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378c4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2.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时间匆匆的写作方法,并能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仿写训练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那作者是怎样表达时间匆匆流逝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匆匆》,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①指名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抓住“去了——再来”“枯了——再青”“谢了——再开”与“日子一去不复返”进行对比,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③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引导学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大约是22 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时间的漫长和流逝的迅速。
②让学生说说“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个比喻的妙处,体会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渺小和时间的浩瀚。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cc10c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a.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二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
文章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表达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动有情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再以“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首尾照应,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中涵意深刻的句子,同时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又是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对文章的整体有认识,感情基调也有把握,所以在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和拓展。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的描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仿写句子及段落,并在讨论和仿写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渗透“惜时”、“奋进”教育。
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含义及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把句子读通顺且理解其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9e86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时间的宝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对《匆匆》第一课时的回顾,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生字词。
2. 难点:文章结构分析,问题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匆匆》第一课时的回顾,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1. 《匆匆》第二课时2. 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匆匆》的主题思想,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8《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8586a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4.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分享,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匆匆》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的学习。
3. 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匆匆》第二课时2. 课文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3. 课文内容概括4. 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
2.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欣赏和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课堂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人生观。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7df321aa00b52acec7ca9c.png)
To be indifferent, it is a kind of mood in life, an attitude of sticking to life's dut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匆匆第二课时教案匆匆第二课时教案一材分析:《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来去匆匆,给人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设计理念: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真情;创造从模仿开始,组织学生仿写,进一步感受__的语言美,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
3、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课前准备:1、惆怅的音乐。
2、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课件。
3、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__、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引导回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谁能说说。
(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去说)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从复习修辞手法入手,对语句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课文2、3自然段。
1、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7bd3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0.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第二课《匆匆》教案。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3、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合作交流三、重点交流课文第三自然段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
2、师: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3、自由朗读。
4、师: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5、师: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
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6、讨论交流(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2)仿照着说句子。
三、品读感悟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
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让学生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师引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学生迅速看一看那句能对上这句话。
3、师: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指名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四、拓展延伸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0e469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4.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朱自清的《匆匆》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6.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匆匆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内容,激发兴趣2. 朗读课文: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画出喜欢的句子3. 理解课文:阅读、讨论、交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4. 小组合作:分享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5. 课堂小结:强调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珍惜时间6. 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六、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抄写生字词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ebdec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7.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匆匆》第二课时篇1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匆匆》教案(第二课时)
![《匆匆》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3b885b2eefdc8d377ee3220.png)
2 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挪”、“蒸”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正确认读“涔涔”、“潸潸”、“伶伶俐俐”、“徘徊”,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理解课文中的不同修辞手法,并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抓住重点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朱自清简介和朱自清的作品介绍、惜时名言与警句学生准备:预习本(查字典理解词语:涔涔、潸潸、徘徊)【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理解课文中的不同修辞手法,并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能够仿照课文中描述时间匆匆的语段,进行说话练习。
3.抓住重点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1.分小组朗读全文。
2.找出课文中心句,并且说出课题的匆匆指的是时间的流逝。
二、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二——四小节,作者笔下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媒体出示: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学生交流。
感受作者“八千多日子”逝去的无声无息。
指名读。
师适时点评:自己二十四年来无声无息地默默度过感到惋惜。
(2)指导朗读。
师适时点评:“溜”眼睁睁地看着时间地流逝,有着十分不舍。
小组朗读。
(3)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句的巧妙,把自己过得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而时间就这样渺小地无声无息地逝去。
适时引导:此时的心情又是如何?(4)学生交流感受。
“头涔涔”、“泪潸潸”更是对时间的溜去内心感到的担忧和伤感。
(板书:惋惜)预习反馈: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c68f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b.png)
8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正确理解和使用“匆匆”一词,并掌握“话题句如何引起文章主题”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深入的阅读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匆匆”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爱惜时间、珍惜现在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匆匆”的正确含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够熟练运用“话题句如何引起文章主题”的写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匆匆”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并问学生:什么是“匆匆”?2.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的生活是否存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二、阅读篇章(25分钟)1.教师介绍本篇文章,并让学生先阅读一遍。
2.教师引导学生审读文章,并问:文中的“匆匆”是什么意思?3.让学生再次读一遍文章,并自主解答以下问题:(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和“匆匆”有什么关系?(2)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3)本文词语使用丰富,让学生试着找出其中的高级词汇。
4.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回答教师出的问题。
三、理解主旨(1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形式回答以下问题,并在讨论中确定文章的主题:(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采用的写作方式是什么?2.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答案,并简短地说明自己的答案的理由。
3.教师总结归纳,确立本文的主题和写作方式。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上所学,自主开始写一篇以“匆匆”为主题的短文,并确定好自己的话题句。
2.每个小组各选一名代表,将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并听取同学的反馈和建议。
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评分,并为学生讲解如何更好地利用话题句引出文章主题,并进行写作。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完成作业:根据今天所学,撰写一篇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短文。
《匆匆》第二课时 教案
![《匆匆》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a4212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5.png)
8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品、读、悟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写法,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二、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课文,了解语言特点,感知作者的表达方法。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仿照写法描述感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阅读,读懂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写法特点,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多种表达方法,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明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出示“收藏、徘徊、蒸融、赤裸裸”。
教师:说出这些词的意思并造句。
2.知词感义:(1)出示叠词“轻轻悄悄、茫茫然、伶伶俐俐”,教师提问“这些词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
(2)出示词语“头涔涔、泪潸潸、叹息”,教师提问“这些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3.内容写法:填一填,引导学生回忆第一课时的内容。
现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先生,抓住了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把握1.朗读指导:基调要舒缓低沉,语速稍慢。
(1)第1自然段:开始读时语气舒畅一些,紧接着要读出转折语气和一系列上扬的疑问语气。
(2)第2自然段:要用低沉的语调展现作者无奈的愁绪。
(3)第3自然段:叹息、无奈,注意排比句的语气、语调。
(4)第4自然段:伤感。
(5)第5自然段:慨叹。
2.导读提示:(1)找出文中特殊的表达句式,并批注作用。
(2)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时间流逝写得形象生动的?(3)为什么作者能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如此感人?3.回顾文段: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完整版)《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完整版)《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bfad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b.png)
(完整版)《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读文、感悟、品析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通过学文认识到时光匆匆,要和时间赛跑,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文中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小学的六年时光,一转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再长一点呢?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还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而叹息的那个人吗?他是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散文名篇《匆匆》。
(板书课题)(课件)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散文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一生都细细思考,不断追寻的问题,是什么呢?(齐读: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匆匆而逝,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一起去追寻时间的踪迹!二、细读,深入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时间是怎样匆匆走过的,画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写好之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课件)学生自读课文,批注。
谁能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有什么感受?预设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读出了时间轻轻悄悄地溜走,我不知所措。
还有句子说明时间从哪里走过的吗?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说说你的感受。
(时间悄无声息)其实,不仅是洗手,吃饭,默默时,时间在不经意的溜走,我们在做什么时,时间也能匆匆地过去?你能用像作者这样有诗意的句子说一两句话吗?(课件)同学们说得真好。
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最会表达。
是啊,真想留住时间呀!留得住吗?留不住啊!作者也想留住时间呀!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说明了作者也想把时间留住?快速浏览,找出这个词。
(是一个动词)(遮挽)把整个句子读一读,说说什么是遮挽?(同桌之间做动作体会遮挽的意思。
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f1297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a.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匆匆》。
2.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能够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 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2.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作者的表达技巧。
4.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文章内容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展示文章标题和作者,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探究学习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展示文章标题和作者,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二、深入学习1. 教师讲解文章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实践运用1. 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匆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匆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11e233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40.png)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用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不甘心虚度年华的思想感情。
品味、积累语言。
2.难点:作者怎么至于为时间的流逝“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
看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能不能迎刃而解。
二、细读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感情1. “头涔涔”“泪潸潸”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2.为时间的流逝着急到流汗,流泪的地步,至于吗?同学们,要真正读懂这一句话中蕴涵着的感情,仅就这一句孤立地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作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作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3.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你很喜欢的句子,圈一圈,划一划,作作批注,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就与小伙伴交流交流,探究探究。
(师巡视,参与合作学习)4.全班交流。
预设:生:我喜欢的是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生情不自禁读了起来)师:你能注意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这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
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大家接着读读,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生: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师:是呀,写这个排比句是为了更加鲜明的对比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苦恼与沮丧。
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生:读句子“但是,聪明的……不复返呢?”(男女同学分别读出这两个层次。
六年级语文教案《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doc
![六年级语文教案《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doc](https://img.taocdn.com/s3/m/7fbd48baa6c30c2258019e59.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六年文教案一、复通上的学,篇散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将学作者怎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感悟体1、自由文,小合作学并思考:⑴作者是怎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句,你的体会。
⑵作者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句,你的体会。
⑶找出你自己特喜的句子,和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⑷了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一。
2、集体交流:⑴作者是怎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句,你的体会。
(在,愿意你画的句子。
)① “洗手的候,日子从水盆里去;吃的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去。
”a、你的感受:(日子从我生活的微之,在我不注意不知不地流逝了。
)b、你愿意大家听听?你能通朗感染大家,大家体会光易逝。
愿意?我看到有很多同学想?愿意的同学站起来一起一好?c、作者心地日子在洗手、吃、默默,在我不注意它悄悄地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能想到其他的方面?个元的写例就是从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日子从嘴去;玩耍,日子从手里去;看,日子从屏幕上去;晒太阳,日子从身一而;⋯⋯)②“我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息里了。
”a、首先你的体会好?(作者想留住,但是匆匆的去了,作者只能掩面息,而又在息里了。
)b、合你画的句子,能出你的感受?渡:是啊,从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光流逝的踪迹。
月如梭,光逝,在我每个人的眼前快地,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就告我,要珍惜美好的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跑,不要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息、惋惜。
⑵找出自己特喜的句子,交流:体会,朗,理由: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修;柳枯了,有再青的候;桃花了,有再开的候。
”②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从我手中溜去;像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⑶小:① 作者什么会出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篇文章的?(你真善于学)老也到了有关料,并行了合,大家来吧。
② 你再最后几句,体会到了什么?你知道篇文章是在怎的背景下写的?③相信大家了段文字后,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35b4d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2.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者:韦雄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情感。
3. 读写结合,深化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听写生字词2. 谈话导入同学们,作者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对这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回答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匆匆》。
(板书课题)二、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反复诵读1. 学生自读2. 教师范读课文3. 学生轮读(二)理解句子找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感受。
例如:“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有脚”、“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以略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作者深感时间匆匆而过,流逝很快,既然来到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不能白白过此一生。
三、读写结合,注重实效。
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练习仿写。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3.出示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二)练习仿写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先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再整理写下来。
四、拓展思维,陶冶情感。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一)讨论达成共识: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唯有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才能不因终生一事无成而悔恨。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https://img.taocdn.com/s3/m/c6a15a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5.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匆匆》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 学会使用相关词汇和短语描述时间的快速流逝;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 学会使用相关词汇和短语描述时间的快速流逝。
【教学难点】1.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说读写;2. 描述时间的快速流逝并表达对时间的感叹。
【教学准备】课文《匆匆》的复印件、音频材料、课堂活动设计、教学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孩子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谈论时间的快速流逝。
2.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匆匆》。
Step 2 听力理解(1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听完录音后,学生回答问题:a. 文中的时间流逝得有多快?b. 为什么作者感叹时间的快速流逝?c. 作者希望时间怎样流逝?d. 老师提到的孩子的成长是什么意思?3. 教师解答问题并与学生讨论,确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Step 3 词汇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课文中描述时间流逝的词汇和短语,如“匆匆”、“飞逝”、“忽如其来”等。
2.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课本和课堂词汇资源,完成一张关于时间流逝的词汇梳理表。
Step 4 句型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句型,并写在黑板上。
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句型,写出句型的变体或类似的句子。
3. 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句子并进行短暂的演练。
Step 5 语言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段短对话,描述时间的快速流逝以及对时间的感叹。
2. 学生轮流表演对话,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Step 6 写作训练(20分钟)1. 学生以“匆匆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的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修改和评价。
Step 7 复述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复述课文《匆匆》。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96423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6.png)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出发,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从课题出发,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默读课文,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指导朗读。
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再说上几句吗?(在时候,日子从溜走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b5eb1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3.png)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文中那么多在写作方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确, 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真是写得太美了,既使我们受到了教育,又让我们受到了美 的熏陶。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模仿作者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呢?
同学们可以从文中任选一段来仿写。(学生动笔练写)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 教师作小结,鼓励学生勤于练笔。 五、课后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的热情很高,我们通过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优美的 抒情散文,不但懂得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还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的方 法。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有了不小的收获。课下,请同学们把你写的小练笔作进 一步的整理,我们进行一次展评,比一比谁写得好,好不好?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日子一去不复返 ↓ 珍惜、合理利用时间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 3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 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⑵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⑶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⑷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2、集体交流: 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 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好吗?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 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 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 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②“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 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匆匆》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ab890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a.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以读、评、议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作者由于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悲伤、惆怅、无奈之情。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感受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提升人生价值的意识。
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恬淡、优美的画卷和忧伤低沉的乐曲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4、引导学生采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获取情感体验,得出自己的'观点。
允许学生合作讨论中发表不同的意见,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你能不能也用一些词或者句子来形容时间?2、学生发言。
二、总体把握1、教师小结过度:大家谈得真好!时间就象同学们说的那样,总是匆匆而过,不留痕迹。
那点点滴滴、分分秒秒的时间究竟是怎样流走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的《匆匆》。
一边听一边思考:在作者的笔下,时间是怎样流走的?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2、学生欣赏课件。
3、学生划出描写时间流走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4、小组讨论汇报:作者的时间是怎样流逝的。
5、看着时间悄悄流走,作者的心情怎样?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
三、讨论探究1、小结过度:在作者的眼中,8000多个日子在不经意间悄然流走。
那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也有4000多个日子悄无声息地溜走,你们同作者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吗?2、抽学生说。
3、出示课件。
(关于人一生可以做什么事的资料)4、小组讨论交流:时光既然如飞驰的马车,匆匆而过,我们该如何把握好分分秒秒的时间呢?5、学生用座右铭小结本环节。
四、进入角色1、学完课文,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在怎样的环境里怎样读这篇文章?2、抽学生读。
其他学生评议。
五、小结质疑1、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学生回答。
六、课外延伸课后读一读朱自清的《绿》、《春》、《荷塘月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交流,红典引导学生抓住: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躺在床上时、掩面叹息时 。
师生接读
引导学生体会写法。
教师引导交流,明确: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突出了时间的匆匆而逝。同时教师点拨:作者通过生活小事表达感悟。
交流仿写内容,在教师的点拨下即兴修改语句,提高能力。
听他人的仿写,帮助他人修改或补充自己的建议。
背诵第三段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并交流。
接读对话
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谈理解。
人真情提高年他人表达,并及时补充意见。
阅读资料谈理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积累谈理解。
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五、拓展训练、积累运用
指导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勾画句子后再读重点的语句。
自由朗读重点句子
生接读后半句,男女生互相接读
再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
交流自己的想法,补充他人意见。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揣摩的情感。
个别展示读
齐读
联系生活举例子谈体会。
评价他人,补充见解。
学生动笔仿写
师生接读对话。
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出时阅读链接《明日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
再读《明日歌》。
齐读,资助揣摩,交流理解
齐读
六、回归系统 总结提高
学习本课后,你有何收获?在生活中,你怎样看待时间,怎样利用时间呢?引导学生交流,进行价值引导。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辅助工具
多媒体 乐曲《童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快乐读书 精彩展示
背诵时间名言。师说前半句,生对后半句。
接背时间名言
二、复习检查、夯实基础
背诵一二自然段
集体背诵一二自然段
三、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师:在作者的眼中,一物一景对比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八千个日子里,在24年的光景中,面对匆匆流失的时间,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他还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着对时间感悟呢,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引导学生交流,点拨学生将语句写得更生动具体
师引导学生按照熟悉的句式练习背诵第三段
2、学习体会第四、五段
师: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引导学生读第四段,思考: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
1、《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匆匆
课时类型
讲读课
课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诵读体味、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指导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理解: 生活中,哪些事、哪些时候时间都在匆匆的一闪而过,从哪你又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教师引导学生将语言说完整,表达得更好。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师: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
课下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联系生活谈自己的感受和做法。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日子一去不复返 排比
匆匆 八千多个日子 比喻 反问
洗手、吃饭、默默时 拟人 设问
时间一曲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