)
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在提出问题和假设时,可以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但是,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因此,提出的假设要有依据。
问答题:探究科学问题的步骤有: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做实验4.得出结论。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常常不准确,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因此,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并且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如果发现气温计破裂,要立刻向老师报告。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级,最大为17级。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
小雨(0-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50毫米)、特大暴雨(250毫米以上)。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在天气方面,若把天气分为10等份,则晴天(涂2块)、少云(涂4块)、多云(涂8块)和阴天(涂9块)。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单元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511b83172ded630b1cb6fa.png)
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一填空:1.大量事实证明:声音因()而产生。
振动停止,()消失。
2.声音的传播要通过(),声音可以在()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物体振动越(),声音越()。
物体振动越(),声音越()。
4.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声音越();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声音越()。
5.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
噪声会使人心情(),噪声过强甚至会()。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表示。
当音量超过()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音量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损伤听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
由于耳机离耳朵很近,所以耳机最大音量远远超过60分贝,我们在用耳机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
二、简答:1.影响物体声音高低的因素是什么?2.影响物体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不让振动就无法发出声音了。
()2.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翅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3.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纸杯和棉线传播的()4.能听见手指轻挠桌面发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传播声音。
()5.慢慢抽空罩钟里的空气,听听收音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6.将收音机放进罩钟里,我们也能听到声音,但抽空罩钟里的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7.能听到水中石块相互敲击的声音,水里的声音可以传出来,外面的声音。
是因为水可以传播声音。
()8.拍掌时小鱼会受到惊吓,是因为水和空气会传播声音。
()四.实验分析实验: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面上,把钢尺的另一端按压到一定高度后松手。
钢尺将会振动并发出声音。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每次按压的高度不变,观察并记录钢尺振动的快慢以及发出声音的高低是如何变化的。
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记录表我的发现:()。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一。
填空:1.(),让我们提出了更(),也为我们的()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及实验题集锦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及实验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7122d7e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4.png)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给小丑每只手固定重物,小丑就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一、填空。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 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5.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6.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7.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 个等级,最小是0 级,最大为17 级。
8.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9.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0. 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1.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二、问答。
1. 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掌握哪些本领?答: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三、实验探究实验题目:测量气温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室外的气温材料超市:气温计操作步骤:1、用同一支气温计测量室外没有阳光直射并通风地方的气温。
2、读数时,眼睛平视液面。
3、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简图:实验结论:通过测量发现:测量时间:8时气温:12℃℃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1.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 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 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作鸟类。
(如:鸡、鸭、鹅、企鹅)4. 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类。
5. 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颈、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如:蝙蝠、寒号鸟、鲸鱼)6.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材解析 (1)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材解析 (1)](https://img.taocdn.com/s3/m/a373562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e.png)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说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解说的内容是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一、教材的流程:1、说课标2、说教材编写特点3、说教材编排目的4、说教学策略及应用一、教材培养目标;在三年级上期把“观察和提问”作为培养学生主探究水平的一级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以科学探究过程水平为培养明线、以科学知识为暗线、采用散点教学。
为了更好地达成一级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得到发展,教材将“观察和提问”按照探究的对象或内容划分层次,作为主探究水平的二级目标,并将其分布在由探究过程水平训练、综合探究活动、探究的探究三种类型组成的八个单元中。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提问”的水平,把这个水平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实行其他探究水平、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达到的二级目标分别是1.学习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时学生要达到的二级目标是:初步了解“观察和提问”的意义,体验用不同方法实行观察的乐趣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与提问题的兴趣;2.学习第二单元《五官兄弟》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实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3. 学习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实行观察和提问。
4.学习第四单元《有趣的东物》能对自然世界实行观察和提问。
5.学习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6.学习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实行观察并提出问题;7.学习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能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实行比较和评价;8. 学习第八单《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是单元总结部分,让学生对自己在本学期“观察与提问”的回顾与反思,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终极目标:1.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3.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新部编本(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873c1c28762caaedc33d445.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析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4 声音的强弱变化 教案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4 声音的强弱变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b95640912a216147929cf.png)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4 声音的强弱变化教案4声音的强弱变化【教学分析】教材通过感受钢琴曲声音时强时弱,优美动听。
使学生产生疑惑: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通过探究活动弹奏皮筋琴,使学生做出猜想,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2.对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并与声音的变化联系起来。
3.在科学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乐于完成探究活动。
4.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或其他乐器、橡皮筋、纸盒、铅笔。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一、口琴演奏,听音导入师:同学们,在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口琴演奏,你们能一起来演奏一首曲子给老师欣赏一下吗?生:能。
(生吹奏乐曲)师:真好听,老师最近被一些问题困扰着,今天想请教同学们,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帮老师解决难题。
(课件出示:问题1:能用口琴吹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生:能。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生演示师:是这样吗?生:是(齐答)师:谁能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区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老师,你听。
(生演奏)这个声音比较重,就是强,(生演奏)这个声音比较轻,就是弱。
生:还可以通过鼓掌来区分,大力拍,发出来的声音是强,轻轻拍,发出来的声音就是弱。
二、实验探究师:原来是这样,非常感谢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难题。
有没有信心帮老师解决第二个难题?生:有。
“课件出示:问题2:从同一高度落下的,不同面值的硬币落在桌面上的声音强弱一样吗?”生:不一样,1元的应该强一点,因为它最重。
生:我觉得5角和1角的应该差不多,因为它们的重量感觉也差不多。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5角要强一点。
师:看来我们有了不同的意见,那就要——生(全体):用事实说话。
师:是的,让我们通过实验,用事实来说话。
(PPT出示材料)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面值的硬币,一元、五角、一角。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教材解读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9dd7fefec3a87c24128c43f.png)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两项科学探究要素的中段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套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对上述两项目标进行有侧重的培养和训练。
作为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反思单元”,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引导学生了解分析科学家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过程,对本学期经历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过程做反思评价,提升探究经验。
本单元没有分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首先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环球科学考察和后续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根据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大胆假设和论证,最终提出“生物进化论”的大致过程。
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了解这个故事描述的过程,引导学生对以上达尔文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这两大探究要素的理解。
对于科学提问,要让学生感悟到很多科学问题的提出都具有一定的问题情境,比如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自己了感到好奇的自然现象等。
正如故事中讲述的那样,进化论一开始起源于达尔文组织的一次古代剑齿兽化石的挖掘产生的一个疑惑。
在这次发现古代剑齿兽跟现代的犰狳骨骼纹理非常相似,从而赶到好奇并产生疑问“为什么古代剑齿兽跟现代的犰狳骨骼纹理非常相似呢?”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其普通的问题,却成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起点。
所以教学时通过讨论和分析,要让学生感悟到做科学研究首先要善于观察和比较以获得自己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现象,从而捕获好奇点并提出问题。
同时还要让学生感悟到很多看似平常的问题背后往往潜藏着极大的价值。
所以,平时的科学探究学习中还要敢于提问,不要因为觉得问题平淡无奇而不提出来。
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
![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572e8f071fe910ef12df888.png)
新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一、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二、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三、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是17级。
四、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五、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原谅,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六、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成为该地一年的降水量。
七、使用气温计时,首先要观察气温计的结构,了解气温计的测量单位测量范围和刻度。
八、我们可以借助风向标来确认方向。
九、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十、小树随风摇大概是5级风。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一、动物的繁殖方式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猫头鹰这样有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二、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
三、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类等几大类。
四、我们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
五、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六、六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镜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七、七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八、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一、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水的颜色变成了紫色。
二、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药匙取放高锰酸钾溶液也不能直接接触。
三、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和加热。
四、物质在100ml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ml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95bdd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7.png)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以“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为基本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材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有趣的实验、观察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特征”“溶解的秘密”“流动的空气”。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重点,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认识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特征。
知道物质溶解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会溶解实验的操作方法。
理解空气的性质和流动规律,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作用。
2、科学探究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特征。
溶解的实验操作和影响因素。
空气的性质和流动规律。
2、教学难点探究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动物的分类。
设计和控制溶解实验的变量。
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空气的流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概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同步练习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a00633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7.png)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达尔文在野外寻找动植物的标本带回去,他这种做法是()。
A.采访B.采集标本C.提出问题2.达尔文所撰写的科学巨著是()。
A.《进化论》B.《人类的由来》C.《物种起源》3.达尔文是()。
A.英国博物学家B.法国物理学家C.英国物理学家4.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1859年他完成了的科学巨著是()。
A.《天体运行论》B.《物种起源》C.《十万个为什么》5.下列不属于获得事实证据的科学方法的一项是()。
A.提出问题B.查阅资料C.观察、实验6.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A.青蛙冬眠B.兔子换毛C.小鸟觅食7.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是由()写成的。
A.牛顿B.达尔文C.安徒生8.下列动物过冬方式不同的一组是:()。
A.蛇、熊B.狗、狐狸C.喜鹊、燕子9.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公害能源的是()。
A.煤B.天然气C.风能D.石油10.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假说所撰写的著作是()。
A.《人类的由来》B.《物种起源》C.《进化论》11.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后,终于写成的科学巨著是()。
A.《昆虫记》B.《自然史》C.《物种起源》12.达尔文在野外寻找动植物的标本带回去,他这种做法是()。
A.采访B.猜想假设C.采集标本13.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发现了13种不同的雀鸟,虽然它们的大小和颜色类似,却具有不同形状的(),因此猜想它们可能是同一种鸟类演变来的。
A.翅膀B.爪子C.鸟喙二、判断题14.人人接种疫苗,共筑防疫长城。
( )15.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所以可以随便猜。
( )16.当动物不断减少时,会导致物种灭绝,还会造成生态不平衡。
( )17.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8c224b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b.png)
二、阅读
回到英国之后,达尔文把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通过大量的观察、比较后,他发现了更多不同时代的生 物之间具有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特征的现象。
二、阅读
1859年11月,达尔文在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后,终 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 论。
观察 采集标
本 采访 记录
处理信息 形成假说
二、阅读
达尔文发现在潘帕斯地层中有一种动物的化石具有类 似现代犹徐的骨骼纹理。
二、阅读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发现了13种不同的雀鸟, 虽然它们的大小和颜色类似,却有着不同形状的你鸟喙。
二、阅读
此外,达尔文还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大多数 生物都具有附近美洲物种的特征,并且许多岛屿上的同 种生物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别。他由此推测,这些生物可 能来自美洲,并且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了变化。
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
人类的起源是猴子?这种说法科学吗?
阅读
1831年,达尔文登上“贝格尔”
达尔文
号海军勘探船,开始了他长达5年的环
(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球考察。
二、阅读
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会认真考察,如观察当地的 动植物,采集当地的矿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采访当地 的居民,并进行详细记录。
2
5
1
4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出问题
观察比较 做出假设
著书立说
反思
活动
制作“问题扑克” 先请大家把曾经提出的问题写到一张卡纸上做出“问题卡” 把引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自然现象写到一张卡纸上做成“现象卡”。 最后再把自己提出猜想分别写到第三张卡纸上做一张“猜想卡”。 各小组互相检查和汇报一下制作的“问题扑克”,看一看对应三张卡 是否真正相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三上反思单元达尔文给
我们的启示教案
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科学提问和猜想”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活动经历进行回顾反思,是本册教材的“反思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达尔文考察提问和猜想的故事,分析理解科学提问和猜想的过程和
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回顾自己的科学提问和猜想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学生一学期的科学学习手册及其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知道我们人类是哪里来的吗?历史上有一个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的祖先是猴子,你们相信吗?这个科学家为什么会说人是猴子变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打开书本来读一读他的故事。
二、阅读分析科学家的故事
1.学生自由阅读《达尔文的故事》
2.讨论:
a.故事中达尔文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问题的?
b.达尔文研究莺鸟是提出的问题和发现剑齿兽时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发现古代剑齿兽和现代犰狳甲骨纹理相似时只是感到震惊和疑惑,仅以“为什么……”提问。
而研究莺鸟时提出的问题已经含有了对问题答案的猜想,即以“难道是……”“会不会是……”等句式提问。
)
c.后来达尔文又是怎样进一步作出猜想的?他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d.达尔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回顾反思
这学期,我们分别提出过哪些问题?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些问题的?
我们还作出过哪些猜想?我们又是怎样作出这些猜想的?与达尔文提问和猜想的过程相比,我们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感想和收获?
四、活动:玩转“问题扑克”
1.指导制作“问题扑克”
a)先请大家把曾经提出的问题写到一张卡纸上做出“问题卡”
b)接下来再请大家把引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自然现象写到一张卡纸上做
成“现象卡”。
c)最后再把自己提出猜想分别写到第三张卡纸上做一张“猜想卡”。
d)每个人做2-3套。
e)各小组互相检查和汇报一下制作的“问题扑克”,看一看对应三张卡是否
真正相关联。
2.指导学生玩
a)以小组成员做的卡和到一起。
b)按次序轮流抓牌或分发卡片。
c)用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先出牌
d)其他人根据最先出的牌打出相关联的牌;
e)出错牌或晚出牌的要回收这一轮所有的牌;
f)最先打完牌的为胜
3.分组玩转“问题扑克”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阅读故事,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到科学问题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只有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好奇的现象才可能提出科学问题。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勇于把自己的好奇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总结点评】
制作“问题扑克”是引导学生对问题、和相对应的现象、猜想的一种整理活动,如不加指导和汇报价差,容易出现“不配套”的现象,从而影响后续的玩转问题扑克的游戏。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教案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
预设:小丑在走钢丝!
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
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
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
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
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
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倒立的小丑。
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倒立在钢丝上不摔下来。
(出示课题:《倒立的小丑》)
(实验方法:请两位同学拉直棉线,把小丑模型头部朝下,并把小丑模型头部开口的地方放在棉线上,上下调整棉线高低,小丑就可以倒立着走钢丝了。
但小丑在棉线上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
)
二、提出问题
1.关于这个“倒立的小丑”,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1: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棉线上?
预设2:怎样制作倒立的小丑?
预设3: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棉线)上掉下来?
预设4:小丑的头部为什么要开一个口?
预设5:怎样才能让小丑在棉线上自由滑动?
……
2.挑选出课堂上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提问:哪些问题是科学问题?哪些问题是在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
(2)讲解: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并且问题难度不能超出我们现有的研究能力。
(3)交流:挑选出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的科学问题,并汇总。
(4)记录: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写下来。
三、猜想假设
(1)讲解:假设要有依据,可以从问题发生的条件或原因等角度思考。
例如:如果……,那么……
(2)针对我们挑选出的科学问题,说一说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
(1)针对假设,从材料超市中选取实验材料。
(2)写出实验步骤(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
(3)针对假设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得出结论
根据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
(2)延长小丑的手臂,小丑更稳固。
……
六、总结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七、拓展
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加强重心达到稳定目的的例子吗?
预设:不倒翁、落地扇厚重的底座……
【教学反思】
播放一段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精彩演出的录像视频,小丑们幽默风趣又技艺高超的演出,把学生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发出惊呼。
成功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视频播放完了,学生仍沉浸在刚才看到的精彩演出中,要趁热打铁地提问:“小丑怎样走钢丝?”让学生梳理出小丑走钢丝的技巧,为后面研究“倒立的小丑”作基础铺垫。
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前教师要讲解小丑走钢丝时手拿长杆子的原因,也就是降低重心更稳固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提出有依据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