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武官制

合集下载

最新东汉文武官职表复习课程

最新东汉文武官职表复习课程

东汉文武官职表汉朝武官一品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

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六品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六品护军)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文官精编版,因为每个管都有很多属官,所以列出重要属官。

规章制度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规章制度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规章制度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一、古代官职制度在古代中国,官职制度非常重要,它是实行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政府设有各种官职,每个官职都拥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官职制度基本上由封建王朝开始形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完整的官职体系。

在古代,官职分为文官和武官。

文官包括从太子少师到郎中、博士等文职官员,而武官则是指从御史中丞到校尉等军事官员。

二、汉朝官吏制度汉朝的官吏制度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在汉朝,官职分为九品,最高的是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其余六品的官员则分别为侍中、尚书、卫尉、大长秋、大司农、御史中丞。

每个官员都拥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责,但是他们都必须遵守吏治和法律规定,以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

在汉朝,官员的选拔、升迁和惩罚都非常严格。

官员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升迁,而被罢免或追责的官员也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汉朝官吏制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充满变革的过程。

由于官吏失职和腐败现象的出现,统治者们开始重视官吏考察和选拔,同时还采取许多措施来加强官员的监管、防止贪污和腐败。

三、东汉官制东汉时期,官职制度和汉朝时期相似,但是在细节上又存在一些变化。

例如,东汉时期的三公,按照其功绩,会被赐予不同的尊号,以示区别。

此外,东汉时期的官员还分为义兴、廷尉、中常侍、谒者、常侍等不同的官职,以配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和需求。

东汉时期的官职制度虽然相对于汉朝时期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仍旧继承了汉朝的传统,并且更加注重制度的规范性和官员的纯洁性。

这为以后的中国历史上的官职制度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古代官职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央集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汉朝和东汉官制都是中国历史上官职制度的典范,虽然其具体规定和制度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注重制度的规范性和官员品质的表现。

通过对古代官职制度和汉朝官吏制度以及东汉官制的概述,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官职制度,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经典文化。

汉代文武官制

汉代文武官制

汉朝将军位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两汉时期的将军名号1、西汉将军名号: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

西汉帝国时期的官制与治理体系

西汉帝国时期的官制与治理体系

西汉帝国时期的官制与治理体系西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早期的西汉帝国经过秦朝的统治尚未巩固,尤其是秦朝的官制和治理体系经过西汉的发展和改革,才最终形成了西汉帝国的官制和治理体系。

一、西汉帝国的官制西汉帝国的官制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央官制,二是地方官制。

中央官制中有九卿、三府、太常、太傅、太尉、御史大夫、大将军和丞相。

其中,九卿是最早设立的官职之一,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三府是处理财政、军政、刑名等方面的官署,分别是太仆、太尉、司徒。

太傅主要辅助少年国君的政务。

太常主要是处理祭祀方面的事宜。

御史大夫则是皇帝的监察机构,负责检举官员的不当行为。

大将军则是统帅全国军队的总指挥。

丞相则是实际的最高领袖,负责协调各方面政治事务。

地方官制中有郡守、县令、刺史和太守。

郡守和县令是地方行政机构的主要官员。

郡守的管辖范围是数个县,县令则是主管县的行政官员。

刺史则负责全国的军事招募和监察军营等军事事宜。

太守则是掌管整个郡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官员。

二、西汉帝国的治理体系西汉帝国的治理体系主要是皇帝的集权统治,以及官吏的具体治理方式。

皇帝的集权统治是西汉帝国的基石。

皇帝一般是由传统皇族中最有才干的人才继位,他们往往是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能够领导国家迈向繁荣昌盛。

在统治中,皇帝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他可以决定任何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事情。

同时,皇帝还设立了丞相、大将军和其他协助处理国家事务的中央官员,以提高管理效率。

在地方治理中,官员们有着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利。

他们必须保证政令畅通、税收运转正常、人民安宁。

官员在行政管理中必须贯彻中央政策,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官员们负责应对本地特有的经济、地理等状况,包括限制贪污和处理不当决策等问题。

总体来说,西汉帝国的官制和治理体系在历史上均有显著影响。

它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和发展,使得帝国更加高效地行使权利,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东汉文武官职表

东汉文武官职表

东汉文武官职表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东汉文武官职表汉朝武官一品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

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六品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六品护军)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文官精编版,因为每个管都有很多属官,所以列出重要属官。

汉朝的中央管理制度

汉朝的中央管理制度

汉朝的中央管理制度一、汉朝的官制体系汉朝官制是汉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武帝时期,汉朝官制开始逐渐完善,分为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等等。

其中,三公指的是太尉、大将军和御史大夫,他们负责监督全国的政治、军事和司法事务。

九卿则包括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大理、太常、卫尉、少府、大鸿胪、大辅。

每个官职都有其专属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1. 三公太尉是汉朝的最高官职,负责监督全国的政治事务,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总统。

大将军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和审查政府官员的行为。

三公之间相互监督,构成了汉朝的政治平衡。

2. 九卿九卿是汉朝的重要中央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大司马负责军事指挥,大司空负责土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司徒负责祭祀和宗教事务,大理负责司法审判,太常负责宗教礼仪,卫尉负责治安维护,少府负责财政,大鸿胪负责外交事务,大辅负责辅助皇帝执政。

他们共同构成了汉朝的中央官制。

3. 郡守和县令除了中央官职外,汉朝还设有郡守和县令等地方官职,他们负责管理各地方的政务和治安事务。

郡守和县令的选拔通常由中央政府通过举荐或者考试推荐,保证了地方政权的有效运转。

总的来说,汉朝的官制运行相对规范和有序,各个官员都有其专属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配合,确保了国家的治理和管理。

二、官员选拔制度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其中央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政府管理效率和廉洁性的重要手段。

汉朝时期,官员选拔多采取举荐、考试和任命的方式,确保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1. 举荐汉朝时期,举荐是担任官职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举荐,有能力、品德好的人才可以获得官职。

举荐一般是由有权影响力的官员或者地方贵族进行的,他们借此推荐自己认可的有才干的人才担任官职。

2. 考试汉朝时期,设立了科举考试制度,以此选拔高素质的官员。

科举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考察官员的学识、才能和品德等方面,最终通过殿试确定官员的选拔结果。

汉朝的官职与封号社会等级与身份的象征

汉朝的官职与封号社会等级与身份的象征

汉朝的官职与封号社会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汉朝的官职与封号:社会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之一,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体系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汉朝的官职与封号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既反映了社会等级,又彰显了个人身份的象征。

一、官职制度汉朝的官职制度是一种基于功绩和世袭的体制,它的核心是崇尚忠诚和奖励能人。

根据个人的职位和任职时间的长短,官员可以晋升到不同的层级。

汉朝官职体系分为九品官人、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等等。

在九品官人中,从高到低分为九等,官员的品级代表了他们的地位和功绩。

品级越高,官员的权力和地位就越高。

九品官人系统体现了汉朝政府的官员选拔机制,也是社会等级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九卿系统中,九位九卿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财政和军事等重要部门。

九卿的职位高于九品官人,是汉朝政府的核心官员。

九卿官员的任命通常是基于他们在政务和军事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因此,九卿的职位代表了他们在政府机构中的高级地位。

三公是九卿的最高层级,他们分别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

三公是汉朝政府最高领导层,他们拥有决策国家大事的权力。

太尉负责军事指挥,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司法。

三公官员的地位和权力远高于其他官员,他们的身份象征着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威。

二、封号与社会地位汉朝对功绩卓著的将军和重要官员进行封号,是一种常见的奖励制度。

封号被赋予给个人,标志着他们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和荣耀。

封号的种类很多,包括诸侯王、列侯、亭侯、关内侯等等。

诸侯王是最高一级的封号,被授予给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和对朝廷忠诚的将军。

持有封号的诸侯王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

列侯是次于诸侯王的封号,被赋予给其他有功之臣。

亭侯和关内侯是更低一级的封号,被赐予给在军事和政务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官员。

封号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和奖励,它还带来了许多实际权益。

被封号的人可以享受朝廷提供的福利和特权,并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汉朝官制概述

汉朝官制概述

汉朝官制概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官制也是历史上发展最为完备的官制之一。

汉朝官制历经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也相应得到明确规定。

本文将结合汉朝官制的演变历程,从职官等级、官位制度以及选择标准三个方面,对汉朝官制进行全面的概述。

一、职官等级汉朝官制中最基本的等级是九品中正制,把中央和地方官员分九品,分别是中正、从七品、从六品、从五品、从四品、从三品、从二品、从一品、上卿。

其中,中央官员的职官等级最高,下属地方官员的等级逐渐降低,各个官员根据等级的不同,享有相应的待遇和优惠。

在此基础上,汉朝又增加了外戚、骑都尉、丞相等官职,进一步完善了官制等级的体系。

二、官位制度汉朝官位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除了九品中正制以外,还有“三公”、“九卿”、“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一系列官位,这些官位既对应着特定的职责,又规定了相应的官牌、服色等标志,表现了汉朝官制的严谨和规范。

此外,还有从官、门下及其他官职,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共同构成了汉朝官制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三、选择标准汉朝的官员选拔,注重文官与武将兼备,而且重视文化教育,经常进行考试选拔。

汉朝试制推行,即九品中正制。

而且,汉朝将军根据功绩和表现评定,既能出将入相,也能重用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担任高级职务。

同时,该朝也重视贤才辅政,尝试通过引进外来人才或改革旧制度,打破朝中贵族家族的存在垄断政权的局面。

这些都使得汉朝官员选拔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合理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汉朝官制历经两代的磨砺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制体系。

该制度既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又充分发挥了官员的作用,为汉朝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今,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为现代的官制建设提供积极的参考。

(完整版)东汉文武官职表

(完整版)东汉文武官职表

东汉文武官职表汉朝武官一品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

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六品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六品护军)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文官精编版,因为每个管都有很多属官,所以列出重要属官。

汉朝官员品级列表

汉朝官员品级列表

汉朝官员品级列表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分级内阁制度的朝代,分级内阁制度是将汉朝官员分为9个不同等级,构成汉朝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汉朝官员品级列表:一级:族、太尉、大夫、卿士
二级:尉、郎中、司马、掾
三级:主簿、从事、从士、参军
四级:侍郎、佐郎、州官
五级:尉、乡议、侍中、督邮
六级:从事、长史、史官
七级:部郎元、给事中、功曹
八级:部郎、征夷大夫
九级:军、将军、太守、司空、司马、主簿
汉朝官员的任命是经过官吏考试,最高可以到九级。

官员要经历八级考试,才能有资格参加九级考试,九级考试通过后即可任命官职,不经考试不能任官,任命的官职需要官吏登基,由汉朝皇帝下诏令任命官职。

汉朝官员衔称一直都是汉朝地位划分的重要依据,比如一级官员被称为“贵族”,九级官员则被称为“御史大夫”。

汉朝官员衔称也代表着政府官僚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架构,不仅用于下达政令,还可以用于管理官员,控制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

汉朝的官制体系曾一度对中国及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许多地
区的官制模式都是汉朝的官制体系的延续。

它在整个汉朝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灵活且有效的管理及治理方式,使汉朝能够得以发展壮大。

以上就是汉朝官员品级列表,其规定了汉朝官员9个不同级别,构成汉朝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汉朝乃至历史上的中国起到了重大影响,使汉朝能够发展壮大,影响到整个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并形成了至今为止我们所了解到的汉朝官制体系。

东汉文武官职表

东汉文武官职表

东汉文武官职表汉朝武官一品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

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六品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六品护军)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文官精编版,因为每个管都有很多属官,所以列出重要属官。

汉代官员等级排名,汉代官员等级排名

汉代官员等级排名,汉代官员等级排名

汉代官员等级排名,汉代官员等级排名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

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 *** 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

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汉代文武官制

汉代文武官制

汉朝将军位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两汉时期的将军名号1、西汉将军名号: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

小说素材——古代文武官员职位

小说素材——古代文武官员职位

小说素材——古代文武官员职位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17、通判。

府之副职。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27、检校。

代理官职。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29、教谕。

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31、税课大使。

掌县税务事务。

32、吏目。

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33、总镇。

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34、参将。

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35、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36、都司。

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37、州同。

州之佐官。

38、巡检。

掌地方治安之官。

39、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40、典籍官。

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汉朝管人的机构

汉朝管人的机构

水利工程质检员岗位职责水利工程质检员是负责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承担着监督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长期使用价值。

以下将介绍水利工程质检员的岗位职责。

1. 施工材料质量检测作为水利工程质检员,首先需要对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例如,检查砼的配合比、强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规定,检测钢筋的拉力和弯曲度是否符合要求。

只有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和可靠性。

2. 施工质量控制水利工程质检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施工进展,确保施工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例如,检查土方开挖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测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和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只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3. 施工现场监督水利工程质检员需要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施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他们需要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协助相关部门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例如,检查施工机械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争议。

只有保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稳定,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4. 质量评估报告编写水利工程质检员需要根据检测结果编写质量评估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对施工材料、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等方面的评估,以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质检员需要准确地记录和整理相关数据,以便后续的工程评估和改进。

总结:水利工程质检员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岗位。

他们负责检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质量,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并编写质量评估报告。

水利工程质检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的工作对于保障水利工程的稳定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东汉的官制是怎么样的

东汉的官制是怎么样的

东汉的官制是怎么样的东汉官制承袭西汉官制而有所发展。

从中央官讲,三公分统九卿之制仍旧存在,但最重要的在于尚书组织的变化,当时称作“政归台阁”。

从地方官讲,最突出的是由郡(国)、县两级改为州、郡、县三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汉的官制是怎么样的,希望大家喜欢!东汉官制之中央官东汉中央官的基本构成仍然是三公九卿。

但在新皇帝即位之后,则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揽政务。

东汉设太傅,称上公,位在三公之上,负责辅导皇帝。

录尚书事始于西汉,“录”,据《后汉书·和帝本纪》注:“总领之也”,即以本官总领尚书事。

由于当时朝政实权转移到尚书台,所以太傅录尚书事位高而任重。

不过太傅一职并不常设。

上公之下是三公。

东汉初年,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光武帝改大司马为太尉,大司徒、大司空去掉“大”字。

三公排列,太尉在前,由丞相演化来的司徒居后,由御史大夫演化来的司空又后。

太尉主管兵政,又分领太常、卫尉、光禄勋三卿。

司徒主管民事,又分领太仆、大鸿胪、廷尉三卿。

司空主管重大水土城防建筑工程,又分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三公各有属吏长史及诸曹掾、史、属等。

国有大事,三公共同商议。

但东汉三公权力远不如西汉,这不仅从上述职务上可以看出,而且反映在封爵上。

西汉初年,相职由列侯充任。

武帝时候,虽布衣可以为相,但封相之后必定封侯,所以丞相又称君侯。

东汉自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大司徒侯霸死后封侯始,三公皆不封侯。

实际上三公成为徒有虚名的高官,真正拥有决策权和监督百官的执行权的是内朝。

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自任相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秉政,罢三公而置丞相,相权才骤然改变,成为王朝最高权力的实际操纵者,皇帝也在其控制之中。

东汉九卿及列卿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尚书组织的地位更加强了,所以当时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说法。

“台阁”,指宫内办事处,也就是内朝。

光武帝即位,勤于政事,不以实权交给三公,仅以侍从左右的尚书协助处理政事,于是尚书的权责日益上升,由原来的事务官演化为政务官,尚书台也就成为东汉中央非常重要的办事和决策机构。

汉朝的官制和制度创新

汉朝的官制和制度创新

汉朝的官制和制度创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商代以来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也成为了后来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参照和借鉴。

汉朝采取的官制分为三级,依次为郡、县和乡。

官员等级分别为从七品到一品,七品最底,一品最高。

汉官制的创新在于设立了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九卿分别是太仆、太尉、御史大夫、太常、大鸿胪、少府、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詹事。

能够担任三公九卿的人都是能力出众,思想成熟,政治经验丰富的人才,他们为皇帝出谋划策,实现了中国政治创新的奇迹。

汉朝还设立了太学,为人才选拔提供了机会。

太学设在长安,学生分为博士、博士弟子、生徒三个等级。

在太学学习的人才能够通过学术考试参加乡试、举人考试,获得出仕的资格。

太学为汉朝选拔人才提供了平台,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了汉朝政治制度的革新。

而在汉朝的制度创新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

比如,汉朝在税收制度上的创新也很重要。

汉朝采取了租庸调制,这是一种以货币和物品的形式向政府纳税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地方上的贵族可以通过纳税换取一定的特权和权力,这也使得一些地方上出现了一些自力更生的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对于汉朝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汉朝的官制和制度创新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朝的政治制度、税收制度以及教育制度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重大改革,这些改革让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整整一个时代。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创新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历史上,也体现在全世界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 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
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 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 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 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将军(马武)、威虏将军(冯骏)、越骑将军(刘宏)、复汉将军(邓晔)、辅汉 将军(于康)、辅威将军(臧宫)、武威将军(刘尚)、武锋将军(竺曾)、平 狄(一作平敌)将军(庞萌、朱鲔、孙咸)、赤眉将军(耿欣)、中坚将军(杜 茂)、宣德将军(梁统)、伏波将军(马援)、汉忠将军(王常)、度辽将军(明帝以后 常置)、荡寇将军(周盛)、讨虏将军(王霸)、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破奸 将军(侯进)、刺奸将军(祭遵)、游击将军(邓隆)、楼船将军(段志)、孟津将军(冯 异)、都护将军(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忠义将军(陆康)、扬武将军(马成)、威寇 将军(杨茂)、偏将军(王霸)、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等。
王莽始建国三年,曾令七公(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 空)、六卿(纳言、作士、秩宗、典乐、共工、予虞)号皆兼称将军。地皇元年 又设前后左右中五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 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
3、东汉将军名号:
东汉大致沿袭西汉,将军可大致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重号将军不常置,比 公者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职;位上卿者有前后左右将军等。 光武帝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明帝初即位, 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 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 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 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 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 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以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东汉外戚多以 此职而秉朝政,如梁冀、窦武、何进等。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初为 大将军,后让大将军位与袁绍。除以上将军外,明帝初所置的度辽将军,职掌护 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以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汉朝将军位 一品 大将军 (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 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 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 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 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 杂号将军) 四品 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 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 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 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 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 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五品 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西汉官职表
一, 三公Leabharlann 度,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 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 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 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 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 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 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 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 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 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 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 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 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 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 和戎护军、殄虏护军 (以上为杂号护军)
其实以上这些还很不完全,据《通典》记载,还有征东将军(汉献帝初平三年以 马腾为之,或云以张辽为之)、征南将军(汉光武建武二年置,以冯异为之)、镇东 将军(后汉末曹操为之)、镇南将军(后汉刘表为之)、镇西将军(后汉刘表为之)、安 东将军(后汉陶谦、曹休曾为之)、安南将军(光武元午以岑彭为之)、安西将军(后 汉末段煨为之)、平北将军(汉献帝以张燕为之)、鹰扬将军(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 洪为之)、讨逆将军(后汉末以孙策为之、凌江将军(后汉置,以罗献为之)等等。
42)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元鼎四年,拜栾大五利将军, 并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43)天道将军:封禅书中说,天子刻玉印为“天道将军”。
2、新莽将军名号: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官职改动甚多。新朝以四辅、三公、四将为十一公,其中 四将为更始将军(曾改宁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另设置不少杂 号将军,如:司命将军、五威将军(五威中城、前关、左关、右关、后关将军)、 九武将军(九人,均以武为号)、虎贲将军、厌难将军、震狄将军、振武将军、 平狄将军、相威将军、镇远将军、诛貉将军、讨秽将军、奋武将军、定胡将军、 田禾将军、著武将军、平蛮将军、填外将军、捕盗将军等。
东汉前后的杂号将军甚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杂号将军中加“大”者权力也大, 常节制数路将军。有史可查的东汉杂号将军以及担任人员有:
骠骑大将军(杜茂、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佑)、强弩 大将军(陈俊)、虎牙大将军(盖延)、征南大将军(岑彭)、征西大将军(冯 异)、河西大将军(窦融)、西州大将军(隗嚣)、横野大将军(王常);骁骑 将军(刘振、樊崇、刘歆、刘喜)、建威将军(邓寻)、振威将军(宋登、马 武)、强弩将军(陈俊)、积弩将军(马音、傅俊)、积射将军(焦进)、征西将 军(耿秉、马贤、司马钧)、征虏将军(祭遵)、诛虏将军(刘隆、王霸)、捕虏
两汉时期的将军名号 1、西汉将军名号: 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 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韩信、窦婴、卫青、 霍光、王凤先后担任此职。 2)骠骑将军:武帝元狩二年置,与大将军同列大司马。霍去病曾任此职。 3)车骑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靳歙、卫青、张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职,掌宫卫 禁军。 4)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 北军。 5)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6)前将军:武帝时赵信、李广曾为之。 7)左将军:武帝时公孙贺、荀彘曾为之。 8)右将军:武帝时苏建、赵食其曾为之。 9)后将军:武帝时李广、曹襄曾为之。 10)中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为之。 11)游击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陈豨、苏建、韩说曾为之。 12)复土将军:文帝七年以张武为之。 13)将屯将军:文帝七年以属国悍为之,武帝时王恢为之。 14)骁骑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广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