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汇总
糖尿病知识汇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为您汇总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旨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简称“糖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导致的高血糖症。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糖尿病的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2.2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
这是一种常见的成年人病症,常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
3.妊娠糖尿病:特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胰岛素抵抗,通常在分娩后自行恢复。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疾病的人群。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方法: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减少饮酒和戒烟:过度饮酒和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该适度饮酒并尽量戒烟。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5.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尿糖检测和血压检测,以及视网膜检查和肾功能检查等。
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口服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的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必要的。
什么是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介绍糖尿病的定义、原因、分类、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希望能给读者提供相关疾病的全面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用于控制血糖水平。
当身体无法正常利用或不足以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导致高血糖。
糖尿病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类型1和类型2。
类型1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产生的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类型2糖尿病则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
类型2糖尿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类型,占据绝大多数病例。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频尿、口渴、疲劳、体重下降、视力模糊和容易感染等。
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出现,有些人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医生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糖尿病相关检查来诊断糖尿病。
这些检查包括血糖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葡萄糖耐量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血糖水平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糖、均衡饮食以及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进行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不吸烟和减少酒精摄入等,也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均衡,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此外,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及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谨慎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以及保持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了解糖尿病的定义、原因、分类、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糖尿病。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同时也能提高我们整体的健康水平。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一)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一)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它是由身体无法正常将血液中的糖转化为能量所导致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的定义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异常或者胰岛素作用受损。
2. 主要特征是持续性高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
3.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二、糖尿病的病因1. 1型糖尿病通常是由自身免疫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的,常在年轻人中发病。
2. 2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相关,常在中老年人中发病。
三、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 1型糖尿病中,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2. 2型糖尿病中,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的作用受到抑制。
四、糖尿病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变异可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2.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高糖、高脂肪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 肥胖和缺乏运动:肥胖和缺乏体力活动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五、糖尿病的并发症1.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2. 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可引发神经病变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3. 视力问题:糖尿病可诱发眼睛疾病,如视网膜病变。
4. 肾脏疾病:糖尿病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5. 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溃疡和感染。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或作用受损引起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作用障碍两种类型。
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它也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和规律监测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病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增高。
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本文将对糖尿病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乏力、容易感染等。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导致血糖无法被充分利用,使得患者体内的能量供给不足。
因此,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饥饿感和极度口渴,同时频繁排尿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二、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第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受损而引发的。
而第二型糖尿病则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高脂高糖饮食以及长期精神压力都是引发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重要的饮食控制和体力活动也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
四、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针对第二型糖尿病,预防措施非常关键。
首先,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肥胖是引发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体力活动维持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
其次,减少摄入高脂高糖的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此外,合理安排生活,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也对预防糖尿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同时,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
02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糖环境导致血管病变,视 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视网膜新 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糖尿病肾病
概念定义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
疾病表现
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是糖尿病肾 病的常见表现。
预防治疗
控制血糖和血压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防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治疗
1
治疗方法
运动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通过合理的运 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2
运动类型
常见的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糖尿病患者 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03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
01
并发症类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 失明。
0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学习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包 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以 及日常护理等。
02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以了解病情 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控 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需要控制血 糖、血压和血脂,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和 饮食调整。
并发症介绍
预防和治疗
04 糖尿病的预防
提高健康意识
01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糖尿病ppt
02
糖尿病的类型
1型糖尿病
病因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由自身免 疫引起,患者的胰腺产生胰岛素 的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
泌不足。
症状
早期症状可能包括乏力、体重增 加、多尿和口渴。随着病情的恶 化,患者可能会经历其他症状, 如皮肤感染、关节疼痛和胃部不
适。
诊断
诊断1型糖尿病需要测定血糖水 平。患者还需要进行胰腺功能测 试和免疫学测试,以确定是否存
纸等,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将监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03
糖尿病患者需要将监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医生查看情况
并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糖尿病的基 本知识,了解其危害性和治疗重 要性,以便更好地管理病情。
积极应对并发症
糖尿病可能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但可以通过良好的管理控制病情 。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应对并发 症,及时发现并治疗。
在自身免疫反应。
2型糖尿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 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请尽量言简意赅的 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 所传达的信息。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 解您所传达的信息,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 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7 行 * 30 字
定。
运动管理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帮助 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运动,避免运动过度导致 血糖升高。
糖尿病知识介绍
糖尿病知识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血糖控制能力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定义、分类、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1.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功能异常。
高血糖会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2型糖尿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多与遗传因素、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妊娠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一种糖代谢紊乱。
3.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尿、多渴、多食等症状。
这是因为高血糖导致尿液中葡萄糖排出过多,引起多尿;多尿又通过排尿带走体内的水分,导致多渴;多渴又使患者频繁饮水,导致多食的情况出现。
4. 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有关。
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也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5.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
正常空腹血糖应在空腹状态下小于6.1毫摩尔/升,随机血糖应小于11.1毫摩尔/升。
若在两次不同时段测得血糖出现异常,如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6. 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体力锻炼。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饮食控制主要是指避免过量的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摄入。
体力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7. 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减少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适度的体重,每天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合理控制血糖等途径来实现。
此外,相关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及相关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概述
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 状,在筛查中发现
早期口服降糖药物有效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LOGO
• 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 遗传性复杂疾病。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样性造成了患病群体及个体的 多样性。 • 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 两个主要环节。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③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无症状者择日重复 1次。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④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且随机 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4条均为“或”的关 系,只需要满足1条即可诊断。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特别是脂肪性肝炎患者 2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 发病率增高。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 妊娠和围产期: • 据统计,有20%~50 %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在婴儿出生后的5~10 年内会发展成为2型糖 尿病患者。如果出生婴 儿的体重超过4千克, 那么婴儿患2型糖尿病 的可能性也很大。
胰岛素的分泌
LOGO
•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显示的是葡萄糖促使 来自储存在β细胞中分泌胰岛素颗粒的迅速 释放,第二相分泌除了来自储存的分泌颗 粒外,还包括不断新合成的胰岛素,只要 血糖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则第二相分泌始 终居高不下。
2型糖尿病病因
LOGO
1 2 3
遗传和环境因素
应激: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车祸、分娩
糖尿病医学知识
糖尿病医学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于个体防控和公众教育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包括疾病介绍、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
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慢性高血糖症引起的疾病,它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相关。
根据疾病的特征,糖尿病可分为类型1糖尿病、类型2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类型1糖尿病发病年龄较轻,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类型2糖尿病则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而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尿病。
二、预防与治疗方法1. 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建议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并遵循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而类型2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控制血糖指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1.饮食调控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和限制。
建议摄入高纤维、低脂低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推荐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也对维持身体健康和血糖控制非常有益。
3.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指标。
准确的记录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心理健康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参加一些心理咨询或者支持小组活动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了解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对于个体预防和治疗非常关键。
糖尿病知识总结
糖尿病知识总结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指的是人体内胰岛素的产生或利用发生问题,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是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并供给能量。
糖尿病分为两种常见的类型:糖尿病1型和糖尿病2型。
糖尿病1型是由胰岛细胞的破坏或功能丧失引起的,这导致胰岛素无法产生。
糖尿病1型通常在儿童或年轻人中发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和自身免疫有关。
糖尿病2型是指胰岛素的产生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发生在成年人中,尤其是中年和老年人。
糖尿病2型通常与高血压、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相关。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可能因不同的类型和个体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频尿和多尿:糖尿病会导致尿液产生增多的感觉,尤其是夜间。
2.极度口渴:高血糖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使人感到极度口渴。
3.饥饿感增加:由于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人体会感到饥饿,即使已经进食了。
4.疲劳感增加:由于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人体会感到疲劳和虚弱。
5.模糊视觉:高血糖可以引起眼内水分流失,导致视力模糊。
6.高血糖:通过血液测试可以确定血糖浓度是否高于正常范围。
如果您出现以上症状或怀疑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请尽早就医进行确诊。
管理和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尽管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管理和控制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和控制糖尿病的方法: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管理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控制体重:减少体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健康饮食:选择低GI(血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并限制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浓度,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戒烟,并限制饮酒。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导读:糖尿病是一种和现代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治病,和高血压、冠心病都属于现代疾病。
糖尿病来源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于其他现代疾病更难预防。
……*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和现代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治病,和高血压、冠心病都属于现代疾病。
糖尿病来源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于其他现代疾病更难预防。
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的浓度不足或胰岛素没起到作用的问题,由此前者为1型糖尿病,后者为2型糖尿病。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 糖尿病的症状1型糖尿病的症状通常为尿频,容易口渴和饥饿;2型糖尿病的症状通常为肥胖,四肢无力,精神恍惚,患病时间越长会逐渐变得消瘦。
*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对人体的威胁并不高,但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继而出现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人体的威胁远高于糖尿病本身。
1.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这些并发症都有很高的致死率,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2.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概率更高,而且患者会因为糖尿病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这些心脏疾病显得更为致命,常见的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等。
3.脑血管病:糖尿病人出现残废和死亡的情况,大多与脑血管病有关。
最常见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
4.糖尿病眼病、肾病、下肢疾病、骨关节病:这些部位均有可能因糖尿病出现问题。
5.口腔疾病:糖尿病人对细菌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最容易接触外界的部位口腔就很容易患病。
6.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导致四肢疼痛,夜晚疼痛感更加剧烈。
另外还有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导致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带您了解糖尿病
降低并发症风险
卒中(中风等) 心肌梗死
糖尿病相关性死亡 微血管并发症
截肢/致命外周血管病
Stratton, I. M . 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UKPDS 35):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12% 14% 21% 37% 43%
五、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达标是关键
饮食是基础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陈永丽.健康新七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J].健康向导,2015,21(2):52-53. 李雯妮,刘建平.精准控制糖尿病,“五驾马车”再升级[J].家庭用药,2017,(12):22-23.
✓ 空腹<6.1mmol/L ✓ 餐后2小时<7.8mmol/L
二、糖尿病有什么表现?
典型表现:“三多一少”,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也有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
多饮
不典型表现: 皮肤瘙痒 饥饿 视物模糊 疲倦等
多食
多尿
体重减轻
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超重或肥胖
防治糖尿病,避免并发症, 享受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祝您健康!远离“甜蜜”的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
肾病变
视网膜病变
中风、心衰
心绞痛
神经病变
肾功能不全、
下肢浮肿
肾衰
视力下降
失明
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
糖 尿 病
• 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 低引起的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 胰岛素分泌障碍,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95%,多见于中 老年。一般对口服降糖药有效,部分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糖尿病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 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 “三多一少”症状较典型,易出现酮症酸中毒: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乏力、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 苹果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肾衰、心衰以至昏迷。2型糖 尿病,起病较缓,症状较轻,甚至缺失症状,有的仅表 现为乏力,有的出现并发症后促使其就诊,如视物模糊、 牙周炎、皮肤感染等,酮症酸
二、分型
•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 (T2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含八类,数 十种类型)、妊娠期糖尿病(GDM)四种类型, 其中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二、分型
㈠1型糖尿病(T1DM)
• 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α细胞破坏(>90%)使胰岛素分泌绝 对不足所致。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0%,常见 于儿童、青少年,30岁以前发病的糖尿病以1型占大多数。1 型糖尿病需要依靠胰岛素维持生命。
五、控制与治疗
㈠饮食治疗
• 饮食治疗的一般原则如下。 1. 合理控制热量,争取达到标准体重。 2. 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 3. 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香焦、桔子。 4. 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 5. 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如:疏菜、粗粮。 6. 烹调以清淡为主。
五、控制与治疗
航空保健与急救
糖尿病
一、定义
• 糖尿病(Dibetes Mellitus, DM)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 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作用而引起的 糖、蛋白、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基本特征 是长期高血糖。空勤人员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 以及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等因素密切 相关。
糖尿病 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科名片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通常用紫灵芝来调养糖尿病,以恢复血糖平稳状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基本概述症状及分类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症状分析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因素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全面基础知识,适用于医学生和患者。
内容涵盖糖尿病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治疗方法、病理病机和病因,配以详细的例子和案例。
目录1.糖尿病概述2.常用术语解释3.糖尿病的病理病机4.糖尿病的病因5.糖尿病的分类6.治疗方法7.详细案例分析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2. 常用术语解释•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胰岛素: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3. 糖尿病的病理病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自身免疫性损伤(1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常见于2型糖尿病,通常伴随肥胖。
4. 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家族史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感染和疾病可诱发糖尿病。
5. 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中发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
概念•自身免疫性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攻击和破坏这些细胞。
•胰岛素绝对缺乏: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体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
•急性发病: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通常伴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DF Diabetes Atlas. .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联合国糖尿病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 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
糖尿病的预防 ……
结论-4
中年男性是糖尿病的“新军”
目前预防糖尿病,要关注重点人群,特别要注意 中年人群体。而中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的原因主 要与环境因素有关。以中心性肥胖为例,男性的 发生率远远高于女性;在高甘油三酯的群体中, 男性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女性,也可部分地解释为 何男性容易发生中心性肥胖。
结论-4
在糖尿病的各种高危因素中,年龄增长、糖尿病 家族史、性别、高甘油三酯、高血压、教育水平、 城市化等都可升高糖尿病的患病率。
中国人体型比不上西方人肥胖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在24kg/m2左右, 而白种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
——引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2010年3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杂志》
• 项目历时1年,覆盖中国14个省市,共46239人参 与了本次糖尿病筛查,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 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结论-3
糖尿病存在多重“遗传背景”
如果具有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肥胖、 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家族史,糖尿病的风 险都会增高,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再次证明, 糖尿病的发病不单单与糖尿病家族史有关,还与 多种代谢异常的遗传背景存在密切联系。
高血压病人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代谢综合 征的风险远远高于血压正常者。这也说明,无论 高血压发生在糖尿病之前还是之后,高血压与糖 尿病之间的伴随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病的预防 ……
糖尿病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近期目标
控制糖尿病,防止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
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管理: 血糖控制应重视血糖总体达标
HbA1c<6.2%时PPG贡献为80%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7;77:280
比如,每增长10岁,发病风险增加68%;具有糖 尿病家族史也可使发病风险上升2.14倍;与同年 龄段的女性相比,男性的发生风险可增加26%; 甘油三酯水平每升高50毫克,发生风险增加28%;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发生风险增加17%; 大学以下教育水平者的糖尿病风险比大学以上教 育水平者增加57%;城市居住者的糖尿病风险也 比农村人口增加22%。
降糖药物与低血糖
抗高血糖药:
单独应用不引起 低血糖
双胍类: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逐步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系统
终身性关注,个体化指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
疾病的自然进程 糖尿病的症状 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是足部护理 个体化治疗目标 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计划和措施 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我血糖监测 紧急情况(低血糖)处理
糖尿病的管理:饮食治疗
— —
— —
—
的慢 影注 餐避 质根 的按
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北京市同仁医院 内分泌科 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袁明霞
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加
北美洲 1 23 million (8) 2 36 million (10)
南美洲 1 14 million (5.5) 2 26 million (7)
欧洲 1 48 million (8) 2 59 million (9)
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基本已没有城乡差别。
结论-2
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仍是“不查不知道”
与1994年全国16省市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相比,虽然糖尿病的未诊断率由70%降至 60%,但这一结果仍难不乐观,糖尿病“不查不 知道”的局面依然未能改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冠 心病、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糖耐量(NGT)人群 增加了3倍以上,这说明高血糖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几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 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中国糖尿病调查报告. 中华内科杂志1981;20:678-83. 2. Group NDPaCC.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 Diabetes Care 1997;20:1664-9 3.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
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15.00%
10.00% 5.00%
城市 农村
0.00%
18-44岁
45-59岁
60岁以上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
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
南美洲 1 19 million (7) 2 30 million (8)
1: Prevalence in 2003 (%) 2: Prevalence in 2025 (%)
欧洲 1 63 million (10) 2 71 million (11)
中东地区 1 19 million (7) 2 37 million (7.5)
疗
供能要素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纤维素
水
无机盐
微量元素
糖尿病的管理:饮食治疗原则
蛋白质:15%-20%
脂肪:不超过30%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55%-60%
糖尿病的管理:饮食治疗原则
如何吃水果
时机 时间 数量 种类
36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因人而宜 适可而止
原 则
动静结合
方
贵在坚持
法
由弱渐强,从慢到快
餐后血糖达标有助于提高总体血糖达标率
HbA1c达标(<7.0%)
100% 75% 50% 25% 0%
94% 64%
FPG达标患者
PPG达标患者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7;77:280
教育管理的形式
团队式管理
执业医师、教育护士、营养师、患者 其他相关专业医师
80
80
60
漏
40
诊
漏 诊
20
60
漏
40
诊
漏 诊
20
0 空腹血糖 OGTT
急诊入院
空腹血糖 OGTT
择期入院
0 空腹血糖 OGTT
急诊入院
空腹血糖 OGTT
择期入院
正常血糖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低减
2型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 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糖尿
中东地区 1 19 million (7) 2 39 million (8)
非洲 1 7 million (2.5) 2 15 million (3)
东南亚 1 39 million (5.5) 2 82 million (7.5)
西太平洋地区 1 43 million (3) 2 76 million (4)
目的
量时合适,点面均及
调整心态,调整情趣
增强体质,改善代谢异常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
最轻度运动
散步
做家务
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轻度运动
太极拳
体操
持续2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中等强度运动
骑车
上楼梯
持续运动1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高强度运动
跳绳
游泳
持续运动5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对策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
增加剂量,谨慎的调整剂量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
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 餐时提前做好准备。
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
入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
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如何减少糖尿病漏诊率?
指出 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
指南
建议
只要是空腹或随机血糖为正常值上限 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
理想 调查
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
欧洲/中国心脏调查:
仅查FPG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
欧洲心脏调查
中国心脏调查
漏诊2/3
漏诊80%
100
100
人群比例 (%) 人群比例 (%)
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糖尿病仅 占0.7%。
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流
行病学研究发现,人均年收入高低与糖尿病的患病 率密切相关。同时,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 著高于欠发达地区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工作中
发现,20岁以下的人群 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 Prevalence in 2003 (%) 2: Prevalence in 2025 (%)
总体 1 194 million (5) 2 333 million (6)
IDF Diabetes Atlas. .
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持续增加
北美洲 1 20 million (7) 2 30 million (8)