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语文学科秦艳想象力是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把已感知到的形象和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经过组合、加工形成新的形象的能力。
这种思维能力能使学生超出时间空间和条件的限制,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结合课文实例训练学生联想能力。
联想即人们由当前感知的某事物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象的初级阶段。
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课本中有许多相似联想与对比联想的实例,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想到明星;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鼎湖山听泉》中由泉影的“欲近故远”联想到“绕膝的爱女”等。
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到甲乙事物间的相似点,然后让学生由生活中的熟知的事物联想到与之具有相似性的人或物,这样的训练不仅教给了学生联想的方法,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领悟作品的能力。
二、围绕作品的主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遴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
作家在构思时积极鲜明的主旨往往是其作品的灵魂,顺着作者文章的主旨展开想象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这种想象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顺向式,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启发学生想象父亲离别后,父亲在南京寻找工作的同时对儿子思念之情的心理活动;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之后可组织学生探讨穷人一家团聚之后的情形;学了鲁迅的《孔乙己》后可指导学生想象孔乙己弥留之际的惨状。
同学们以作品主旨为思维的起点,激起想象的火花,提高了品味作品的能力。
另一种为逆向式。
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提问:如果于勒变成百万富翁回到哥哥家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学了鲁迅的《孔乙己》后,可假设孔乙己中举后成了举人老爷,他会有哪些言行?众人的态度又会是怎样的呢?学了黄飞的《甜甜的泥土》一文,假设小亮那包糖没有融化,课文该怎样结尾呢?同学们通过探讨交流,必然会大大拓展思维的空间,增强学习的兴趣。
浅谈想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想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当应试机制根深蒂固于学校,并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学生的阅读时间便得不到保障,阅读氛围严重的缺乏,阅读的习惯荡然无存。
究其根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迷失了思考,体验不到阅读的快感,当然就不爱读了。
要令学生热爱阅读,必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过程中的无穷乐趣。
而丰富的想象能力就是享受阅读乐趣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呢?一、吟咏诵读,在良好的语感中激活想象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力。
一个有良好语感的阅读者不但能透过文字去感受作品的表层含意,而且还能从表层含意里体味出作品的内蕴,力透纸背地感悟作品,与作者心灵互通。
这种功力的培养恰恰需要充分的想象,需要带着想象的翅膀去吟咏诵读。
古人云:“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唐·韩愈《进学解》)“多读”已是被世人接受并付诸实践的一条学习语文的重要而有效经验。
读的方法很多,齐读、精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领读、跟读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伴随想象的翼翅有节奏、有感情地吟咏,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例如读《春》中的一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朗读这段文字时,我要求同学们轻合双眼,口吐珠玑的同时想象着幽静深夜,微雨淅沥,草儿晶莹圣洁,树叶亮的发油,晕光弥漫着轻柔而朦胧的神秘,我们的朱自清先生于窗前遗世独立,寂然凝思。
像这样,在想象中吟咏,自然抑扬顿挫,披文得意;在吟咏中想象,当然也满口馨香,神思通畅。
近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伴随想象活动,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美读”的要领,灵活运用语调的轻重缓急来展现作品,更难得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博览圈点,让丰富的词汇发挥想象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想象活动除了直观的形象之外,还要凭借语言进行构思和表达。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
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信息,还可以开发思维、丰富想象力。
本文将从课堂设计、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师引导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读者角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角色,逐渐成为熟练的读者。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读者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为例,展示对其中人物形象、情节等的理解和想象,让学生在模仿中提升他们自己的想象力。
二、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
有趣的读物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阅读能力等因素,选择一些具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或者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书。
这些材料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并进行自己的想象。
比如在学生阅读完一段文字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解答问题,拓展自己的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逻辑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事件和情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创作学生的想象力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还可以通过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如写故事、诗歌或者绘画等。
创作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文字或者图画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六、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创造力的滋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想象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读懂作品内容的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想象,设身处地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听取学生的故事创作以及定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角度理解作品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通过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进行想象;可以通过故事演讲、情景 reenactment 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情境化的阅读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进行想象。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交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表达意见的同时进行各种想象。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不断进行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者:卢玉宇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0年第03期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想象力如此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认为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活语言文字,培养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首要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这样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
如《开国大典》一文中第七自然段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读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再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然后再配音乐听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
刚听完,学生纷纷举手。
生: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锣打鼓,欢呼新中国诞生。
生:这声音传到学校,我们手捧鲜花,欢歌起舞,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
……随着学生的思维扩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又结合今年中国六十大庆的庆典活动,通过图片展现新中国六十年来的辉煌成就,今昔对比,突显我国的强大、国富民安。
学生再次进入愉悦的气氛中,热爱祖国的热情更加高涨。
课文随着想象的驰骋得到了“复活”。
二、运用课文插图,培养想象力我根据小学语文教材文图并茂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天地。
如《将相和》这课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认真思考:当时他们一定说了很多感人的话,说些什么呢?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时不愉快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些什么?通过图文结合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所想所思,思维活跃,答案多种多样,又合情合理。
一个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因为想象力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发挥想象力的能力,同时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就分享几点实用的做法。
一、提供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眼前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包括了与文字相匹配的图像。
这些形象化的表现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想象空间。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
二、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绘制图画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绘制,并且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绘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力的丰富程度进行创作,他们可以尝试用画笔描绘出他们脑海中所展现的图像,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翻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想象翻译”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幻想、角色扮演等方法来进行阅读。
在阅读故事或诗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进入故事中的人物,用自己的眼光、耳朵、口、手等各种感官进行感知,甚至可以模仿其中的人物行为。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也能够激发他们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爱上阅读。
四、进行文本创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本创作,比如编写篇文章、故事、或者是诗歌等等。
编写文本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经验、知识和兴趣等进行创作,从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通过对自己文本进行查缺补漏,不断的润色修改,可以让学生对文字、对语言、对世界的认识也有更深刻的体会,对结果有更强的亲身认识感。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在阅读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享受阅读的过程和成果。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丰富而有趣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等。
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人生经验,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描写情景描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将作者描述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化,想象自己置身其中。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场景、人物的外貌、声音、气味等细节,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创造的世界。
三、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猜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根据文本中的线索进行联想和猜测。
通过预测故事发展、解读隐喻、揣测人物心理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推理和推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除了阅读外,创作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绘画、戏剧表演等创作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动用自己的想象力,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阅读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描写,鼓励联想和猜测,组织创作活动以及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到思想的火花和想象的乐趣。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想象力是人脑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构想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或形象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这一时期正是想象的形成期。
一,积累表象,做好想象准备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基础上,常常带领学生春(秋)游,逛市场,看电影(电视),看小说,然后组织他们谈感想,发表议论,指导他们写观察日记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储备了足够的表象,为创造想象提供了条件。
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以后,就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表示极大的同情。
二,表演训练,培养想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作恰如其分地延伸,让学生自编故事,让一位或几位同学表演小品,自己设计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往往能收到训练语言、拓展思维的效果。
我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结课时,我启发学生想象:齐威王输了,大为困惑,就去问田忌。
他会怎么问?田忌会怎么回答?齐威王听了,又会怎么说?引导学生用上一些表示心态、神情的词语把话说完整、具体,并演一演。
学生兴致勃勃,有的居然写成对话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王(严厉地):田忌,你可知罪?田(大吃一惊地):大王,我不明白,我究竟犯了何罪? -王(生气地):哼,你倒会装糊涂。
第一次比赛你连败三场,为何到了第二次比赛却能连胜我两场?分明是暗中调换了好马。
田:大王息怒,我哪敢呀!我之所以能转败为胜,全靠孙膑出的主意呀!王(意外地):哦?说来听听。
田:大王,在第一次比赛时,孙膑发现您的马比我的快不了多少,他就让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您的上等马,上等马对您的中等马,中等马对您的下等马,赢了第二次比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掌握自己不曾经历过的经验和生活。
然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点实用的做法。
一、注重情境营造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营造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者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
比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感受故事中的氛围和情感,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世界和文化,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比如小说、诗歌、报纸杂志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本类型,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和领域,比如历史、科技、自然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知识领域,从而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自由发挥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
比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四、创设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阅读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互动中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阅读活动和游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营造、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创设阅读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创造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愈来愈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要以想象为基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一、借助课文描述,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契机,借助课文的描述,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在《海滨小城》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这样设问:软绵绵的沙滩上点缀着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在阳光照耀下,像什么呢?这种启发式想象,不仅使学生更充分地领略了贝壳的美,而且引导学生将五彩的贝壳融进了金色沙滩这一大背景中,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我又抓住“喧闹”的词义“声音大,很热闹”启发学生想象:为什么海滩上会这样热闹呢?这时海滩上来了哪些人?他们的神情怎样?会说些什么?干些什么?这么一点拨,又使孩子们个个展开想象的翅膀:或从出海归来的渔民身上说开,或从一窝蜂般拥向海滩的顽童身上谈起,还有的想象出挎着送饭篮,脚步匆匆的妈妈,拄着拐杖,乐得合不拢嘴的奶奶……儿童脑海中想象的野马纵横弛骋,构思出一幅幅收获的喜悦场面,一幕幕亲人团聚的温馨情景,使人感到小城景美、物美、人更美。
二、由读文悟情到自由抒情,激发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就此而言,阅读教学便是一个读文悟情的过程,“悟情”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停地感知、感悟着,浮想联翩、感情激荡,最后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我们语文老师完全可以甩开请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走出让每个学生都一抒胸臆的步子。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阅读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会慢慢地发现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是一种获得想象和体验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我的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呈现文本。
当学生读到具体形象的文字描述时,他们会产生真实的感觉,从而更容易想象出所读内容的场景、人物性情与行动,能够形象地感知小说人物活泼、朴素、刻苦的个性特点,进而理解小说情节、反思其中的人生道理。
在讲解语文阅读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大量的形象翔实的例子,带领学生从感官上体验到文字所描绘的信息。
二、通过表演、媒体影像等形式增强文本的感染力。
学生通过看电影、音乐剧、舞蹈等艺术表演或阅读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故事等时,常常能够很好地体验到内容带给他们的感染力和视觉效果,这不仅仅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更是一种情感共鸣和思维碰撞。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音符、色彩、拍子、切换画面等手段,让学生在看、听、品味中感悟到阅读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融入文本中去,用心去感受、去思考。
三、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学生自主思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之一,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开拓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领读、讲解、引导式探讨、自由组合等多种方式,同时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开启想象的大门,通过自己的头脑构建自己的小说世界,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语感和想象力,同时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文学作品与生活琐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与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个故事,应用文学的知识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732018 . 7没有想象就没有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对于语文教材文本中的课文来说,作者们正是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谱写了一篇篇瑰丽的篇章,给读者展示了一片令人向往的画面,因此,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师都应极力寻找与挖掘文本教材中适合学生想象的内容,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才更有效呢?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或创设语言情境,或创设故事情境,媒体情境等,以让学生主动沉入文本,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一课时,课文主要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文本语言中对黄果树瀑布的景色描写的如何优美,如果学生没有亲自见到过,那么,也就很难对黄果树瀑布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教师让学生描述一下黄果树瀑布的样子时,学生们大都用的是书上的句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把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思考黄果树瀑布为什么会被称为大自然一幅神奇的杰作呢?瀑布的哪些特点给你的印象更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黄果树瀑布旁边,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有学生说“看着瀑布的样子,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仿佛与这美丽的情景融为了一体,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和谐,自然,美好。
”有学生说:“在这美好的大自然中,我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觉得大自然是那么神奇,人类是那么渺小,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令人感到流连忘返”,就这样,在学生的想象中,文中的语言像活了一样,为课堂教学平添了几分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播放黄果树瀑布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瀑布的恢弘气势,以及大自然为人类展示出的一幅生机勃勃的状态,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我是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
我是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利用插图,培养想象力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
有些课文图文并茂,就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
这些图画,不但有助于学生识字、学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图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乡下孩子》一课的插图生动活泼,富有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如有的学生通过想象编出了有趣的诗歌:拾一把稻穗,谗坏了骄傲的公鸡。
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
苏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美插图。
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丰富学生想象的凭借。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画面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大胆地进行想象,利用插图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续写故事,培养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
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空白点”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的机会。
例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让同学们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学生中有的想象狐狸因为平时太狡猾,恶有恶报,最后被毒死了;有的想象狐狸离开后,乌鸦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狐狸的洞前,一起教训狐狸;有的想象乌鸦回到窝里告诉了自己的孩子,小乌鸦接受了教训,长大后不再上当了……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如《狼和小羊》一文,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向小羊扑去……”教师抓住小羊究竟被狼吃了没有,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学生有的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拓展想象的空间;有的就凭自己的小脑袋进行大胆想象。
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通过对许多有联系的现象的观察、分析、联想,找出本质的或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语文应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
下面我就结合阅读教学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
因此,我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视运用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
例,学习了《将相和》一文,面对廉颇“负荆请罪”的插图,我要求学生成为画中人,进入角色,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写得很精彩:一天,廉颇赤着上身,背着荆条,跪在蔺相如面前说:“蔺臣相,都怪我廉颇心眼小,置大局于不顾和你闹矛盾,请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一次,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不,不,廉将军,此言差矣,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你行此大礼,叫我如何是好,快快请起。
”“蔺丞相如此宽宏大量,更令我廉颇自惭不如,还望包含,今后共同对敌。
”蔺相如扶起廉颇,把他引入客厅共同商量国家大事。
利用插图进行再创作,变无声语言变有声语言,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良好途径。
二、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首要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
这样,朗读时才能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作者在描写草塘倒映在水中的美景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水非常清澈”。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而且要注重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伴随着丰富想象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一、更新观念,激发想象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教师过于强调读懂材料的字、词、句、章,过于注重答案的标准性和统一性,喜欢用同一个模式,同一个思路引导学生;二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阅读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总认为学生抒发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
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时无形中受到了拘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情感。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具有较强个性色彩的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将书面语言根据自己的阅读、生活等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去判断、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个性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二、创设意境,感知想象文本的作者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
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意境,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学生头脑中,如临其境,从而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起心灵的桥梁。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我请学生根据平常看见的荷叶,用笔把这个意境画出来。
借此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让学生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利用插图,启发想象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
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丰富学生想象的凭借。
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画面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大胆地进行想象,让插图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教《日月潭》一课,为了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我就让学生看台湾地形图,让学生想象:台湾的地形,像什么?学生回答说:“像一片树叶”。
我就引用了“落叶归根”这一词语,告诉学生台湾的根就在我们祖国大陆,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配着插图的课文。
根据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创设情景,丰富想象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材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的共鸣,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夜宿山寺》,在学生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我以诗化的语言描述意境,并配上音乐,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然后配乐诵读,让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体验,感悟。
使学生先在头脑中勾勒出古诗所描绘的图画,体会了古诗的意境,理解了古诗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三、变换角度,唤起想象情节是课文的骨架,由此,我通过课文情节的假设和延伸来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让学生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学生领会了本文的寓意,也能比较生动地复述故事了。
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顿时,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真美,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真大,天无边无际,知道小鸟说的是对的。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内容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深切地认识到语文课应把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以下是我过去的一些做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二、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
三、借助插图,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四、提出问题加以引导,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五、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就能使同学们在阅读中展开丰富多采的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读出乐趣!关键词:激发、陶醉、火花、举一反三随着语文教学改革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深切地认识到语文课应把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必备条件,教师只要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培养,经常作出正确引导,学生才会有丰富的想象,才能从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以下是我过去的一些做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潜在力。
如我在教学《去年的树》这课时,就用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小鸟的情感和心情,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而在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小小的船》,教师再动情地描述夜空的景色:蓝蓝的夜空中,挂满了亮晶晶的星星,它们一闪一闪地向我们眨着眼睛。
我们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在星星之间缓缓地穿行。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们的衣角,抚摸着我们的脸颊……同学们都静静地聆听着,脸上洋溢出幸福与满足,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说:“啊,太美了!” 这样我们就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出教材应有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摘要】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策略很多,本文从激活文字,创设形象;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放飞思绪,彰显个性三方面,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想象力
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
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2.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
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
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
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
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
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
“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
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3.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
”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教学《石钟山记》一文时,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
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
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
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
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
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