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极圈之间
纬 66.5°
北极圈以北
北纬 66.5°~北
纬 90°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
南极圈以南
南纬 66.5°~南 的太阳热量最少,终年 寒冷 纬 90°
【例题 2】如图:当地球公转至①位置时,南半球是______(季节),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______ 现象。公转至②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日;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意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 季,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
答案:冬季 极昼 春分 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 确立。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 天文位置。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 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 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 24 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 天),每一段叫一个节气。 每月月首者称“节气”,包括立春、惊蛰、 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节气;在月中者称“中气”,包 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二十四节 气就是 12 个节气和 12 个中气的总称。在全年 24 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 二分二至。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因而纯属阳历,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阳历。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等,因而在公 历中,每年各节气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

活动
是天转还是地转?
图片中人物是谁?说一说他的杰出贡献?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太阳 不停的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3、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一年 。
4、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倾斜的 ,而且它的
空间指向 保持不变

5、季节变化 、五带的划分 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授课人:XXXX
是天动还是地动?
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 为什么白天和黑夜永远不停地在交替?

——地球不停地自转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 地 轴 的旋转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3、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小时 ,也就是一天。 4、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 昼夜也随着交替 ,
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A图
B图
活动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右侧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
么季节比较低? 夏季;冬季。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
较短?
夏季;冬季。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
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直射两次,南北回归 线上一年直射一次。
活动【结合第4页阅读材料】
右侧图片是“夏至日、冬至日全球昼夜分布图”思考:
1.A图中,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北极地区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珍藏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珍藏版)


? 夜



C
差 异
观看视频
公转
公转方向 公转一周的时间 公转中心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 年 太 阳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运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昼夜长短 4.四季的变化 5.五带的划分
观看视频
地球公转示意图
直射和斜射的区别 结论:
观看视频
直射时,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多; 斜射时,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少。 太阳光和地面的角度越接近90度, 获得的热量就越多
太 阳 直 射 点 移 动 规 律
B
A C A
23.50
00
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23.50
太阳直射点纬度 移动方向 春分(A) 赤道 向北 夏至(B) 北回归线 向南 秋分(C) 赤道 向南 冬至(D) 南回归线 向北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冬 至 昼 夜 分 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 秋分 昼 夜 分 布
北半球昼夜平分 南半球昼夜平分
总结: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的昼就长,夜就短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四季的划分
方向 周期 产生 的自 然现 象
公 转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B
A C A
23.50
00
D
春分(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23.50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特征
产生的地理 现象
地球公转示意图
3月21日前后 21日前后
6月22日 22日 前后
12月22日 12月22日 前后
9月23日前后 23日前后
直射赤道, 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接 受的热量相同
3月21日前后 21日前后 直射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接 受的热量最多 12月22日 12月22日 前后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6月22日 北回 22日 前后 归线 9月23日 23日 前后 12月22日 12月22日 前后
赤道
南回 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 12、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 12、1、2月,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为冬季,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为冬季,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南半球为夏季。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南半球为夏季。
南极圈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 最不费力。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南北半球 昼夜都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南北半球 昼夜都等长
其他
3、4、5月, 北半球为春季, 北半球为春季, 南半球为秋季。 南半球为秋季。 6、7、8月, 北半球为夏季, 北半球为夏季, 南半球为冬季。 南半球为冬季。 9、10、11月, 10、11月 北半球为秋季, 北半球为秋季, 南半球为春季。 南半球为春季。
66.5° 66.5°N
23.5° 23.5°N
23.5° 23.5°S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详解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详解

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详解第二节地球的运动(重点和难点)一、会画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填图册第7页(1)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北逆南顺)、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3页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光照面积大小)注意南北半球刚好相反。

1、地球的自转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⑸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春分:3月21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春季,昼夜平分。

夏至:6月22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极昼秋分:9月23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秋季,昼夜平分。

冬至:12月22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极夜二、五带名称分界线、位置、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特征。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66.5°N
90°N北极 ● 北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北 温 带 23.5°N

23.5°S


赤道
南回归线
南 温 带
66.5°S
南寒带 90°S南极

南极圈
无 阳 光 直 射 有 阳 光 直 射 无 阳 光 直 射
北寒带
北极圈
有极昼极夜
北 温 带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 温 带
南极圈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地球的运动 自转 自西向东 方向 东西方向 北逆南顺 时针方向(顺/逆) 周期(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24小时(一天) 地轴 旋转中心 昼夜更替 地理现象(意义) 时间差异 日月星辰东 升西落
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太阳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南北两极地区 基本上都是终年寒 冷,冰天雪地的。
为什么?
位于低纬度的 非洲等地区基本上 都是终年炎热。
三、连线题 A、终年寒冷 B、四季分明 C、终年炎热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①有极昼极夜现象 ②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③有阳光直射现象
66.5°N 23.5°N
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 太 阳 光
23.5°S
66.5°S
冬 至
南极圈内出 现 极昼
北半球昼短夜长
日期
太阳直射 点
节气
北半球昼 夜情况
时间
6.22 北回归线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6、 7、 8
9、10、11 12、1、2
9.23
12.2 2
赤道
南回归线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 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 致四季的变化。
指导农业生产
农作物种植
根据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合理 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时间,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畜牧业管理
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饲料的种植 和储备,确保畜牧业生产的稳定。
渔业生产
掌握潮汐、洋流等海洋运动的规律, 合理安排渔业生产活动,提高渔业 产量。
THANKS.
地球运动对五带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五带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进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而地球公转则导致四季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进一步 加剧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
05
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形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影响气温的日较差。
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 焦点上。
公转周期
365.2422天(回归年),365.2564天( 恒星年)。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地球运动的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
地方时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 分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同 一地点在24小时内经历 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详解
03
公转周期
恒星年
以恒星为参考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 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64日。
回归年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在黄道上连 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约为 365.2422日。
公转轨道
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距离太阳最 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_精品优秀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_精品优秀课件
歌声像气势飞鸿的激水,不断从声源 扩大到 可远可 近的周 遭。被 沉睡中 人们的 闹钟似 得扰闹 着;刺 饶着早 起人们 的进行 曲一样 ;持续 着喜宴 人们的 激奋曲 。不同 生活宿 命的人 们,被 秋意带 动着不 同的变 迁。如 同悠扬 持续的 歌声, 唤示着 一种缔 结与生 命奥义 相关的 一种联 系或者 价值。 我也曾数十次地感受着秋意带来生活 特别的 感触, 以及带 来了生 活不同 的意义 。在过 去二十 二载的 秋季之 时,不 曾以笔 绘秋, 以文摹 凉。秋 季带给 除了童 年时候 与伙伴 一起嬉 戏的情 景,不 曾认真 的感受 秋真正 的面貌 和内涵 。 我就在电脑前,听着一曲《简单爱》 。凝思 举笔, 灵慧泼 墨。于 秋的感 触中, 牵引的 情绪, 以及秋 的哲学 意义是 怎么样 ?我不 知道怎 样继续 ,才能 构成秋 的一曲 歌谣, 一首诗 颂,一 纸佳文 。
地球的公转 .
讨论: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
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填写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21) (6.22.) (9.23.) (12.22.)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漫步在诗书的时间轮,望着赤日炎炎 的夏天 ,思绪 不禁翻 开了卷 卷黄页 。那种 感觉如 夏雨落 入尘世 的前奏 ,秋意 渐渐袭 来了, 恍若濒 临初始 的某一 种感触 一样地 散漫而 来。发 散于一 种感意 ,趋于 身体遍 布,渐 次全方 位被感 触到这 种秋凉 的感受 来。秋 来了, 树枯了 ,叶萎 了,人 意却持 续了这 一年里 的努力 辛苦。 也只有 在秋意 纷飞的 季段, 人总是 忙碌不 庸的。 着眼于 像秋收 一样的 丰功伟 绩,着 实于现 实中的 可堪的 经济效 果,着 助于生 活点滴 的美好 不耐。 秋风来了,早始的凉意轻缓而来,轻 抚至我 的身体 ,抚撩 我赤裸 的上体 。一种 从心底 的温凉 从肌肤 扩至全 身。我 起身进 房披了 被单, 在阳台 上抽烟 ,烟气 氤氲, 火动了 一小丁 清醒且 亢奋的 情绪。 不知哪 里起一 曲歌来 ,心里 荡涤这 曾经的 回忆, 我自语 :秋寒 将至, 伊人何 以安暖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1、公转规律: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3月21 全球各地昼夜
前后)
等长均12小时
春分夏至之间 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6月22 昼最长夜最短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五带的划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五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温度带
范围
特征
北寒带 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热 带 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
南温带 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练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1 为什么我们看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直播得到深夜才 能看到?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3、周期:24小时(1天)4、速度:15°/小时5、如果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现象?昼夜不再交替,昼半球始终是白天,夜半球始终是黑夜。

6、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会有什么现象?太阳从西边出来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旋转中心:太阳。

4、周期:365天(1年)。

5、转动特点:地轴始终倾斜并指向北极星。

6、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

三、二分二至日(北半球)1、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昼夜等长。

2、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66.5°N)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66.5°S)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3、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昼夜等长。

4、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66.5°S)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66.5°N)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四、北半球四季的划分1、春季:3、4、5月2、夏季:6、7、8月3、秋季:9、10、11月4、冬季:12、1、2月五、五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五带的名称: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

3、五带的界线(极圈和回归线的五带的界线)①、热带: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②、北温带:北回归线(23.5°N)--------北极圈(66.5°N)③、北寒带:北极圈(66.5°N)--------北极点(90°N)④、南温带:南回归线(23.5°S)--------南极圈(66.5°S)⑤、南寒带:南极圈(66.5°S)------南极点(90°S)4、五带的特点1、热带:热带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多,有太阳直射现象,常夏无冬,终年炎热。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 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寒带
寒带冰原
温带
温带森林
热带
热带雨林
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参照图1.20,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A
B
D
C
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北寒带 66.5°N
北温带
23.5°N
AE
热带
23.5°S
C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 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
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 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A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一年
B.一天 C.一月
A 3.地球公转产生了 (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之分
C.昼夜交替
D.地方时
D.一季
4.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
B 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极圈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5°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 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位置南移。每年冬至日,太 阳直射23.5°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 太阳直射位置北移。太阳直射位置在23.5°N和23.5°S之间来 回移动,因此我们把23.5°N和23.5°S这两条纬线称为回归线, 23.5°N称为北回归线,23.5°S称为南回归线。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一、知识讲解1.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是昼夜交替,2、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等。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1)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季节冬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短夜长(2)B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3月20或21,节气是春分日,季节春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3)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月21或22日,节气是夏至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4)D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9月22或23,节气是秋分日,季节秋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5)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

南半球的节气、季节等均与北半球相反。

一年中,绵阳每天正午太阳夏季节升得高些,冬季较低;一年中,绵阳白昼的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

5、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二、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D.影子长短的变化3.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美国当地中午举行的一场NBA篮球比赛的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D.纬度的差异4.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关于B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方时为7点B. 正值日落时刻C. 经度为60°ED. 全年昼长夜短5.下列主要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③当烟台的学生早晨去上学时,新疆的学生还没起床④正午物体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读“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请描述当地四季的变化:
书P13
地球的公转
三、五带的划分
思考
1、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 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 2、哪里有阳光直射现象?
哪里有极昼、极夜现象?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0 66.5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终年严寒四季分明Fra bibliotek23.5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冬至 12月22日 前后 南回归线 最低 最短
太阳直射 赤道 的纬度
正午太阳 高度
由低向高 最高 过渡 白昼时间 由短向长 最长 过渡 地面得到 由少向多 的光热 过渡 最多
由多向少 过渡
最少
3、4、5 月
6、7、8 月
9、10、11 月
12、1、2 月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秋季
春季
冬季
夏季
【例7】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8),回答: (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 少 。当 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 。当地球公转 到B、D点时,全球昼夜 平分 。 (2)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 线变为 30°。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 还有没有四季变化? 无 有没有昼夜交替? 有 。
1、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公转是地轴的方向保持不变 A潮涨潮落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A

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B冬去春来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课件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课件

D〔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 向西。 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C、地球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公转一周的时间 为一个月。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方向保持不变。
〔3〕一年中既不太冷,也不太热的季节是
春__、__秋_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知识拓展
极昼与极夜
每年3月21日到9月23日前后,北极附近地区一 天24小时都是白天,太阳在地平线上运行,终日不落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极昼。
每年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前后,一天24小时 都是夜晚,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极夜。南极附近地区 也有极昼与极夜现象,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现象 与北极相反。
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 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 考:
〔1〕 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昼___夜___更替现象。
夜昼 半半 球球
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2〕当广州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 夜晚〔白天/
夜晚〕
畅畅,上午好!
姑妈,晚上好! A
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 时差〔地方时〕。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根本 运动规律。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及简
2 单的成因。 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季和昼夜长
3 短〕及简单的成因。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东升西落视觉图
每天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 轨道形状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 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自转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自转

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 大数-小数
分别在东西时区: 两时区数相加
算一算 东八区和西五区相差多少个时区?
东十区和东八区相差多少个时区?
拓展知识
③ 已知两地经度,求两地时间差:
方法1:先按①算出两地时区,再按②算出两地时区差 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方法2:以两地的经度差(同减异加)除以15,得两地 时间差。
夜半球和昼半球
地方时间差 地方时间的时间为正 午12时,将连续两个正午12时之间等分为24 个小时,所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与经度的关系: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
区时: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作为全区共同使用时间。
地球自转的特点
1、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 3、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即一天。
想一想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 时,怎么来证明?
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的形成与交替变化
拓展知识
A
B
若A地时间为9月15号的8时,B 地时间为多少时地?
拓展知识
④ 国际日期变更线
把180°经线设置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称日界线 A 从西经度跨国际日期变更经进入东经度 日期加一天 B 从东经度跨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经度 日期减一天
世界日界线
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 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 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 期变更线” ,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 不方便。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 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 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因此称为“国际 日期变更线” 。 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 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 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 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 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 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与地理位置、季节等因素有关。在 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则小;在南半球则相 反。此外,在同一季节,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四季的划分与五带的形成
四季的划分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由于地球公转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地表接收到的太 阳辐射量发生变化,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还导致了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昼夜温差也不同。夏季白天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夜晚时间短 ,地表散热少,温度降低慢,因此夏季昼夜温差小;冬季则相反,白天时间短,太阳辐射弱,地表温度低,夜晚时间长,地 表散热多,温度降低快,因此冬季昼夜温差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由于 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正午太阳 高度角不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
总结词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 同作用的证据,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导 致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角在不同季节和地理 位置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当地时间正午12点时, 太阳位于天空中的高度角。由于地球公转和 自转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同季节和 地理位置会有所变化。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 度角,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四季变化的观察
总结词
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与赤道之间的倾斜角度,导致太阳 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详细描述
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会观察到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季节变化是 由于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由于轨道倾角的影响,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 移动,进而形成四季变化。通过观察四季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

预习、学习、复习巩固。

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

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

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更替师:还有什么现象产生?生:东边先天亮,西边后天亮。

师:东边比西边先看见日出。

板书:(2)时间差异师:看书P13图1.17,并解释: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吗?学生活动: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师: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所以姚明在纽约的下午打比赛我们要在晚上才能看到。

师:时间的差异。

这就有大宾馆总服务台的墙面上悬挂许多挂钟,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不同大城市的时间,如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等。

不同地方时会给国家间的交往带来不便,不过,我们已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同学们以后会学习到。

师:人们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

(1)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假设地球的周期变长由一天变为两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会发生(2)什么变化?(3)假设地球的周期变短为12小时一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承转:同学们知道,地球除了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同时它还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那么,围绕太阳的转动叫什么呢?生:公转师:公转――它是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地球的公转 (2)绕转中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是什么? (3)公转特点? 生:答略 板书: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承转:地球的公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这个问题留作下节课研究。

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1、完成下列表格:2、讨论生活在地球上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和产生五带;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四季形成和五带产生等自然现象。

3、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量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产生。

教学难点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特征。

教学用具地球仪、手电筒,几副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板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一:地球公转演示把手(拎下灯罩,当作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

请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2)(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4)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可以到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13页“地球公转示意图”Array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所以,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